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意巴馬電動汽車
1. 長壽之鄉——巴馬
旅途上的每一天,都是未知的,旅途上的每一處風景,都是嶄新的。
早上游巴馬村,聽聞巴馬之所以稱之為長壽之鄉,和它的年平均氣溫19度,氣候溫和宜人適合養生大有關系。
早上一件襯衫加外套,很是舒適。
一,沖突
吃過早餐,臨出發時,酒店前台說我們把馬桶蓋坐壞了,要求賠償不讓離開。馬桶蓋上裂開一條手指般寬長長的大縫隙,不清楚這個馬桶蓋的質量有多差,得多大的力量才能把它砸碎。
我們解釋不清楚,但也堅持不將就,懷疑是客人坐壞的,那就找證據,不能因為善良就任人欺負,不是我們做的事情想賴上我們,這可不行,給我們用這么爛的馬桶,不要求精神損失賠償就已經不錯了。
昨晚上九點半才回到酒店,洗完澡已經將近十一點,看到殘破的馬桶蓋,我們沒想過要及時更換房間,只是想著將就著住一晚,明天就離開了。
不曾想一早出這樣的事情很讓人窩火,直接要求報警處理,前台服務員打電話問尋經理,可能她們也覺得理虧,事情就不了了之。
想想出門在外,還是不能事事將就,要有自主權,要學習現在90後和00後的維權意識,不能得過且過,這個社會可能越是包容就會越受傷害,偶爾態度也得強硬。
二,巴馬村
第一站是巴馬長壽文化的發源地——巴馬村,傳聞這里自古就是一個神聖之地,這里不僅有宜人的居住環境,更有著深厚的長壽文化底蘊。
昨天的舞台劇講述的「仙人」鄧誠才,就是出自巴馬村,傳說他以其南山般的高壽、卓越的功績和仁慈厚德感動帝王,獲得光緒皇帝御賜壽匾「惟仁者壽」而得名。
出發前往巴馬村,途經的巴馬縣城高樓林立,蠻繁華的。都說巴馬有三寶,香豬、油魚、火麻,以前沒聽說過什麼是火麻,原來火麻長的像尖尖的小豆,它的功效有明目的作用,於是在商業街品嘗了一下,感覺味道類似豆漿,香味獨特蠻喜歡的,買了幾包回家當手信。
路邊看到巴馬的老奶奶每一位都包著頭巾,我覺得不讓頭受風寒,可能也是一種長壽的方法。
聽導游介紹,路邊的高樓都是政府貸款幫村民們建的新房子,用的是信譽擔保,新房建成後,樓下主人用來自己住,樓上都用來出租,租金有貴也有便宜的,這邊環境好,不愁客源,包吃包住好一點的房子一個月一般2千來塊錢左右,普通一點的房子3百元左右就可以包月。
政府主要的目的是把旅遊業發展起來,然後再帶出巴馬的健康品牌。村子裡的主街道一邊臨河,一邊靠四、五層的民房,人造的青石板鋪滿路面,臨街的商鋪商業氣息濃郁,許多售賣特產的檔口基本相似,因為是新建的房子,所以也沒什麼特色,來回十多分鍾就走完了。
村前的盤陽河河水清澈,環繞著村鎮,見到有人在橋上釣魚,不一會兒就釣起了好多條,都是鮮美的鯪魚。
整個村子四周青山環繞,一條碧水從中過,感覺和我的家鄉特相似,山青水秀,難怪都是相同的長壽之鄉,只不過這些高樓還是和相像中的長壽村有較大的差距。
巴馬是在1999年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延途經過,整個鎮的山水風光都很秀麗,聽聞主要是空氣中蘊含得天獨厚的人體康復療養功能,才是主要的長壽秘訣。
二,百魔洞
參觀有「天下第一洞」之稱的百魔洞,又名百魔天坑,據聞它以恢宏的穿岩、神秘的天坑、奇妙的岩霧與美麗的鍾乳石突顯大自然的魅力,這里曾被國內外學者譽為遺落在人間的一方凈土。
剛入洞口,看到一座像小山一般的鍾乳石,導游介紹它像蓮花一樣在迎接著各位遊客的到來,所以稱之為百魔洞的迎賓石。
迎賓石的正面,比較偏黑,側面和後面有粗大的流水線,是一座條狀的鍾乳石。這些流水線條狀的鍾乳石,叫做石瓣,它像小水珠一樣,慢慢的低垂下來,整座鍾乳石都是由層層疊疊的石瓣組成的。
百魔洞基於地質運動坍塌形成的,加上流水的侵蝕,前洞與後洞之間形成一個超過150米大的自然天坑,裡面有許多的珍惜植物,溶洞里還是個天然的氧吧,看到許多病人在裡面養生,或坐或躺或運動,在裡面吸氧養病。聽聞他們都是在裡麵包月服務的。
在魔洞的洞壁上,半山腰的位置,還有第三、四層的小路,大概有九公里左右的路程,需要很長時間去攀爬,所以即使開發出來也沒有對遊客開放。
百魔洞里有地下出入水口,下大雨的時候水會從洞頂流下來,導游說一般溶洞經過N年後也會坍塌,洞里的三大養生因子皆屬弱鹼性。
洞頂的許多鍾乳石在導游的講解下非常形像生動:什麼狗拿耗子多管閑事、獅王大象、恐龍和蛋等,指什麼象什麼!
