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汽車新能源李強
1. 混動技術百家爭鳴 看長城汽車如何破壁而立
在低碳環保及消費驅動的導向下,汽車產業的升級、轉型成為重要課題,而按照減碳、低碳到零碳的發展路線,混動便成為了不可缺失的技術。最先提出混動技術的日系品牌通過技術升級、產品煥新繼續深化市場,部分豪華外資品牌無論是在燃油車的基礎上增加相關混動配件,還是引入一定的混動技術,也在混動市場佔有了一席之地。
如此背景下,中國汽車品牌頂著壓力,相繼發布了各自的混動技術,自信邁入了混動賽道。其中,擁有強大技術和研發實力的長城汽車,選擇了最難的技術自研之路,成功研發出了檸檬混動DHT技術,在混動技術百家爭鳴的局勢中狠狠秀了一把。
用實力表明態度 沖破壁壘意義深遠
提到混動技術,相信率先映入大家腦海的是<a href="https://siteapp.news18a.com/m/brand/7/?ina_from=wangtongshe" title="豐田" target="_blank">豐田的THS以及<a href="https://siteapp.news18a.com/m/brand/26/?ina_from=wangtongshe" title="本田" target="_blank">本田的i-MMD混動系統。因此,能夠在混動技術層層壁壘中脫穎而出、開始掌握不容忽視的話語權,檸檬混動DHT的推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在關鍵技術上,檸檬混動DHT具備完全自主產權,累計擁有專利199項,其中核心專利占據80項,解決了混動技術的卡脖子難題。它的發布,不僅是長城汽車核心動力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打破了合資壟斷的技術格局。其次,在品牌自信上,長城汽車以積極、強勢的姿態,參與到了全球混合動力技術研發的大潮中,進一步展示了中國汽車品牌釋放的混動技術實力。
2. 哈弗下滑!長城汽車,為什麼2022年成為最慘的汽車巨頭
長城汽車現如今的發展是不容樂觀的,而且通過這些行為可以看得出在未來的發展當中。
長城汽車目前的發展並不樂觀,從這些行為可以看出,在未來的發展中,如果我們不積極調整,就會像往常一樣增加一個程度的打擊,因此我們需要改進新能源的開發和進步,以推動整體銷售。長城汽車(Great Wall Motors)攜最近改進的WEYVV7亮相巴黎車展,新車主要集中在中高端SUV銷售市場。作為WEY知名品牌的第一款中高端SUV車型,這款新車時尚、運動型。
隨著長城汽車的銷售,哈瓦爾和威派的銷量下降,這真的影響了長城汽車。然而,崛起的坦克品牌、強調女性視角的歐拉品牌和皮卡市場的領導者長城大炮也逐漸成為長城汽車新的銷售增長引擎。與此同時,海外市場的持續擴張也將幫助長城汽車加快其全球新能源戰略。
3. 長城汽車「提速」海外布局 2021全球化戰略「全面開花」
近年來,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眾多中國品牌紛紛發力海外市場,中汽協調研數據顯示,今年中國汽車出口份額預計將從去年的4%升至8%。作為中國車企出海的傑出代表,2021年長城汽車在工廠布局、產品迭代、市場擴張和營銷升級等方面加速「全體系」海外布局,並提出2025年實現海外銷售突破100萬輛的目標。
作為中國汽車品牌出海的先鋒軍,2021年長城汽車通過海外布局的「全面提速」,加速向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轉型,走出了一條極具借鑒意義的中國車企進階之路。
4. 與比亞迪掰手腕長城全面殺入新能源賽道
5. 長城汽車推新獨立高端品牌 光束還有出路嗎
12月10日,從長城汽車了解到,長城將推出全新的獨立高端品牌,該項目內部代號為「SL」,新產品將包括純電動或增程式電動汽車,售價也將高於現有產品。這或許是繼東風嵐圖、上汽「L」、長安UNI之後又一家自主車企高端化品牌布局的落子。
如今,長城汽車全新高端智能電動化項目或確定,那麼與寶馬合作的光束汽車其產品規劃、研發和產品技術將會如何發展,是否會中斷,難免會遭受質疑。
目前,長城汽車的發展表現良好,據官方公布的數據,11月份長城汽車銷量為145240輛,同比增長26%,環比增長7%,再次實現同環比雙增長。哈弗依然是長城汽車的銷量最好的品牌,而作為長城汽車品牌向上的WEY品牌,11月銷量為9122輛,對比去年同期下滑12.7%。
