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新能源汽車
『壹』 新能源汽車充電難,63.5%受訪者指出新能源車充電樁布局不合理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521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3.3%的受訪者覺得「充電難」問題會影響自己購買新能源車。新能源車「充電難」,63.5%的受訪者指出充電樁布局不合理,利用率不佳,60.4%的受訪者指出充電樁維護不當,故障樁和僵屍樁較多。
廣東省某高校環境專業學生陳新,很認同新能源汽車的研究與推廣,「我覺得這是未來的趨勢,符合我們國家綠色發展的目標,也是在貫徹新發展理念。如果有條件,我也很樂意選購新能源汽車而非燃油汽車」。
「在我生活的城市,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程度不是很高,大家首先要考慮充電是否便捷,例如我家小區先前計劃在停車場安裝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但因為種種原因,充電樁沒有安裝成功,這也為小區內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家庭造成了不便,也讓更多人拒絕新能源汽車的使用。」陳新說。
調查中,83.3%的受訪者覺得「充電難」問題會影響自己購買新能源車,其中31.6%的受訪者覺得影響非常大。
天津的90後徐威(化名)覺得新能源車短途使用沒有問題,白天使用,晚上有充足的時間充電續航,但長途使用比較麻煩,畢竟充電樁的配備和維護還不完善。新能源車充電時間較長,無法做到即充即用,如果緊急要用,會很麻煩。
陳新說,「充電難」肯定會影響他購買新能源汽車。如果生活的地方無法滿足我對充電的要求,汽車的使用率會大大降低,價值便不能體現出來,會對生活造成不便。本是代步工具,卻因為「充電難」而阻礙了使用。此外,汽車的購買成本、維修成本、使用壽命以及本身的性能等,也是影響購買的因素。
新能源車「充電難」,63.5%的受訪者指出充電樁布局不合理,利用率不佳,60.4%的受訪者指出充電樁維護不當,故障樁和僵屍樁較多,56.7%的受訪者認為是充電樁數量不足,44.9%的受訪者指出充電樁標准不統一,充電介面不兼容,23.8%的受訪者指出私人充電樁安裝難。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說,新能源汽車是發展潮流,我們今後可能會把電動汽車技術與儲能相結合,站在國際前沿。首先就要通過大力投入、法律法規的出台等,把充電樁這類基礎設施建好。等到基礎設施完善了,電動汽車一定會更受歡迎。
受訪者中,一線城市的佔35.2%,二線城市的佔42.8%,三四線城市的佔18.7%,鄉鎮的佔1.8%,農村的佔1.4%
『貳』 全球首創技術!壓縮空氣就能驅動汽車,能替代電動和燃油汽車嗎
為響應低碳環保的號召,廈門大學許教授開發的智能摩擦技術在軸承領域產業化實驗中取得突破性進展。2021年4月7日廈門大學在百年校慶之際發布了一系列智能摩擦與新動能代表性科研成果。
未來這項技術將在風力發電、空氣壓縮儲能、空氣動能發動機領域發光發熱。此次研發的空氣動能發動機已經能在乘用車輛上預裝運作。
空氣動能發動機是什麼黑 科技 ,只要壓縮空氣就能驅動 汽車 ,它能比過電車嗎?
空氣動能發動機聽起來很高級,其實原理很簡單,簡單理解就是車上裝上一瓶高壓氣罐,通過泄壓產生的氣流動能來推動活塞運作,讓 汽車 動起來。它與電驅動的差別就在動力來源上,一個是壓縮空氣驅動,一個是電動機驅動。比起能效極高的電動機,空氣動能發動機的工作原理和內燃機要更接近一些。
活塞式內燃機是通過空氣混合燃料燃燒產生的高溫高壓燃氣帶動活塞運動,驅動 汽車 運動;空氣動能發動機則少了燃燒的步驟,直接通過壓縮空氣的泄壓來帶動活塞。
空氣動能發動機早在1903年就研發出來了,當時英國的一家液態空氣公司突發奇想,想避開汽油直接使用壓縮空氣驅動 汽車 。空氣動能發動機的原理很簡單,他們通過簡單的替換就完成了此項發明,只不過製造出的發動機無法產生足夠的扭矩,無法驅動笨重的 汽車 。
一百多年來這項研究因為日益嚴重的化石燃料污染再次被提上日程,壓縮空氣車(CAV)和電動 汽車 都是未來可能替代燃油車的產物。
曾經充滿噱頭的氫氣燃料車也是新能源車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但因為能量轉換效率低下,制氫消耗的電能可能比直接用來驅動 汽車 更多,導致這個項目完全失去了競爭力。這幾年又跳出來的壓縮空氣車有能力和電動 汽車 一爭高下嗎?
