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未來2年
『壹』 新能源汽車的前景如何
家庭以便攜出行、自駕旅遊為目的的購車,都會帶動汽車行業的發展。提到新能源汽車,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了,尤其是在大城市,越來越多的人都會選購一輛新能源汽車作為自己的代步工具,既節能減排還能減少用車成本,所以很多車企為了搶占市場,都在爭先恐後的大力研發和生產新能源汽車。那麼,新能源汽車目前的產能如何呢?這樣的行為是否會讓新能源在汽車市場存在一定的風險呢?
第一,我們都知道新能源汽車是受到了國家的大力扶持,尤其是在前幾年,國家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政策補貼非常可觀,新能源汽車也的確出現了蓬勃的發展,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比較高,這些消費行為都促使了車企大力生產新能源汽車。然而,目前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出現退坡現象,很多消費者享受不到優惠,購車成本也就明顯增加,購買能力相應的也減弱了很多,所以新能源汽車在市場上的銷量也就沒前幾年那麼可觀,工廠自然也會出現了很多的庫存。
第二,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存在很多限制,畢竟很多三四線城市或者農村,充電樁等設備都建設的不完善,包括一些售後服務都跟不上,所以導致這些區域的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購買能力不足。很多車企為了打開這些區域的市場,做了很多努力,花費巨大,但效果甚微,必然也會導致產能過剩。
第三,雖然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因為一些政策的變動,甚至是一些硬體措施的不完善,導致市場上的新能源汽車廠家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但是我們國家的新能源汽車跟很多國外的品牌都有很好的合作,不僅僅面向國內銷售,更重要的走向世界,同時還有共享汽車、新能源公交車、新能源計程車等項目的帶動,產能過剩的問題也會有一個很好的解決。
總而言之,新能源汽車的產能會受到文中提及的一些因素的影響,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但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未來和前景依舊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優勝略汰,對於一些自身條件過硬、實力較強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它們的未來依舊是具有優勢的。
『貳』 電動汽車的發展前景如何
目前來說,無論是是國外還是國內,對於電動汽車的前景普遍都是看好的。歐盟地區已經宣布於2020年全面取消燃油汽車的銷售,而國內,政府對於電動汽車出台補貼政策以及減免購置稅和專用車牌、大量建設充電樁等一系列措施,使得電動汽車的銷售也是一片火爆,也說明了電動汽車的前景光明。
雖然說純電汽車的大范圍普及還有待於技術的進步,但混合動力的火爆,無疑也是在純電技術突破之前,一個合理過渡的最佳選擇。一旦純電技術出現革命性的突破,那麼毫無疑問,屆時純電動車必然將全面替換和取代燃油車乃至混合動力。
『叄』 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具體是怎樣的
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將會大步前進,有望取代燃油汽車。
一、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
據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3.69萬輛,同比增長140.7%;出口額11.02億美元,同比增長271.6%;純電動汽車出口2.15萬輛,增幅為136%;出口額3.63億美元,同比激增1122.9%。
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
在能源和環保的壓力下,新能源汽車無疑將成為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如果新能源汽車得到快速發展,以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1.4億計算,可以節約石油3229萬噸,替代石油3110萬噸,節約和替代石油共6339萬噸,相當於將汽車用油需求削減22.7%。
結合中國的能源資源狀況和國際汽車技術的發展趨勢,預計到2025年後,中國普通汽油車占乘用車的保有量將僅佔50%左右,而先進柴油車、燃氣汽車、生物燃料汽車等新能源汽車將迅猛發展。
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建議:
1、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尚處於發展初期,在行業標准和規范等方面還不夠完善,消費者對電動車的質量與安全問題還有更高期待。這也倒逼新能源汽車領域加速變革,實現行業的良性發展。
與此同時,也要加強高水平的國際開放合作,推動全球協同創新,讓中國和各國一起,共同推動建設清潔美麗世界。
2、促進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要強化創新驅動,瞄準技術制高點,企業要在個性化定製方面下功夫,推動品牌建設,要不斷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新能源車
『肆』 你覺得現在的電動汽車是未來的趨勢嗎
一定不是,將來應該會重點發展氫能源
電動 汽車 補貼新政策是什麼
