電動汽車會成為汽油動力汽車的替代品嗎
A. 電動汽車是否會取代燃油汽車
我認為至少目前的電動汽車還不能替代燃油汽車。
主要問題是在電池和充電的問題上,以特斯拉ModelS為例:
1.電池成本大約3.5萬美元。
2.電池組的重量大約為700~800Kg,裝在底盤上。
3.最快的充電方式是使用特斯拉超級充電站,需要30分鍾。
如果從電動汽車方面看,石油工業和內燃機技術本身也在不斷發展。
原來說地球上的石油可能還需要幾十年就挖完了,可是現在看來並不是這樣。通過開采技術的改進,能夠實現更高的出油率,更重要的近些年發展起來的頁岩油技術,很多國家都探明有巨大的頁岩油儲量,至少夠人類使用100年,汽車廠商們也沒有閑著,紛紛在不斷改進自身的發動機技術,還有一些過渡方案,如混合動力。
結論:電動汽車和內燃機汽車兩者都在不斷發展,未來很難說誰取代誰。但是我傾向於認為,人類的能源結構不一定需要那種革命性的變化(從石油到電力),充分發揮現有技術的潛力才是更加合適的道路。
B. 你覺得在未來的20年之內,純電動汽車是否會代替汽油車
會徹底取代,電動車會成為家庭第二台車,其主要使命是市區短途行駛,比如上下班,接送孩子等等。阻礙電動車取代燃油車的瓶頸目前還沒有看到根本上攻克的曙光,真的太難了。記得有個節目,局座張少將說的,紙電池,跟一張報紙一樣厚薄,目前這款電池需要突破的是電容量,充電時間。這需要過程。時間長短誰也不好說吧,畢竟不是專業電池技術員,這實現了,你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了。更換電池的費用比較高。所以短時間內純電動不會取代傳統燃油車。我倒是推薦混合動力車可以逐步替代傳統的燃油車,發展燃料電池車也是一個好的路線。
C. 長期來看,電動汽車會全面取代燃油汽車嗎
新能源車取代燃油汽車看來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實際上是這樣嗎?不是。歐洲部分國家雖然公布了停售燃油車時間表,但是包括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在內,這個時間表其實只是部分政府官員的表態,而且未經議會批准,或者未出台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議案,暫時還不具備強制力。而我國工信部長辛國斌的講話也只是一種表態。
依我的觀點來看,電動汽車會部分取代燃油汽車,但不會完全取代,至少在近幾十年內不會,除非有顛覆性的電動汽車技術出現。別說取代,電動汽車的普及目前還不具備充足的條件,現在說取代,未免為時過早。
如果要普及電動汽車,首先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清潔電力全面替代燃油和燃煤發電。目前的清潔電力來源有水電、風電、太陽能電、核電,潮汐能發電尚在研究之中,但問題是,這些清潔電力不足以支撐當下國內居民生活和工業用電,而且這些清潔電力受自然環境影響的作用很大,不穩定,因此,尚需燃油和燃煤發電。
電動車的續航里程能與傳統燃油車相提並論。現在市場上的動車大多功率不夠,開起來不說提心吊膽那感覺與普通汽車比起來也是差很遠。改善駕駛體驗需要車企付出更多的研發成本。
健全配套設施。只有隨時隨地找到充電的地方並能在短時間內充滿電,開電動車才不會有後顧之憂。要滿足這兩點,鋪天蓋地搞充電樁是不行的,效率低浪費錢。目前來看電動車需要在兩個方面進行革命,一是極速充電技術,一是可換電池。
D. 新能源汽車會取代燃油車嗎
這個回答其實和以下問題相似,本篇回答就是否會取代?什麼情況下取代?多久會取代?做一些簡要看法。先給結論,會大量普及,但需要時間。1、新能源汽車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存在即合理,能源戰略、技術追趕、市場佔領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意義,也成為新能源汽車作為未來汽車發展方向。新能源汽車存在的意義,也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將會取代燃油車。當然,新能源汽車的存在方式,可能是純電動車,也可能是燃料電池車,甚至可能是其他新能源車。