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企業計劃在ABCD四個城市
Ⅰ 新能源雙城記:新興合肥,落寞南京
可能南京自己都沒想到,一直看不上的合肥,會有一天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全方位超越自己。
博郡、拜騰、知豆、天美……說出來,南京的新能源品牌不少,但卻沒有一個能拿得上檯面。
博郡正欠薪、拜騰量產無期、知豆泯然眾人、天美不知所向,南京雄心勃勃規劃的新能源產業沒有一個能支撐起輝煌的夢想。
反觀合肥,大眾投資江淮,蔚來總部落戶,再加上江淮和奇瑞兩大本土品牌,合肥儼然已進入新能源產業鏈的頂層。
相比之下,噫吁哀哉。
城市需要新能源汽車產業拉動經濟,卻也要因地制宜。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剛剛興起的新能源產業,正在從企業自發發展,走向政府推動、企業為主的自覺發展階段。
南京在試圖簡單的拉項目,合肥在引導新能源產業發展,兩個城市對於產業布局的思考,最大區別就是合肥不再局限在單個企業這個「一域」,而是從「謀一域」走向「謀全局」。
個中差別,不言自明。
有人說,留給南京的時間不多了。這個雙城記,還有沒有後續故事,可能會讓大家看到更全面真實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整個產業。(采寫?|汽車有智慧王得源)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Ⅱ 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地,北上廣深等十大城各有痛點
從引進新能源 汽車 項目到打造新能源 汽車 產業鏈,從爭奪「小米 汽車 」到「特斯拉中國第二工廠」,在新能源 汽車 產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國的各個地方政府都將新能源 汽車 視作全新的發展機遇,展現出打造中國「新能源 汽車 之都」的強烈願望。
從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到武漢、重慶等傳統 汽車 產業重鎮,再到合肥等新興 汽車 產業基地,廣袤遼闊的中國城市版圖上, 汽車 產業的變革與升級正在加速向前推進,中國新能源 汽車 的產業高地正在形成。
究竟哪些城市的新能源 汽車 產業發展走在前面?各個城市的新能源 汽車 發展的優勢何在?又面臨哪些發展痛點和難點?
以城市為坐標,今年8月以來,21世紀經濟報道持續推出了重磅系列報道——《 汽車 新商業地理 | 尋找中國新能源 汽車 產業高地》,分析解讀了國內多個城市新能源 汽車 產業。
11月17日,在由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的2021中國 汽車 新創峰會上,21世紀新 汽車 研究院正式發布了《2021中國新能源 汽車 城市發展報告》(下稱《報告》),進一步全面深入地闡述了我國新能源 汽車 城市的發展現狀、未來趨勢和面臨的發展難題,為推動我國新能源 汽車 產業集群的形成給出建設性意見。
《報告》選取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杭州、重慶、南京、合肥、武漢十個國內新能源 汽車 產業發展靠前的城市,從規模實力、產業密度、創新能力、營商環境、推廣應用等5個維度、10個指標,對各城市的新能源 汽車 產業發展競爭力進行了分析解讀。
《報告》指出,隨著新能源 汽車 進入市場化階段,我國新能源 汽車 產業價值鏈將逐步形成,產業發展重心將發生轉移,出現「以主要城市或者城市群為發展中心,形成優質產業鏈,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全新局面。
截至2020年底,國內新能源 汽車 總產能達2669萬輛,而當年新能源 汽車 累計銷量為136.7萬輛,產能利用率只有5.1%。
21世紀新 汽車 研究院通過查詢公開資料統計發現,目前國內新能源 汽車 項目產能建設規劃建設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別是廣東省、江蘇省、陝西省、浙江省、江西省,新能源 汽車 規劃產能均已超過150萬輛。
這五個省份中,只有廣東省是傳統的 汽車 強省,其餘四省並不是傳統的主要 汽車 生產基地,不過,毗鄰上海的江蘇、浙江兩省 汽車 零部件供應鏈體系較為完善,具有一定產業基礎,而陝西省和江西省此前的整車製造項目極少。
整體來看,新能源 汽車 產業投資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南等地,招商引資的熱情和實際落地效果也明顯優於我國傳統的 汽車 工業重鎮東北地區。
目前,國內的新能源 汽車 產業仍以具有一定產業基礎、相關條件較為成熟的城市為主。近年來,部分二三線城市雖然有部分產業布局的舉措,也引進了相關企業,但以實力薄弱的企業為主,當地產業鏈布局不善,這些企業的發展往往也會受到一定製約,有可能會造成新能源 汽車 產能過剩的問題。
