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車續航
❶ 北汽新能源再發生自燃「爆炸」事故
電動知家消息,8月27日7點16分,同升消防救援站接到指揮中心調度稱:位於長沙萬家麗路永濟醫院對面一輛北汽電動 汽車 發生火災,接到警情命令後,同升消防救援站迅速出動2台車15名指戰員趕赴現場。由於電動 汽車 電瓶位於車輛內部,指揮員安排兩名隊員在水槍掩護下對車輛車門破拆,並向指揮中心申請調度大型水罐泡沫車增援。7點45分同升消防站攜帶22 噸泡沫水罐消防車增援到場。
根據視頻及圖片顯示,事故車輛被停在了路邊,整車被大火完全包圍,現場火光沖天,濃煙滾滾,發出巨大的爆破聲。車輛的機艙和乘員艙也已經被完全燒毀。
根據圖片顯示,此次遭遇起火、爆炸的車輛疑是北汽旗下的EU5車型,車頭懸掛著北汽LOGO,並非最新的BEIJING車標。據悉,該車為一款三廂緊湊型轎車,搭載三元鋰電池,電池最大容量在60kWh左右。資料顯示,北汽新能源EU5定位於一款緊湊型純電動車,最大續航里程400-500km之間,採用的是純電動驅動,電動機最大功率為160千瓦。2018年北京車展正式上市,新車補貼後全國統一售價為12.99萬元~16.18萬元。後來又推出網約車版,以及升級換代車型,目前大概有上萬輛網約車版車型服務於網約車市場。
由於此次為突發事件,北汽新能源和官方消防部門均為做出相關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北汽新能源電動 汽車 本月首次自燃。
突發!北汽新能源 汽車 充電時冒煙並發生猛烈爆炸,車門被炸飛!
8月20日上午11時許,福建三明也有一輛北汽新能源EX360車型,在停放充電棚時發生冒煙。起初該車輛周圍僅冒出濃煙,並沒有明火竄出。當消防人員趕到現場時,車輛開始有明火竄出。隨後,消防人員後退至路邊用水槍為車輛降溫,在此過程中,車輛發生爆炸,車身碎片在強大的沖擊力下四處散落。好在該車輛在爆燃之前,停放周圍的車輛和人員已全部及時被撤走,並未造成過於嚴重的後果。
自進入夏天以來,隨著氣溫逐漸升高,新能源起火和冒煙的現象頻發。
8月23日廣汽新能源AionS再次發生自燃事故,此次自燃距離上次8月13日自燃事故的發生僅為10天左右。廣汽新能源再自燃,短時間三起事故,質量引擔憂!
8月21日,在上海市的S20外環高速上,一輛眾泰E200電動 汽車 ,發生自燃起火事故。上海,又一電動車自燃!
8月20日曝出北汽新能源 汽車 自燃爆炸事故和吉利領克新能源車嚴重冒煙事故。
8月20日,福建省三明市發生一起新能源車爆炸事故。一輛北汽新能源 汽車 在充電站充電時突然冒起濃煙,車輛在冷卻過程中,突然發生猛烈爆炸,車門及後車箱蓋瞬間被炸飛,目前爆炸原因還不得而知,涉事北汽新能源車嚴重受損,所幸消防與民警前期處理得當,未造成人員傷亡。突發!北汽新能源 汽車 充電時冒煙並發生猛烈爆炸,車門被炸飛!
8月20日,電動知家接到網友反饋的一段視頻顯示,在某地下車庫,一輛吉利領克新能源 汽車 冒出濃煙。視頻可見一輛浙A綠牌領克01新能源車的後輪位置不斷冒煙,蔓延的煙霧籠罩了整個停車區域。隨後,在疑似車主的協助下,消防員打開兩邊車門和後備箱,車內頓時湧出大量白煙。消防員在車主協助下拔下充電槍,同時向車輛底部射水降溫。吉利領克新能源車地下車庫冒濃煙,幸虧消防及時趕到!
8月16日16時25分左右,太原市小店區長風街 體育 路交叉口高架橋下,一輛電動 汽車 在充電時突然著火。
繼8月3日、8月2日、7月29日在大連市、武漢市、安陽市發生新能源 汽車 自燃事故後(剛剛!又發生兩起新能源車自燃事故!),8月6日,8月7日,江蘇無錫、山東省菏澤發生兩起新能源車自燃事故。剛剛!江蘇、山東又發生兩起新能源車自燃事故!近日,山西忻州、浙江溫州、河南漯河再發生3起新能源車自燃起火事故。山西忻州、浙江溫州、河南漯河:三起電動 汽車 自燃
8月16日在陝西省延安子長市中灣一輛北汽福田歐輝新能源公交車突然起火。另外今年5月份子長市還有一輛中通客車新能源公交車也發生起火事故。陝西兩起新能源公交車起火事故!