2、該不該買新能源汽車 ,購車動機、價格高低、出行影響,成為衡量個人是否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依據。買與不買,也完全掌握在消費者手裡,而好的產品,也能催化用戶轉向新能源車的意願。在逐年上升的新能源車銷量來看,用戶對新能源車的信心也在不斷上升,當然也存在大量對其存疑的燃油車主/觀望用戶。3、電動車在十年內能否取代汽油車?國家戰略、車企戰略、用車體驗,成為電動車取代汽油車的各個影響因素。五年太短,十年不夠,到底多少年才能取代,仍未可知。而影響電動車取代燃油車,表現為重重困難:市場信心、技術瓶頸、基礎建設、售後處理等,解決這些問題,也成為電動車取代燃油車的必要條件。4、你對新能源汽車怎麼看,從業外使用者角度、業內從業者角度,對新能源的不同觀點和看法,客觀加主觀相結合,好處和難處相糅合,到底是好處大於難處,還是市場戰略意義大於個人使用體驗?綜合來看,當前推進新能源汽車的意義大於使用體驗,個人體驗會有好的反響,但並不太突出。未來是否會取代?未來本來就是一個大膽的猜測,因為你永遠無法知道未來到底怎麼樣。新事物的誕生,往往開頭很難被接受,而隨著時間的移動,技術的沉澱和發展,新事物會取代舊事物。當然,新事物是相對而言的,並不是絕對。橫向來看,已經普及的新事物有可能就會被舊事物取代,比如說燃油車被新能源車取代,新能源車的誕生史,早於燃油車,而後被燃油車取代,而未來,隨著新能源技術的升級換代,也會有很大可能替代燃油車。就目前來看,這個可能性非常大。縱向來看,歷史的腳步是向前的,隨時隨地都可能會出現新的技術,新技術的誕生,往往也會把既有技術顛覆。而更新的能源技術的發現和普及,也會取代現在所謂的「新能源」,而重新冠名「新能源」。什麼情況下取代?當大部分人群,能夠接受,並且能夠使用。簡單來說,就是當我們買車的時候,腦子里深深印著的,是新能源汽車。而到那個時候,新能源汽車可能就不再叫新能源汽車,可以叫汽車,也可以叫電車。叫汽車是因為這個名詞來源已久,我們很難把這個詞從字典中剔除,而它的意義,也就發生了變更。在這種情況下,燃油車成為了歷史,但不會消失。畢竟,世界永遠會有一小部分群體,而這部分狂熱愛好群體,也將持續保持下去。換個角度,站在今天,就像這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佔比1.5%左右的群體受眾,似乎就是那部分狂熱分子。當然如果燃油車被新能源車替代,這個數據,可能就會相反,甚至更少。數據來源:中汽協;製表:電池網。侵刪當然了,取代並不意味著完全替代,而是廣義上的替代,也即大部分廠家/渠道/用戶都不約而同的做/賣/買新能源汽車,成為應用最廣泛的汽車類型。而這個佔比比例,當然是越高越好。多久會實現取代?做完了前面的大膽猜測,當然了,這也並不僅僅是我個人的大膽猜測,只是前人之鑒。多久?我認為到2040-2050年。為什麼要這么久?圖片來源:中國傳統燃油車退出時間表研究從去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來看,僅僅占乘用車銷量5.6%。2019年,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136萬輛和2144.4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4.2萬輛和120.6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生產完成102萬輛,銷售完成97.2萬輛。純電動汽車占乘用車銷量比例4.5%,佔比新能源汽車銷量比例80%。(數據來源:中汽協)而數據的增長需要多方面發展以當前來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417萬輛,乘用車保有量2.7億輛。[1]兩個數字的差異,其實是非常龐大的。如果要取代,新能源汽車的保有基數,必須瘋漲。以2019年為例,增長幅度為9.45%,而對未來也呈樂觀態度,如果每年都增長10%,那麼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即為417*1.1^20=2805萬/417*1.1^30=7276萬,而對於燃油車的現有基數,仍然不堪一擊,況且燃油車還在繼續銷售中......