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新能源汽車產業
1. 做新能源汽車電池的上市公司有哪幾家
新能源汽車電池涉及到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以下這些家
(1)002091江蘇國泰:鋰電池電解液。主要控股子公司國泰華榮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產生產鋰電池電解液和硅烷偶聯劑,鋰電池電解液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30%。占上市公司營業利潤的30%,公司有望憑借鋰離子動力電池的大規模應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2)000839中信國安:鋰電池正極材料。公司子公司——中信國安盟固利電源技術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鋰電池正極材料鈷酸鋰和錳酸鋰的生產廠家,同時也是國內唯一大規模生產動力鋰離子二次電池的廠家。奧運期間以盟固利公司錳酸鋰產品作正極材料的動力電池裝配於50輛純電動大客車。
(3)000973佛塑股份:鋰電池隔膜。生產鋰電池隔膜產品。
(4)600884杉杉股份:生產鋰電池材料,為國內排名第一供應商。
(5)000100TCL集團:子公司生產鋰電池,目前無汽車鋰電池項目。
(6)000049德賽電池:子公司生產鋰電池,目前無汽車鋰電池項目。
(7)600478科力遠:鎳氫電池。正謀求從豐田HEV鎳氫電池材料供應商向鎳氫動力電池組的成品供應商的轉變。目前科力遠與它們的合作僅處於談判階段。與科力遠有初步合作的僅是日本豐田和南車集團,其中南車集團的純電動客車項目已對科力遠鎳氫電池組方案較為認可。
(9)600846同濟科技:燃料電池。參股上海中科同力化工材料有限公司36.23%的股份。該公司從事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關鍵材料與部件的研發,包括具有創新化學結構的質子交換樹脂和質子交換膜的研製。
(10)600196復星醫葯:燃料電池。參股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36.26%的股權。該公司是專門從事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產品的研發與產業化的高科技民營企業,目前開發了5個系列的燃料電池產品,建立了全套的中小功率(0.1kW-30kW)與大功率(30kW-150kW)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及其動力系統、燃料電池發動機集成製造技術及批量生產的能力與設施。
(11)600104上海汽車:燃料電池。大股東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是「大連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股東。該公司是中國第一家致力於燃料電池產業化的股份制企業,「燃料電池及氫源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獲國家認可,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先生帶領下主要研究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技術。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是新源動力的第一大股東,長城電工參股11%,新大洲A參股3.42%。
(12)600192長城電工:參股「大連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1%,同上。
(13)000571新大洲A:參股「大連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42%,同上。
(14)600872中炬高新:公司涉及動力電池行業,其與國家高技術綠色材料發展中心共同設立的中炬森萊高技術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專門從事鎳氫電池、鎳鎘電池、鋰電電池、動力電池、手機電池的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企業,在十五期間一直承擔國家863項目——動力電池產業化開發項目的研究工作。目前公司已向多家汽車生產廠家提供動力電池樣品,未來在國家政策及汽車企業動力電車實現量產的推動下,該業務有望成為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15)中國寶安:
(1)在鋰電池正負極材料上擁有絕對的行業話語權。(2)控股75%的天驕公司主營的三元正極材料08年銷量居國內第一,市佔率30-40%,08年三元正極材料產量805噸,銷量665噸;09年保守產能是1400噸,負極材料鈦酸鋰180噸,正極材料磷酸鐵鋰09年6月達產,年產能是150噸。(3)控股55%的貝特瑞公司是鋰電池碳負極材料和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龍頭,前者國內第一,市佔率80%,全球第二;後者國內第一。貝特瑞公司是國內唯一的鋰電池碳負極材料標准制定者;也是國內唯一的鋰電池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標准制定者。貝特瑞09年碳負極材料產能是6000噸/年,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能是1500噸/年。(4)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採用固相法、火熱合成法,每噸成本降低到13萬,大幅下降後成本只有國際上的一半。毛利率在60%以上。(5)通過哈爾濱寶安公司貝特瑞擁有近10億噸適合於鋰離子二次電池用的優質石墨礦產資源,可確保原料的穩定供給。
(16)金瑞科技(600390)
公司未來發展主要集中在錳資源、電解錳、四氧化三錳的錳系列和鎳氫電池的球形氫氧化亞鎳、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電源材料系列。
央企整合或將在2009 年完成。金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股東是中央直屬大型科技企業長沙礦冶研究院,作為在國資委排名靠後的長沙礦冶研究院而言,或許
並購成了其更好的選擇。
公司球形氫氧化鎳是鎳氫電池的關鍵原材料,技術優勢突出。公司是鎳氫電池正極材料球形氫氧化亞鎳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其強大的研發實力保證了公司產品的一致性和性能穩定性居於國內前列,產品主要銷售及給比亞迪和日本湯淺,其中日本湯淺用於生產鎳氫動力電池。