按照相關規劃,2020年之後電動 汽車 將不再享有補貼政策。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的續駛里程由大於等於80km提升至100km,同時在行駛速度方面,純電動乘用車30分鍾最高車速應不低於100km/h。
以2019年的補貼政策來看,只有續航在250公里以上的電動車才能獲得補貼。另外,補貼也分檔位,續航250-400公里補貼1.8萬元,400公里以上補貼由此前的5萬降至2.5萬,取消地補。補貼在慢慢縮減,而到2020年年底,電動車補貼政策或將取消,2021年將完全取消電動車補貼。補貼退出是必然趨勢,補貼的初衷就是為了刺激新能源 汽車 的產業化與普及化,起到扶持作用,而現在新能源 汽車 製造與消費的進展程度,已經走入正軌。
目前國內新能源 汽車 比例已經占據到全球的50%,說明補貼已見成效。豐厚的補貼款額,導致部分企業貪圖利益,存在一些企業騙補、消費環境參差不齊等一系列問題,造成了新能源 汽車 的發展困境,有必要進行整治。如今補貼縮減,意圖就是倒逼企業自身造血,讓有能力的企業脫穎而出,給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選擇,更有助於新能源的發展。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談談我個人觀點,
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電動 汽車 仍然存在充電不便、里程焦慮、購車成本高等問題,這一切都看似不太樂觀,為什麼還說電動 汽車 是未來的必然趨勢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對於這一問題的分析。
一、電動 汽車 電輛效率高
EV、 FCV的車輛效率遠高於燃油 汽車 。普通燃油 汽車 (TanktoWheel)的實際效率僅為16%,採用混合動力後車輛效率達到30%。EV的車輛效率及 FCV(燃料電池 汽車 )分別為81%、50%。EV、FCV以「化學能—電能—機械能」代替了「化學能—熱能—機械能」的能量轉換方式,以「電能」為媒介的轉化效率會高達90%,而「熱能」為媒介的轉化方式最高也就是40%。
電動 汽車 的綜合效率同樣高於普通燃油車,燃料制備效率提升將進一步拉大與燃油車差距。綜合效率,EV、FCV比普通燃油 汽車 分別高出15%、14%。目前以化石燃料燃燒制電以及制氫的效率雖然低,但是,核電、綠色能源的應用效率、氫氣制備技術進一步提高, 汽車 電動化的綜合效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汽車 的電動化實現車輛高效,帶來能量的高利用率,減輕平民大眾「錢袋子」。至於大氣污染、能源危機、二氧化碳排放等等高大上的論調,也無非是能量綜合利用率的問題。
二、電動 汽車 構造簡單
汽車 電動化將使零部件減少1/3。普通燃油車的零部件數量一般認為是30000個,其中發動機類佔比約22%、驅動操控類佔比19%、車身佔比15%、懸架制動佔比15%、照明及線束佔比12%、其它電子裝備佔比10%。對於EV,發動機的22%、電子產品的7%、驅動傳動系統的7%等被去除。而電池、電機、DC/DC轉換器、電動剎車等至多增加100-200個零部件。綜合來看, 汽車 電動化將減少11000個零部件。
構造簡化將帶來成本降低、操作方便及更大的內外觀美化空間。 汽車 電動化使零部件大幅減少,對企業意味用更少的人力、場地、設備、管理,更快、更高效的進行量產,節約成本。對消費者,意味更廉價的 汽車 。而且,電動模式帶來更加簡單、響應速度更快的操控。輪轂/輪邊電機、電池高能小型化以及輕量化材料的應用,給車輛設計提供更多的改良空間,可能提升車身美感及舒適性。
三、電子化、智能網聯發展的要求
對車輛性能的要求,使整車的電子信息設備配置率大幅提高。電子設備的增加,能提升車輛效率,加強安全性、舒適性、便捷性。據估算,1980年, 汽車 電子設備的費用佔比約為3%;2000年,電子設備的佔比達到20%;2015年,車輛電子設備費用佔比上升至30%。相 汽車 電動化將新增電池管理系統、電池電機控制系統等,電子設備費用佔比將超過65%。
車輛的智能網聯化進一步加大信息處理量。整車電子系統已經延伸至「人—車—環境」的立體式信息處理,對道路路況、周圍行人與車輛的信息處理提高駕駛安全性,對周邊充電樁、停車場、商鋪、電影院的信息處理,提高使用便捷性。這不僅需要數量龐大的感測器、控制器、晶元等,同時需要不停的完成信息處理及計算。
龐大的車輛信息處理需要足量的電能支撐。由熱力學第二定律可知,我們處理逸散的信息過程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而將越多的雜亂無章的信息轉化成越有規律的可用性信息,耗能就越大。電子產品配置增多,智能網聯化的客觀要求,迫使未來的 汽車 需要配備容量足夠的的儲能電池。
四、能源結構調整
以 「電」為媒介的 汽車 電動化實現能量的無固定區域及形式的輸出及輸入。 汽車 電動化的本質是利用電能來進行機械驅動。當儲能系統把化學能直接通過電流與外部直接互通時,我們的能源選擇就不僅僅限於像汽油這樣的某種物質,即產電可以在任何地方,通過任何途徑,而電的也可以在任何地方獲取。這意味著可以根據需求隨意調控和選擇能源方式,最終優化能源結構。例如,家裡的儲存的太陽能可以去充電 汽車 或是賣給電力公司,地溝油可以燃燒變成電再驅動 汽車 等等。
所以說發展電動力 汽車 是推動時代車輪向前的必然趨勢,因為國內有些很多優秀的新能源企業,像BYD,小鵬,吉利等,對於目前存在的里程焦慮等問題相信會在不久的將來得到完美的解決。
首先,新能源是國家大力推薦的發展行業,當然,主機廠也會抓住這個風口,畢竟對於企業來說,國家補助的錢比賣車掙的錢容易多啦。
第二,主機廠並沒有把主力研發團隊放在新能源研究上。更多是采購去開拓更多的系統集成商來給我們做配套服務,這樣時間更短,新車型推出的時間越短。
第三,其實一直在大力發展氫能源。包括我們已經研究很久了,很多工程車已經路測,但是一直不對外公布,原因大家都懂。
政策導向和自然發展趨勢是兩回事,充電的問題和電池衰減更換成本解決不了,一窩蜂扎進去就是死,老百姓真的很不容易,還做不到六年換半台車,怎麼趨勢,年年補貼還是免費換電池還是充電設施全面建設,路要一步一步走,只能說新能源是趨勢,但電就不一定了,畢竟中國的電也很緊張,電動普及,電從哪裡來,燒煤水電不破壞環境嗎
電動 汽車 一定會是未來的趨勢,不能說未來的新能源車全部都是電動車,但其肯定是會占很大比例。我從以下幾個方面發表一下我個人的看法吧!
