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汽車 » 電動汽車自燃高還是燃油車自燃高

電動汽車自燃高還是燃油車自燃高

發布時間: 2022-11-28 02:00:33

『壹』 電動汽車為什麼容易自燃

炎熱的夏天,人和車都很難過。由於其工作原理、結構和車內溫度高,傳統燃油車自燃率高,但為什麼沒有內燃機的 電動車 會頻繁自燃?

傳統燃油車的自燃很大一部分是由於發動機工作時溫度過高造成的。汽油機的理論燃燒溫度一般為1200攝氏度。即使有持續降溫的 冷卻系統 ,當數千萬輛車同時工作時,事故總是難以避免。此外,即使是燃油車也需要電路的支持。電路老化和油箱損壞也是導致燃油車頻繁自燃的因素。

相比之下,電動汽車的結構與燃油汽車有很大的不同。電動汽車本身使用的電池也是高密度、大容量的動力電池。目前,我們通常使用鋰電池。電動車自燃的原因主要是電池組平衡問題導致溫度過高。其他不當操作也可能導致汽車自燃。例如,雨天戶外充電和洗車可能會導致水進入電器。

不可否認,目前的電動汽車還存在一些技術缺陷。就鋰電池而言,類似於燃油車的發動機,很難做到100%沒有問題。但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從技術上講,電動車的安全性高於燃油車。毫無疑問,電動汽車具有重心低、重量分布均勻、不易側翻、穩定性好、抗側面碰撞能力強等優點。

另外,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大家的用車意識也提高了,相信電動汽車會更加普及。

『貳』 新能源自燃率高嗎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的自燃率並不比燃油汽車高多少。實驗室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自燃率低於燃油汽車。

物質自燃的分類:

根據熱源的不同,材料自燃分為自熱自燃和加熱自燃兩種。正常情況下,一般可燃物質和空氣體接觸會經歷一個緩慢的氧化過程,但速度很慢,析出的熱量很少。同時不斷向周圍環境散熱,所以不能像燃燒一樣發光。如果溫度升高或其他條件改變,氧化過程會加快,析出的熱量會增加。如果不是所有的熱量都能散發出去,就會積累起來,這樣溫度就會逐漸升高。當它達到這種物質的最低燃燒溫度,也就是這種物質的燃點時,就會自行燃燒,這就是自燃。物質受熱自燃的最低溫度是該物質的自燃溫度。

自燃的原因:

在自燃溫度下,可燃物質與空氣體接觸,不經明火作用即可燃燒。自然點不是一個固定值,主要取決於氧化時析出的熱量和向外的熱傳導。可見,同一種可燃物質,由於氧化條件不同,因素不同,其自燃點也不同。

『叄』 如果發生碰撞,純電動汽車和燃油車哪個更容易發生爆炸

如果發生碰撞,純電動汽車和燃油車哪個更容易發生爆炸?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這兩種車型的區別。傳統燃油車相信大家都已經比較熟悉了,而純電動汽車是近些年才不斷發展的新車型。從結構上來看,純電動汽車搭載的是電池組,匹配電機驅動車輛,並無燃油發動機、變速箱、油箱等配件。而目前純電動汽車所搭載的電池組主要使用的是三元鋰電池,部分車型使用的是磷酸鐵鋰電池,這兩種電池均屬於液態鋰離子電池。

所以由此也不難看出,純電動汽車和傳統燃油車相比,還是純電動汽車更容易由自燃而引發爆炸,所以目前很多車企都開始著手提升動力電池的穩定性,比如說發展固態電池和研究BMS電池管理系統等等。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純電動汽車在使用過程中自燃的發生,提升純電動汽車的使用安全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肆』 汽車自燃事件頻發,電車更安全還是傳統油車更安全呢

汽車自燃事件頻發,電車更安全還是傳統油車更安全,經常說的新能源汽車有很多種,涵蓋了CNG汽車、油電混動汽車、新能源汽車、氫動力汽車這種,但現在絕大多數應以純電動車為主體,所以拿新能源汽車跟汽油車比一比吧。眾所周知,可充電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等同於燃油車的發動機。電瓶車的汽車動力系統重要有可充電電池,高壓耗電量預制構件,以及高壓線束等,而電動車自燃的重要因素,絕大部分是因為這種預制構件短路故障問題以及可充電電池質量不合格所造成的。

