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過新能源汽車的感受
㈠ 駕駛純電動汽車是什麼樣的使用感受
講講大夥兒最在意的電池衰減難題,以我車為例,每日都是順風拼車座無虛席5人超負荷,發展都是大腳插件油門踏板(100KW之上,最大160KW到頂電機額定功率),由於工作著急趕時間啊,路程遠怕晚到,高速公路維持130車速上下,這時電池功率大概是40KW上下,大概不斷11min上下(高速公路就這么長),因此,我這個車的電池基本上都是超負荷工作了2年,有幾回用電量耗盡(3%下列),電池也遭受不可逆危害,現階段續航力還可以做到250千米上下,電池衰減大約在10-15%,我己經很滿意了,
因此或是會慢許多。純電車是以後發展的趨勢,許多人在猶豫,也很多人按耐不住要想買新能源車,尤其是中國出現許多造車新勢力,他們車子外觀設計炫酷、特性強大、配備豐富多彩,吸引住諸多眼光。雖然有許多人不太看中電瓶車,但不能否認是指電動車的發展趨勢在日益增長速度,是將來汽車的發展發展趨勢,特別是在今年的的上海國際車展,基本上被新能源純電動所包攬,反倒傳統式汽油車的關注度好像都需要比過去低。
㈡ 開了3年以上新能源車的人,能說一下新能源車的缺點和真實用車感受嗎
我開了3年比亞迪,又開了1年特斯拉,新能源車有3大缺點,奉勸想買的人要三思,不然後悔都來不及!
其中減少高碳排放的化石能源使用和發展新能源,是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最重要的一步。
新能源車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孕育而生,造車新勢力出現在了大眾視野,2018年是造車新勢力從PPT造成到實際交付的元年。
如今3年過年了,你們還能記住多少造車新勢力的車標,其中又有幾家新能源車活了下來?
我們現在能在路上看見的造車新勢力車,可能只有小鵬、蔚來、理想ONE、威馬,這些新能源車活了下來,一方面是它們的車型足夠優秀,另一方面它們本質上還是資本的產物。
說得通俗易懂一點,新能源車雖然是未來發展方向,但是它在目前這個階段,還是有自身的不可避免的缺點,還沒有完全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僅靠賣車還養不活自己。
這里就出現了兩個很關鍵的問題,我們除了關注新能源在實際使用中的缺點,還要明白買新能源車到底是買造成新勢力的車,還是買傳統車企的新能源車型。
我自己開了3年的唐DM,還開了1年的特斯拉,前一段時間試駕了小鵬P7和蔚來ES8,對新能源車有較深的感受,接下來將具體介紹我在使用新能源車過程中發現的缺點和實際的用車感受,以及買新能源車是否要注重品牌?
缺點一,擔心電池安全剛買新能源車時,我最擔心的是電池衰減和更換電池昂貴,後來開習慣以後,這類問題慢慢就淡忘了,後來隨著大家對新能源車電池自燃問題的關注,我自己也開始擔心新能源車的安全問題,一度都有些魔怔了。
我擔心的第一個安全問題,發生交通事故時,電池可能遭受擠壓變形發生短路自燃。
我們以新能源車使用最多的三元鋰電池為例,這種電池能量密度非常大,一旦在交通事故中遭受外力擠壓破壞,就有極大的可能出現劇烈燃燒,一旦電池出現短路燃燒,基本上幾分鍾就可能燒毀一輛車,幾乎沒有救下來的可能性。
車子燒毀我是能夠接受的,但是在交通事故中車輛出現變形,人一旦被困車中,這時要是出現電池自燃問題,這樣的後果是無法想像的。
我擔心的第二個問題,充電時發生自燃,危及其它車輛或造成不可承受的財產損失。
新能源車在充電時發生自燃的可能性是有的,所以就非常擔心車在充電時發生自燃,如果僅是自己的車燒了最多自認倒霉,但要是危及周圍車輛,那麼事情就大了。
其中最讓我擔心的還是在地下停車場充電,如果在這個半封閉的環境中出現自燃,那麼危及的車輛將更多,造成的財產損失將更大,甚至會危及人生安全。
這兩個關於新能源車的安全問題,也許是我太過於杞人憂天了,很多人可能會說燃油車也會同樣的問題,是的,沒錯!但是燃油車出現自燃,只要發現及時,是可以被撲滅的,而新能源車發生自燃很難撲滅!
好在我所擔心的問題都沒有發生,而且現在的車企也非常注重電池安全,比亞迪推出了磷酸鐵鋰「刀片電池」,廣汽埃安推出了三元鋰「彈夾電池」。
雖然刀片電池和彈夾電池並不是動力電池的一次發明創造,但是這兩種新的電池安全解決方案,成功的降低了電池在發生擠壓受損短路出現自燃的概率。
這兩種電池安全解決方案都成功的完成了電池穿刺實驗,在這種極端的測試中,兩款電池雖然都出現了短路冒煙現象,但是都沒有出現明火,這就大大的增加新能源車的安全性,讓准備購買新能源車的消費者更加的放心。
對於還沒有購買新能源車的消費者,我認為在購買新能源車時,最應該關注的是安全問題,所以搭載刀片電池和彈夾電池的新能源車更值得考慮。
缺點二,充電難,耗時耗力關於充電難的問題,我認為這是前幾批新能源車主經常遇到的問題,現在隨著充電樁的普及,想要充電已經沒有那麼困難了,但是這個還要看具體城市。
深圳和太原的充電樁就非常普及,我所在的蕪湖市充電樁普及率就稍微差點,我一開始就經常出現滿城找充電樁的情況,好在蕪湖市不大,對我造成的影響有限,但是也浪費了我很多時間和精力。
如果想要購買新能源車,首先就一定要對自己所在城市的充電樁做一個簡單的調查。
可以查看小區和公司3公里范圍內的充電樁數量,至少能夠保證在每個時間段都能夠隨到隨充,如果無法做到這樣,那麼就證明充電樁數量是不夠的,對你之後用車會造成影響。
其次是自己所在小區是否能夠安裝充電樁
我之前住在老小區,連個固定車位都沒有,所以更不可能安裝私人充電樁,而且當時我開的還是二代唐DM,充滿電要6個小時,這就更加造成了我充電不方便。
如果自己所在小區無法安裝充電樁,自己所在的城市充電樁又不是很普及,那麼我建議你暫時別買純電車,可以考慮混動車型,比如比亞迪DM-i超級混動,對充電樁的依賴就沒有那麼大。
缺點三,無法避免的里程焦慮很多人說新能源車續航里程已經達到了650公里,甚至有的車宣布續航1000公里,我們不應該再把里程焦慮作為新能源車的缺點來說了。
其實這句話很好反駁,我們看看這些長續航新能源車的售價就知道了,最少23萬以上,有的還在35萬左右,這些車根本就不在大眾消費者的選擇范圍內,大多數人購買的還是在10萬元左右的新能源車,這些車的續航里程普遍在300公里左右。
300公里的巡航能夠干什麼?跨市還可以,跨省就難了點,所以正在擔心續航里程的還是這些10萬元左右的新能源車。這些車稍微出趟遠門,首先查詢的就是沿路的充電樁位置,其次祈禱自己不要排隊,只有成功到達目的地才能長舒一口氣。
想要購新能源車的朋友注意了,如果你預算有限,無法購買長續航的純電車,那麼奉勸你三思,即使你一年也不出一趟遠門,但是長續航能力不能沒有!