1,因為環保需求,中國政府(國內也需要彎道超車,畢竟發動機和變速箱技術差的太遠)和世界各國政府的政策導向決定了電動車會在未來10年內大規模發展,很多國家都制定了禁止燃油車銷售的時間表,從目前來看,只有電動車是最成熟的新能源車,盡管他還有一系列缺點。
2,無人駕駛,車聯網,共享 汽車 一定會在10年內某一天實現,你可以想像一下,當你需要出行時,你拿出手機,輸入位置和目的地,一架無人駕駛 汽車 就開到你面前,把你帶到你想去的地方,而電動車的優勢在於,自動到充電樁無線充電,電機智能化控制比汽油機更靈敏,行車更安全,如此,人們的出行成本會非常低,公共交通也變得更加便利、高效、環保。
3,核聚變技術將會在不久的未來實現,這將是革命性的新能源,到時候電能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真正新能源。
4,電池技術也必將有所突破,從而把目前的短板補齊。
以上來看,不管是未來10年,還是更遠的未來,電動車必將是大勢所趨。
樓主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
樓主,電動車是趨勢這是一定的,最起碼在我國是趨勢,如果這些裡面純電的優惠最高,價格最實惠,並且只有純電的車享受國家能源補貼和各地方政府的特殊補貼,你說你會選擇純電嗎?
可能你會有疑問,為啥會這樣說。
大背景,國際上好多國家都已經制訂了退出燃油車製造的時間,其中就包括德國,當然你會說以上的幾種車都不算是傳統意義上的燃油車呀,都符合他們的初衷,當然你這樣說也對。聽我接著講
為什麼美國沒有制定計劃表?另外為什麼中美的摩擦這么嚴重?其實可以當成一個事情來看,那就是美國要保證美元是國際通用貨幣,這樣才能保證他在世界上的話語權,而中國的日漸強大,會逐步的削弱他的話語權,所以他要想盡各種辦法去壓制中國,包括制裁華為,制裁高精尖的科研院校等。扯遠了,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大發戰爭財,一下子陡然而富,這個時候他看到了石油是全世界發展的命脈,所以他和那些中東石油出口大國有協議,就是你不用發展軍事,我保護你,就一個條件,那就是石油交易只能用美元,你要是打破這個協議,我不光不會保護你,可能還要打你,和打伊拉克,伊朗一類的行為一樣,就是保護自己在世界上的話語權,OK,話說回來,你知道中國一年進口石油多少嗎?
2016年,中國原油進口量增長13.6%至3.81億噸 2019年我國原油進口達到了5.06億噸,進口額達到了 1.66萬億元,佔2019年我國商品進口總額的11.6%
據美國能源基金會提供的數字顯示,中國機動車目前已消耗了全國石油總產量的85%。中國每天大約消耗540萬桶石油。其中汽油佔26%,中等提煉油(包括柴油,噴氣機燃料和煤油)佔33%,燃料石油佔12%。
2017年中國石油消費6億噸,其中一半是我們 汽車 用的汽柴油消費。2017年我們有多少車呢?兩億一千五百萬輛車。2019年上半年,我們已經到兩億五千萬輛車,估計今年年底我們一定會超過美國的兩億六千萬輛車。車越來越多,油耗也越來越大,可這些油從哪裡來的呢?這其中70%都是進口的,這就是我們的能源安全問題。
上面的數據說明什麼呢? 汽車 的燃油消耗量遠遠的超乎你的想像,那麼中國就不得不像中東國家進口石油,也就擺脫不了美元的控制。
那麼之前沒有辦法,現在有辦法了,我們要抓住機會,全面轉換新能源純電 汽車 目前來看可以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減輕環境污染問題
這個不解釋啦,疫情期間你的家鄉是不是又出現了久違的藍天白雲?
第二,幫助擺脫美元控制
上面分析完了
第三,實現 汽車 製造業的彎道超車
燃油 汽車 別人多少年了,不管你承認不承認,10年內是不可能趕超合資車的。現在機會來了,抓住機會,有希望實現彎道超車。
那麼咱們做了那些政策呢?
