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車新能源純電動戰略
1. 5年投入200億美元,重拳背後,通用汽車新能源市場如何亮劍
目前為止,成立23年的上汽通用實現了2000萬輛銷量的突破。或許10年前,我們看通用汽車的「直達2030」的未來交通暢想還很遙遠,但是通過這次科技展望日,通用汽車集中展現了在電動化、智能化以及網聯化方面的成果,同時公布了為中國市場量身定製的未來發展戰略,就此來看,通用的「直達2030」並不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 「奧」秘筆記,通用Ultium奧特能平台技術優勢在哪裡
「奧」秘筆記,通用Ultium奧特能平台技術優勢在哪裡?
凱迪拉克汽車首款電動式SUV-LYRIQ銳歌正式上市,都是通用性首款源於奧特能電動車平台的新能源車型。那麼這個全新的電動車服務平台到底怎麼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上汽通用汽車新能源開發技術管理體系是公司電動化發展戰略久久為功的主要支撐點。經過充足融合總公司彼此積累的經驗積累和優勢資源,上汽通用汽車在新能源領域厚積而薄發,布局了上汽通用汽車Ultium奧特能超級工廠、泛亞汽車研究中心新能源技術實驗大廈和宣城電池安全實驗室,具有了從研發技術、實驗認證、生產加工到當地購置全鏈路的新能源詳細管理體系水平。
3. 上汽通用新能源車計劃:2019年推純電動車
日前,上汽通用公布了詳細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包括2016年上市的3款現有車型的混合動力版本,未來5年將推出10款以上的新混合動力汽車。在純電動汽車方面,上汽通用計劃在2019年推出別克品牌的全新純電動汽車。目前上汽通用已經正式推出新一代君越30H混動車型,今年將對旗下三大品牌的混動車型進行改進,下半年還將推出雪佛蘭邁銳寶XL混動車型和凱迪拉克CT6PHEV插電式混動車型。據悉,上汽通用將逐步在其新能源汽車中普及48V微混技術,實現智能啟停技術升級,計劃別克和雪佛蘭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分別於2018年至2019年上市。純電動汽車方面,上汽通用將率先推出別克品牌下的新一代增程式電動車,並將於2019年推出別克新一代純電動汽車。目前,上汽通用正專注於高性能電動汽車和經濟型電動汽車的開發。到2025年,上汽通用三大品牌將在主流細分市場完成純電動汽車的產品布局。
4. 通用汽車放大招:Ultium電池+第三代電動車平台
在「零事故、零排放、零擁堵」願景下,通用汽車正在經歷一場全面變革。
美國時間3月4日,在位於密歇根的沃倫技術中心,通用汽車首次向外界展示了公司電氣化戰略的核心——模塊化的驅動系統以及搭載Ultium專屬電池的第三代全球電動車平台。這一平台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將全面覆蓋各級別車型,包括皮卡及性能車。
從這一天開始,通用汽車將用為期一周的時間向員工、經銷商、投資者、分析師、媒體及政府官員展示其電氣化戰略和相關技術路徑。
通用汽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瑪麗·博拉(MaryBarra)表示:「為了實現純電動的未來,我們的團隊不斷挑戰自我,重新定義產品開發。我們所建立的電氣化戰略覆蓋多個品牌和細分市場,其規模經濟效應可比肩全尺寸皮卡業務,且靈活度更高。」
去年,通用汽車旗下新能源產品的銷量較2018年增長了85%,寶駿品牌電動車銷量名列全國第五。錢惠康表示,「今年我們會進一步強化在新能源車型方面的投入。未來,第三代電動車平台及其打造的大部分車型都將引入中國市場。這是為純電動車產品打造的專屬平台,在整車構造和安全性能方面專為純電動車型定製。我們對平台本身及其打造的產品系列充滿信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5. 通用電氣化戰略加速 5年將推30款電動車
日前,我們獲悉,通用汽車將在電動車和自動駕駛領域加大投入,未來五年規劃投資將達270億美元,2025年底前在全球推出30款純電動車型,覆蓋包括凱迪拉克、GMC、別克、雪佛蘭在內的所有全球品牌。其中,通用汽車在中國推出的新車型中,新能源車型佔比將超過40%。
Ultium技術平台是通用汽車未來電動車的核心,Ultium電池包可在保留整體架構的情況下,靈活升級化學配方和電芯設計,支持模組維修而無須更換整個電池包,有利於降低電動車使用維護成本。通用汽車位於美國密歇根州的沃倫技術中心設有化學與材料系統實驗室和電池試制線,並將於明年新建電池創新實驗室和製造技術中心,以支持下一代Ultium電池的開發。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6. 「奧特能」來襲,通用電動車自信表示靠譜!
