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電動汽車續航里程
1. 純電動汽車要有多少續航里程才夠開,你知道嗎
隨著環保問題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人在買 汽車 的時候會選擇純電動 汽車 。因為純電動 汽車 不用加油,只要充電就可以了。但是純電動 汽車 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續航里程的問題,可能燃油車加滿油可以行駛五六百公里左右,即使沒油了也可以去加油站加油。
但是純電動 汽車 沒電以後就只能在原地等待救援,因為想找一個充電的地方也是比較難的。那麼純電動 汽車 究竟要有多少續航里程才夠開呢?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講一下。
目前國內正在大力提倡購買純電動 汽車 ,並且還有補貼政策,很多消費者就是因為國家和地方補貼政策才選擇購買純電動 汽車 。隨著造車技術的精進,純電動 汽車 的續航里程已經越來越長了。2017年推出的純電動 汽車 的續航里程在200公里左右,而2018年推出的純電動 汽車 續航里程在300公里左右。而2020年推出的純電動 汽車 的續航里程在400公里左右。有些純電動 汽車 的續航里程甚至已經達到了500公里。
那麼純電動 汽車 的續航里程究竟要有多少才夠開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如果我們只是把 汽車 作為市區上下班的代步工具,那麼那麼一星期大概行駛350公里左右,因此350的續航里程是完全夠用的,只要一星期充一次電就可以了。
如果我們要開著純電動 汽車 跑長途或者是自駕游,那麼可能400公里的續航里程也是不夠用的。而且在低溫環境下,尤其是冬季。續航里程衰減比較嚴重,可能平常續航里程有400公里,但是在低溫環境下,續航里程只剩下350公里。
而且純電動 汽車 的充電時間是比較久的,即使是快充充到80%的電也需要半小時左右。如果是慢充,電量充滿可能要三個小時左右。而我們在加油站加油僅需兩分鍾就能給 汽車 加滿油,相比較之下,純電動 汽車 花費時間有點久。
而且最重要的是充電設施還沒有十分完善,可能我們要找好久才能找到一個充電的地方。而且我們附近的住宅小區很有可能沒有充電樁,我們還得去特定的地方給 汽車 充電。
那麼我們平常在開純電動 汽車 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呢?首先我們要掌握好充電時間,如果紅燈亮了,一定要及時給 汽車 充電,充電的時間也不要太久,不要給 汽車 充一晚上的電,這樣會對 汽車 的電池造車一定損害。
其次我們平時要好好保護 汽車 充電器,否則充電器經過顛簸振動以後很有可能會導致充電不正常。還有我們平時在清洗純電動 汽車 的時候,一定要避免水流進入車內的充電插座,會導致車上線路短路,這是非常危險的。
2. 電動汽車續航里程與什麼因素有關系
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環境溫度、胎壓、風向、是否開空調、車身空氣阻力、電池容量等。因為純電動汽車沒有發動機,當然很多系統基本都是靠電力運行的。比如純電動汽車的空調系統,完全依靠電力。如果開車時開空調,肯定會影響續航里程的降低。純電動車冬天續航里程會比平時低,因為電池裡有電解液。冬天溫度相當低,會影響電解液的導電性,自然會影響續航里程。如果胎壓過低,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會變大,這樣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的阻力也可能變大,當然也可能影響行駛距離的減少。風阻和風向也差不多。如果逆風行駛,阻力會增大,也可能影響續航里程的減少。如果車身風阻系數比較高,行駛時的空氣阻力就相當大,也可能影響續航里程的減少。純電動汽車是未來汽車發展的趨勢。這種車的優點是不消耗燃料,沒有廢氣排放,有利於保護環境。而且電機運轉時幾乎沒有噪音。當然,純電動車在行駛時車內的安靜度還是相當不錯的。
3. 電動汽車續航是多少
電動汽車續航大概是400公里。一般鉛酸電池的續航里程大概是60公里。鋰電池汽車的里程跨度在60-300公里不等。加上開空調、車身重量、電池損耗等因素也會縮短車輛的續航里程。這個要看電池容量、路況、載重、駕駛習慣等多種情況而決定。在城市裡上班,送貨都是可以的,跑長途的話不建議使用,畢竟存在充電問題。
電動汽車的工作原理