自2014年以來,國內出現了近百家新造車公司,部分地方政府提供了土地、資金、政策、資源等各方面的支持,一些企業花費大量資金,建成了生產基地,但是遲遲造不出來車,處於被淘汰的邊緣,更有一批企業已經倒閉,留下了不少「爛尾」項目。
從國家的層面來看,其實現在的新能源 汽車 的產能已經遠超規劃和實際需求。再者,某些地方政府的投資失敗後,存在難以歸責以及文過飾非等問題。
整體來看,目前國內布局新能源 汽車 產業的熱度較高的城市,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類城市,產業基礎雄厚、並培育出具有代表性的新能源車企,供應鏈體系較為完善。目前,北上廣深在產業基礎、政策支持、人才儲備、市場配套、營商環境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優勢。
第二類是傳統的 汽車 基地,但新能源 汽車 產業的發展仍然依靠原有的傳統車企,暫未培育出具有一定競爭實力的新型互聯網造車公司。以武漢、重慶為代表的傳統 汽車 生產基地,面臨著轉型的難題。
第三類城市,在傳統 汽車 擁有一定基礎,但缺少具有競爭力的當地企業,試圖抓住新能源 汽車 的機會,對於引進新造車項目的態度更為積極。以合肥、南京等城市為代表,引進了一批新造車公司,從而打造當地新能源 汽車 產業鏈。
《報告》指出,目前,盡管主流新能源 汽車 城市產業布局已有一定基礎,但不同城市面臨著不同的產業發展難題亟需解決。
北京面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問題,低端製造業正在往外遷,亟需引進 「高端製造業+新能源」的造車項目,補齊北京在智能 汽車 和新能源 汽車 領域的短板,推動北京製造業的可持續發展,帶動相關供應鏈體系的完善,形成新能源 汽車 「研發+量產」的產業協同效應。
上海的劣勢在於,一是對企業端的資金支持有限。相比較而言,上海在政策層面主要以優化行政流程為主,輔以為數不多的補貼,資金方面的支持較少,某造車新勢力原本計劃在上海嘉定區建廠生產,但受制於資金鏈,轉而投靠能給它投資入股的另一城市;二是運營成本偏高。盡管上海擁有廣闊的市場和源源不斷的人才,但租金高,人力成本也高,更適合發展相對成熟的企業,而不太適合處於發展初期的、規模偏小的、資金相對緊的企業;三是集成電路、互聯網等新興領域相對較弱。
廣州則缺乏新能源龍頭車企,盡管廣汽埃安、小鵬 汽車 今年銷量捷報頻傳,但體量仍然相對較小。其次,傳統車企的體制機制模式有待激活,要加大自主創新提高研發能力,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實現突破,提高話語權,解決「卡脖子」的問題。此外,廣州市智能網聯 汽車 產業基礎相對薄弱,傳統 汽車 產業轉型升級需要迫切。
深圳市一方面土地空間緊缺,需要打破行政屬地概念,優化深圳各個區域間的新能源 汽車 產業布局,在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聯動中實現優勢互補;另一方面,盡管深圳近年來在高等教育和基礎研究方面投入巨大人力、物力,但相比於北京、上海等高校林立,深圳在人才方面的表現仍有差距。
對武漢和重慶市而言,一方面,當地的傳統車企面臨著轉型壓力。另一方面,在新造車的投資浪潮下,都沒有引入具有一定競爭力的新鮮血液,產業活力有待激活。
新能源 汽車 產業的發展正在提速,將重新塑造產業的格局,新機遇下優勝劣汰的出現,如果轉型不順利,將影響整個產業鏈的安全,影響當地多家公司,形成連鎖反應。
因此,車企轉型必須提速,同時,當地的產業鏈公司需要同步升級進步,並引入在新能源 汽車 及智能網聯 汽車 領域優質的供應商企業,從而將體系化的競爭優勢延續。
對於合肥、南京、杭州等新能源 汽車 產業規模正在崛起的城市而言,需要根據各自的特點與優勢,揚長去短,以新思路搭建完善的產業鏈體系。
這些城市的新能源 汽車 產業發展還處於成長狀態,總量規模偏小,龍頭企業優勢不足,現有產業規模不足以支撐產業的發展。因此,要以優質整車為代表梳理當地新能源 汽車 產業,通過一系列舉措進一步協助明星企業做大做強,通過規模化增長的實現,促進當地產業鏈體系的全面進步,形成良性循環。
隨著第一批頭部互聯造車新勢力,與不同的地方政府形成深度的合作,各個地方政府下一個階段要引入更多優質的產業鏈企業,從而促進產業逐步走向成熟。需要繼續加大鼓勵企業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車企通過市場競爭活下去,才能體現出企業的生命力。
更多內容請下載21 財經 APP
Ⅲ 哪些城市是新能源汽車銷量的主力軍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和杭州是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主力軍。自從新能源汽車推出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很迅速,尤其是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售數量猛增,更多的消費者傾向於購買特斯拉、蔚來、小鵬等新能源企業的汽車。
新能源汽車1/4銷量在北上廣深
