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分析與論述
1. 2017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如何,前景分析
自主品牌占據主導地位
經過幾年的市場培育和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已取得長足進步。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了127萬輛和125.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了59.9%和61.7%;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8.6萬輛和98.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7.9%和50.8%;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3萬輛和27.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2%和118%。
不僅有長足進步,而且與燃油車市場格局不同,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以自主品牌為主,自主品牌占據國內新能源車市場90%以上份額。同時,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向龍頭車企集中,以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為代表。
具體數據顯示,2018年1-11月,比亞迪以15.58萬輛的零售量排在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首位,市場份額達到22.85%;北汽新能源緊隨其後,前11月零售量為7.76萬輛,市場份額約為11.38%。
比亞迪能夠繼續保持領先優勢,一方面是其在去年逐漸擺脫了低端微型轎車的束縛,車型布局更高端;另一方面是比亞迪坐上了十八個省份的頭把交椅,一舉改變了此前北汽主導的區域格局。
區域競爭方面,北方、華東、華南仍是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主要銷售地,2018年前11月零售額份額分別佔到26.91%、28.87%、26.17%,合計比重超過80%。相比去年全年,華南新能源零售份額提升明顯,多數城市的新能源零售都出現高增長,如深圳、廣州、柳州的零售分別為7.94萬輛、3.91萬輛、1.91萬輛,同比增長220%、230%、349%。
車型格局方面,新能源汽車的車型級別正從微型向小型、緊湊型等更高級別上移。2018年前11月,新能源微型車零售份額為29.66%,較去年全年大幅下滑21.68個百分點;而小型級別份額由去年全年的9.31%提升至今年前11月的13.05%,緊湊型級別由31.23%提升至40.22%,中型、大型等其他也由8.12%提升至17.07%。
另外,在新能源客車市場,2018年全年,全國5米以上客車累計銷售20.73萬輛,同比下降15.92%。其中,宇通、福田歐輝、中通位居前三,全年累計銷量分別達6.07萬輛、2.06萬輛、1.35萬輛。
行業將迎來高質量發展
雙積分政策的落地實施,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長效機制逐步形成。相比直接的財政補貼,雙積分政策將藉助市場的力量激勵和倒逼企業,把更多的資源投入產品研發上,避免部分企業對於政策過渡依賴和騙補的行為,從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競爭趨勢方面,未來三年,合資品牌將密集投放新車型,自主品牌在SUV市場壓力相對較小,在轎車市場面臨壓力大。在SUV市場,歐系品牌未來兩年將會在A+級傳統車平台上大規模推出插電版本車型,日系品牌相對比較保守,主要發力點在A0級SUV電動化;在轎車市場,轎車是自主品牌的弱項,合資朗逸、軒逸等爆款車電動版陸續上市,歐系品牌和日系的日產A級轎車純電化、A+級轎車插電化趨勢加速,日系豐田、本田A級轎車插電化也在提速,在轎車領域,國產比亞迪等品牌將面臨較大競爭壓力。
隨著市場競爭加劇,自主品牌有望迎來新一輪產品升級。這得益於近幾年的技術及市場積累,自主品牌逐漸擁有了針對於新能源特有平台開發的技術以及成本支持,比亞迪、北汽、上汽、奇瑞等車企都已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車正向開發體系,可以推出正向開發的新能源汽車產品。
最後,新能源車企也將加快走出去步伐,積極參與國際標准制定,提高國際標准話語權和影響力。我國政府也將引導和支持優勢企業進行海外布局,更深、更廣地融入全球供給體系,共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以上數據和分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 1、概述美國、日本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現狀 2、簡述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戰略和政策
能源和環境正在成為影響世界汽車產業發展的兩大決定性因素.新能源汽車被視作當今汽車工業新時代的發展方向.本文首先對代表著世界汽車發展風向標的美國,歐洲和日本的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現狀和其產業政策進行深入分析,然後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並結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現狀提出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最新對策,以促進該產業快速和健康發展.
從如下三個方向提出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新對策:
1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研發促進政策的建議.這一對策的實現需要發揮政府在推進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中的主導作用和加大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研發領域的財政投入,以及加大政府對關鍵零部件的支持力度和採取稅收優惠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2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財稅金融政策建議這一對策的實現應加大補貼力度,降低轉換成本並完善新能源汽車的政府采購制度.
3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保障性政策建議.這一對策的實現需要完善標准體系和准入管理制度並成立專門的能源發展管理機構同時明確動力電池的回收與再利用模式.
