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汽車 » 上海新能源汽車行業企業有哪些項目

上海新能源汽車行業企業有哪些項目

發布時間: 2022-11-28 18:12:37

Ⅰ 我國有哪些廠商有新能源汽車

1、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汽新能源公司」)是由世界500強企業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發起並控股,聯合北京工業發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北京電子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共同設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平台,是目前國內純電動汽車市場佔有率最大、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目前,北汽新能源公司已形成輻射全國的產業布局,並與美國Atieva公司、德國西門子、韓國SK等著名企業開展了成功的合作,大大增強了技術實力和研發實力。
2、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江淮的新能源汽車研究始於2002年,並在2009年提出「純電動」為主攻方向後取得快速發展,至今累計推廣電動車超5000輛。江淮汽車是國內純電動轎車投放市場比較早的企業。數據顯示,2013年以前,中國投放到市場上的純電動轎車,江淮汽車占近50%,到現在已經發展了4年多,公司不斷使用迭代開發的技術,每年市場投放都有一定的批量。
3、上海汽車工業集團
作為國內最早推出新能源汽車戰略的企業,上汽集團乘用車在自主掌握新能源核心技術的同時,還致力於對新能源全產業鏈的扶持與打造,目前上汽集團乘用車的新能源產業整體戰略布局已基本成型。「中國最完備新能源體系」的構建,以及在新能源產品及新能源市場化、產業化方面的初步成功,顯示了上汽集團乘用車在新能源產業鏈的前瞻布局的卓越成效。

3、東風日產啟辰
在新能源汽車推動方面,東風日產將堅定不移地發展啟辰品牌新能源汽車,並承諾加大研發投入和營銷力量的傾斜,以盡快推進新能源汽車規模量產,並致力於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領導品牌,推動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普及。作為東風日產的合資自主品牌,啟辰自從誕生開始,便取得了不俗的銷量。

4、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擁有IT,汽車和新能源三大產業群的高新技術民營企業。目前,比亞迪在全國范圍內,已在廣東、北京、陝西、上海等地共建有九大生產基地,總面積將近700萬平方米,並在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印度、台灣、香港等地設有分公司或辦事處,現員工總數已超過15萬人。

5、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為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核心整車企業,伴隨中國改革開放大潮,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長安正式進入汽車領域。1996年注冊並成為極具競爭力的上市公司。

6、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奇瑞新能源汽車技術有限公司於2010年4月正式成立,其前身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項目組。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創立之初就把「更安全、更節能、更環保」的產品理念融入到公司發展過程中,早在2001年,奇瑞公司就正式成立了「清潔能源汽車專項組」,專職負責混合動力汽車、替代燃料汽車等清潔能源汽車前沿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7、浙江吉利汽車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國內汽車行業十強中唯一一家民營轎車生產經營企業,經過二十年的建設與發展,在汽車、摩托車、汽車發動機、變速器、汽車電子電氣及汽車零部件方面取得輝煌業績。連續四年進入全國企業500強,被評為「中國汽車工業50年發展速度最快、成長最好」的企業,躋身於國內汽車行業十強。

8、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
新能源汽車分公司是集新能源汽車及其零部件製造、銷售、維修、技術咨詢為一體的整車製造企業,同時肩負不斷完善製造工藝、提高產品成熟度的重任,產品為一汽集團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目前主要生產EV(純電動)、HEV(混合動力)、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一期在2011年達到年產1萬輛新能源轎車的生產能力。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6月12日,由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用汽車公司共同出資組建而成。目前擁有浦東金橋、煙台東岳、沈陽北盛和武漢分公司(在建)四大生產基地,共4個整車生產廠、2個動力總成廠,是中國汽車工業的重要領軍企業之一。

Ⅱ 新能源汽車相關有哪些

新能源汽車包括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氫能源動力汽車和太陽能汽車等。以下是相關介紹:

1、新能源汽車:是指採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採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

2、油電混合動力汽車(HEV):油電混合動力汽車,由於電機天生便有扭矩最大的優勢,所以HEV車型在車輛起步、上坡、以及急加速這種需要大扭矩輸出的時候,電動機便會協助發動機來工作,從而幫助車輛減少能源的消耗。

新能源汽車介紹

新能源汽車是指採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採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

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氫發動機汽車等。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要求深入實施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汽車強國。

