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能源汽車采訪稿
A. 專訪|廣汽新能源古惠南:2023年動力電池成本有望下降30%
會議期間,廣汽新能源 汽車 有限公司總經理古惠南接受了包括懂車帝在內的媒體專訪,就新能源 汽車 發展痛點、純電動 汽車 「車電分離」,以及傳統車企如何在新能源 汽車 競爭中領先等熱點話題與媒體進行交流。
以下為采訪實錄(有刪減):
媒體: 當前新能源 汽車 還存在哪些痛點,廣汽新能源如何解決這些痛點?
古惠南: 新能源車的主要痛點以前最主要的是續航,現在續航已不是特別大的問題,因為新車續航普遍都超600公里,解決了里程焦慮。
核心痛點是充電的便利性 。現在影響純電動 汽車 使用的核心問題是充電的便利性。
所謂便利性,就是當我需要的時候找得到地方能充電。為什麼這個變成了核心痛點?盡管國網、南方電網在主要的高速公路都鋪了充電樁,解決了遠途出行的問題,但是很多時候充電樁的位置被燃油車佔用,純電動 汽車 沒法使用。
另外,依然有很多地方不讓用戶建私人充電樁。 如何大量普及充電樁是解決充電便利性的核心問題,而且這個痛點必須由政府牽頭才能有效解決。
還有一個痛點就是殘值問題 。如果考慮到一輛純電動車要用10年的話,動力電池衰減還是一個痛點。電池衰減的問題現在不算是最大的問題,但它依然還需要改善。怎麼去解決電池在冬季衰減的問題,應該是個痛點。這個問題得到解決了,那麼殘值的問題和應用的問題都會得到同步解決。
純電動車的成本的問題也是一大痛點 。全世界的新能源行業都依賴於政府補貼,這是不爭的事實。要讓成本下降,除了車身、技術、電機效率的提高等等,很重要的是在電池上要有一個進步。
這個成本進步有兩方面:一方面續航里程不需要太長。如果充電樁多了,根本不需要那麼多的續航里程。400公里續航和600公里續航相比,前者的電池成本差不多減半。因為,400公里跟600公里,不僅僅是電池容量的比例問題,更是在於電池小了之後車就輕了,車輕了之後里程自然會增長。
另一方面是電池本身要降本。 到2023年電池成本再下降30%以上應該是可期的 。 如果這一塊進步了,至少3年之後電動車不一定依賴國家的補貼生存了 。
最後,是質量和安全痛點 。時下純電動 汽車 安全問題時有發生,這不單單是車本身的問題,還跟車主的使用習慣,以及對應用場景預判不夠有關。比如,現在逐步要求充電標准統一,實際上對電池的安全影響很大的。另外上下游產業,像電池的原材料怎麼樣提升質量、製造端怎麼提升質量,都應重視。
另外,應用端的環境也要改善,比如電池都鋪在底盤,如何在通過性方面養成好習慣,也要加強對車主的信息普及。
古惠南: 車電分離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物理分離,就是電池可以拆出來去換電的模式。還有一種是商業模式。我們現在討論物理分離模式。
廣汽的埃安S也推出了換電版,我們自己有這項技術。但是,完全物理分離模式是不是就能解決電動車的推廣、應用難題呢?換電模式是否肯定就是未來的方向?我認為這條路現在還在 探索 。
因為電池技術發展非常快,半固態電池、固態電池更新換代很快。以後電池小型化、輕量化技術成熟之後,冬季也不衰減了,那它會帶來什麼革命呢?我覺得接下來在行業內依然有一個 探索 的過程,還不能完全下結論說這種做法肯定好或者不好。
換電模式可以嘗試,但是實事求是講(這個模式)成本不低。
媒體 :今年6月上市的埃安V銷售情況是否達到預期?
古惠南: 埃安V的市場表現比我們的預期要好。 今年6月上市,7月份就交付了1000台,8月份應該是超過1800台, 我們會朝著更高的目標前進。現在主要是受電池供應量的影響,另外這個車擁有很多先進的智能 科技 ,後續會逐步實現量產搭載。這款車有潛力在緊湊型純電動SUV細分市場里成為銷冠。
媒體: 您怎麼看待未來中國氫燃料電池車市場發展?
