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純電動汽車
Ⅰ 2020年第1批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解析:小鵬等112款車型上榜
2020年第1批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解析:小鵬等112款車型上榜,客車銳減兩倍,造車新勢力紛紛入圍,燃料電池車型依然「顆粒無收」
2020年1月14日,工信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20年第1批)》,其中112款車型符合2019年國家補貼的產品技術要求,10款車型符合2018年國家補貼的產品技術要求,其餘新能源車型共18款。而符合2019年補貼技術要求的112款車型,較2019年第11批146款的水平繼續下滑,這主要是客車目錄大幅減少所致,而專用車與乘用車數量有所提升。在這112款車型中,包括純電動車型共55家企業108款型號、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共4家企業4款型號、燃料電池車型無入圍產品。此外,乘用車部分共29款新車型,包括純電動乘用車27款,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2款。商用車共83款新車型,包括純電動客車24款,純電動專用車50款,純電動貨車7款以及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2款。本批目錄中小鵬汽車車型型號為HMA7000ECBEV的綜合續航高達656km。
要·點·速·覽
①動力類型:純電動車型108款,插電混動車型4款,燃料電池車型0款
②車輛類型:乘用車29款,客車26款,專用車50款,貨車7款
近日,《汽車縱橫》雜志對工信部發布的2020年第1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中符合2019年補貼技術要求的112款車型進行了研究分析。從新能源車型分布情況來看,專用車躍居公告數量首位,且入選車型佔比超四成,而客車退居第二,本期新能源乘用車所佔比重較2019年第11批有所增加。
整體情況
從車型類別來看,商用車數量是乘用車的兩倍多,83款入圍車型佔比超七成,而其中又以專用車居多;乘用車本批入圍產品共有29款,占總量的25.89%,其中轎車19款,SUV/MPV共10款。(見圖表1)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Ⅱ 電動車排名前十名
電動車排名前十名有如下:
1、愛瑪
愛瑪,全稱愛瑪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總部位於天津市靜海經濟開發區。
為適應國際市場需要,踏浪已啟動了歐盟的ECE、美國的DOT和EPA等認證工作。近年來踏浪憑借著不斷發展的企業規模和品牌影響力、雄厚的經濟基礎、先進的經營理念,以及優質的產品。
Ⅲ 曹青山聯系方式
隨州市新能源動力有限公司
簡 介
一、曹青山先生的簡歷
純電動汽車發明人:曹青山先生,男,漢族,61歲,湖北省保康縣人,本科學歷,湖北保康青山能源研究所所長。曹青山先生自1985年之後就開始研究電動車,通過21年的努力,擁有發電機、電動車專用電池、電動車控制系統的自主知識產權,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和多項實行新型專利。1994年在新加坡,他的多方位太陽光感自動跟蹤器的研究獲得世界科技博覽會一等獎(金獅獎);2003年5月他的磁能電動機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004年他研究的電動車獲「米其林必比登」大賽第一名。2006年6月經國家權威檢測,他研發的純電動車各項指標均領先於世界同行業水平。2007年被國務院評為「全國十大經濟創新風雲人物」、《全國政協報》於2008年3月18日整版報道了曹青山先生發明創新的先進事跡。
二、隨州市新能源動力有限公司的簡介
隨州市新能源動力有限公司,於2008年10月28日在隨州經濟開發區成立,2009年2月12日獲得由湖北省發改委監制、隨州市發改委發放的300億備案證、隨州市政府預留土地1萬畝,作為建設純電動汽車城之用。
