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汽車 » 電動汽車電池發展意義

電動汽車電池發展意義

發布時間: 2022-11-15 12:09:24

『壹』 電動汽車電池的發展

純電動汽車用蓄電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鋰電池,其次為鉛酸電池、鎳氫電池和鈉電池等。從世界范圍內的專利申請的總量來看,日本擁有的純電動汽車用蓄電池及其管理系統相關專利申請數量最多。從日本國內的專利申請量來看,超過90%的專利申請也來自日本申請人。無論是從世界專利申請的擁有量角度,還是從日本專利申請中日本申請人所佔的份額角度,日本在純電動汽車用蓄電池及其管理系統領域都是實力最強者,掌控著絕大部分專利技術。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和消費國,美國純電動汽車用蓄電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鋰電池,鋰電池相關專利數量占動力電池專利數量的70%以上,其次為鉛酸電池、鎳氫電池、空氣電池和鈉電池等。從世界范圍內的專利申請的總量來看,截至2010年6月,美國的純電動汽車用蓄電池及其管理系統相關專利申請數量位於日本之後,排名第二。從美國國內的專利申請量來看,在和純電動汽車用蓄電池及其管理系統有關的專利申請中,來自日本申請人的專利最多,接近總量的60%,而來自美國申請人的專利申請數量次於日本。 純電動汽車用蓄電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鋰電池,其次為鉛酸電池、鎳氫電池、鈉電池和空氣電池等。從世界范圍內的專利申請的總量來看,截至2010年6月,德國的純電動汽車用蓄電池及其管理系統相關專利申請數量居世界排名第6位,與排名首位的日本專利數量相差很大,僅占日本申請量的11%。從德國國內的專利申請量來看,德國申請人持有的專利約占總量的43%,高於排名第二的日本。在全球范圍來看,德國在純電動汽車用蓄電池及其管理系統領域的技術實力遠不及日本,但是在本國范圍內,德國擁有較強的技術優勢,專利擁有量高於日本。
歐洲知名咨詢公司羅蘭貝格於2013年6月7日在上海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全球電動汽車的製造前景不甚樂觀,但中國除外。
該報告通過將七大主要汽車製造國德國、法國、義大利、美國、日本、中國、韓國的電動汽車市場加以比較,從技術、產業發展以及市場發展等方面詳細分析各國電動汽車行業發展現狀。
報告指出,生產電動汽車帶來的利潤空間遠遠不及生產傳統汽車,這種成本偏高而獲益有限的情況,加上預期未來幾年內油價趨於穩定,使電動汽車的成本劣勢愈加明顯。但在上述七國中,只有中國對電動汽車產業的投入沒有下降。羅蘭貝格合夥人沈軍表示,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從長期來看仍會保持向上發展的勢頭 中日韓三國繼續占據主要市場,2012年三國電池市場佔有率分別為37%,28%和33%,其中中國所佔比率最大,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電動汽車的發展。 電池快充壽命衰減驚人盲目建站風險大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出台後,部分試點城市的「再補貼」政策也隨即出台,新能源汽車消費正逐步啟動。面對廣闊的市場前景,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中海油、中石化等巨頭紛紛跑馬圈地,各地掀起一股興建充電站的風潮。上海漕溪、深圳龍崗、成都石羊、唐山南湖、延安、鄭州、南寧等地已經建成、在建或近期將開建大量的充電站,其中上海計劃在三年內達到5000個充電樁的規模;長春計劃三年內建成15個充電站和5000個充電樁……電池尺寸、充電介面是否統一?電池質量能否過關?快速充電對電池的損害究竟有多大?等一系列問題開始暴露出來。
當前我國電動汽車電池技術發展很快,但存在兩個明顯缺點。電動汽車電池的第一個缺點就是缺乏深層次技術,比如電池的化學問題、物理問題、溫度問題、結構問題等,在這些方面我們研發還不夠,沒有能夠建立數學模型把這些問題搞清楚。另一個缺點是缺乏評價體系,雖然現在我國部分電動車運行很好,但缺乏好的評價系統。比如電池的安全性怎麼樣,在高溫、低溫環境下能不能正常工作,這些都沒有一個好的評價。
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稠密的國家,電動汽車市場潛力巨大,與電動汽車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差距。所以我們必須追上發達國家電動汽車研發的步伐,從電源、集成電路、電源板塊等方面進行認真研發,齊心協力把電池產業做大做強。我國汽車用動力電池已開始由研發進入到產業化階段,並出現了加快發展的勢頭。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研發產品的主要性能已居國際先進水平,但需要解決一些薄弱環節。目前國產車用動力電池已顯示出了較明顯的成本優勢,部分企業能量型動力電池成本僅是日、美企業的一半左右,這就意味著,我國電動汽車的商業化有條件加速推進,並以成本優勢實現大規模出口。 全球動力電池產業目前面臨技術制約和成本制約,只有當動力電池性能得到改善、成本大幅降低、規模化應用之後,才能帶動其他較為成熟的環節的大力發展。因此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產業鏈中最具投資價值的環節,最有可能獲得超額收益,其他如電機和電控系統環節有較為成熟技術和市場基礎,競爭者眾多,可能只能獲得平均收益。