簡單的說就是用電動機取代燃油機,用電池蓄能方式取代油箱儲油方式。簡單原理就是通過駕駛者控制電子油門踏板,給出模擬電子信號給控制器或處理器,再由控制器或處理器將模擬信號處理後控制電動機的輸出功率、轉速及正反轉等。所有能量來源於車載蓄電池。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是利用氫氣和空氣中的氧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在燃料電池中經電化學反應產生的電能作為主要動力源驅動的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實質上是純電動汽車的一種,主要區別在於動力電池的工作原理不同。
一般來說,燃料電池是通過電化學反應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電化學反應所需的還原劑一般採用氫氣,氧化劑則採用氧氣,因此最早開發的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多是直接採用氫燃料,氫氣的儲存可採用液化氫、壓縮氫氣或金屬氫化物儲氫等形式。
4. 純電動汽車要滿足續航多少里程
2019年,國家新動力驅動汽車補貼政策將之前針對不同持續時間的補貼要求調整為純電動汽車的幾個級別,但如果純電動汽車主要用於日常交通,具備充電樁安裝條件,城市充電公共資源十分豐富,電阻里程確實充足,電動汽車實際電阻達到1000公里,在市場上推廣至少需要十年的時間,現在它的射程可以達到1000公里。從練習場的角度來看,許多公司都制定了里程調節計劃。
簡言之,到2022年,消費者將能夠駕駛里程約為1000公里的清潔電動汽車。當然,隨著高能量密度電池的普及,消費者可以看到,300公里已經成為純電動汽車系列的門檻,而400公里已經成為純主流電動汽車系列的新起點。有趣的是,9月份上市並贏得純電動汽車銷售名單的選擇已經結束。
5. 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是多少
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是:
截至目前,市場上純電動汽車的實際續航里程在300公里左右,汽車廠商宣稱的500公里綜合續航里程只有300公里左右,甚至不到300公里。
但是新能源汽車的電池使用2-4年後,電池可能會有一點不同的症狀,可能會有一點續航能力下降或者充電慢。
電動汽車之所以還沒有得到遍布全國,非常大程度上是由於電動汽車的續航制約了它的發展,所以在購買電動汽車時要了解電動汽車的續航行程,防止在平時的行駛過程中有中途沒電的現象。
純電動車續航里程並非越長越好的原因:
一則,傳統燃油車的使用習慣不能直接套用在純電動車上,這是兩種不同的體驗。
二則,純電動車續航里程增加意味著電池容量增加,同時重量上升,最終導致能耗比和性價比缺失,那麼純電動車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6. 電動汽車最大續航里程是多少公里
不同品牌的電動汽車根據其電瓶質量不同續航里程也不一樣一般在200--650kmu002Fh左右具體續航里程也要根據實際車況分析計算而出。以下是相關介紹:1、技術:現階段自動駕駛技術、遠程OTA升級技術、遠程故障診斷技術等都是電動汽車獨有的優勢。2、環保:從大的方向上來說節能環保是電動汽車最大的優勢。畢竟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而電動汽車所需要的電力完全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進行獲取。同時電動汽車整體驅動效率也要明顯高於燃油車。
7. 電動汽車要有多少續航里程,才能緩解你的里程焦慮
電池的續航里程是造成駕駛者續航焦慮的首要原因,這是從電動車一開始面市就讓人撓頭的問題,大概2015年左右,市面上的主流車型基本就是A00級,那時電動車續航才 100公里多 點,跟一個電動兩輪車續航沒多大差別,城市大一點或者上班遠一點,別說往返來回了,走到地方就沒電了。萬一有一天夜裡忘記充電,第二天早上指定用不了車,對!就是每天都得充電,你說這不浪費時間嗎,生生給人整出來強迫症來。
到了2017年左右,A00級小電動車火熱勁開始逐漸平靜下來,因為這時候電池續航有了進步,達到 200--300公里 ,開始逐漸應用到緊湊型轎車,但還沒有普及到市場主流車型。這個時候的續航里程只能在市內短距離駕駛,去買個菜、接送個孩子上學、商場購物、公園休閑等;在市區內大跨度的使用還是讓人十分焦慮。如果是微面、輕卡,一天充一次店在市內做城配簡直不要活了,除非是佛系。
在動力電池續航里程提升之前,二三百公里的續航里程持續了若干年,是瓶頸期最長的時間段。主要是2017、2018、2019期間,新能源電動車行業一度陷入市場平淡期,投資者和用戶都對電動車失去熱情和極大顧慮。因為2017之前的第一階段銷售的新能源電動車,其續航性能和充電設施具體使用體驗,都讓購車者現身說法牢騷滿腹,造成了電動車市場的消極。所以從2017年往後的幾年,電動車市場一直被詬病,銷量雖然在增加,但環比增速一直起不來。