如果你還是想買新能源車,我建議你考慮一下秦PLUS DM-i,這款車13萬左右,滿電滿油續航800公里以上,是個不錯的選擇。
為什麼我建議買傳統車企的新能源車?首先我對造車新勢力的車是非常欣賞的,它們的造型設計、內飾做工、智能配置都是頂尖水平,可以說新能源車在國內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現在小米、創維、360等 汽車 都宣布跨界造車。
這是一個大浪淘沙的時代,隨著傳統車企向新能源車轉型,未來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能夠留下來的車企目前未知,但是可以確定造車新勢力的未來生存壓力很大。
我們不知道哪些造車新勢力可以一直生存下去,所以購買它們的車就有了一定的隱患,其中最大的影響是更換電池!
電池是昂貴的,一款50kwh的動力電池,市場價在6萬左右,如果車主自行更換,那麼將是一筆巨大的經濟負擔!好在一些車企承諾電池終身質保,還有一些車企承諾對三電系統8年或12萬公里質保。
我們先不討論電池質保需要什麼條件,就討論一條,我們的新能源車可以開8年,那你的車企可以運營8年嗎?
這就是我建議大家購買傳統車企新能源車的最主要原因,這些傳統車企有燃油車作為銷量保障,還有實體廠房、有技術積累、有財力支撐, 它們的生存能力是優於造車新勢力的,我們買它們的車,至少能夠最大程度避免車還在,車企沒了。
新能源車的用車感受燃油車有好的體驗也有不好的體驗,動力強,油耗就高,動力弱,起步就頓挫,新能源車肯定也有好的體驗和不好的體驗。
好的體驗有:起步快,動力足,超車行雲流水,有不錯的操控感,並且用車成本低,保養便宜,有著好看的造型和不錯的回頭率。
不好的體驗:首先總是在充電的路上和考慮是不是要充電了,其次是乘客的乘坐體驗不好,容易出現暈車現象,最後是保值率低,二手車難賣。
對於這些不好的體驗,我還是能在接受的范圍內,買來新車又不是當二手車賣的;平時不出遠門,所以里程焦慮慢慢減輕了;只是乘客容易暈車的現象,目前一直沒有找到好的解決方式。
寫在最後雖然新能源車是未來的趨勢,但還是有一些缺點存在著,對於想買新能源車的人們,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再做決定,如果盲目追趕潮流,沒有考慮實際情況,那麼就容易因為一時沖動而感到後悔和自責。
我很喜歡新能源車,但是還是想要奉勸一下人在購買之前要三思,畢竟車是奢侈品,更是消費品,只有自身真的需要,才是最適合購買的。
電車確實像數碼產品一樣,一年甚至半年就會有明顯的更新換代,所以永遠是買新不買舊。個人認為電車真正的"優勢"是與政策限制密不可分的,比如北京這樣嚴格搖號、限行的地方,電車指標意味著你能盡快擁有車輛,獲得一定的補貼並且節省購置稅。
現在10-20萬的電車普遍是500+的續航里程,北方冬季大概350-400,日常使用甚至非高峰假期出行沒什麼問題。今年新出的電車20-40萬價位里程普遍1000+,出行壓力更小。
但是既然你問缺點,說明還沒做好准備接受電車,或者說沒有迫切性——那麼如果可以選油車,不妨想買了用著,傳統的意味著更高的性價比和更好的通用性,就像上面說的,主流的經濟型新能源車也要10-20價位,主流的燃油車一般在10萬以下就有很多選擇,10-20可以選中檔以上的進口車了。而且電車雖然故障率低,但是配件維保通用性不高,基本上正經的毛病都得廠家4S店修理。
總之,結合國家政策和全球趨勢,電車代表未來,如果3年以後買車,差不多直接電車或者其他動力類型的新能源車吧。如果現在買,不妨買個性價比高的油車,開個3-5年
可以隨心所欲的開,又不能隨心所欲的開!
車馬上就三年了說下感受。
350的續航,冬天200出頭,其他300+,家裡有樁。
北京用車,確實很省錢,無論是電費還是保養。而且車也好開,不限行,不用費腦子記尾號輪換。
600+長途開過兩次,300+長途開過四五次,長途用時要比油車費時。
但是這是三年前的車,現在再買續航應該普遍500+了。500的續航,高速冬天怎麼也能開到300+,這樣無論是長短途,都沒問題。即使一輛車也可以滿足多用途用車。
建議買續航600+以上的車,按電量買,80度以上的。用起來絕對值!