其中洞壁上的一塊岩石,很像孔雀,由孔雀尾、孔雀開屏等圖案組成,栩栩如生。傳說孔雀在這里修練,擋住了洪水,自己卻受傷嚴重。
路中間一塊巨石,說是半朵千年靈芝,千年靈芝在傳說中是有救死扶傷的功效,於是觀士音菩薩采了這半朵千年靈芝給孔雀療殺,孔雀還沒等傷好,就張開了她美麗的大尾巴,感謝觀世音菩薩的救命之恩,因此這道景觀就叫做孔雀開屏謝觀音。
戴假發的法官換個角度又成了豬八戒。在洞里,抬頭向上皆是美景,低頭地上全是陷阱,所以要特別注意腳下安全。
洞里還有許多珍惜植物,竹葉青,以及每一朵都長著七片葉子是絞股蘭,一株已經枯萎的魚尾葵,筆直的樹干還挺拔的支撐著洞頂。
人的想像力可真是天馬行空。在後洞導游介紹:這塊岩石上面有鼻子和嘴巴,我們稱其為鬼門關,在這里有一句順口溜是這么說的:走過長壽路,跨過神仙山,闖過鬼門關,健康長壽合家歡,所以都建議遊客們走完小山坡上的路,圓滿回程。
三,百鳥洞
在路上發現一個很美的村莊,原來附近就是百鳥洞景區,遠遠看過去比巴馬村還漂亮。
聽導游介紹:前面環繞的河流是盤陽河的第四條暗河出水口,裡面的岩洞也是水流沖刷形成的,已經有九千多萬年的歷史,叫百鳥洞,也叫水波洞,不同的角度形成不同的光影,六七月份水流大的時候是進不去的。
導游介紹進洞注意事項,遊船在漆黑的環境里,手不能伸出船體,自己的東西要保管好,不要讓河裡邊的魚兒收到你這份意外禮物,魚是不懂使用的。言談很是幽默風趣。
百鳥園,百鳥白天都飛出洞去覓食了,洞里只留下成千上萬的蝙蝠在洞頂修煉。一下子進入,就穿梭了六天六夜的來回,感覺這真是游過最原汁原味最有意思的溶洞。
洞中鍾乳石千姿百態,水碧石凈,光環影繞。聽著外表看上去蠻普通的導游一路精彩的講解,她的聲音非常之溫柔好聽。
游這么美的溶洞,聽這么美的聲音,真是景不醉人人之醉,有感廣西的山水更勝桂林。
坐著遊船,看到一個人在遺世孤獨的溶洞里的一塊大石頭上釣魚,心想他會有一種怎樣的心情與感悟?
這真是一趟有趣的夢幻之旅,洞中的每一處景觀都各有特色,什麼都是原生態的,聽聞千年游俠徐霞客也曾游過此洞。
全程「六天六夜」里,每一程都有大大小小天然形成的孔洞,光線從洞頂射入。在「第一天」里見到導游稱之為小小月亮的洞口,是整個遊船當中最小的一個洞口,一晃而過就又是一片漆黑的夜晚。
在洞天里「一天」變得很快,一下子天暗了,一下子天又天亮了。我們迎來百草園的荒地,看到一片大天窗下方形成自然的山嶽,非常美,猶如一座世外桃源。
船行水中,導游說,右手邊岩石上是美食,左手邊岩石上是美酒,這里還有一個酒窖子,那些洞頂滴落下來的水珠是一年四季在釀造的美酒。美酒佳餚前面還有美女,前方是一位壯家姑娘,彎腰在水裡洗頭發,就叫美女洗頭。
一片石幔,經過億萬年水流不斷的沖刷,形成一片像瀑布一樣的水幕,被稱作百鳥園的瀑布。一條一條水流石柱子,聽導游一解說還真是像。
導游的手電筒一照,溶洞的頂上,成片成片的蝙蝠停在一處處岩石上休息,漆黑一團的顏色和岩石形成鮮明對比。
向前看,不遠處又有千軍萬馬,兵馬將軍騎著一匹馬,下邊是許多的將士,前邊還有一塊平坦的巨岩,導游稱之為「點將台」。
行駛到第二天位置,右手邊有兩個日月,看到右上角說這是一個渤海,中間是珍珠黃玉,下邊是水島。
水越行越深,右手邊有一個小島,美女解說員問大家看著眼熟嗎?是否像釣魚島?並幽默的肯定釣魚島是中國的,必須歸還。
每一個夜晚都是一片漆黑,一不小心就會碰到頭,我們像在時空隧道中穿梭,洞中的世界是無牽無掛,無憂無慮,讓人忘記了生活的一切煩憂。
遇見最後一個天窗,和倒影形成一個等邊三角形,導游幽默的說,打開天窗說亮話,現在大家有什麼對生活不滿的,都可以對著天窗傾訴:
人生旅途,我們只要快樂、健康長壽就好!