直到這兩年理想、小鵬、蔚來、威馬等一批造成新勢力湧入電動車市場,並逐步推出車型,包括對特斯拉的引入起到鯰魚效應,這兩個因素都為新能源電動 汽車 打破僵局,沖破瓶頸,躍升到一個新的階段,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當然,傳統車企對新能源電動車的重視也是從這個階段開始的,不然他們還一直抱著燃油車這個香餑餑不思進取。但即使這樣,電動車的續航里程瓶頸依然存在,雖然電池密度有所提升,也有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技術出現等,行業內這些電池技術進步也只是改良水平的進步,還不足以達到讓電池續航里程焦慮消失的水平,電池續航依然沒有出現顛覆性技術打破。
2021年到現在,電動車的續航里程主流也就在 350公里-450公里 之間,這個水平還要放在秦嶺淮河線以南來評說。以北,就還要打折,必須廠標續航可以達到400公里的,在河南冬天可能也就300公里左右,續航打七折。
所以,動力電池本身的續航里程,是使用人群焦慮的首要因素。因為買到車,這個因素就固定無法改變了 ,而充電設施是長期在動態改變的。那麼,電池本身的續航里程達到多少,才能讓焦慮感失去呢?拋開充電樁,談電池續航,只能說越長越好,因為你不知道在哪裡可以充電,什麼時間可以充電,所以你只能越長越好。
但也不是可以無限長,他關繫到車輛的成本和電池的體積,車就那麼大體積,在電池單體性能沒有改變的情況下,把車里全安裝上電池,也就能續航那麼多。所以,電池續航在車輛體積固定的情況下,只能寄希望於電池性能的改善來增加續航。
但最基本的要達到單次續航相當於燃油車加一箱油的續航里程,才能從兩相對比中適當減少對電動車的比較焦慮。
拋開充電樁體系來單獨談電池續航焦慮,是永遠無法消除的。
在2015年初期階段,幾乎沒有什麼充電樁,全國 2.8萬台 ,微乎其微。所以越是開始階段,人們對動力電池的續航越在意。因為充電樁充電太費勁太不方便。好在這個階段是A00級車型佔主流,可以慢充,可以用220伏電壓在自己家用車載自帶充電器充電。
到了2017年前後,國家在充電樁層面開始著手發力,截止2017年9月,全國直流、交流充電樁一共才 19萬多台 。
截至2021年3月底,全國共計有850890台公共充電樁,總充電樁(公共+私人)保有量共有 178.8萬 台,到2021年8月份已經達到 201.5萬台 。這幾年充電樁已經得到了較大較快的發展,但和加油站的普及性比起來,還差的太遠。所以,如果電動車的電池續航低於燃油車的一箱油的續航里程,那麼在當前充電樁密度和便捷性的情況下,還是無法消除人們續航焦慮的。
有的人會說,燃油車保有量多少,電動車保有量多少,不能拿加油站普及度和充電樁的普及度來比,但要知道人們的駕駛活動區域是不受限制的,和加油站普及區域是完全重疊的,而不是說保有量少,形式半徑就小,需要的充電樁就少。
充電樁就像加油站一樣,他是 汽車 持續續航的保障,只有充電樁達到一定的密度,讓充電不麻煩了,就能消除購車者對電動車電池續航的恐懼感。
電動車的使用場景也是決定駕駛者有沒有續航焦慮的關鍵,比如你要是跨城出行的長期使用者,那目前的電動車續航和充電樁便捷性,註定會讓你產生續航焦慮。因為充一次電不知道能不能到達目的地,到達目的地後不知道那裡有沒有充電樁可以充電,這都是一種焦慮。
如果你只是作為 上下班通勤及生活采購 ,在小區周邊使用,買個菜,接送個孩子,逛個商場,上個公園等以家為中心30公里內小范圍活動,目前的任何一款電動車都能滿足,沒有任何焦慮,而且不用每天都去記著充電。
之所以使用場景對續航里程是否有焦慮,還是因為電池續航里程的短板制約存在。
使用場景和使用用途還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單獨分開來說。使用場景我們討論的還是具體的家庭用車,但從用途來說, 具體到營運車輛 ,那就對電池續航和充電便捷性要求更高了,無論是拉乘客還是拉貨物。
因為營運車都是只要有活,基本不能讓車輛停下來,要讓車24小時轉起來恨不得,只能人休息,車不能休息,這就是效率,要掙錢要盈利。所以對電池續航要求越長越好,充電越方便越好,這是兩個硬條件,不然生意沒辦法做。
網約車平台的電動車目前電池續航在400公里一般,實際用起來可能在350公里左右。對一個網約車來說,400公里實際一天都跑不了,最多撐一天。所以他們網約車都是趁休息充電或者夜裡充電或者換電。車和人白天是不停的。如果讓網約車師傅用2015年的A00級續航100公里的車跑,那一天只能跑100公里了,別說掙錢了,交了平台費用,賠的露底褲。
使用環境具體指的是環境溫度 ,電動車在山海關以北是用不起來的,冬天的天數能持續半年,溫度在零度一下,對於鋰電池來說,簡直是要命,充電充不進去,要麼都是虛電;嚴寒情況下,打車都打不著,沒反應。好不容易等白天或者溫度好一些有陽光了,能打著車了,但續航縮水太厲害,縮水50%太常見,甚至只剩三分之一的續航里程了。所以,目前的電動車技術,在東北是推進不起來的,即是買了車也是放半年,用半年。這不供了個爺嗎!