榮威,3年,跑了1萬多,續航由420變成402啦,車也有點兒松的感覺,其他都好。都是自己家裡充電,沒用過快充。北京的冬天,續航到過380。
混動沒開過,不評論。純電不是限購城市,不是有錢買著玩最好別買。起速是快,可是需要地板電起速?絕大部分時間和汽油車沒啥區別,是安靜一些,又不睡覺,有點噪音有啥?好處就是使用成本低不限行,但是車價高啊,日常用是真的焦慮。
如果常出遠門建議插混,如果生活圈不出省,純電足以了。有充電樁和沒充電樁是一天一地兩種體驗。另說開過電車是不會換回純油車了。
家裡只有一輛車的話,建議插混。
1/電車的加速能力。
2/堵車時的發動機不轉零油耗。
3/停車的時候可以吹空調而發動機不轉。
最近恆大許老闆撒錢,我車充滿電只需要15塊錢,相當於上下班40公里只需要
一塊不到,就問你香不香[捂臉]
㈢ 兩任新能源車主,開了6年純電動汽車,談談6點真實用車感受
兩任新能源車主,開了6年純電動汽車,談談6點真實用車感受,純電動 汽車 的優勢明顯但5大缺點才是硬傷,個個戳心,新能源 汽車 確實「省油」但並不省錢,只有明白純電動、插電混動、油電混動增程式它們之間的優缺點,買車才不會後悔。
我是第一批「吃螃蟹」的純電動 汽車 車主,在2014年那時候,特斯拉很能吸人眼球,給我們印象最深的就是「充電省錢和自動駕駛技術」,但那是「土豪」的大玩具,作為普通大眾,出於嘗鮮,入手了一輛官方續航160公里的純電動 汽車 ,剛開始確實覺得很香,新鮮勁過了,才慢慢發現它的痛點。
開了2年多,忍無可忍,轉手卻沒人要,最終成了 「買菜車」 ,後面車企陸續推出續航里程超500公里的車型,我決定再次入手一輛純電動 汽車 。
前後幾年的純電動 汽車 生活,對純電動 汽車 也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所謂「省錢」這個觀念不敢苟同,充電確實省錢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整體算下來並不省錢,反而是它的一些缺點才是硬傷。
官方續航和實際續航相差很大,我第二輛車官方續航580公里,春節期間,第一次開長途,單程有210多公里,老家沒有充電樁,來回420多公里,按以往經驗肯定是夠了。
回去的時候天氣比較冷,零下五六度全程開了空調,回到家續航只剩216公里,春節收假,上了高速第一件事就是到最近的服務區充電,遇到收假返程高峰期,有十幾輛車等待充電,有的充電樁插上沒反應,有的不匹配,只好到下一個服務區,還有60多公里。
此時續航只剩100多公里了,剛開始還開了空調,眼看續航越來越少,每隔一會就看看剩餘續航,開始焦慮了,只好關閉空調,實在凍得受不了了又打開空調,車速調到自動巡航90km/h,遺憾的是距離服務區四五公里的時候,終於趴窩了, 拖車太貴幾公里花了六七百大洋。
冬天+高速行駛+空調 這是純電動 汽車 的「勁敵」 ,在這樣的極限工況下,純電動 汽車 續航太雞肋了,續航里程差不多要打6折。
純電動 汽車 給我們最深的印象就是非常「省錢」,但當我們細算之後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如果使用自家充電樁,6毛一度電,百公里耗電大約在17度左右,電費為10.2元。
如果使用公共充電樁,平均算下來一度電大概在1.5元左右,家用和公用平均百公里17快左右,假如以行駛10萬公里為例,看看燃油車和純電動花費情況。
純電動 汽車 電費: 百公里17元,10萬公里電費為1.7萬,期間保養費算1500元,合計1.85萬;
燃油車總費用: 假設92號汽油,7元一升,百公里油耗為8L,10萬公里油費為5.6萬,每1萬公里小保養一次,單次600元,10萬公里小保養6000元,加上大保養算5000,合計總費用為6.7萬。
只算用車費用,純電動 汽車 省了4.85萬;但是,純電動 汽車 新車價格普遍比同款燃油車貴五六萬以上,比如說比亞迪宋Pro純電動車型落地14萬左右,同款燃油車落地價8萬出頭,新車差價5萬多。
如果里程10萬公里之後,燃油車至少可以賣六七萬,而純電動 汽車 可能只能賣到2萬左右,相當於純電動 汽車 又虧了5萬。
這樣一算,純電動 汽車 虧了5.15萬, 如果超出質保期,電池需要自費更換,那就更不劃算了,所以只考慮經濟性,純電動 汽車 並不劃算。
1、保值率較低,甚至4折都沒人接手
關於純電動 汽車 續航短、換電池費用貴、充電費時、電池質保等等各種爭議不斷,二手市場中也沒有完善的評估標准,加之技術更新換代快,很多品牌效應差,導致純電池 汽車 保值率非常低。
前幾年的新能源車型,續航普遍在兩三百公里以內,開了兩三年之後,轉手都沒人要,即便是現在續航里程超500公里以上的車型,如果車齡超3年以上或里程超4萬公里以上,二手價幾乎掉價過半。
2、充電費時費心
目前充電相關配套設置不齊全,很多小區考慮到安全,無法安裝,外面公用充電樁維護不及時,要麼壞了,要麼不兼容,要麼離得遠,要麼車位有其他車輛佔用,像商場這類密集地區充電樁還要排隊。
3、換電池很貴
純電動 汽車 電池普遍都是三元鋰電池或者磷酸鐵鋰電池,這兩種電池的成本都比較高,每度電成本都在1千元往上,雖然這幾年成本不斷下降,但對於長續航純電動 汽車 來說,依然很昂貴,以續航里程600千米的車型來說,其電池容量普遍在70度左右,也就是說電池費用至少都在七八萬以上,假如過了8年或15萬公里質保期之後,電池不行了,看到這樣的電池價位,估計沒多少人願意換。