第一,能源車有補貼
第二,新能源車免除購置稅
第三,對 汽車 製造廠補貼
第四,各個一線城市,主動拋出各種政策,上海10萬車牌的地方,新能源車可以直接上牌,北京不限單雙號,廣東深圳對新能源車有特殊補貼等。
為什麼要引進特斯拉
因為前幾年國家燒錢,但是有些企業就是在拿補貼,磨洋工,來了特斯拉這條鯰魚,一定會沖擊傳統燃油車市場,給那些車廠就兩條路,要不就跟上,要不就幾年後再見。這可以大大推進國產新能源 汽車 的腳步。
能源車的弊端
新能源車說的再多,什麼充電樁少,什麼續航少,其實總結下來只要解決一個問題就好了,那就是電池
兩個方面,三個方向
不換電池組
第一,超級充電模式,特斯拉在做
第二,增加電池容量,特斯拉在做
換電池組
蔚藍在做
所以在等技術突破,如果有一天你充電5分鍾,可以續航200公里,你不覺得香嗎?如果你換個電池組就三千二千,你還覺得後期維護費用貴嗎?
污染問題
這個暫時沒好的辦法解決,後期電池處理是個問題
以上是我的解答,希望能幫到您
電動 汽車 有很多優點,環保靜音,起步速度快,平穩,越來越多車主選擇了電動 汽車 ,國家也大力扶持電動 汽車 ,免購置稅和上牌政策,現在人們最多的顧慮是續航問題和充電是否方便,還有電池的安全穩定性,但隨著製造技術的不斷提高,這些顧慮將不再困擾我們,大家應該多一些期待與支持。
解決不了電池的技術難關新能源就是個笑話
666
『伍』 電動汽車的發展前景如何
發動機的氣缸數,排量,很多時候比男人的腎還重要。因為這些參數決定了你的氣場,層次跟尊嚴。但幾天前的一場會議,法國,德國等都擬定了明確的時間表,判了燃油車的死期。甚至連摩托車都還沒整明白的印度,都決定在2030年禁售燃油車。高轉的尖叫,炸街的排氣,都會慢慢離我們而去,不過,也許未來更有趣呢?
電動化是大勢所趨,這對於一直苦苦追趕合資車的自主品牌來說也是一個天賜良機。因為燃油車是高等數學,我們卻只有中學水平,最起碼連一個優良的AT變速箱都無法搞定。但純電動 汽車 省掉了三大件中的兩大件,什麼阿特金森循環,渦輪增壓,什麼AT,CVT,DSG統統滾蛋了,這意味著巨大的變革,也意味著反超的希望。
硬性指標國內外相差不大
純電動 汽車 誕生以來,就一直在為了增加續航而努力。不過受限於當前電池技術的瓶頸,不管是售價幾十萬的特斯拉,還是只賣幾萬的小知豆,大家的續航里程跟充電效率並不如價格的差距那麼巨大。
定位高端的特斯拉理論續航超過了400KM,國內的比亞迪,榮威的純電動車也能達到300KM以上的續航。國外銷量最好的日產聆風續航為250KM,國內的北汽,吉利等主流廠家也能達到。二三線的眾泰,江淮,也有150KM以上的續航,寶馬i3甚至趕不上很多國產車。綜合不同駕駛習慣造成的衰減,我們並不落後。
慢充充滿電的時間,除了騰勢在5小時左右,其他都是在6小時以上。甚至有十多個小時的,很參差不齊。從這些非常粗淺的數據中其實看不出哪一家有特別的優勢。沒有了V12的高貴,沒有了V8的殘暴,電動車的世界裡,大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核心技術供應商的強勢崛起
懂一點 汽車 行業的都知道,牛逼的燃油車零配件企業甚至比主機廠還要霸道。小到開關燈泡,大到發動機變速箱,配件商在各自領域的專業程度都是頂尖的。大眾寶馬背後站著ZF跟博世,豐田背後站著愛信跟電裝。我們什麼也沒有,甚至還要靠外資的大品牌供應商作賣點。
但純電動 汽車 最關鍵的大件變成了動力電池,這個領域我們不僅不落後,居然還有兩把刷子。比如比亞迪,大家對它的熟悉已經超過自己的身體。還有一家不熟悉但更具實力的寧德時代,這個公司一戰成名是因為它是寶馬新能源車在國內的獨家供應商。目前也是中國唯一一家向外國車企提供電池系統的企業,大眾,標致都在跟寧德時代談合作。
2017年第一季度,寧德時代動力電池供貨量達328245kWh,市場份額佔比達26%,超越比亞迪成為第一,合作夥伴包括了絕大多數的自主品牌。在純電動 汽車 領域來說,寧德時代的地位堪稱日本電裝,德國博世。
國家層面積極扶持
任何時候國家的政策都沒毛病,一直在扶持自主品牌,畢竟誰不希望自家的孩子聰明漂亮呢?但燃油車是在國外高度進化超過一百年的產物,哪怕每年國家給一汽這么多資金,請外國設計師,砸錢搞V12發動機,卻始終收效甚微。但黨的智慧是無窮的,補貼就是一招妙棋。
不限牌,不搖號,還有補貼,大大提高了大家的購買熱情。最重要的是補貼僅限於純電動跟插電式混合車型,於是將九成九以上的合資車攔在了門外。大家可以參一下2017年第一批新能源車推廣目錄公布,純電動乘用車幾乎全是自主品牌。插電式混合也僅僅只有寶馬一家合資廠入選,實際意義為0。大規模進入中國的豐田混動,一毛錢都得不到。
更狠的是,2016年國家設立了電池企業准入目錄,採用目錄以外電池的新能源 汽車 無法獲得補貼。二師兄根本記不住這么多家公司的名稱,只知道目錄上沒有一家國外公司,這么明顯的護犢子,國家真是操碎了心。
未來到底屬於純電動還是氫燃料電池,還沒有個定論。但是在以通勤為主的城市中,純電動 汽車 肯定會占據不小的份額。對了,德國紐博格林賽道最快電動 汽車 圈速創造者不是特斯拉,而是中國蔚來的EP9。