有人會說,現在電池包都有保暖隔溫技術,有這個照樣在東北無濟於事。只能說保溫技術太水,放在天寒地凍的東北。我們期待技術能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在東北也能一年四季照常跑起來。
但放在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秦嶺淮河以北,山海關以南這一帶,電動車用的就普遍的多了點,但在冬季零度一下,續航還是要衰減近三分之一。
以上五點都是車輛和環境等客觀因素,那麼接下來我們說一下主觀因素, 實際駕駛習慣與廠家理想模擬環境下標定的續航里程的差距。
廠家公布的續航里程都是在戶外溫度0度以上環境,行駛速度60公里的情況下,標定的續航里程,但現實中有哪個司機全程只跑60碼呢,堵車了可能要踩剎車,路上松動了說不定要趕緊踩電門,這猛踩猛剎的最浪費電池電量。大多數上了高速就要80碼以上,甚至飆車。所以這也是很多電動車在實際使用中的續航里程普遍低於廠家標定的續航里程。包括燃油車也存在類似的現象,實際駕駛習慣關繫到省油還是費油,關繫到一箱油能跑多遠。
以上幾點,關繫到電動車續航的幾個要素,所以也是關繫到駕駛者里程焦慮的因素。
所以你說電動 汽車 要有多少續航里程才能緩解里程焦慮,那還真不是單一一個電池續航因素能解決的了的問題,他是一個具體到人、車、樁、環境的綜合作用的判斷。
但毋庸置疑,電池續航是首要因素,因為所有的因素都會動態改變,可以優化,只有動力電池的續航在你買完車後是固定的。之所以他是固定因素,所以對他的期待就會格外高,至少在與燃油車同樣的使用范圍內,在現有充電樁不及加油站便捷的情況下,電池的續航要超過油車,形成此消彼長的比較優勢,才能緩解階段性焦慮。
8. 在購買電動汽車的時候,選擇多少續航里程比較合適
在購買新能源電動汽車的時候,選擇多少的續航里程是比較合適的,該如何選擇?在購買新能源電動汽車的時候,選擇多少的續航 里程 ( 查成交價 | 車型詳解 )是比較合適的,該如何選擇? 隨著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新能源汽車加入到自己購車考慮的清單裡面,那麼選購一台新能源車型,續航要多遠比較合適呢?我個人認為這個得根據自己的實際用車情況來選擇。首先,如果僅僅是買一台純電動車作為日常在市區裡面上下班代步工具的話,我覺得實際續航里程在300km到400km的區間都是可以接受的范圍。首先我們來看,家裡離公司的距離假設為20km,這樣一天的用電量我們就算50km,我們一個星期充1、2次電是非常的充足。所以對於這種只在市區裡面作為一個通勤工具,我覺得續航也不需要多遠,300-400km的續航夠用了。其次就是不只在市區內行駛,還有一定長途需求,比如說喜歡自駕游之類的,那麼對於續航方面就是越長越好。因為目前的充電樁並不是很普及,而如果有遠行需求的話就要保證汽車電量的充足,所以這就沒有一個具體的里程限定。在相同的預算區間,綜合其它方面的考慮,選擇盡可能遠的續航里程是非常重要的。在目前國內純電動汽車市場中,有不少的車型的續航里程都給到了400 km或者500 km,但是這些純電動汽車大多數都是NEDC測試方法,而這種方法測出的續航里程與實際我們上路測試的續航里程差距還是比較的大。所以結合自己的用車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車型,當然就目前而言,我們並不建議用純電動車跑長途,而對於在市區作為代步的工具,我們還是很推薦的。 現在的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越來越長了,甚至不少車型的續航里程已經來到了600km以上。那麼,我們消費者朋友在購買純電動汽車的時候,選擇多少續航里程比較合適呢?筆者認為,主要還是要依據實際使用場景來判斷。 比如說如果你是生活在一二線大城市,平常用車更多是為了上下班代步出行的需求,那麼你就不用選擇續航里程過長的純電動車型了。一般來說,只是為了滿足上下班出行代步,那麼消費者朋友選擇的新能源汽車只要有200-300公里的續航里程就夠了。而且考慮到城市道路比較擁擠,消費者朋友還可以考慮入手微型純電動汽車。 再者,如果說消費者朋友經常會有長途出行的需求,那麼200-300公里的續航里程錶現,就肯定沒有辦法滿足消費者朋友的需求了。在有長途出行需求的情況下,消費者朋友選擇續航里程錶現在500-600km左右的純電動汽車會更合適一些,更能滿足消費者朋友的需求。 再者,如果說消費者朋友經常會有長途出行的需求,那麼200-300公里的續航里程錶現,就肯定沒有辦法滿足消費者朋友的需求了。在有長途出行需求的情況下,消費者朋友選擇續航里程錶現在500-600km左右的純電動汽車會更合適一些,更能滿足消費者朋友的需求。 所以說,購買純電動汽車選擇多少續航里程比較合適是沒有固定答案的,主要還是看消費者朋友個人需求來決定的。 在購買電動汽車的時候,選擇多少續航里程比較合適?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因人而異的,不同的用車需求會有不同的選擇。大師兄的觀點是:按需選擇就是最適合的。目前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已經突破600公里 ,但並不是所有消費者的續航需求都需要這么多。對於電動汽車來說,續航里程越長往往意味著車輛的價格越貴。選擇電動汽車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的用車需求來選擇合適續航能力的車型。這樣才能花最少的錢,就滿足自己的用車需求。動力電池的價格比較昂貴,重量也比較大。受制於目前的動力電池技術,續航越高則要使用的動力電池的數量越多,車重也會越大。這樣不僅買車的時候多花費了購車支出。從車輛節能性的角度來看,車重越大則能耗比也越高。所以,購買能夠滿足日常用車需求的續航車型就是最佳的選擇了。不必去一味的追求高續航。在城市通勤用車為主的消費者,選擇一部400公里續航能力的車型就足夠了。這樣的續航里程完全能夠滿足日常通勤用車,偶爾的短途出遊需求也能夠兼顧得到。