公司研究主要產品:電動大巴、電動轎車以及與其配套和擬外供的直流電機、直流調速器、電池供電系統等。具體為改裝電動大巴、改裝電動轎車; 160KW雙定子永磁直流電機、 17—35KW雙定子永磁直流電機、 400V、600A直流調速器、280V、200A直流調速器、電動車專用電池組。
純電動車及其配套系統的性能
產品當前達到的水平(來自國家轎車檢驗中心)
1、電動大巴(可載客47+1+1)或10米的城市公交大巴:
車身XMQ6119T、電池(330V、600A)的鋰離子電池、充電時間(4-5小時),充電電壓(220V),最大行駛里程:以90公里/小時,可行駛800公里,最高車速130km/h。
2、電動轎車(可載客5人):
電池:264V,150A,鋰離子電池
充電時間:2-3小時,充電電壓:220V,最大行駛里程:以60公里/小時,可行駛569.2公里,最高時速130.1km/h。
「新型的純電動汽車」動力系統採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雙定子永磁直流電動機」,其驅動電動機、驅動控制單元、能量再生及回收系統、電源管理控制單元系統等方面,有一定的技術創新。符合國家環保要求,無尾氣排放及雜訊污染。適合城市計程車輛,商務車輛的改造。充電方便,基本普通家用電源即可滿足電池充電要求。
其特點為
1、 維護方便:電源管理制度系統結構簡單、維護方便,動力系統保養間隔周期長。
2、技術成熟領先:新型純自動汽車通過遠距離運行,應國家科技部的邀請於2006年12月8日赴京檢測,已通過國家轎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國機動車輛安全鑒定檢測中心的檢測,取得了質量參數、續駛里程、能量消耗率、最高車速、制動距離、電池溫度變化等重要參數,純電動客車整體性能已達到實用化水平,技術處於國內、外領先地位。
3、節約能源: 「新型的純電動汽車」符合國家節能環保產業政策的要求,具有顯著的節能效果。小車百公里耗電僅8-10度電,大巴百公里耗電僅40-50度
項目建設初期先走改裝之路,改裝前的成品大巴、轎車均由相應汽車廠提供;項目初期核心件技術以外的組件,由在隨州境內汽車改裝工廠生產,中遠期為降低成本核算、保護技術機密,將由本公司自行研究、生產。
三、純電動汽車項目落戶隨州,是最明智的選擇。
隨州是炎帝的出生地、神農的故鄉,一個有五千年古老燦爛文明的歷史古城,早在兩千四百年前就創造了具有世界奇跡的編鍾。今天,隨州市廣大的科技和經濟工作者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經過數十年的努力,打造了「中國專用汽車之都」。說他是「專用汽車之都」那是當之無愧;但是,必須有一個具有世界先進技術和項目的汽車生產企業,作為龍頭企業來帶動改裝汽車行業,向更大、更強的方向發展。純電動汽車項目就符合這個要求,青山電動研究所研究出的純電動汽車,具有生產成本低、運行成本低、續航里程長、環保等特點。青山純電動汽車一誕生,就得到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和關心,老百姓的喜愛。
四、國家政策保證。
2009年1月23日,國家財政部、科技部聯合發出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辦法中在北京、上海、武漢等13個大城市進行試點。對出租、公務、環衛、郵政等汽車,使用純電動的補貼6萬元人民幣;對城市10米以上的公交車,使用純電動的補貼50萬元人民幣。
純電動汽車在隨州一經投產或產業化,就占盡天時、地利、人和,註定在隨州汽車行業中成為龍頭企業。只要經濟運行正常,經濟總量和利稅每年都會成倍的增長。
隨州市新能源動力有限公司
2009年11月26日
Ⅳ 東風超龍純電動車怎麼樣
好
駕駛輕便,靈活。
東風特汽(十堰)客車有限公司是湖北東風汽車公司下屬從事東風客車研製、生產、銷售的重要企業之一,位於武當山麓--湖北省十堰市白浪經濟開發區,始建於1992年。
Ⅳ 咸寧市有售東風純電動貨車4s店有嗎
有4S店。根據查詢相關信息顯示,東風新能源汽車咸寧(駿鑫恆店),咸寧首家東風新能源授權體驗銷售中心,地處繁華的咸寧咸安。咸寧,湖北省轄地級市。
Ⅵ 2021年最值得期待的8款電動汽車
曾經燃油車市場早已歸於平淡,不管是品牌和車型都耳熟能詳,能夠讓人有一絲興趣的,也就是各款車型的換代。
新造車勢力所引領的電動智能 汽車 市場,倒逼傳統燃油車煥發智能化升級的同時,也開辟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不管是全新品牌和酷炫造型,還是電驅技術之爭和電池續航里程,又或者是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輔助系統,都讓用戶和市場翹首以待,這樣的驚喜不再是以年計算,而是以月計算。