二師兄總結:對於自主品牌來說,現在到了最好的時刻。一方面我們對於傳統燃油車有了相當的積累,除了動力總成以外的很多方面甚至已經不遜色於合資車。另一方面我們有較為成熟跟先進的供應商,造一台高品質的電動車已經不是問題。加上國家層面的大力扶持,自主品牌在普通民用電動車上定能打一個翻身仗。
傳統能源終有一天會消耗殆盡,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國家的石油儲備也受制於國際形勢,所以新能源的普及和使用也是國家發展的必然走向。
後續待光伏能源的技術和成本上有更大發展和突破之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能就會替代傳統能源,隨之而來的也自然是電力 汽車 的全覆蓋。
所以,新能源電動 汽車 的到來,不是噱頭,是必然。在傳統燃油車還占據主要市場份額的時候,電動車的市場反而無限大,這也會成為各大車企的必爭之地,就像哪家企業能作為先行者了。目前看好比亞迪,如比亞迪秦、唐、宋之類新能源 汽車 已經在新能源市場確立了自己的地位了。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先上結論:中國的電動 汽車 市場很有前景。
理由有以下幾條:
1、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動車的蓄電池的成本將會出現顯著下降,降低電動車的價格,增加電動車的性價比,從而增加民眾購買積極性。
2、隨著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給電動車充電也將不再成為難題,進一步增加了電動車的實用性。
3、中國政府出台一系列相關政策支持新能源 汽車 和新能源技術的發展,這也將會是電動 汽車 的一個主要爆點。
除此之外,摩根大通預計,到2025年,全球電動 汽車 銷量將增長至3360萬輛,占 汽車 總銷量的比重約為30%。而中國電動 汽車 銷量也將逐步上升,並占據全球市場銷售份額的大部分。而且,摩根大通預計,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 汽車 產量將增長至460萬輛,占據中國 汽車 市場的很大一部分。
電動 汽車 有前景!目前歐盟已經確定在2020年全部停產停售柴油汽油車!
中國也會跟進,
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少:
首先,價格推廣問題,目前高檔的純電動 汽車 如特斯拉,都得80多萬以上,
別的品牌的也得20多萬以上
同等檔次的純電動車要比傳統燃油車貴了不只一倍,
盡量三年還算有所降低,但是還是價格偏高
第二,技術還是不成熟,尤其核心的電池技術,續航里程是硬傷,充滿電200公里左右就不錯了,只是理論數據,時間情況可能更低,
另外還受溫度的限制,溫度低的北方冬天續航里程傷不起
三,配套充電樁非常少
四,維修售後
等等好多因素限制,希望純電動車越來越好
毫無疑問,目前來說,無論是是國外還是國內,對於電動 汽車 的前景普遍都是看好的。歐盟地區已經宣布於2020年全面取消燃油 汽車 的銷售,而國內,政府對於電動 汽車 出台補貼政策以及減免購置稅和專用車牌、大量建設充電樁等一系列措施,使得電動 汽車 的銷售也是一片火爆,也說明了電動 汽車 的前景光明。
但是目前電動 汽車 想要全面推廣開來,還是存在著層層困難的。
首先就是價格上,高檔一點的車型,像特斯拉這類純進口品牌,動輒萬大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普通人家根本消費不起。而國產車型的純電動車,就算有政府補貼,終端售價仍然要達到二三十萬,而看看相同車型的燃油車卻只有十來萬甚至幾萬塊錢,消費者心裡不平衡肯定就不會想買。而低端的電動車售價低廉,只需要幾萬塊,由於品牌混雜和做工等方面的問題,消費者又不能接受,只能活躍在廣大偏遠農村鄉鎮地區,使用者大都都是上年紀的老年人,因此也被人稱之為老年代步車。
由於目前中國的 汽車 廠商在蓄電池的開發應用上仍然存在技術瓶頸,導致實際續航能力非常差,蓄電池在冬季低溫環境下,容易流失電量,進一步降低續航能力。在充電過程中,需要耗費時間太長太久,並且電池在達到使用壽命以後,需要二次更換電池,這也必然需要一大筆費用。誠然,隨著 科技 的進步,這些技術短板相信也能慢慢被克服。
雖然說純電 汽車 的大范圍普及還有待於技術的進步,但混合動力的火爆,無疑也是在純電技術突破之前,一個合理過渡的最佳選擇。一旦純電技術出現革命性的突破,那麼毫無疑問,屆時純電動車必然將全面替換和取代燃油車乃至混合動力。
電動 汽車 的技術還不是很完善,並沒有到大力推廣的時間。另外充電樁的不足,會造成續航能力的不足,只能做小范圍的代步之用。後期維護費用太高,電池老化速度快,幾年就需要更換,更換又要幾萬塊。
看看我們國家的新能源補貼政策如何?國家是支持並且有強烈的意願往電動 汽車 發展的,這對於電動 汽車 是一個很大的發展推動,再者目前新能源 汽車 也越來越多,對新能源 汽車 的配置上也要求慢慢提高,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2020年在電池儲蓄和充電設備上會很大的提高,至少在使用上是更方便,不擔心電源問題!