價格方面也算是比較適中的,綜合性價比就比較高了。對於那些有長途出行需求的消費者來說,那續航當然就越高越好了,這樣能夠延長充電間隔區間。對於長途出行是非常有利的。總結:大師兄是實用主義者,在買車時的第一看重的就是實用性。有多大的用車需求就買多少續航的車輛,不會為了保留過多的續航儲備而增加大筆的購車成本。 隨著近些年純電動汽車行業的不斷發展,續航里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增長。比如目前的純電動汽車,部分車型已經達到了400~500公里的續航里程。那麼在購買純電動汽車的時候,選擇多少續航比較合適的?對於純電動汽車來說,續航里程就是在滿電情況下所能夠行駛的公里數,而這對於車主來說,影響的是用車便捷性。正如上面所說的那樣,目前部分車型已經達到了400~500公里的續航里程,這對於普通的用車需求基本上能夠滿足。但是對於不同消費者來說,選擇多少續航里程,還要根據自己的用車需求作出決定。不同消費者購買純電動汽車的目的是不一樣的。比如對於一些一二線城市消費者來說,購買純電動汽車可以懸掛新能源車牌,不限行不限號。另外就是純電動汽車在市區駕駛,用車成本比傳統燃油車要低。但是這個時候如果並沒有長途駕車的需求,基本上300~400公里就能夠滿足。而如果這個時候追求續航的高低,購買更長續航的車子,意味著需要增加電池容量。而這樣的車型帶來的結果就是價格更貴,電耗也更高。所以說普通代步駕駛,300~400公里基本上就可以了。而至於500公里以上的車型,則更加適合有偶爾長途駕駛需求的朋友。續航里程更高,意味著行駛半徑更長,而500公里以上的車型基本上滿足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通勤。不過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同樣需要了解的是,純電動汽車工況續航與實際續航存在較大的差距。再加上目前我國雖然充電樁數量不斷增長,但是仍然存在數量較少以及布局不完善的狀況,所以長途駕駛對於純電動汽車來說並不是很合適。所以,對於咱們平常用車來說,300~400公里基本上滿足,如果有偶爾長途駕駛的需求,可以選擇500公里以上的車型。但是在購車的時候也要考慮到充電樁和售價等因素,綜合考慮才可以購買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車型。 所謂續駛里程,指的是汽車在滿載燃油或電能等能源的情況下,按照相應標准規范行駛,所能經過的最長距離。對於一款交通工具而言,續駛里程的長短,決定了它的使用半徑和便利性,電動汽車也是如此。因此,有些消費者在選購電動汽車時,對續駛里程格外關注,認為續駛里程越長越好。實際上,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電動汽車續駛里程與購車用途和充電環境相適應,才是比較合適的。不同的消費者在選購電動汽車時,有著不同的購車目的。對於以市區代步為主的消費者而言,如果選擇一輛一輛續駛里程在五六百公里的電動汽車,除了降低充電頻率以外,並沒有多少好處。相反的,這種高續駛里程電動汽車會帶來更高的車價,更大的能耗和更長的充電時間。畢竟,高續駛里程電動汽車主要是以加大電池容量的方式實現的,而電池容量越大,電動汽車價格越貴,整備質量越高,充電時間也會越長。由於目前充電設施基本上布局於城市區域,用於市區代步的電動汽車一般不會出現充電焦慮和里程焦慮,所以選擇一輛續駛里程在300公里左右的電動汽車足夠。由於電動汽車續駛里程會隨著車速的提高而縮短,且目前離開城市區域比較難以找到充電設施,因此對於購車主要用於長途旅行的消費者而言,一定要選擇NEDC續駛里程在450公里以上的電動汽車。一般來說,電動汽車在高速工況行駛時,實際續駛里程基本上只有NEDC續駛里程的70%-80%左右,如果NEDC續駛里程過短,不僅需要頻繁充電,還可能因一時找不到充電設施而產生里程焦慮,甚至半路拋錨。消費者之所以如此看重電動汽車續駛里程,主要是因為當前電動汽車充電速度過慢,充電設施布局不完善。如果電動汽車充電速度能像燃油車加油那樣實現即停即走,充電設施像加油站一樣可以輕松找到,那麼電動汽車續駛里程哪怕只有兩三百公里,也能順利實現長途旅行,那樣的話,電動汽車終端售價便宜了,里程焦慮也消失了。 在購買電動汽車的時候,選擇多少續航里程比較合適?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因人而異的,不同的用車需求會有不同的選擇。大師兄的觀點是:按需選擇就是最適合的。目前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已經突破600公里 ,但並不是所有消費者的續航需求都需要這么多。對於電動汽車來說,續航里程越長往往意味著車輛的價格越貴。以蔚來ES6為例420公里續航能力的標准版補貼後售價33.8萬元。而續航能力510公里的性能版補貼後售價42.3萬元。兩車續航相差90公里,差價相差近10萬。如果本身對於續航需求不高,那這10萬的額外支出就沒有必要了。選擇電動汽車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的用車需求來選擇合適續航能力的車型。這樣才能花最少的錢,就滿足自己的用車需求。動力電池的價格比較昂貴,重量也比較大。受制於目前的動力電池技術,續航越高則要使用的動力電池的數量越多,車重也會越大。這樣不僅買車的時候多花費了購車支出。從車輛節能性的角度來看,車重越大則能耗比也越高。所以,購買能夠滿足日常用車需求的續航車型就是最佳的選擇了。不必去一味的追求高續航。在城市通勤用車為主的消費者,選擇一部400公里續航能力的車型就足夠了。這樣的續航里程完全能夠滿足日常通勤用車,偶爾的短途出遊需求也能夠兼顧得到。價格方面也算是比較適中的,綜合性價比就比較高了。對於那些有長途出行需求的消費者來說,那續航當然就越高越好了,這樣能夠延長充電間隔區間。對於長途出行是非常有利的。總結:大師兄是實用主義者,在買車時的第一看重的就是實用性。有多大的用車需求就買多少續航的車輛,不會為了保留過多的續航儲備而增加大筆的購車成本。 