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概念5g新能源汽車
㈠ 汽車品評 | 聊聊華為,5G與智能汽車生態圈
文 字?| 秦方輝
設 計?| 小宇宙
在銷量低迷,硬體同質化的當下,汽車產品若想在差異化競爭中贏取先機,必須專注於軟體技術的提升。
對於積極擁抱新技術、新概念這一點,中國汽車行業似乎有著先天優勢。
作為目前最熱門的科技概念,5G聯結了物聯網、無線通信、智慧城市等多種新興概念,算得上新時代的鋼性基礎建設。
因此,5G技術攜手汽車行業並非偶然,更被汽車業寄予厚望。
隨著汽車智能化日漸深入人心,其高速率、低時延和高可靠度,將給智能網聯、智能交通、自動駕駛等場景打開全新的想像空間。
而華為作為全球5G技術的領軍者,當然不甘心僅在通信領域止步不前。
於是,華為正式開啟了在汽車行業的攻城略地。
不久前,華為宣布成立「5G汽車生態圈」,旨在加速5G技術在汽車產業的商用進程,推動汽車產業新的技術革新,共同打造消費者感知的5G汽車。
據了解,這一「5G汽車生態圈」是華為與首批18家車企共同合作的產物,這也是華為迄今為止展開與車企的合作中,涉及到的車企范圍及業態最廣的跨產業合作之一。
它們分別為一汽集團(一汽紅旗、一汽奔騰、一汽解放)、長安汽車、東風集團(東風乘用車、東風小康)、上汽集團(上汽乘用車、上汽通用五菱)、廣汽集團(廣汽新能源)、北汽集團(北汽新能源)、比亞迪、長城汽車、奇瑞控股、江淮汽車、宇通(客車)、賽力斯、南京依維柯、T3出行等。
據介紹,華為此次成立5G生態圈,是希望通過其增量部件的優勢,面向消費者1+8+N的全場景體驗以及5G網路解決方案的能力,向生態圈夥伴貢獻更多技術、平台和創意,更系統地服務好車企開展5G汽車的創新驗證。
「5G汽車生態圈」的建立是華為踐行自己「1+8+N」戰略的重要一步。1是指手機,8是指車機、音箱、耳機、手錶/手環、平板、大屏、PC、AR/VR,N則泛IOT設備,豐富的產品將為華為搭建一套完善的5G服務生態體系。
「1+8+N」戰略非常清楚地展現了華為的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顯示華為以通信優勢為核心構築智慧社會的雄心。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多次表示「不會直接造車」,但華為卻一直在汽車行業積極布局。
我們知道,智能網聯服務離不開ICT(信息與通信技術)、車載硬體和軟體系統的同時升級,而全球領先的ICT服務商就是華為入局車聯網的核心立足點。
早在2013年,華為就推出車載通信模塊ME909T,並成立了車聯網業務部,這是華為車聯網謀篇布局的開端。
在之後的六年裡,華為圍繞雲、管、端三大核心半徑,逐步涉獵3G/4G/5G移動網路、車載移動通信模塊、車載計算平台、T-BOX終端,積蓄實力。
直到被稱為5G元年的2019年,華為正式發布發布全球首款5G車載模組MH5000,向生態圈夥伴與眾多車企提供了這一模組,以及5G車載終端T-Box平台等產品和技術,支撐5G汽車以及5G+C-V2X智能網聯的應用創新。
2019年5月底,華為正式成立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部門,瞄準的是提供智能汽車ICT部件和解決方案,加大向智能網聯汽車、車載計算、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戰略投入。
睿智的任正非曾非常明確的指出:華為不造車。華為將聚焦ICT技術,成為面向汽車的增量ICT部件供應商,幫助企業造好車。
也正是從2019年起,眾多國際國內車企基於華為5G車載通信產品與解決方案,展開各種自動駕駛、智能網聯、信息服務的創新,讓消費者逐漸感知到5G技術在汽車上的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高通公司打算藉助5G網路商用逐步落地,與多家德國車企和美國福特汽車達成合作,讓搭載C-V2X(蜂窩車聯網)技術的汽車於今年投產。
愛立信、英特爾等國外通信巨頭,也在設法搶占該領域的制高點。
在對接受新事物程度較高的中國,本土企業無疑具有更強優勢。
相信大家都不止一次聽說5G普及後各種天馬行空的場景設想了,但究竟有哪些會實現,並且會成為將來的主流,我們現在依然難以判斷。
正如3G時代,我們並未設想到4G時代短視頻和直播的興起。
可以預見的是,華為已經在自動駕駛技術上展示了極大的雄心。
「5G汽車生態圈」的建立,短期內首先受益的很可能就是自動駕駛。
提到5G與自動駕駛的關系,就不得不提自動駕駛的兩條技術路線:單車智能和車路協同。
其中,單車智能指的是把環境感知、決策和控制執行統統放在車端,即在車輛上堆砌各種雷達、電腦、感測器,硬體成本極高。
