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的騙
⑴ 新能源客車騙補起底:有人瞞天過海,有人跳樓自盡
在相關部分實地調查走訪中,發現吉姆西的生產車間極為簡陋,製造水平也非常低下,而且整個廠區能看到的產品不過百餘台,根本不像是月產銷能達到近三千台的規模企業。吉姆西的秘密在於,壓根就沒有生產和銷售新能源產品,從三電車身到車輛識別代碼,甚至是銷售端的買家均是假的。其中也不乏,實際交付七八台車,但卻通過編造采購、車輛生產銷售等原始憑證和記錄,上傳虛假合格證,違規辦理機動車行駛證等手段,虛構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業務,按照四五十輛的標准領取財政補貼。
最終,吉姆西涉嫌騙補2.6億元,被取消生產資質,已經破產。
財政補貼是一把「雙刃劍」,部分車企的「騙補」行為也只是新能源汽車發展所必然會經歷的「陣痛」。在摸著石頭過河的情形下,國家對補貼政策也在不斷優化,其中一方面是基於鼓勵新能源車企提升核心技術,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最大程度的規避惡意「騙補」。隨著近年來,補貼逐步退坡,甚至趨於取消,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發展將真正走出政策溫室,經歷市場經濟的優勝略汰才能真正立於不敗。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⑵ 經銷商實名舉報眾泰汽車「新能源騙補」,對此你怎麼看
經銷商實名舉報眾泰汽車“新能源騙補”,我的看法是:
1.騙新能源補貼本來就是違法行為,這種行為就是要受到嚴懲;
2.騙新能源補貼這是浪費國家資源的表現;
3.騙新能源補貼對其他公司造成了傷害,傳遞了錯誤的價值觀。
造車已經成為了最近非常流行的事情,很多大企業都加入了造成的行列,這也讓整個汽車行業有了非常大的看頭,造車之所以能夠受到大家的關注,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有國家政策的扶持和補貼,這對很多企業是非常好的事情,但個別企業的做法卻傷害了整個行業。經銷商實名舉報眾泰汽車“新能源騙補”,我認為這是非常好的事情,騙新能源補貼本來就是違法的事情,這是對國家資源的浪費,這也不是國家的初衷,這種行為對其他公司和行業造成了傷害,傳遞了錯誤的價值觀,這樣的企業必須嚴懲。
三、騙新能源汽車補貼對其他公司造成了傷害傳遞了錯誤的價值觀
騙新能源汽車補貼會讓很多消費者對這個行業產生誤解,對新能源汽車行業有錯誤的認識,同時也傷害了其他新能源汽車企業,這傳遞了錯誤的價值觀,誤導了消費者,這讓整個行業都受到質疑,這種騙新能源汽車補跌的公司應該受到嚴懲。
⑶ 新能源汽車是陰謀!為什麼有人要這樣說呢
通過一些閃爍的活動,訣竅陰謀或技巧設計了所謂的騙局。新能源汽車只是一種產品,傳統汽車正在燃燒汽油柴油,而新能源汽車減少或不需要燃料,如混合動力車,純電動車,氫氣車,甲醇等,仍然一輛車,它就像火車,飛機,無人機等,本身就是中立的。有很多人有一個糟糕的人,帶著「新能源自動」製作騙局,達到了一些無法形容的宗旨,如「氫氣發動機」,各種類型的謊言,採取不成熟的產品,閃爍等。但這些和新能源汽車沒有任何關系。這是一個人類問題。它比「MLM」更好。這是國外的正常營銷活動。它在中國達成了真相。據信新能源汽車是一個騙局,經常混淆一些鑽漏洞的人和新的能源車身體,請注意:榮吉點火器
為什麼有人說新的能源車是一個騙局?你怎麼認為?