值得車主注意的是,進入夏季之後,氣溫升高。不僅電動車,燃油車也都進入了自燃高發季,車主們在停車時,盡量將車輛停放在陰涼處,並且車內不要放置易燃易爆物品,以免引發危險事故。消防部門提醒,夏季高溫天氣,日常要注意對車輛的維護保養。在遇到突發事情時,要立即撥打119火警電話,撤離現場等待救援。
❷ 回顧2021,北汽集團的「變」與「進」
一年一度,又到總結展望之時。延續2020年新冠疫情、原材料漲價、晶元短缺等多種不利因素影響,2021年的中國車市可謂腥風血雨、跌宕起伏。雖然有著產銷同比分別增長3.4%和3.8%的總體可觀業績,但對於各家車企,特別是傳統車企而言,現狀卻並非如數據那般樂觀——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大潮席捲而來,競爭也日趨白熱化,在瞬息萬變的汽車市場,如何解決「成長性」問題,是車企不可迴避的一個命題。
面對挑戰,不僅要看到外部環境的根本性變化,更要加速自我變革,在持續的轉型中獲得增長的新動能。面對挑戰,一部分車企開始放慢腳步,不再盲目追求「量」的線性增長,而是將更多關注放在技術與創新之上。其中,作為中國汽車工業主力軍之一,首都經濟支柱企業之一,北汽集團的名字不容忽視。管理重構、技術創新、瘦身健體……2020年起,帶著聚焦「做強自主,打造實力北汽」的使命,北汽開啟全方位的深刻變革,進入2021年,這場變革已步入深水區。方向對了,改革的阻力也能成為動力,這是北汽「變」的勇氣,更是「進」的堅毅。
尊重市場「變」 高質量發展「進」
「要參與廣泛的市場競爭,並在競爭中優勝劣汰。」
「深入市場化改革,踐行高質量發展,奮力打好北汽『十四五』開局戰。」
2021年1月,2021年度工作會上,北汽集團定下這一年發展主基調,也由此打響了高質量發展突圍戰。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按市場規律辦事。這一年,新冠疫情依然嚴峻,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北汽集團不斷釋放體系活力、人才活力,以火熱激情深度演繹「百年北汽成就美好生活」的企業願景。
——強化人才隊伍市場化
❸ 2020年第1批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解析:小鵬等112款車型上榜
2020年第1批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解析:小鵬等112款車型上榜,客車銳減兩倍,造車新勢力紛紛入圍,燃料電池車型依然「顆粒無收」
2020年1月14日,工信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20年第1批)》,其中112款車型符合2019年國家補貼的產品技術要求,10款車型符合2018年國家補貼的產品技術要求,其餘新能源車型共18款。而符合2019年補貼技術要求的112款車型,較2019年第11批146款的水平繼續下滑,這主要是客車目錄大幅減少所致,而專用車與乘用車數量有所提升。在這112款車型中,包括純電動車型共55家企業108款型號、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共4家企業4款型號、燃料電池車型無入圍產品。此外,乘用車部分共29款新車型,包括純電動乘用車27款,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2款。商用車共83款新車型,包括純電動客車24款,純電動專用車50款,純電動貨車7款以及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2款。本批目錄中小鵬汽車車型型號為HMA7000ECBEV的綜合續航高達656km。
要·點·速·覽
①動力類型:純電動車型108款,插電混動車型4款,燃料電池車型0款
②車輛類型:乘用車29款,客車26款,專用車50款,貨車7款
近日,《汽車縱橫》雜志對工信部發布的2020年第1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中符合2019年補貼技術要求的112款車型進行了研究分析。從新能源車型分布情況來看,專用車躍居公告數量首位,且入選車型佔比超四成,而客車退居第二,本期新能源乘用車所佔比重較2019年第11批有所增加。
整體情況
從車型類別來看,商用車數量是乘用車的兩倍多,83款入圍車型佔比超七成,而其中又以專用車居多;乘用車本批入圍產品共有29款,占總量的25.89%,其中轎車19款,SUV/MPV共10款。(見圖表1)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❹ [2014中國年度綠色汽車]北汽福田歐輝BJ6851EVCA快充純電動客車
北汽福田歐輝BJ6851EVCA快充純電動客車市場績效指標1.累計銷量:43台2.累計里程:3.自行車最大累計里程:4.用戶分布:廣東13台預計11月底交付;浙江10台預計11月底交付;北京20台預計11月底交付。經濟指標1.電池容量:64.4千瓦小時2.節油率3.每100公里耗電量:<0.4千瓦小時4.純電動行駛里程:>150公里動態指數1.最高時速:69公里/小時2.最大爬坡能力:>20%附件指標1.有空調整嗎:有2.樓層/樓層高度是否低:入口低3.是否快速充電:是
❺ 北汽ec5為什麼便宜
EC5家用完全足夠了,而且皮實耐用續航穩定,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日後用車便宜,充電根本花不幾個錢。而且電池可以享受8年/15萬公里的超長質保。
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北汽集團」)是中國汽車行業的骨幹企業,成立於1958年,總部位於北京。發展成為涵蓋整車及零部件研發與製造、汽車服務貿易、綜合出行服務、金融與投資等業務的國有大型汽車企業集團,位列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第134位。
自1958年北京汽車製造廠生產出第一輛自主研發汽車——「井岡山」牌轎車以來,北汽集團先後自主研製生產了中國第一代輕型越野車BJ212和第一代輕型載貨車BJ130,建立了中國汽車工業第一家整車製造合資企業——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
中國加入WTO以後第一家整車製造合資企業——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以及全面深化戰略合資合作的典範——北京賓士汽車有限公司,在對外開放、轉換機制、吸收外資、引進技術和運用社會資本方面走在全國行業前列,為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北汽集團旗下擁有北京汽車、北汽越野車、昌河汽車、北汽新能源、北汽福田、北京現代、北京賓士等知名企業與研發機構。以北京為中心,北汽集團建立了分布全國十餘省市的自主品牌乘用車整車基地、自主品牌商用車整車基地、新能源整車基地、合資品牌乘用車等基地。
北汽集團的研發體系布局全球五國七地,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整車及KD工廠,市場遍布全球80餘個國家和地區。
❻ 北汽新能源如何跌落谷底:從獨角獸、第一股,再到追趕者
到了2020年,北汽自主在北京地區要全面停售燃油車,到2025年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停售燃油車。
——前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
本文字數8609字
閱讀時間22分鍾
在2018年北汽集團召開的一場 「北汽集團再度晉級世界500強新聞發布會」 ,會上時任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先生提出,
「北汽就是走新能源化創新之路,燃油車不玩了,北汽沒戲,或者戲也不大」。 與 此同時徐和誼先生還公開表示,「到了2020年北汽自主在北京地區要全面停售燃油車,到了2025年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停售燃油車。
如此有自知之明,又如此的自信,他比楊笠口中的那個男人還要優秀
但是徐董事長一定預料不到,他的夙願並沒有成真。2020年的北汽自主在北京地區如果不是靠著燃油、新能源並網銷售,可能在大本營北京都要出讓大半市場。北汽新能源在短短兩三年時間里都經歷了什麼呢?
