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的未來telsa案例分析
⑴ 特斯拉汽車對中國製造業有何啟示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也能夠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向成功。國內外的一些企業,都在以其不平凡的歷史向我們訴說著他們走向頂尖企業的不平凡之處。
為眾人所熟知的特斯拉公司,是由馬丁·艾伯哈德與馬克·塔彭寧於2003年成立,埃隆·馬斯克於2004年進入公司,其總部設在美國加州的矽谷地帶。特斯拉公司是以美國天才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的塞爾維亞姓命名的,專門生產純電動車,生產的幾大車型包括Tesla Roadster、Tesla Model S、Tesla ModelX。特斯拉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個採用鋰離子電池的電動車公司,他們推出的首部電動車稱為Roadster。
由於馬丁·艾伯哈德在在選擇創業項目的時候是受到了普銳斯事件的影響,認為普銳斯的客戶群主要是一些具有環保意識的上流人物,於是他在打造特斯拉這款新能源與跑車造型相結合的新型跑車時,將客戶群體定位在了擁有高環保意識的高收入人群。在這樣的明確定位之下,特斯拉打造出了屬於自己的一塊銷售市場。
特斯拉公司的成功之道,我們可以歸結為是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的有機結合。從創業之初到發展,我們都應該保有一顆善於發現的眼睛,在生活中學習,以別人或自己的需求去開展自己的項目,從而獲取成功。
⑵ 別噴特斯拉中國造:電動汽車可能是一場手機式逆襲
作者:宋雨婷
馬斯克的野心在於想成為下一個喬布斯,想在華無限擴張特斯拉版圖,甚至改變消費者用車習慣;上海政府想要創造第二個富士康,為社會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的同時,意在為中國電動出行行業全球化鋪路。
如今,特斯拉超級工廠已經復工,加上盡快與中國企業的合作落實,第二個「蘋果公司」的誕生指日可待。同時,離汽車自主品牌中的「華為」崛起也不遠了。【END】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⑶ 特斯拉和其他電動汽車品牌相比,有哪些不可逾越的優勢
特斯拉和其他電動汽車品牌相比,有哪些不可逾越的優勢?
特斯拉算得上是電動汽車品牌中最成功,最優秀的。它在性能上,價格上以及品牌效應上,都位居電動汽車廠商前列。特斯拉的成功也帶動了整個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而且在未來,電動汽車一定會替代傳統油耗汽車的地位,成為主流的汽車模式。
1.特斯拉對比其他電動汽車品牌要更加先進。
現在的電動汽車還處在發展期,相信未來會出現很多類似的電動汽車品牌,不少品牌也會研發出最貼近人類使用的電動汽車,所以我們在選擇購買汽車時,還是需要用長遠的眼光來考慮。
⑷ 特斯拉汽車 傳(下篇) 馬斯克的第二個特斯拉十年規劃
寫到這就要結束了,您是不覺得還差點啥?哈哈,關於第四項租車業務的開展,目前特斯拉在這方面還沒有更多的業務開展,還基本停留在想像階段,只能敬請期待了。不過在Model3車型上已經支持藍牙或刷卡開啟車輛,車內還增設了監控攝像頭,並且車機系統升級了用戶雲端賬戶功能,這或許都在為共享汽車項目埋下伏筆吧。
特斯拉目前正不斷的向全球擴張超級工廠和完善產品線,它將快速成長為一家全球化車企並占據極大的市場份額。與此同時,特斯拉已經布置了初具規模的全球范圍直營店和充電網路,並通過OTA不斷向車主發送新的軟體與功能,正持續構建線上+線下、汽車+能源的服務閉環,開啟汽車服務的全新模式。
新能源服務+新能源出行,最終馬斯克能否帶領著特斯拉實現「加速全球向可持續能源的轉變」這一願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⑸ 特斯拉的未來,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簡單