現階段,新能源汽車主要以二線城市為主,很多一二線城市推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優惠政策,新能源汽車戶外充電的設施也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喜歡購買新能源汽車。另外,由於北上廣深推出了限購政策,所以這三個城市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也是名列前茅的。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北上廣深四個城市的新能源汽車銷售數量高達43.38萬輛,佔全國總銷量的24.79%。
Ⅳ 全國新能源汽車示範運營城市有哪些
全國主要城市電動汽車推廣情況一覽
上海:擬制定近三年的電動汽車示範運行專項計劃。同時,試行整車分期付款、電池融資租賃、里程消費結算等商業模式。
深圳:計劃在未來四年內,從比亞迪購買2000輛純電動計程車。目前已有40輛電動計程車運營(其中新上30輛比亞迪E6),主要是由深圳巴士集團旗下鵬程計程車公司運營。
杭州:2007年起,進行純電動公交車試運營。目前,杭州正在運營369輛電動汽車(主要是公交車和計程車),另有25輛眾泰租賃電動汽車。採用一環(環西湖)、兩區(西湖景區、蕭山開發區)、多點(眾多旅遊景點)的運營線路。今年6月組建純電動汽車運營公司,開展民用車租賃,初步計劃提供200輛。
合肥:已投放30輛純電動汽車示範運營,開通全國首條純電動公交線路。
北京:加快在公交、環衛等領域的示範應用,探索純電動汽車商業化運行模式,逐步建立純電動汽車服務體系。採用區域定時、定點班車和園區觀光兩種經營模式。2008年奧運會期間,有60多輛新能源的純電動汽車示範運行。今年年底前力爭能夠進行500輛純電動計程車的示範運行,帶動電動汽車的產業鏈。北京市環境保護局2010年下發《關於電動汽車等零排放車輛辦理環保手續有關事項的通知》(京環發〔2010〕3號),生產廠家備案不必提交檢測報告,購買者辦理新車環保手續時,也無需進行排放檢測。
濟南:已配置純電動公交車6輛。擬在全運會期間,以奧體中心為核心,開辟4條公交電動汽車示範運營線路。規劃2009年—2012年,將推廣電動汽車1610輛(公交車370輛、計程車400輛、公務、環衛、郵政、旅遊觀光車約840輛);2013年—2015年,推廣電動汽車10000輛以上。
武漢:2005年提出,以武漢市電動汽車示範運營有限公司為依託,抓好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
觀光汽車的示範運營。曾採用「一環兩區多點」的試點運營格局。
昆明:2輛純電動客車預計在6月試運營。雲南電網公司和在昆單位也將示範使用一批約100輛純電動汽車。
南昌:江西省《進一步支持工業企業開拓市場搞活營銷擴大銷售意見》的通知(贛府廳發
[2009]91號):「南昌市作為新能源汽車的試點城市,在同等性價比條件下,應優先選用省產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產品。」
天津:在汽車中心、集團內部或政府公務用車中,通過以里程計費的方式租賃使用。
鄭州:《河南省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提出,力爭盡快列入國家電動汽車示範試點城市並先後啟動電動汽車示範工程。河南省實施《10項行動計劃》中:在鄭州市區新開辟2條混合電動汽車公交示範線路;以鄭州為中心,推出中原城市群城際公交電動汽車示範線路,今明兩年先開通2條試運行,投入電動客車20台
唐山:規劃到2012年底,公共服務系統推廣純電動汽車2000輛,帶動社會電動汽車保有量達到8000輛。
成都:到2012年,共投入電動公交車250輛(首期50輛在國慶前投入運營)、電動計程車1300輛、電動專用車(旅遊觀光、綠化、市政、環衛、城市管理)350輛。
洛陽:《河南省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提出,力爭盡快列入國家電動汽車示範試點城市並
先後啟動電動汽車示範工程。
新鄉:《河南省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提出,力爭盡快列入國家電動汽車示範試點城市並
先後啟動電動汽車示範工程。河南省實施《10項行動計劃》提出在新鄉市推出城市公交、計程車和民用電動汽車示範運營;
株洲:8.3公里長的試點線路沿市東西向主幹道,純電動小汽車投放到8萬人的組團式社區運營。
南京:首批3輛電動公交汽車在南京公交遊1線正式上路示範運營。
威海:公交公司啟動線路運營,以沿海岸線作為綠色環保對外展示線路。
Ⅳ 山東4市成新能源汽車推廣示範城市總投資90.79億
近日,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將山東淄博、濰坊、臨沂、聊城列入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示範城市。根據國家批準的推廣計劃,到2015年底,這四個城市將更新公務用車、環衛車、公交車、計程車、物流車等新能源汽車2萬10輛。其中,純電動城市客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城市客車2800輛。在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的基礎上,各城市還將建設與推廣新能源汽車數量相匹配的充電樁、充電站等基礎設施,計劃總投資90.79億元。