單從能源清潔角度看,壓縮空氣車做到了完全的清潔,這一點和電動車沒什麼差別。但從能源損耗角度看,如果壓縮空氣的生產環節只要用到了電,那它的下場和氫燃料車一樣,勢必會造成電能的損耗,不如直接用電驅動 汽車 。
問題的根源來到壓縮空氣的生產環節,製造壓縮空氣是不是繞不開電?
壓縮空氣的生產很容易,市面上有大把的壓縮空氣機,只不過這些機器都是電驅動的。大規模的壓縮空氣生產肯定不能用這樣的機器。和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太陽能發電一樣,這些可再生能源都可以直接轉化為壓縮空氣能儲存起來。
實際上我國的電能總體上來說是過剩的,白天用電總高於夜晚,火力發電站、水電站並不是說在晚上就不工作,發出的電無法儲存只能任其流失。如果這些流失的能源能夠轉化成其他能源儲存起來勢必會節約大量能源。
而在儲能能力上,最新的准等溫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大大加強了壓縮空氣的儲能效率。現壓縮空氣儲能能力變為鋰電池容量因子的4倍,達到2.7Mj/kg或3.6Mj/m3。市面上主流的磷酸鐵鋰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在,160Wh/kg,換算成同單位為0.576Mj/kg。這些火電站產生的多餘熱量,水電站浪費的水能都能直接用來壓縮空氣,變成空氣能儲存起來。
實際上為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我國早在多年前就開始了剩餘能源的儲存計劃,只不過這個計劃的核心是放在抽水蓄能上。在有水利條件的水電站上游建立蓄水池,用多餘的電能再把水抽上去續存起來,在電需求量大的時候再把蓄水池的水放出來發電。我國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已居世界第一,截至2018年底中國抽水蓄能裝機容量為30GW,占發電總裝機1.6%,在建規模為50GW。
不過水利儲電的弊端也顯而易見,那就是要有水和高低落差;反觀壓縮空氣儲能則不受地理因素左右,在未來有很大的應用前景。如果真能實現儲能升級,壓縮空氣的生產打破桎梏,壓縮空氣車未來一定在新能源 汽車 榜上和電動 汽車 爭一爭。
解決了能源生產問題,壓縮空氣車還有一座大山要翻越,那就是發動機能效。電動 汽車 之所以能逐漸取代燃油車,最主要原因就是電動機比內燃機能源利用率要高得多。
內燃機通過燃燒產生膨脹的氣體帶動活塞運動,本身就會散出大量熱能,這些熱能的損失大大降低了內燃機的能源利用率。數據統計內燃機轉化 汽車 動能的效率僅為17.9%,而電動機轉化 汽車 動能效率為67%,當然這只是個平均數據,各自領域內頂尖的機器都能做到更高的水平。
空氣動能發動機的能效能達到多少?