4、純電動 汽車 安全性爭議不斷
一方面是對動力電池安全性的擔憂,也有的受到「剎車門」的影響,比如三元鋰電池車型,由於三元鋰電池化學穩定性不夠好,在針刺和過充安全測試中表現差強人意,高溫或者激烈碰撞中,確實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包括以後廢舊電池也是個問題。
雖然純電動 汽車 的一些不足令人苦惱,但是其優勢也是非常明顯的。
一、駕駛體驗較好
純電動 汽車 由於使用電機驅動,動力隨叫隨到,提速很快,一腳電門踩下去,推背感隨之而來,再也找不到AT換擋的頓挫感,也沒有渦輪介入感,紅綠燈路口,只需輕輕一踩,保證你是前面最「靚的仔」,日常行駛中,加速超車完全碾壓同級燃油車。
動力方面,這里以 比亞迪漢EV和奧迪A6L 為例:
漢EV最大扭矩330N.m,最大功率163kw,百米加速7.9秒,落地價位20萬左右,
奧迪A6L最大扭矩320N.m,最大功率140kw,百米加速8.3秒,落地價近45萬左右。
單從動力上來看,20萬的純電動 汽車 能媲美40萬以上燃油車 ,這就是電機驅動和發動機驅動的差距。
2、乘坐安靜舒適
純電動 汽車 通過電機來驅動,車頭無需設計進氣格柵,整體車身風阻系數很小,風噪就小很多,行駛途中,車內都非常靜謐,完全不像燃油車發動機抖動、噪音甚至是汽油味。
3、有「綠牌」
很多一二線大城市限號、限牌,以前開燃油車,一不小心就在限號當天開了車,不僅浪費時間還很耽誤事情,綠牌就完美解決這樣的困惑,同樣在一些限牌城市,排隊搖號實在太苦惱,有的排號一年都沒排上,而插電混動或純電動 汽車 就完美解決了這一問題。
4、 科技 感十足,安全輔助駕駛表現突出
純電動 汽車 畢竟是新興產物,從一開始搶占市場就是以「智能 科技 」「環保省錢」吸引了廣大車主的眼球,目前自動駕駛水平在L2到L2.5級別,如果達到L4級別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了。
只是目前國內是不允許無人駕駛車輛上路的,但輔助駕駛技術進步很快,自動巡航跟車、轉彎、變道超車、自動泊車等功能都可以做到自動,技術遠超同級燃油車,很受新手司機的喜愛。
寫在最後
純電動 汽車 優勢很明顯,但缺點才是硬傷,總讓很多人又愛又恨,如果只是日常家用代步、上下班使用,同時還考慮用車綜合成本,想要入手純電動 汽車 ,那不建議車價超過10萬以上的,車價越貴越不劃算。
考慮用車成本自然可以排除插電混動、油電混動、增程式這幾類車型,他們共同缺點都是新車價格普遍比同級燃油車貴幾萬,保值率偏低,綜合算下來並不見得劃算。
如果追求動力體驗、享受 科技 感帶來的樂趣,那入手插電混動、增程式、純電動都是不錯的選擇,除此之外,依然還是燃油車吃香。
㈣ 開了3年以上新能源車的人,能說一下新能源車的缺點和真實用車感受嗎
我開了3年比亞迪,又開了1年特斯拉,新能源車有3大缺點,奉勸想買的人要三思,不然後悔都來不及!
其中減少高碳排放的化石能源使用和發展新能源,是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最重要的一步。
新能源車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孕育而生,造車新勢力出現在了大眾視野,2018年是造車新勢力從PPT造成到實際交付的元年。
如今3年過年了,你們還能記住多少造車新勢力的車標,其中又有幾家新能源車活了下來?
我們現在能在路上看見的造車新勢力車,可能只有小鵬、蔚來、理想ONE、威馬,這些新能源車活了下來,一方面是它們的車型足夠優秀,另一方面它們本質上還是資本的產物。
說得通俗易懂一點,新能源車雖然是未來發展方向,但是它在目前這個階段,還是有自身的不可避免的缺點,還沒有完全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僅靠賣車還養不活自己。
我自己開了3年的唐DM,還開了1年的特斯拉,前一段時間試駕了小鵬P7和蔚來ES8,對新能源車有較深的感受,接下來將具體介紹我在使用新能源車過程中發現的缺點和實際的用車感受,以及買新能源車是否要注重品牌?
缺點一,擔心電池安全我擔心的第一個安全問題,發生交通事故時,電池可能遭受擠壓變形發生短路自燃。
我們以新能源車使用最多的三元鋰電池為例,這種電池能量密度非常大,一旦在交通事故中遭受外力擠壓破壞,就有極大的可能出現劇烈燃燒,一旦電池出現短路燃燒,基本上幾分鍾就可能燒毀一輛車,幾乎沒有救下來的可能性。
車子燒毀我是能夠接受的,但是在交通事故中車輛出現變形,人一旦被困車中,這時要是出現電池自燃問題,這樣的後果是無法想像的。
我擔心的第二個問題,充電時發生自燃,危及其它車輛或造成不可承受的財產損失。
新能源車在充電時發生自燃的可能性是有的,所以就非常擔心車在充電時發生自燃,如果僅是自己的車燒了最多自認倒霉,但要是危及周圍車輛,那麼事情就大了。
其中最讓我擔心的還是在地下停車場充電,如果在這個半封閉的環境中出現自燃,那麼危及的車輛將更多,造成的財產損失將更大,甚至會危及人生安全。
這兩個關於新能源車的安全問題,也許是我太過於杞人憂天了,很多人可能會說燃油車也會同樣的問題,是的,沒錯!但是燃油車出現自燃,只要發現及時,是可以被撲滅的,而新能源車發生自燃很難撲滅!