『貳』 純電動轎車的發展背景

電池是電動汽車發展的首要關鍵,汽車動力電池難在「低成本要求」、「高容量要求」及「高安全要
求」等三個要求上。要想在較大范圍內應用電動汽車,要依靠先進的蓄電池經過10多年的篩選,現在普遍看好的氫鎳電池,鐵電池,鋰離子和鋰聚合物電池。氫鎳電池單位重量儲存能量比鉛酸電池多一倍,其它性能也都優於鉛酸電池。但目前價格為鉛酸電池的4-5倍,正在大力攻關讓它降下來。鐵電池採用的是資源豐富、價格低廉的鐵元素材料,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也有廠家採用。鋰是最輕、化學特性十分活潑的金屬,鋰離子電池單位重量儲能為鉛酸電池的3倍,鋰聚合物電池為4倍,而且鋰資源較豐富,價格也不很貴,是很有希望的電池。我國在鎳氫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的產業化開發方面均取得了快速的發展。電動汽車其他有關的技術,近年都有巨大的進步,如:交流感應電機及其控制,稀土永磁無刷電機及其控制,電池和整車能量管理系統,智能及快速充電技術,低阻力輪胎,輕量和低風阻車身,制動能量回收等等,這些技術的進步使電動汽車日見完善和走向實用化。我國大城市的大氣污染已不能忽視,汽車排放是主要污染源之一,我國已有16個城市被列入全球大氣污染最嚴重的20個城市之中。我國現今人均汽車是每1000人平均10輛汽車,但石油資源不足,每年已進口幾千萬噸石油,隨著經濟的發展,假如中國人均汽車持有量達到現在全球水平---每1000人有110輛汽車,我國汽車持有量將成10倍地增加,石油進口就成為大問題。因此在我國研究發展電動汽車不是一個臨時的短期措施,而是意義重大的、長遠的戰略考慮。 美國在今年第二季度在全世界范圍內銷售了7931台電動車,這一數字領先於其他所有市場,銷量環比上漲28%。其他市場的數字分別是日本4240台,法國2056,德國1284。而在中國,今年的第一季度僅有235台電動汽車售出,比上一季度的343台下降了31%。
日本將會是這個產業的領頭羊,到2017年,日本將生產77.9萬輛電動車,占其汽車生產總量的9.7%。德國和美國也有可能將電動汽車的產量推升至21.83萬輛和36.23萬輛,分別占汽車市場總產量的3.55%和3%。在此期間,中國的產量可能會達到273150輛,僅為汽車總產量的1%。
隨著電動汽車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電動汽車企業間並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優秀的電動汽車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電動汽車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電動汽車行業中的翹楚!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有多種,但其中之一的氫燃料電池技術不成熟,成本昂貴,是20年之後的技術。2007年1月,汽車和動力電池專家Menahem Anderman博士在美國參議院能源與資源委員會作證時下此結論。中國也沒有氫燃料電池反應所必需的鉑。雖然沒有公開申明,但據傳國家內部決策層曾明確表示中國不適宜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只作為科研跟蹤
從技術發展成熟程度和中國國情來看,純電動轎車應是大力推廣的發展方向,而混合動力作為大面積充電網路還沒建立起來之前的過渡技術。今年中外車廠都先後推出了混和動力和純電動轎車。比亞迪先後展示了F6DM和F3DM雙模電動車和F3e純電動車。長安與加拿大綠色電池生產商Electrovaya合作,共同拓展加拿大新能源汽車市場,首推奔奔純電動版。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推出了以電動為主的Chevy Volt混合動力車,Mini Cooper推出了其純電動版。2011年江淮同悅推出純電動版新車。
但混合動力車動力系統復雜,成本昂貴。比亞迪F3DM有兩套動力系統,其公布的動力系統成本增加了5萬元,相當於每年要節省8千元的油費才能比傳統汽油車經濟。不過混合動力車省油有限,豐田Prius省油大致10%-20%,奇瑞A5-ISG在北京奧運試運期間公布的省油參數為10%。可以算一筆帳,假設家庭年行駛2萬公里,汽油車百公里油耗7.5升,年油費9450元,混合動力車省油20%節省了1890元,無法抵消其車價成本的增加。
混合動力的優勢是保留了傳統汽油汽車的使用生活方式,根據汽油機和電動機混合程度,充電次數和傳統汽油汽車加油次數相當,或者不用充電。行駛距離也不受限制。
純電動車省去了油箱、發動機、變速器、冷卻系統和排氣系統,相比傳統汽車的內燃汽油發動機動力系統,電動機和控制器的成本更低,且純電動車能量轉換效率更高。因電動車的能量來源——電,來自大型發電機組,其效率是小型汽油發動機甚至混合動力發動機所無法比擬的。純電動轎車因此使用成本在下降。按比亞迪F3e純電動車公布的數據,百公里行駛耗電12度,依照0.5元的電價算,百公里使用成本才6元。而其原形車F3汽油車百公里耗油7.6升,按目前6.2元的油價,成本是46.5元。相比之下,電動車的使用成本才是傳統汽油汽車的八分之一。
純電動車的缺點是它改變了傳統汽車的使用生活方式,需要每天充電。傳統的汽車使用習慣是大致一到兩周加一次油。而且每次出行也有幾百公里的距離限制,雖然一個家庭遠距離出行可能一年就這么幾次。

『叄』 電動汽車電池如何處理電動汽車廢舊電池如何處理

導讀:電動汽車電池如何處理?電動汽車廢舊電池如何處理

到目前為止,電動汽車的生產數量以及其使用人群數量都是朝著一個上升的趨勢在發展。畢竟電動汽車相對於燃油汽車來說更加便宜和環保。但是隨著使用的人數增加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電動汽車報廢之後電動汽車的電池是怎麼處理的,電動汽車電池使用是有壽命的,到了一定年限之後就必須更換,那麼,廢舊電池去了哪裡?下面一起看下電動汽車廢舊電池如何處理吧。

電動汽車廢舊電池如何處理——背景

一般來說,電池中會含有汞、鉛、銅、鎘、鎳等金屬以及硫酸化合物等合成化學物質,這些成分都是具有毒性的物質,尤其是對於重金屬而言,毒性更為嚴重。如果回收不當,電池中的重金屬會隨之進入土壤、水域等人類依賴的環境中。電動君先科普一下,通常一至兩節普通干電池就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農用價值,而一粒小小的紐扣電池,若被扔進水裡,就可污染600噸水,如果我們不慎吸入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極大。