根據最新的研究報告,截止2020年,由加拿大Reza Alizade Evrin博士發布准等溫壓縮空氣 汽車 原形擁有壓縮空氣車中最高的能效表現,達到了74%,這個數據與鋰離子電動 汽車 效率的73%-90%還有一定差距,但仍然表現出了驚人的潛力。
不過看圖就知道,這只是一個簡約的模型機,距離實際投入使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正常情況下,無論是空氣壓縮還是高壓氣體釋放都會消耗大量能量,壓縮時氣體升溫,泄壓時氣體降溫。舉個簡單的例子,使用滅火器時,滅火器噴出高壓的內容物,噴嘴、管道處會迅速降溫,所以使用滅火器時不能捏著管子,而要握住特質的隔溫噴頭以防凍傷。
正因為這個物理特性,常規空氣儲能的系統效率僅為40%到45%,只有在絕熱壓縮的情況下,儲能效率才能提高到70%至75%;而在壓縮空氣泄壓釋放的過程中,一般的空氣動能發動機能效僅為50%,Reza Alizade Evrin博士的原型機使用低壓儲氣罐和廢氣回收為石蠟熱交換器系統提供動力,最大程度保證空氣動能發動機的效能,才使得空氣動能發動機摸到鋰離子電動 汽車 能效的門檻,達到74%
從壓縮空氣儲能到發動機能效上看,壓縮空氣車較之電動 汽車 可以說各有優劣,但這些數據表現只停留在實驗階段,距離商用它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壓縮空氣車投入商用將會碰到和電動 汽車 一樣的問題——續航旅程。上文提到的那輛效能極高的空氣動能原型機的續航僅為140公里,這個數據相比現在普通純電 汽車 400公里的續航是遠遠不及的。
想獲得更高的續航能力,有兩個方向可以考慮,一個是提高單位儲能,一個是增加壓縮氣罐的數量。壓縮空氣罐內的氣壓平均在30MPa以上,為保證安全性已經使用強度極高的碳纖材質作為罐體材料,提升單位儲能難度很大。如果考慮堆疊氣罐數量增加續航旅程,成本上又會提升一大截。
想當年電動 汽車 出來的時候也不過一兩百公里的續航,經過幾十年的技術積累現在也能與燃油車一較長短。只要大方向不錯,說不定壓縮空氣車也能成為下一代的新能源車。
你覺得空氣動能發動機靠譜嗎?如果投入商用還有哪些路要走?
『叄』 廈門大學富豪校友:有首富手下有創二代,剛捐數億元,王興屬三代章
文|龍溪
來源|商業傳奇
易中天在他的《我在廈門大學的野蠻生長》寫到,廈門大學一所很大度、很開放的大學,進一步加強了人們對這所被稱為中國最美大學的好印象。
其實,廈門大學的誕生,本身就有一個美好的故事——她由著名愛國僑商陳嘉庚先生捐建創辦。如今,廈門大學即將迎來100周年校慶。
這所由企業家創辦的大學,曾經走出過哪些富豪?
根據有關機構發布的2020中國大學富豪校友排行榜,廈門大學在國內高校中排第11位,億萬富豪的數量達31名。
看看在哪些富豪畢業於廈門大學?
5、邱子欣,中國首富的手下干將
根據4月6日廈門大學公布的捐贈名單,邱子欣向廈門大學捐贈了100萬股的萬泰生物股份。按照最新的萬泰生物280元/股的價格,這些股票市值接近3億元。
這個萬泰生物,是剛剛發布的2021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上新晉中國首富鍾睒睒旗下的公司,2020年4月底上市公司後,股價一路大幅上漲,從8.75元/股的發行價一路漲到最高時的344元/股。
在2020年胡潤百富榜上,邱子欣的財富為40億元。
其實,他是一位職業經理人,1984年從廈門大學化學系畢業,曾在南京化工學院任教,後加入萬泰生物,任總經理,今年1月,接替鍾睒睒任萬泰生物董事長。不過,除了拿著百萬年薪,他還持有1800萬余股萬泰生物股份。
邱子欣1963年出生於廈門,是廈門大學1980級學生。
4、崔維星,曾經的廈門大學校友首富
在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6胡潤百富榜校友會特別報告》上,廈門大學共有8名校友上榜,首富是德邦物流的崔維星。
崔維星是廈門大學88級會計專業學生。大家知道,會計專業是廈門大學的王牌專業之一,廈門大學也是中國會計專業最牛的大學。
崔維星從1996年開始創業,從4個人、8平方米從做空運開始起步,20多年來將德邦物流打造成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快遞、物流供應商之一。如今公司總部設在上海。
在2020年胡潤百富榜上,崔維星的財富是65億元。
3、富二代許華芳,剛剛捐款1億元
4月5日,寶龍地產總裁許華芳向廈門大學捐款1億元。
許華芳是位富二代,父親許健康是福建晉江人,1952年出生,1990年在澳門創辦了寶龍集團,2年後回廈門投資。旗下的寶龍地產和寶龍商業分別於2009年和2019年在港交所上市。
許華芳出生在澳門,200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後進入寶龍集團工作,曾被評為「福建省十大傑出青年企業家」。
在剛剛發布的2021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上,許健康的財富為31億美元。
這次許華芳捐贈的1億元,將用於成立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基金——「廈門大學許華芳教育發展基金」。
2010年,寶龍地產將總部從廈門遷到了上海。許健康已年近70,許華芳已基本接班,如今擔任寶龍地產總裁,
2、黃朝陽,財富235億元
同天,另一位廈門大學校友中駿地產黃朝陽,捐款5000萬元。此前,他已經連續14年向廈門大學捐款,捐款額比較大的兩次,金額都超過1000萬元。2011年,他捐款2000萬元用於資助校區和教學樓建設,2017年,又將給管理學院的捐款擴大到1000萬元。
黃朝陽是福建南安人,1966年出生,是廈門大學EMBA2008級校友。1987年,黃朝陽創辦了中駿集團,中駿集團是一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公司,2010年在港交所上市,如今總部也在上海。
在3月初發布的2021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上, 黃朝陽的財富達235億元。