Ⅵ 新能源補貼政策都在哪些城市試行北京開始了嗎
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出台《關於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確定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
之所以在上海等5個城市進行試點,與這些城市有一定新能源汽車產業基礎,可以供應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乘用車有很大關系。
地處深圳的比亞迪在全世界率先推出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也就是比亞迪F3DM雙模轎車。這款車裝備了純電動和油電混合兩種驅動模式,純電動模式充滿電可以行駛100公里。比亞迪E6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可以達300公里,在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目前已有40輛E6純電動計程車在深圳投入試運營。在電動汽車方面,深圳已經走在全國前列。深圳成為試點城市最有資格。
杭州之所以入選試點城市,與眾泰汽車的電動汽車有很大關系。眾泰汽車目前已有上百輛純電動汽車在杭州進行租賃運營。北京車展期間,一輛眾泰電動車在北京正式上牌,成為北京第一輛上牌的純電動汽車。
長春是一汽總部所在地,是中國汽車的搖籃。一汽研發的奔騰750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年內就要量產。上汽自主研發的榮威550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計劃2012年量產。合肥之所以入選,與奇瑞汽車地處安徽有很大關系。奇瑞已經研發成功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並且上了工信部的新車公告,可以小批量供應。答案從易車答疑上過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Ⅶ 關於科技部混合動力汽車「十城千輛」計劃的問題
新能源汽車有望規模化生產
科技部部長萬鋼日前表示,「科技部正在設想,通過連續3年對國內10個以上有條件的大城市,進行千輛新能源汽車的試驗,並形成新能源供應設施的規模市場,使我國到2010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規模達到1萬輛。
萬鋼是在參加「2008年首屆中國綠色能源汽車發展高峰論壇」時作出上述表述的。萬鋼認為,為了重點推進新能源汽車的規模化量產,爭取經過4到5年的時間,國家每年汽車產量將有10%是新能源汽車,大批公交汽車和出租汽車將會不斷更新。
新能源汽車奧運「露臉」
剛剛閉幕的北京奧運會,給了國內新能源汽車一次難得的集中展示機會。清華大學汽車系教授歐陽明高透露,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共有595輛新能源汽車為賽事服務,運行里程超過200萬公里,並將一直服務到殘奧會結束。
奇瑞汽車、長安汽車、一汽、東風、福田等多家車企參與其中。奧運期間投入使用的新能源汽車包括55輛純電動客車、25輛混合動力客車、75輛混合動力轎車、20輛氫燃料轎車、400多輛純電動場地車,此外還有240台地面充電機投入使用。
奧運期間,福田汽車有3輛燃料電池大客車在公交801線路上營運;一汽和東風有25輛混合動力客車在奧運公交K1線上運行。
萬鋼表示,北京奧運上,國產的新能源汽車已經證明了自己,下一步科技部將准備連續三年組織推出「十城千輛」的大規模示範行動。
所謂「十城千輛」是指三年內,計劃在10個以上有條件的大城市進行千輛級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試驗。
萬鋼給出了一個目標,希望通過各方努力,到2012年,國內有10%新生產的汽車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以目前國內汽車年產1000萬輛計,也就是100萬輛,那麼國家一年可節油7.8億升,減少230萬噸的二氧化碳和7800噸一氧化氮的排放,以及減少780噸碳氫化合物的排放。
呼籲政策支持
參加高峰論壇的專家表示,在「節能減排」已經成為國策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必將受到政府強有力的推動,但高昂的成本是阻礙商用新能源汽車廣泛應用的瓶頸。
目前,國內車企盡管大都推出了新能源客車,但幾乎都處於樣車或是示範運行階段,福田汽車是少數幾家實現產業化的企業。