『伍』 發生碰撞,電動車比燃油車更容易爆炸

在近些年,純電動汽車增長速度引人注目,保有量也在快速增加。根據數據統計,截止到2019年6月份,我國純電動汽車保有量約281萬台。純電動汽車用車過程中成本更低,而且不限行不限號,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頻頻出現的自燃現象也引發消費者擔憂。那麼如果發生碰撞,純電動汽車比燃油車更容易發生爆炸嗎?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兩種車型起火都由什麼原因導致。對於傳統燃油車來說,起火一般是電路故障,燃油泄漏或者是渦輪增壓器過熱。不過從整體上來看,燃油車的電路系統比純電動汽車更少,所以這樣的設計降低了發生自燃的幾率。除非是使用時間較長、保養不當或者是發生劇烈的碰撞等,一般燃油車不會出現自燃現象。而對於純電動汽車來說,沒有了燃油發動機和變速箱,與之替代的是動力電池和電機。而目前純電動汽車主要搭載的是三元鋰電池,這種電池是一種液態電池。雖然比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更高,但是一旦發生形變,很容易發生自燃。而由動力電池引發的自燃速度較快,引發爆燃的可能性也就增加,所以如若真的發生碰撞,純電動汽車比傳統燃油車更加容易爆炸。為了在提高續航里程的基礎上保證動力電池的穩定性,目前很多企業都開始布局固態電池研究。固態電池採用固體電解質,穩定性更強。不過目前固態電池仍然受制於生產成本較高和充電時間較長等因素的制約,還未得到有效的應用。所以車主在使用純電動汽車時,需要更加專注的行車,以確保安全。 @2019

『陸』 電動汽車自燃的幾率大嗎

其實從目前的統計數據來看,電動汽車的自燃幾率是要低於傳統燃油車的。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孫逢春介紹,目前燃油車每年的燃燒事故總數為2至4萬起、而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每年的燃燒事故概率大約是一至一點五起萬輛。

『柒』 新能源車頻頻自燃,真的比燃油車更危險嗎

哈嘍哈嘍大家好,入夏以來,燥熱的天氣讓人十分煩躁,也讓不少車開始「著急上火」,最近理想ONE和小鵬G3自燃事件就鬧的沸沸揚揚,也再次讓大家的目光聚焦在電動車安全問題上。

後台有不少小夥伴提問,身處限牌城市,電動車已經成為購車的唯一選擇,但網路上總有關於電動車自燃的報道,感覺電動車安全性很差,真的是這樣嘛?今天咱們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就自燃這個問題,網上也有不少爭論,尤其是當電動車發生自燃之後,許多人都認為電動車是一個「定時炸彈」,而另一派則宣稱電動車的安全性要比燃油車高很多。

特斯拉曾經做過一次數據統計,在美國境內,燃油車自燃的比例是1/1888,約2000輛車中會有一輛發生自燃事故,而特斯拉在美國的自燃事故率是1/23000。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捌』 新能源車更容易發生自燃買車之前這些你得知道

「聽說了嗎,最近 一輛,火勢特別大,整條街都是黑煙,到處迸火星,太危險了」。

類似這樣的話聽著耳熟嗎?最近朋友圈茶餘飯後的談資有沒有圍繞這樣的話題展開討論?來到夏天,日漸炎熱,很多人的情緒開始變得焦躁起來,人如此車亦是如此,這不甘平凡的五月里,短短三周時間,光是被新聞大面積曝光的重大車輛自燃事件就有三起,而這些事故的當事車輛,全部都是新能源車型。

5月8日,有網友曝出湖南長沙街道上一輛行駛中的理想ONE發生車輛起火現象。

5月9日,有網友曝出廣東省東莞市塘廈鎮某充電站內,一輛鄭州日產帥客新能源車型,在充電過程中發生自燃,導致周邊至少五輛車有不同程度的損毀。

5月18日,有網友曝出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楊桃公園附近停車場,一輛靜止的廣汽新能源Aion S發生自燃,事故同樣殃及到周邊車輛。