截至2021年5月底,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580萬輛,約佔全球新能源汽車總量的50%。

Ⅲ 新能源發展現狀及趨勢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新能源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隆基綠能(601012)、晶澳科技(002459)、金風科技(002202)、三峽能源(600905)、晶科科技(601778)、長江電力(600900)和中國中車(601766)等。

本文核心內容:新能源行業市場規模、新能源行業發展現狀、新能源行業競爭格局、新能源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

行業概況

1、定義

新能源又稱非常規能源,一般指在新技術基礎上,可系統地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含了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一般地說,常規能源是指技術上比較成熟且已被大規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則通常是指尚未大規模利用、正在積極研究開發的能源。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

根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新能源行業被歸入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國統局代碼D44)中的電力生產(D441),包含的統計4級代碼有D4413(水力發電)、D4415(風力發電)、D4416(太陽能發電)、D4417(生物質能發電)、D4418(其他電力生產)。

2、產業鏈剖析

新能源行業上游產業主要包括太陽能、光伏、水能和風能等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製造商,以及太陽能、光伏、水能和風能等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組件及零部件製造商。其中:新能源發電設備製造主要包括太陽能發電設備和風力發電機組、可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等,目前這一領域領先的上市企業有特變電工(600089)、邁為股份(300751)和中國中車(601766)等;組件及零部件製造主要包括電力和光伏組件、太陽電池晶元、太陽電池組件、太陽能供電電源、光伏設備及元器件製造等。目前這一領域領先的上市企業有晶澳科技(002459)、天合光能(688599)和通威股份(600438)等。

新能源行業中游作為整條產業鏈的重要環節,主要包含氫能、光伏發電、風電和水電等能源供應商;該領域目前的代表上市企業有隆基綠能(601012)、金風科技(002202)、三峽能源(600905)和長江電力(600900)等;

新能源行業的下游產業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車、加氫站、充電樁和輸變電等公共及個人應用領域。目前在新能源汽車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有比亞迪(002594)、上汽集團(600104)、廣汽集團(601238)、東風汽車(600006)和北汽藍谷(600773)等;加氫站行業上市公司主要有藍科高新(601798)、上海電氣(601727)和美錦能源(000723)等;電動汽車充電樁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有特銳德(300001)、國電南瑞(600406)和萬馬股份(002276)等;輸變電行業上市公司主要有長纜科技(002897)、金杯電工(002553)和平高電氣(600312)等。

我國新能源行業具體產業鏈布局如下圖:

行業發展歷程:行業處在突飛猛進階段

新能源行業在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我國「十五」規劃至「十四五」規劃期間,國家對新能源行業的支持政策經歷了從「加快技術進步和機制創新」到「因地制宜,多元發展」再到「加快壯大新能源產業成為新的發展方向」的變化。

「十五」計劃(2001-2005年)時期,國家層面提出加快技術進步和機制創新,推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迅速發展;從「十一五」規劃(2006-2010年)開始,規劃提出按照「因地制宜,多元發展」的原則,在繼續加快小型水電和農網建設的同時,大力發展適宜村鎮、農戶使用的風電、生物質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十二五」(2011-2015年)時期,國家層面提出以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利用為重點,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至「十三五」期間(2016-2020年),合理把握新能源發展節奏,著力消化存量,優化發展增量,新建大型基地或項目應提前落實市場空間;到「十四五」時期,根據《關於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國家在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模式、加快構建適應新能源佔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完善新能源項目建設管理、保障新能源發展用地用海需求和財政金融手段支持新能源發展等方面,對我國新能源行業的發展做出了全面指引。

行業政策背景:政策加持,行業發展迅速

近年來,國務院、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多部門都陸續印發了支持、規范新能源行業的發展政策,內容涉及新能源行業的發展技術路線、產地建設規范、安全運行規范、能源發展機制和標桿上網電價等內容,2014-2022年6月,我國新能源行業重點政策及政策解讀匯總如下:

註:查詢時間截至2022年6月20日,下同。

行業發展現狀

1、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逐年上升

2017-2021年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呈逐年上升趨勢。2021年,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1.2億千瓦,占總發電裝機容量的47.10%。其中,水電裝機3.91億千瓦(其中抽水蓄能0.36億千瓦)、風電裝機3.28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3.06億千瓦、核能發電裝機0.55億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0.38億千瓦。