因此這類技術雖然發展了十餘年時間,並積累了大量實驗經驗,但仍不具備量產條件。
為此,近兩年業內又提出了V2X車路協同的技術路線。與單車智能相比,車路協同既要依靠車端的智能,又要側重路的智慧。通過路與車輛的雲端聯網,實現高效的信息協同感知與決策,從而實現自動駕駛。
也就是說,自動駕駛汽車要在全場景、全工況下運行,車路協同被認為是更加可行的解決方案。
技術層面,此前車路協同項目的開展主要基於4G技術,但由於其傳輸速度最高僅為100兆/S,且網路時延高達50毫秒,對於高速行駛的車輛來說,無法實現精細化操控,從而成為一大技術瓶頸。
而5G通信的傳輸速率將以每秒數Gb為單位,是現在4G傳輸速率的數十倍甚至百倍,而且端到端的時延從4G的50毫秒降低至1毫秒,1平方公里內可同時連接100萬個網路。
總的來說,5G的低延時、高數據量解決了無人駕駛最重要的技術需求。
有工程師表示,在5G推出之前,每輛車都會搭載一台電腦來進行無人駕駛的計算功能。自動駕駛對算力的需求非常嚴苛,所需電腦會佔去車上大量空間甚至整個後備廂。5G能令車載伺服器走上雲端,解放車上空間。
「5G的到來,首先能夠給車帶來強大的感知能力,加強車和路、車和車的互動,推動更智慧的交通體系,甚至智慧城市的實現。」華為戰略部總裁張文林預計,未來5G與汽車產業的結合將更加緊密。
綜合來看,此次共建「5G汽車生態圈」,或將成為華為及背後一眾車企佔領未來產業制高點的契機。
不同於手機這樣易於普及的快銷品,5G與汽車、自動駕駛的結合仍面臨不少阻礙。
例如,目前中國實際的基礎設施和道路交通條件參差不齊,自動駕駛車輛長期僅限於試運行階段;
一線城市車輛飽和,限購背景下5G新車難以快速普及;
車輛電子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隱私性均需要提升;
如何控制自動駕駛車輛的成本;
如何評定駕駛員、車輛系統的責任和權力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等等,這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去完成
5G、自動駕駛這類關鍵詞,確實為我們帶來了眼花繚亂的美好設想。但對於企業和消費者來說,安全性能永遠是購車的首要前提。
擁抱即將到來的又一個新時代,而不是背向站立,這樣的姿態對於一個領域,一個企業,甚至每一個人,都有著最為實際的意義。
?你准備好了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㈡ 華為比亞迪強強聯手,全球首款搭載華為5G技術車型即將量產
華為要進軍汽車界早就不是新聞了,年初就屢屢傳出多家汽車企業向華為拋出橄欖枝合作搭載鴻蒙系統的新聞,而近日更是傳出全球首款搭載華為5G技術的車型落戶比亞迪漢,前不久比亞迪官方也是親自下場證實了這個消息。
根據了解,華為的HiCar技術並不局限於汽車信息娛樂系統的功能與范疇,它更像是一個與汽車核心笑傲做系統的介面,而比亞迪只是HiCar系統邁出的第一步,未來還會出現在將近30個汽車品牌上。作為國產汽車與互聯網的橋梁,比亞迪漢上市也是自動駕駛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兩家公司的合作其實在官宣之間就已經被挖掘出眾多蛛絲馬跡。總部同在深圳的兩家公司可以進行多方面合作,利用華為在通訊、晶元、物聯網、以及智能數字化等領域的優勢可以快速幫助比亞迪打開智能汽車的一片天,而比亞迪則可以成為華為踏入汽車市場的一塊敲門磚。
新能源市場勢必時未來很多年全球汽車的發展趨勢,作為中國新能源市場的汽車領軍品牌,比亞迪的實力甚至被拿來與美國的車企大亨特斯拉作比較,雖說以比亞迪現在的實力這只是一句有些高攀的稱贊,但是未來的發展勢頭誰又說得准呢。(圖片來源網路)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㈢ 華為首次進軍汽車界,和比亞迪漢強強聯手,有什麼爆點
智能行車電控系控
㈣ 全球首款量產5G汽車來了!搭載華為5G技術,配L3級自動駕駛
榮威MARVEL-R還是一輛「會發光」的SUV,它車尾的MARVEL-R標志會發光,輪圈也會發光,這樣的設計不但讓它看上去很炫酷,而且還提高了夜晚行車的安全性。關於大家感興趣的車身尺寸數據和動力信息,上汽榮威MARVEL-R還未正式公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的5G技術只能應用於汽車的車聯網、車機系統和自動駕駛方面,至於更深層次的實時海量交互溝通和「萬物互聯」方面,還有很大阻礙。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㈤ 比亞迪漢正式上市,首搭刀片電池、牽手華為,打造新能源汽車標桿
預熱良久的比亞迪漢,終於在7月12日晚7點在線上發布!