盡管我們在2020年看到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自主品牌,實現了在電動 汽車 市場的突破,但2021年或許是電動 汽車 發展更具 歷史 意義的一年。
我們通過8款最值得期待的電動智能 汽車 ,來窺探電動智能 汽車 在2021年可能的發展路徑和方向。
一、蔚來 全新ET轎車
作為新造車勢力的領軍人物,蔚來的豪華定位、換電模式和極致服務,都是其有別其它所有競爭對手的優勢。
在ES8改款、ES6和全新EC6三款SUV產品獲得成功之後,作為蔚來面向未來,第二代電動 汽車 平台的產品,這一款被推遲的ET轎車究竟會以什麼樣的面貌重塑豪華轎車市場,值得期待。
是超過700公里的續航里程,還是延續換電的獨特競爭優勢,是智能座艙的再一次升級,還是自動駕駛系統的全面進化,這些似乎都已經呼之欲出。
二、廣汽埃安 全新埃安S
作為廣汽埃安純電專屬平台的首款車型,埃安S是廣汽埃安的銷量支柱,即便網約車市場占據的很大份額,也是傳統自主品牌的全新突破。
早在2018年就正式亮相的埃安S,在小鵬P7和比亞迪漢等等競爭對手面前,產品力已經略顯不足。在品牌獨立之後,我們相信在廣汽新能源成立3周年之際,全新革新的埃安S將會隆重亮相。
全新埃安S會否再一次引領續航里程的突破,ADiGO智能生態系統又將如何進化,在造型上,特斯拉范的天幕式全景玻璃,理想ONE范的多連屏,我想都有可能再現。
三、威馬 7系轎車
作為最具傳統造車風格的新造車勢力,威馬率先獲得造車雙資質和自建智能工廠,可以說是走在了整個行業的前頭。
最新,在浙江溫州工廠之外,位於湖北黃岡的第二工廠似乎也開始為批量生產做好了准備,這里或許就是全新一代轎車產品的生產基地。
源自吉利和通用的傳統 汽車 人,曾經讓威馬與吉利對簿公堂,雖然最終不了了之,但早就正式亮相的這一款7系純電轎車,或許就是威馬全新的開始。
除了超長續航之外,威馬最近與網路搞得火熱,或許網路的自動駕駛系統將成為這一款7系轎車的最大亮點。
四、上汽 智己 汽車
一汽紅旗的再崛起,東風嵐圖的發布,上汽集團終於在上汽R品牌獨立之後,推出全新高端電動 汽車 品牌——智己 汽車 ,背後還有阿里巴巴。
目前智己全新車型的消息還不多,但以上汽集團雄厚的資金和市場資源,以及在電動 汽車 多年打拚的經驗,智己 汽車 的發展速度將超越市場的想像。
大眾和通用的零部件體系,超長純電續航,轎車和SUV並進,再加上背後的阿里達摩院,都足以讓智己 汽車 擁有超越現有自主豪華 汽車 的實力。
五、特斯拉 Model Y
特斯拉Model 3 在全球掀起電動智能 汽車 風潮,幾次的降價也讓這款車型的銷量持續實現突破,行業內可以說是獨孤求敗。
Model Y是特斯拉的入門級SUV產品,我們似乎可以預見這款車型會取得更大的成功,毫無競爭對手的它,或許最終將成為Model 3 最為強勁的競爭對手。
畢竟SUV的定位和更先進的技術,將讓市場和用戶看到特斯拉的最新變化,從這一點來看,Model 3 在2021年將會遭遇內部的挑戰。
Model Y與Model 3 零部件的共通化,在可以預見的擴大規模體量下,不管是Model Y的最終定價,還是Model 3的改款和再一次降價,都讓部分用戶 持幣以待 。
六、大眾 ID.4
作為純電動 汽車 最為激進的傳統跨國車企,大眾 汽車 集團在MEB平台之下,快速推出ID.系列產品,海外市場已經推出ID.3,中國市場也推出了ID.4,但這僅僅是冰山一角。
2021年,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將合力打造超越百萬的電動 汽車 產能,除了以上兩款已經公布的車型之外,在SUV和轎車市場大眾也將快速普及,趕在全新自主豪華品牌以及豐田等跨國車企發力之前,搶占市場。
只是,在燃油車時代,擁有邁騰、高爾夫、朗逸和途觀等明星車型,在電動 汽車 市場,大眾也是一個全新的參與者,一切都得重頭來過。
七、豐田 e-TNGA中型純電動SUV
全球車企中,對電動 汽車 最不積極的車企當屬豐田了,但該來的還得來。豐田e-TNGA純電平台架構之下的首款純電動中型SUV,即將於2021年上半年在歐洲市場首發,希望中國市場的速度不會像燃油車市場那麼慢幾拍。
作為對 汽車 排放和油耗最為嚴格的歐洲市場,豐田幾乎將旗下車型全部導入了油電混合動力系統,隨著標准更加嚴苛,加快純電動 汽車 的發展無疑是唯一的辦法。