古惠南: 廣汽不會放棄氫燃料電池技術路線。但大家也知道,從國家的產業政策導向看,實際上是放慢了腳步,因為 氫燃料電池技術從成熟到大批量應用的周期可能要比電動車要長 ,比如加氫站的成本高、建設周期也長。另外,氫燃料的來源現在還沒有有效的產業支撐。因此,目前氫燃料電池車推廣不像電動車來得那麼直接,電不管怎麼樣家家戶戶都有,但氫不是到處都有。
這個產業未來的走向,國家已經明確在商用車肯定是要用的。為什麼商用車一定要用?一個是體積的問題,再一個加氫站可以建在郊區,因為商用車主要在城市周邊跑,進城也是偶爾進去,所以在商用車里推廣是有優勢的。在乘用車領域推廣周期會比較長。我們先把這個技術培育好,至於怎麼樣大批量應用呢?我們還需要一段時間來研究。
媒體: 今年整體的新能源 汽車 市場您如何判斷?
古惠南: 今年受疫情影響,新能源 汽車 市場實際上已經開始洗牌,主流的車型銷量總體在增長。特別是廣汽新能源一直都在增長,連2月份也在增長,說明只要有好的產品,市場需求還是有的。今年下半年新能源車市場也開始增長了,盡管第四季度仍有增長的預期,但我認為今年整體未必能夠超過去年的增長幅度。
B. 電動車普及趨勢不可逆轉專訪華晨寶馬梅曉群
「我認為電動汽車的普及是不可逆轉的趨勢。」6月22日,華晨寶馬市場部副總裁梅在「2014寶馬萬科綠色趣味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市場需要這款產品,這也是BMWi由寶馬俱樂部創立的原因。問:與萬科的合作是如何開始的?答:最早與萬科合作的想法來自於跑步。去年上海馬拉松,碰巧毛先生在我們的寶馬悅跑集團。當時我們談及這方面的合作,就想到了如何在萬科社區做健康的跑步活動。在溝通的過程中,當我們談到BMWi3純電動汽車在今年下半年上市時,我們將這兩種思路結合起來,一是推廣綠色出行模式,二是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問:與地產品牌合作,通過安裝充電裝置逐步推廣,會成為推廣電動汽車的重要模式嗎?答:基礎設施建設在電動汽車推廣中非常重要。未來,我們的電動汽車將與其他類似社區合作,這是我們業務發展部門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能幫助電動車車主順利完成充電樁的安裝,為車主帶來便利。
C. 鄭純楷:往後每一年 東風本田都有電動新產品推出丨汽車產經
【2019廣州車展高端訪談】11月22日-12月1日,以「新科技·新生活」為主題的第17屆廣州車展如期舉行。繼2018年中國車市出現28年來的首次下滑,2019年車市也依舊呈現下行趨勢:被寄予厚望的「金九銀十」並未到來、多項政策調整及外部環境變化為車市帶來更多不確定性。車市寒冬之中,車企如何度平穩度過調整期,練好內功從容過冬?
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 鄭純楷11月22日媒體日當天,汽車產經網專訪,圍繞X-NV純電動車產品、混動系列產品優勢和CR-V耀目版的產品力提升,介紹了東風本田應對車市寒冬時的技術底氣。
以下為采訪實錄:
汽車產經:首先請您介紹一下東風Honda本次廣州車展的參展情況。
鄭純楷:這次廣州車展我們在1.2館,面積1400平米,展出17台車,從燃油車到混動、純電動,全系的車型都參展。
汽車產經:X-NV這款車有何優勢,它對東風Honda有何戰略意義?
鄭純楷:這款車是一款高品質的純電的SUV,它繼承了XR-V車型的很多基因。對於純電,我們也是花了很多時間去研發。在這個車型裡面我們非常注重車輛的駕駛性和它的高品質,這是我們精心打造的,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反復的實驗,能給客戶帶來安心的用車環境。同時這個車我們續航達到401公里。這是我們首款純電動車,2019年也是東風Honda純電動車的元年,從今年開始,我們每一年都有新的純電動車推向市場。
汽車產經:東風Honda今年累計銷量突破500萬輛。隨著基盤的越來越大,東風Honda在營銷舉措上會有哪些不同和側重?比如說,會否變得"更年輕、更時尚"?會否集中更多資源給旗艦車型,以承接東風Honda老客戶的升級需求?