看看近期每個月乘用車銷量,新能源車型銷量增長同比翻番"一枝獨秀",就能直觀感受到新能源浪潮有多猛烈。根據乘聯會數據,8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已經達到20.1%,而在年初時還不到10%。
在各種政策補助推動,相關配套也越來越成熟的情況下,國內消費者購買電動車意願越來越高,這讓中國成為電動車成長性最快也是銷量最高的單一市場。國際車企也紛紛加快了在中國市場電動化進程推進腳步。
昨日,通用汽車正式向中國市場推出Ultium電動車平台,同時還由通用汽車董事長瑪麗——博拉公布了Ultium平台的正式中文名稱——奧特能電動車平台,以顯示對於中國市場重視和誠意。首款搭載奧特能平台國產車型也已確定明年初上市。
隨著"奧特能"正式引入國內,不僅帶來一些列全新電動化產品,其展現出動力、續航、安全等方面特性,也將讓中國消費者對目前電動車型依然存在的顧慮,會有全面的改觀。
"奧特曼"迎戰"哥斯拉"
目前提到電動車,風頭正勁當屬 特斯拉 。不僅以電動化帶動,為汽車行業帶來許多新理念,也在銷量上節節攀升。而同樣來自美國,通用在電動化積累卻要遠遠早於特斯拉。
面對新能源浪潮,通用雖然不如"輕裝上陣"的特斯拉表現搶眼,但是"求穩"的做法也帶來更注重技術創新的質量、可靠、安全,用更長的開發和試驗周期確保其品質。而隨著特斯拉在產品質量上問題頻出,通用汽車在電動化的後發優勢,將會體現出來。
特別是通用汽車打造的Ultium奧特能平台,不僅匯集了通用汽車超過26年的電氣化研發經驗,而且在許多方面從根本上規避目前多數電動平台存在的缺陷,展現出下一代電動車的特質,也將向新勢力們發起挑戰。
奧特能平台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智能創新。新平台業內首創wBMS無線電池管理系統,整包層面減少了90%的線束,並支持更精細、更高效的系統管理,能像智能手機一樣實現底層架構的OTA升級。
其實是安全可靠。並不僅僅是電池安全,而是滿足行業電子電氣系統安全層面的最高標准,同時整車滿足電動車五星安全標准。此外對於一般乘用車可在40分鍾內完成快充,並且在電池生命周期內容量幾乎無衰減。
此外,採用奧特能電驅動技術的電動車,動力響應更加敏捷,扭矩輸出更加精準平順。而且從城市通勤車到豪華SUV和超級皮卡,奧特能電驅動技術基於三款自主研發的電機,為不同的車型匹配五種驅動單元,實現多樣化的前驅、後驅和四驅電動車性能表現。這不僅大幅降低車型生產成本,加快新車推出速度,也為消費者帶來個人"定製化"的驅動體驗。
國內通用電動車迎來"井噴"
目前在新能源車型推動方面,合資車企普遍處在"拖後腿"的角色,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2.7%,這與燃油車市場地位差別巨大。像上汽通用這樣常年處在市場銷量前列合資車企,以往體量的優勢卻成為電動化轉型的障礙。
而隨著"奧特能"電動平台在國內落地,上汽通用電動化戰略得到有力支撐,在國內電動車市場競爭中,將展現更強的競爭力。
根據"E車匯"了解。目前通用汽車已實現Ultium奧特能電芯及其他關鍵部件的100%本土化,而基於奧特能電動車平台打造的首款車型 凱迪拉克 純電SUV——LYRIQ量產版,也已計劃在年內晚些時候發布並開啟預售,並在明年上半年國內上市。
由於奧特能極強的擴展性和適應性,通用電動車型將迎來"井噴"。按照規劃到2025年,通用汽車將在全球推出超30多款純電動車,其中超20款將來到中國。
上汽通用汽車到2025年,將推出10款以上基於奧特能電動車平台的國產新能源車型,覆蓋別克、 雪佛蘭 和凱迪拉克三大品牌,以及轎車、SUV和豪華SUV等多個細分市場。為消費者帶來多價位和類型選擇,也有望實現在中國電動車市場全方位突破 @2019
7. 新能源佔比超四成,通用在華新能源戰略提速
未來五年規劃投資將達270億美元,繼大眾之後,通用也要在電氣化領域加速了。