2、新能源發電量穩步增長

2017-2021年新能源發電量穩步增長,2021年,全國新能源發電量達2.89萬億千瓦時,較2020年增長11.63%,其中,水電13401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1%;風電65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0.5%;光伏發電325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1%;生物質發電163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3.6%。

3、新能源消費量分析

根據《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1)數據顯示,2016-2020年,中國新能源消費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從2016年的16.2艾焦增長到2020年的23.18艾焦,復合年增長率達到9.37%。前瞻根據中國新能源行業發展態勢初步核算得到,2021年中國新能源行業消費量約為25艾焦。

4、新能源行業消納情況分析

2022年1月,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發布2021年12月全國新能源並網消納情況,其中風電利用率達到100%的省市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北、重慶、四川、西藏、廣東、廣西和海南;光伏利用率達到100%的省市有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北、重慶、四川、廣東、廣西、海南、江西和湖南。

5、新能源發電占總發電比重逐年遞增

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2020年中國新能源發電占總發電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趨勢。2020年,中國新能源發電占總發電比重為34.9%,比2017年增長了5.3個百分點;2021年,中國新能源發電占總發電比重達到35.6%,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

行業競爭格局

因目前新能源行業可量化指標較多,故行業競爭格局中的區域競爭部分僅以:各省份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進行比較;企業競爭格局以:2021年各光伏企業光伏組件出貨量;2021年各風力發電企業新增裝機容量和累計裝機容量進行對比;2020年各水力發電企業水電裝機總量及水電發電量進行對比。

1、區域競爭:青海、四川和雲南位列新能源行業第一競爭梯隊

根據2021年6月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20年度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監測評價報告》,30個省(區、市)中,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超過80%以上的3個,分別為青海、四川和雲南;40-80%的6個,分別為甘肅、重慶、湖南、廣西、湖北和貴州;20-40%的10個,分別為上海、廣東、吉林、寧夏、江西、陝西、黑龍江、新疆、河南和內蒙古;小於20%的11個,分別為浙江、福建、山西、安徽、遼寧、江蘇、北京、海南、天津、河北和山東。

註:截至2022年6月22日,國家能源局尚未發布2021年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監測評價報告。

2、企業競爭格局分析

(1)光伏行業競爭格局

根據PV-Tech發布的《2021年全球組件供應商top10》,以光伏組件出貨量來看,2021年光伏組件出貨量前十名廠商中,中國企業包攬八席,隆基綠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依次位居2021年組件出貨量全球排名前三,光伏組件出貨量分別為38.52GW、24.80GW和24.069GW。據PV-Tech介紹,2021年全球光伏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光伏行業整體產能和出貨量均超過190GW;前十大組件供應商出貨量超過160吉瓦,市場份額超過90%。

(2)風力發電行業競爭格局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發布的《2021年中國風電吊裝容量統計簡報》數據顯示,新增裝機容量方面,2021年中國風電市場有新增裝機的整機製造企業共17家,新增裝機容量5592萬千瓦,排名前5家市場份額合計為69.3%,排名前10家市場份額合計為95.1%;累計裝機容量方面,2021年前5家整機製造企業累計裝機市場份額合計達為57.3%,前10家整機製造企業累計裝機市場份額合計達到81.8%;其中,金風科技累計裝機容量超過8000萬千瓦,占國內市場的23.4%;遠景能源和明陽智能累計裝機容量均超過3000萬千瓦,佔比分別為11.1%和9.6%。

(3)水力發電行業競爭格局

因存在嚴格的行政准入門檻、資金門檻和技術門檻等,目前,我國水電行業運營企業的數量不多,主要大型集團包括:長江電力、華能集團、華電集團、大唐集團、國家電投和國家能源等。根據企業的公開數據以及國家統計局數據計算,2020年按在水電裝機總容量分析,長江電力的市場份額達12.32%,其餘五大集團的市佔率均在5-7.5%之間。按照水電發電量分析,長江電力的市場份額達16.75%,其餘五大集團的市佔率均在5.5-8.5%之間。

註:截至2022年6月22日,除大唐集團外的其他五大能源集團均為公布2021年社會責任報告,故此處僅以2020年數據為例,對我國水電行業市場競爭格局進行分析。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十四五」時期保障新能源發展用地用海需求,財政金融手段支持新能源發展