近年來,自主高端化道路不斷加深,新勢力造車企業逐漸興起,在新能源智能化方面,傳統車企顯然已開始了新一輪布局,長城汽車此次的新能源品牌高端化是否適宜,有待時間的考驗。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6. 自主品牌新能源再沖高端,長城汽車的第五個品牌將登場
12月11日,傳聞已久的長城汽車「SL」項目浮出水面。根據目前媒體陸續披露的消息顯示,長城汽車「SL」項目已定名為「沙龍智行」,與之對應的是上海沙龍智行實業有限公司。
另一方面,由於WEY的市場表現不佳,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長城汽車的品牌價值天花板。就算如哈弗大狗、哈弗H6、長城炮等車型的市場表現再好,WEY現階段的銷售乏力已經決定了長城汽車繼續向高端化進階的起點較低。
不過,根據長城官方發布的消息顯示,WEY品牌旗下坦克300預售20天訂單已經破萬,這或將成為WEY銷量反彈的機會。而這種市場對長城汽車旗下高端車型接受度的提高,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沙龍智行」品牌車型的入市起到積極的作用。
綜合而言,當前的新能源賽道上,湧入了越來越多的「參賽者」,長城汽車順勢推出高端新能源品牌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沙龍智行」法人李鵬那一句「大潮將至,我輩當躬身入局!」的說辭,卻讓這一次的「入局」頗有「被動」的意味。至於「沙龍智行」能不能從入局「被動」轉向市場「主動」?仍需要品牌正式發布後的進一步觀察。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7. 長城汽車高管「炮轟」華為余承東: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詞
7月6日,長城 汽車 魏牌CEO李瑞峰發微博稱:「打鐵還需自身硬,增程式混動技術落後是行業共識,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詞。」 並在博文後附上話題詞#余承東稱增程車不夠先進是胡扯#,同時配上了「我想不通」的圖片。
此前,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 汽車 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針對增程式電動車只是過渡路線的觀點,他表示「這是胡扯」,把增程發動機去掉,就是純電車。純電車增加了一個增程發動機,就是落後?他還發微博表示,充電樁的完善與普及還需要時間,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適合的新能源車模式。
增程車之爭成「炮轟」導火索
在車圈,關於增程車之爭已經形成了鮮明的派別,也是此次「炮轟」的導火索。
7月4日,在華為夏季旗艦新品發布會上,AITO品牌正式推出了旗下第二款產品——豪華智慧大型電動SUV AITO問界M7。在華為深度賦能下,問界M7搭載HUAWEI DriveONE純電驅增程平台。
新車發布後,余承東發微博感謝了李想開拓 探索 增程模式所付出的努力與貢獻。隨後,理想 汽車 創始人李想轉發微博並送上「愛心」,頗有惺惺相惜之意。而在車圈,不止理想和AITO看好增程模式,包括長安深藍、東風嵐圖、哪吒 汽車 、自游家 汽車 等也都紛紛押注增程車。
對於增程模式,支持者認為,排量比同類型 汽車 更小,通過」油轉電」沒有里程焦慮,可兼容純電平台,也可拓展下一代動力電池、燃料電池動力構型等。反對者則認為,增程式混動技術存在能量轉換鏈路長,會造成能源轉換損耗;輸出功率受電池SOC和增程器效率限制嚴重;不易於從燃油車平台改造;對增程器和電動機設計選型要求較高等等。
7月7日,余承東在中國 汽車 藍皮書論壇上則旗幟鮮明地表示,增程式電動車用汽油發電比燃油車省一半油,作為家裡第一輛車非常合適,建議盡快淘汰純燃油車。他解釋,燃油車在路上經常不停地離合換擋,發動機一直在低效工作。而增程車雖然發了電,但是電可以能量回收,就比燃油車效率高很多。
不過,在2020年9月,時任大眾 汽車 集團(中國)CEO 馮思翰博士在一場大眾中國媒體溝通會上表示,增程式電動車從單車角度看具備一定的價值,但從整個國家和地球的角度來說,是最糟糕的方案。當時,大眾中國研發部門負責人也提到,增程式電動車增加了很多成本,技術也更復雜,即使從單車角度看,發展潛力也不大,技術已經完全過時了。