事實上,環保是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動力。傳統燃料車輛是分布式燃燒。在燃燒後,產生烴,碳氧和氮和氮氣,有些是有毒組分,這將直接污染大氣。它為人體帶來了傷害。汽車的廢氣排放量受到調節。當工廠需要滿足某些國家標准,如國家標準的實施,標准水平越高,清空廢氣,毒質較小。這種環境要求也是強制性的,也不是IT市場行為。對於個人消費者來說,沒有好處,但會增加購買環保裝置。但對於整個社會來說,角色是巨大的,因此我們的生活更好,少病了。
而傳統的燃料汽車總是無法做出局部零排放,並且可能是新的能源車輛。只要國家繼續改善環境水平,傳統燃料汽車就無法滿足標准,自然只能促進新的能源汽車。因此,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需要如何找到更理想的實施計劃,使社會將從底部接受,而不是反向。
⑷ 有些人說新能源汽車是騙局,這是為什麼呢
新能源汽車不能算是騙局吧,因為新能源汽車它是一個過渡的產物,這個過渡的產物,大家不要指望能夠用一輩子,因為說實話,新能源汽車它是以電為動力的,並不算是完全的新能源,未來肯定會出現一種更加科學合理並且清潔高效的替代性能源。
未來可能會出現一種更加高效清潔的能源,但是那是未來的事情,10年8年之內還是很難有這樣一個成熟的技術出現的,畢竟任何一種技術他都要經歷從無到有的環節,他不是突然之間就能成熟的,就算是發現了在市場上面可以應用它,必然會存在成本比較高的問題。要經歷5~10年的時間,把這個成本降低到普通群眾可以接受的程度,他才能真正在市場上面大規模普及。
⑸ 新能源行業再現大騙局 南京金龍被爆曾騙補6400萬元
自新能源汽車興起以來,新能源車企騙補的現象是數不勝數。
有編造虛假材料的,有上傳虛假機動車駕駛證的,甚至還有靠成立出行公司「左兜掏右兜進」的,騙補的手段可謂是花樣百出。
近日,有媒體報道,知情人士舉報南京金龍客車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金龍」)在2016年向廣東中山小欖公共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山小欖」)交付的一批車輛中,涉嫌利用電池「套牌」、偽造整車公告並開票,騙取中央及地方新能源汽車補貼資金6400萬元。
其中,另外一個有趣的點是:2016年5月份,南京金龍正式更換LOGO,並被開沃汽車收購重組。而此時,正是財政部等相關部委聯合核准調查車企騙補期間。
寫在最後
雖說我國目前已經是全球新能源汽車第一大國,但不得不說,我們的汽車工業水平尚且落後,國家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實質上是為推動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
但如今看來,這個好的初衷卻成為一些居心不良的車企謀利的籌碼,令人作嘔。
而從另一角度來說,這種惡劣的騙補行為,也同樣會給行業帶來較大的負面效應,打消那些真正想要造車企業的積極性。
由此看來,當下國家調整補貼政策,轉換補貼思路,提高技術准入的門檻,很有必要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⑹ 為什麼有人說新能源汽車是個騙局你怎麼看
隨著節能環保意識的提高,新能源 汽車 的概念越來越火爆。但是由於技術不成熟,目前的新能源 汽車 在續航里程和充電設備上並不令人滿意,同時,電池污染的問題也沒有明確的解釋。因此,很多人表示現在的新能源 汽車 就是個騙局。
石油作為這個世界上的不可再生資源,早晚會有枯竭的一天,再考慮到尾氣排放帶來的大氣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新能源概念的出現是大勢所趨。
發展新能源 汽車 (包括電動 汽車 )是國家能源戰略調整的一個具體步驟,由此改變未來能源結構,減少對石油的依賴性,同時減少對大氣污染的影響。
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我們認為的新能源是建立在石油枯竭的背景下產生的, 所以新能源的本質就是找到一種可以替代汽油的新型能源,它需要鼻尖燃油車的續航能力、親民的價格、快速的充能效率、油量的環保效果等等,這樣的能源才能稱之為「新能源」。
在前幾日舉行的電動 汽車 百人會議上,黃先生說出了這樣的一段話,只是印證很多朋友的心中所想,那就是電動 汽車 取代燃油車還太過於久遠,咱們國內根本不適合推出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同時,會議還提及即便到了2050年,燃油車依然會在市面上見到,所以說燃油車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被取代的。
有消息表示,2019年開始新能源 汽車 補貼退坡開始,純電動車就不得不站在平等的角度上與燃油車博弈,但是按照目前的發展來看,純電動車還沒有與傳統燃油車一爭高下的實力。
新能源 汽車 想要取代燃油 汽車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大家怎麼看?歡迎關注「眾卡e族」留言評論!