很顯然,仍然無法和燃油車保有量匹敵。但是換個角度來看,因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其實一直不算是穩定,是呈爆發式的,我們以每年20%增長速度,就會有另外一個數據417*1.2^20=1.6億輛/417*1.2^30=9.9億。當然,以上的舉例演算法,完全不科學,別忘了,還有報廢。不僅僅是燃油車,新能源汽車到一定年限,也是需要報廢的。同時,假設新能源車不斷增長,那麼燃油車的銷量勢必也要下降,所以這個數據其實是非線性。所以到2040-2050年能夠大幅替代,屬於比較樂觀的預測了。新能源增長的幅度,很大意義還是取決於幾個老生常談的問題1、里程焦慮,混合動力車,在政策上屬於過渡階段用車,當純電動車完全夠用後,將淘汰混合動力。當然,這一天我們不知道是多久,但是以當前新能源汽車來看,里程焦慮已經大大降低。得益於能量密度的提升,以及充電樁/站的逐漸布局。而里程來看,大部分純電動車,可以達到NEDC 400公里。當然,這個里程顯然是不夠的,所以有些車能夠達到500,600甚至是700公里,一定意義上算是解決了一半的里程焦慮。什麼情況下能夠完全解決,當電動車能達到WLTP實際工況850公里時,也就是說和燃油車里程差不多時,可完全取代。2、補能效率,對於當前無論是快充還是慢充,仍然無法達到大部分用戶的期望值。如果充電能夠和加油一樣,方便又高效,則對取代這個話題,事半功倍。超級充電樁,盡管能夠很快補能,但是對於電池,對於電網的負荷,都會產生影響。而換電模式,在標准統一後,很大程度上,能解決這一困難。3、安全可靠,追求高能量密度下,電池安全可靠性變得很難控制。如果能找到這樣一種材料,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價格低,也會加快電動車領域的快速取代。當然了,已經一百多年了,還是沒能找到便宜材料,或者說是沒能控制這些電池技術。說實話,數據不一定能給你預測,因為未來是無時無刻不在變化,隨之而來的,也是這些數據的變化。新能源汽車目前來看,將取代燃油車,但是什麼時間,誰也不知。參考^https://2ly4hg.smartapps.cn/pages/article/article?articleId=407709120&authorId=526255&spm=smbd.content.share.0.1599999098312bcfA9Vf&hostname=boxapp&_swebfr=1
E. 電動車會取代燃油車嗎為什麼
不會徹底取代,電動車會成為家庭第二台車,其主要使命是市區短途行駛,比如上下班,接送孩子等等。阻礙電動車取代燃油車的瓶頸目前還沒有看到根本上攻克的曙光,真的太難了。包括特斯拉,依然受制於電池續航里程,充電設施覆蓋面窄,故障頻出等多方面問題。未來,不知道要幾代人的努力才可以真正實現交通工具的質的變革。
電車,在歇斯底里地嚎叫
油車,依舊是路上的王者
記得有個節目,局座張少將說的,紙電池,跟一張報紙一樣厚薄,目前這款電池需要突破的是電容量,充電時間。這需要過程。時間長短誰也不好說吧,畢竟不是專業電池技術員,這實現了,你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純電動車取代傳統燃油車需要非常長的時間。首先, 汽車 動力電池的技術還是有瓶頸的,現有技術的快充也沒加油快捷,第二,動力電池的售價太高,一次攤給用戶使得車價比燃油車貴的多的多,第三,動力電池的充電壽命是個定數,更換電池的費用比較高。所以短時間內純電動不會取代傳統燃油車。我倒是推薦混合動力車可以逐步替代傳統的燃油車,發展燃料電池車也是一個好的路線。
對於我們國家來說,電動車取代燃油車是必然的。我們得明白,為什麼我國要大力發展電動車。其中關鍵的2個因素就是石油和污染。
俗話說: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我們國家的自用油是遠遠不夠的,大部分的石油都是需要從國外進口。國外的石油大部分是從三條線進來的,一個是通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海,另一個是從中國的西部,還有一個是從俄羅斯進入中國。如果我們的死對頭封鎖了西部和海上的運輸線,那我們國家經濟就會受到嚴重的打擊,沒有石油很多的事情都做不了。這關繫到國計民生,馬虎不得。