徐董提出的新能源取代燃油
是否夜郎自大?
北汽新能源是2009年時就成立的國內最早涉足新能源的車企之一,同時北汽還是首個獲得新能源 汽車 生產資質、首家獨立運營、首家進行混改所有制改革和首批試點國有企業員工持股改革的新能源 汽車 企業。
新能源領域資深企業,北汽發展新能源領域的自信不只是來自「全球500強企業」的底氣,更是因為有多年行業積累的經驗。
憑借著地處北京的出色戰略眼光, 北汽新能源在2018年成功借殼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新能源企業, 不僅自家的EC和EU系列新能源車型常年霸榜新能源銷售榜,同時 北汽新能源從2014-2019年連續7年銷量全國第一。
「什麼叫做「站在風口,豬也會飛」」
北汽新能源完美詮釋了這一句話,作為最早站上風口的新能源企業,北汽新能源在市場、政策兩邊的收獲可謂盆滿缽滿。 2019年12月,單月銷量都能突破1.9萬輛!
要知道那年受補貼退坡以及大市場環境的影響,國內新能源市場的體量不增反降4.0%,全年僅銷售了120.6萬輛。
但是好日子沒過多久,2020年這股風小了,入局的狼多了,北汽新能源這只大肥豬就處於虎視眈眈之中。
傳統 汽車 領域比亞迪、廣汽新能源開始全力沖刺,新勢力品牌蔚來、小鵬、理想們正舉起銷量大刀三英戰特斯拉。新能源市場進入了一個火熱的時期,作為曾經的王者,北汽新能源毫無徵兆就被市場拋棄。
北汽新能源2020年全年累計實現銷量2.59萬輛,累計同比暴跌82.79%! 從2019年依然站在巔峰,到2020年瞬間跌入谷底,北汽新能源雄風挺立的周期這么短暫嗎?和2019年單月1.9萬輛的銷量相比,2020年簡直成了笑話。
也許在明眼人看來,北汽新能源的衰退是必然的,但衰退速度如此之快,衰退結果如此慘烈還是給吃瓜群眾增添了不少意外之喜。為了揭露 北汽新能源衰退背後的秘密, 筆者決定做回事後諸葛來尋根溯源。
北汽或許是國內最復雜的車企,畢竟難有人說得清楚「北汽」究竟包含了什麼。
在北汽集團的大框架下,有 北汽製造、北京 汽車 、北汽新能源、極狐 汽車 、北京賓士、北京現代、北汽福田等等超過10家 汽車 品牌, 甚至包括北京通航這樣的航空公司都有,還有北汽鵬龍、華夏出行等等出行相關行業品牌。
可以說北汽集團覆蓋的交通出行產品陣列之廣,是國內大部分 汽車 集團無法企及的。 集團下的眾多品牌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北京 汽車 處於怎樣的地位呢? 北京 汽車 和北汽新能源又是什麼關系? 對於錯綜復雜的北汽,我們有必要抽絲剝繭的來解讀。
北京 汽車 成立於2010年9月,是北京 汽車 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北汽集團)乘用車整車資源聚合和業務發展的平台。 這就意味著北汽集團從2010年開始不直接涉足整車業務,並將相關業務下放給北京 汽車 這一子公司。
也就是說,我們熟悉的一些北汽合資公司,例如 北京賓士、北京現代等等,他們的合資對象都是北京 汽車 。 雖然是子公司,但不同於一汽轎車在一汽集團中的地位,北京 汽車 在集團內部的地位可以改用獨攬乘用車板塊大權來形容。
在與合資公司的基礎之外,北汽還有自主品牌的業務,而這正是北京 汽車 復雜的地方。
例如我們現在在道路上看到的 北汽自主品牌 ,有懸掛「北字」標、「北字」藍標、「北京」標、「BEIJING」標等等眾多logo的車型 ,甚至有些車同款不同標。他們究竟是同屬一家,還是各自獨立呢?