好在我所擔心的問題都沒有發生,而且現在的車企也非常注重電池安全,比亞迪推出了磷酸鐵鋰「刀片電池」,廣汽埃安推出了三元鋰「彈夾電池」。
雖然刀片電池和彈夾電池並不是動力電池的一次發明創造,但是這兩種新的電池安全解決方案,成功的降低了電池在發生擠壓受損短路出現自燃的概率。
這兩種電池安全解決方案都成功的完成了電池穿刺實驗,在這種極端的測試中,兩款電池雖然都出現了短路冒煙現象,但是都沒有出現明火,這就大大的增加新能源車的安全性,讓准備購買新能源車的消費者更加的放心。
缺點二,充電難,耗時耗力關於充電難的問題,我認為這是前幾批新能源車主經常遇到的問題,現在隨著充電樁的普及,想要充電已經沒有那麼困難了,但是這個還要看具體城市。
深圳和太原的充電樁就非常普及,我所在的蕪湖市充電樁普及率就稍微差點,我一開始就經常出現滿城找充電樁的情況,好在蕪湖市不大,對我造成的影響有限,但是也浪費了我很多時間和精力。
如果想要購買新能源車,首先就一定要對自己所在城市的充電樁做一個簡單的調查。
可以查看小區和公司3公里范圍內的充電樁數量,至少能夠保證在每個時間段都能夠隨到隨充,如果無法做到這樣,那麼就證明充電樁數量是不夠的,對你之後用車會造成影響。
其次是自己所在小區是否能夠安裝充電樁
我之前住在老小區,連個固定車位都沒有,所以更不可能安裝私人充電樁,而且當時我開的還是二代唐DM,充滿電要6個小時,這就更加造成了我充電不方便。
如果自己所在小區無法安裝充電樁,自己所在的城市充電樁又不是很普及,那麼我建議你暫時別買純電車,可以考慮混動車型,比如比亞迪DM-i超級混動,對充電樁的依賴就沒有那麼大。
缺點三,無法避免的里程焦慮很多人說新能源車續航里程已經達到了650公里,甚至有的車宣布續航1000公里,我們不應該再把里程焦慮作為新能源車的缺點來說了。
其實這句話很好反駁,我們看看這些長續航新能源車的售價就知道了,最少23萬以上,有的還在35萬左右,這些車根本就不在大眾消費者的選擇范圍內,大多數人購買的還是在10萬元左右的新能源車,這些車的續航里程普遍在300公里左右。
300公里的巡航能夠干什麼?跨市還可以,跨省就難了點,所以正在擔心續航里程的還是這些10萬元左右的新能源車。這些車稍微出趟遠門,首先查詢的就是沿路的充電樁位置,其次祈禱自己不要排隊,只有成功到達目的地才能長舒一口氣。
想要購新能源車的朋友注意了,如果你預算有限,無法購買長續航的純電車,那麼奉勸你三思,即使你一年也不出一趟遠門,但是長續航能力不能沒有!
如果你還是想買新能源車,我建議你考慮一下秦PLUS DM-i,這款車13萬左右,滿電滿油續航800公里以上,是個不錯的選擇。
為什麼我建議買傳統車企的新能源車?首先我對造車新勢力的車是非常欣賞的,它們的造型設計、內飾做工、智能配置都是頂尖水平,可以說新能源車在國內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現在小米、創維、360等 汽車 都宣布跨界造車。
這是一個大浪淘沙的時代,隨著傳統車企向新能源車轉型,未來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能夠留下來的車企目前未知,但是可以確定造車新勢力的未來生存壓力很大。
我們不知道哪些造車新勢力可以一直生存下去,所以購買它們的車就有了一定的隱患,其中最大的影響是更換電池!
電池是昂貴的,一款50kwh的動力電池,市場價在6萬左右,如果車主自行更換,那麼將是一筆巨大的經濟負擔!好在一些車企承諾電池終身質保,還有一些車企承諾對三電系統8年或12萬公里質保。
我們先不討論電池質保需要什麼條件,就討論一條,我們的新能源車可以開8年,那你的車企可以運營8年嗎?
這就是我建議大家購買傳統車企新能源車的最主要原因,這些傳統車企有燃油車作為銷量保障,還有實體廠房、有技術積累、有財力支撐, 它們的生存能力是優於造車新勢力的,我們買它們的車,至少能夠最大程度避免車還在,車企沒了。
新能源車的用車感受燃油車有好的體驗也有不好的體驗,動力強,油耗就高,動力弱,起步就頓挫,新能源車肯定也有好的體驗和不好的體驗。
好的體驗有:起步快,動力足,超車行雲流水,有不錯的操控感,並且用車成本低,保養便宜,有著好看的造型和不錯的回頭率。
不好的體驗:首先總是在充電的路上和考慮是不是要充電了,其次是乘客的乘坐體驗不好,容易出現暈車現象,最後是保值率低,二手車難賣。
對於這些不好的體驗,我還是能在接受的范圍內,買來新車又不是當二手車賣的;平時不出遠門,所以里程焦慮慢慢減輕了;只是乘客容易暈車的現象,目前一直沒有找到好的解決方式。
寫在最後雖然新能源車是未來的趨勢,但還是有一些缺點存在著,對於想買新能源車的人們,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再做決定,如果盲目追趕潮流,沒有考慮實際情況,那麼就容易因為一時沖動而感到後悔和自責。