另一個就是尾氣排放帶來的大氣污染,我們國家的空氣污染有相當大一部分是由於 汽車 尾氣的排放。
由於我國電的問題已經解決,雖然大部分的電量還是通過燃煤來發電的,但是燃煤的發電轉換效率要遠高於汽油燃燒轉化動能的效率。因此發展電動 汽車 就成為一個選項了。
另外國家大力發展電動 汽車 ,也不是在瞎搞。我們有市場,有標准,有技術,有企業投入,國家大力扶持,是真金白銀砸進去了。
電動 汽車 的更新換代速度會越來越快,智能化和網聯化會顛覆我們對傳統 汽車 的認知,更多的應用場景會出現。燃油 汽車 的三大件我們是短板,但是在電動 汽車 時代,我們的電池電機電控,那可不是落後的。彎道超車是可能的。
如果形成了良性循環和以強有力的競爭力,我想電動 汽車 的時代會早一天到來。
環保角度是必然的。電池的性質改變是首要條件。技術成熟的時候汽油車淘汰是肯定的,只是時間問題。當電車做到充電五分鍾可以行駛一千公里的時候我相信說有人都會選擇新能源而不是 汽車 。
燃油車將來最終會被更先進的電動車取代,除了節能減排的優點,還會因為某些集團利益所左右,促使燃油車逐漸消聲匿跡
我認為燃油車早晚會被取代,除了他們說的電池和充電問題早晚會被解決,最重要的,電動車普及以後,國家能很好的整合能源和控制污染,畢竟燃油車的汽柴油,機油各種油液廢氣造成的污染和二次污染不小。
替代不替代咱們老百姓說了不算,前提電池技術的突飛猛進,可能中途出現了更好的能源供應產品也不意外,因為電動車現在還在經受市場的檢驗,再等個3-5年看看市面上產品和二手車市場就知道電動 汽車 到底行不行了。
自1921年以來,電力驅動的 汽車 就已經出現在德國等歐洲國家,只是礙於當時的電池儲能技術極其落後,加之化石燃料內燃機崛起,才造成電動車在100來年的 歷史 進程中一直為占據主導位置。但是,考慮到熱效率、驅動率、扭矩平台寬廣度、NVH特性等車輛性能指標的絕對優越性,電驅動絕對是未來的主流車輛驅動方式,且很有可能成為唯一的驅動方式。現階段唯一受限的,就是鋰電池儲能的技術發展,但隨著 科技 的高速進步,電池的儲能指標突破現有瓶頸,僅僅是時間問題。
諸如以上,未來電動車一定會必然取代燃油車!而且這個時間節點距離現在不會太遠。
F. 未來電動車真的會取代燃油車嗎
燃料動力汽車肯定會被取代,但它們不一定會被目前使用電池的電動汽車取代。也許還會有其他可持續能源。
從短期來看,電動汽車至少在十年內無法完全取代燃油汽車。首先,動力電池的技術發展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快。其次,即使電池技術能在十年內突破,考慮到工程等各種因素,汽車將從石油能源向可持續新能源發展也是基本確定的。畢竟,石油儲量有限,必須在石油耗盡之前開發新能源。電能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能源,可以通過風力發電、潮汐發電、水力發電等清潔可持續的方式獲得。
需要強調的是電池技術是核心。如果電池技術沒有突破,電動汽車將很難取得進一步突破,更換100%燃油汽車將更加困難。作者認為,未來電動汽車將在一定比例上取代燃油汽車,兩者相輔相成。
G. 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動汽車會代替燃油汽車嗎
肯定會的。因為燃油汽車對環境污染太大,電動汽車絕對是未來趨勢。
H. 下一個十年,純電動車會替代汽油車嗎
放心吧!下個十年純電動車也替代不了燃油車。美國,日本,英國,德國等西方國家技術夠利害了吧!比中國還先進幾十年呢,你看他們有多少純電動車在路上跑,大部分都還是燃油車呢。其實純電動車也不是真正做到全環保,驅動電池也會污染環境,全部都用電發電廠排出的廢氣也會污染環境。按照國內目前的技術,純電動想替代燃油車的路還遠著呢。
預測:五年後可以完成轉型·全面替代還要很久
內燃機車的普及雖然跨越了三個世紀,然而大規模成為交通工具其實才不過百年。在 歷史 長河中百年只是彈指一揮間,但就是這「一揮間」將數十億年緩慢形成的石油消耗到不足使用35年,產生的排放(綜合工業排放)造成了嚴重的溫室效應。
如果不加以控制可以說燃油車必然會帶來災難,至於工業的排放又因與生活息息相關而不能停轉;所以節油減排只能從 汽車 著手,目前進行到哪一程度了呢?