這款車對於比亞迪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比亞迪總裁王傳福坐鎮現場,開場他就表示,漢EV是比亞迪十年磨一劍的產品,集安全、性能、豪華三大標桿於一體的新能源旗艦轎車。王傳福認為,新能源 汽車 正從上半場的電動化走向下半場的智能化,而此次發布的比亞迪漢恰逢其時。
漢基於「全面均衡領先、全生命周期安全」的開發理念打造,樹立了新能源 汽車 的安全、性能、豪華標桿。根據廠家統計,比亞迪漢創造了21項「之最」(詳見文後附錄),其中12項全球之最、9項中國之最。在新能源車「安全」、「性能」和「豪華」這三個維度上,漢都是標桿之作。
發布會中更有「新動作」吸引市場目光:該系列採用了華為基於鴻蒙系統的HiCar系統,是一套完整的人-車-家全場景智慧互聯解決方案。華為HiCar全面賦能比亞迪DiLink 3.0系統,不僅可以實現藍牙自發現,將華為手機上的百萬級應用投屏到車機上,還能支持手機NFC車鑰匙功能。更重要的是,比亞迪漢將是搭載華為5G通訊模組的首款量產車,為今後推出5G 汽車 打下硬體基礎。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也與比亞迪總裁王傳福一同親自站台慶祝。
發布會期間,雙方聯名的比亞迪漢定製版華為P40手機也新鮮出爐,該款定製機背面中央有一個 汽車 側影的圖標,右上角則有一個漢字「漢」。但發布會上並未多披露該定製機相關信息與價格。
除了華為的智能車載終端,該款新車型還首次搭載了體積利用率提升達50%以上的刀片電池,實現了更大強度的續航。關於刀片電池的計劃,比亞迪此前在互動平台上就有表示:「刀片電池已經在上半年投產,首次搭載在『漢』車型上,未來會在更多的車型上搭載。」
外觀上,比亞迪漢延續了E-SEED GT概念車的先鋒設計,異常奪目,同時漢DM與漢EV在細節上又有不同,可謂是各具特色。
同時漢的性能也是極具話題性,最快破百速度僅需3.9s、極限麋鹿成績超80km/h、百公里制動32.8m。漢EV是中國加速最快的量產新能源轎車
發布會的最後公布價格環節也給大家帶來了驚喜,發布的漢EV/漢DM四個車型售價21.98萬-27.95萬,其中漢DM一款車型售21.98萬元、漢EV三款車型售22.98-27.95萬元,定位中大型豪華車。
從價格上看,發布會上公布的價格比此前的預售價格略低,漢的頂配版和特斯拉目前的明星車型Model 3的起價差不多,這或許是比亞迪想從價格方面正面沖擊特斯拉Model 3。
兩個月之前,趙長江曾說,「特斯拉的牌打完了,輪到我們出牌了」。漢的上市,意味著之前的口水戰開始落到真槍實戰,比亞迪開始正式挑戰特斯拉。
比亞迪漢的實力到底如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安全:將「自燃」從新能源 汽車 字典中徹底抹掉
提到安全,首先要說的必定是最近出盡風頭的「刀片電池」。自今年3月比亞迪正式發布「刀片電池」以來,不少業內人士都對驗證其真實產品力很期待。「漢」的表現將直接影響比亞迪「刀片電池」的口碑,王傳福在介紹「漢」時也提到,「漢」是比亞迪十年磨一劍的產品。
漢EV搭載量產狀態的刀片電池,開創純電動力新里程。刀片電池採用創新的造型結構和製造工藝,擁有更好的熱穩定性,可顯著降低車輛因熱失控引發自燃的可能性。並且刀片電池順利通過了針刺、擠壓、爐溫、浸水、過充等嚴苛測試,全面安全性能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在行業公認最為嚴苛的針刺測試中,刀片電池被穿透後表面溫度維持在30~60℃之間,不僅沒有著火,甚至連煙霧都沒有冒出,成功征服了電池安全測試領域的珠穆朗瑪峰。搭載刀片電池的漢EV安全性得到成倍提升。
這在前階段刷屏的針刺實驗中也得到了側面佐證,大部分電動車搭載的三元鋰電池在針刺瞬間出現劇烈的溫度變化,表面溫度迅速超過500℃,並發生極端熱失控,開始劇烈燃燒。
傳統磷酸鐵鋰電池在被穿透後無明火,有煙霧從電池卸壓閥噴出,表面溫度達到了200℃~400℃,電池表面的雞蛋被高溫烤焦。
而刀片電池被鋼針穿透後,電池殼體沒有出現鼓脹、冒煙和明火現象,電池外殼溫度僅僅只有30℃左右。
另外,電池系統上比亞迪採用了「七維四層」 高溫穩定安全矩陣,具備全球最安全的電池安全保護系統。
可以說,刀片電池,從根本上解決了購車者對於電動車消費的安全焦慮。根據比亞迪的官宣,要將「自燃」從新能源 汽車 字典中徹底抹掉。
高安全不見得成本也高,得益於基於磷酸鐵鋰材料創新而來,刀片電池可以將每KWh的成本降低到600元以下,相比三元鋰電池千元以上/KWh的高成本可謂是極具性價比。漢EV電池包的帶電量接近79Kwh,節省的成本不是一星半點。假設未來高端純電動 汽車 都推出100度電的電池包,那麼刀片電池與三元鋰電池的差價可以高達數萬元。