中國市場已經處於油電混合動力和TNGA車型爆發的前夕,南北豐田合計超過200萬產能,將為豐田純電動 汽車 做好了准備,唯一的疑問是,比亞迪豐田的首款車型會否在2021年就正式亮相?
八、日產 ARIYA
在特斯拉出現之前,日產的Leaf聆風是全球電動 汽車 的標桿車型。隨著特斯拉Model 3的爆發式普及,全球傳統車企也全面進軍插電混動車型,日產在電動 汽車 市場的地位節節敗退。
在經歷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內部動盪之後,日產已經失去了電動 汽車 發展的先機。作為日產最為重要的中國市場,e-POWER增程電動車型過於小眾,未來還得依靠全新發布的Ariya電動車型。
不管是全球製造,還是銷售服務,日產多年來在純電動 汽車 的成功經驗,或許是其獲得成功的底氣所在。
對電動 汽車 最為友好的歐洲市場已經劃分給雷諾主導,日產主導的中國市場,卻面臨最為殘酷的競爭,這里不僅僅有全球最多的電動 汽車 品牌,而且在市場特點上也與全球市場有著很大的不同。
以上8款車型,僅僅是現在已知的信息,但未來將變得越來越不可預測。
在經濟形勢更加嚴峻、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的2021年,不管是再有車企退市,還是誕生新的 汽車 聯盟,又或者是發不全新的電動 汽車 品牌, 汽車 行業似乎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只是一點,就像智能手機那樣,幾乎在我們入手一款電動智能 汽車 的同時,或許就已經落後了。
對於電動智能 汽車 的選擇,除了以往那些固定選項,像特斯拉那樣,軟體和硬體都可以升級,讓我們的 汽車 可以跟隨整個行業的發展而進化革新,這樣的 汽車 或許才是正確選擇。
以上8款車型是否有你喜歡車型?如還有其它未談到的新車型信息,可在下方評論,我們將第一時間通報最新消息。
Ⅶ 湖北省有新能源汽車補貼嗎
政策解讀
購買新能源汽車最高可獲60%補貼
政策:單位及個人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按國家補貼標準的1:1給予地方配套補貼,國家和地方財政補助總額最高不超過車輛銷售價格的60%。
解讀:根據國家2014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標准,以購買純電動汽車為例,國家補貼標準是5.7萬元,即在武漢購買並使用符合條件的純電動汽車可享受11.4萬元的補貼。
●積極引導在固定區域推廣應用新能源計程車,遠城區(或新城區)新增計程車輛全部採用新能源汽車。
●專門從事新能源汽車運營或租賃服務的企業,按其所繳納的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市本級地方留成部分等額標准給予全額補貼。
●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用地計劃,在用地指標、土地預留、土地徵用、土地供應等方面按照電網項目建設用地給予保障和優惠。
●城市新建的小區和公用大型停車場按20%的比例規劃和配置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
●社會力量採取公開招標采購,並驗收合格的交(直)流充電樁,按設備投資額的20%給予一次性補貼,最高補貼金額不超過300萬元。
新能源汽車
指符合《財政部 科技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發展改革委關於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財建〔2013〕551號)文件精神,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范圍的新能源汽車車型,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
Ⅷ 襄陽民企首獲汽車整車製造資質將生產電動車