目前,通用汽車已在中國市場推出10餘款新能源車型,包括近期發布的別克微藍7純電動SUV、別克微藍6插電式混動MAV和五菱宏光MINIEV。其中,宏光MINIEV於7月正式上市,並迅速力壓特斯拉Model3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榜首。今年前三季度,通用汽車旗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同比增長超過翻番。近年來,中國市場對於通用汽車的意義愈發重大,中國已經多年成為通用最大的海外市場。今年三季度,就受益於中國市場的復甦,通用汽車凈利潤達40億美元。而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快速發展,已經讓包括特斯拉和大眾在內的新老勢力紛紛加速在華部署,而這無疑會倒逼通用汽車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8. 通用最新電氣化戰略曝光,用電池狙擊特斯拉
面對特斯拉在北美對汽車市場的步步蠶食,美國傳統汽車豪強不會坐以待斃。最近,美國通用汽車向外界展示了公司電氣化戰略的核心——模塊化的驅動系統以及搭載Ultium專屬電池的第三代全球電動車平台BEV3。
通用汽車的發展願景是「零事故、零排放、零擁堵」,而純電動汽車就是其中「零排放」的具體落點,也是通用一直以來堅持的新能源發展路線。而純電動產品目前來看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特斯拉,面對這么一家「新興車企」,擁有百年歷史的通用汽車的步伐顯然有些遲滯。
但不得不否認的是,像通用這樣有歷史沉澱的傳統車企,如果全力投入新能源領域,相比特斯拉這些造車新勢力無論在技術還是在財力上,都不會有特別大的劣勢。但傳統汽車廠商在電氣化轉型之餘還要照顧已有的燃油車市場,現有車型的更新換代不能停下,所以這也是傳統車企轉型緩慢的重要原因。
目前,通用汽車第三代電動車平台以及搭載Ultium電池的首款車型CruiseOrigin以及發布,接下來凱迪拉克Lyriq純電動豪華SUV也將於4月亮相,電動皮卡GMC悍馬將於5月亮相,並計劃於2021年秋季在底特律工廠正式投產。
隨著全球對新能源車型的大力推廣,消費者對新鮮產品的接受程度也愈發加大,現在的汽車市場,新能源與燃油車的細分市場界限正在逐漸模糊。特斯拉的市值高漲也使得傳統汽車豪強不得不去正面面對這一競爭對手。
而想要在未來市場中與特斯拉一爭高低,自身過硬的新能源技術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缺一不可,通用汽車現在布局也是想要在2025年這個默認的新能源「大年節點」到來時更好的加入下一戰場,而特斯拉現在的產品銷量可觀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比這些傳統品牌走得更快。但是隨著傳統品牌對新能源的愈發投入,特斯拉在未來還能拉開差距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9. 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的企業戰略
上海通用汽車於2008年在業界率先啟動了「綠動未來」戰略,全面制定了以「發展綠色產品」為核心、以「打造綠色體系」為基礎、以「承攬綠色責任」為社會實踐的中長期規劃。「綠動未來」戰略體現了上海通用汽車與時俱進的使命和責任,並全面融入了上海通用汽車的企業願景、戰略規劃、道德觀和價值觀中,體現在產品研發、技術應用、工業製造、供應系統、汽車銷售、售後服務、社會責任等諸多方面。隨著「綠動未來」戰略的扎實推進,上海通用的體系能力、產品力都大幅躍升,鍛造了企業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優勢。
發展綠色產品:
「發展綠色產品」是上海通用汽車「綠動未來」戰略的核心。上海通用汽車堅持科技創新,致力於為消費者帶來「更好性能、更低能耗、更少排放」的綠色產品。今天,上海通用汽車已經全部替換為新一代綠色發動機,將繼續引領中國汽車行業走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過去兩年間(2010-2012年),上海通用旗下產品的平均油耗已經降低了8%,到2015年將實現綜合油耗6.9。