筆者將北汽自主根據近些年 歷史 發展分別為「北汽紳寶」、「北汽新能源」、「北汽越野」以及「BEIJING」四個部分。
「首先說說「北汽越野」」
相比於「井岡山」牌轎車, 1966年國內首款越野車「北京212」風靡全國讓北京 汽車 製造廠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因此越野車部門在北汽集團中一直有著特殊的重要地位。 而在北汽成立北京 汽車 自主部門的時候,自然而然將越野車劃撥到過來了。
但北汽越野與北京 汽車 放在一起的話,兩者品牌地位還是不對等的。畢竟前者可是有BJ90這種售價過百萬的頂級越野車,而北京 汽車 主打的是20萬元以內的入門車,兩者這么放在並不會成為彼此的助益。 2018年11月,北汽集團將其現有最後一張 汽車 生產牌照讓渡給了北汽越野。
到了2019年1月2日,北汽集團在北汽越野生產基地舉行召開了北汽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成立大會, 正式將其剝離北京 汽車 股份有限公司。自此,北汽越野成為了一家集研發、采購、製造、營銷等為一體的獨立運作公司。
如果以前買BJ40的話,是車頭掛「北京」標,而方向盤上依然是「北字」標,而現在買BJ40則是完完全全的「北京」標了。
「那麼北汽新能源和北京 汽車 的關系是怎麼回事呢?」
根據北汽新能源官網上的介紹描述,
北京新能源 汽車 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汽新能源,證券名稱:北汽藍谷,證券代碼:600733)是一家新時代下的國有控股高 科技 上市公司和綠色智慧出行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商。
注釋:「北汽藍谷」是北汽新能源證券名稱,在涉及財報等方面資訊時 大多會啟用該正式名稱,北汽藍谷包含了北汽新能源、極狐 汽車 、Lite等多個品牌,本文著重探討北汽新能源主品牌。
也就是說,北汽新能源是相對獨立的一家主打新能源領域的企業,並在2019年成功上市,所以它其實是獨立運作的。而且要算成立時間的話, 北汽新能源成立於2009年,比北京 汽車 還早。
但北汽新能源和北京 汽車 的關系可非兩家獨立公司這么簡單,在後面我們還會重點解讀它們的關系。
「還剩下的「北字」標和「BEIJING」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截止2018年的時候,北汽自主品牌業務有 北汽 汽車 (紳寶品牌)、北汽越野、北汽新能源(包含ARCFOX和Lite倆品牌)、昌河和威旺品牌。
而北汽紳寶正是那個懸掛「北字」標的自主品牌核心產品(因為設計造型原因,坊間喜歡給這個logo冠以「豬鼻標」之稱)。而「BEIJING」標是將北汽紳寶與北汽新能源並網後重新設計的品牌logo。
2019年10月15日,北汽紳寶和北汽新能源正式確認合並,啟用新品牌logo「BEIJING」,並發布新品牌首款量產純電動車EU7以及全新概念車。 隨著北汽資源的整合,2009年北汽以2億美元收購的薩博核心知識產權而開發的「紳寶」系列也就走入了 歷史 。
為什麼要合並呢?這點其實從財報之中就能夠看出原因。
根據北京 汽車 財報顯示, 北汽紳寶2016年累計銷量22.45萬輛,而到了2017年則是腰斬式下滑到了10.83萬輛,2018年北汽紳寶銷量11.44萬輛,同比有所回暖。 而2018年北京 汽車 的銷量是15.79萬輛,2019年為16.7萬輛。雖然總體有所增長,但基本還是和北汽新能源持平。
注釋1:在2018年下半年,北汽紳寶先後推出了全新產品智道和智行兩款轎車和SUV,但並沒有如預期般帶來銷量的爆發;
注釋2:北京 汽車 主要由北汽紳寶和北汽越野兩部分組成,其中北汽紳寶占絕大多數銷量;
另一邊北汽新能源的情況如何呢? 2018年全年累計銷量15.8萬輛,2019年銷量15.1萬輛, 這市場體量和北京 汽車 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營收方面,北京 汽車 品牌2019年營收196.07億元,同比增長17.87%,毛利為-47.28億元,虧損同比擴大34.47%。北汽藍谷方面2019年營收235.89億元,歸母凈利潤0.92億元,同比增長25.54%。
前者巨虧,後者巨賺,形成了巨大的差異
在銷售網路方面,截止2018年,北汽新能源共有經銷商503家,僅2018年就新增了223家;北京 汽車 截止2017年擁有一級經銷商420家,2018年並無明顯增長數據;
數據是直觀的,不論在市場影響力,還是營業能力來說,在重組之前北汽新能源都是不遜色北京 汽車 的存在,整合資源也就順理成章。
關於北汽這一年之間發生的一拆一合一停看似簡單,可涉及的業務變更可不少。例如經銷商網路如何分配?
在合並之前,北京 汽車 和北汽新能源都有獨立經銷商網路,前者產品包含紳寶和越野,後者主打新能源系列產品。 而現在存在的北京 汽車 經銷商分為「BEIJING」、「北汽新能源」、「北京」三個品牌, 至於銷售產品類目,則看各自網路的授權許可權。
「北汽集團自業務整合後,在營銷團隊和渠道方面都獲得了加強和提升,並優化了超過700家經銷商」, 這是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李一秀先生在2019年合並後透露的信息。
「我有一個朋友系列」
筆者一位朋友,從2016年加盟至2020年的經銷商總經理告訴筆者, 業務重組並沒有官方表述的那麼理想。 原來過去基於集團戰略發展的原因,北京 汽車 和北汽新能源的經銷商大多毗鄰,守望相助。
而在品牌合並後,針對經銷商網點是只要更換全新「BEIJING」品牌logo即可無條件同時銷售燃油與新能源產品,加上北汽越野還沒完全獨立,產品目錄還是相當豐富的。一時間不少銷售網紛紛變更新logo。
這就導致了全國不少 汽車 城的街道上會出現兩家臨近的「BEIJING」品牌4S店,再加上合並後2020年北京 汽車 的銷量並不理想,因此 惡性競爭讓不少經銷商打退堂鼓。
根據筆者在相關網站上查閱的信息顯示, 截止發稿前,北京 汽車 在全國的4S門店數量為222家, 囊括了「北汽新能源」、「BEIJING」和「北京」三個品牌的門店。大規模的退網對一個 汽車 品牌的打擊毫無疑問是致命性的,對此北京 汽車 做了什麼呢?
根據筆者朋友的描述,為了即使止住退網趨勢,北京 汽車 內部出台了針對4S店經營的政策,只要經銷商維持經營,部分經營成本,例如員工工資,將由北京 汽車 給予補貼,補貼比例高達50%!