而且,得益於對電池結構設計的創新,刀片電池包內部的空間利用率比塊狀電池包的空間利用率提高了50%。這是其保證有足夠續航能力的重要原因。由於採用了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漢EV的刀片電池還擁有循環充放電3000次、行駛120萬公里的長壽命優勢,有效化解了用戶對於電動車長期使用後續航里程衰減的焦慮。
可以說,刀片電池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行業對車用電池在高安全、長續航、長壽命等幾大要素方面不能兼顧的通病。在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出現之前,刀片電池是一個很好的折中解決辦法。
除了電池安全之外,比亞迪漢在車身安全方面並沒有鬆懈,其採用的LCB高安全性能車身以C-IASI優秀評級、C-NCAP五星評價為目標打造,熱成型鋼(抗拉強度1500兆帕)用量(100公斤),位居中國自主品牌第一,是第二名的2.2倍。設計合理的載荷傳遞路徑,能夠充分保護乘員及電池包安全。
不僅電動化要安全,智能化也要很安全。「沒有安全保障的智能化,都是對消費者的極端不負責任。」趙長江在發布會上表示。
漢搭載了比亞迪首創的DiPilot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這套系統由前一後二 3 個毫米波雷達、12 個超聲波雷達和 5 個攝像頭組成(前單目攝像頭、4 個環視攝像頭)。包含DiDAS和DiTrainer兩大部分:
漢EV搭載的DiPilot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包含功能豐富的DiDAS駕駛輔助技術和DiTrainer教練模式,DiDAS擁有達到L2.5級的自動駕駛輔助功能,包括ACC-S&G停走型全速自適應巡航系統、ICC智能領航系統、ICA集成式自適應巡航系統、TJA交通擁堵輔助系統、CSC彎道速度控制系統、FCW前向碰撞預警系統、AEB-CCR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VRU行人識別/保護系統、LDW車道偏離預警系統、LKS主動式車道保持系統、APA全場景自動泊車等功能。
DiTrainer教練模式可根據駕駛行為、路況、駕齡、天氣等因素評測,選擇性開啟輔助駕駛功能。它能夠學習駕駛員駕駛習慣,能夠對於駕駛員類型以及駕駛水平進行判斷,並通過通知提醒以及電腦對車輛干預等方式,優化駕駛輔助系統對於行駛時的幫助。
另外,高效凈化車內空間的超生化模式、「嬰兒級」塗裝清凈新工藝,為漢構築起全維安全防護體系,當之無愧為中國最安全的新能源轎車。
性能:百公里加速僅需3.9秒,續航長達605公里
在動力性能與續航能力上,比亞迪漢更是底氣十足。
漢EV超長續航版豪華型和漢EV超長續航版尊貴型,NEDC綜合工況純電續駛里程為605公里。比亞迪漢EV四驅高性能版旗艦型百公里加速僅需3.9秒,刷新了之前由全新唐DM創造的4.3秒紀錄,從而成為中國加速最快的量產新能源轎車,也因此躋身全球量產車百公里加速「3秒俱樂部」。
這些成績都要歸功於比亞迪自產的高性能電機、電控和電池系統。刀片電池可穩定輸出570伏電壓、800安培的大電流;前後雙電機搭載智能電四驅系統,總功率達到363kW,最大扭矩可達680N·m。據悉,漢EV四驅高性能版旗艦型全球首次搭載了高性能集成碳化硅MOSFET電機控制模塊,將電控系統過流能力提升58%,讓電機功率和扭矩得到盡情釋放。
不僅要加速快,還要剎得住,停得穩。比亞迪漢EV搭載博世IPB集成制動控制系統,通過採集剎車踏板位移的信號,再結合各個感測器的參數,能夠瞬時計算出當前需要的制動力,並由電機推動液壓實施制動,可顯著縮短制動響應時間3-4倍。再加上布雷博定鉗和固特異高性能輪胎,比亞迪漢EV四驅高性能版的實測百公里制動距離只有32.8m,這是全球同級別新能源轎車百公里制動最短距離。
不僅如此,基於IPB系統的「CST舒適制動功能」也首次配備在比亞迪漢上,從而讓它在「剎得住」的同時兼顧了舒適性。
另外,比亞迪漢EV應用了新能源車最領先的車身動態穩定技術,配合由前賓士底盤專家精心調校的懸掛系統,能夠實現80公里/小時的中國中大型轎車麋鹿測試最佳成績,從而提升緊急避險安全系數。
針對高速、堵車、開空調等真實場景,漢通過全球新能源車最高的能量回收效率(漢搭載的博世IPB集成制動控制系統比普通制動系統多回收10%制動能量)、中國同級別量產車最低的風阻系數(0.233Cd)和節能環保的雙銀鍍膜擋風玻璃(太陽能阻隔率可達50%以上)等一系列節能降耗措施,創造出滿足消費者真實使用場景的長續航。
再加上搭載的刀片電池空間利用率比傳統電池包提升50%以上,電池容量達到了76.9 kWh,使漢EV超長續航版的NEDC綜合工況純電續駛里程可達605公里。