而關於技術路線之爭,仍然需要留給市場和時間去驗證。
車圈萌新「余大嘴」屢遭調侃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余承東首次因為大膽敢言而遭「炮轟」 。此前,今年5月28日,在第26屆粵港澳大灣區車展上,余承東在演講中給問界M7帶貨,聲稱將帶給消費者超越百萬豪車的舒適智能體驗。這一說法也引來了小鵬 汽車 創始人何小鵬的調侃,「聽老余講M7超越百萬豪車,我都想扔個鞋子上來了。」
不過,相比於此次李瑞峰的「連珠炮」,何小鵬的調侃顯得要溫和許多。而余承東屢遭調侃,也和他一貫的風格有關。在業界,余承東因為敢說,甚至說過很多當時看起來像吹牛的話,而遭到外界調侃。比如在華為發力手機業務之初,他便喊出,「必須做,不做就永遠超不過愛立信。」「三年之內,趕超蘋果;五年之內,趕超三星」。
而從手機圈跨界到車圈,仍是一枚「萌新」的余承東不改往日風格。今年4月,余承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華為進軍 汽車 行業的目標就是做到第一,因為沒有人會記住第二是誰。他還表示,2020年,「蔚小理」三家造車新勢力加起來銷售量不過10萬輛。而特斯拉在中國,月銷最多3萬台。「我希望我們第一年就干翻他們,就超越他們;第二年遠遠超越他們,希望我們車單年銷售迅速超過200多萬輛。」
余承東表示:「問界M7要超過埃爾法、所有的豪華車、高端車、MPV。希望AITO品牌月銷做到3萬台,早點超過2萬台,將來做到更多,單月做到4萬台、5萬台。」
8. 混動、純電、氫能三線並舉 長城汽車向碳中和目標邁進
回望剛剛過去的2021年,在能源安全新戰略不斷推動以及「雙碳」目標確立的背景之下,中國汽車產業變革已經正式按下了加速鍵。
面對時代發展以及能源結構變革所賦予的全新責任與要求,長城汽車提前布局,全面響應,持續深化汽車電動化發展之路,不斷在混動、純電、氫能三大領域進行飽和式精準投入,接連推出各項戰略以及先進技術,保證諸多成熟產品迅速落地,為實現長城汽車2025戰略目標提供了強大的推力。
9. 新機遇 新生態 中國汽車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長城汽車成功舉辦
易車訊 2021年6月28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與長城汽車聯合主辦的「新機遇 新生態——中國汽車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保定哈弗技術中心舉辦。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董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進華,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李克強,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後、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長城汽車輪值總裁孟祥軍,長城汽車運營管理、技術研發團隊與行業專家、合作夥伴、投資人代表以及媒體夥伴共500餘位嘉賓齊聚會場,就全球汽車產業發展趨勢及智能化、碳中和的未來格局進行了深入探討。
同濟大學教授、國家智能型新能源汽車協同創新中心教授、主任 余卓平
同濟大學教授、國家智能型新能源汽車協同創新中心教授、主任余卓平則表示:「長城汽車在新能源發展的布局在95分以上,是經過深度思考的,我希望長城汽車能在新能源領域成為排頭兵。」
碳中和作為世界性問題,所有企業與人都不能置身事外,相關領域的各個生態夥伴更應該深度合作,抓住其中的巨大機遇,收獲綠色未來。
當下,碳中和與智能化已經成為行業共識。此次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與長城汽車聯合主辦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為跨行業、跨領域的協同互動提供了絕佳平台。與會領導專家們各抒己見,指明了汽車產業參與智能化、助力碳中和的路徑,更描繪了中國汽車產業引領全球創新的宏偉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