以我個人的觀點,電動 汽車 以後肯定是有前景的,但是在當前這個以傳統能源,石油,煤炭火力發電的情況下是行不通的。我們都知道電動 汽車 是需要充電才能行駛的,但是電又是需要燃燒煤,石油來提供,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電池使用壽命問題,這些都是待解決的。不過目前國家也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水力發電,風力發電,等以後有一天徹底取締了以傳統能源發電,而且電池技術有了重大突破,傳統燒油 汽車 很快被淘汰,電動 汽車 必是主流。
江山代有才人出,我相信這一天不會太遠了。
電動車的發展趨勢是非常向好的。目前汽油車整體銷量下降,市場不被看好,而新能源的銷售市場一直在保持高增長。隨著國家針對於新能源 汽車 補貼的續航標准再次提高,新能源 汽車 只要在續航,電池電芯密度方面,以及充電樁的這些安裝方便性的短板。或者通俗一點的來說就是,新能源 汽車 目前比較明顯的幾個短板就是續航問題,還有就是充電樁安裝問題,以及充電花費的時間多的問題(汽油車加完油幾分鍾就夠了)。這幾大問題,隨著 科技 的發展,這些難點不斷的被解決掉的時候。正常汽油車相對於新能源車就沒有太多優勢。在目前發展的這個階段來看,新能源相對來說還有些消費者暫時不能接受。但不代表它就不是發展的趨勢,就跟當時電動自行車淘汰兩輪摩托車和助力車那種趨勢是一樣的,一開始也是擔心續航充電的問題。但最終問題只有一個,解決的方法有很多種。
有!這個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因為我在 汽車 電池行業實習了已經7個月了,也接觸了不少相關的資料。另外,我弟弟也在一家國營的電動車公司上班,下面我具體來講講吧!
先說說我這個電池行業,目前電池行業已經開始加大質量的提升,不再是僅僅打價格戰,各種國內外先進的理論工具比如六西格瑪、精益等都被運用。電池質量提高了,電動 汽車 能開的遠、用的長並且馬力也夠!電池行業屬於電動 汽車 支持行業,發展了電動 汽車 也會得益!
再說說我弟弟那個行業,他是去年加入的公司,那個公司剛成立,是公家出錢辦的,工資也不低。據我弟弟說,目前主要是租賃,而且租的人也不少。政府也在投資,說明未來這一塊很有可能會大力發展。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依據,所以電動 汽車 必然會火!
『陸』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及趨勢和前景
能聯網的未來
大數據、物聯網、智能家居這樣一個概念,想必今天的人已經不再陌生了。智能化、信息網路化、自動化等概念走進千家萬戶,也滲透到汽車工業的未來。如果無人駕駛汽車從設計到製造都是為了未來,那麼新能源汽車憑借「起步晚」的優勢,進入尖端技術領域的第一步。
新能源汽車製造商為了搶占市場的高度,紛紛布置先進的輔助駕駛系統,對接智能化網路技術成熟、嵌入式感測器、雷達等新部件,更致力於為產
摩托化標簽越來越清晰
新能源汽車工業的發展,時至今日,即使在續航能力、電池技術、維護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但仍有優於傳統燃料汽車的優勢。許多業內人士認為,即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燃油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將共存的市場,未來的發展標簽仍將「摩托化」。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生產方面
兩極分化是顯而易見的
在中國的環境保護工作深度受益,並開始迎來政策補貼。現在,補貼回落、准入門檻上浮、新能源汽車需求增多,也有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這無疑是對汽車價格相關的質量和技術體系如「硬體」的新一輪考驗。
產業鏈主線
總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道路肯定不會是一個主幹到終點。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主要板塊主要是汽車製造、電池系統和售後運營維護。今天,由需求發展帶來的產業鏈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增加了許多分支。
『柒』 新能源電動汽車未來的出路在哪!