雷鋒網按,姍姍來遲的電池日反響並沒有預期那麼熱烈,因此很多人開始轉而挖掘其背後深意,但大都不得其法。
電池日過去兩周後,大家對發布會上的技術、數據都消化的差不多了,業界也得出了下列結論:特斯拉展現給我們的確實是大家期待的,不過跟你理解的可能有出入。
本文 (翻譯自https://cleantechnica.com/2020/10/04/teslas-future-is-not-what-we-thought/)共 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解釋並探討了馬斯克在會上拋出的一長串數字,第二部分則是特斯拉如何將這些數字落地,至於第三部分則是基於這些數字對特斯拉未來的判斷。
當然,本文探討的不是那些一蹴而就的事,其時間跨度可是十年。十年前,我們第一次見到了特斯拉 Roadster 的真身,而就在同一時期原型版的 Model S 也呱呱墜地(雖然 2012 年發布的量產版有很多不同)。與十年前相比,現在的特斯拉體量更大也成熟許多,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十年後它們能拿出更多驚人的產品。
在電池日上,特斯拉展示了上面這個圖表,可別一帶而過,它對整篇文章都很重要。從該圖來看,可能有些人會錯誤地認為,特斯拉 2030 年要將電池產能提升至 10 TWh。這個觀點它要是真的該多好啊。 事實上,這所謂的 10 TWh 是我們這個星球電動化每年要消耗的電池量,而且得連著進行 15 年。
這張圖上,特斯拉還給 Semi、Cybertruck、Model S、Model 3 以及那輛只賣 2.5 萬美元的新車型找了各自的位子。 其實,這是特斯拉給不同細分市場做了劃分,同時對每個細分市場的成本與銷量做了預測。 當然,這是針對十年後的預測,一切都可能出現變數。
首先來說說 Semi 要進攻的這個半掛卡車市場。 鑒於長續航版的特斯拉 Semi 將搭載 1,000 kWh 的超大電池,因此從圖中來看該車型產能的上限是 300 萬台。 有趣的是,按照市場預測,到 2024 年半掛卡車的全球銷量能沖到 240 萬台,因此 2030 年 300 萬台是有點保守了。當然,如果在長續航和標准續航間做個平衡,即平均每台 Semi 搭載 750 kWh 電池組,其產量就能再上一個台階。
說完了半掛市場,我們再聊聊以 Model S/X 為代表的豪華市場。 鑒於電池日上發布的 Plaid 版 Model S 將電池增大到了 125 kWh,我們有理由相信 10 年後豪華車會搭載 150 甚至 200 kWh 的電池組,畢竟豪華就意味著放肆。
眼下,這個細分市場每年全球銷量徘徊在 400-500 萬台之間,鑒於超豪華車型在不斷壯大,中等車型在逐步廉價化,因此 150-200 kWh 電池組造 450- 600 萬台車夠賣了。
皮卡市場解釋起來就要復雜許多了。以 Cybertruck 為例,由於其功能屬性更強,因此續航上比更輕且更流線的 Model S 還要多出 100 英里(EPA 續航 500+ 英里)。也就是說,Cybertruck 用個 200 kWh 的電池組也很正常。
不過,與傳統皮卡相比,500 英里的續航水平還是太差了,畢竟帶著個油箱大家都是 1000+ 英里的水平。 因此,用十年後的眼光來看,電動皮卡可能普遍會搭載 350 kWh 的電池組。顯然,分給皮卡市場的電池夠造 300 萬台車,跟當下皮卡市場的需求基本持平,畢竟業內專家預測,未來十年內皮卡市場可能會出現萎縮。
現在終於到最難猜的部分了,但這個問題絕對不能迴避。為什麼看起來高大上的 Robotaxi 未來會被歸屬到小型、低成本、鐵電池電動車這塊呢?這問題不好解釋,但顯然特斯拉是拿它當 Robotaxi 市場戰略武器的。 畢竟從現有打車市場來看,高峰期時車是真的不夠用。
對大多數通勤者來說,車輛只是個交通工具,根本不需要多豪華或者多寬敞。說實話,如果只是上班用,一家四口開個大眾 UP 都夠用。當然,Robotaxi 市場肯定會有其它舒適型車型,但小型的廉價特斯拉絕對是擴展 Robotaxi 網路的神器,這才是解決高峰期打車難的最佳解決方案。
這就意味著特斯拉這款神秘小車的電池組不會太大,可能只有 50 kWh 甚至更小。不過,小電池並不會帶來大麻煩,下面我們來搞搞算數:
往大了來說:
·小型 Robotaxi 用上 75 kWh 電池組