⑺ 新能源車企騙補
上游越多,波動影響越大,被罰車企的資金問題,其上游關聯企業的資金肯定會吃緊。但這次欺詐賠償事件隻影響到個別企業,主要問題是未來方向極不確定,政策總是在變,這種影響更大。」9月12日,一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高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新能源車企騙補
上游越多,波動影響越大,被罰車企的資金問題,其上游關聯企業的資金肯定會吃緊。但這次欺詐賠償事件隻影響到個別企業,主要問題是未來方向極不確定,政策總是在變,這種影響更大。」9月12日,一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高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從一些欺詐性的賠償方式來看,制度設計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有證無車』的問題,肯定出在車管所。車管所需要看 車架 號才能領證,與行業和政策無關。這是人的管理問題。」該公司高管表示。
新能源汽車藍皮書顯示,部分新能源產品推廣應用車型參數與《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以下簡稱《公告》)不一致,部分企業產品性能虛假,部分電池生產企業電池組數量「缺兩斤」,部分車輛甚至缺電池。但根據公告中的信息,部分電池較少的車輛仍可獲得中央和地方財政補貼。
「關於閑置車輛的問題,如果有關部門解釋說新能源汽車不使用就不能補貼,就不會有那麼多問題。」該公司高管表示。
目前,企業最痛苦、對行業打擊最大的是政策缺乏連續性和穩定性。「有關部門沒有真正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如果補貼是在生產端補上的,最好不要在意企業的車輛是否閑置,因為沒有人願意讓自己的車閑置在自己手裡。還有一點就是國家補貼和土地補貼都不給企業,企業只能等。」上面的人說。
博坦科技創始人聶亮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使用的動力電池容量與需求不匹配。「一方面,國家可以自行建設大型國有企業,在供給側進行自我供給;另一方面,利用好經濟杠桿。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過渡階段,企業發展不平衡是正常的,這是客觀的經濟規律。」
未來的補貼能和電池有關嗎?上述企業高管認為,不改變補貼重點,調整補貼政策對產業發展不利。「補貼政策不能和電池有關。當國家補貼生產環節時,已經出現了問題。如果對上游材料進行補貼,問題會越多,國家越難控制,行政成本也會越高。因此,補貼只能向下移動,向用戶方調整。」
所謂補貼向下轉移,不僅僅是針對終端消費者,而是針對消費者使用期間的里程(參與、圖片、查詢)補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欺詐性補償,在實際操作中也容易實現監控。
重點打擊電池拆解修理詐騙
外界並沒有完全將欺詐性賠償歸咎於政府,但企業不得不承擔大部分責任。但欺詐賠償通知書顯示,新能源汽車的車身、 座椅 、動力電池、 輪胎 等主要零部件無法唯一追溯,導致非法企業通過拆解、倒賣這些零部件牟利。
其中,電池序列號與幀數相關性不強,難以一一對應。很多汽車可以使用同一個電池,這導致一些企業通過電池拆解再利用申請財政補貼。作弊名單中的「車沒電」就是指這種情況。
國家863計劃重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項目監督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炳剛9月5日在《中國汽車技術發展報告2016》發布暨研討會上表示,新能源汽車電池的發展必須認清兩個問題:一是提高電池自身質量,延長電池使用壽命,提高電池利用率,為再利用創造條件;第二,努力實現電池標准化,降低規格,減輕回收負擔。
「市場上不同標準的電池,電池回收行業極難處理。隨著中國電動汽車產業逐漸形成規模,電池的回收利用變得越來越重要,這需要行業給予足夠的重視,並得到OEM和電池工廠的支持。」王炳剛說。
此外,根據近期公布的《北京市新能源乘用車示範應用售後服務規范》(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要求對廢舊動力電池進行回收,並要求企業建立動力電池回收追溯體系。
企業負責回收廢舊動力電池,需要有動力電池回收計劃,包括回收流程、負責回收的企業之間的分工以及各自的資金來源等。,並承諾按要求回收。
其中,製造商應建立動力電池回收的可追溯系統。對動力電池組進行編碼,確保編碼與整車產品唯一對應;確保在上報新能源乘用車銷售數據時,附上每輛車對應的電池組編碼;並統計回收廢舊動力電池的種類、型號、數量、重量、去向等信息。
電池技術決定行業深度。
「新能源企業和產品的准入規則可以從工信部44號文件的徵求意見稿中看到,與電池目錄無關。此外,目前財政部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調整,會對動力電池企業和產品提出一些要求,但不會簡單地與電池目錄掛鉤。」9月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汽車處孟祥峰在《中國汽車技術發展報告》發布暨研討會上致辭。