政策是給力的,但奈何市場體量難以為繼,朋友還是在2020年選擇了退網
掌握中國新能源 汽車 發展政策發展風向的北汽新能源本應成為北京 汽車 的救命稻草。
根據中國 汽車 工業協會數據顯示, 2020年,中國新能源 汽車 銷量達到136.7萬輛,同比增長10.9%。 而北汽藍谷的產銷快報顯示, 2020年北汽新能源的累計銷量為2.59萬輛,同比下滑高達82.79%。 要知道2019年北汽新能源可是創造了1.9萬輛的的單月。
2018年,北汽新能源全年累計銷量15.8萬輛,2019年銷量15.1萬輛,並連續第7年問鼎中國新能源市場銷量桂冠。 而到了2020年,各大榜單上已經見不到北汽新能源的名字,銷量就彷彿雪崩一般的暴跌了。
2021年7月算是北汽新能源值得開心的一個月份了, 這一月北汽新能源的銷量達到了3491輛,同比增長73.77%,環比大漲120.3%, 這是今年目前為止最好的一個月。
今年1-6月,北汽新能源累計銷量6595輛,也就是平均1100輛/月的表現。
8月27日,北汽藍谷披露公司半年報,報告顯示,北汽藍谷的經營面持續惡化並未得到改善。 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24.37億元,同比減少21.69%;凈利潤為虧損18.13億元,上年同期凈虧損18.63億元,同比縮窄2.68%!
讓悲慘銷量雪上加霜的是
自家龐大產業規模的赤裸對比
目前 北汽新能源在河北、青島、江蘇以及北京擁有四大生產基地,設計年產能約25萬輛,而如今的銷量僅為產能的10%, 如此之低的產能利用率,也許要不了多久北汽新能源會資產拋售以補貼營收?
根據乘聯會批發數據顯示, 2021年1-7月極狐阿爾法T累計批發銷量1,191輛,極狐阿爾法S累計批發銷量604輛, 這樣的數據在眾多新勢力品牌中,就是處於邊緣化的狀態。
從曾經的7冠王,到如今的舉步維艱。對北汽新能源的境遇筆者不免好奇,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風口上的豬」,政策扶持下的好日子
「如何快速拿到新能源政策補貼?那是油改電工程的輝煌歲月。」
早在前面的內容筆者就說過北汽新能源其實是一隻「站在風口上的豬」,產品基本沒經過多少研發投入就將其推向市場了。 北汽新能源主打的EU/EC/EX/EV系列電動車中大部分就是拿北汽紳寶燃油車做了簡單的電路改造,就成了一台可以合法上路的電動車。
這批車在網路上被戲稱為「合法上路的老年代步車」,記住,這並不是一種褒義。
換而言之,北汽新能源雖然有較長的發展 歷史 ,但其產品力一直是上不來檯面的。那麼 北汽新能源靠什麼做到連續7年摘奪銷量桂冠的?很簡單,政策。
作為一家坐標北京的車企,北汽對於政策的把控與解讀一直是行業領先的。在提倡發展新能源之初,國家對敢於先行試點新能源的企業給予了非常豐厚的補貼。
2017年北汽新能源應收國家補貼資金 27.71億元 ,應收地方補貼 21.88億元 ,
合計高達 49.59億元 !!!
2017年全年北汽新能源營收 114億元 ,
補貼佔比,也就接近一半而已。
於此同時,2017年北汽新能源在研發上的投入僅為1500萬元
相較於豐厚營收來說,真可謂是鳳毛麟角。有個諷刺的對比,即使是經營不善的海馬 汽車 ,同年研發費用都有2.54億元。所以對於此時北汽新能源的描述,沒有比「站在風口上的豬」更合適的了。
一直到了2019年,北汽新能源在研發上的投資才比較像樣:
2019年,北汽新能源研發投入了15.06億元,在營收中佔比6.55%(年營收235.89億元),這一年北汽新能源投資20.51億元的試驗中心正式啟用。
試驗中心的88個實驗室覆蓋了電池、電機、電控、智能網聯、輕量化、整車應用六大關鍵核心領域。這樣看來,北汽新能源總算有「中國新能源領軍企業」該有的樣子了。
沒對比就沒傷害,我們再看看國內其他企業的研發投入狀況:
「2017年,廣汽集團斥資30億元在國內率先開發出純電專屬平台,
並投資45億元建成中國第一個純電專屬工廠。」
並投資45億元建成中國第一個純電專屬工廠。
新勢力方面:
「蔚來 汽車 2019年研發投入44億元,2020年研發投入24.88億元;
小鵬 汽車 2019年研發投入20.7億元,2020年研發投入17.26億元;
理想 汽車 2020年研發投入10.2億元;」
上述幾家企業,即使到了2020年市場規模、公司體量也沒法和北汽新能源相比較。但即便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們在研發上的投入也不是北汽新能源能比的。也就是說 北汽新能源在產品研發上的投入遠遠達不到主流新能源品牌該有的表現, 最多和理想 汽車 這種非正統新能源車廠比高低。
按前面所說,北汽新能源是吃了政策補貼新能源的福利,才能創造這么好的營收。但對於北汽新能源這么一隻大豬來說,只有這一個政策風口還不足以讓它起飛。畢竟補貼政策是要你把車賣出去之後才會支持你, 如果沒產量,沒銷量,政策憑什麼支持?
善於解讀政策北汽新能源就借著另一個風口的風勢順利讓產品有了銷路, 共享出行。
在國家大力提倡發展新能源 汽車 的時候,就明確提出了 汽車 新「四化」, 「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共享化」 ,而「共享化」,就為北汽新能源帶來了銷路的靈感。
「共享出行對於計程車市場頗有建樹的北汽新能源來說,這個操作成本並不高」
在2018年底,北汽新能源低價出售旗下呂狗租車,接著又與滴滴出行合作將EU5打造成網約車專屬,還推出新的共享 汽車 平台「輕享出行」。
而作為網約車的主推車型,EU5也貢獻了北汽新能源的絕大多數銷路。 這款車在2019年時銷量超過了9萬輛,佔全年品牌銷售比例59.8%(全年銷量15.06萬輛) 。也就是說,在不直面銷售市場的前提下,北汽新能源通過「to B」的渠道就完成了大半的銷售目標。
在一次北汽新能源的推介會上,總經理助理卜紅升就公開透露, 公司產品私人購買與單位購買、租賃的比例為 3:7!