我很喜歡新能源車,但是還是想要奉勸一下人在購買之前要三思,畢竟車是奢侈品,更是消費品,只有自身真的需要,才是最適合購買的。
電車確實像數碼產品一樣,一年甚至半年就會有明顯的更新換代,所以永遠是買新不買舊。個人認為電車真正的"優勢"是與政策限制密不可分的,比如北京這樣嚴格搖號、限行的地方,電車指標意味著你能盡快擁有車輛,獲得一定的補貼並且節省購置稅(8年搖號大概率不中和兩年搖號大概率中簽的差異)。
現在10-20萬的電車普遍是500+的續航里程,北方冬季大概350-400,日常使用甚至非高峰假期出行沒什麼問題。今年新出的電車20-40萬價位里程普遍1000+,出行壓力更小。
但是既然你問缺點,說明還沒做好准備接受電車,或者說沒有迫切性——那麼如果可以選油車,不妨先買了用著。傳統的意味著更高的性價比和更好的通用性,就像上面說的,主流的經濟型新能源車也要10-20價位,主流的燃油車一般在10萬以下就有很多選擇,10-20可以選中檔以上的進口車了。而且電車雖然故障率低,但是配件維保通用性不高,基本上正經的毛病都得廠家4S店修理。
總之,結合國家政策和全球趨勢,電車代表未來,如果3-5年以後買車,直接電車、或者其他動力類型的新能源車吧。如果現在買而且當地沒有指標壓力,不妨買個性價比高的油車,先開個3-5年
2017年買的北汽EX260,續航里程250公里,家裡有車位安裝了充電樁,跑了43000公里。家裡還有一輛油車,整體電車用車感受:
1、很香,在市內上班用電車很方便,用電成本相當於油的十分之一,連續幾年的電費每年大概1200元左右。保養了兩次大概四百元左右。
2、電池也沒感覺衰減,充滿電還是顯示250公里,基本沒在外面充過電,晚上回家充上,第二天滿電,可能一直是在家用慢充,電池保護的比較好吧。
3、電車操控性很好,加速很快,現在基本上不願開油車了。當然,跑遠一點的話還是開油車。目前計劃再換一輛600-700公里的電車。
4、如果家裡有一輛油車,第二輛上電車絕對沒毛病,如果有家用充電樁就更香了。
5、目前除了里程短一些沒有其它什麼缺點。現在市面上新車都600-700公里了,里程焦慮應該緩解很多了。
只要你喜歡,現在完全可以選擇購買新能源 汽車 。
但是最近先不要考慮入手特斯拉,其他的新能源品牌你可以考慮一下;畢竟這段時間特斯拉的剎車失靈真的在網上炒得沸沸揚揚的,新車還漲了價,這個時候顯然不是購買特斯拉的最佳時間,你可以先看一下別的品牌。
然後早期的新能源車最大的問題就是:省下油錢換電池;新能源車的油耗的確很低,但是車價高,二手車保值率極低,電池如果出現故障維修成本相當高,這個也是很多人不建議購買新能源 汽車 的原因。
但是新能源車子的優勢也很大:首先這個電車的提速是比燃油車快的,而且加速非常平順,油耗非常經濟,如果不考慮油耗的問題保養也很便宜;但是這個缺點也很明顯:純電的車子冬季續航里程偏低,夏天一開空調這個續航刷刷的往下掉,充能也不如燃油車方便快捷,燃油車加油最多幾分鍾,電動車充電就是快充也得一個小時左右。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救援:燃油車沒油了你可以選擇拿個鐵桶去加油站加油(不要用塑料容器裝汽油,容易引發火災),電動車沒電了你八成只能叫拖車,或者來個柴油發電機給你現場充電;反正這一塊上,燃油車的表現要比新能源要好一點。
可以隨心所欲的開,又不能隨心所欲的開!
這個問題我有發言權,保證不捧不黑,我會完整介紹純電動車的駕駛體驗、乘坐體驗、後期費用、保值對比、續航能力、缺點感受僅供參考。
我第一款車,比亞迪G6,燃油車,手動檔,2011年上牌,2014年過戶給小舅子。悲劇的是剛過完戶深圳限牌,15年初,一個偶然的機會買到一輛比亞迪工程部測試的比亞迪E6純電動車,5萬塊錢,那輛車被我兼職跑滴滴不到一年就賺回來了。17年辦理營運證之前免費更換一次電池,續航回到400,之後掛靠到租賃公司,每月可得租金4000,後來三千,明年可能就兩千或者一千了,無所謂,那個車跑到現在已經36萬公里了,早已完成了他的使命。
2017年5月,我又落地一輛比亞迪純電動E5,當時比亞迪純電也的確沒什麼可選,其他的品牌我也信不過,這輛車買的也貴了些,落地接近15萬,續航300公里。買這輛純電我就是用他來兼職賺錢的,好像不到2019年吧,我就連本帶利賺回來了,之後因為賺職單也比較少,再加上賺回來沒什麼動力了我也就沒怎麼跑,目前總里程是十萬八千公里。
接下來我從六個方面解析純電動車究竟值不值得買,會不會後悔買。
首先談談駕駛體驗,車身重,穩,加速快,我的e5官方表顯0——100需要16秒,但是我依然可以很自信的告訴你,以經濟模式起步100碼時速以內我可以秒殺40萬以下任意一款燃油車,當然這並不代表100以上就會提速慢,而是燃油車速度起來了動力也強勁了,這個的確要承認的。所以我現在看到有人買比亞迪漢EV在糾結7.9秒和3.9秒的百公里加速,我就感覺好笑,其實不用糾結,很簡單的一個道理,我純電動一腳電門踩下去,發動機轉速直達10000轉,而這個10000轉是直接轉化為動力的,而油車就不行,你一腳踩下去油門是到底了,但是,燃油要轉化動力還需要一個燃燒的過程,所以還是會慢很多。