人說,當你開始去旅行,走出這個方圓,走出熟悉的這條街,走出熟悉的圍城,你會發現,遠方,還有更大的未知世界。
游覽廣西的大好山河,隨手一拍,皆是風景如畫,讓人流連忘返。
旅行,讓我像孩童般,再一次,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
——2021年10月28日木心飛飛
2. 「游記」巴馬 一生的請柬
筆者挺喜歡廣西巴馬縣百鳥岩景區旁的一個標語:「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風景。」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要在路上。它讓我們對於遠方充滿了夢想,巴馬就是我的詩與遠方。
3年前我們母子三人來了一次巴馬長壽鄉親子自助游。至今歷歷在目,十分期待疫情結束以後再去遊玩一次。
第一天。 3月21日晨一大早,乘鄭州到南寧的航班正點起飛,在萬米高空,觀舷窗外白雲飄飄,就像李白詩中的「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母親因為是首次坐飛機,很是興奮,不停地對著窗外拍照。三小時後飛機降落在南寧新紆機場,出了艙門就感到熱浪襲來,眼前是一派鶯飛草長、花紅柳綠的南方熱帶風光。
中午坐上從機場到巴馬的直達大巴,先走高速後跑縣道,路邊不時閃過田野中的香蕉、芒果、女貞果等熱帶水果,以及盛開著大紅色花朵的高大木棉樹。3個多小時趕到巴馬縣城,大家又馬不停蹄地換乘到三門海方向的縣際公交,在正施工中的破路上顛簸近1小時,才到目的地長壽村——巴盤屯村。跳下車子,眼前山清水秀,空氣清新,到處是行色匆匆地做生意的本地人和背著挎包的外地旅客。我們穿過盤陽河大橋,順著河流方向,在房舍鱗次的街道走1華里左右,到了約好的農家賓館。安頓好下樓時已是黃昏,我們小心翼翼地走過晃悠悠的吊橋,低頭欣賞腳下清澈蜿蜒的嘩嘩流水,環顧河岸邊滿眼的青青翠竹。未幾開始找攤坐下吃飯,品嘗了巴馬三寶中的香豬和火麻芥菜湯,油魚和黃玉米因油大就沒有吃,據說當地人長壽的原因在於「金木水火土」五大原因,其中水是小分子水團,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高,地磁也強。村裡百歲老人比例之高全世界聞名,可以和其合影,給10元紅包即可。
第二天。 上午三人乘車到繁華3公里外的坡月村,再轉三輪15分鍾到了百魔洞景區。進洞後,先穿過一個高大的溶洞,走十多分鍾後來到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天坑中,坑裡草木蔥蘢,半山腰是瑤族村落,擇平路進入對面的洞穴,洞口一顆魚尾葵樹雖不大卻很有名的,洞里是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溶洞,高高低低,彩燈映照,和河南欒川雞冠洞差不多。裡面的地磁山泉被譽為長壽聖水,不巧被我們錯過了。往回走融入到靜坐的遊客中間,觀別人或跳舞或高歌或打太極;這真是一個修仙的好地方。據說癌症康復病人特別多,巴馬也是他們生命中最後的選擇。
出洞後,我們直接到20公里外的被譽為水上蘆笛岩的百鳥岩景區玩。乘電動船劃過幽藍的河水入洞,進入漆黑的洞穴,呼吸清新的空氣,偶爾有水滴從頭頂落下,很有情趣。這里的地下河岩溶洞,是大自然幾億年的傑作,洞中冬暖夏涼,深大約500米。寬處有40米,窄處僅10米。人在20分鍾里,可以感受神奇的三天三夜。這里不打燈光,是靠自然的光影變化和導游的手電筒來欣賞景色。
在百鳥岩往回走不遠處,有一條通向水晶宮景區的路。水晶宮處在地形起伏岩溶峰簇的山坡上,溶洞大廳5個,最高大廳頂部距地面高度近50米。那是一個冰雕玉徹的動畫世界,地上發育著蘑菇狀晶體,空中垂懸著白神態各異的水晶,婀娜有致。出了水晶宮返迴路上3公里就是命河觀景台,不收費。在山頂一個平坦處,向下觀看,河流自然形成一個「命」字緩緩流動,尤其是在植被茂盛的季節,綠色襯托河流,命字更為清晰。
第三天。 我們去北邊15公里外的鳳山縣三門海景區。這個地方和百鳥岩差不多,可以不去的。下車到的是袍里鄉的坡新村,轉來轉去下了半個多小時的陡峭盤山公路才下到景區。據說三門海景區是世界上最美的水游天坑。七個天窗形成一個群,像珍珠鏈,卻只有三個開放,所以叫三門海。乘人工木船入洞,嘆服水藍且透明,像碧玉鑲嵌在綠色的群山之間。不過事後才知道從旁邊一繞可以免費賞景,且爬山兩小時。感覺這個景區太小,又偏遠,門票不值那麼貴。