漢DM採用動力較前代強勁的DM-p技術,百公里加速4.7秒,NEDC綜合工況純電續駛里程81公里,綜合續駛里程超過800公里,同時提供提供純電、並聯、串聯、高速、能量回收五種動力模式選擇。
另外,在補電方面,比亞迪漢EV具備從30%充到80%只需25分鍾的快速充電能力,簡單來說,就是充電10分鍾、行駛135公里。
智能網聯:搭載華為HiCar及5G技術
對於新能源 汽車 的發展方向,比亞迪的判斷是:「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是下半場。」基於這個結論,比亞迪與華為展開深度合作。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親自現身發布會現場,與比亞迪總裁王傳福同框,為新品打Call在發布會上,余承東不僅分享了比亞迪漢的智能體驗,還提到了比亞迪漢搭載了全球首個量產車上的5G通訊模組,為其通訊提供了強有力的硬體支持,5G賦能DiPilot打造「網聯版」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比亞迪介紹,DiPilot基於行業領先的自動駕駛輔助功能,融入比亞迪的演算法優勢,具有自學習、自進化特點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這套被稱為DiPilot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將與全新開發的DiLink3.0軟硬體系統融合,形成新的人車交互方式,讓自動駕駛輔助不僅僅是「功能」,更是一種人性化的「陪伴」。
余承東還指出,比亞迪漢搭載的華為HiCar解決方案,能夠將百萬級的手機應用帶入智能 汽車 中,擁有比 CarPlay 更多的應用。
而且採用無感化的藍牙自連接模式,同時能夠通過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充分地使用車和手機上的硬體能力。
同時,比亞迪漢還搭載了華為新一代NFC的車鑰匙,不管手機有電沒電,有網、沒網,依然能夠通過貼近 汽車 後視鏡的方式解鎖車門,實現全場景的數字化進入。這一小細節,將能提高NFC車鑰匙的實際用車使用中體驗感,可以想像一下,當手機沒電或沒網時,還能順利打開車鎖,對於用戶來說,還是非常便利的,也是一項不錯的體驗。
據華為官網介紹,HiCar是華為提供的人-車-家全場景智慧互聯解決方案,具備手機和 汽車 的分布式無感連接、手機和 汽車 資源虛擬化共享、應用和服務在多設備共享,用戶體驗的車內、車外無縫流轉等特點。去年9月,余承東曾透露,華為HiCar生態夥伴超過30家車廠,包括北汽、奇瑞、江淮等車企已經加入,合作車型超過120款。
漢還為車主提供了超級營地模式、快遞到家模式、千里眼模式等實用的黑 科技 應用,並且十分貼近大部分中國消費者的現實用車場景。其中超級營地模式可實現車輛對外放電,能夠在野營時安全使用各種電器;而快遞到家模式可在不方便接受快遞時,遠程式控制制車內後備箱安全收取快遞。
另外,漢還具備整車OTA遠程升級能力,通過OTA技術,用戶只需在自己的車機屏幕或是手機上操作就能實現相關系統的升級,不需要去4S店,省時省力。
比亞迪在前瞻智能 科技 方面儲備非常豐富,作為比亞迪王朝系列最新、最高端的旗艦轎車,漢將會解鎖比亞迪「智能駕駛 科技 樹」上的更多新功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驚喜。
定義新能源時代的中式豪華
漢沒有跟隨歐美豪華車潮流,遵從中國人審美感受,將中國文化傳承至整車設計中,以豪華為骨、傳統為韻,開辟出和而不同的中式豪華之道,為新能源時代的中系豪華車作出了定義。
外觀設計方面,漢以Dragon Face為語言,將中國文化中的古老圖騰熔鑄於前衛動感的造型之中。並且漢還提供玄空黑、赤帝紅、時光灰、雪域白四種不同顏色選擇。
內飾方面漢則開發出玄武黑、朱雀紅、麒麟棕、日蝕藍、蒼穹灰五種色彩,為消費者提供了「玄武黑+朱雀紅」、「玄武黑+麒麟棕」、「日蝕藍+蒼穹灰」三種氛圍配色選擇。其中,朱雀紅代表了尊貴、熱情,也寓意著平安、吉祥,彰顯中式豪華專屬尊貴感。
漢座椅的Nappa真皮原材料精選自巴西進口A級黃牛皮,經20多道工藝加工而成,透氣性好、紋理細膩、觸感柔軟,雙向龍鱗衍縫線融入中國美學,帶來尊貴高端的觀感。車內天然真木內飾經12道工序打磨而成,強度和抗震性能優異,獨特紋理和高級灰質感營造出和諧自然的感受。
DiLink 3.0智能網聯系統通過智能語音升級和DiUI個性化升級,配合15.6英寸超高清8核自適應旋轉PAD,帶來豪華智能的S級旗艦享受。全新UI以「行雲流水」為理念,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太極、玉佩等元素。漢所展露的明確的中系豪華車風格,透露出令人自豪的中國文化自信。