鄭純楷:應該這么說,我們有了500萬的車主,這是我們東風Honda最好的財富,這些人用車的感受與體驗,特別是好的地方會傳遞給他的朋友與親人。同時他們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對東風Honda產生好感,培養他們更多的忠誠度。他們在換車的時候,會優先考慮Honda這一品牌。去年我們也提出了「更科技、更時尚、更自如」的全新品牌主張,讓客戶能夠記住東風Honda。我們的產品、宣傳、推廣、包括所有的活動,都是秉持這樣的方式跟客戶溝通,希望得到客戶的認同。至於500萬以後有沒有更多的資源,實話講,我們還是一如既往的關注我們的客戶,我們的客戶從買我們車的那一刻起,這是我們服務的開始,我們希望他在擁有東風Honda的車以後,在用車的整個生涯里都會感受到東風Honda的溫暖,我們會給他關心、關懷,今天晚上我們也會有一個活動,也會有很多的車主參加。我們今年所有的發布會都有車主參與其中。
汽車產經:混動技術方面Honda一直有很大的優勢,且東風Honda率先在業界構建了首個混動家族,這次車展東風Honda也帶來了全新混動車型,您給大家介紹一下?
鄭純楷:我們在9月份新上市的艾力紳銳·混動,它還沒有上市的時候就引起很多人的關注,上市以後供不應求,到目前為止還有很多的訂單不能滿足,我們也是最大化的生產,這次我們也帶來了這款車,希望有更多的用戶喜歡。還有我們INSPIRE銳·混動,這是我們去年年底投放的旗艦轎車,節油率非常高,百公里油耗大概只有4.2升,到目前為止,這個車型占我們整個INSPIRE車型銷量的28%,特別是已經用過這個車的用戶特別喜歡。同時我們也帶來了我們CR-V銳·混動,CR-V銳·混動是Honda在全球市場優先在中國投放的混動車型,這款車今年才開始在北美投放,中國比他們領先兩年投放混動車型,確實也得到了廣大用戶的喜歡。
汽車產經:今天參展的車型應該還有CR-V耀目版,它相比2019款的CR-V有哪些提升?
鄭純楷:CR-V耀目版提升了配置,去滿足客戶的需要,因為客戶對夜間開車的安全性更關注,我們這次把CR-V耀目版的前大燈燈源升級為LED燈源,希望給用戶帶來更加安心的駕駛體驗。同時我們還有CR-V耀目版的PLUS,除了升級為LED燈源以外,我們還提供了LWC盲點顯示系統,也是為了客戶的安全考慮,讓用戶用我們的車更加安心。同時我們增配不加價,還是原來的價格,給用戶帶來更多的實惠。
D. 獨家:楊大勇首談長安新能源新規劃 | 汽車產經
1月21日,一條來自長安新能源官微的招商推文吸引了國內各地長安經銷商的注意:長安新能源計劃在95座城市規劃203家商超店。
換作是一年前,經銷商們估計會很平靜,因為一年前的長安新能源暫時還沒有值得放進商超的產品。
但是,自從2021年三季度C385亮相,經銷商們開始重新看待長安新能源。
近日,長安新能源汽車董事長楊大勇接受汽車產經采訪,他向我們分享了招商層面的最新消息。「我們收到了1000多家經銷商報名,非常火爆,基本是一個城市好幾個經銷商來搶。」
C385的誕生,彷彿一下子把長安新能源推進了上升的通道。
1月,長安新能源完成B輪融資,共募資近50億元,超預期近20億元。
楊大勇說,「A輪的融資主要是地方政府和國資背景,但是B輪融資很多社會資本都進來了,比如交銀國際。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新產品、新技術讓他們對我們的未來有預期」。
C385
或許是由於對C385有足夠自信,他們擬定了一個樂觀的銷量計劃。
「今年長安的新能源肯定過20萬輛,明年長安的新能源肯定過40萬。」楊大勇說。
今年年初,長安汽車朱華榮董事長也談到:「原來新能源汽車虧損得很厲害,而現在通過全新品牌和產品的打造,全新平台的產品可以不靠積分也有盈利。」
不過,研發涵蓋各種動力的純電平台也好,積極入駐商超也好,做得好的新能源品牌已有不少珠玉在前,而新能源市場也充滿了各種變數,長安新能源能不能真正迎來高光時刻,還需靜靜觀望。