對於純電動汽車而言,到底多少續航里程夠用這個問題,其實還是有很多前提條件的,如:1. 用車需求到底是什麼?2. 購車預算到底是多少?3. 家裡是否具備充電樁的安裝條件等?大家對於續航里程要求,主要還是想解決續航里程焦慮的問題。下面,我就給大家做一個簡單分析。現階段,到底都有哪些原因導致了終端消費者對於純電動汽車存在如此強烈的里程焦慮。我覺得,對於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的焦慮,主要還是體現在,不太敢開長途,剩餘里程不好把控,補能很不方便等。如果大家使用純電動汽車,更多隻是市區代步通行而非跑長途和高速,同時,家裡又具備充電樁的安裝條件的話,則NEDC工況下的續航里程能有個300公里,我覺得就已經夠用了。相當於一周滿充滿放的情況下,也就需要充1-2次即可,如果能夠做到隨用隨充的話,基本就沒有什麼里程焦慮了。同時,如果所在的城市補能非常方便,對於續航里程的要求也會降低很多。這里所說的補能,並不一定非要是充電,也可以是換電等,現階段,不論是充電還是換電,終端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是非常不完善的,尤其是對於一些二三線城市,純電動汽車的補能站點缺口依然非常大。把車開出去,即使續航里程再高,充電也是很大的問題,依然會存在續航里程焦慮的問題,等後續補能設施越來越完善之後,消費者對於續航里程的期望值也會隨之下降。小結純電續航里程多少才合適,我覺得,並沒有一個非常准確的數字,畢竟每個人用車場景不同,直觀心裡感受都會有不同,同時,也要基於當地充電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度來綜合考慮。當然,購車預算也會直接影響終端消費者對於續航里程的預期。希望此文可以回答樓主問題。 大多消費者在選擇一款純電動汽車的時候,都會考慮到續航里程,而目前的電動汽車續航里程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像現在有一些車型的續航里程已經能夠突破600公里,這也更加接近燃油汽車一箱油的續航里程。那麼在選擇電動汽車的時候多少的續航里程才算合適呢?張老師覺得不同的通勤需求會有不同的續航里程要求。市區通勤為主如果是以市區通勤為主的話,那我張老師覺得選擇一款續航里程在200公里左右的電動汽車就可以了。首先,續航里程在200公里以上的車型目前是非常多的,所以可選性比較豐富。其次像續航里程在200公里左右的電動汽車可以搭載磷酸鐵鋰電池,像磷酸鐵鋰電池的穩定性要比三維鋰電池更好,安全性更高。最後,200公里續航里程作為市區代步完全足夠用,而且帶電量低也會降低車輛的購買價格以及後期的維修價格。城郊通勤為主如果是以成交通勤為主的話,張老師覺得可以選擇一款續航里程在400公里左右的電動汽車就可以了。一方面是因為通勤的里程數相對要高一些,所以對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要求也會更高一些。另一方面,在成交行駛的話,其實充電條件是不如在市區行駛的,而且在成交行駛後期有可能會面臨隔天用車,所以對車輛的續航里程要求也相對的高一些。不過在城郊路況通勤的話,其實車速並不會特別快相對的續航里程並不會有很大的縮減,所以400公里的續航里程就足夠了。高速通勤為主如果是以高速通行為主的話,其實目前張老師是不推薦選擇新能源汽車的,尤其是純電動汽車。但是如果條件只允許你購買一款純電動汽車,那麼建議您選擇一款續航里程在600公里左右電動汽車還是可以的。因為在高速行駛的狀態下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會縮水比較明顯,因為在高速狀態下車輛的風阻系數比較高,而且車輛電機處於高轉速狀態下,所以轉換效率變低。雖然目前在每個服務區都有充電樁,但是跑高速再去充電的話,充電時間顯得比較長,連續的充電也會影響用車體驗。所以,如果是高速通勤的話,盡量選擇高續航里程的電動汽車。張老師認為其實對於不同的用車情況會有不同的續航里程需求,而以上三種情況只是張老師列舉了後期比較常見的幾種通勤情況。其實除了這三種通勤情況以外,還有一些其他的選擇因素,所以後期可以綜合個人的用車需求去考慮到底需要多高的續航里程。 @2019
9. 一輛純電動汽車,多少續航里程才算最合適
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一直是影響電動汽車發展的一大因素,從目前來看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雖然能夠突破600公里,但是在實際體驗中實際的續航里程與理論續航里程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那麼一輛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達到多少才算是合適呢?張老師覺得,如果能夠保證在不同應用環境下實際的續航里程能達到600公里還是比較合適的。首先,600公里的續航里程與燃油汽車加滿一次油的續航里程相差不大,基本可以滿足單次出行的需求。就拿比亞迪秦來說,這款車使用的是1.5升自然洗洗發動機,工信部給出的油耗為5.9升,而這款車的油箱容積是50升油箱設計預留為10升,那麼實際使用中可以使用40升正常行駛,理論續航里程為677公里。但是在實際使用中,不同的行駛路況,車輛的油耗也會有所不同,實際續航里程也就在600公里左右。這與目前很多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非常接近,但是顯然燃油板車輛並沒有出現續航里程焦慮問題。其次,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不斷發展,其實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也在不斷的完善,之所以在同樣600公里的續航里程下,燃油汽車沒有續航里程焦慮問題,其實和加油站的布局是有很大關系的。