·Model 3/Y 折衷一下,用 85 kWh 電池組
往小了來說:
·小型 Robotaxi 將電池組縮小到 40 kWh
·Model 3/Y 只搭載 75 kWh 電池組
無論是哪種設定,其年產量都能達到 7200-9500 萬台,即使到了 2030 年也能滿足市場需求了。
除了向可持續能源轉變所需的 10 Twh,特斯拉 2030 年還想將電池產能拉高到這個數字的三成,即 3 TWh。
在最近的推文中,鋼鐵俠也強調,他期望公司能在 2030 年實現年產 2000 萬台電動車的目標。通過這些信息,我們就能進行非常具體的計算並得出相關結論了。 第一個同時也是最重要的結論是:這 3TWh 的電池不會都用在電動車上,其中的一部分肯定是給儲能設備准備的。
有了上面這些結論,我們就能為特斯拉的未來設定多種場景了。有一項可以肯定的是,這 3 TWh 的電池肯定不會是電動車與儲能設備平分,因為 1.5 TWh 可造不出 2000 萬台電動車。即使按照現在的平均電池容量來算,1.5 TWh 也最多隻能造出 1600 萬台車。
因此,分給電動車 2.5 TWh 還有可能。這樣的情況下,小型車/Robotaxi 就能配備 55 kWh 電池,而 Model 3/Y 則可以用上 85 kWh 電池組(平均),造出 2000 萬台車不成問題。
不過,這兩種分法都不太實際,2 TWh 給電動車還算符合邏輯。 不過,特斯拉給出的圖表對應的是 10 TWh 下的車輛生產,3 TWh 下不同車型到底要如何配比,如何實現 2000 萬台的目標就看不出來了。因此,我們得先弄清不同的細分市場特斯拉分別能賣多少車。
關於這個問題,最容易搞清楚的應該是 Cybertruck。在電池日上,馬斯克回答了一個問題,他表示按照預定量 Cubertruck「最少每年要銷 25-30 萬台,甚至可能會更多。」 顯然,十年後 Cubertruck 銷量肯定會更進一步,但能否超過 2019 年皮卡銷量第三的雪佛蘭 Silverado 依舊存疑(2019 年賣了 57.6 萬輛)。畢竟這是一個靠用戶品牌忠誠度生存的市場,Cubertruck 的外形設計又過於科幻。 因此,這款電動皮卡應該能沖到年銷 40 萬台的成績,分配到 140 GWh 的電池。
假設 Semi 也是年銷 40 萬台,那麼它就要分走 400 GWh 的電池。 如果要在 2 TWh 下湊出 2000 萬台車,那麼小型車/Robotaxi 就得把電池降到 50 kWh,而 Model 3/Y 可以繼續保留 85 kWh 電池組。
在這樣的賣方市場上,特斯拉會放過這個機遇去卡乘用車的電池用量嗎?
比如將 Semi 電池設定為 750 kWh,Cybertruck 250 kWh,豪華車型 150 kWh,Model 3/Y 62.5 kWh,小型車/Robotaxi 僅 40 kWh。 這樣 Semi 年產量就能突破 100 萬台,特斯拉則能繼續實現年產 2000 萬台的目標。
假設現在已經是 2030 年。
在特斯拉的願景中,Cybertruck 將取得巨大成功,成為市場銷量第四的熱賣產品(現在排名第四的豐田 Tacoma 2019 年賣了 24.9 萬台)。雖然沒能將福特猛禽斬落馬下,對馬斯克來說也是巨大成就了。
在特斯拉的願景中,Semi 能拿下全球半掛車市場 17% 的份額,年產量達到 2019 年 Model 3 的 130%。 如果馬斯克的願望能實現,它們的市佔率甚至比卡車界老大戴姆勒還要多 3%。不過還是那個問題,特斯拉也想多造 Semi,但電池不夠。
在特斯拉的願景中,2030 年以前它們要拿下豪華車市場四分之一的蛋糕,因為它們可能會成為唯一一家擁有豪華自動駕駛電動車的廠家。 在移除方向盤後,特斯拉的大屏甚至會進一步擴大到 24 英寸,方便乘客 娛樂 。
在特斯拉的願景中,小型 Robotaxi 更適合人們的日常通勤。 不過,要過了各國政府審查這關可不容易,因此馬斯克的 Robotaxi 網路恐怕 2028 年才能組建完成。
未來十年裡,特斯拉的 Robotaxi 恐怕比賣給消費者的車輛造的還要多,越來越多的人也會重新審視自己到底需不需要擁車。 今年的新冠疫情更是讓許多公司想明白一件事,即在家辦公在保證效率的情況下能為公司省下不少成本。