銷量有了,補貼自然輕松到手
那你知道為什麼北汽新能源的車被稱作「合法上路的老年代步車」嗎?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 2017年-2018年,中國新能源市場A00/A0級車型的累計銷量比分別為75.44%和65.11%。 也就是說入門級純電動車是新能源市場的絕對助理, 以2018年為例,北汽EC3就成了銷量最大的電動車型, 累計年銷量9.06萬輛。
這是一款車長僅3,684mm,軸距不過2,360mm的A00級小車。搭載一塊30.66kWh的三元鋰電池,可實現NEDC工況下261km的續航。該車市場指導價12.19萬元,補貼完售價6.58萬元。在大部分消費者眼中,這就和一輛老年代步車無異了。
新能源補貼政策到了2019年迎來了一次較大的變動
1.2019年純電動 汽車 國家補貼降幅大於50%;
2.插電混動車型國補從2.2萬元降至1萬元(純電續航大於50km);
3.取消地方補貼;
政策的變動是為了激勵各大車企去提升自家新能源的技術,以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對於續航里程、電池密度等核心技術指標的要求只會越來越嚴格。到了2019年,不少入門級電動車的補貼要麼被取消,要麼大幅減少。
根據2019年政策指示,NEDC續航低於250km的電動車將不再列入補貼名錄, 還好北汽EC3跨過了這個門檻,依然能拿到補貼。但是2018年時這車還能拿到3.4萬元的國家補貼,到了2019年只能拿到1.8萬元補貼。
到了2020年,新能源 汽車 推廣補貼方案及產品技術要求中則要求純電乘用車工況法續駛里程不低於300km。而北汽EC3並不符合2020年政策的要求,也就拿不到補貼。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北汽新能源在2019年時依然能保證較大的銷量規模,而到了2020年之後,立馬呈現腰斬式下滑。
成也政策,敗也政策
北汽新能源的沒落之路,可以看作是一段新能源發展 歷史 的縮影。那對於如今四面楚歌的北汽新能源來說,還有機會嗎?
東邊不亮西邊亮,口風轉向服務
從車企的角度來說,北汽新能源以及北京 汽車 是挺失敗的。但對於政策的解讀與更新,讓它在行業之中一直保持著話語權。
2020年5月,《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了將換電站的建設作為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部分,鼓勵成立獨立運營的充換電企業。 這份報告等於為新能源領域的發展又開辟了一條新賽道。而這次的風口,恰巧又被北汽新能源碰上了。
相比於共享出行,北汽新能源換電服務開展的時間還要更早。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發布前,北汽新能源已經在全國19個城市投放了1.8萬輛換電計程車,累計配套換電站超過200座。
到了2020年年底,BEIJING 汽車 4.0版換電站正式推出,這個版本的換電站的特點如下:
1、換電效率大幅提升,單次換電時間30秒,換電全程由3分鍾縮減到1.5分鍾;
2、4.0換電站儲備有60塊電池,與3.0版本的28塊相比,增加了一倍多的電池儲備;
3、配套更完善,例如毗鄰公共衛生間等公共服務設施,打造更全面出行服務平台;
不論從換電效率還是服務能力來看,BEIJING 汽車 4.0版換電站都遠遠優於時下風頭正盛的蔚來換電站。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 截止2020年結束,全國共有換電站555座,其中北汽新能源在全國19座城市建設的換電站接近250座。 這就意味著全國接近一半的換電站都掌握在北汽新能源手中,不得不說這是個巨大的話語權。
但北汽新能源發展一直以來都有個很大的問題,缺乏個人用戶
也許共享出行領域能幫助品牌前期積累用戶與市場,但後期持續 健康 的增量必定來自個人用戶市場。而在換電站方面北汽新能源同樣面對這樣的困境,計程車和網約車市場已經趨於飽和,要想發展只能立足個人用戶。
2021年過半,北汽新能源在4.0版本換電站的更新以及普及方面幾乎沒有進展。
反觀另一個大力發展換電站的車企蔚來 汽車 ,在2021年9月之前,已經在全國建成400座換電站,過去短短兩個月時間內新增了100座新站。 而根據蔚來規劃,在2025年時要在全球落成4000座換電站。
在新能源全行業發展方面,北汽新能源已經狠狠被蔚來這些後生仔甩在身後了。如果不出意外,換電站這個風口過後北汽新能源可能再也等不到下一個風口了!