當我們陷入生活的瑣碎,倍感無聊、疲憊、厭倦時,遠方帶給我們的是對庸常的不甘、生活的嚮往和改變的勇氣。這也是我喜歡打起背包遠足的原因。
3. 巴馬最長壽命是多少歲
巴馬最長的壽命
巴馬縣80歲以上,最長是118歲。 長壽人數91人/萬,顯著高於廣西和全國(分別為56人/萬 和50人/萬)的平均水平。而百歲老人巴馬為35人/10萬,廣西(第三次人口普查)為1.17/10萬,全國(第四次人口普 查)為2.19人/10萬,分別高約27倍和15倍。
巴馬人長壽原因之一:生活方式1、長期有規律的活動。巴馬百歲老人從事生產勞動的年齡低,停止勞動的年齡高,幾乎是終生勞動。他們退出生產領域有一個從整勞力到半勞力,從半勞力到家務勞動的勞動量遞減過程。這一過程恰好與人逐漸衰老的過程相吻合。巴馬老人一輩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極有規律,生活節奏長期穩定,這種行為方式與生理機能自然規律的同一性,延長了機體的壽命,因此長壽也就是自然的了。
巴馬人長壽原因之二: 自然環境巴馬縣位於廣西的西北部,北緯23。51′~24。25′,東經106。51′~107。33′。縣城距廣西省府南寧251公里。屬於山地丘陵地帶。平均海拔在400~600米。負氧離子多,空氣清新。巴馬人多居住在山區、河谷、林區。居住分散,無噪音。巴馬地處亞熱帶,植物生長茂盛,—四季常青,有利於保護視力。植物種類多達2000種以上。溫度適宜,日照充足,有利於農作物生長,降水量和水力資源豐富。飲水都是相當程度的硬水,含有大量多種微量元素,具有高錳、低銅、低鎘的特點。雨熱同季,春涼秋爽,夏天無酷暑,冬暖無嚴寒。平均氣溫為20℃,最高36℃,最低5℃。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巴馬人長壽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長壽老人大多住在半山腰,出門要上下坡,長期的登高運動無形中使腿部的肌肉和體力得到鍛煉。同時,這對保持心、肺功能,也有積極的作用。
2、豐富、適度、合理的飲食。巴馬人的主食以玉米,大米和薯類等雜糧為主,而且習慣於吃粗加工的糧食。營養豐富的豆類,也是餐桌上常有的食物。巴馬盛產各種蔬菜和水果,當地人的四季均可吃到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體內的維生素得到保持。巴馬人的肉、蛋,奶類食物的攝取量很低,動物油脂和植物油脂的攝取量少。
3、長壽之寶——火麻油尤其重要的是,巴馬人食用油以粗加工成豆漿狀的“火麻油”為主。經測定,火麻油中含有大量有利於延緩衰老的維生素E,火麻油也被稱之為“不老油”、“長壽油”,火麻油還可預防、改善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從巴馬百歲老人的110例死亡原因回顧調查資料表明,沒有一位百歲老人死於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意外。
巴馬人長壽原因之三:社會環境封閉、落後、平靜是巴馬縣歷史上的社會特徵。這3個特徵從正負兩方面推動當地人活到高齡。巴馬縣因山巒重疊,交通不便,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封閉式保護區。歷史上無大規模的戰亂,生活比較安定。和平的生活為老人長壽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封閉的生活環境也抵禦了一些傳染病的侵入。當地的史料記載,大規模的傳染病、流行病很少發生。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廣泛開展了衛生防疫工作,消滅了天花,霍亂等惡性傳染病,控制和基本消滅了瘧疾和麻風病。1979年,巴馬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到男64歲,女66.4歲。巴馬縣是一個經濟落後的地方,農業人口佔96%,以種植業為主。由於多山,交通不發達,限制了當地工業的發展,避免了工業污染。然而,落後的經濟卻使當地人有限地使用化肥,而長期使用農家肥,減少於農作物的化學污染,從而使“土壤—農作物—人類”這一生態學的生命鏈得以保持,以支撐著長壽者的生命。巴馬縣雖然經濟文化落後,但卻有著優良的民族文化傳統,人際交往純朴,家庭和睦,鄰里互相關心,尊老愛幼,禮貌待人。老人們長期生活在一個溫馨良好的環境中,這無疑也有利於長壽。