對日常通勤來說,一個背包就是行李攜帶的上限了,因此 Robotaxi 根本不用造那麼大,特斯拉可能會拿出一款與大眾 Up 體型相仿的小車。由於不需要備胎和前備箱,這個體型的小車照樣夠 4 個人坐,它甚至能帶著一家子來個周末大采購。 別忘了,現在網購已經相當普及,更別說十年後了。 當然,如果你願意花更多錢,打到更大號的 Robotaxi 也不是不可能(反正特斯拉車型都有自動駕駛硬體)。
在特斯拉的願景中,Model 3 與 Model Y 產品線依舊會長期存在,而且繼續充當銷量中堅。 現在的長續航版配備 100 kWh 電池,其續航能力早已超過 10 年前的 100 kWh Model S。簡言之,現在的標准續航約等於曾經的長續航,而且價格是一降再降。 在外觀上,Model 3 和 Model Y 恐怕不會有大的改變,製造方式的升級才是關鍵。
即使十年後特斯拉站上年產 2000 萬台的門檻,恐怕它也難以統治世界。在這個轉變過程中,肯定會有傳統廠商倒下,但大多數還是會以某種形式繼續存在。此外,少量電動車新創公司會殺出一條血路,畢竟它們現在就像十年前的特斯拉。
當然,傳統燃油車的銷售不會徹底暫停,但銷量肯定會顯著降低。
最後,雖然其他廠商在電動技術上可能依然無法超越特斯拉,但消費者的選擇肯定會越來越多。
如果說每輛電動乘用車平均要分到 70 kWh 的電池,那麼這世界有個 5 TWh 的電池產能就夠,但事實上每年恐怕我們要用掉 20 TWh 甚至 25 TWh 的電池。 無論特斯拉怎麼努力,恐怕它也只能吃掉三成份額,其它的還要靠其它 汽車 製造商。
對特斯拉來說,2000 萬台的年產量真是不少,畢竟 2019 年豐田和大眾年銷量也只不過 1000 萬台。 有趣的是,大眾比特斯拉野心還大,德國巨頭要在 2030 年實現年產 2200 萬台。 要知道,大眾品牌設定的 2025 年電動車銷量目標只有 100-150 萬台。至於豐田、雷諾-日產-三菱、福特和寶馬,則依然沒有拿出未來的銷量目標。
關於特斯拉的未來,我們還有很多問題要解答,但可以明確的是,電池日後的它們比之前更有冠軍相了。
雷鋒網 雷鋒網 雷鋒網
⑹ 從特斯拉事件看電動車,究竟存在哪些安全隱患
特斯拉在最近一段時間可以說是引起了不少朋友們的關注,特別是剎車失靈的事件,更是讓很多人都非常的擔憂在大家對於特斯拉這一個品牌印象變得,越來越差的同時,也有很多人對於這一件事情到底有哪些安全隱患,以及電動汽車到底應該如何發展,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出了這些故障有可能會導致人員出現傷亡或者出現危險之外,在進行運行的過程中,能量和動力來源也是有很多人都特別關注的一件事情,大家都知道電動汽車在動力方面是使用的電能來進行驅動,而電能在進行使用的過程中當然是需要用到電線,但是隨著汽車使用的年限不斷增長,如果電線出現了老化的情況也會非常危險的。
通過以上的了解大家可以發現,雖然電動汽車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是一個主流,但是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仍然還有著非常大的進步空間,只有這些問題徹底得到解決,才能夠讓電動汽車真正的進入到生活之中,也才能夠讓每一個人在駕駛電動汽車的時候更為安全。
⑺ 特斯拉的困境,電動汽車技術優勢不再,未來會怎樣
特斯拉是惟一一款(純)電動跑車 , 而已。長期可靠性還有待考驗。
特斯拉的成功之處在於:
1. 是新鮮玩藝大家都喜歡, 特別是特斯拉是第一款能跑進5秒內的電動車。
2. 有加州的支持,加州油價基本是最高的,雖然有錢人對價格不敏感,但是純電動車很抓眼球,一下大家都知道電動車狂霸拽酷帥了。
3. (碰撞)安全性好。 就新車而言,特斯拉的結構強度遠遠好於同檔次的車。 但是不知道幾年之後電池老化了會怎樣 (鑒於50美元就可以在充電站更換電板,一般不會出現電池老化問題吧)。
4。特斯拉打通了整條產業鏈。 比方說加州要建幾百個充電站,車主可以免費充電,也可以付費瞬間更換電板。背後沒有加州的支持是不可能的。
5。空間大,特斯拉拿掉了內燃機模塊,節省出了很大一塊空間。
關於特斯拉的安全性問題:
其實特斯拉是很堅固的一輛車,正面側面頂棚測試都很結實。只要電池倉沒有受損,它就是一輛坦克,可能小改款要用復合裝甲保護電池倉了。
六大優點:
1、加速快,可以和賓士AMG的S65有一比;
2、大屏上的Google地圖非常好用;
3、前後行李箱又酷又實用;
4、車鑰匙及門把手的設計很酷;
5、開出來很拉風;