不得不說,北汽新能源太聰明了,同時也太自信了。不論身處北京,還是行業積累,都讓它有驕傲的資本。但同時,它也忽略了市場經濟的發展性。
不進則退,當你把小聰明放在如何鑽政策空子的時候,
壯大的只是自己累贅的肚腩,而非讓你自行高遠的健足。
*如有不同觀點,歡迎探討;如發現錯誤內容,感謝指證
審閱:張建忠
撰稿:林映輝
整理:陳燕楠
❼ 福田智藍新能源汽車可以慢充嗎
可以慢充。
福田成立於1996年8月28日,是中國汽車品牌,主要生產商用車。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福田汽車,英文FOTON)是中國品種最全、規模最大的商用車企業。福田汽車成立於1996年8月28日,1998年6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600166。現有資產300多億元,員工近4萬人,品牌價值達428.65億元。
北京是福田汽車的全球總部所在地,也是福田汽車的創新中心和業務管理與運營中心。此外,福田汽車在國內的京、魯、湘、粵、冀、鄂、遼、新等多省市擁有整車和零部件事業部;在中國、日本、德國等國家和地區擁有研發分支機構;在印度、俄羅斯設立了事業部,在全球20多個國家設有KD工廠,產品出口到80多個國家和地區。福田汽車是中國汽車行業自主品牌和自主創新的中堅力量。自成立以來,福田汽車以令業界稱奇的「福田速度」實現了快速發展,累計產銷汽車超588萬輛,曾連續兩年位居世界商用車銷量第一。目前福田汽車旗下擁有歐曼、歐輝、歐馬可、奧鈴、拓陸者、蒙派克、迷迪、薩普、風景、時代等十一大汽車產品品牌。
❽ 換電模式,會是電動汽車下一個風口嗎
在多年的討論、爭鳴中, 「增加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 第一次被寫入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換電站「搭上了「新基建」的快車,成為激發我國新能源 汽車 產業多元化的發展的又一舉措。
有了政策賦能,有了企業追捧, 「換電模式」迎來發展風口。
換電模式,即通過集中型充電站對大量電池集中存儲、集中充電、統一配送,並在電池配送站內對電動 汽車 進行充電更換服務或者集電池充電、物流調配、以及換電服務於一體。
2003年,在北理工技術支持下,我國就已經開始嘗試在電動公交車領域開展換電模式,並在北京、蘭州等地行示範應用。2008北京奧運會、2010上海世博會期間、2010年廣州亞運會期間,均有換電站國家示範工程出現。
據 汽車 總站網了解,在早期示範運行過程中,由於換電模式以及換電站耗資較大,且當時技術方面尚未完全成熟,後來個別城市公交系統出現棄用現象。
但隨著換電技術的進步和發展,換電站建設成本降低,換電標準的不斷完善,包括國內最大客車企業宇通集團在內,國金 汽車 、申沃客車、華菱 汽車 、萬向集團、南方電網等相關企業都紛紛投身於換電模式的研發和應用,大多都是針對公交車、計程車等商用車型。
從2016年開始,北汽新能源(即後來的北汽藍谷)在北京、廈門、蘭州、廣州四個城市投放換電計程車,其中僅2017年在廈門就投放了500輛。
根據北汽新能源黨委副書記、新聞發言人連慶鋒向 汽車 總站網提供的數據,截至2020年6月底,北汽藍谷已在19個城市建成並啟用了187座換電站,投入運營的換電車輛達1.8萬台,已累計完成換電480萬次,換電車輛行駛總里程達到6.9億公里,數據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均屬領先。
此外,北汽藍谷計劃年內建設換電站300座,同時將有3萬台換電車輛投向市場。
對此,全國最大的民營充電設施運營商星星充電(萬幫新能源投資集團)董事長總裁邵丹薇認為,新能源專用車、網約車採用換電模式具有積極意義,私家車換電成本太高,目前不具備經濟價值。
畢竟,「車電分離」在純電動乘用車市場的推廣,當前最大問題就是普及量不足帶來的成本問題。
蔚來的換電模式是基於用戶驅動戰略,會贏得用戶好感,但私家車換電可持續性,不是每個企業都能承擔的。邵丹薇向 汽車 總站網透露,目前蔚來換電部門每年虧損額巨大。
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6月,我國換電站總計452座,分省市來看,排名前10的依次為北京、廣東、浙江、江蘇、福建、湖南、上海、四川、海南、河北。
目前換電模式在商用車領域主要應用於計程車、物流車、分時租賃等營運車輛,一是這些車輛是定製車型,品牌相對集中,電池規格相對一致,標准化程度高,對動力電池壽命要求高,符合換電模式技術要求。
二是運營車輛對運營效率要求高,普通充電導致運營效率降低,換電企業通過構建能源服務網路,大幅提高運營車輛效率,容易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
2020年以來,入局換電商用車特別是重卡領域的「玩家」逐漸增多。據報道, 8月18日,「新臨港 新運力」上海首批換電重卡交車儀式在臨港新片區舉行,上海首批換電重卡完成現場交付,上海第一座重卡換電站同步投用,不到4分鍾便可精準完成重卡車載電池更換,新電池續航里程可達150公里;
7月29日,寧德時代宣布中國首個換電重卡商業化應用場景正式落地;
7月24日,北汽福田智藍新能源攜手打造的首批換電重卡成功交付北京公鐵綠鏈;
7月21日,華菱星馬舉辦智能換電重卡產品推介會,批量訂單達300多輛;
6月下旬,徐工重工推出定位長途物流運輸的換電牽引車,並已申報工信部最新一批新車公告…..