電動汽車廢舊電池如何處理——我們該把電池擺在怎樣的高度

同內燃機在傳統能源汽車上的作用一樣,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動力源,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在純電動汽車上,電池除了提供動力來源外,電空調、電剎車、電轉向三小電系統等也全部由動力電池來供應能源。

在成本方面,現階段,電池成本佔比達到了整車的 30%-40%,是三大電系統(電池、電控、電機)中佔比最高的部分。作為對比,傳統能源汽車上的發動機大概占整車成本15%左右。綜合來看,電池是決定電動汽車續航、價格、駕乘品質的關鍵所在,每一點都是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的重要因素。

電動汽車廢舊電池如何處理——電池回收問題

其實汽車用的動力電池也一樣,報廢後除了化學活性下降之外,電池內部的化學成分並沒有改變,只是充放電性能已不能滿足車輛的動力需求了,但是可以使用在比汽車動能更低的產品上。例如德國:把報廢電池集中起來作為發電站的後備電源,其實就是充當電站發電量不足時的移動電源。但是需要同型號的電池才可以使用。

然而針對當前的現狀,國家工信部提出的國內首個關於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明確指出回收拆解企業應具有相關資質的國家標准《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拆解規范》從2017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此外,自2018年2月1日起,《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余能檢測》等三項動力電池新國標也將正式實施。2月2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 商 務部、質檢總局和能源局七部委聯合印發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通知,旨在加強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規范行業發展,推進資源綜合利用,保護環境,從而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持續健康發展。《辦法》將於2018年8月1日正式施行。

電動汽車的廢舊電池對環境污染的力度是不可逆的,所以必須對此作出相應行動。當然,每一位公民都要注意環境方面 的問題,到2020年前後,我國純電動(含插電式)乘用車和混合動力乘用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12萬—17萬噸。而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預測,到2020年,國內動力電池報廢量將超過24.8萬噸,大約是2016年報廢量的20倍。希望大家在看完我介紹的關於電動汽車廢舊電池如何處理的內容之後會有所幫助。

@2019

『肆』 在電池技術沒有突破的情況下,發展電動汽車究竟有什麼意義

電動車的核心並不是電池,而是徹底顛覆汽車這一產品。通俗來說,就是以後的車可以不是長現在這個樣子。但這是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所以現在起步,擁有先發優勢,方向是絕對正確。