近年來,我國以風電、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發展成效顯著,裝機規模穩居全球首位,發電量佔比穩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已基本進入平價無補貼發展的新階段。同時,新能源開發利用仍存在電力系統對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網和消納的適應性不足、土地資源約束明顯等制約因素。2022年5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於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在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模式、加快構建適應新能源佔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完善新能源項目建設管理、保障新能源發展用地用海需求和財政金融手段支持新能源發展等方面做出了全面指引:

《實施方案》堅持統籌新能源開發和利用,堅持分布式和集中式並舉,突出模式和制度創新,在四個方面提出了新能源開發利用的舉措,推動全民參與和共享發展:

傳統電力系統是以化石能源為主來打造規劃設計理念和調度運行規則等。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必須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適應新能源比例持續提高的要求,在規劃理念革新、硬體設施配置、運行方式變革、體制機制創新上做系統性安排:

鑒於新能源項目點多面廣、單體規模小、建設周期短等,《實施方案》立足新能源項目建設的規模化、市場化發展需求,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重點在簡化管理程序、提升服務水平上: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並具有一定優勢的新能源產業鏈體系。新形勢下,我國新能源產業必須強化創新驅動,統籌發展與安全,促進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此,《實施方案》從提升技術創新能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提高國際化水平等方面支持引導新能源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與傳統能源相比,新能源能量密度較低,佔地面積大。隨著新能源規模快速擴大,土地資源已經成為影響新能源發展的重要因素。《實施方案》進一步強化新能源發展用地用海保障,通過明確用地管理政策、規范稅費徵收、提高空間資源利用率、推廣生態修復類新能源項目等措施,推動解決制約新能源行業發展的用地困境:

「十四五」風光等主要新能源已實現平價無補貼上網,財政政策支持的方向和模式需要與時俱進,金融支持政策力度需要加大,進一步發揮財政、金融政策的作用。《實施方案》提出三方面政策舉措:

2、「十四五」新能源行業發展趨勢:基礎設施建設能力顯著提高,向國際一流水平邁進

作為綠色低碳能源,新能源是我國多輪驅動能源供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改善能源結構、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Ⅳ 上海聯和力世紀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怎麼樣

上海聯和力世紀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是2018-07-27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中外合資),注冊地址位於上海市松江區莘磚公路668號244室。

上海聯和力世紀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10000MA1J32UA0W,企業法人孫曦東,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上海聯和力世紀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新能源汽車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汽車、機電設備、汽車零部件的批發、進出口、傭金代理(拍賣除外)。 【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上海聯和力世紀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Ⅳ 做新能源汽車電池的上市公司有哪幾家

新能源汽車電池涉及到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以下這些家

(1)002091江蘇國泰:鋰電池電解液。主要控股子公司國泰華榮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產生產鋰電池電解液和硅烷偶聯劑,鋰電池電解液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30%。占上市公司營業利潤的30%,公司有望憑借鋰離子動力電池的大規模應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2)000839中信國安:鋰電池正極材料。公司子公司——中信國安盟固利電源技術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鋰電池正極材料鈷酸鋰和錳酸鋰的生產廠家,同時也是國內唯一大規模生產動力鋰離子二次電池的廠家。奧運期間以盟固利公司錳酸鋰產品作正極材料的動力電池裝配於50輛純電動大客車。

(3)000973佛塑股份:鋰電池隔膜。生產鋰電池隔膜產品。

(4)600884杉杉股份:生產鋰電池材料,為國內排名第一供應商。

(5)000100TCL集團:子公司生產鋰電池,目前無汽車鋰電池項目。

(6)000049德賽電池:子公司生產鋰電池,目前無汽車鋰電池項目。

(7)600478科力遠:鎳氫電池。正謀求從豐田HEV鎳氫電池材料供應商向鎳氫動力電池組的成品供應商的轉變。目前科力遠與它們的合作僅處於談判階段。與科力遠有初步合作的僅是日本豐田和南車集團,其中南車集團的純電動客車項目已對科力遠鎳氫電池組方案較為認可。

(9)600846同濟科技:燃料電池。參股上海中科同力化工材料有限公司36.23%的股份。該公司從事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關鍵材料與部件的研發,包括具有創新化學結構的質子交換樹脂和質子交換膜的研製。