E. 一電訪談|北汽新能源馬仿列: 2月上旬行業受疫情影響最大
春節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2020年顯得極不尋常。疫情在繼續蔓延,全國人民、全世界都在揪心,一為人身安全,二為千萬個家庭和企業的經濟安全。身處此刻,我們無法逃避,必得勇敢面對。「面對疫情,我們應該做什麼?」系列訪談,是第一電動網編輯部和行業全體同仁面對當下困難的一次民意調查,我們相信,真正的智慧和勇氣,來自我們身處的環境,來自我們深愛的人和事。
馬仿列:我相信,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集全社會、全中國人、全體汽車人的共同努力,必能贏得這場「病毒」戰爭的勝利,同時也把對經濟的影響降到最低。從宏觀政策方面看,我們會更加積極探索及執行新的營銷形式,並制定更加積極的營銷策略與方案。如擴大線上營銷的比重,增強營銷模式的多元性等。
第一電動網:您認為,疫情過後,消費者在購車選擇方面會有什麼變化?
馬仿列:大眾衛生防範意識的增強,可能讓更多消費者關注到出行的便利性、私密性與出行環境的清潔性,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私家車的關注度與銷量可能會在疫情期結束後有所上升,我們會更深入地洞悉市場需求,採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
第一電動網:您預測一下,今年電動汽車市場的總體情況?
馬仿列:一季度車市肯定會有一定影響,全年目前還難以判定。一方面,歷年來一季度都是車市的低谷期,2月份基本上是每年的「最低谷」,對全年車市的影響不會太大。另一方面,疫情也有望進一步激發私家車的潛在需求。總的來說,目前我司按照之前計劃全力推進,全年目標保持不變。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玉琴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F. 廣汽新能源銷量又翻番 聽肖勇說說他們做對了什麼丨汽車產經
【2020成都車展高端訪談】7月24日,第二十三屆成都國際車展開幕。
在易車開設的高端訪談間里,汽車產經網專訪了廣汽新能源副總經理肖勇。
廣汽新能源副總經理肖勇跟廣汽新能源打過交道的人都會知道,這家企業從上到下都散發著一種無法掩蓋的自信。采訪廣汽新能源是不可能毫無收獲的,因為其兩位經理人「語驚四座」的特性早已經為媒體所熟識了。
這一次也不例外。肖勇真情流露,金句頻出:
「特斯拉敢做TO B嗎?絕對不敢。但其實做B端才能體現真正的實力。」
「等私人市場真正啟動才做電動車,黃花菜都涼了。」
「為什麼資本願意追捧比亞迪?因為他會講故事。」
「現在特斯拉最高市值超過了大眾、豐田之和,但是我相信再有十年我們也一樣的。」
實際上,2020年,補貼的退坡和疫情的影響已經讓一路高歌猛進的系能源行業也陷入了低谷期,根據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6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量為8.56萬輛,同比下降34.9%。
然而,在龐大的塌陷區之中,廣汽新能源卻是一個鶴立雞群的存在。6月廣汽新能源銷量達到4200輛,同比增長49%;今年1-6月,累計銷量20431輛,同比增幅高達87%,跟去年相比幾乎又翻番。
到底廣汽新能源做對了什麼,才能如此引人注目呢?未來的它,真如兩位經理人所說的,會成為汽車界的華為嗎?新能源汽車行業仍舊萎靡,廣汽新能源對未來拐點出現的時間有著怎樣的預測?
話不多說,我們直接奉上采訪原文:
①做B端才能體現真正的實力
汽車產經網:今年你們的展台有哪些亮點?