巴馬人長壽原因之四:心理平靜的心理,豁達的人生觀、溫和的性格,也是促成巴馬人長壽的積極因素。巴馬老人基本上都心胸開闊,沒有什麼精神負擔或壓力。他們對於生與死、名與利,均能泰 然處之,視為自然。盡管生活清貧和單調,但仍有62.3%的老人覺得生活幸福,愉快。80%的人沒有自己是別人的累贅感。大量的醫學研究表明,當人們的心理一旦擺脫了各種壓力之後,便可減少許多疾病的發生。巴馬百歲老人的經驗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事實證明,長壽之路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是多種因素長期綜合作用的結果。如果長壽之路用一公式來表示的話,那它就應該是:長壽之路=行為+遺傳+環境長壽體現著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實現長壽依賴於個人與社會的共同努力。
中國壽命最長的人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人--來自中國--256歲根據切尼斯世界記錄大全記錄:報道的最長壽者是中國長壽氣功養生家李慶遠,他生於清康熙十八年,死於民國二十四年(1679-1935),享年256歲。李慶遠原籍雲南省,90多歲時到四川省開縣定居,一直到去世。四川省開縣籍的劉成勛曾於1925年專程拜訪過這位老人,劉的采訪回憶文章發表在1986年第六期《氣功》雜志上,同時刊登的還有壽星李慶遠口述的“長生不老決”約1000多字。老人去世後,北京的一些報紙曾以“地球上最長壽的人”為題予以報道,但當時卻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懷疑和否認,後來經多方考證,才得到證實。
4. 巴馬水波天窗(百鳥岩)怎麼樣
水波天窗景區,又名百鳥岩,位於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甲篆鄉烈屯西北面的漠齋山下。因洞內燕子棲集,蝙蝠掠飛,又名百鳥洞。該洞是個獨特的地下河溶洞,是大自然幾億年來的「傑作」。
百鳥岩洞口寬50米,一石壁把洞口分成兩個略呈三角形的左右洞口。左側洞口寬40米,高16米,兩洞口內側相通。洞深500米,蜿蜒曲折,直通與白熊洞一山之隔的拉類坳下的一個側洞口。洞中水平如鏡,深不可測。
何為水波?何為天窗?百鳥岩的成因主要是在地下河水對漠齋山不斷的溶蝕、浸蝕、崩塌的漫長過程中擴大而形成。水從暗河流出,流入長1500米,最寬80米最窄4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的地下湖,地下湖中有三處天窗,景觀各不相同,尤如十五的月亮照進水面。
沒有任何燈光裝飾情況下,洞內呈現出金碧輝煌的藝術效果,鍾乳石千姿百態,水碧石凈,光環影繞。盪起雙槳,靜靜的湖面上泛起微波,從天窗射入的光線經折射、反射照到水面上,猶如舞台上的光束,色彩紛呈,與水波呈現在一個畫面里,眼前就是一幅幅美麗畫卷。在洞內透過天窗,一明一暗,光的配合,外面的世界一片春意盎然,這就是「水波天窗」。
這里有石鷹、石柱、石幔、石觀音菩薩等,百態千姿,令人目不暇接。石台的周圍有仙女梳妝、海螺石,石螺對面有石桌、石缸和石松果等。其奇特的景象似桂林蘆笛岩,又因非乘舟不能游覽,遊人贈予「水上蘆笛岩」的美譽。
更多關於巴馬水波天窗(百鳥岩)怎麼樣?,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57743d1615674230.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5. 聽說巴馬已經被污染了,是真的嗎我想在那買房養老,不知買什麼地方的好。
呵呵,好主意,我也有意,污染是有小點,可能坡月村,長壽村等,比較適合養生。
6. 唯仁者壽,廣西巴馬長壽村是一個「養生傳奇」嗎
廣西不僅是一個 旅遊 大省,有豐富的 旅遊 資源,而且還是一個長壽之鄉。截至到2019年,經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認定的全國長壽之鄉有76個,其中廣西就有25個,長壽之鄉名副其實,其中最出名的還屬巴馬。