日前,湖北超億科技有限公司斥資6億多元成功並購廣東清遠越江汽車有限公司,成為華中地區首傢具備汽車製造資質的民營企業。襄陽自主研發的新能源純電動汽車批量上市指日可待。經過10年的發展,襄陽已初步形成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動力電池、驅動系統和控制系統的產業化格局。但由於汽車生產資質的限制,純電動汽車從未聽到過喇叭聲。超億董事長謝邦文介紹,通過此次借殼,公司最終獲得了汽車生產資質,同時獲得了工信部19條汽車生產公告,為純電動汽車生產掃清了政策壁壘。據悉,超逸公司將從德國、法國引進最先進的磁能和空燃氣發動機技術,並與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成立新能源汽車研發中心,爭取新能源汽車早日量產。
Ⅸ 襄陽的汽車產業有多發達
襄陽的汽車產業有多發達?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低端到高端、從零部件到整車、從傳統動力 汽車 到新能源 汽車 、從單一的 汽車 製造業向 汽車 產業化邁進,經過40多年的發展,襄陽 汽車 產業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跡」,高高昂起襄陽工業發展的「龍頭」,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
目前,襄陽已成為東風 汽車 公司輕型商用車、中高檔乘用車、新能源 汽車 及關鍵零部件總成生產基地和眾泰 汽車 生產基地,是國家新型工業化(新能源 汽車 )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節能與新能源 汽車 示範推廣試點城市、國家 汽車 動力與部件產業基地,擁有國家 汽車 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智能網聯 汽車 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湖北)、國家動力電池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 汽車 零部件檢測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 汽車 及零部件檢測機構,形成了集製造、物流、商貿、試驗、檢測於一體的較為完整的 汽車 產業鏈。
借「東風」起步乘風破浪 汽車 產業產值躍升至兩千億級
改革開放前,襄陽僅有7家為東風 汽車 公司(原第二 汽車 製造廠,以下簡稱二汽)配套的 汽車 零部件企業,處於 汽車 零部件生產和加工階段。
20世紀80年代初,二汽在襄陽開辟第二基地(當時稱二汽襄樊基地),為襄陽 汽車 產業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從此,襄陽 汽車 產業開啟了乘風破浪的航程。
這一時期,為配合二汽戰略東移的發展部署,促進地方 汽車 工業崛起,市委、市政府果斷做出了「依託二汽、大力發展 汽車 工業」的戰略抉擇。一批原來從事機械加工和農機生產的企業陸續發展成為二汽零部件配套生產廠家。短短幾年,全市 汽車 及零部件企業發展到95家,初步形成了二汽系列產品配套、配件、協作的生產格局。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襄陽 汽車 產業發展步入快速成長期。1992年5月,神龍 汽車 有限公司在武漢成立,並在襄陽建設發動機工廠。隨後,二汽更名為東風 汽車 公司(簡稱東風公司)。
1992年9月,第一輛富康轎車從東風公司襄陽試裝廠駛出。緊接著,藍鳥轎車、第一輛3噸輕型車先後下線,標志著襄陽 汽車 產業開始跨入生產整車的時代。
東風 汽車 股份有限公司在襄陽成立後,東風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等一批重點骨幹企業相繼落戶襄陽。隨後,東風小霸王輕卡等 汽車 新品種在襄陽正式投產或下線。
2000年,全市 汽車 工業產值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達112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9.5%。
因東風而興,乘東風發展。經過10年的培育和發展, 汽車 產業迅速成長為我市的龍頭產業,成為全市經濟 社會 發展的第一引擎。
2010年,全市 汽車 產業實現產值1074.3億元,佔全市工業經濟總量的46.7%,襄陽成為全國千億級 汽車 產業城市之一。
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 汽車 產業產值達2011.4億元,突破2000億元大關。
2017年,全市 汽車 整車產量突破30萬輛大關,同比增長27.9%(全國增速為3.2%)。