『伍』 電動汽車簡介。

電動汽車是指以車載電源為動力,用電機驅動車輪行駛,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各項要求的車輛。電動汽車的優點是:它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氣的有害氣體,即使按所耗電量換算為發電廠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顯著減少,由於電廠大多建於遠離人口密集的城市,對人類傷害較少,而且電廠是固定不動的,集中的排放,清除各種有害排放物較容易,也已有了相關技術。由於電力可以從多種一次能源獲得,如煤、核能、水力等,解除人們對石油資源日見枯竭的擔心。電動汽車還可以充分利用晚間用電低谷時富餘的電力充電,使發電設備日夜都能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其經濟效益。有關研究表明,同樣的原油經過粗煉,送至電廠發電,經充入電池,再由電池驅動汽車,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經過精煉變為汽油,再經汽油機驅動汽車高,因此有利於節約能源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量,正是這些優點,使電動汽車的研究和應用成為汽車工業的一個「熱點」。 編輯本段利弊 電動汽車的優點是:它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氣的有害氣體,即使按所耗電量 換算為發電廠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顯著減少,由於電廠大多建於遠離人口密集的城市,對人類傷害較少,而且電廠是固定不動的,集中的排放,清除各種有害排放物較容易,也已有了相關技術。由於電力可以從多種一次能源獲得,如煤、核能、水力等,解除人們對石油資源日見枯竭的擔心。電動汽車還可以充分利用晚間用電低谷時富餘的電力充電,使發電設備日夜都能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其經濟效益。有些研究表明,同樣的原油經過粗煉,送至電廠發電,經充入電池,再由電池驅動汽車,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經過精煉變為汽油,再經汽油機驅動汽車高,因此有利於節約能源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量,正是這些優點,使電動汽車的研究和應用成為汽車工業的一個「熱點」。
電動汽車的困難是:目前蓄電池單位重量儲存的能量太少,還因電動車的電池較貴,又沒形成經濟規模,故購買價格較貴,至於使用成本,有些試用結果比汽車貴,有些結果僅為汽車的1/3,這主要取決於電池的壽命及當地的油、電價格。 電動汽車是指以車載電源為動力,用電機驅動車輪行駛,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各項要求的車輛。由於對環境影響相對傳統汽車較小,其前景被廣泛看好,但當前技術尚不成熟。編輯本段發展的關鍵 電池是電動汽車發展的首要關鍵,汽車動力電池難在 「低成本要求」、「高容量要求」及「高安全要求」等三個要求上。要想在較大范圍內應用電動汽車,要依靠先進的蓄電池經過10多年的篩選,現在普遍看好的氫鎳電池,鐵電池,鋰離子和鋰聚合物電池。氫鎳電池單位重量儲存能量比鉛酸電池多一倍,其它性能也都優於鉛酸電池。但目前價格為鉛酸電池的4-5倍,正在大力攻關讓它降下來。鐵電池採用的是資源豐富、價格低廉的鐵元素材料,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也有廠家採用。鋰是最輕、化學特性十分活潑的金屬,鋰離子電池單位重量儲能為鉛酸電池的3倍,鋰聚合物電池為4倍,而且鋰資源較豐富,價格也不很貴,是很有希望的電池。我國在鎳氫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的產業化開發方面均取得了快速的發展。電動汽車其他有關的技術,近年都有巨大的進步,如:交流感應電機及其控制,稀土永磁無刷電機及其控制,電池和整車能量管理系統,智能及快速充電技術,低阻力輪胎,輕量和低風阻車身,制動能量回收等等,這些技術的進步使電動汽車日見完善和走向實用化。我國大城市的大氣污染已不能忽視,汽車排放是主要污染源之一,我國已有10個城市被列入全球大氣污染最嚴重的20個城市之中。我國現今人均汽車是每1000人平均10輛汽車,但石油資源不足,每年已進口幾千萬噸石油,隨著經濟的發展,假如我國人均汽車持有量達到現在全球水平---每1000人有110輛汽車,我國汽車持有量將成10倍地增加,石油進口就成為大問題。因此在我國研究發展電動汽車不是一個臨時的短期措施,而是意義重大的、長遠的戰略考慮。 編輯本段結構和特點 純電動汽車,相對燃油汽車而言,主要差別(異)在於四大部件,驅動電機,調速控制器、動力電池、車載充電器。相對於加油站而言,它由公用超快充電站。
純電動汽車之品質差異取決於這四大部件,其價值高低也取決於這四大部件的品質。純電動汽車的用途也在四大部件的選用配置直接相關。
純電動汽車時速快慢,和啟動速度取決於驅動電機的功率和性能,其續行里程之長短取決於車載動力電池容量之大小,車載動力電池之重量取決於選用何種動力電池如鉛酸、鋅碳、鋰電池等,它們體積,比重、比功率、比能量、循環壽命都各異。這取決於製造商對整車檔次的定位和用途以及市場界定、市場細分。
純電動汽車的驅動電機目前有直流有刷、無刷、有永磁、電磁之分,再有交流步進電機等,它們的選用也與整車配置、用途、檔次有關。另外驅動電機之調速控制也分有級調速和無級調速,有採用電子調速控制器和不用調速控制器之分。電動機有輪轂電機、內轉子電機、有單電機驅動、多電機驅動和組合電機驅動等。電機及調速控制器的選用和配製對整車檔次和價位也有影響。
公用超快充電站是純電動汽車商業化的基礎設施,將它做完善到位了才能使前者暢行無憂,反之則是它的短腿,受其制約和影響,歐洲、美國電動汽之商業實踐充分說明了這點。我們對此認識到了,但行動不力。另外,充電機與車載電池之電纜連接器問題必須規范,形成電池品種、電壓分檔、快慢(功率大小)諸要素的一致,否則純電動汽車及公用超快充電站無法有效無法對接,這個產業目前白紙一張,待我們去開拓,但必須規劃、設計成型後實施,以免徒勞,以免勞命傷財。
純電動汽車之四大部件及公用充電站之大型充電機,專用電纜、線纜連接器乃至計費、收費系統,這是汽車行業新的零部件,沒它們將是無米之炊,沒做到位、不完善則是短腿受其制約。同時與此相關的零部件製造商應以此形成產業鏈,共圖發展。
國家發政委「新能源汽車公告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已於2007年11月1日施行。「城鎮鄉村農用(專用)電動汽車通用技術條件」也在醞釀過程中,純電動汽車商業化在農村已經初現雛形,我們不該視而不見。
將來符合國際和符合市場需求的純電動汽車必定遵守以下幾項:1、電動車輛研發製造運營必須符合國家各項相關法規。整車、零部件性能必須滿足國家技術標准和各項具體要求。2、電動車輛是以電為能源,由電動機驅動行駛的,不再產生新的污染,不再產生易燃、易爆之隱患。3、電動車輛儲能用的電池必須是無污染、環保型的。且具有耐久的壽命,具備超快充電(2-3C以上電流)的功能。車輛根據用途確定一次充電之續行里程,以此裝置夠用電量的電池組,充分利用公用充電站超快充電以延長續行里程。4、電動機組應有高效率的能量轉換。剎車、減速之能量的直接利用和回收,力求車輛之綜合能源利用的高效率。5、根據車輛用途和行駛場合設定最高車速,且不得超過交通法規的限定值,以合理選擇電動機的功率和配置電池組容量。6、車輛駕駛操作,控制簡單有效、工作可靠,確保行車安全。7、機械、電氣裝置耐用少維修。車輛運營之費用低廉。8、以目標市場需求為依據,提供實用、合適車型滿足之,力求做到技術、經濟、實用、功能諸方面的綜合統一。
將來產業化、商業化為用戶所歡迎的電動汽車,必定符合以下幾點特徵:准確的定位、恰當的用途、宜駛的區域、最佳的效能。合適的車型、經濟的配置。可靠的性能、便當的操控。環保的電池、耐久的壽命、夠用的電量、超快的充電、完善的網路、到位的服務。低廉的費用、最少的維修。
電動汽車簡史逸聞
早在19世紀後半葉的1873年,英國人羅伯特·戴維森(Robert Davidsson)製作了世界上最初的可供實用的電動汽車。這比德國人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和本茨(Karl Benz)發明汽油發動機汽車早了10年以上。
戴維森發明的電動汽車是一輛載貨車,長4800mm,寬1800mm,使用鐵、鋅、汞合金與硫酸進行反應的一次電池。其後,從1880年開始,應用了可以充放電的二次電池。從一次電子表池發展到二次電池,這對於當時電動汽車來講是一次重大的技術變革,由此電動汽車需求量有了很大提高。在19世紀下半葉成為交通運輸的重要產品,寫下了電動汽車需求量有了很大提高。在19世紀下半葉成為交通運輸的重要產品,寫下了電動汽車在人類交通史上的輝煌一頁。1890年法國和英倫敦的街道上行駛著電動大客車,當時的車用內燃機技術還相當落後,行駛里程短,故障多,維修困難,而電動汽車卻維修方便。
在歐美,電動汽車最盛期是在19世紀末。1899年法國人考門·吉納駕駛一輛44kW雙電動機為動力的後輪驅動電動汽車,創造了時速106km的記錄。
1900年美國製造的汽車中,電動汽車為15755輛,蒸汽機汽車1684輛,而汽油機汽車只有936輛。進入20世紀以後,由於內燃機技術的不斷進步,1908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T型車問世,以流水線生產方式大規模批量製造汽車使汽油機汽車開始普及,致使在市場競爭中蒸汽機汽車與電動汽車由於存在著技術及經濟性能上的不足,使前者被無情的歲月淘汰,後者則呈萎縮狀態。 編輯本段專家看電動汽車 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林程
我國磷酸鐵鋰電池研究工作已經取得突破
林程對記者說,車用鋰電池的要求更高。它要求車輛在各種使用條件下,都要保障安全性,不能發生明火、爆炸等事故。最先用於電動車的是動力電池,國內在這一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已初具產業規模。但5、6年前,裝有該電池的電動車經常出現一些事故,這樣的電池也就逐漸被淡化。現在,國內對鋰電池的研究進步很快,特別是在電池安全性的問題上,取得了很大進展。