孟祥峰表示,電池目錄的初衷是為了規范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對電池廠商在研發、質量保證、生產一致性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要求。
此外,工信部計劃修訂電池規范條件,這將進一步提高此前設定的產能、R&D等技術指標。同時加大對已入駐企業的抽查和檢查,未來電池目錄會有一些動態調整。
「其實電池目錄是自願申報的目錄。在此之前,電池公司全部送檢,毫無意義。但這次工信部加大了對企業的抽查力度,這是對行業政策的完善。」郭萱高新技術(參與、圖片、查詢)總裁方建華說。
然而,來自原始設備製造商的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達了他們的無助。事實上,電池目錄仍然是強制性的,SAIC電池已經全部更換。雖然產能會快速增加,但最大的挑戰還是來自電池一致性,包括生產、工藝、人員、技術和環境。
「新能源汽車退出市場,補貼不可持續。估計未來新能源銷量會大幅下降,所以補貼退出後,對整個市場都是致命的打擊。」上述原始設備製造商的相關人士表示。
他認為,在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初期,政府需要介入,但新能源技術並不是先進技術。只有當燃油車的成本越來越高, 新能源車 的成本快速下降時,新能源技術才有望取代燃油車。
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發展報告》,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現狀和近期趨勢是,到,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達到100萬輛,市場份額達到70%。到2025年,上述汽車銷量將達到300萬輛,市場份額將超過80%。2030年出口占總產量的30%。
報告顯示,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汽車總產量的比重已超過1.5%,鋰電子動力電池性能顯著提升,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性能顯著提升,突破大功率無接觸充電技術難題,在制動能量回收技術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到2016-,我國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將超過240Wh/kg,電驅動系統倍增技術有望突破,一批A級 純電動 乘用車技術有望突破。
但通過對比世界主要國家動力電池的目標可以發現,到,電池單體的具體能源發展目標基本為300-350Wh/kg,隨著動力電池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化規模的增加,成本將快速下降。
目前各國電池技術的發展路線基本一致。前,計劃目標主要通過提高鋰離子電池系統的性能和降低成本來實現。2020-2030年,發展鋰硫電池、鋰空氣體電池等下一代電池系統;2030年後,將通過非鋰離子電池系統的研發和產業化,進一步提升性能。
同時,報告指出,我國動力電池單體性能指標與國外相差不大。但由於單體一致性差,成組技術存在一定差距,成組後動力電池的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與國外相差甚遠。
在正極材料方面,日本逐漸從錳酸鋰轉向改性錳酸鋰、鎳鈷鋁三元和鎳鈷錳三元。韓國早期以錳酸鋰為基礎,近年來以鎳鈷錳三元為主。目前,我國仍以磷酸亞鐵鋰的商業化為重點,近期加快了三元材料的引進。
「世界上最早的鋰電池是在中國生產的。中國目前的電池技術在單體性能和能量密度方面並不比國外差。中國的物質制度和國外沒有差距。」一家電池廠的高管說。
他認為,國家最好不要搞產業政策,實用安全的產品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企業要按照市場規律辦事。但汽車電池技術路線圖課題組專家表示,國內仍有不少動力電池企業缺乏研究實力。這份路線圖的設計實際上在技術方面為企業提供了方向指引,避免投資失誤和重復建設。
新能源電動汽車使用保養指南
如今,隨著電動汽車的日益普及,這種車輛的維護已經成為車主的一個問題。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
電動汽車維護成本
電動車 的保養內容很少,小保養基本都是例行檢查,大保養包括剎車和助力油的檢查和更換等。一般來說,電動車的保養費用比普通燃油車便宜很多,而且不涉及這么復雜的項目和技術要求,所以在保養方面,電動車是非常劃算的。
電動汽車維修保修期
目前新能源汽車還是新品,廠家也在積極推廣,讓消費者更快接受新能源汽車。因此,市場上的新能源產品一般都有較長的保修和維護政策。同時,像電池這樣的核心部件有更長的保修期。比如提供6年15萬公里免費保養的優惠政策(數據可能上下波動,部分車型可能針對不同活動有不同的政策)。
維護和售後維護地點
第一個保險要求是需要在4s店買車,剩下的可以在其他4S店維修保養。反正大部分都是免費保養,所以還是建議買車的騎手去4S店保養。首先,它們是實用的。第二,如果汽車保修有問題,他們不會因為不在店裡維修而爭論。
二手電筒動汽車折舊率和重置價格
由於電動汽車目前還是一個比較小眾的產品,實際投放市場只是近兩年的事情,所以沒有現成的二手車殘值數據。但從現實情況分析,按照市場規律,電動車的折舊肯定大於同類型同檔次的汽油車。
原因有二:
首先,電動汽車的技術進步非常快。五年後續航里程有可能達到300km+。你覺得會有人花錢買續航150公里的電動車嗎?