2018年,在全國 汽車 產業負增長背景下,襄陽 汽車 產業逆勢而上,全市 汽車 產量突破38萬輛,同比增長23.4%。
目前,全市從事 汽車 及零部件生產製造的企業達到5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88家,過億元企業200多家,過100億元的企業有4家。
產值從百億級躍升為千億級,襄陽 汽車 產業用了10年,而從千億級到兩千億級,只用了5年。
向高端邁進向集群發展 「襄陽造」 汽車 及零部件國內領先
2003年,東風日產第一款高檔轎車——天籟在襄陽下線,襄陽乘用車發展水平躍上新的台階。
2012年,英菲尼迪國產化項目落戶襄陽,標志著襄陽乘用車發展水平向高端產業鏈跨出關鍵一步。
2014年,東風日產高端乘用車英菲尼迪在襄陽下線,襄陽成為英菲尼迪全球三大生產基地之一。
2015年,東風日產全新旗艦SUV新樓蘭正式下線;2016年,高級轎車「西瑪」在風神襄陽 汽車 有限公司投產,襄陽乘用車品系不斷完善,全國中高端乘用車生產基地的優勢地位凸顯。
2018年,我市成功引進東風日產暢銷車型——奇駿,並於5月正式在我市實現量產,為推動我市整車結構升級、全年產量再創新高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湖北美洋 汽車 成功導入「君馬MEET3」「君馬SEEK5」兩款SUV車型在我市生產,正式開啟我市 汽車 產業國有與民營板塊「雙輪驅動」新格局。
一個個項目落戶,一款款新車型推出,襄陽 汽車 產業不斷向高端化邁進,帶動我市 汽車 產業轉型升級增效,提升了襄陽 汽車 產業整體實力和市場競爭力。
目前,襄陽整車產能達到80萬輛,發動機產能達到131萬台,車橋產能超過100萬根。主要產品有東風日產天籟、樓蘭SUV、奇駿SUV、豪華車英菲尼迪等乘用車,東風小霸王、多利卡輕卡、東風御風高端輕客等商用車,東風天翼新能源客車和專用車(特種車)等整車系列,東風標致、雪鐵龍發動機,東風德納車橋,駱駝蓄電池以及車身總成、變速器總成、車架總成、電氣和儀表系統總成系列,軸承、座椅、燈具、蓄電池、調角器、車門鎖、發電機、起動機、摩擦材料、油品化工等分總成系列。其中,輕型商用車產銷量位居全國第三;客車底盤位居國內第一;商用車車橋規模位居亞洲第一; 汽車 蓄電池生產規模位居全國第一;座椅調節裝置和 汽車 軸承位居國內自主品牌行業第一位;動力總成生產規模和 汽車 摩擦片生產規模在國內名列前茅;試驗檢測機構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十二五」以來,圍繞整車和關鍵總成近地化配套以及集群集聚發展,襄陽 汽車 產業形成了以高新區為核心,輻射棗陽、谷城、老河口、南漳、保康、宜城等區域的發展格局,依託骨幹企業建設了東風 汽車 零部件產業園、東風日產英菲尼迪產業園、東風德納車橋工業園、神龍工業園、美洋 汽車 工業園、谷城三環工業園、棗陽專用車產業園、南漳機電產業園等特色園區,配套能力和集聚度不斷提升。
創新突破打造最強增長極 建設「中國新能源 汽車 之都」
2002年新能源 汽車 產業起步;2009年第一輛新能源整車下線;2010年東風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商用車項目開工;2013年被列為國家新能源 汽車 推廣應用示範城市;2016年由襄陽製造的首款純電動轎車——東風俊風ER30下線……從少數企業 探索 ,到形成集整車生產、零部件生產和研發檢測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襄陽新能源 汽車 產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目前已進入快速發展期,成為襄陽經濟發展的最強增長極。
2018年新能源 汽車 整車產量突破4萬輛,同比增長23.7%;新能源 汽車 產值突破230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均創 歷史 新高。
堅持 科技 創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增強核心競爭力,是襄陽新能源 汽車 產業發展壯大的根本原因。
本世紀初,一批從事電氣、電機、 汽車 改裝、整車生產的企業、研究機構,相繼進入新能源 汽車 零部件研發和整車改裝領域進行 探索 。東風襄陽旅行車有限公司進行新能源 汽車 整車底盤設計研發;襄陽特種電機公司研究開發電機與變速箱一體化的驅動系統……