肖勇:我們展出了埃安S、埃安LX、埃安V,主要是這三款車型。另外我們還展出了一款能凸顯品牌未來設計理念的概念車Enverge。
汽車產經網:現在埃安V的訂單的情況怎麼樣?
肖勇:我們現在是這樣的,埃安V是廣汽新能源APP作為我們訂單的入口,我們現在接受的訂單是15999元才能成為一個有效訂單,大概訂單是四千台。目前來看的話應該說是超出我們當時的設定目標和預期,因為我們從6月16號上市到現在的話,7月份才開始正式批量交付。
這款車型我們的目標就是成為A級純電SUV的銷量冠軍,這是我們堅定不移的目標。我們埃安S在整個15萬級別的純電轎車裡面已經成為第一名了,然後A級純電SUV目前來看還沒有國際和合資品牌,主要還是中國自己的產品,包括比亞迪這些,我們目前來看還是有成為冠軍的可能。
我們埃安系列三款車型在市面上都是數一數二的,我們非常有信心在下半年能夠獲得更多潛在客戶的青睞。我們也會一如既往地做好我們的產品和服務,智能純電動汽車有很多新鮮的東西在裡面,需要給客戶不一樣的體驗和服務的響應速度。
汽車產經網:你們業績確實好,但是新能源市場上半年,因為B端的市場下滑厲害,所以今年上半年市場都不太好。但是你們好像還可以,這兩邊目前比例是怎麼樣的?
肖勇:我們現在大概是7比3。肖勇:去年To B是6,To C是4。今年To C是7,To B是3。B端市場有所放緩,這也是為什麼其他品牌下滑很厲害的原因,也是我們的機會。我們下定決心做C端了,產品和服務在這里了。尤其是產品力,我們非常自信。首先一個是續航,再就是智能網聯,5G以及遙控泊車,以及智能健康座艙,這些在行業裡面還是非常領先的。尤其是我們純電專屬平台,應該是國內第一個做的,在這之前是特斯拉。
汽車產經網:之後規劃的2B2C的比例目標是什麼樣的?
肖勇:我們是均衡發展,從來沒有想過放棄B端。可能跟有些品牌對B端不重視有一點不同吧。To B端其實對車輛性能有更高的要求,To C的產品一年一般開兩萬公里、三萬公里,一個生命周期下來十幾萬公里,就是五年或者是八年,現在換車很快,一般五年會換,其實很多問題,包括耐久性是不會暴露的。但是網約車或者計程車一年就可能是十萬公里,一般的品牌還真不敢做To B的車輛。比如特斯拉做To B敢嗎?絕對不敢,20萬公里可能就一堆毛病了,還不說五十萬六十萬。所以說真正敢做To B端的產品的反而對自己的產品質量有信心,真的是這樣。
To B有一個弊病是什麼,追求性價比,不是一般車能做到,就是成本控制不了。因為用來謀生的,肯定不能付出很高代價。帶來的是什麼?比如智能輔助駕駛系統,To B的車說我不需要,To C就需要,這是能打動客戶的,所以不一樣。To B追求性價比、耐久性和經濟性,To C端的客戶群追求的是領先性、科技魅力、續航和智能網聯,所以是兩個不同的客戶群。千萬不要說To C端的客戶群更重要,To B不重要。未來To B、To C端我覺得真的是同等重要,因為代表的是不同的技術領先性水平,不知道這樣說能不能理解。一個追求對科技領先,一個追求耐久穩定。這也是我經常在跟媒體老師們交流,甚至在一些論壇的時候說的未來純電動汽車,尤其是智能純電動汽車的競爭,一定是科技加成本的競爭。
②要比別人提前五年布局,才能成為領頭羊
汽車產經網:你們跟特斯拉的區別是什麼?