行駛過程中自燃,充電時自燃,靜止不動也自燃。一時間,這三起事件引起很大轟動,將本就敏感的新能源車又推到了風口浪尖的位置。新能源車真的更容易發生自燃嗎?如果自燃,後果有多嚴重?帶著疑問,我們展開今天的話題。

有關部門統計稱,根據當前機動車保有量和自燃事件數量比例來看,燃油車每年每一萬台發生2-4起自燃事故;新能源車型每年每一萬台發生0.9-1.2起自燃事故。若從理論角度分析自燃概率,燃油車自燃隱患遠比新能源車高。不過,結合實際情況來看,目前能夠正常上路行駛的燃油車,車齡參差不齊,使用環境也遠比新能源車要復雜的多。反觀新能源車型,真正意義上被大家購買使用,頂多也就五、六年的光景,如果從最近五、六年發生的自燃事故中進行比較,兩種能源車型發生自燃事故比例,應該不會差的太離譜。

以汽油或柴油為能源產生動力,發生自燃大概有兩種可能:一是電路電氣元件故障,年頭長的車會出現電路老化現象,有些車還會被車主進行不正規改裝,導致電路出現問題引發自燃;另外一種原因是油路泄漏引發的自燃現象,不過這種情況真是少之又少。從新能源車角度來看,發生自燃的情況基本都可歸咎為一點——電池。目前,無論是插電式混動還是純電動,甚至是增程式車型,所使用的電池基本都是由鎳鈷錳組成的三元鋰電池,或是磷酸鐵鋰電池。鋰是一種非常活潑的金屬元素,鋰電池無論是受材料或工藝影響,還是過度充電、高溫、碰撞變形,這幾種情況都可能造成燃燒。燃燒時火焰會特別強烈,火勢很容易蔓延,導致同電池組內的所有電池都會被引燃。若汽油燃燒的溫度在400度左右,鋰電池燃燒時溫度會翻一倍,這就解釋了新能源車只要自燃,火勢會發展的相當迅猛,而且造成的危害會非常大。

電池燃燒以後,滅火也成為一個大難題,很多時候明火雖然熄滅,但電池組內溫度並沒有下降,很大程度會有復燃隱患,這一點特斯拉也強調過,電池著火可能需要24個小時才能徹底撲滅,所以滅火難度也是很大的。

目前,理想ONE已經公開作出回應,咱們從照片中也可以看出,燃燒發生在前機艙內,並不是由電池組引發的自燃,而其它兩起事故具體原因,我們還不得而知。電動車自燃事故會受到如此強烈的關注和議論,原因在於人們對新能源領域的獵奇心裡,還有對它技術、質量的質疑,這種沒有徵兆的事故會為人們心裡帶來極大的排斥。很多人都說新能源車是「紙老虎」,開不得、摸不得,即便是像特斯拉、蔚來這樣的大廠、大品牌,也都出現過不止一次、不同程度的自燃事故,所以人們對於這個領域的疑惑和不安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回想起工業革命時期,卡爾·本茨發明出第一輛 汽車 被大家所接受的過程也是曲折的,歷經這么多年更新迭代,燃油車技術才有了今天的輝煌成績。過程是曲折的,願我們的新能源技術早日成熟,為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創造更好環境。

『玖』 電動汽車為什麼容易自燃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動汽車現在被很多人認可。與前幾年不同,電動汽車在許多城市隨處可見。然而,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出現問題的頻率越來越高。經常看新聞的朋友一定知道,這幾年 電動車 自燃事故屢有發生,尤其是 特斯拉 自燃事故,更是觸目驚心。很多人說現在技術不夠成熟,電動車更容易自燃。那麼電動車真的更容易自燃嗎?哪種成分是汽車自燃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電動汽車的自燃事故數量遠遠少於傳統燃油車,因為能導致傳統燃油車自燃的自然因素太多,而且燃油本身易燃,所以一旦電路老化或油箱損壞,燃油可能會沾一點火星而引發事故。相比之下,電動車就不一樣了。