(10)600196復星醫葯:燃料電池。參股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36.26%的股權。該公司是專門從事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產品的研發與產業化的高科技民營企業,目前開發了5個系列的燃料電池產品,建立了全套的中小功率(0.1kW-30kW)與大功率(30kW-150kW)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及其動力系統、燃料電池發動機集成製造技術及批量生產的能力與設施。

(11)600104上海汽車:燃料電池。大股東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是「大連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股東。該公司是中國第一家致力於燃料電池產業化的股份制企業,「燃料電池及氫源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獲國家認可,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先生帶領下主要研究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技術。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是新源動力的第一大股東,長城電工參股11%,新大洲A參股3.42%。

(12)600192長城電工:參股「大連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1%,同上。

(13)000571新大洲A:參股「大連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42%,同上。

(14)600872中炬高新:公司涉及動力電池行業,其與國家高技術綠色材料發展中心共同設立的中炬森萊高技術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專門從事鎳氫電池、鎳鎘電池、鋰電電池、動力電池、手機電池的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企業,在十五期間一直承擔國家863項目——動力電池產業化開發項目的研究工作。目前公司已向多家汽車生產廠家提供動力電池樣品,未來在國家政策及汽車企業動力電車實現量產的推動下,該業務有望成為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15)中國寶安:

(1)在鋰電池正負極材料上擁有絕對的行業話語權。(2)控股75%的天驕公司主營的三元正極材料08年銷量居國內第一,市佔率30-40%,08年三元正極材料產量805噸,銷量665噸;09年保守產能是1400噸,負極材料鈦酸鋰180噸,正極材料磷酸鐵鋰09年6月達產,年產能是150噸。(3)控股55%的貝特瑞公司是鋰電池碳負極材料和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龍頭,前者國內第一,市佔率80%,全球第二;後者國內第一。貝特瑞公司是國內唯一的鋰電池碳負極材料標准制定者;也是國內唯一的鋰電池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標准制定者。貝特瑞09年碳負極材料產能是6000噸/年,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能是1500噸/年。(4)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採用固相法、火熱合成法,每噸成本降低到13萬,大幅下降後成本只有國際上的一半。毛利率在60%以上。(5)通過哈爾濱寶安公司貝特瑞擁有近10億噸適合於鋰離子二次電池用的優質石墨礦產資源,可確保原料的穩定供給。

(16)金瑞科技(600390)

公司未來發展主要集中在錳資源、電解錳、四氧化三錳的錳系列和鎳氫電池的球形氫氧化亞鎳、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電源材料系列。

央企整合或將在2009 年完成。金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股東是中央直屬大型科技企業長沙礦冶研究院,作為在國資委排名靠後的長沙礦冶研究院而言,或許

並購成了其更好的選擇。

公司球形氫氧化鎳是鎳氫電池的關鍵原材料,技術優勢突出。公司是鎳氫電池正極材料球形氫氧化亞鎳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其強大的研發實力保證了公司產品的一致性和性能穩定性居於國內前列,產品主要銷售及給比亞迪和日本湯淺,其中日本湯淺用於生產鎳氫動力電池。

公司子公司長遠鋰科生產鋰離子電池材料。長遠鋰科有限公司是生產鋰離子電池的高新技術企業。長遠鋰科有限公司為金瑞科技大股東長沙礦冶研究院持股84%,金瑞科技持股16%,不排除金瑞科技公司向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進一步擴展的可能。錳資源優勢明顯,錳產業鏈完善。公司在貴州省銅仁地區的兩座錳礦的建成投產,正在進行銷售許可證的申請,一旦得到銷售許可將滿足公司電解錳所需原料的50%左右。公司是國內最大的四氧化三錳供應商,公司還是國內主要的電解金屬錳生產基地之一,預計2009 年公司電解錳產能將達到3.5 萬噸,錳產業鏈完善。

(17)尖峰集團600668

公司投資2000萬元持有博信電池(上海)有限公司15%的股份,成為介入動力電池的潛力品種。2008年9月4日,科學技術委員會信息報道,上海鋅空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承擔的鋅空氣電池替代車用燃料產業化項目獲得國際財團認可,正式進入融資盡職調查階段。上海博信鋅空電池有限公司研發的鋅空氣燃料電池技術能得到浦東區政府的支持,屬國家鼓勵類產業,其技術性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博信電池(上海)有限公司目前為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等生產商提供高性能、無污染的 DQFC 鋅空氣燃料電池,同時為DQFC 使用者提供高質量的換電服務。