其二,乘坐體驗,相信很多人有聽說乘坐電動車會暈車,坐燃油車不會暈車,這個我也不否認。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首先就是電動車起步或者加速都是直接提升動力,沒有一個動力轉化的過程,再一個就是動力回饋調至過大,時速過高丟開電門會導致車輛自行急劇減速,我們都知道,急加速或者急減速都會導致乘坐人員暈車,無論你是電車或者是燃油車。但是,車是死的人是活的啊,我開這么多年的電動車,一直開的就是電力回饋最大模式,卻極少有人說暈車的。首先,急加速是可以控制的,和燃油車一樣,你只要不猛踩油門,一樣可以很平緩加速的,這種情況下你再暈車那我就沒辦法了。同理,電力回饋也是一樣啊,你可以慢慢丟棄電門啊,沒人規定你一定要把電門一下子丟掉啊,或者你可以調成電力回饋標准模式啊,不急加減速怎麼會導致乘坐人員暈車呢?很多無知之人說是輻射造成暈車的,這里我就笑笑不說話了,自己去查去。
其三,使用及維保費用;眾所周知,純電動車是沒有發動機的,所以保養方面是不需要有換機油、換濾芯這些東西的,以我的E5為例,我的車保養手冊是要求12000km保養一次,我每次大概是14000km左右去做保養,保養項目就是洗車,保養目的就是怕出現什麼故障4S店甩鍋,保養費用是120元一次。我的E5行駛里程是108000km,除去頭兩次免費,總保養費用是600元。再來看充電費用,由於我是有公司免費充電,極少在外面公共充電樁充電,據我了解,夜間23:00——次日早上7:00是充電費用最便宜的時候,這個時候充電好像每公里不足1毛錢,白天稍微貴點,咱就按平均價吧,每公里0.12元應該是夠了,以我車里程為例,總充電費用應該不到13000元。咱們做一個對比,燃油車同里程送兩次保養情況下,後續每5000公里保養一次,一次保養費用400元,燃油費用按每公里0.5元計算,算上保養燃油車比電動車多出29600元。
其四,算完使用費用當然要算保值率,我不知道15萬落地3年半十萬八千公里的燃油車現在還能賣多少錢,我也沒興趣了解,我只知道我的車賣了3.8萬(我現在買了比亞迪漢EV),加上29600元的使用差價,實際對比燃油車等於賣了67600元。我認為那些單純說電動車不保值的就是在耍流氓,實際是電動車使用越久,越能凸顯他的保值率,而且不用擔心其他問題,比亞迪電池是終生包換的,這就是我為什麼依然選擇比亞迪的原因。至於我為什麼要換車,首先是我覺得這個車已經完成了他的使命,本錢撈回來了,再一個這個車空間的確小了點,想換個更大的,最重要的是漢EV的長續航可以足夠我長途行駛了,省得每次還要同親友換車。
其五,續航能力,上面有說過,需要換一輛續航能力更強的,這個主要看自己需要,我也見過一個跑貨拉拉的麵包車續航能力只有200km,疫情期間從深圳送口罩到安徽的,只是如果是我是沒那麼大膽的,但實際是以我的車跑一千多公里也是可以的,現在高速上到處都是充電樁,只是要充五六次電著實也太麻煩了。換漢EV的話路上我充兩次電就可以回老家了。可能我的車一直是使用慢充的原因吧,三年多來我的續航基本沒變,上次實測是2020年5月份,冷空調一檔的情況下,滿電續航270往上,和新車差不多了,這個結果我也挺滿意的,慢充是比亞迪標配的7KW的樁,實際電流是5KW,充滿需要8個多小時;身邊也有免費換電池的車友,最高數據是充電能力下降到29.6KW(新車標可充43KW)即免費更換了一次電池,也就是說電池續航下降32%左右,具體更換標准建議問下4S店。
其六,電動車缺點,首先就是續航焦慮,買電動車你首先需要定位好買來是干什麼的,如果只是作為城市代步用,不經常遠途,還是很省事的;再一個就是北方地區真不建議買,我實測過開3擋暖風,車輛不動的情況下每分鍾耗電約2——3km,什麼概念?就是一輛續航300KM的車,車輛不動的情況下,開3擋暖風,約2小時就能把你車里的電放完。所以電池取暖的成本相當高。另外一個就是充電,如果你沒條件安裝自己的充電樁,或者你居住的周邊5kM范圍內沒有公共充電樁,建議你還是不要買了,否則你會後悔的。
如果常出遠門建議插混,如果生活圈不出省,純電足以了。有充電樁和沒充電樁是一天一地兩種體驗。另說開過電車是不會換回純油車了。
車馬上就三年了說下感受。
350的續航,冬天200出頭,其他300+,家裡有樁。
北京用車,確實很省錢,無論是電費還是保養。而且車也好開,不限行,不用費腦子記尾號輪換。
600+長途開過兩次,300+長途開過四五次,長途用時要比油車費時。
但是這是三年前的車,現在再買續航應該普遍500+了。500的續航,高速冬天怎麼也能開到300+,這樣無論是長短途,都沒問題。即使一輛車也可以滿足多用途用車。
建議買續航600+以上的車,按電量買,80度以上的。用起來絕對值!