其實電動汽車自燃主要是因為電池組平衡問題導致溫度過高,即電池熱量失控。這個詞的意思其實是指當電池溫度足夠高的時候,會發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從而導致電池溫度的快速上升。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其實是電池組本身溫度不均勻、局部區域溫度高、過充過放、外部短路、內部短路等。當然,汽車密封的問題也可能導致事故。傳統燃油車怕火,電動車怕水。一旦水進入電路,就會發生短路。這時候氣溫迅速上升,事故隨之而來。

然而,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鋰離子電池正在成為電動汽車電池的主流。這種新型固態電池安全性高。由於採用熱穩定性高的固態電解質代替易燃的常規有機溶劑電解質,可以有效解決電池燒損問題。即使一個電池組有問題,也不會影響周圍的電池,所以安全性會大大提高。

可以說,單純在日常使用中,電動車無疑比變速箱燃油車更受年輕人的歡迎。相信電動汽車在未來會得到更多的認可。

『拾』 熱議 - 專家:電動車比燃油車更易自燃!行駛/充電過程火災發生率高

電動車自燃概率,已超過燃油 汽車 !

孫金華首先介紹了國內新能源 汽車 的保有量數據、2021年新能源 汽車 火災的相關報告,諸多數據與我們普通老百姓的感知契合。

據介紹,截止2021年底,我國「純電動」新能源 汽車 保有量為784萬輛,接近800萬輛。

隨著新能源 汽車 的大力發展,近幾年,電動 汽車 火災事故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

孫金華引述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相關人員的介紹,2021年度,全國發生電動 汽車 火災事故3000餘起。根據我們接近800萬輛的「純電動」新能源 汽車 保有量計算, 著火概率大概在「萬分之三」 左右(0.03%+),稍高於傳統燃油車「年火災事故率」約為 「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二」 (0.01%-0.02%)。

從這方面來講,電動 汽車 著火概率是要比燃油車略高一些。

從2019年統計的火災事故電池類型來看,60%是三元鋰電池純電動 汽車 ,5%是磷酸鐵鋰電動 汽車 ,還有35%是不明的。

那麼,電動 汽車 在哪種狀態下更容易發生自燃呢?

從2020年統計的電動 汽車 火災數據分析,40%處在行駛狀態佔比最高,35%處在充電狀態,25%則是在靜止狀態。

實際上大家都知道, 汽車 處在靜止狀態的時間是最長的,但發生火災的概率卻最低,充電時間是最短的,但卻佔到35%的高比例。

從一年四季發生火災的月份來看,在高溫期時間段(6-9月)火災發生概率比冬季和其他季節高出許多。

電動 汽車 為什麼會自燃?

鑒於我們大多數人對化學反應、吸熱放熱等原理並不感興趣,電池為什麼會「自燃」我們就簡單來分析,對此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深入研究。

簡而言之,鋰離子電池由正極材料(氧化劑)、負極材料、電解液(還原劑)、隔膜材料(還原劑)、電解質構成,其中的還原劑可以視作「可燃劑」,當氧化劑、可燃劑放在一起,再被充入能量的話,就容易發生事故。孫金華介紹說。

在電池內部,充電、放電過程中,有多個反應存在,有的是放熱反應,有的是吸熱反應。當充放電循環等物理熱積累,形成初始熱量,如果不能及時將熱量導走的話,會誘發熱失控反應。

具體而言,當鋰電池溫度達到90攝氏度左右時,負極表面的SEI膜開始分解,放出熱量,使電池溫度繼續升高,當溫度升至130攝氏度左右時隔膜開始收縮熔化,從而造成電池內部短路,最後起火。但在正常使用場景下,鋰電池很難達到這個溫度。

電池自燃:火勢會反復,越燃越快!