在國家頒布的「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汽車推廣目錄」中,上海通用汽車已有9款產品成功上榜。
「GreenDrive綠色科技戰略」在2012年底的廣州車展上,上海通用汽車發布了面向未來的「Green Drive綠色科技戰略」,進一步扎實推進「綠動未來」企業戰略,奠定面向未來市場競爭的領先優勢。
依託全球優勢資源以及泛亞不斷提升的自主研發能力,上海通用汽車「Green Drive綠色科技戰略」將致力於新能源與高效節能技術的研發與運用,發展EREV、PHEV和EV電動車技術、混合動力技術的同時,不斷提升傳統動力總成效能,並利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研發整車輕量化、制動能量回收、發動機自動啟停技術、低風阻系數和低滾阻輪胎等綠色節能技術,持續打造上海通用汽車「更好性能、更低能耗、更少排放」的綠色產品,鍛造應對未來市場競爭的綠色競爭力,實現企業與環境、企業與社會的和諧、可持續發展。「Green Drive綠色科技戰略」是上海通用汽車在新能源技術領域的全新發力,體現出企業在新能源技術上的強大儲備和長遠規劃。
同時,上海通用汽車推出國內合資企業的首款量產純電動車——賽歐SPRINGO。作為「綠色科技戰略」的首款新能源產品,賽歐SPRINGO純電動車展現了上海通用汽車在電動車技術方面的努力以及強大的新能源技術儲備,具有「媲美汽油車的駕駛樂趣」、「高能效」、「高安全性」、「人性便利」四大優勢,能夠輕松滿足都市人群日常生活所需,提供全新的、觸手可及的、多元化、便捷有車生活。通過首款純電動車量產嘗試,上海通用汽車將更好地了解中國消費者的電動車消費和使用習慣,為未來進一步普及和推廣純電動車積累經驗。
打造綠色體系:
上海通用汽車把「綠色製造」作為發展「綠色產品」的堅實支撐,也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包括綠色研發、綠色產品、綠色采購與供應鏈、綠色物流、綠色製造、綠色IT、綠色經銷與服務等。上海通用汽車的「綠色製造」不僅基礎雄厚,而且在能源利用、清潔生產、綠色工藝等方面都一直走在行業前列。上海通用汽車是汽車行業中首家「國家環境友好企業」,其煙台東岳基地也是山東省「清潔生產先進企業」,沈陽北盛汽車是遼寧省「環境友好企業」。同時,上海通用汽車積極發揮整車廠龍頭作用,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共創綠色產業生態系統。目 前上海通用汽車投入近1千萬元實施「綠色供應鏈」項目,拉動供應商體系共投入約3億5千萬元實施節能環保項目,促進產業鏈綠色轉型。至2012年,上海通用汽車已有241家供應商獲得「優秀綠色供應商」或「綠色供應商」榮譽稱號。
根據2011-2015「綠動未來」全方位戰略發展規劃,未來5年上海通用汽車將繼續抓好節能降耗與清潔生產。到2015年,上海通用汽車金橋、煙台、沈陽三大基地的平均單車能耗將達到0.26噸標准煤(按等價值計算),平均單車水耗3.30噸,中水回用量較目 前提高28%,5年累計可節約用水123萬噸,相當於注滿650個標准游泳池的用水量。同時,上海通用汽車也將繼續發揮整車廠龍頭作用,促進產業鏈綠色轉型。
承攬綠色責任:
上汽通用汽車認為,在中國節能減排、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進程中,汽車企業和其它一些工業生產與能源企業,應該肩負更多的使命。作為中美汽車工業成功合作的範例,上海通用汽車秉承母公司上汽和通用對綠色環保的一貫承諾,致力於構建綠色和諧社會。為此,上海通用汽車「綠動未來」戰略不但涵蓋打造綠色產品和綠色體系的責任,更將目光投向綠色公益事業。
2008年,上海通用汽車與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攜手合作,構建「綠動未來基金」,並於2008年和2010年,相繼舉辦了「綠動未來·綠色創投方案評選活動」和「高校綠色環保科研項目支持計劃」,對那些胸懷「綠色理想」、有著創業熱情、理念,以及技能的人們在環保產業的舞台上實現創業給予資助,促進綠色環保科技產業化發展。