第二,隨著電動汽車的日益普及和銷售,製造商的成本也在降低。可以預計,同樣質量的新電動車,五年後和現在的價格都會下降,以至於隨著自身的貶值,二手車的殘值會更低。
不過,對電動車感興趣的騎手也不用擔心。現在一些廠家在賣新車的時候也會有二手車回購政策。比如一輛車用了5年後,廠家會以5萬元左右的價格回購(具體價格看車況)。雖然看起來還是大於燃油車的折舊率,但如果把電動車的剩餘燃油成本算進去,還是挺劃算的。用電動車洗車安全嗎?
這個問題要兩邊處理,沒有100%的安全性。
正常洗車肯定沒問題。電動車的電池相對封閉,位於底盤中央或行李廂地板下,或後座下方。它是一個相對隱藏的位置,被其他組件包圍著。此外,其電池組外殼還具有防水功能,因此進水的可能性可以忽略不計(充電口也設計成防水、防漏、防擊穿、防盜)。
當然,一切都不是絕對的。為了維修方便,電動車的電池還是會有檢修口的。如果你突然失去理智,用水槍直接把水倒進通道口,你很可能會觸電。當然,我相信沒有一個理智的人會這樣做。
物業不安裝充電樁。
通過和幾位車主的交流,我了解到這種現象或多或少都會存在。
其實很容易理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果你在這里開始安裝樁,肯定會無形中增加物業的工作量,他們不會得到任何好處。當然,他們會在情感上產生矛盾。給出的理由往往是不安全、不合格等等。這種遭遇完全可以通過溝通的方式解決。比如可以和物業簽訂免責聲明,說充電樁安裝或使用造成的事故由業主承擔,與物業無關。
對於想要錢的人,可以適當交一些管理費,或者更靈活一點,唯一一勞永逸的辦法就是搞定物業經理,你懂的。
如果沒有,也可以向市建委投訴反映具體情況。購車者可以請經銷商上門協調(這樣會更容易告訴物業扣分)。
除此之外,真正麻煩的是,最早在小區安裝充電樁的車主也遇到了最大的阻力。如果成功了,後面的車主就輕松多了。在這里,我們也應該表揚那些開發了無樁社區的車主。
新能源車企騙補 @2019
⑻ 有些人說新能源汽車就是一個騙局,你是怎麼感覺的
所謂騙局就是設計一個陷阱,通過一些欺騙活動、詭計、陰謀或詭計來欺騙人們。新能源汽車只是一類產品的術語。傳統汽車使用汽油和柴油,而新能源汽車減少或不使用燃料作為動力,如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氫動力汽車、甲醇汽車等,它們仍然是一種汽車。就像火車、飛機、無人機和其他東西一樣,它們是中立的。誠然,許多心懷惡意的人利用「新能源汽車」一詞進行詐騙,以達到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如「水氫發動機」、各種欺騙、用不成熟的產品愚弄人等,但這些都與新能源汽車無關。它們是人類的問題。例如,傳銷在國外是一種正常的營銷活動,在中國,傳銷已經成為「老鼠聯想」的真理。
⑼ 有人說新能源汽車是一個騙局,事實真是如此嗎
現在電動車還有市場,無非是國家掏出了大量的現金補貼,而且上牌不用搖號和排隊,非常方便,如果把這些優惠條件去掉後,電動車將無人問津。其次,就是很多新能源車廠家,以前本來只是生產燃油車的。其加入新能源車生產和銷售,就是看到有巨大的補貼。一款汽車的出現以及新能源的出現都是為了人們獲得更好的生活而出現的,但國產電動汽車並不是為了這個目標而是千方百計想著賺取政府的補貼以及騙取投資圈錢。
再說純電和插混,很多人說純電車不環保的理由就是發電也是火力為主,用電的時候似乎很環保,但是發電的時候污染則很嚴重。新能源概念絕對不是騙局,但把電說成新能源就是騙局了,因為「電能、電池」都不新,如果把鋰電池說成新,那麼只能說「鋰」是一種較新、有潛力的材料!目前,國家已經著手對補貼政策進行調整,優勝劣汰,讓消費者買著放心,用著舒心,還新能源汽車製造和銷售的一片藍天。
另外,如果純電動車採用雙模電池,即主電池無需可更換,輔助電池可更換就行了!輔助電池只需能跑五十公里(綜合工況)以上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