林程向記者介紹,鋰電池主要包括錳酸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目前,國內的錳酸鋰電池發展已初具規模。磷酸鐵鋰電池由於安全性更高、壽命更長,將成為未來鋰電池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國外各汽車企業研發的重點。目前,國內對磷酸鐵鋰電池的研究工作進展順利,特別是在一些專利上取得突破,這次為北京奧運會提供的客車用鋰電池就是自主研發的磷酸鐵鋰電池。
「當然與國外對鋰電池的研究相比,國內的鋰電池研究工作還有一定差距,但是國內對鋰電池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未來將成為研發重點。」林程對記者說。
河南環宇集團鋰電池產業技術副總工程師鄧倫浩
鋰電池大規模用於電動車還需一定時間
河南環宇集團是一家從電池零部件到電池塑料五金及相關電池製造、設備製造、電器製造等完整產業鏈的企業集團,曾承擔過科技部鋰電池項目的研發工作。
「目前國內鋰電池的研究工作和國外相比,差距主要體現在電池的控制系統和[font color=#0000ff]電源[/font]管理系統上。」鄧倫浩對記者說,現在國內對鋰電池的研究處於各自開發的狀態。目前,有的公司已經能夠為電動汽車提供相應的鋰電池配套產品,配套的鋰電池一般能跑200~500公里左右。
鄧倫浩告訴記者,現在國內鋰電池的價格太高,電源管理系統的問題還沒得到很好地解決。電動汽車還面臨充電的問題。目前,家裡的一般線路不能為電動汽車鋰電池充電,必須配一個小型的專用充電器,而且充電的時間很長,很麻煩。在國外,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般都把充電站和加油站放在一起。現在國內的充電站還沒有大規模地建立起來。
鄧倫浩認為,目前國內消費者對裝有鋰電池的電動汽車接受起來還有難度:「一輛普通電動汽車的價格大概是同等配置汽油機車的兩倍甚至更高,國內消費者還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和心理准備來接受電動汽車。」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工程師庄童
看好磷酸鐵鋰電池發展前景
庄童向記者介紹,電動汽車電池的研發工作經歷了從鉛酸電池、鎳氫電池到鋰電池的發展過程,每一種電池各有利弊。
鉛酸電池出現得最早,使用的時間也最長,屬於蓄電池系列。鉛酸電池的安全性能最好,很少出現爆炸、著火等現象,只是儲能效果不太理想。後來,人們研製出了鎳氫電池,存儲電能和功率的效果都比鉛酸電池理想,但是由於鎳氫電池在充電過程中產生的氫氣容易發生爆炸,所以企業對鎳氫電池處在可用可不用的狀態。
到了2000年前後,人們研製成功了鋰電池。鋰電池存儲的電能是鉛酸電池的2~3倍,但是由於它含有的鋰離子活躍在金屬層表面,在空氣中容易出現自燃、爆炸等情況,危險性更高。所以現在各國對鋰電池的研發主要是控制它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一塊鋰電池大概能循環充電1000次左右,其中磷酸鐵鋰電池的儲能效果比鈷酸鋰電池和錳酸鋰電池的效果差一些,但是它的安全性能最好,儲能比鉛酸電池要高很多,所以現在磷酸鐵鋰電池最被看好。」庄童說。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電動汽車分會主任陳全世
國內鋰電池研究存在三大問題
陳全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現在國家對鋰電池的研究工作高度重視,『863』計劃項目中,國家共投資6600萬元,全部用於鋰電池的研發工作。我們與**、美國等走在鋰電池研發前列的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鋰電池的製造精度、設備、標准等研發細節上存在一定差距。」
陳全世告訴記者,目前國內鋰電池研究存在三大問題。首先是製造的一致性問題。由於在鋰電池的製造工藝和設備上存在差距,使得國內鋰電池的生產工藝參差不齊,製造標准還達不到一致性。電動汽車所用的鋰電池都是串聯或並聯在一起,如果一致性問題解決不好,那麼所生產的鋰電池也就無法大規模應用於電動汽車。
其次是知識產權問題。目前國內在磷酸鐵鋰電池的研究上已經取得突破,但是由於美國在這方面有專利,所以雖然我們在一些環節上能夠自主研發,但是在知識產權問題上,還不知如何應對。
第三是原材料的篩選問題。現在用於鋰電池生產的原材料不可能全部進口,主要還是取自國內,但是國內的原材料要通過國際認證,生產出的鋰電池才能被國際認可,所以在原材料認證環節上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
中國汽車駛入「無油」時代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有多種,但其中之一的氫燃料電池技術不成熟,成本昂貴,是20年之後的技術。2007年1月,汽車和動力電池專家Menahem Anderman博士在美國參議院能源與資源委員會作證時下此結論。中國也沒有氫燃料電池反應所必需的鉑。雖然沒有公開申明,但據傳國家內部決策層曾明確表示中國不適宜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只作為科研跟蹤項目。
另外就主要採用甲醇、乙醇等低成本液體燃料的技術來說,由於大量採用玉米、糧食作為原料,導致全球糧價連續上升,這也不可能成為中國的技術選擇。
還有一種燃料技術清潔柴油,即含硫量低的柴油(含硫量低於350ppm的柴油),使用能使動力平均比汽油機節約30%的能源。不過因為國內的柴油品質不佳,頻繁的油荒總是從柴油開始,此外柴油得不到國家政策支持。
從技術發展成熟程度和中國國情來看,純電動汽車應是大力推廣的發展方向,而混合動力作為大面積充電網路還沒建立起來之前的過渡技術。今年中外車廠都先後推出了混和動力和純電動汽車。比亞迪先後展示了F6DM和F3DM雙模電動車和F3e純電動車。長安與加拿大綠色電池生產商Electrovaya 合作,共同拓展加拿大新能源汽車市場,首推奔奔純電動版。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推出了以電動為主的Chevy Volt混合動力車,Mini Cooper推出了其純電動版。
但混合動力車動力系統復雜,成本昂貴。比亞迪F3DM有兩套動力系統,其公布的動力系統成本增加了5萬元,相當於每年要節省8千元的油費才能比傳統汽油車經濟。不過混合動力車省油有限,豐田Prius省油大致10%-20%,奇瑞A5-ISG在北京奧運試運期間公布的省油參數為10%。可以算一筆帳,假設家庭年行駛2萬公里,汽油車百公里油耗7.5升,年油費9450元,混合動力車省油20%節省了1890元,無法抵消其車價成本的增加。
混合動力的優勢是保留了傳統汽油汽車的使用生活方式,根據汽油機和電動機混合程度,充電次數和傳統汽油汽車加油次數相當,或者不用充電。行駛距離也不受限制。
純電動車省去了油箱、發動機、變速器、冷卻系統和排氣系統,相比傳統汽車的內燃汽油發動機動力系統,電動機和控制器的成本更低,且純電動車能量轉換效率更高。因電動車的能量來源——電,來自大型發電機組,其效率是小型汽油發動機甚至混合動力發動機所無法比擬的。純電動汽車因此使用成本在下降。按比亞迪F3e純電動車公布的數據,百公里行駛耗電12度,依照0.5元的電價算,百公里使用成本才6元。而其原形車F3汽油車百公里耗油7.6升,按目前6.2元的油價,成本是46.5元。相比之下,電動車的使用成本才是傳統汽油汽車的八分之一。
純電動車的缺點是它改變了傳統汽車的使用生活方式,需要每天充電。傳統的汽車使用習慣是大致一到兩周加一次油。而且每次出行也有幾百公里的距離限制,雖然一個家庭遠距離出行可能一年就這么幾次。
編輯本段技術 技術概述
電動汽車是指以車載電源為動力,用電機驅動車輪行駛,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各項要求的車輛。它使用存儲在電池中的電來發動。在驅動汽車時有時使用12或24塊電池,有時則需要更多。
電動車技術特點
●無污染,雜訊低
電動汽車無內燃機汽車工作時產生的廢氣,不產生排氣污染,對環境保護和空氣的潔凈是十分有益的,幾乎是「零污染」。眾所周知,內燃機汽車廢氣中的CO、HC及NOX、微粒、臭氣等污染物形成酸雨酸霧及光化學煙霧。電動汽車無內燃機產生的雜訊,電動機的雜訊也較內燃機小。雜訊對人的聽覺、神經、心血管、消化、內分泌、免疫系統也是有危害的。
●能源效率高,多樣化
電動汽車的研究表明,其能源效率已超過汽油機汽車。特別是在城市運行,汽車走走停停,行駛速度不高,電動汽車更加適宜。電動汽車停止時不消耗電量,在制動過程中,電動機可自動轉化為發電機,實現制動減速時能量的再利用。有些研究表明,同樣的原油經過粗煉,送至電廠發電,經充入電池,再由電池驅動汽車,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經過精煉變為汽油,再經汽油機驅動汽車高,因此有利於節約能源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量。
另一方面,電動汽車的應用可有效地減少對石油資源的依賴,可將有限的石油用於更重要的方面。向蓄電池充電的電力可以由煤炭、天然氣、水力、核能、太陽能、風力、潮汐等能源轉化。除此之外,如果夜間向蓄電池充電,還可以避開用電高峰,有利於電網均衡負荷,減少費用。
●結構簡單,使用維修方便
電動汽車較內燃機汽車結構簡單,運轉、傳動部件少,維修保養工作量小。當採用交流感應電動機時,電機無需保養維護,更重要的是電動汽車易操縱。
●動力電源使用成本高,續駛里程短
目前電動汽車尚不如內燃機汽車技術完善,尤其是動力電源(電池)的壽命短,使用成本高。電池的儲能量小,一次充電後行駛里程不理想,電動車的價格較貴。但從發展的角度看,隨著科技的進步,投入相應的人力物力,電動汽車的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揚長避短,電動汽車會逐漸普及,其價格和使用成本必然會降低。