(18)南方匯通

(000920)南方匯通,公司控股56.43%的子公司貴州航天電源科技公司是從事鋰二次電池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是貴州省西部開發的重點工程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名品「標志工程」,公司依託我國航天電源開發技術,採用新設備、新工藝生產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鋰離子二次電池,具有容量大、安全性能好、循環壽命長、一致性好等優點,產品部分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公司目前鋰離子電池生產能力為日產10萬只水平,規格多達數十種公司與梅嶺化工廠共同組建的「貴州航天電源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擁有國內最先進的電源研究開發與檢測設備。一支實力雄厚的設計開發隊伍是公司保持技術領先與快速發展的堅強後盾。目前鋰聚合物電池、大容量離電子電池和錳酸鋰電池已成功開發,並將逐步實現產業化。

Ⅵ 上海新能源汽車運營有限公司怎麼樣

上海新能源汽車運營有限公司好。為廣大群眾的出行提供清潔環保的交通產品。成立於2013年7月,主營電動汽車租賃業務。

Ⅶ 上汽新能源汽車有哪些

上汽對新能源是作為一個極其重要的戰略來實施和推動的,在純電動、Plug-in的插電強混、燃料電池上都有的涉獵。目前,上汽新能源產品已經推出了榮威550插電混動、榮威E50電動版兩款車型,明年將量產榮威550PHEV、榮威950PHEV,想了解更多新能源汽車資訊請訪問:http://nev.ofweek.com

Ⅷ 長三角新能源有哪些

上汽集團、吉利控股集團、奇瑞集團、江蘇省汽車工程學會聯合牽頭,成立了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聯盟。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汽集團」,股票代碼為600104)是國內A股市場最大的汽車上市公司,截至2013年底,上汽集團總股本已達到110億股。

上汽集團所屬主要整車企業包括乘用車分公司、上汽大通、智己汽車、飛凡汽車、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南京依維柯、上汽紅岩、上海申沃等。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簡稱「吉利控股集團」)始建於1986年,1997年進入汽車行業,一直專注實業,專注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不斷打基礎練內功,堅定不移地推動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現資產總值約3300億元,員工總數超過12萬人,連續七年進入全國企業500強。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汽車生產的國有控股企業,1997年1月8日注冊成立,總部位於安徽省蕪湖市,現任董事長兼總經理是尹同躍。

公司產品覆蓋乘用車、商用車、微型車等領域。2016年8月,奇瑞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450位。2019年,奇瑞在「一帶一路」中國企業100強榜單排名第90位。

Ⅸ 新能源項目有哪些

目前主要是指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潮汐能、波浪能和核聚變能等的利用。比較成熟的應有在於太陽能、風能,嚴重管制的是核能的利用,生物質能看似前景樂觀,但由於現階段能源過大於求的局面出現,所以實際上並不樂觀。(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

Ⅹ 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有哪些

在整車領域推薦:比亞迪、宇通客車、江淮汽車以及多氟多、杉杉股份、康盛股份
、猛獅科技
等轉型標的;電池及相關原材料領域推薦:東源電器
、猛獅科技、先導股份
、贏合科技、天賜材料
、當升科技、新宙邦、滄州明珠、正海磁材、寧波韻升、中科三環、天齊鋰業、贛鋒鋰業、眾和股份、華友鈷業等;充電樁領域推薦:特銳德、萬馬股份、奧特迅等。

熱點內容
皮卡丘打可達鴨 發布:2025-02-09 05:40:13 瀏覽:711
閨蜜去旅遊叫帶手信怎麼說 發布:2025-02-09 05:35:16 瀏覽:85
東風本田新款皮卡 發布:2025-02-09 05:26:00 瀏覽:752
豪車最多的明星是誰 發布:2025-02-09 05:07:42 瀏覽:666
女孩扔男子雨傘上了豪車 發布:2025-02-09 05:02:36 瀏覽:104
皮卡丘吃小智圖片 發布:2025-02-09 05:02:32 瀏覽:206
五征房車是幾人用 發布:2025-02-09 05:00:08 瀏覽:540
耒陽租車價格表 發布:2025-02-09 04:59:31 瀏覽:803
我的折疊房車作文 發布:2025-02-09 04:59:24 瀏覽:912
雅丹魔鬼城房車 發布:2025-02-09 04:51:25 瀏覽: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