而另一項與老百姓日常用車相關的研究結論表明,正極材料與電解液共存體系的「熱穩定性」均隨荷電程度(SOC)的增加而降低,建立了荷電狀態與產熱的關系。可以理解為,荷電狀態越高,越容易熱失控,即越容易發生火災。

據其此前描述的試驗過程:「有關不同的荷電狀態火災特性是不同的,比如說荷電狀態比較高,百分之百荷電狀態時,熱失控後有多次『射流火』的狀態存在,開始著火了,限壓閥打開以後,火噴出來噴的老遠,噴出來以後火小了,有一個比較小的穩定火,過一段時間以後,火又噴的很高,反反復復,有多次『射流火』存在,最後把這個電池燒完。」

同時,電池熱失控傳播規律試驗顯示,一個電池模組當中,第一個電池開始熱失控,傳播到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以此類推,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它的傳播速率是逐步遞增的,也就是說,兩個電池之間傳播熱失控的時間是越來越短的。

這也解釋了大家看到的電動 汽車 燃燒過程中,火勢突然蔓延的原理。因此,無論電動 汽車 是因為充電過程自燃,還是行駛過程中發生事故自燃,用戶需要注意的一定是第一時間撤離車輛,即便一開始火勢並不大,或者僅僅處在「冒煙」狀態。

增加電動 汽車 自燃預警、優化滅火劑

如何避免自燃引發的乘員安全問題呢?孫金華認為,在電池使用過程當中,如果有事故隱患狀態,可能發生熱失控,系統應該進行「熱失控預測預警」,發展三級多參數融合的電池火災預測預警技術,第一級是故障預警,第二級是熱失控預警,第三級是火災報警。

這不難理解,如果普通新能源 汽車 增加相應預警提醒,那麼駕駛者或者周邊其他交通參與者能夠及時察覺危險、迅速反應,防患於未然!這確實是給新能源車企的一個好建議!

此外,孫金華表示,針對新能源車型需要開發「專用滅火劑」,又兼具化學滅火與物理降溫功能,並具備絕緣和環保性好的特點。

「萬一著火之後,要迅速撲滅,不讓它形成大災。滅活劑要求有不良導體,能夠帶電滅火,第一次快速噴放,迅速撲滅火勢,後面進行多次緩射,其目的一是降低電池溫度,二是能保證系統裡面的滅火劑濃度之後,使它不復燃。」孫金華解釋說。

當然,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即便有相關的專業滅火設備,仍需要根據自身能力以及現場形式做出判斷,如果缺乏相應的應急處理能力,「迅速撤離」仍然是最佳策略。

寫在最後:

從文中闡述的純電動新能源 汽車 的火災發生概率來看,其相較於普通燃油車會略高,並且在充電過程和行駛過程(含發生碰撞交通事故)中更容易自燃。在此我們並非惡意「黑」新能源 汽車 ,僅僅希望通過相關專家的研究成果,讓新能源車主以及普通老百姓們意識到其相關特性並注意防範,謹防危險的發生。

從另一個角度的數據來看,2021年,國內新能源 汽車 市場快速發展,全年銷量超過350萬輛,同比增長157.8%。最新的預測數據顯示, 2022年,國內新能源 汽車 銷量將超過500萬輛 , 市場佔有率有望超過18%。國內新能源 汽車 的快速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熱點內容
佛山四驅與越野 發布:2025-02-09 06:47:07 瀏覽:524
皮卡丘的情人是誰 發布:2025-02-09 06:46:24 瀏覽:501
富奇越野車多少錢 發布:2025-02-09 06:46:24 瀏覽:26
胡歌的房車 發布:2025-02-09 06:36:36 瀏覽:743
南京哪裡可以貼Q7內飾膜 發布:2025-02-09 06:18:41 瀏覽:603
攀爬者越野房車圖片 發布:2025-02-09 06:15:16 瀏覽:861
抵押不過戶的7座商務車 發布:2025-02-09 05:53:38 瀏覽:523
昂科威雪地越野視頻 發布:2025-02-09 05:51:30 瀏覽:726
北京212改裝內飾視頻 發布:2025-02-09 05:50:49 瀏覽:824
去歐洲旅遊的意義 發布:2025-02-09 05:44:59 瀏覽: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