NVH性能是影響 汽車 豪華品質的三大挑戰,從超低風阻、靜音輪胎帶來的極低風噪、胎噪,到抑制電機嘯叫的電動車NVH獨有解決方案,再到利用大量模擬分析和材料提高聲學和密封性能,漢創造了圖書館級的NVH靜謐空間。
在剎車體驗上,漢搭載博世CST舒適停車控制系統,在確保制動安全的同時,有效避免點頭頓挫等不適感,為駕乘人員提供更為平順、舒適的剎車感受。
目前比亞迪官方購車政策還是非常給力的,截止到今年12月31日,購車即可享受「2+2無憂計劃」和「5+5尊享服務」;包含置換補貼、免費充電樁、4S店免費充電等福利,提供首任車主的3年或6次免費保養和三電終身質保服務,可謂相當厚道。
漢旗艦級的產品實力、令人驚喜的市場售價,充分滿足了中國高端新能源車消費者的高標准、嚴要求及國貨情結,將對整個行業和市場產生深遠影響,改寫新能源 汽車 市場格局,加速新能源車替換燃油車的步伐。
目前據比亞迪官方的消息,漢已收到超過 2 萬份訂單。難怪比亞迪在發布會上信心十足地宣戰:「特斯拉的牌打完了,該輪到自主車出牌了!」比亞迪是全球唯一一個全面掌握了電動車技術的車企,有自己的電池、電控技術,能設計能生產,已經成為撼動特斯拉的對手。希望這款首個搭載刀片電池的電動 汽車 ,能夠延續上市前的勢頭,帶領比亞迪重回頂部。
附:比亞迪漢的12個全球之最和9個中國之最
12個全球之最:
1.全球首款搭載高性能高集成碳化硅MOSFET電機控制模塊的轎車(EV)
2.全球首款搭載5G極速車載服務的量產車(EV)
3.全球能量回收效率最高的新能源車
4.全球車機系統匹配應用最多的車型
5.全球首款採用巴斯夫定製玄空黑的車型
6.全球首款搭載DiTrainer教練模式的車型
7.全球首款搭載HUAWEI HiCar的新能源車:
8.全球首款搭載刀片電池的轎車(EV)
9.全球設計壽命最長的新能源純電車(EV)
10.全球穩定性最好的新能源車(EV)
11.全球最安全電池安全保護系統——動力電池「七維四層」高溫穩定安全矩陣
12.全球同級別百公里制動距離最短(32.8m)的新能源轎車(EV)
9個中國之最:
1.中國充電最快的新能源車:充電10分鍾,行駛135km(EV)
2.中國屏佔比最高,解析度最高的量產新能源車
3.中國首款搭載博世IPB集成制動控制系統的新能源轎車
4.中國1500HS熱成型鋼使用量最高的量產車(100kg)
5.中國最安全的新能源轎車(電池安全、主被動安全防護、安全配置、內飾用材)
6.中國麋鹿測試成績最佳的中大型轎車(80km/h)(EV)
7.中國加速最快的量產新能源轎車,漢EV百公里加速3.9s
8.中國加速最快的插電混動轎車,漢DM百公里加速4.7s
9.中國同級別風阻系數最低的量產車型,漢EV風阻系數低至0.233Cd
㈥ 全球首款!比亞迪漢搭載華為5G技術,自動駕駛概念或受關注
比亞迪 汽車 官微發布消息,比亞迪漢成為全球首款搭載華為5G技術量產車型。比亞迪表示:「漢是全球首款搭載華為5G技術量產車型。影音 娛樂 ,極速體驗,賦能DiPilot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帶來智能駕駛新旅程,開啟未來智慧新生活,漢智趣生活新主張。」 全球分析師大會HAS 2020期間,華為曾面向全球發布《自動駕駛網路解決方案白皮書》,系統闡述了未來網路架構、運維架構和其關鍵技術,通過網元、網路和雲端的三層AI能力協同,使網路走向極簡超寬、運維邁向人機協同,為運營商和產業夥伴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實踐參考。(證券時報)
㈦ 新能源汽車和5G時代 ARCFOX極狐&華為將帶來什麼的新車
在最近出台的「十四五」規劃,5G移動網路和新能源汽車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在此前,華為造車屢屢被科技和汽車網站媒體提及,實際上連蘋果也被提及造車,而且切入點均為5G移動網路和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的真正興起時間並不長,和從3G時代起步的移動網路一樣新潮,那麼最新的新能源汽車和華為5G融合在一起,將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不難看出,ARCFOX極狐推出的首款量產車型在新能源汽車當中,具有相當強的產品競爭力。而ARCFOX極狐下一代車型,能否繼續成為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新引領,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㈧ 20隻華為概念+5g+元器件細分龍頭概念股(名單)一覽
20隻華為概念+5g+元器件細分龍頭概念股分別是: 金科文化, 南京聚隆 ,超華 科技 ,良信電器 ,歌爾股份 ,邦訊技術 ,易事特 ,藍思 科技 ,藍盾股份 ,長盈精密。