其實第一輛電動車是由安德森在1832到1839年之間發明的,比內燃機汽車早了半個多世紀,內燃機汽車後來者居上的。
由1799年伏特利用金屬和鹽製造出電池,1821法拉第制出電動機模型後不久,1834年安德森製作出第一台三輪電動車。
1842年達文波特和戴維森一起製造出第一輛有真正意義的電動車,他們首次使用了不可充電電池。1847年,法莫製造了第一輛以蓄電池為動力的、可攜帶兩人的無導軌電動車。他把電動機裝在一個輪車上,由48節格魯夫電池供電。這是美國第一輛為世人所知的電動車。
早在19世紀後半葉的1873年,英國人羅伯特•戴維森(Robert Davidsson)製作了世界上最初的可供實用的電動汽車。比德國人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和本茨(Karl Benz)發明汽油發動機汽車早了10年以上。
其後,從1880年開始,應用了可以充放電的二次電池。從一次電子表池發展到二次電池,這對於當時電動汽車來講是一次重大的技術變革,由此電動汽車需求量有了很大提高。在19世紀下半葉成為交通運輸的重要產品,寫下了電動汽車在人類交通史上的輝煌一頁。
1888年,華德電氣公司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輛時速可達11公里的電動公共汽車,用於倫敦的公共交通。
1893年莫里斯&薩羅姆電動客車與貨車公司開始推動電動運輸車。
1896年莫里斯&薩羅姆在紐約創建了第一支電動車計程車隊。
1897年倫敦也出現了消防車隊。
1897年電動消防車在德國紐倫堡服役。
由於世界油田發現提煉技術的發展使汽油越來越便宜;另外電動機帶動內燃機的發展,使其生產加快,成本下降;在20世紀30年代,電動汽車基本絕跡。
第一次 發生在一百餘年前,由於當時電池和電動機比內燃機發展更為成熟,且石油的運用還不普及,使得當時電動車在早期汽車中占據舉足輕重的位置。
第二次 機遇是上世紀70年代爆發的石油危機,給世界各國帶來了巨大沖擊。人們開始考慮用其他能源代替石油,包括風能,太陽能,電能等可再生能源。
第三次 機遇是在環境污染被日益關注的今天,各國開始以開發生產零污染的代步工具成為追逐的目標。
電動車和內燃機汽車的歷史可以說在歷史各有勝負,然而到今天,汽車仍然占據著主要交通工具的位置其實很大原因在於電動車的不可持續使用,和續航能力差的問題。
其實單單電動汽車的使用優點其實還是很多的:
1、 車身: 電動車車身輕盈而且震動小; 而汽車的車身笨重,易損壞路面。
2、 動力機: 電機的雜訊小,動力足,操作方便,且沒震動; 而內燃機的雜訊大,易發熱,動力差,震動大,預熱時間長,操作性能差,等問題。
3、 清潔: 電機只需在電機注入油膏,運轉時不產生其他有害物質,最多油膏溢出造成,造成電機頭尾臟; 內燃不僅需要油膏,機油,冷卻液,還需要汽油,運轉時燃燒汽油產生污染物為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含鉛化合物、苯並芘及固體顆粒物等,能引起光化學煙霧等。對人類和環境造成巨大破壞,另為內燃機的多種油質容易造成車身臟,而且不易清洗。
4、 維修: 電機結構簡單,易拆卸,並且零件少; 內燃機,結構復雜,不易拆卸,零件且復雜,並對鋼鐵部件要求極為苛刻。
電動車有那麼多有優點為何還是不背市場接受,其實最大的原因在於 續航能力差,充電時間長。
由於全球工業,經濟的協作越來越密切,人們的流動性越來越大,並范圍越來越廣,電動車的不方便就體現出來。
1、續航能力差:電動車最高達到480公里以上;而汽車,平時可達500公里,高速路可達700—800公里。
2、添加能源慢:電動車必須要找到充電樁而且長達8—12小時的充電時間才能充滿,出遠門或出差時極其不便;而汽車,只需找到加油站,經過幾分鍾的加油,油箱就可以滿了。
3、協作網路差:電動車找個充電樁極其不容易,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不是停著車就是壞了,並且還要交停車費;汽車加油站特別多,每十多公里就一家。
要讓電動汽車普及,就必須先解決電動車的續航能力差,添加驅動能源慢,協作網路差等問題。
特斯拉和極其多的汽車公司推出了 太陽能車身,車板,車膜等等方案 。但是我想問的是如果連續幾天陰天或是遇到雨季,我們該如何解決。另外也有公司也想用 風能代替 ,汽車行駛中確實能產生巨大的風能,可是轉換能力不高。
而且不管是風能還是太陽能,對於汽車的 造價提高了不少成本 ,另外 佔用的空間也很大 ,因為不管風能還是太陽能都需要能源轉換機器。
另外也有最新還在研發的空氣電池,石墨烯電池等等新電池方案,可惜還未能實現生產,另外推向市場成本也是很高的。
在這里我相出了兩個方案:
1、直接將車輪做成電機:直接將車輪的輪盤做成點擊,這樣四個車輪的同時驅動,也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解決了電機佔用的空間;用這些空間直接增加電池的存放空間,增加續航能力;可是存在問題是若是突然一個電機壞了,容易造成車身不穩,引發交通事故。
2、將輪軸直接改成電機:在汽車的兩個輪胎之間有一根粗壯的輪軸,平衡車輪的轉速。將中間的輪軸直接改裝成點擊,這樣前後共有兩個電機同時驅動;這樣若是其中一個發動機壞了,另一個發動機也可以起到暫時的驅動作用。但是對於輪軸的工藝要求非常更高,因為輪軸中間將有一段極為細長的部份,用來纏繞銅絲,製作成為發電機。
以上兩種方案無疑對電機的工藝要求極為苛刻的,將電機改到車盤下方, 電機必然會受到許多飛塵和水等等的入侵 ,如果密封性能不好,很容易短路或卡死。
另外汽車的前輪必須承擔汽車左右移動和轉彎的職能,因此能不能裝也是問題。
當然在這里我只是提出了可行性方案,至於能不能做和實現將由汽車研發人員決定。