很多人認為禁售燃油 汽車 不現實,然而完全不用基於環境保護、能源儲備、排放危害、轉化效率等等專業領域進行分析,各大車企公布的停產燃油 汽車 規劃就是最有說服力的印證。
似乎合資品牌的中的普通中低端選項,以及豪華品牌 汽車 都做好了轉型的准備。自主品牌中長安北汽均為國營車企,民營車企中的比亞迪長城吉利三強隨時可以轉型(長城 汽車 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
綜上所述,燃油動力 汽車 未來的停產停售已經是板上釘釘,而且時間節點很有正是【2025年】。這與過去兩年中風傳工信部釋放的信號相吻合,其實在長安 汽車 「香格里拉計劃」公布之後就基本得到印證了。
所以燃油動力 汽車 成為過去式不用十年,只要主力車企抱團走完第一步,剩下的燃油動力 汽車 反而成為了「異類」,消費觀念的扭轉其實只是一瞬間。
電動 汽車 在2020年基本解決了動力電池製造成本高的問題,全新的LFP磷酸鐵鋰電池實現了體積能量密度與傳統NCM相當,安全等級倍數級提升、使用壽命達到百萬公里SOC≥80%;更重要的是製造成本只是NCM的「¼~⅓」,也就是說相同的電池成本投入可以讓容量翻倍,續航能力再也不用存在焦慮了。
混合 汽車 會分為兩大類型:PHEV並聯式插電混動系統會保留內燃機驅動單元,車輛的性能能夠以內燃機加電機實現「1+1>2」的標准。對於追求低能耗的普通快銷車還有REEV可選,這種增程式電動 汽車 的製造成本更低,等效能耗即使在不充電的前提下也能比同級燃油 汽車 低一半。
目前需要等待的只是全面轉型的開啟,屆時超長續航的電動 汽車 、超低價格的增程式電車,以及超高性能的混動 汽車 會陸續等車,到這時候即使有低價格的燃油車也會顯得黯然失色了。
從 科技 發展的角度看,液體燃油動力車及飛行器被「純電」動力能源取代是必然趨勢,不是「石油」枯竭原因,而是人類 科技 文明的智慧。
「純電」能源動力與現有「電池」構造也將不同,它是由新型「磁」材料「噴塗於車與飛行器外層進行光合」及「摩擦」運動和「波」「射線」轉換電能量而驅動車與飛行器的純電能源,這一 科技 將使人類宇宙天際航行不再受燃油承載量的局限,所以說「純電」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
純電動車會替代燃油車,但是做不到全面替代的。計劃分步走,在主要城市實施,在到2030燃油車退市。
純電動車適合短途交通,軌道固定路線交通。復雜道路和長途運輸交通用不了。替代汽油車是要一步一不走的,實施到那一步,發現不行了,就會停住。如果技術解決不了,那麼就要停止不前了。
純電動車電池能量密度是關鍵,性能提升可靠性也要趕上。安全可靠的技術才能普及。
電動車續航里程一直在進步,價格後期也會便宜下來。能量密度電池價格成本在下降,電動車市場佔率越多,就越有成本優勢。廠家賺錢了才能繼續投入研發,加速技術產出,推動電動車佔領市場。才能確保全面替代燃油車。
所以電動車廠要在用戶需求上下功夫,了解市場的需求。盲目跟風,沒有發展。
再過一百年也不會。
純電動車是個偽命題,在下一個十年純電動車不會取代汽油車。因為發電還是用的煤,同樣有污,另外廢舊電池產生的污染比汽油車更大。
科技 在發展,一切都有可能。
替代不可能,但是非燃油車的市場推廣會越來越被重視,以減免為空氣污染環境,今後不只是電動,其他能源的也會陸續登場,如今的 社會 發展快速,下一步替代燃油車的不一定就一定是電動車
關於電動 汽車 的發展,我是非常樂觀。
未來5年,家用電動車必將達到15%
未來10年,家用電動 汽車 將達到40%以上,
未來15到20年,將會超過80%
到2050年,燃油車將測底退出 歷史 舞台,
成為博物館里的紀念品。
電動 汽車 佔到市場主流以後,
我們的交通將會更安靜,更迅速,更安全,更高效。
但是未來究竟用哪一種能源,是電池,還是氫能,還是燃氣,都是先轉換成電,由電來驅動電機。
因為電是目前為止,最清潔,最高效,最安全,也是傳輸成本最低的能源。
並且獲取方式眾多,可再生的清潔能源。
我是綠色小蜜蜂,傳播綠色能量![祈禱][祈禱][祈禱][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