從目前來看,隨處可見的加油站也保證了燃油汽車能夠及時的補充燃油,那麼即使燃油汽車的續航里程縮短也絕不會出現續航焦慮。所以,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一旦能夠與加油站相匹敵,那麼對電動汽車的單次續航里程要求也會放低,其實600公里已經足夠。最後,雖然從使用性角度來看,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肯定是越長越好,但是從實際的情況來看,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增加需要增加的成本也將大幅提升,所以從目前技術角度來看續航里程越長車輛的銷售價格也就越高。而且續航里程增加也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比如說很多車企選擇高能量密度的動力電池,這種動力電池雖然提升了車輛的續航里程但是穩定性比較差,在後期容易發生熱失效,所以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從目前來看,600公里的續航里程已經實現,如果能從這樣的續航里程基礎上進行不斷的優化,提高綜合性能其實更加實在。張老師總結雖然目前電動汽車存在續航里程焦慮問題,但是這並不僅僅是因為電動汽車單次續航里程不足,其實和整個的電動汽車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是有很大關系的。但是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不斷完善,對電動汽車的單次續航里程要求可能會越來越低,張老師覺得600公里的單次續航里程足以,但是這600公里的續航里程一定是實際續航里程,而絕非理論續航里程。 這些年,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是越來越長了,從早期的200、300公里發展到現如今的500、600公里,是越來越可以滿足人們的出行代步需求了。在筆者看來,現如今的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錶現已經可以滿足需求了,而比起續航里程,更應該從充電速度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入手,以滿足消費者朋友的需求。 對比於車輛本身的續航里程錶現,如果可以增加充電樁和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將會可以更好地提升人們的用車感受。之所以現在很多人不會選購新能源汽車,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充電樁和充電站等基礎設施較不完善,影響了人們的用車便利性。因此,提升充電樁和充電站等基礎設施的完善性至關重要。 緊接著就是純電動汽車的充電速度。如果說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很長,但是充電速度還是得花上半小時以上,那麼即便續航里程再長,用車感受也會大打折扣的。 所以說,目前的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錶現已經可以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了,而人們更希望的是,車輛可以擁有更快的充電速度,以及更加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 目前,隨著純電動汽車的發展,期間也產生了許多的問題,比如,續航,充電,電池安全,後期的保養維護等。而續航是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那麼一輛純電動汽車,多少續航里程才算最合適?我認為大部分車型的實際續航里程達到600km左右算比較合適,當然,條件允許,續航肯定是越長越好。首先從目前的來看,市場中有不少的車型的續航里程都給到了400 km或者500 km,但是這些純電動汽車大多數都是NEDC測試方法,而這種方法測出的續航里程與實際我們上路所得到的續航里程差距還是比較的大,所以就目前而言,現在的續航里程還是有所欠缺。其次我們有不少的消費者都是在市區內新車,對於這類消費者實際續航在600km左右是非常充足的,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開個空調也不需要擔心續航的問題。同時作為電動車可以做到每周充一次也不會顯得特別的麻煩。而對於有長途需求的消費者,只要在沿途有充電的設備,600km的實際續航里程也是合理的。所以600km的實際續航里程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當然上述600km左右的實際續航里程是個合適的目標的前提是國內充電設施得建設完善,就如國內的加油站一般,隨處都有,方便純電動汽車補充電量。當它做到這一點,純電動汽車也不存在多大的里程焦慮了。所以總的來看,600km左右的實際續航里程還是能夠滿足大部分消費者的需求,前提就是配套設施得跟得上。當然,當技術達到一定程度之後,續航里程肯定越長越好。 隨著近些年的不斷發展,純電動汽車在技術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續航里程也有所增加。就目前的汽車市場來看,續航里程在500公里以上的汽車不在少數,但是即便如此,里程焦慮仍然存在。那麼一輛純電動汽車多少續航里程才算最合適呢?文青認為,實際續航里程在500公里左右基本上就算最合適了。之所以說實際續航里程,是因為目前純電動汽車所宣傳的續航多數為NEDC綜合續航里程。但是了解NEDC測試方法就知道,這種測試方法是將車輛放在台架上,用和輪胎接觸的滾筒帶有電機用來模擬不同工況下的阻力。而且在車頭前面還有一台鼓風機,用來模擬和當前車速相符的氣流。