目前市場上的添加能源方案主要在於無線充電器技術和加快充電方案,但是無論哪種,充電再快,最少也要近1小時才能充滿(目前快充可以達到半小時80%,慢充6-8小時。),而且快充容易產生極高的熱量,容易爆炸或者自燃,容易產生人身安全或是造成重大財務損失;同時對電池的使用壽命和穩定性也是有很大的傷害。
在這里我建議:建立統一的電池標准,直接採用更換電池的方式替代充電方案,將電池更改到前車箱或後車箱(當然藏在車身或車盤也可以,只不過更換電池更難);根據電池壽命每三年繳納一次買電池的費用,每次更換電池只需繳納電費。
當然對於不常使用的汽車的用戶或許每三年繳一次購買電池費用是極其不公平,所以我這以也准備了另一套方案,根據電池的更換次數來繳納電池費用。你使用越頻繁,繳納次數也就越高。
當然還需要 一些其他制度和約定來配合 ,比如你把電池的電能直接透支,導致電池損壞等。
如果使用充電樁,那麼你必須和各個停車場配合,由於國內的停車場物業公司或開發公司非常多,而且收費和制度各不相同,所以布置充電樁,簽合同和各類程序都是十分繁瑣的。
若是使用更換電池可以直接與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合作,要知道我們國內的加油站可是擁有很多的剩餘空間可以使用,增加一兩台更換電池的機器不在話下。
同時因為加油站基本都是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因此不管是制度和程序都不必如此繁雜。
『捌』 新能源純電動汽車未來的發展趨勢怎麼樣
充電設施保有量持續上升,補貼幅度退坡
2019年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幅度大規模退坡,新能源汽車地方補貼完全取消,獲得補貼的最低續航為250km,最高國家補貼減少了一半,為2.5萬元,依然是400km以上車型獲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幅度的大規模退坡表明將迎來全行業大洗牌,擁有核心技術的車企將擁有更強的競爭優勢生存,靠補貼生存的、靠地方政府政策補貼的車企將面臨較大挑戰。
雖然純電動汽車的普及遇到較大的挑戰與困難,但是汽車的電動化是未來汽車發展的必然趨勢,相信隨著技術的突破,市場對純電動汽車的接受度提高,純電動汽車的普及率將逐漸提高。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玖』 純電動汽車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嗎
不是。
車在未來發展的趨勢不是電動而是電氣化。這一字之差確實兩種不同的能源,電氣化包括純電動,混合動力和氫燃料電池等新能源形式。而電氣化是未來汽車的發展趨勢也是有理有據的。
電動汽車最大的問題,那就是便利性的問題,介於電動汽車的續航和補充能量很難,甚至稍微有一點惡劣天氣就頂不住。這是電動汽車最大的難題,可以說如果是一輛電動車的話,那麼不管是什麼樣的天氣都會受到影響,而如果沒有充電樁的話,甚至不敢跑太遠。
純電動汽車注意事項
過度放電、充電不足都會縮短電池使用壽命,同時充電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形成過度充電,使車輛電池發熱。在充電過程中,電池溫度超過55℃,應停止充電。
純電動汽車使用的注意事項——保護好充電器,盡量避免充電器顛簸振動。為了降低成本,目前市場上的充電器基本上都沒有做高耐振動的設計,很多充電器經過振動後,其內部的電位器會漂移,導致整個參數漂移,致使充電不穩定。
『拾』 電動汽車未來的發展趨勢
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已經在加速,各國紛紛推出相應的嚴格排放標准以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目前新能源汽車的三大技術分別是燃料電池技術,純電技術和混合動力技術。優勝劣汰一次在新能源汽車界也同樣適用,但是目前三大技術各有亮點所以前景的發展依然讓人摸不著頭腦。不過這三大技術的發展前景是值得我們去分析的,
如果從短時間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狀況上看,混合動力技術應該是占據優勢的。不過長遠發展來看應該是純電技術比較有前景。因為目前階段處於燃油車和純電動車的過度時期,電動車的能耗確實低而且能做到無排放。但是制約純電動車發展的不僅是充電技術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配套設施並不完善,這也是很多消費者選擇純電車時最忌諱的問題。
混合動力車型很好地彌補了這樣的問題,但是混合動力車型畢竟不是純電車型,其主要動力還是要依靠汽油而且在近年來國家對純電汽車的支持來看,混合動力汽車並不是一個長遠之計。未來如果純電技術有很大突破,相關設施法規越來越完善的情況下,混合動力汽車被淘汰的幾率很大。
關於燃料電池技術,目前主要是指氫燃料電池。氫燃料電池的排放物是水,因此也是很潔凈的能源。不過目前氫燃料技術的推廣也遇到了很大的瓶頸。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制氫技術沒有得到太大的提升,目前氫能源技術氫氣的來源主要是工業收集和水的電解。電解水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是電解水對於電力的消耗巨大,目前主要以火力發電為主要發電技術,電力過多消耗無疑是「變相污染」。
同時,氫燃料電池最大的問題還在於氫氣的存儲。雖說存儲技術上並不是一件難事,但是其設備和加氫站的製造成本高昂,相比起傳統的加油站或充電站,加氫站的製造成本是它們的五倍之多!因此短時間內很難進行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