肖勇:美國也只有一個特斯拉,能做成這種模式的可能也就一兩個,不會多的,所以我們走的是另外一條路徑,走得相對務實一點的,我們走的是普及路線。如果一定要區分,我們是普及者。
我們經常拿智能手機行業舉例。有人願意做小米,有人做華為,有人做OPPO,有的做蘋果,有的做三星。特斯拉可能就是相對像蘋果,中國現在還不好說誰是華為誰是小米。廣汽新能源的定位不一樣,說白了我們想做「華為」這樣的,能不能做成是另外一回事,但是我們目標是想做汽車界的「華為」。
汽車產經網:您認為電動車私人消費市場什麼時候啟動?在那之前做電動車有意義嗎?
肖勇:實話實說,你說什麼時候才叫真正啟動起來呢?真正啟動起來了可能就沒有你什麼事了,純電動汽車市場其實早就啟動起來了,現在不做的人早就沒有戲了。如果說是智能手機一出來的時候小米才開始布局,會是小米成功嗎?
只有現在正在努力的人,才能在未來殺出一片天地。等到五年後再啟動,因為你漂亮嗎?因為你有錢一些嗎?因為你最聰明嗎?
所以憑什麼五年後啟動的時候再來參與,還能做成領先企業,告訴我憑什麼。所以這是一個偽命題。
可以確定的是,至少那個時候客戶對我有印象了。廣汽新能源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知名度的問題,如果我早三年投入現在就不一樣了。我們2017年才開始考慮廣汽新能源籌建,2019年4月才開始賣埃安系列的產品。
汽車產經網:產品力可能是銷量取勝的一個原因,你總結一下還有什麼原因?
肖勇:這個東西實話實說,這就是我們說的預判性。所以我覺得我們廣汽新能源為什麼能夠逆勢增長,首先是產品,這是毫無疑問的。這個產品是最考驗預判能力和前瞻性的,比如現在發現一個產品熱銷,三個月能幹出來嗎?不說三年,至少提前兩年絕對要,正規企業來說。
你現在市面上任何一款熱銷產品至少是兩年前在進行規劃布局。我們三年前的時候就意識到要搞純電專屬平台,這就是決心、預見性,不能說等別人都在乾的時候你來干,那你還有優勢嗎?五年後純電是主流了再來干?黃花菜都涼了,憑什麼你能幹好前面乾的人干不好。
所以我們的品牌理念叫做「先人一步的科技享受」,不是領先很多。另外想說的是我們對生態的打造,這一點我認為我們在傳統車企裡面是做得最好的。
汽車產經網:「先人一步」是指在決策上面先人一步嗎?
肖勇:這個是對未來科技應用於產品方面的定義,甚至包括服務的定義,整體上讓大家實現先人一步,想在整個行業的前面。
現在我們對產品的定義和評價標准都是考慮這是不是行業領先的,是不是唯一的,是不是只有我能做別人做不到。服務領域的模式也是這個判斷,是不是別人做不到,只有我能做到。這個客戶訴求是不是非常強烈,那一定要把客戶的訴求解決掉。
③直營不直營沒有對錯,合適的就是好的
汽車產經網:今年很多車企都提出了全新的零售概念,也嘗試了一些比如直播之類的銷售方式,此外像特斯拉、蔚來這樣的直銷模式也逐步擴張。廣汽新能源是否會嘗試一些新的銷售模式?
肖勇:直營不直營,這個東西沒有對錯,只有合適的。某一個階段,做什麼事情是合適的,需要那個企業自己判斷。對我們來說,我們的品牌理念叫做「先人一步的科技享受」。先人一步,就可以了,不是領先很多。
另外真的想說的是我們很注重對生態的打造,這一點來說的話,我認為我們在傳統車企裡面是做得最好的,我們向新勢力學習學習了很多,包括APP打造和運營等等。
汽車產經網:我們知道蔚來是從一開始就認定用互聯網模式賣車。你們的APP是一開始就是線上交易並且給客戶弄同一賬號嗎?