此後,襄陽新能源 汽車 產業一路高歌猛進。2009年,首批15輛商品化純電動客車在東風襄陽旅行車有限公司下線。2010年,東風 汽車 股份有限公司攜旗下純電動客車「東風天翼」「帥客MPV」「奧丁SUV」、微型客車、環衛車等7款新能源產品亮相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動車展。襄陽宇清傳動 科技 有限公司研發的驅動系統通過專家評審並申報專利,為上海世博會新能源 汽車 提供配套產品……
加快產業轉型,搶占發展先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新能源 汽車 產業發展,《襄陽新能源 汽車 產業戰略發展規劃》《中國新能源 汽車 之都行動規劃》《襄陽市新能源 汽車 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相繼出台。政策的支持使我市的新能源 汽車 產業保持高速發展態勢,在全市 汽車 產業產值中的比重越來越大,新能源 汽車 產業體系日趨完善。
目前,襄陽從事新能源 汽車 研發和生產的企業及院所有30多家,形成了「三縱三橫」(純電動 汽車 、混合動力 汽車 、燃料電池 汽車 ,動力電池、驅動系統、控制系統)的產業形態,逐步發展了整車研發、生產(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公交車和市政環衛車等新能源商用車)—檢測基地(國家動力電池檢測中心、東風新能源 汽車 檢測線)—動力電池—驅動、控制系統—充電器生產和充電輔助系統—教育(培訓)基地—示範運行—推廣應用—售後服務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襄陽堅持以新能源 汽車 推廣應用帶動新能源 汽車 產業發展。2018年,我市共推廣新能源 汽車 11827輛,其中東風俊風ER30和眾泰E200作為我市生產的新能源乘用車產品,成為新能源 汽車 推廣應用的主流車型。
襄陽,正傾力打造「中國新能源 汽車 之都」。
搶抓機遇加快產業升級 推進 汽車 產業高質量發展
探索 新途徑,尋求新跨越。在襄陽 汽車 產業發展進程中,市委、市政府總體規劃、頂層設計,緊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減量化增長為主線,強力推進 汽車 產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智能網聯 汽車 產業先行先試。利用襄陽自貿片區先行先試的政策機遇和襄陽達安 汽車 檢測中心有限公司優勢,積極在襄布局智能網聯 汽車 項目,搶抓智能網聯 汽車 發展先機,助力襄陽產業鏈優化升級。當前,湖北省政府積極支持襄陽市開展智能網聯 汽車 道路先行先試工作,「國家智能網聯 汽車 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湖北)」落戶襄陽達安 汽車 檢測中心有限公司,成為全國兩家之一、華中地區唯一的國家級智能網聯 汽車 檢測中心。襄陽智能網聯 汽車 試驗場建設工作有序推進,《襄陽市智能網聯 汽車 道路測試管理規定(試行)》對外發布,智能網聯 汽車 道路測試工作已正式啟動。同時,襄陽市聯合東風公司、華為公司積極開展「智行隆中」項目,圍繞「智慧 汽車 谷」「智慧出行」「智慧物流」和「智慧交通雲」四個方面,啟動項目建設工作,致力於將襄陽打造成為智慧交通城市新標桿。
啟動燃料電池產業項目。襄陽積極籌備開展燃料電池產業項目建設工作。東風襄陽旅行車氫燃料電池客車已成功下線,目前襄陽正與東風襄陽旅行車有限公司合作開展氫燃料電池公交示範運營及加氫站建設工作,並與國內多家燃料電池核心企業研發機構就氫燃料電池系統項目達成初步合作意向。襄陽達安 汽車 檢測中心氫燃料電池實驗室已經建成,成為國內首個具備氫燃料電池 汽車 測試能力的試車場。襄陽達安 汽車 檢測中心、國家動力電池檢測中心等機構也在積極加強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電堆、關鍵零部件和整車等方面的試驗檢測服務能力,建設第三方優質公共服務平台,開展燃料電池電堆、關鍵零部件、發動機系統集成等方面的測試技術和指標體系研究,積極謀劃國內首個「國家氫燃料電池 汽車 檢驗檢測中心」。武漢金凰已與襄陽市達成戰略合作,將在我市設立氫燃料電源系統研發生產合資公司,圍繞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電堆及其核心技術、加氫站建設和氫燃料 汽車 運行平台等開展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襄陽氫燃料電池產業鏈。