3. 如何看待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前景 核心技術提升推動發展
傳統燃油車受限,新能源汽車崛起
傳統燃油車時代,跨國汽車廠商在核心的發動機、底盤和變速箱領域擁有上百年的技術積累,讓國內廠商短時間內難以逾越。而新能源汽車就沒有這樣的包袱,動力來自電池,電機可以依靠電量不同改變轉速,輕松實現無級變速。由於電池幾乎全部分布在底盤上,底盤的設計與調教也與燃油車有所差別。
正因為如此,在產業風向轉向新能源和智能化時,自主品牌繞過了傳統燃油車的技術限制,與汽車工業強國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甚至有了換道超車的可能。
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析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最新統計數據顯示,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6萬輛和10.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85.6%和125.6%;1-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均完成32.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2.9%和141.6%。
其中,2018年5月,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7萬輛和8.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5.9%和112.8%;1-5月,純電動汽車產銷均完成25.0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05.1%和124.7%。
2018年5月,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9萬輛和2.0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38.8%和196.8%;1-5月,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9萬輛和7.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07.3%和218.4%。
與此同時,我國對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三大核心技術也給予了高度重視,並成為各大新能源汽車企業競爭的重點。
新能源汽車競爭格局分析
目前包括北汽、江淮、比亞迪、吉利等諸多國產品牌都表示,已掌握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不僅如此,寧德時代、國能高科、國軒高科等一批大型新能源汽零部件企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企業在整車、核心技術等方面的差距並沒有傳統燃油車那麼大。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1995至2015年期間,全球新能源汽車專利申請總計近20萬件。其中,汽車強國日本的新能源汽車專利申請量佔全球總申請量的46%,具有絕對優勢;我國緊隨其後佔18%,但我國的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動力電池系統、燃料電池汽車和整車控制及附件方面,這說明我國在新能源汽車關鍵部件的研發方面投入較大,但對整車的專利布局卻較少。
汽車產業與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的融合正在加速,開始進入科技革命和創新發展的新時代。這是我們實現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由大變強的戰略機遇期。因此,需要努力提升自身技術積累,加大對整車研發和專利布局的力度。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強勁帶動下,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電機電控配套數量超過70萬套,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25億元,預計到2023年有望突破1200億元。同時,到2020年,國內七家主要動力電池廠商的生產能力也將達到100GWh(電功計量單位,1GWh等於100萬度),能夠滿足200萬至300萬輛純電動汽車的需求。
核心技術提升推動新能源車發展
近年來,受電池需求量不斷擴大影響,鋰、鈷等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以鈷為例,2016年鈷的價格是20萬/噸,目前的價格已超過60萬元/噸,不到三年漲了三倍。
電池、電控、電機的進步和成熟,對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純電動汽車的商業發展起著關鍵作用,純電動汽車要想在與傳統燃油車的較量中勝出,就必須要在技術和成本方面取得優勢。
經過努力,目前我國在動力電池方面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到2020年,我國電池的能量密度將提升至220Wh/公斤,電池系統成本預計會下降到每度電1000元左右,這使純電動A級整車的價格從目前的20萬元下降到15萬元左右,接近傳統燃油車的價格水平,如果綜合考慮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的購置和使用成本已基本一致。
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行業的競爭並不僅僅是電池企業間的競爭,也非局限於整車間的競爭,整車與零部件之間是相互依存、共同進步的關系。所以,我們必須要站在產業發展的高度,秉持開放合作的態度,對新能源汽車的基礎理論、高端裝備、關鍵材料、關鍵技術、零部件總成等進行全方位攻關,走出一條適應新能源汽車產業新生態的新路子。
4. 新能源車市場發展趨勢
新能源汽車將進入「後補貼時代」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在政策推動下茁壯成長,新能源車產量佔比已經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第一。有專家預測,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在兩三年內平穩退出,讓位於市場,讓市場自由選擇未來的發展路線。
隨著整個產業步入「後補貼時代」,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將面臨怎樣的挑戰與機遇?產業鏈上中下游如何攜手共進?