肖勇:我們是2019年才起步,到現在也就一兩年的時間。我們算是半路開始學這種營銷服務新生態,但是我們成長得很快,現在日活量挺好,下載量大概35萬,日活率大概三點幾。很高了,算是行業第一了,我們至少邁出了這一步。接下來在線上線下打通這一塊,我們要給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打造服務「金三角」。
<pG. 廣汽埃安高層采訪:擁抱變革 持續推進前沿科技發展
古惠南:關於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話題,這個話題本身就很復雜的,怎麼綜合,綜合到哪裡,這個價值鏈應該怎麼算,這個峰應該是怎麼樣的峰。其實有的企業說,2030年碳達峰,是不是最近要多做一點,讓那個峰做起來先,有人有不同的意見,怎麼是峰,怎麼做峰,怎麼綜合,其實一兩句話說不清楚。
我認為不要管那麼遠,先管眼下,這個事業本身就是為雙碳做貢獻的行業,爭取2023年做到零碳工廠。
我現在已經有光伏,有儲能,我已經可以滿足15%的用電,這個是清潔電,我准備進一步擴大太陽能和儲能,增加到30%。其次接下來會引入核能、風能、水能,一定要有清潔能源,因為我現在可以跟相關的公司直接簽合同。
另外一個就是,還剩下一部分,比如說少量的天然氣,煮飯也可以改成用電,那部分的我可以通過參與植樹造林,有一部分是直接減,還有一部分是轉,就是通過別的地方,植樹造林轉換,碳中和有一條就是要把碳聚集,有樹林就可以聚碳。
有了這些辦法,那麼我到2023年就可以做到零碳,我們第一步就是零碳工廠,所以接下來很多碳達峰、碳中和的動作逐步展開。
編輯點評:
廣汽埃安,前身廣汽新能源,自2017年創立以來,從最初的月均銷量不到1000輛,到目前宣布獨立後月均銷量破萬,廣汽埃安品牌正在逐漸走進消費者的常購清單,證明了廣汽埃安這幾年的努力並沒有白費。
而我,也有幸見證了廣汽埃安從一開始宣傳「25h小時」的概念,逐漸轉變為給消費者帶來「先人一步的技術」,從虛無變得更貼近實際。這也正如古總在訪談里說到的,新能源汽車未來的路沒人知道怎麼走,也沒人知道對與錯,所有人都在摸索,或許這個時候的走的路是錯的,但總有走對的時候。
不過我堅信一點,技術是電動汽車的根基,也必然是時代發展的剛需,無論發展哪方面的技術,終究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派上用場。
H. 寫一篇關於如何保障新能源汽車質量的演講稿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寫:
新能源汽車質量問題的引出
汽車質量問題帶來的危害
汽車質量控制的歷史
汽車質量體系的建立與實施
質量控制體系閉環的建立與維護
其它補充問題的說明
供參考吧。
I. 專訪鮑思語:奇瑞新能源深度布局 做精品智能純電小車引領者
J. 專訪本田三方高層:電動產品全面開花,中國製造反哺全球
另一方面,東風本田在2020年也將接受不同領域的新挑戰。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夏目達也在采訪中透露:「關於2020年的銷量目標,在2019年東風Honda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業績,既然有非常好的成績在這里,超越這個好成績的難度就非常高。2020年我們爭取不低於2019年的銷量業績。」而在相應的產能部分,夏目達也則表示:「如果今年的銷量預期超過去年,我們也會考慮繼續擴充產能。關於擴充產能我們現在正在研討的過程中。」
關於東風本田2020年的產品規劃,CR-V插電混動車型的上市無疑是全年工作的重點。作為本田在華投入的首款插電混動車型,無論是市場還是東風本田自身都投入了不小的期待。對此,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鄭純楷表示:「對於CR-V的插電混動車型,我們理解是中國市場上面的電動化趨勢會一直走下去,不是單一的技術路線,從HEV、PHEV,到BEV這些技術路線都會不斷投入車型。」
更加令人感到振奮的是,在中國市場愈發重要的趨勢下,本田也在不斷加強著中國部門的重要性。據長谷川祐介表示,未來在擴充EV產品線時,將會充分發揮中國市場的領先優勢,甚至將中國市場作為首要部分,用這里生產的產品與技術反哺全球市場。「不光是我們,包括相關的零部件廠商也是這樣的想法,會以中國為中心。我們在中國生產的一款電動車「BENLYe:」,就是中國向日本反向出口的產品。所以,我們的想法就是關於四輪汽車,今後的電動汽車也會走同樣的路線。」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