公司子公司長遠鋰科生產鋰離子電池材料。長遠鋰科有限公司是生產鋰離子電池的高新技術企業。長遠鋰科有限公司為金瑞科技大股東長沙礦冶研究院持股84%,金瑞科技持股16%,不排除金瑞科技公司向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進一步擴展的可能。錳資源優勢明顯,錳產業鏈完善。公司在貴州省銅仁地區的兩座錳礦的建成投產,正在進行銷售許可證的申請,一旦得到銷售許可將滿足公司電解錳所需原料的50%左右。公司是國內最大的四氧化三錳供應商,公司還是國內主要的電解金屬錳生產基地之一,預計2009 年公司電解錳產能將達到3.5 萬噸,錳產業鏈完善。
(17)尖峰集團600668
公司投資2000萬元持有博信電池(上海)有限公司15%的股份,成為介入動力電池的潛力品種。2008年9月4日,科學技術委員會信息報道,上海鋅空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承擔的鋅空氣電池替代車用燃料產業化項目獲得國際財團認可,正式進入融資盡職調查階段。上海博信鋅空電池有限公司研發的鋅空氣燃料電池技術能得到浦東區政府的支持,屬國家鼓勵類產業,其技術性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博信電池(上海)有限公司目前為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等生產商提供高性能、無污染的 DQFC 鋅空氣燃料電池,同時為DQFC 使用者提供高質量的換電服務。
(18)南方匯通
(000920)南方匯通,公司控股56.43%的子公司貴州航天電源科技公司是從事鋰二次電池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是貴州省西部開發的重點工程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名品「標志工程」,公司依託我國航天電源開發技術,採用新設備、新工藝生產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鋰離子二次電池,具有容量大、安全性能好、循環壽命長、一致性好等優點,產品部分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公司目前鋰離子電池生產能力為日產10萬只水平,規格多達數十種公司與梅嶺化工廠共同組建的「貴州航天電源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擁有國內最先進的電源研究開發與檢測設備。一支實力雄厚的設計開發隊伍是公司保持技術領先與快速發展的堅強後盾。目前鋰聚合物電池、大容量離電子電池和錳酸鋰電池已成功開發,並將逐步實現產業化。
2. 全國各省市新能源汽車產量
從各地已公布數據來看,截至2021年底,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最高的城市是上海,達到63.5萬輛;
其次,深圳、北京保有量也都超過50萬,分別為54.4萬輛、50.7萬輛
3. 銅仁市綠色出行新能源交通營運有限公司怎麼樣
銅仁市綠色出行新能源交通營運有限公司是2017-12-26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向陽路1號。
銅仁市綠色出行新能源交通營運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20600MA6GMXWE0F,企業法人侯雲,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銅仁市綠色出行新能源交通營運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禁止的不得經營;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應當許可(審批)的,經審批機關批准後憑許可(審批)文件經營;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無需許可(審批)的,市場主體自主選擇經營。(新能源汽車租賃、技術咨詢和維修保養服務;新能源汽車充電設備規劃、設計、工程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及清洗服務;電召車、網約車的運營;物流配送服務;汽車銷售及售後服務;汽車配件、汽車飾品、機電產品、電子設備銷售。)。
通過愛企查查看銅仁市綠色出行新能源交通營運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4.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及趨勢
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將會大步前進,有望取代燃油汽車。
一、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
據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3.69萬輛,同比增長140.7%;出口額11.02億美元,同比增長271.6%;純電動汽車出口2.15萬輛,增幅為136%;出口額3.63億美元,同比激增1122.9%。
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
在能源和環保的壓力下,新能源汽車無疑將成為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如果新能源汽車得到快速發展,以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1.4億計算,可以節約石油3229萬噸,替代石油3110萬噸,節約和替代石油共6339萬噸,相當於將汽車用油需求削減22.7%。
結合中國的能源資源狀況和國際汽車技術的發展趨勢,預計到2025年後,中國普通汽油車占乘用車的保有量將僅佔50%左右,而先進柴油車、燃氣汽車、生物燃料汽車等新能源汽車將迅猛發展。
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建議:
1、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尚處於發展初期,在行業標准和規范等方面還不夠完善,消費者對電動車的質量與安全問題還有更高期待。這也倒逼新能源汽車領域加速變革,實現行業的良性發展。
與此同時,也要加強高水平的國際開放合作,推動全球協同創新,讓中國和各國一起,共同推動建設清潔美麗世界。
2、促進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要強化創新驅動,瞄準技術制高點,企業要在個性化定製方面下功夫,推動品牌建設,要不斷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5. 銅仁新能源汽車在哪裡維修
汽車怎麼前輪吃胎,右邊吃裡面,左邊吃外側。是什麼原因?
