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新能源汽車10月銷量
A. 新能源汽車上市翻幾倍
09月19日,新能源汽車板塊今日強勢上漲,持續拉升,截至09月19日11:34,富臨精工(300432)漲超4.56%,寧德時代(300750)上漲1.27%,億緯鋰能(300014)、銀輪股份(002126)等多股跟漲。相關ETF——新能車ETF(515700)目前大漲1.41%,成交額1.05億元,上漲勢頭強勁。
當前新能車ETF(515700)回調已深至5月位置,鋰電材料23年僅15-20倍PE,電池20-30倍PE,而9月份將迎來新能源汽車銷售旺季。同時未來三年全球動力及儲能電池需求高增確定,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將逐步醞釀反轉。
B. 2020年汽車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是什麼
新能源汽車行業主要上市企業: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主要上市企業有比亞迪(002594)、吉利控股(00175.HK)、上汽集團(600104)、廣汽集團(601238)、北汽藍谷(600733)、長安汽車(000625)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
2021年前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市場滲透率突破10%
2017-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逐年增長,2020年全年銷售量達到136.7萬輛,2021年前10月累計銷量達到254.2萬輛,同比大幅增長134.9%;從新能源汽車銷售市場滲透率來看,從2017年的2.8%增長至2020年的5.3%,2021年前10月高達12.2%。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C. 有錢你也買不到車這是什麼情況
臨近年關,車市又將進入傳統銷售旺季。11月,國內汽車銷量達到247萬輛,比10月增長9.9%,新能源車銷量更是陡然上漲83%至11.9萬輛。新能源車銷量火爆的背後是大批由燃油車轉向電動車的消費者——據小客車指標辦的數據,2017年12月,僅在北京就有超過12萬人申請新能源車號牌,指標已透支到2018年。
然而,銷量爆發的新能源車市,在乘用車領域內似乎提前耗盡了力氣,進入12月過後,不斷有新能源乘用車市遇冷的消息傳出,多家新能源車4S店出現「無車無人」的情況。眼下最炙手可熱的新能源車行業何以突然降溫?車東西在北京實地走訪、多方探查,試圖尋找行業背後的真相(本文討論的新能源車限定為乘用車)。
參會內部人士流出的2018純電動乘用車補貼方案
這份草案,實質上為電動乘用車續航里程設置了一個300公里的臨界點(當然其他條件也需滿足),某個車型續航達到這一指標,那麼在補貼政策的變更中就不會受到打擊,反而會拿到1000塊的收益。
盡管這並非最終敲定的方案,但對補貼十分敏感的新能源車廠們顯然受到了明顯的影響,其隨後的銷售動作基本在圍繞這份可能的方案做文章。
如車東西在實地探訪中發現的,江淮直接停掉了北京的新能源車型銷售。此前,江淮在售的續航里程最高的新能源乘用車為10月上市的iEV7,滿電續航280公里,按草案方法計算可獲補貼3.4萬元,比2017年補貼下降了1萬元。至於如iEV4等車型,則補貼降得更多。對於江淮來說,此時出售其純電動乘用車,在補貼上似乎橫豎都是虧,因此停止銷售等待新政策出台,也不失為一種辦法。
D. 中方股比降為25%,江淮新能源路在何方
屆時,思浩品牌的新能源車與燃油車將共享模塊化平台,而整合後的產品矩陣不但提升了市場競爭力,同時也符合江淮、大眾雙方的預期。
對於當下的江淮汽車而言,大眾所佔股比的上升弊大於利,顯然是可以接受的。
寫在最後:
不管大眾股比如何變化,江淮汽車更多的是應該在賺錢的同時,提升自身的產品競爭力。只有自己真正站起來了,才能夠走出往日的頹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否則,不管是江淮還是華晨,都將是同樣的結果。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E. 10月新能源SUV銷量排行前十,造車新勢力佔6席,蔚來佔2席!
如果是造車新勢力現在的表現已經算是成功了,筆者並不這么認為,隨著特斯拉加速在華投入新車型、合資品牌快速入場,造車新勢力還是面臨著很多挑戰。不過,它們目前的強勁表現,倒是給很多傳統自主品牌提了個醒:再不努把力,啥都沒有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F. 10月新能源市場分析:回暖態勢明顯,這3個人本月一定很開心
如果時間回到過去,誰能想到,平均售價在40萬元以上的新勢力品牌單月銷量能達到5000台以上?但蔚來做到了!
除了同行之間的競爭,國家層面也要出手了。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其中正式明確了要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促進優勝劣汰,讓國內新能源產業向好向快發展。至於具體措施嘛,小夥伴們可以自己想像,土地、銀行貸款方面,稍微那啥一下,誰都得吃不了兜著走!
處於隊伍中部的新勢力們,還需要加快前進的步伐,前有強敵後有追兵,一時疏忽就可能被市場淘汰。當然,不管是誰,要想生存下去,都要靠有實力的產品說話!