洲明 科技 , 科泰電源 ,樂凱新材 ,TCL 科技 , 創世紀, 立訊精密, 長亮 科技 ,超圖軟體 ,中電興發, 真視通。
洲明 科技
國內領先的LED應用產品與方案供應企業
19年11月披露,公司基於COB技術的Mini LED產品可批量化實現Mini LED晶元的裝配。
公司是國內領先的LED應用產品與方案供應商,擁有完整的研發、製造、銷售、服務體系,致力於為國內外的專業渠道客戶和終端客戶提供高質量、高性能的LED應用產品及解決方案。 目前產品主要分為LED高清節能全彩顯示屏和LED節能照明兩大系列,前者可以廣泛的應用於廣告媒體、展覽展示、文體活動、交通誘導等一系列領域,後者是公認可替代傳統照明產品的新一代高亮度、低能耗、綠色節能環保型照明產品,目前公司正在研製裸眼3D的LED顯示屏。
科泰電源
國內柴油發電機組行業技術實力較強、規模較大的企業。
2018年6月增資精虹 科技 (持有27.5%股權),未來將向新能源整車製造拓展。
公司用自有資金投資2000萬元取得捷星新能源25%股權,其中666.67萬元計入捷星新能源注冊資本,其餘計入其資本公積金。捷星新能源的核心產品為動力鋰電池系統,PACK系統(含鋰電池)+BMS系統,為新能源 汽車 企業提供動力電池系統的整體解決方案;目前已成為包括一汽客車和江西安源客車等多廠家電池系統的一級供應商。 若捷星新能源2015年、2016年均能完成業績承諾(不低於1500萬元、2250萬元)或另行協議,公司將以現金或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吉亞投資、鵬建國際所持全部或部分捷星新能源的股權;若未達到承諾凈利潤的90%,公司將獲現金補償。
樂凱新材
磁記錄和熱敏記錄材料領域的龍頭企業。
公司地處河北保定,是首家為我國新一代鐵路客運自動售檢票系統提供票務產品支持的企業,自主研發的熱敏磁票產品已廣泛應用於京滬高鐵,京廣高鐵,京津城際鐵路,鄭西高鐵,滬寧高鐵等多條線路,有望受益於雄安新區的建設。
19年8月24日公司在互動平台回復:公司電磁波防護膜產品形成穩定配方,開始批量生產,目前電磁波防護膜產品市場正處於成長階段,且已應用於聯想、魅族、華為等品牌的部分型號手機。
TCL 科技
主營半導體顯示技術及材料,"全球消費類電子領先品牌TOP10"
TCL通訊與業界合作夥伴密切合作,對5G終端整機技術方案開展研究和驗證工作,聚焦大規模天線、毫米波、多模多頻、功耗優化等關鍵技術領域和數據類終端、智能手機等產品形態,為公司2019年下半年面向全球推出首批5G商用產品做好充分准備。
公司於19年9月,發布MINI-LED星曜屏,並預計在2020年量產
創世紀
鞏固消費電子精密結構件業務優勢,重點發展數控機床製造業務。
公司子公司台群精機(創世紀機械)官網稱2019年8月22號舉行了台群精機5G智造整體解決方案&新品發布會,重點介紹了5G製造領域新技術與新產品,發布了10多款針對5G製造相關的智能裝備。
18年5月,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擁有無線充電方面的兩項實用新型專利(一種無線充電結構以及可充電電子產品和一種具有無線充電功能的電子產品及其外殼)可應用於手機平板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外殼,目前尚未實用於產品。
立訊精密
我國最大的連接器製造廠商。
公司5G基站用濾波器產品是國內外許多設備商首選方案之一,且已有部分產品小批量出貨或處在與客戶共同開發階段。高頻、高速、大電流及光電產品擁有較強的獲利能力,但由於其存在一定壁壘,該產品線的發展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與技術沉澱。目前,公司已與部分設備廠商展開業務合作。
手機連接器。收購切入華為供應鏈,通信業務啟航。深圳科爾通主要服務於華為、愛默生網路能源等客戶,主營產品為通信連接器及線纜。
長亮 科技
國內領先的金融核心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
公司是銀行核心業務系統的龍頭企業,16年收購"國融信"布局網貸系統和眾籌系統等。
2019年半年報披露:長亮 科技 加入由華為牽頭的金融生態聯盟,並且和華為聯合成立大數據實驗室,共同聯合開發基於高斯200之上的金融數據倉庫解決方案,為金融客戶提供數據中台的底座--數據倉庫。
超圖軟體
國內領先的地理信息系統平台軟體供應商。