業內專家和投資人共同把脈行業,認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前景光明,「後補貼時代」加速了行業低端產能出清、強者恆強的格局,未來的投資機會仍然豐富多彩,部分細分領域的行業龍頭還在崛起中。
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析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1萬輛和8.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17.7%和138.4%。1-4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3.2萬輛和22.5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42.4%和149.2%。
低端產能加速出清
展望2018年中國經濟金融政策,貨幣政策將轉向抑泡沫、去杠桿與防風險。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製造業產業結構升級都將是中國高質量經濟的新動能。在此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行業將迎來機會。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綜合考慮國家安全、經濟利益後的產業政策、國家戰略,市場均堅定看好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機會。「後補貼時代」可能帶來短期陣痛,但從長期看,政策驅動過渡到消費驅動,能夠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國有品牌的全球競爭力。
面對政策調整帶來的不確定性,行業普遍認為需要回歸汽車發展本質——控制好成本和提高品質是關鍵。行業集中度提高,強者恆強,同時也出現結構性產能過剩,高成本、低品質的低端產能逐漸出清。有技術優勢、市場優勢、資金優勢的企業才能在「後補貼時代」的環境下勝出,行業從「百花齊放」逐漸過渡到「寡頭競爭」。
未來的機會在哪裡?國產替代的高端材料、器件和裝備,前瞻性技術以及智能駕駛是未來重要的三大投資方向。在政策大背景和市場容量下,中國要做到2020年保有量500萬輛,佔世界新能源汽車保有量70%以上,則國際化市場是未來的重點突破領域。
產業鏈整合趨勢明顯
從近期3年資本市場的數據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並購重組規模大於直接投資。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2017年鋰電行業出現了多次並購案,平均12天出現一次並購,前十大並購合計達到285億元。
新能源汽車的投資進入2.0時代,以並購整合為主,橫向縱向布局,強調產業鏈的協同作用。
總體而言,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投資2.0時代,以並購整合為主,重視產業鏈的協同作用,對做大做強做優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5. 新能源電動汽車市場分析報告
中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居民汽車保有量的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5年至2014年的年均增長率高達15.61%。然而,汽車數量的增加帶來了石油能源減少、環境污染、城市間擁堵空等問題,因此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2014年,全球市場共銷售電動汽車353522輛,同比增長53%。今天,E國分享了一份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市場分析報告。本文將從市場分析、發展趨勢、產業研究和案例分析四個方面分析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和生態。
6. 新能源汽車的未來世界市場格局會怎樣
在新的汽車上,大部分新的汽車都可以採用鋰離子動力系統,而且,它的整體熱效率更高,而且價格也更便宜。市場會慢慢的向燃料汽車的方向發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汽車生產廠商,也會從歐洲、日本、美國,轉向中型汽車。
和普通的燃料汽車相比,混合動力汽車的要求要便宜得多。很少有 ODM的車型,會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出貨量。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很快。
不會被推翻。上流社會的人對毒品和迷信都是寬容和鼓勵的。如果有外人插手,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情況。區別在於,這一次甚至沒有維持技術上的優越性,而是用工業方法製造出了陶瓷和茶葉。來吧,中國已經不是西方所要的了。
7. 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是什麼
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
1.總體市場:市場驅動成為發展主動力。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仍以政策驅動為主,出於自願購買的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很少,市場的作用力很小。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逐步從政策驅動型市場向政策市場雙輪驅動型市場轉型,市場的作用力將明顯提升。
2.市場結構:家庭主體市場規模快速壯大。當前,我國新能源乘用車購車結構呈現「兩頭大,中間小」的局面,即高級別車型和低級別車型佔比較大,適合主流家用的A級車佔比很低。從新能源乘車市場銷售結構看,2020年B級及以上車型銷量份額為39.4%,A0級及以下車型銷量份額為42.0%,A級車型銷量份額僅18.6%,遠低於燃油車市場60%左右的水平。
3.產業格局:產業生態與格局進入加速重構期。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進入全面角逐的時代,多元化競爭格局進一步向縱深發展。面對日益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跨國汽車公司加快進入我國的步伐,新一代電動化產品不斷投入市場,憑借傳統燃油車樹立的品牌優勢,跨國汽車公司對自主品牌的沖擊將日益明顯。
4.產業融合:新能源汽車與新興技術加速融合。新能源汽車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加速融合,新能源汽車產品形態向智能座艙發展,基於語音識別的人機交互系統不斷優化,車輛遠程式控制制、OTA升級等功能加速普及,車道偏離預警、自適應巡航、自動泊車等自動駕駛技術普及率不斷提升。
8. 新能源汽車的未來世界市場格局會怎樣,市場是不是會更好呢
一、幾乎所有新能源的應用場景,均可以被基於鋰電池儲能體系的純電混動取代,並且,取代後綜合熱效率更高,使用成本更低。市場分布會逐漸變的跟現在燃油車時代的差不多,但是呢,製造品牌逐漸從歐洲日本美國轉移到中
國大陸。
與傳統燃油車不同,混動純電的門檻低了一些些。燃油車不多見得ODM模式,會部分較大比例出
現在新能源車領域。
歐洲搞不了電池類的新能源 了,很可能就不搞了或者和日本合流搞氫能源,歐洲不搞對我們最大
的影響是他們可能不會再建充電樁了,對我們新能源汽車出國是個考驗,所以看好比亞迪 的油電
混動,對純電的電動車前景感到悲觀。我覺得不能類比,因為蘋果在手機屆就是強無敵,這兩年就出一個華為,還被乾的七零八碎。三星
手機已經日薄西山,一點競爭力都沒有,還不如一眾堆料手機。
但是在汽車市場,特斯拉離強無敵差得遠,甚至都不是第一名。
9. 新能源汽車行業前景怎麼樣
新能源是汽車行業的發展方向,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