襄陽 汽車 產業發展大事記
1984年10月,二汽襄樊基地正式奠基,為襄陽 汽車 產業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
1992年9月,第一輛富康轎車從東風公司襄陽試裝廠駛出。緊接著,藍鳥轎車、第一輛3噸輕型車先後下線,標志著襄陽 汽車 產業開始跨入生產整車的時代。
2000年,全市 汽車 工業產值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達112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9.5%。以整車為龍頭、以 汽車 總成為骨幹、以零部件為依託的 汽車 產業發展格局逐步形成, 汽車 產業迅速成長為襄陽的龍頭產業。
2004年,經 科技 部批准,襄陽成為國家 汽車 動力與部件產業基地。隨著相關支持產業陸續融入 汽車 產業發展, 汽車 產業的關聯企業開始集聚,襄陽 汽車 產業集群雛形呈現。新能源 汽車 也進入 探索 、研發、試驗階段。
2009年,襄陽市第一輛新能源整車下線。
2010年,全市 汽車 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大關,達1074.3億元,佔全市工業經濟總量的46.7%,成為全國千億級 汽車 產業城市之一。襄陽被列為國家節能與新能源 汽車 示範推廣試點城市。
2012年,英菲尼迪國產化項目落戶襄陽,標志著襄陽乘用車發展水平向高端產業鏈跨出關鍵一步,也讓整個湖北乃至中部地區躋身國內豪華 汽車 生產格局行列。
2013年,襄陽被列為國家新能源 汽車 推廣應用示範城市。
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 汽車 產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大關。
2016年,由襄陽製造的首款純電動轎車——東風俊風ER30下線。
2018年,襄陽市政府與東風公司簽署《促進襄陽 汽車 產業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17—2021)》。明確了東風公司襄陽基地的「六大基地」發展定位(中高端乘用車生產基地、新能源 汽車 產業基地、動力總成生產基地、 汽車 零部件生產基地、 汽車 檢驗檢測基地和重要的進出口基地)。湖北美洋 汽車 成功導入「君馬MEET3」「君馬SEEK5」兩款SUV車型在我市生產,正式開啟我市 汽車 產業國有與民營板塊「雙輪驅動」新格局。國家智能網聯 汽車 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湖北)落地襄陽,湖北省第一個智能網聯 汽車 道路測試管理規定及測試路段相繼發布;氫燃料電池客車在我市成功下線,國內首個具備氫燃料電池 汽車 測試能力的試車場在襄陽市。
襄陽除了地產,就靠 汽車 產業了。
Ⅹ 電動汽車政府補貼政策
各地政策會有不同。個人購買純電動汽車將享受3000元充電費用補貼,高層次人才、參加湖北抗疫人員購買純電動汽車,可享2萬元的人才綜合獎勵;純電動汽車可不受公交車道及有關機動車分時段、分車型禁行限制,每次可免費停車2小時(不含充電時間)。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氣、生物質能和電力、熱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過加工、轉換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種資源。
第三條本法所稱節約能源(以下簡稱節能),是指加強用能管理,採取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以及環境和社會可以承受的措施,從能源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降低消耗、減少損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費,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