1、許陽陽,前福建首富之女
許陽陽是前福建首富、達利集團創始人許世輝之女。
許世輝是福建惠安縣人,今年63歲,1989年創辦了福建達利食品,如今達利食品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休閑食品生產企業之一。
許陽陽出生於1983年,2005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經濟系,後出國留學,2008年回國後即進入父親的企業工作,從2009年起開始擔任副總裁和執行董事,接班只是時間問題。
在剛剛發布的2021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上,許世輝的財富達87億美元,在胡潤全球富豪榜上,財富達550億元。此前,許世輝曾連續多年蟬聯福建首富,最近兩年,由於正處在新能源汽車風口,寧德時代股價大漲,許世輝的財富被曾毓群超越,讓出了福建首富的交椅。
嚴格算起來,許陽陽可能是廈門大學校友首富。
0、還有一位廈門大學三代富豪
有一個人也與廈門大學有關系,就是美團的王興。
大家都知道,王興是富二代,其父親早年在福建龍岩一帶投資創業了多家水泥生產企業,是當地有名的富豪商。
其實,他出生在書香門地,祖父是龍岩二中教導主任,外祖母畢業於廈門大學經濟系,是一位高材生,師從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廈門大學老校長王亞南,王亞南是《資本論》中文版的翻譯者。
外界知道王興是學霸,大學保送清華,後出國留學,博士讀到一半,放棄學業回國創業。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有個姐姐,也是位學霸,從小學到初中、高中、大學,都和王興是同一個學校,在清華大學還是同專業——電子系,後來拿到了博士學位,目前在矽谷一家公司做晶元的相關工作。
算下來,王興是廈門大學校友的「三代」,如今王興的財富達2200億元人民幣,在中國富豪榜上排第10位。
除了上面這些富豪外,從正在不斷更新的給廈門大學捐款信息中,能看出廈門大學還走出了很多企業家、富豪。從廈門大學畢業的富豪有個特點,都相當低調,這似乎和福建人悶聲賺錢的風格很吻合。
你知道還有哪些從廈門大學走出來的知名企業家、富豪?
『肆』 新能源汽車動力轉型,電池技術創新是關鍵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 汽車 的核心部件,也是新能源 汽車 動力轉型的關鍵支撐。」近日,在2020世界新能源 汽車 大會的「先進動力電池技術創新」主題峰會上,中國電子 科技 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研究員肖成偉說。
他強調,新能源 汽車 要求動力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安全等特性,先進動力電池技術的創新對新能源 汽車 的發展至關重要。
肖成偉表示,「未來,刀片電池技術、CTP(Cell To Pack)和大模組技術、無鈷電池技術、鋰離子電池干法工藝技術是當前的幾個技術創新熱點。」在這場精彩紛呈的主題峰會上,來自學界和業界的專家對這些技術創新點進行了細致、深入的分享,為線上線下的觀眾奉上了一場動力電池新技術的思想盛宴。
2019年,全球主要國家新能源 汽車 銷量超過210萬輛,中國銷量達到120.6萬輛,佔中國新車銷售比例達4.68%。截至2019年底,全球新能源 汽車 累計銷量突破720萬輛,中國佔比50%以上。
中國新能源 汽車 的市場目標是:2020年銷量達到500萬車輛,2025年達到3000萬輛,2030年達到7500萬輛,2035年達到12000一14000萬輛。
新能源 汽車 蓬勃的市場發展也對動力電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實現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高安全性是學界和業界著力 探索 的方向。
「在國家的支持下,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指標逐年提升。高比動力電池是國家支持研究的重點方向,技術與產業化進展都很快,已經實現產業化電池的體系。」肖成偉說。
談及動力電池技術的進展與趨勢,他介紹,中國鋰離子動力電池技術路線的變化趨勢呈現混合動力和純電動 汽車 領域應用並重,純電驅動 汽車 領域應用為主,兼顧混合動力 汽車 領域。300Wh/kg高比能鋰離子電池成為當前產業化熱點。
「未來,需要重視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循環耐久和成本之間的平衡,智能製造和數字化工廠設計,動力電池系統的設計開發及產業化水平,標准化(單體、模塊及系統)及全生命周期的測試驗證(尤其是安全可靠性),新材料及新體系電池前瞻技術的研發(固態電池、鋰硫、鋰空氣電池盒鋰離子電池等)等五大方面的問題。」肖成偉說。
上海大學教授張久俊介紹,目前鋰離子電池的應用廣泛,主要有車用鋰離子電池、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三種類型。「就鋰離子電池在 汽車 領域的應用來說,目前我們強調續航里程要達到400公里,到2030年就要達到700公里。未來還需要進一步的增加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壽命,提高安全性。」張久俊說。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黃學傑就動力電池無鈷正極材料的技術研究做了分享,他介紹,第一代無鈷材料是錳酸鋰,第二代無鈷材料是碳酸鐵鋰,目前主要是鋰、鎳、鈷三元電池。隨著材料技術進步,大家正在不斷努力降低鈷的含量,目前可以做到鈷佔10%,今後可能降至5%,接著降至3%。