巴馬縣隸屬於廣西河池市,在秦時屬象郡及桂林郡,漢時屬鬱林郡廣郁縣,1956年成立自治縣。
這些年巴馬的名氣如日中天,現在是世界聞名的長壽之鄉了,其實巴馬人長壽的 歷史 源遠流長。
清朝時,嘉慶皇帝聞知巴馬境內 (後經考證是宜州市) 有一個 142歲的高壽 老人名叫藍祥, 特 題詩曰「煙霞養性同彭祖,道德傳心問才聃」。 清光緒戊戌年,光緒皇帝欽命廣西提督馮子才為這里的長壽老人鄧誠才題贈"惟仁者壽"的匾牌,現該匾為鄧家的第四代孫保存至今。
1960年的時候,國內有關專家就根據廣西區提供的線索,首次到巴馬作了長壽考察,巴馬的長壽現象開始引起國家關注,1982年人民日報曾就巴馬長壽鄉做了專題報道,新華社用各種語言向世界播發,引起世界的廣泛關注與重視,先後有路透社、美聯社等30多個國家媒體記者和醫學專家慕名到巴馬訪問、研究、觀光。
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巴馬百歲以上老人有50人,占當時總人口的2.06/萬。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百歲以上老人有69名,占當時總人口的3.08/萬。
現在巴馬名氣最大的還屬甲篆鎮的 巴盤屯,一個過去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現在已經是是巴馬唯一的一個用長壽村來冠名的村子了,巴馬有很多長壽村,為何唯獨這個村會火?因為該村有人口515人,百歲以上老人最多的時候 達7人,是國際上「世界長壽之鄉」標準的近200倍,在五個被國際自然醫學會認定的世界長壽之鄉中,這個記錄也是長壽鄉之首。
1991年9月, 國際自然醫學會 會長森下敬一率領考察團一行6人開始了對巴馬巴盤屯等村子的長壽情況進行考察。並在國際權威刊物《自然醫學》雜志上連續刊載了考察巴馬的調查報告、學術論文和大量照片。2003年11月, 國際自然醫學會 將世界第五個長壽之鄉稱號授予巴馬。
消息一公布,巴馬立馬開始熱鬧起來,巴盤屯,這個昔日異常安靜的小山村,開始失去往日的寧靜,這里的空氣、水、陽光、磁場都成了寶。空氣中含有大量的負離子,可以止咳化痰,還可以改善神經衰弱,降血脂,飲用這里的水,可以增強體質,延緩衰老,這里的磁場,提高人體免疫力,甚至可以治療癌症,全國各地的老人們開始慕名而來,各路地產商、商家也嗅到了商機,也開始蜂擁而入進入。
巴盤屯,這是一個具有喀斯特地貌的小山村,靜謐,淳樸,群山環抱,清澈的盤陽河在村邊歡暢地流過,山上的甘泉世世代代滋養著這里的村民。
今天的巴馬已經被完全商業開發了,從開始兩三千一平的房子,到現在一萬多一平,還有商人無孔不入的各種概念,巴馬的水、食材等等都被誇大神化,能治百病,能延綿益壽, 路兩邊都是店鋪,賣巴馬礦泉水、巴馬湯足浴粉、巴馬 健康 食品的,還有 養生 館之類的地方。
巴盤屯周邊的小村莊都搞起了地產開發,蓋起了樓房租給來巴馬 養生 的外地人。這是離巴盤屯不遠的坡月村,一個看著不像村子的村子,很多酒店,飯館,商店,市場,銀行,慕名而來到長壽村而來的很多人都住在這里,一居室的房間在600-1000多元。
巴馬過去很原始,環境很優美,現在很現代,很商業化。
每天早上, 巴盤屯 的榕樹下就聚滿了人,這些來此地打水的人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候鳥」,也有來自四面八方的來養病的人,他們堅信這種在地下經過五進五齣後富含礦物質的所謂「小分子水」,生喝能治病。
巴盤屯 另一個所謂的「長壽秘訣」是地磁,在百魔洞里,這種高低不一的岩石,就是所謂的「磁療區」。
這些人帶著凳子、墊子在這里接受地磁療,巴馬百魔洞充滿了各種神奇的傳說,這里的空氣清新的沁人心脾,百魔洞的泉水更是清冽甘甜,這些對人的 健康 是有益的,但說磁場治病卻缺乏科學依據,目前經過科學家證實的是磁場對人體 健康 分別有著正面和負面的效應。
巴馬的走紅,也改變了這些長壽老人的生活方式,這些百歲長壽老人成了道具和「景點」,每天等著到訪者合影,送紅包。
知道了長壽村的變化,讓親自將巴馬送上「世界長壽之鄉」席位的森下敬一也嘆息地說:「再也不想去了。」
每個人都想活得再更長,要長度,也要有厚度。活得久和得到的多,似乎不可兼得。
巴馬的長壽源於當地的自然生態、巴馬人的生活習慣和巴馬人的精神狀態,而不是靠什麼「神水」、磁場作用的所謂傳奇。巴馬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享受安寧,「耕作不輟,平淡寡慾,無為而樂」。