公司作為地理信息系統基礎平台軟體提供商和整體方案解決商,具有涵蓋GIS應用工程全系列的產品,可以為各個行業的GIS應用工程和服務提供全系列產品和技術服務。公司開發的SuperMap GIS,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地理信息系統軟體平台,包括組件式GIS開發平台、服務式GIS開發平台、嵌入式GIS開發平台、桌面GIS平台、導航應用開發平台以及相關的空間數據生產、加工和管理工具。 SuperMap GIS已經成為產品門類齊全,功能強大,覆蓋行業范圍廣泛,滿足各類信息系統建設的GIS軟體品牌,並深入到國內各個GIS行業應用,擁有大批的二次開發商。在日本超圖株式會社的推動下,SuperMap GIS已經成為日本著名的GIS品牌,並成功發展了一千多個用戶,開創了國產GIS軟體的國際市場先河。SuperMap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的GIS軟體平台提供商。
公司為八百多家二次開發商提供GS基礎平台和應用平台軟體,華為是公司的客戶和合作夥伴。
中電興發
智慧城市、反恐與公共安全的一體化解決方案供應商。
公司專業生產各種高低壓成套開關設備、高低壓元件、自動化、電力電子、變壓器、新能源和鐵路專用智能型箱式變電站,被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企業和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是全國輸配電行業綜合實力最強的製造企業之一,相繼與法國施耐德、美國通用、德國西門子、瑞士ABB等國際知名公司建立了技術、應用及商務合作夥伴關系。
2019年11月1日公司在互動平台稱:公司的技術積累就包含分布式計算和分布式存儲方向,是區塊鏈應用比較核心的技術點。
真視通
擁有信息系統集成一級資質的多媒體視訊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
2020年3月11日公司在互動平台稱:公司完成了大數據可視化展示平台系統的研發,取得了數據分析決策系統V3.0等多項軟體著作權,並已應用到實際的解決方案中,獲得了一定的客戶積累。
2020年5月11日公司在互動平台稱:目前公司是華為的金牌供應商。
㈨ 華為發布首款鴻蒙汽車AITO問界M5,這款汽車有哪些亮點值得關注
華為發布首款鴻蒙汽車正式發布—— AITO 問界M5。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業務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說AITO汽車媲美百萬豪車。余承東表示,問界M5是華為消費者業務工業設計團隊和軟體設計團隊幫助設計的,希望能幫助解決燃油車和電動車的痛點問題。「這車是百萬豪車的底盤。」余承東介紹稱,AITO問界M5採用全鋁合金底盤,搭載前雙叉臂及後多連桿獨立懸架,減輕車身重量的同時又很好兼顧運動性能和舒適性。AITO問界M5提供陶瓷白、松霜綠、冰晶灰、鎏金黑、謐海藍和天青藍6種外觀顏色和象牙白、極夜黑、瑪瑙棕3種純凈內飾顏色供用戶選擇,車內還配備66W有線快充和40W無線快充。
㈩ 華為牽頭,聯合首批18家車企成立5G汽車生態圈 加速5G商用
(文/張鈺翊)盡管華為曾強調不會造車,但華為的「車圈好友」卻是越來越多了。近日,車友頭條獲悉,全球領先的通訊巨頭企業華為宣布與首批18家車企聯合成立「5G汽車生態圈」,致力於將5G技術與汽車出行相結合,並加速5G技術在汽車產業的商用進程。
首批18家車企中既有傳統乘用車企業,也包括民營車企以及商用車及新興出行企業。具體包括一汽集團(一汽紅旗、一汽奔騰、一汽解放)、長安汽車、東風集團(東風乘用車、東風小康)、上汽集團(上汽乘用車、上汽通用五菱)、廣汽集團(廣汽新能源)、北汽集團(北汽新能源)、比亞迪、長城汽車、奇瑞控股、江淮汽車、宇通(客車)、賽力斯、南京依維柯、T3出行。
根據華為方面的介紹,5G汽車生態圈成立後,華為與生態圈內的企業將致力於在汽車產業「新四化」趨勢中,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的進一步推進,並推動車聯網技術及解決方案的升級。
「5G汽車已經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和創新熱點,5G技術的高速率、低時延和高可靠將給智能網聯、智能交通、自動駕駛等場景打開全新的想像空間。消費者能夠感知的全新駕駛體驗、娛樂體驗,以及人、車、家全場景體驗是未來5G汽車的創新重點,是眾多車企和華為共同發力的方向。」華為方面表示,「5G汽車生態圈非常歡迎更多車企、合作夥伴一起加入」。
盡管華為一再強調稱不會造車,卻不斷的通過提供通信產品與解決方案,助力車企實現自動駕駛、智能網聯、信息服務的創新。的確,科技與汽車正在加速融合,科技企業憑借在智能化和科技化方面優勢,研發汽車智能部件比傳統車企在技術和反應速度上都有天然優勢。對傳統車企來說,兩個不同領域的合作既是一種優勢互補,更是強強聯合。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