『陸』 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壽命有多長

純電動力汽車電池壽命,如果是長壽命鉛酸電池,一般在1.5-2年,如果是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理論壽命在7-8年。
純電動汽車(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簡稱BEV),它是完全由可充電電池(如鉛酸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或鋰離子電池,磷酸鐵鋰電池)提供動力源的汽車。雖然它已有134年的悠久歷史,但一直僅限於某些特定范圍內應用,市場較小。主要原因是由於各種類別的蓄電池,普遍存在價格高、壽命短、外形尺寸和重量大、充電時間長等嚴重缺點。
電池是電動汽車發展的首要關鍵,汽車動力電池難在 「低成本要求」、「高容量要求」及「高安全要
求」等三個要求上。氫鎳電池單位重量儲存能量比鉛酸電池多一倍,其它性能也都優於鉛酸電池。價格為鉛酸電池的4-5倍,正在大力攻關讓它降下來。鐵電池採用的是資源豐富、價格低廉的鐵元素材料,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也有廠家採用。鋰是最輕、化學特性十分活潑的金屬,鋰離子電池單位重量儲能為鉛酸電池的3倍,鋰聚合物電池為4倍,而且鋰資源較豐富,價格也不很貴,是很有希望的電池。我國在鎳氫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的產業化開發方面均取得了快速的發展。電動汽車其他有關的技術,有巨大的進步,如:交流感應電機及其控制,稀土永磁無刷電機及其控制,電池和整車能量管理系統,智能及快速充電技術,低阻力輪胎,輕量和低風阻車身,制動能量回收等等,這些技術的進步使電動汽車日見完善和走向實用化。我國大城市的大氣污染已不能忽視,汽車排放是主要污染源之一,我國已有16個城市被列入全球大氣污染最嚴重的20個城市之中。我國現今人均汽車是每1000人平均10輛汽車,我國汽車持有量將成10倍地增加,石油進口就成為大問題。因此在我國研究發展電動汽車不是一個臨時的短期措施,而是意義重大的、長遠的戰略考慮。