1. 縮短能源補給時間,大幅度提高效率。
目前新能源商用車的電能補給仍以充電為主,通過私人充電樁和公共充電樁的慢充和快充模式為車輛充電,但即使是大功率的直流電快充,一般充滿時間在2 h左右,而換電時間一般在3~5 min,是快充所需時間的1/10左右,與燃油車加油時間相當,極大地縮短了純電動商用車的電能補給時間,大幅度提高新能源商用車的使用效率。
2. 延長電池使用壽命。
由於換電站會儲備多塊動力電池,可以使用慢充對電池充電,用充滿的電池進行更換。此外,每次換電操作之後都需要對電池進行檢測和保養,以確保電池的正常使用,客觀上減少了對動力電池的損傷和容量的衰減,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
3、消除續航里程短板。
換電站的快速普及可以很好地補充充電樁缺口,換電時間大大縮短,已經與加油時間相當。此外,換電站全是由相關企業自主建設,有專業的團隊負責運營和後期維護,能夠保證車主長期穩定使用,換電技術是解決純電動商用車續航里程問題的最理想方案。
4、降低車重,減少耗電。
可以根據每天車輛的行駛里程考慮當天要租多少電,不用背著沉重的電池跑來跑去,這樣車重會大幅度減少,耗電也會減少很多。
5、可以大大緩解目前純電動商用車充電難的問題。
6、降低成本,更容易實現商業推廣。
採用車電分離的運營方式,換電商用車的購車成本能夠大幅降低。換電商用車是商用車電動化的顛覆性產品,在中短途運輸場景中,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採用車電分離的運營模式,換電商用車能夠解決充電緩慢、里程焦慮、運營低效、載貨減少以及初始投資過高等痛點,具有更高的經濟效益,更容易實現商業化推廣。
從純電動公交和換電計程車等商用車的運行情況來看,換電商用車大規模應用仍有不少難題待解。
1、支持換電商用車的針對性政策仍然較少,隨著新能源補貼逐步退坡,2022年之後政策如何尚沒有明確,而商用車的車型開發時間較長,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一些車企在觀望。
2、電池的標准化問題。盡管工信部等部門已經出台換電模式相關政策,但如何推動電池標准化還不明朗。因此,電池缺乏統一標准,是目前阻礙換電商用車市場化的最大「攔路虎」之一。
3、電路介面的可靠性問題。電動商用車面對的是野外大振動使用環境,其電池組是高電壓、大電流組件,在有強震動的環境下,一般接插件是承受不住的,只能採用螺栓緊固。但是大電流的端子顯然只能採用純銅或者銅合金材料,使用螺栓緊固下的端子壽命則又是一個嚴重問題。
4、底盤結構鬆散,增加安全隱患。由於商用車底盤設計的復雜性導致了電池總成的復雜性,造成了不同車型之間電池組的通用性與電池布置的最大效率之間的嚴重矛盾。換電模式則要求電池總成具有更多的加強結構以提高足夠的機械強度。而這必然要付出更多的結構重量,進而導致減重與強度二者之間的矛盾越發凸顯。
5、資金壓力與資源調配問題。為了保證換電用戶的使用便利性,則要求服務提供商必須提供:1)足夠密度的換電節點;2)足夠數量的備用電池;3)電池技術發展的不確定性,這對換電模式服務商的資金壓力和資源調配是一個挑戰。
6、應用場景受限,因為其電池體積較大、續駛里程有限等限制,比如換電重卡目前只能在礦山、港口、火電廠、鋼鐵廠、水泥廠、渣土運輸、建築工地等距離有限的范圍內使用。
在2020年7月23日舉行的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不僅總結了換電模式的優勢,還表示將繼續大力推進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企業根據適用場景研發換電模式車型,支持北京、海南等地開展試點推廣,推動新能源 汽車 產業高質量發展。這一發言被認為是一個強烈信號,換電模式已進入到國家積極鼓勵的范疇中。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指出,將「建設充電樁」擴展為「增加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由此,換電站建設被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換電商用車迎來了更好的發展機遇。
除此之外,在4月23日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的《關於完善新能源 汽車 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中,明確提出鼓勵「車電分離」新型商業模式的發展。
汽車 總站網注意到,近期不只是各家商用車企摩拳擦掌,多地政府也在加緊布局。其中,唐山市曹妃甸區政府於2月底,與融和電科、華菱星馬簽署合作協議,將在曹妃甸區完成換電重卡的車輛製造中心建設,並同期建立租賃運營中心,實現唐山市及其周邊區域換電重卡的規模化投放,構建生產、租賃、運營、服務為一體的垂直產業鏈發展模式。
❾ 目前4.2米的新能源貨車哪款比較好
北汽福田的歐馬可智藍4.2米純電動輕卡。等速法續航里程400km。整備質量3050kg,可輕松上藍綠牌。貨箱最大容積19方。驅動電機額定功率60kW,峰值功率100kW。而且銷量在4.2米新能源貨車中一直是排在第一名的。
❿ 2020年第3批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解析:特斯拉等61款車型亮相
2020年第3批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解析:特斯拉等61款車型亮相,續航最長新車在列,專用車佔比最高,純電動仍保持絕對優勢
導讀
2020年3月6日,工信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20年第3批)》,其中61款車型符合2019年國家補貼的產品技術要求,2款車型符合2018年國家補貼的產品技術要求,其餘新能源車型共15款。而本批符合2019年補貼技術要求的61款車型,較2020年第2批142款的水平下降約57%,這主要是受轎車、專用車以及客車數量大幅減少所累。在這61款車型中,包括純電動車型共40家企業58款型號、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共3家企業3款型號、燃料電池車型仍無入圍產品。此外,乘用車部分共23款新車型,包括純電動乘用車21款,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2款。商用車部分共38款新車型,包括純電動客車10款,純電動專用車25款,純電動貨車2款以及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1款。盡管本批目錄的車型數量較第2批有所減少,但其中不乏重磅車型,如特斯拉國產Model3長續航版、廣汽新能源AionV等。而最熱門的車型當屬小鵬P7長續航版型號為HMA7000EBBEV的1款純電動轎車,其續駛里程成功突破700km,成為中國迄今NEDC續航里程最長的電動車。
要·點·速·覽
①動力類型:純電動車型58款,插電混動車型3款,燃料電池車型0款
②車輛類型:乘用車23款,客車11款,專用車25款,貨車2款
近日,《汽車縱橫》雜志對工信部發布的2020年第3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中符合2019年補貼技術要求的61款車型進行了研究分析。從新能源車型分布情況來看,專用車保持公告數量首位,入選車型佔比超過四成,多用途乘用車以12款車型反超轎車及客車躍居第二,本批新能源乘用車所佔比重較2020年第2批增加約6.72個百分點。
整體情況
從車型類別來看,商用車數量是乘用車的一倍多,38款入圍車型佔比超六成,而其中又以專用車居多;乘用車本批入圍產品共有23款,占總量的比例約38%,其中轎車11款,多用途乘用車共12款。(見圖表1)
註:以上數據來源工信部,並由汽車縱橫雜志編輯整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