巴馬的長壽老人以素食為主,常以玉米粉輔以青菜、豆類和薯類,煮成糊,以茶籽油和火麻仁粉煮菜。,食粥長壽是巴馬與其他四個世界長壽鄉最大的區別。
巴馬的老人為何會長壽?空氣、水質潔凈無污染, 健康 而簡單的生活方式,五穀雜糧的膳食平衡,民風淳厚,與世無爭,心態平和,早睡早起,堅持勞動,沒有垃圾食品,沒有地溝油,沒有大氣污染和高濃度的霧霾 ,優質的遺傳基因,這些才是長壽的源泉。
長壽老人習慣飲食簡單,以玉米粥和蔬菜為主,常吃火麻油、茶油、南瓜、白薯等富有營養的有機食品,這些食物粗糙、能量不高,不會造成營養過剩。
長壽村的真正意義在於提供了一種有價值有遠見的生活方式,讓人們重新認識自然,與自己內心對話,需要調整的是自己的心理,少些貪心雜念,口腹之慾,慵懶之欲。深處鬧市,精簡於心,也就是俗話常說的,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
對於生病者而言,巴馬不是醫院,來這里或許只是一種心理暗示和一種儀式感,其實信念和開心更重要,多看看這里的美景,讓心境浸潤在這片青山綠水之中,遊山玩水,怡然自得,對身心確實是大有益處。
百鳥岩位於甲篆鎮漠齋山下,別名龍虎洞,因洞內燕子棲集,蝙蝠掠飛,又名百鳥洞,
盤陽河是巴馬的母親河,從烈屯漠齋山的百鳥洞奔流而出,兩岸奇峰峻巒,村屯錯落。
巴馬不僅有美景,這里也是特產豐富,有珍珠黃玉米、油茶、火麻、復活草、油魚、黑山羊、麻雞、銀魚、香豬等特色產品。其中,巴馬油魚體肥肉嫩身骨細軟,煎時香油四溢同時。巴馬香豬奇特的功效沒有,但好吃到心醉,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肥胖、三高的人群食用也不用擔心。
小貼士
一、交通
1、巴馬不通火車,需要自駕,或者從南寧和百色或是乘坐大巴前往。百色到巴馬3個小時,南寧到巴馬4個小時
2、長壽村,也就是 甲篆鎮巴盤屯, 距離巴馬縣城26多公里, 巴馬縣城 汽車 站 有公交車,也有很多私人的小麵包車。此村 知名度最大,住宿也最貴。
二、住宿
除了上面說的長壽村外,在附近還有3個村落可住宿。
1、坡納村,距離長壽村12公里,這里有度假村,也在盤陽河邊,配套齊全,價格適中。
2、坡月村,村子比較大,房源也多,高中低價格都有,距離長壽村4公里,距離百魔洞約3公里。
3、百魔屯,距離百魔洞很近,方便吸氧,但這里住宿較少,配套一般。
歡迎關注慕士塔格的季風,讓我們一起去看世界 。
7. 巴馬長壽村 | 說走就走的旅行
說是說走就走,真實走的念頭早就埋下了。
那還是4年前的春天。姐姐聽說廣西巴馬有個長壽村,水好山好,適宜調理身體,便去體驗。她在巴馬住了一個月,切身感受到巴馬的山水確實養人,我便生出了有機會帶爸媽也去住上段時間的念頭。
時間飛逝,轉眼間爸媽已是80高齡,幸運的是,他們身體尚可。我呢,也已退了休,退休金雖微,吃飽穿暖足夠。除了返聘能多賺點錢,暫無其它大事要事牽絆。
9月中的一天,親戚突發疾病,觸動了我這四年前就起的心事,遂與爸媽提起。爸媽像大多數那個時代過來的老人一樣,勤儉節約了一輩子,不管誰的錢都怕花,可這次,許是提的時機正好,不用我多費一句話,他們就爽快地同意了。
更驚喜的是,姐聽到後很是贊同,說有這心願就早行動,並積極響應,要帶我們去。
姐本來就特別利索、特別能幹,這又熟門熟路,我肩上的重擔一下卸了下來,頗有「只負責貌美如花」的輕松。
我這邊辭好職,我們便開始了巴馬之行。
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位於南寧西部250公里的山區,原本名不見經傳,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該縣有1958位80至99歲老人,69位百歲以上的壽星,其中年齡最大的135歲,每10萬人中有百歲以上長壽者30.8人,居世界第一,這才一鳴驚人。
雖然後來有人報料,說普查時,許多老人並不記得自己的出生時間,是普查員根據相貌等情形推算的,但長壽老人較多是不容置疑的。
巴馬居民多長壽,客觀上與其地理、氣候、環境有密切的關系。
據介紹,人類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資源——空氣、水、土地,巴馬地區優勢非常突出。