這車應該是側翻過,整個前懸掛往左側傾斜,使得兩個前輪受力點都在輪胎的左半部分,所以才會同時吃一側的胎面。可以去做四輪定位或者大梁校正
6. 新能源車產銷資質大起底,15家車企僅6家有車在售
暫停發放了大半年的新能源車「准生證」,最近由前途汽車打破,前途取得工信部的審批後,新車量產上市將被開綠燈。然而,緩慢的資質發放頻率,對大批對產銷資質渴望的新能源車企,包括新造車勢力來說,就如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舊懸掛在它們的頸脖上。
「有些企業拿到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卻根本沒有實力生產汽車,而是借著『資質』四處找投資;而很多有能力、想要生產新能源汽車的企業,卻得不到生產資質。」在日前舉行的2018智能汽車國際研討會上,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道出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審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解釋了相關部委暫停發放資質的原因所在。從2017年5月22日至今,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審批大門已經關閉了整整一年時間,背後原因眾說紛紜,但都避不開對已領取生產資質的15家新能源車企項目進展不一、表現懸殊的問責。
一方面是部分獲得資質的企業,遲遲未進入市場,除了北汽新能源和江淮大眾以及知豆,其他企業絲毫沒有成為市場主流車企的跡象。
另一方面,對資質近乎「飢渴」的新造車企業,尤其是產品進度推進較快,以及融資金額排名前列的一二梯隊,卻又遲遲無法得到資質。為了搶新車上市的進度,一些新造車勢力甚至被倒逼迂迴生產——— 尋求代工或收購有資質企業。可以說,近兩年冒起的新造車勢力,如果說之前仍處於「PPT造車」階段時,沒有領到生產資質實屬合理,那麼過去一年資質發放近乎停擺後,讓逐漸走向量產、走向市場的新造車企業,無奈地成為了被「歧視」的一方。在新能源車蓬勃發展的當下,如何把資質給到對的人,依舊有待破局。
停審現有新能源產能嚴重超標
從2016年3月17日北汽新能源拿到首張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再到2017年5月22日江淮大眾獲得最後一張生產資質,短短14個月時間,發改委共發放15張新能源牌照。業內曾經普遍認為新能源生產資質發放10個最合適,隨著蘭州知豆拿下第11張牌照,渴求新能源一紙准生證的新造車勢力欣喜若狂,加快遞交申請,以期佔得先機。然而,這扇資質大門卻在江淮大眾領到第15張牌照之後,在沒有正式文件的情況下關閉了,至今仍無重啟的跡象。
為何發改委暫停發放新能源生產資質?這必須從發放新能源牌照的初衷說起。
發改委發放新能源生產資質,本是為了扶持一批有競爭力的優質企業,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也即是「鯰魚效應」來攪動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不過,從目前拿到牌照的15家新能源企業的進展來看,產品推出普遍緩慢,競爭力弱,根本無法起到領頭羊的作用,更遑論對傳統車企造成沖擊,完全辜負了國家的期望「目前審批工作處於暫停狀態,主要原因是之前國家層面對新能源汽車的審批規則相對寬松,審批速度過快,獲批的企業實力參差不齊。」一位消息人士解釋說,發改委應該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從2017年5月開始暫停審批工作至今。
拿到新能源生產資質的15家車企分別是: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前途汽車、奇瑞新能源、江蘇敏安、萬向集團、江鈴新能源、重慶金康、國能新能源、雲度新能源、知豆、速達、合眾、陸地方舟及江淮大眾。按照傳統車企、新造車、汽車產業鏈三大勢力劃分的話,傳統車企勢力有5家企業,分別是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淮大眾、江鈴新能源、金康新能源;新造車勢力最多,有7家之多,包括前途、知豆、雲度新能源、河南速達、合眾新能源、陸地方舟、國能新能源;剩餘的萬向集團、長江汽車、敏安汽車則屬於汽車產業鏈勢力。
南都記者統計發現,這15個獲得新能源准生證的「天之驕子」,現有產能加起來達到91萬輛。據不完全統計,正在排隊等待資質審批的新進入企業超過了20家,產能是這15家車企的兩三倍之多。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0年我國新能源車銷量將達200萬輛,而現有的新能源產能已經嚴重超標。新能源造車熱急需降溫,從狂熱回歸理性。