『柒』 盲追大電池沒意義,電動車發展在於少續航

2021 年年初,蔚來 汽車 在 "NIO Day 2020" 上推 150kWh 固態電池包,能夠實現了 360Wh/kg 的超高能量密度,搭載該電池包的 ET7 的續航里程將超過 1000km;上汽旗下智己 汽車 推出的搭載 " 摻硅補鋰 " 技術電池新車,其最大續航里程同樣可達 1000km;而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在電動 汽車 百人會論壇上透露,廣汽埃安也將於 2021 年發布 1000km 續航的車型。

盡管目前還未有 1000km 續航的純電動車型落地,但是從近幾年純電動車發展歷程上看,超長 續會 是未來大趨勢。

然而,前段時間奧迪首席執行官馬庫斯 · 杜斯曼 ( Markus Duesmann )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卻表示:盲目做大電池毫無意義,未來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將不增反降、提供相對較少的續航里程。

在大多數人看來,杜斯曼這番話看起來頗有幾絲玩笑的意味。畢竟,他的言論正與目前展露的行業趨勢背道而馳。

那麼他錯了嗎?或許並沒有

在各大車企鋪天蓋地的宣傳誘導下,我們總是輕易相信,超長續航便是解決電動車里程焦慮的唯一途徑,同時,也讓我們容易忽視兩個點:

其一,消費者未必真的需要超長續航。

曾經有一項數據統計顯示,2019 年北京市小 汽車 平均出車率為 74.4%,日均行駛里程為 40.8km,而次均行駛里程約為 11km,再額外算上氣候、空調消耗、剩餘安全電量、樣本覆蓋等因素,其實 200km 基本上能夠滿足這 70% 用戶的日常需求了。

此外,蔚來 汽車 聯合創始人秦力洪在一次媒體群訪中也談到:" 蔚來用戶跑的公里數里,短途旅行、當天幾十公里以內的旅程占 59% 左右,而當天出行 200 公里左右所對應的出行次數裡面大概佔到 4%,單次出行超過 500 公里以上的,大概是百分之零點幾。"

從理論上講,絕大部分人日常代步出行,對於超長續航的需求並不大。

其二,電池容量並 解決 " 里程焦慮 " 的唯一

前面提到的僅是理論上的絕大部分人,實際中我們仍面對不少像長途、自駕游等需要高續航的場景。

盡管現如今市場上已經有不少純電動車型續航里程達到 600km 以上,這樣的數據其實已經能夠持平甚至是超越大多數燃油車型單次加油的續航里程了,哪怕是後續純電動車電池容量持續增大、能夠提供上千公里的續航里程,但這種所謂的 " 里程焦慮 " 依舊存在。

記得曾經一位 汽車 技術人員開玩笑的說過:" 除非用核電,否則續航里程多少都會存在里程焦慮。"

而這種里程焦慮,並非來源於車子本身的續航里程夠不夠多,歸根結底是目前純電動車獲取能源的方式不如傳統燃油車來得那麼便捷,同時整個 社會 體系、 社會 基礎設施仍不夠完善所造成的。

大電池或許只是時下的無奈之舉

增大電池容量以提升續航,這只是眼下公共配套設施未完善,所被迫採取的一套方案罷了。

蔚來 汽車 聯合創始人秦力洪認為:長續航大電池真實的需求不會像大家說 的 那麼猛烈,現在絕大部分蔚來用戶對於他們的 70 度電池很滿足,100 度電池上來之後會產生部分需求。150 度是大家聽起來都很嗨,但是真正要去買、要去升級,卻不一定會做的事情。

大容量電池能夠讓車子續航上到幾百上千,看上去很香,但是其帶來的價格、重量、體積、充電時間等方面的上升,以及附帶的安全性問題,仍有諸多爭議。

目前尚未有 1000km 續航的車型公布公布價格,但參考市面上 500-600km 續航的新車型,平均售價約 30 萬,現在的電池的成本占整個電動車的成本大概應該是在 40% 到 50% 左右,換裝更大容量電池之後的價格必然更高。

此外,隨著電池容量的增加,也會隨之帶來一個更大的問題: 安全。

如今純電動 汽車 動力電池為鋰離子電池,鋰離子電池都含有易燃溶劑,在過充、碰撞、短路等因素下,容易引起化學反應並造成熱失控,電壓越高的正極材料,最後產生熱失控的幾率就越大。同時,鋰電池容量越大,熱失控時釋能便越多,燃燒或爆炸現象也更為劇烈。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 2019 年 汽車 關鍵部件新生態產業峰會上也表示:" 電池組自燃概率除了與電池本性有關之外,還和電池總量成正比。" 楊裕生認為,企業追求過分純電動車長續航里程,是純電動車自燃的主要原因。

高續航在未來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

" 廣東高速服務區投運 320 座充電站 "、" 蔚來計劃在全國建成 500 座換電站,全國部署 3 萬根 20kW 直流樁 "、" 小鵬在江浙滬地區增 145 個免費充電站點 "、" 特斯拉在華超級充電站突破 700 座 "...