10. 通用汽車電氣化戰略加速,2025年前推30款新電動車
11月19日,通用汽車官方宣布將在電動車和自動駕駛領域加大投入,未來五年規劃投資270億美元,投資力度超過其燃油車項目,2025年底前將在全球推出30款電動車型。
通用汽車董事長兼CEO瑪麗·芭拉在全球汽車大會上表示,氣候變化是全球面臨的切實挑戰,因此通用公司將盡全力推進個人出行電氣化,全面擴充電氣化產品陣容。
芭拉在會上公布了一系列產品研發方面最新進展:
未來五年通用汽車將在全球推出30款電動車型,覆蓋包括凱迪拉克、GMC、別克、雪佛蘭在內的所有全球品牌,滿足不同消費需求和使用場景。其中,通用汽車在中國推出的新車型中,新能源車型佔比將超過40%。
得益於Ultium電池與電驅動技術平台的靈活性以及虛擬開發工具的成熟應用,通用汽車將提前完成12款全球電動車型的開發工作。其中,GMC悍馬純電動皮卡的研發周期從50個月縮短至26個月,將於2021年底投產。凱迪拉克首款電動車LYRIQ豪華純電動SUV將於2022年一季度上市,較原計劃提前9個月。
得益於工程優化,搭載Ultium電池的電動車型預計將實現450英里(約724公里)的最高續航里程,高於之前預估的400英里(約643公里)。
擁有數百項專利的Ultium技術平台和相關整車架構將在第三方產品上實現規模化應用,從而進一步縮小電動車和燃油車之間的價格差距。
SuperCruise超級智能駕駛系統和新一代電子架構VIP等前瞻技術與電氣化的深度整合將加大關鍵零部件創新所帶來的性能提升和競爭優勢。
通用汽車計劃將一半以上的資金和資源投入到電動車和自動駕駛領域,並大規模擴充相關團隊。公司計劃在2021年一季度結束前招募3,000名工程、設計和信息技術專家,提升公司軟體能力,支持電動車產品研發。
通用汽車將與經銷商緊密合作,將現有銷售服務能力和軟體創新相結合,為電動車新老用戶帶來不同尋常的客戶體驗。
芭拉最後表示,「Ultium技術平台已經開始改變人們對於通用汽車的認知,我們將充分發揮在電池、軟體、整車開發、生產製造和客戶體驗方面所積累的優勢,加速實現電氣化戰略。」
被反復提及的Ultium技術平台,是通用汽車未來電動車的核心。
據悉,基於創新結構設計,Ultium電池包可在保留整體架構的情況下,靈活升級化學配方和電芯設計,支持模組維修而無須更換整個電池包,有利於降低電動車使用維護成本。
通用汽車還介紹道,公司始終堅持深度參與電芯開發,在位於美國密歇根州的沃倫技術中心設有化學與材料系統實驗室和電池試制線,並將於明年新建電池創新實驗室和製造技術中心,以支持下一代Ultium電池的開發。
下一代Ultium電池包可在第一代技術的基礎上將能量密度提升一倍並降低60%的成本,其電芯的化學配方已在多層原型電池上完成循環測試。
回顧歷史,通用汽車在電氣化方面可謂「起了大早趕了晚集」。早在1996年,通用就推出了量產電動車EV1,後在2002年停產。
2016年底,通用汽車基於第一代純電動汽車平台BEV1推出了雪佛蘭Bolt,其續駛里程能夠與Model3持平,起售價僅為3.75萬美元,且能獲得0.75萬美元補貼。遺憾的是,這款被寄予厚望的「特斯拉殺手」,在2019年僅售出16418輛,不足Model3一個月的銷量。
Bolt失敗的原因,是因為它是一輛「油改電」式的傳統BEV,不具備OTA、沒有高級別輔助駕駛能力、沒有車聯網系統。
因此,通用汽車需要推出基於純電動平台打造的智能電動車。2017年,瑪麗·芭拉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電動車計劃,宣布將在2023年推出20款電動車,並規劃了BEV1和BEV2兩個車型平台,原計劃在2019年初投放兩款電動車。
但現實是,這樣的計劃並未如期實現。
如今,通用汽車重新整裝啟動,將以Ultium電池與電驅動技術平台和BEV3電動平台,全力打造其電動汽車產品陣容。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