事實上,拿到發改委生產資質的15家車企,並非都可以生產銷售新能源汽車,他們還需通過工信部的考核,產品被列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即拿到工信部的「生產資質」,方能上市銷售產品。而這15家車企中,獲得工信部生產資質的只有6家,分別是雲度新能源、北汽新能源、江鈴新能源、蘭州知豆、長江汽車、前途汽車,原因是很多車企的生產基地建設緩慢,始終無量產車影蹤。
尷尬15家車企僅6家有車在售
記者調查發現,在領取牌照超過一年時間以上的今天,有量產車型上市銷售的只有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奇瑞新能源、雲度新能源、江鈴新能源、蘭州知豆等6家車企,另外還有前途汽車、江淮大眾、合眾新能源、陸地方舟4家車企計劃在今年推出首款量產車型,而其餘5家車企中,除了重慶金康此前表示首款產品將於明年推出市場之外,敏安、萬向、速達、國能都尚無十分明確的上市時間表,也常被稱為「僵屍企業」。
有產品在售的6家車企中,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鈴新能源均出自傳統車企。其中,北汽新能源早已是行業的佼佼者,其目前最受矚目的大事並非產品或銷量,而是上市。事實上,北汽新能源2009年創立之初,就被北汽集團規劃為未來獨立上市公司來運營,甚至從2014年開始籌備上市。今年4月27日,北汽新能源與成都前鋒電子股份有限公司(SST前鋒)的關聯交易方案獲批,這意味著北汽新能源這一國內新能源整車巨頭終於登陸A股。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在本屆北京車展上明確了北汽新能源的上市時間表———2018年第三季度。
公開數據顯示,去年北汽新能源全年銷量達到了10.3萬輛,位居比亞迪之後,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中排名第二。依託傳統車企的開發平台和技術沉澱,奇瑞新能源和江鈴新能源也雙雙排進去年新能源銷量榜前十,其中奇瑞共銷售3.68萬輛新能源汽車,江鈴則售出3萬輛,分列第六名和第七名。
在去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前十車企中,有四家車企獲得新能源生產資質,除了上述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以及江鈴新能源之外,另一家就是近兩年在新能源市場大放異彩的知豆。蘭州知豆旗下已有H1、D1、D2、D3等車型上市,2017年實現銷售4.25萬輛,排在奇瑞新能源和江鈴新能源前面,在去年排行榜中名列第四,僅次於比亞迪、北汽新能源和上汽乘用車。成立於2015年的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2017年估值超過12億美元,目前累計銷量逾10萬台,占據新能源乘用車逾10%的市場份額,純電動乘用車13%的市場份額,足跡遍布義大利、法國、德國等近20個國家。在今年由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科技部、中關村等聯合發布的《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中,知豆以寧波首家「獨角獸」企業的身份亮相,未來發展前景備受看好。
雲度新能源則在去年迅速推出首款量產電動車π1,今年3月再神速推出π3,並在剛剛結束的北京車展全球首發A+級純電SUVπ7,據稱這款車將於明年上市銷售,將具備L3級別自動駕駛能力。
涉足乘、商兩個汽車領域的長江汽車,也高調參加剛剛結束的北京車展,帶來9款產品,包括3款乘用車和6款全新純電動物流車。據了解,長江汽車依託母公司香港五龍電動車集團在電池材料、電池生產、乘用車/商用車/客車生產、汽車設計全產業鏈的優勢,目前在北京、上海設有研發中心,在天津、遼寧建立了汽車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在重慶建立了電池材料生產基地,在中國、昆明、貴州建立了整車生產基地,甚至在美國有海外生產基地,整車年產能達10萬輛,在15家獲資質車企中與江淮大眾並列第一。
統籌策劃:南都記者 鍾鍵挺 張澤彤
采寫/製表:南都記者 何羽 鍾鍵挺 實習生:貢芊芊
編輯:張澤彤
7. 開新能源汽車能從廣東回貴州銅仁思南嗎
開新能源汽車能從廣州回貴州銅仁市南嗎?我可能認為是不可以的,新能源只是在市區不超過120公里的情況下開新能源可矣,如果長途跋涉,新能源是不可能的,因為還是要開汽車加油,那種車才可以
8. 新能源汽車行業前景怎麼樣
新能源是汽車行業的發展方向,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