不難發現, 社會 基礎設施正逐步完善,而隨著石墨烯電池技術的應用、充電速率提升,充電站/充電樁這類基礎建設密度持續提高,以及換電模式的普及,讓純電動車獲取能源將越來越便捷、時間也逐漸縮減,這也意味著下一個體系之下,純電動車的續航里程高低或許將不再被用戶所顧慮。

" 未來 汽車 快充技術、換電技術普及後,用戶根本用不上那麼大的電池。" 威馬 汽車 創始人沈暉表示:所有車背著 1000 公里電池滿大街跑,是對資源的一種巨大浪費。

在車型上採用更大、更重、更貴、同時還需面臨更大安全風險的大容量電池,來實現動輒上千公里的續航里程,這對於普通消費者的城市通勤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這些也均同樣是杜斯曼的觀念。

當然,以企業生產製造的角度來講,作為奧迪首席執行官的杜斯曼同樣有理由希望未來電池容量朝著越低的方向發展的。

電池生產過程中,碳排放非常高。按照 IVL 瑞典環境科學研究所的測算,每生產 1kWh 電池,會產生 150KG-200KG 的碳排放當量。而挪威工業大學給出的數據是 170KG,海德堡能源環境中心的計算數值是 140KG。

以相對較低的 150KG/kWh 為例,30kWh 的電池就會產出 4.5 噸碳排放,100kWh 的電池將產生 15 噸的碳排放,而更高容量電池那這個數值也將會成正比例上漲。而製造一台普通汽油轎車車的碳排放只有大約為 5 噸左右,相比之下也就不難理解了。

畢竟,被歐盟算過幾次 " 賬 " 的大眾集團,可是在 " 碳排放 " 這件事情上面吃過不少虧。

輕便小巧、短續的航趨勢已初露端倪

因此,在杜斯曼看來,不久之後便宜、輕巧、便捷、續航短的車型將成為車市主流。

在剛剛過去的 2020 年,全球最大新能源車市場歐洲,賣得最好的純電動車,不是特斯拉 Model 3,而是雷諾 ZOE,一款綜合續航 389km(WLTP 工況)、軸距不到 2.6 米的小車。

在中國,五菱宏光 MINI EV 上市不到一年,累計銷量就直逼特斯拉 Model 3,成為國內 2020 年新能源車銷量榜亞軍。這款持續走紅的五菱宏光 MINI EV,只是一輛續航里程僅有 120-170km、車長不到 3 米電動小車。

從世界這兩大新能源市場的表現,其實,這樣的趨勢已逐步展露端倪。

文 / 丁文博

圖 / 來源於網路

『捌』 發展純電動汽車符合哪些新發展理念

電池是電動汽車發展的首要關鍵,汽車動力電池難在 「低成本要求」、「高容量要求」及「高安全要求」等三個要求上。鋰聚合物電池。氫鎳電池單位重量儲存能量比鉛酸電池多一倍,中國在鎳氫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的產業化開發方面均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中國已有10個城市被列入全球大氣污染最嚴重的20個城市之中。中國現今人均汽車是每1000人平均10輛汽車,但石油資源不足,每年已進口幾千萬噸石油,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人均汽車持有量達到現在全球水平---每1000人有110輛汽車,中國汽車持有量將成10倍地增加,石油進口就成為大問題。因此在中國研究發展電動汽車不是一個臨時的短期措施,而是意義重大的、長遠的戰略考慮。不死的
經歷了長期發展,純電動汽車技術逐步成熟,並在美、日、歐等國家得到商業化的推廣應用。世界上有近4萬輛純電動汽車在運行,其中法國8000輛,美國7000輛,在日本7400輛。主要用在公共運輸系統。

希望可以採納,謝謝

『玖』 哈佛大學研究出持久、穩定的固態鋰電池,可提高電動汽車壽命,有何意義

此項技術突破能進一步賦能電動汽車行業,為行業發展帶來更強動力。

在該技術真正實現商業化之後,整個社會都會因此發生巨大改變。對於普通人而言,我們應對此持期待心態,我更希望國內相關技術同樣能得到突破性進展,以在該領域內實現彎道超車。

『拾』 華裔科學家發明電動車新電池:3分鍾充滿電使用壽命20年,有怎樣的意義

華裔科學家發明電動車新電池:3分鍾充滿電使用壽命20年,這不僅能夠直接帶動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同時也能夠給目前的世界貢獻環保的力度。

一、華裔科學家發明電動車新電池:3分鍾充滿電使用壽命20年

除了剛才這種對於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的直接影響之外,這種電池其實對於環保事業出的力度也是比較大的,按照目前電池的使用壽命來看,一般的鋰電池也就只能用5~7年,這也就意味著5~7年之後就得進行回收,由於當前鋰電池的回收難度比較大,這難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如果把使用壽命延長到20年的話,這也就相當於在此前基礎的4個周期之後才需要進行一次回收,這不僅能夠緩解回收壓力,最終也能夠促進環保事業的進步。

熱點內容
qq皮卡堂攻 發布:2025-02-12 09:22:38 瀏覽:804
h0bby是什麼牌拖掛房車 發布:2025-02-12 08:55:08 瀏覽:663
豐田九龍商務車15座 發布:2025-02-12 08:30:39 瀏覽:924
皮卡車鈑金價格大全集 發布:2025-02-12 08:06:02 瀏覽:664
商務車司機一般工資是多少 發布:2025-02-12 07:56:38 瀏覽:340
重慶帥鈴皮卡二手車 發布:2025-02-12 07:47:34 瀏覽:756
尼桑泰坦皮卡座椅圖片 發布:2025-02-12 07:31:55 瀏覽:40
金旅考斯特房車網站 發布:2025-02-12 07:31:53 瀏覽:426
依維柯加裝水箱房車 發布:2025-02-12 07:31:52 瀏覽:493
皮卡坦途1974內飾 發布:2025-02-12 07:21:00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