廈門大學特聘教授董全峰認為,未來 社會 能源支持系統需要可再生能源和高效電化學儲能的結合。先進動力電池的發展目標是構建高比能量和高比功率的新型電化學儲能系統。
「電化學儲能途徑一般有兩種,一類是典型的氧化還原反應(傳統電池),再一類是界面上的電荷的存儲和釋放的過程(超級電容器)。我們團隊提出了一個新的模型,經過對材料的表面調控,能夠實現既具有高的表面面積,表面上又具有和大量離子電化學吸附的能力,填補前兩類的空白。」董全峰說。
寧德時代新能源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研發聯席總裁梁成都認為,以CTP為代表的動力電池系統高效成組技術是未來創新趨勢。其優點眾多,零件數量降低40%,能量密度增加10%-15%,同時,壽命延長10%,成本降低10%,產品系統也可靠安全。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開發中心副總監魯志佩介紹了比亞迪在高集成刀片動力電池方面的技術創新。他提到,刀片電池可使零部件數量減少40%,VCTP增加50%,整個電池系統成本下降30%。「我們在刀片電池上投入了大量的研發,期望實現更高的集成效率、更高能量密度,讓刀片電池具有更大的競爭力。2025年預期可以達到73%的集成效率,體積能量密度達到300Wh/kg。」他說。
『伍』 想學專業的新能源技術,去哪裡好
學新能源技術專業可以去計算機基地。新能源專業就業方向
1、網路電商公司
提起網路電商,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因為很多人都有網購的經歷,比如說阿里巴巴,天貓商城,淘寶網,京東網購等等等等,網路電商公司的崛起,也是需要很多計算機專業的同學人才,所以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向,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關注一下這方面的事情。
2、人工智慧領域
人工智慧領域被譽為未來十大**競爭力的領域之一,其實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必然的發展方向,比如說我們熟知的富士康,就已經把公司內部的80%以上的員工都替換成了人工智慧的機器人,從這一點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人工智慧領域多麼有前景。
3、大數據領域
大數據領域可以說也是非常有前景的,目前全球的大數據領域公司只有那麼幾家,而且都做得非常好,並且他們都曾明確表示,在這方面需要大量的人才,所以對於大數據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盡量的多看一看這方面,但是大數據領域需要的專業程度非常高。
計算機專業就業前景
計算機專業就業前景很好。
隨著現代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中國IT行業已經步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大家有目共睹的IT發展及其迅猛,每年的IT人才缺口人數都高達百萬以上。
在我們的工作中、學習中、生活中無不存在和使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事實說明,互聯網已經越來越廣泛地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IT技術服務市場需求空缺會越來越大。精通一門編程語言,掌握一種IT技術將擁有更多的就業選擇。
隨著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行業人才需求量也在逐年擴大。據國內**數據統計,未來五年,我國信息化人才總需求量高達1500萬—2000萬人。
『陸』 新能源專業要學習哪些課程
新能源專業主要學習的技術內容有:
1、汽車減排:
傳統的電力電子技術將獲得很大的發展空間。一方面,通過提高電力轉化效率減少排放量,另一方面電動力汽車將進一步發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電機及控制器的設計、試驗及製造等。
2、低碳:
化工是一個特殊的行業,節能環保是化工企業的核心問題。化工行業與碳排放密切相關,是低碳經濟的核心行業之一。例如:氟化技術的發展,降低燃油中的含碳量,是減少傳統能源污染的非常有潛力的辦法。
3、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
太陽能雖然已經在生活中投入使用,但因為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低、價格昂貴,不能大規模的推廣。因此,太陽能的進一步研究也獲得了較多的研究經費。其中光電材料、電子光聲伏打學為研究領域之一。另外,風力發電方面,也是一個大的發展趨勢。
4、燃料電池:
燃料電池是研究熱點。每年美國的物理協會年會、化學協會年會、材料協會年會上,到處可見燃料電池的研究進展,必將加大這塊領域的技術革新和產業化進程。
5、智能電網:
智能電網的發展,需要很多領域的交叉合作:
通信類:建立高速、雙向、實時、集成的通信系統是實現智能電網的基礎,因為智能電網的數據獲取、保護和控制都需要這樣的通信系統的支持。
材料、超導:智能電網中的設備將充分應用在材料、超導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從而提高功率密度、供電可靠性和電能控制技術
控制技術:提供對輸電、配電和用戶側的控制方法並且可以管理整個電網的有功和無功。
『柒』 新能源汽車專業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新能源汽車專業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列出論文參考文獻的目的是讓讀者了解論文研究命題的來龍去脈,便於查找,同時也是尊重前人勞動,對自己的工作有準確的定位。因此這里既有技術問題,也有科學道德問題。如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新能源汽車專業畢業論文參考文獻,歡迎閱讀!