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NEDC的測試中空調、大燈、加熱座椅等都會關閉,所以NEDC續航里程與實際續航其實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實際續航相對較低。另外,對於純電動汽車來說,除了續航里程需要達到一定標准之外,充電時間同樣值得關注。因為對於目前的純電動汽車來說,採用普通充電模式進行充電,一般需要約8~10個小時,而即便採用快速充電模式進行充電,一般也需要約三個小時。這個充電時間與傳統燃油車加油時間相比相差較大,更是制約了用車。再者,目前純電動汽車所搭載的動力電池受溫度的影響同樣較大。比如在低溫條件下,內部的化學反應會受到抑制,導致儲電量下降,從而影響續航。所以,對一台純電動汽車來說,500公里實際續航基本合適,但是同時需要縮短充電時間,提高動力電池的穩定性,這樣用車才會更加便捷。 一輛純電動汽車,多少續航里程才算最合適?對於這個問題,本答主的觀點是:以能夠滿足大多數消費者的用車需求為主就算是合格的。電動汽車發展到現在,續航里程在不斷提升。目前主流電動汽車的續航能力都在500到600公里了,這樣的單次續航能力並不比燃油汽車差多少了。但消費者對於電動汽車的續航能力還是會覺得不夠用,會有里程焦慮。這說明裡程焦慮的原因並不只是出在續航能力方面,更多的還是出在持續續航能力上面。燃油汽車加油方便,加油速度快。電動汽車相對來說,在充電速度和充電便捷性方面就差多了。正是這些方面的差距導致電動汽車里程焦慮問題不能根除。只要能夠確保充電便捷,按照當前大多數人的用車需求,500到600公里的續航里程是完全足夠了。就像是當前的燃油汽車一樣,加油站分布范圍和密度都很大,加油基本沒壓力。所以燃油汽車很難出現里程焦慮的情況。而電動汽車因為補充電量速度慢、充電網路密度小、分布范圍小等原因,在使用時會受到極大的制約。由此可見,充電問題才是決定電動汽車續航里程多少才合適的重要條件。本答主認為,當前的純電動汽車最適合城市短途使用,不管續航能力多少,在目前充電設施不完善的情況下。電動汽車的使用多少還是受到限制的。選擇續航車型的時候,因該充分考慮到自己的用車需求,要理性選擇,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高續航。畢竟,續航能力越高,車價往往也就越貴。總結:純電動汽車目前的續航能力並不差,主要還是其它方面在制約它的使用。比如配套設施、充電速度、電池穩定性等原因。但從消費者用車需求要來看,400到600的續航區間足夠滿足市場需求了。 肯定是越多越好啊,最少也要三百公里以上才算穩定。目前,用在汽車上的動力電池,大致分為鉛酸蓄電池、鋰電池、鎳氫電池。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車型比較核心部分,其容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新能源車型的續航里程。不過,現在的電池技術發展較為緩慢,導致汽車續航里程沒有一個革命性的突破,只能通過增加電池容量,提高電池使用效率等多種手段來增加續航里程,收效甚微。當然,電池技術作為核心部分,也是最有可能解決電動汽車續航問題的關鍵。如果電池技術有一個革命性的突破,將汽車續航提升至800km左右,那麼續航焦慮症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覺得有300km 的續航就夠用了呀,畢竟沒什麼長途可以跑的,例如,新特DEV1的補貼後售價是6.19-7.79萬元,在熱門對比車系口碑排行中以4.5分位列第4,其中外觀、空間、性價比等方面都是第一名。以2018款創智版為例,採用電動前置前驅電動車單速變速箱,搭載電動75馬力永磁同步電機,車長3735mm,軸距2415mm,官宣續航能力305km,售價14.79萬元。與主要競爭對手歐拉R1相比,外觀時尚、動力充足、內飾豪華,僅續航能力有所欠缺有待提高。 如果不考慮預算,對於純電動汽車而言,續航里程肯定是越長越好,但這個續航里程到底是通過什麼方式來達到的,我們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某一款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是通過堆動力電池容量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實現的續航里程,有兩個非常明顯的問題:1. 動力電池容量變大,整車成本勢必會提高,從而影響購車經濟性;2. 動力電池容量越大,勢必會導致充電時長的增加,即使大功率超級快充技術得到商業化應用,容量越大的電池,充電時長相對也要更長一些。基於以上兩點的分析,我一直覺得,想要解決續航力差焦慮的問題,不能單單靠續航里程的提升來解決,還要配套充電的便利性和快速行。傳統燃油車,一般很少比較車型的油箱大小,主要原因還是現在加油還是非常方便的,加油站到處都是,且加油的速度又快,不考慮排隊時間的話,基本上一分鍾左右就可以將油加滿。同時,如果以後充電比加油更加方便的話,續航里程就沒有必要做得太長,尤其是通過堆動力電池的方式來提高續航里程就更加不提倡了。畢竟多年之後還是會面臨動力電池回收的難題。2019年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了以往對於純電動汽車續航力差分多檔的補貼要求,而是直接調整為了兩檔:250公里-400公里;大於等於400公里,同時過渡期之後,取消地方補貼,並且鼓勵當地政府轉而對充電進行補貼和扶持。這在某種程度上,國家也是表面了並不鼓勵靠簡單的堆動力電池實現的續航里程。小結如果購買純電動汽車主要用於日常代步出行,同時又具備充電樁的安裝條件,所在城市公共充電資源又非常豐富的話,續航里程真得夠用就行,400公里左右應該就完全可以滿足基本用車需求了。當然,不同的購車預算,對於續航里程的期望值也是會有很大差異的。希望此文可以回答樓主問題。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