2008年1月11日,30輛福田歐V混合動力客車駛上廣州街頭,投入正式運營。廣州市第一巴士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偉雄表示,「作為運營商,我們最關注的是性價比和能耗,購買的時候,混合動力客車的價格肯定要比傳統客車高。但從目前情況看,這批客車累計行駛里程已經超過120萬公里,單車最長行駛里程超過6萬公里,沒有重大故障發生,平均油耗比傳統車型節約25%以上。」
福田汽車歐V客車公司副總經理劉國強表示,「混合動力技術還是基於石油為燃料的內燃機技術,由於技術普及較早,根據混合程度不同,產品售價不會比傳統車型高太多,而真正實現零油耗、零排放的氫燃料電池客車,一輛成本接近200萬,而普通客車的成本只有20萬左右,用戶是很難接受的。」
在談到如何推廣新能源汽車使用的時候,張偉雄表示,希望能像日本等國家一樣,通過財政給予新能源汽車的用戶一些補貼。而劉國強則從廠家的角度考慮,希望能夠用政府采購的方式給予車企一些扶持。
Ⅷ 新能源汽車在哪些城市比較受歡迎
新能源汽車在哪些城市比較受歡迎?認為新能源汽車,我相信很多消費者會認為有限的許可證的城市,雖然被消費者接受新能源汽車在現階段非常高,但是如果不是由外部壓力,仍然很難接受一個燃料汽車購買新能源汽車與成千上萬的成千上萬的價格昂貴,和外部壓力,主要來自汽車需求和數量的矛盾。所以目前來看,城市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企業最重要的市場。這四個不差錢的一線城市,新能源汽車銷量最好的在哪裡?看看氫雲鏈吧!
上海是最早的城市限制車牌,車牌價格高,所以新能源汽車銷量一直很好,所有權也很高,風險的體積雖然只有9月排名第三,但差距不是很明顯,也許下個月將取代,畢竟,不是一個壞錢的地方,和其他城市,上海,最暢銷的新能源汽車也從當地汽車公司,榮威ei6一直暢銷,多虧了上海市場,比亞迪宋新能源和寶馬5系也很受歡迎。
也許很多消費者沒有想到,北京9月份的風險量其實是一線城市中最低的,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北京只有純電動汽車才能享受新能源汽車政策,這必然會使銷售受到一定的影響。根據第一個9月的銷售情況,北京市場上最好的純電動車型應該是比亞迪的元電動車。
Ⅸ 新能源將成中國南方五省區第一大電源,新能源汽車企業有何發展前景
毫無疑問,對於近年來的汽車市場而言,新能源汽車將成為相當受歡迎且有很多討論的市場領域。有人說,當前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動力不足以令人信服,因此市場前景不容樂觀。其他人則說,在市場趨勢的政策支持和幫助下,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前景必將光明。事實是什麼?我談談為什麼新能源汽車的前景很好,或者存在一些好的方面。首先是政策。即使當前的國內政策有所下降,但總體情況是該政策仍對新能源汽車有巨大幫助。無論是政策補貼還是政策便利,都可以使這個市場充滿前景。一是趨勢。如今,當相關環保法規變得更加嚴格時,整個汽車市場都在朝著新能源趨勢發展,這無疑證實了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前景。
但是請考慮一下電池技術的發展:大約在2000年,鉛酸電池首先應用於通用電動汽車,如今,高科技行業的大型新能源汽車公司(如Teslai,比亞迪和蔚來)已經使用了高能電池。高密度電池。此外,美國,中國,歐洲,以色列等國家也加大了對電池技術研究的投入,電池技術的發展應該更加迅速。能量密度更高的電池和更快的充電技術的出現指日可待。
Ⅹ 2022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首站(江蘇崑山)啟動
綠色低碳,智能安全。新能源汽車正成為滿足美好綠色出行、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力量。6月17日,作為拉動汽車消費一攬子舉措的活動形式之一,2022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首站在江蘇崑山舉行。
本次活動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江蘇省農業農村廳、江蘇省商務廳、江蘇省發展改革委、蘇州市人民政府、新華日報社、江蘇省電力公司主辦,崑山市人民政府、交匯點新聞、國網江蘇電動汽車服務公司承辦,汽車縱橫全媒體、京東集團協辦。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簽訂
相信在各級政府部門的指導、支持以及行業企業和媒體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定會深入基層城鎮,進而推動新能源汽車在三四線城市及村鎮市場的發展,拉動內需,促進內循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助力中國經濟繁榮穩定。隨後,2022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還將在湖南、四川等地的多個縣區舉辦若干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