或許,高手之間的對決還未開始,新能源賽道即將進入更加激烈殘酷的賽段。新勢力們身處逆境,四面楚歌,想挺過去沒那麼容易。但事已至此,唯有亮劍!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G. 最暢銷的新能源汽車有哪些
2021年10月,國內最暢銷的新能源汽車為宏光MINIEV、比亞迪的秦PLUS DM-i、Model Y等。
2021年11月9日,乘聯會公布10月份國內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數據,數據顯示,10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32.1萬輛,同比增長141.1%,環比下降3.9%。1-10月累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車零售量達到213.9萬輛,同比增長了191.9%。其中最暢銷的10款新能源車型已經出爐! 其中前三的是:宏光MINIEV再奪銷冠,10月銷售47834輛,比亞迪的秦PLUS DM-i市場勢頭良好,10月銷售17393輛,排在第二, Model Y銷量13303輛,較上月下滑了59.7%,但依然排在第三位。
新能源汽車這一塊,比亞迪10月賣了8萬輛,妥妥的國內第一,關鍵是純電動車銷量也過了4萬輛!
前日,比亞迪與著名音響品牌丹拿簽約,正式確定合作關系,預計未來全新高端品牌的產品也將會使用丹拿音響。之前比亞迪就有部分車型是搭載丹拿音響系統,未來可能就進一步優化,將丹拿的優勢與比亞迪智能方面垂直整合。期待未來的比亞迪發保持著良好的增長勢頭。
H. 十月新能源車企銷量排行出爐,成績如何
可以說現在的國內汽車市場已經不是燃油車馳騁天下的時候了,因為新能源汽車從一開始被質疑,被嘲笑到現在反而逆襲成功,各大新能源車企的銷量更是水漲船高。再加上上個月是金九十銀的傳統旺季,更是讓新能源汽車火爆得不得了。尤其是在看過十月份新能源車企銷量排行榜單之後,更是讓大家大跌眼鏡。五菱榮登第一,而一向驕傲無比的特斯拉,居然排在了第4位,也讓不少網友表示說特斯拉這一次不牛了。
最後,就連國內的造車新勢力,蔚來,理想,小鵬都榜上有名。上個月蔚來的銷量是5055輛,而理想則是3692輛,小鵬則是3040輛。雖然它們的銷量並沒有上萬,但是這樣的成績也說明大家對於造車新勢力的認可度越來越高,而且縱觀10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單的前10名,基本上國產自主品牌佔了多數。並且像廣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也是排在第六和第七的位置,當然最不開心的就屬於特斯拉了,這就意味著它的競爭對手又多了好幾個。
I. 排放升級成江淮汽車的「一道坎」,押寶新能源該如何應對目前困境
對於多數車企來說,2019年是個「難過」的一年,而對於江淮汽車來說,似乎面臨更多的難題待解。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近70%,四月份與大眾合資公司面臨股比調整壓力,五月份因2018年經營數據出現大幅下滑收到上交所問詢函,在六月份正式回復上交所問詢之後,七月伊始又收到來自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江淮汽車被處罰的原因是三輛被抽查的載貨汽車,經檢測發現車載診斷系統功能性檢測不符合標准要求,不應作為排放檢驗合格產品出廠銷售。因此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認定江淮汽車存在「以次充好」行為,按照相關規定沒收違法所得,並處貨值金額二倍罰款,共計1.7億元。江淮汽車也在7月6日正式發布公告:1.7億罰款將相應的減少2019年度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對公司2019年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近幾年車型銷量下滑以及新能源投資加大,江淮汽車在財務上已「捉襟見肘」,只能寄望在燃油乘用車取得突破。按照規劃,江淮汽車今年年底計劃推出一款溜背設計的A級轎車,明年上半年將推出一款6-7座的SUV車型,2021年計劃推出基於全新平台打造的緊湊型SUV。
目前中國車市競爭環境已發生很大變化,品牌力對車型銷量影響越來越大,而這顯然是江淮汽車短板,排放造假事件更是讓其「雪上加霜」。去年年底江淮汽車推出重點車型瑞風S4目前月銷量僅5-6百輛,兩款轎車每月銷量也只有100多輛,因此繼續推出轎車和SUV新車型,能否會改變目前江淮汽車的困境,還是讓人打上大大問號。
J. 共同推進無補貼時代新能源汽車市場化江淮與國軒簽署40億大單
10月24日,郭萱高新宣布,其全資子公司合肥郭萱高新動力能源有限公司和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已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計劃達成40多億元的電池供應訂單。合作協議顯示,雙方將在新能源乘用車和商用車領域開發各種能量密度超過140WHR/千克的純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系統。在生產保障方面,除了在2018年底前向江淮汽車批量供應iEVA50車型電池組的3500套電池外,郭萱高新還將確保在2019年,江淮汽車繼續新增乘用車、商用車等十餘款車型的4MWh以上電池,總銷量將超過40億元。協議中還提到,江淮汽車和合肥郭萱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2010年,雙方共同實現能量密度95WHR/千克的磷酸鐵鋰電池量產,並推出585輛第一代江淮iEV新能源電動車進行示範運營。十年來,我們用七代技術開發了兩代整車產品,磷酸鐵鋰電池芯的能量密度提升到190WHR/千克。在此次合作中,雙方將共同推進無補貼時代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