榮威,3年,跑了1萬多,續航由420變成402啦,車也有點兒松的感覺,其他都好。都是自己家裡充電,沒用過快充。北京的冬天,續航到過380。
㈤ 充分體驗過新能源汽車以後,再開主流燃油車會有怎樣的感受
在充分體驗過新能源汽車之後,再開燃油車最明顯的感受就是頓挫感非常的嚴重,電力驅動的新能源在加速方面非常順暢,絲毫感覺不到頓挫。開過新能源車再開燃油車,頓挫感非常強。另外,噪音很大,新能源車除了電機和輪胎的聲音沒有其他的噪音,而燃油車的發動機和胎噪確實是非常嚴重的,再有就是開完新能源再開燃油車感覺非常費錢,這也是新能源車最大的優勢。
開完新能源再開燃油車,首先會感覺到頓挫感嚴重。由於燃油車是靠油門和變速箱來控制速度的,所以在加速的時候頓挫感非常的明顯,而新能源車在加速的時候更加的順暢,加速也非常的快,這種感覺是非常明顯的;其次,噪音太大。由於新能源車考點驅動,電機運行的聲音遠遠小於燃油發動機,所以說在開新能源車的時候,幾乎聽不到噪音,但是在開燃油車的時候,發動機轉動的聲音和輪胎的胎噪確實讓人感覺非常的難以忍受;最後,開車費用較高。新能源車現在充電也是非常方便的,而且用車成本也低,開完新能源車再開燃油車,每當加油的時候就一個感覺“貴”。這也是很多車主選擇新能源的一個原因。
三、用車費錢。
現在的油價不斷的上漲,開過新能源車再開燃油車,在加油的時候就會一個感覺那就是燃油車是真的“費錢”。
㈥ 開了3年以上新能源車的人,能說一下新能源車真實用車感受嗎
現在我們能在道路上看到的造車新勢力車,很有可能僅有小鵬、蔚來、理想化ONE、威馬,這種新能源汽車活了出來,一方面是他們的車系足夠出色,另一方面他們本質上或是資產的物質。說得淺顯易懂一點,新能源汽車雖然是未來發展方向,可是它在現階段這個階段,或是有本身的不可避免的缺陷,都還沒徹底獲得顧客的肯定,只靠賣二手車還養不活自己。在這里就出現2個很關鍵的難題,大家不僅關心新能源技術在具體應用里的缺陷,還需要搞清楚買新能源車到底是買導致新力量車子,或是買傳統式汽車企業的新能源車型。
但是事實上,卻出現許多的難題,任何一個小零件出現問題都是會危害車輛的正常啟動。之後,伴隨著使用時間越長,他就發覺車輛的續航力還會繼續由於不一樣的狀況發生轉變。例如在溫度小於10°的情況下,續航力便會降低,特別是到寒冷的冬季,車輛續航力便會降低30%之上,這一點實在是沒法讓人接納。當車輛速率開的快一點的時,車輛的用電量耗損還會迅速,里程數便會降低。
㈦ 電動汽車用戶的真實感受有哪些
電動汽車用戶的真實感受有:充電省錢、動力性能碾壓同級燃油車、乘坐舒適性很好、科技感十足。
百公里耗電大概算16度電,家用谷電慢充4毛一度,外面公用充電樁1.5元一度,平均算1元一度,也就是說每百公里只需花費10元,而燃油車,現在油價以95號為例,算8.2元,百公里油耗算9L,那麼百公里花費73.8元,幾乎是純電動汽車的7倍,省油錢這一點毋庸置疑。
電機驅動,短時間能持續傳遞出較大的扭矩,這是燃油車發展近百年無法超越的,對比之後發現,一台20萬的純電車,動力遠超40萬的燃油車。
缺點
續航不僅僅是電池本身蓄電能力問題,還有放電性能的影響,比如說,冬天零下幾度,開著純電動汽車跑高速,你得開空調,低溫+高車速+開空調,這算是純電動汽車的「勁敵」,普遍續航里程需要打6-8折,也就是說,官方標續航600公里,實際可能只能續航400公里左右。
充電難、充電慢首先安裝充電樁條件太多,比如需要產權車位,離主電源要近,其次是公用充電樁目前很多城市太少,充電基礎配套設施還不夠完善,導致充電並沒有那麼方便,同時,即使是快充,也需要半個多小時,只能充到80%,而燃油車3分鍾加滿一箱油!
保值率低純電動汽車目前礙於各種電池壽命問題、質保條件等等要求,加之市場保有量較少,沒有完善的二手車評估標准,導致整體保值率偏低,可以說一輛20萬的純電車,5年8萬公里後可能只能賣到5萬,同樣的燃油車,可能還可以賣十二三萬。
㈧ 開新能源汽車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新能源汽車本身體感還是非常強,體感非常好,因為汽車舒適度非常高,特別是一些年輕人現在買的新能源汽車,總感覺科技感滿滿,而且新能源汽車的噪音比較小,幾乎是沒有噪音,所以這些體驗感也是很多人比較喜歡的原因。
開新能源汽車本身就是一個比較舒適的體驗,如果是在沒有任何壓迫感的情況下,可以開長途。這樣感受性就非常強。
一、汽車幾乎無噪音
其實新能源汽車的設施設備各方面做得很好,而且其性能優勢性特別強,新能源汽車由於其內部是靠電能供應用的,所以也取消一些油電汽車設施設備,所以也就降低噪音產生新能源,汽車在高速上行駛過程中,汽車類的人員幾乎是感受不到新能源汽車所帶來的噪音,其感受性特別強烈。
㈨ 開了3年以上新能源車的人,都有哪些看法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很多大學生畢業之後都夢想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愛車,畢竟開車上班能節省很多時間。相信對車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汽車主要分為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目前,馬路上依然是燃油車占據主流,但是也有一部分人開始選擇新能源汽車。那麼,開了三年以上新能源車的人,都有哪些看法呢?接下來我給大家分析一下:
最後,從我個人角度出發,新能源汽車在國內還是有很高市場的。每一種車型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整體來說,新能源車開了三年之後,各方面性能依然還能保持,當然前提是車主要愛惜自己的車,定期去4s店保養。小編在這里還是要提醒大家,以上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大家在選擇車的時候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
㈩ 電動汽車駕駛感受如何
首先第一個方面,車輛的用車成本,作為一名純電動汽車車主而言是作為直觀的一種體現,與燃油車不同的是,純電動汽車在保養成本上面只有燃油車的一個零頭樣子,純電動汽車在常規的保養當中只需要對於三電進行檢查,以北汽新能源汽車為例,享受廠家贈送的兩萬公里的免費保養政策,再者從常規的保養費用上面去看,只有一百塊錢左右的檢查費,並沒有其它的開銷,從充電上面一年的電費在3500左右,所以給我第一個直觀感受就是用車成本低。
第三個方面續航和充電,續航和充電作為用車最為關鍵的一環,關乎著用車體驗,車輛能夠跑多遠等,隨著續航里程提高和充電技術的提高,基本上一個小時左右可以充滿,而續航上面能夠滿足日常的出行需求,但唯一不足點就是在冬季的時候,會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續航會受到一定的衰減,但影響不大。總的來說對於電動汽車而言雖然在使用的時候會有些許的缺點,但從整體的表現上面去看用車感受按照100分打分,可以給80分到九十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