[1]徐梟,王巧鳳,周榮,新能源汽車發展主要障礙及其解決方案[J],上海汽車,2009,(5):7—10
[2]楊婕,消費者對電動汽車購買意願實證研究—基於政府產業政策理論[J],特區經濟,2012,(2):302—304
[3]李光,影響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1,(6):14—18
[4]霍風利,我國發展電動汽車產業的'可行性及對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23—27
[5]田萍,新能源汽車是新的經濟增長點[J],資源與人居環境,2009,(9):74—76
[6]方海洲,胡研,促進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影響分析[J],汽車科技,2009,(3):7—10
[7]國家863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辦公室,全球氫能研發及相關政策調查報告[R],2004
[8]德勤全球製造組,電動車現狀與消費者期望之比較[J],全球視角,2011,(1)
[9]曾耀明,史忠良,中外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對比分析[J],企業經濟,2011,(2):107—109
[10]李東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挑戰及對策[J],廣東經濟,2011,(2)
[11]邁克爾·波特,競爭優勢[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280—317
[12]李大元,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對策研究[J],經濟縱橫,2011
[13]羅少文,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戰略研究[D],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14]楊海霞,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落定,中國投資[J],2012,(11)
[15]張海波,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路線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16]劉浩華,程楊,中國新能源汽車需求風險關鍵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19)
[17]章榮武,「鑽石模型」及其應用:中國船舶工業產業競爭優勢分析[D],廈門大學碩士學位,2006
[18]趙亮,BYD公司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研究[D],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19]張坤,安徽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分析[D],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20]趙斌,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消費的影響因素分析[D],中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21]顧瑞蘭,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2013
[22]王慧,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23]溫岳中,基於產業生命周期理論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支持政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24]方玲,基於成本—效益分析視角的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策略研究[D],中南大學商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3
[25]文凱,借鑒國際經驗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26]陳柳欽,美日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J],汽車工程師,2010,(10):22—25
[27]孫浩然,日本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分析[D],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28]金永花,日本新能源汽車市場推廣策略對我國的借鑒[J],東北亞論壇,2012,(3):105—112
[29]高飛,我國電動汽車研發戰略聯盟模式選擇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30]韓懷玉,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國際比較研究[D],陝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