6、以後再也不用擔心加油的問題。
五項缺點:
1、開得時間長了會有暈車的感覺;
2、開tesla的時候會有點"飄"的感覺;
3、內飾不上檔次,沒有賓士好;
4、需要自己安裝充電器;
5、服務態度差。
⑻ 4r角度分析特斯拉成功的原因
特斯拉成功的原因如下:
特斯拉之所以能夠在全球擁有如此火爆的發展,也是源自於大家對於特斯拉的發展理念的高度認可。因為特斯拉採用的是電動的驅動方式,這也使得汽車能夠取代燃料驅動的方式來進行運作。雖然特斯拉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的挫折以及困難,但是我們也看到特斯拉不但沒有區服,反而變得越來越強大,現在的特斯拉已經成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公司。特斯拉的成功主要還是由於大家對於環保理念的高度認可。因為電動驅動的方式要比油料驅動的方式更加的環保。也因此電動驅動汽車的方式在未來的汽車產業當中會成為主流趨勢,雖然現在的傳統汽車廠商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發展要比特斯拉落後一些,但是特斯拉一旦取得成功,相信傳統汽車廠商也會隨之發展自身的電動汽車產業。
⑼ 特斯拉汽車公司戰略分析
組長:王晨12011248690
小組成員:梁雲鵬12011241063王策12011241124
特斯拉汽車公司戰略分析
1 PEST分析
1.1政治環境分析
近年來,隨著人類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國際社會共同意識到,汽車尾氣的排放是導致這一結果的重要的因素,鑒於此,美國政府計劃在2019之前投資75億美元發展電動汽車,特斯拉汽車正是在這樣的一種政治環境下成長起來的。
⑽ 智能汽車哪家強專家解讀特斯拉被熱捧的真相
[汽車之家行業]?在低迷的汽車市場環境下,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智能汽車企業卻出現逆勢增長,市值一路飆升至車企榜首,引起汽車圈、科技圈和廣大投資者的極大關注。特斯拉為什麼能獨樹一幟突飛猛進?未來,智能汽車的核心價值和競爭力究竟在哪?我國汽車產業應該如何建立面向未來的競爭力,還有哪些創業機會?
8月14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焦點觀察室》第2期上線,圍繞「智能汽車的核心價值與競爭力」話題,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智能網聯中心主任戴一凡、博世中國執行副總裁徐大全、廣汽新能源技術中心主任許俊海、騰訊車聯產品副總經理邢輝、辰韜資本執行總經理賀雄松、汽車之心內容總監吳德新等嘉賓展開了討論。
『廣汽ADiGO(智駕互聯)生態系統』
話題6)國內落地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欠缺在基礎層
戴一凡:總體來看,越往智能汽車的基礎層走越欠缺,越往應用層走發展得越好。一些涉及到智能網聯汽車基礎的產品晶元、電子器件,底層軟體、感測器往往被大家忽視。
優勢則在於通信和網聯,推動車路協同、網聯化,有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還有礦山、港口、清掃車、物流車、自動駕駛小巴等多個應用場景落地,國內大量的測試示範基地建立起來推動這些應用往前發展。
話題7)自動駕駛和車聯網領域仍有眾多創業機會
賀雄松:時間節點非常重要,無人駕駛計程車真正落地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但是特定場景的L4公司在兩到三年內大概率會成功落地,這是非常好的機會,收入和利潤的拐點很快就要到來。
徐大全:現在還處於戰國時代,沒有人真正一家獨大完全勝出。這種情況下創業機會非常多。博世比較關注氫燃料電池,這裡面分電堆、系統集成、核心零部件,自動駕駛有激光雷達技術、感測器的感知融合、圖象處理技術、基於AI的決策控制、車的精確定位、車路協同V2X技術、路邊單元等,有很多機會可以考慮。(編輯/汽車之家杜俊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