負氧離子被稱為「空氣中的維生素」「長壽素」。它能改善肺的換氣功能,增加肺活量,起到止咳、平喘、袪痰的作用;能夠改善和調節神經系統和大腦的功能狀態,調節抑制興奮過程,起鎮定安眠、穩定情緒的作用;能夠促進人體的生物氧化和新陳代謝,能改善心肌功能。
巴馬空氣 中的負氧離子含量特別高。流經巴馬全境的盤陽河兩岸,每立方厘米的負氧離子達3000個以上,巴馬縣城城區的負氧離子也高達2000個以上。在水晶宮、百魔洞和百鳥岩等旅遊景點,負氧離子含量竟高達2萬到5萬個。
巴馬的水 ,多是地下水和富含礦物質的山泉水,又稱小分子水,有3個顯著特點:1. 天然弱鹼性,PH值一般在7.2-8.5之間;2. 富含豐富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氧化還原電位低;3. 很細,極易被吸收。
民以食為天,而食多來自 土地 。
據檢測,巴馬百歲老人的頭發中,錳的含量是其他地區老人的10倍,巴馬地區土壤中錳、鋅含量很高。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錳是人體多種酶的激活劑,對保護血管,調節血糖、血脂、血壓,提高SOD(抗衰老),消除自由基都能起到一定的功效。
鋅被譽為「生命之火花」,它與人體80多種酶的活性有關,是維持機體正常代謝所必須的元素。
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吸收土壤中的錳、鋅,儲藏在莖、葉、果實里,人吃進這些作物,錳、鋅通過消化吸收系統進入人體。
因為常年食用富含錳、鋅的食物,巴馬的百歲老人無心臟病、腦血栓,絕大多數都是無疾而終。
此外,盤陽河下是斷裂帶,直接切過地球地幔層,地磁高。地球一般地區地磁約在0.25高斯,而巴馬的地磁高達0.58高斯,比一般地區高一倍多。
有科學考證,生活在恰當的地磁場環境中,身體發育好,血清清潔循環好,心腦血管發病率低,身體免疫力高,能協調腦電磁波,提高人的睡眠質量。
具體如何,我已迫不及待立刻飛奔過去了!
8. 百色巴馬是哪裡
百色巴馬是百色巴馬機場,位於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陽區東南方向5.5千米處,距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縣城79千米,為4C級軍民合用支線機場。
百色巴馬機場航線基本實現長三角、珠三角、直轄市全覆蓋,為革命老區加強互聯互通,提升百色對外開放水平,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百色巴馬機場的通航結束了百色沒有航空的歷史,為百色人民出行和百色對外經濟文化交流提供了方便,有效推動和促進了中國民航事業的騰飛。
9. 廣西巴馬的導游詞
作為一名可信賴的導遊人員,就有可能用到導游詞,導游詞由引言、主體和結語三部分構成。怎樣寫導游詞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廣西巴馬的導游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廣西巴馬的導游詞1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河池旅遊,我是你們的導游xx。
廣西巴馬長壽村歷史上曾是閩粵的轉口貿易重要地、有"小香港"之稱。原來歷史上汀江繞出峰市口後,即來到名聞遐邇的"棉花灘",可見兩岸石壁聳立,河道陡窄,狹小處僅10米寬,狀如壺口,江水如箭穿越"棉花灘"礁岩直瀉,浪花翻滾如棉絮團團,素有"十里棉花灘,江水自天來"的航道0之稱,緊扼汀江出口。因此,汀江上游的船隻到此,均須在峰市起岸,然後肩挑十里過山,再在韓江上游的埠頭———大埔石市落船。出峰市鎮,沿河谷下降,不久可以看到河谷對面山腰水渠有水溢出,形成一大片人工瀑布,觀賞間,前面出現棉花灘大壩和地下控制室的分路牌,順著地下控制室的方向山路盤旋下降,轉過一個山角,眼睛突然一亮,一座百多米高的大壩就出現在右方的河谷中。初見這大壩,真有震撼的感覺,當年乘船過葛洲壩船閘時才有這感覺。一行人急急把車停在地下廠房前面的寬闊處,涌到壩前的公路橋上觀賞、拍照。汀江水已被頭頂上的大壩鎖在上面,壩下已十分安靜,只可見一小部分河水打著旋從水電廠的出水口靜靜湧出,順著還依稀可見險灘怪石的河床流向下游,而下游幾百米處,便是永定河的河口,永定河水也在這里匯入汀江,自此一路不回頭,穿山過嶺,進了廣東界石市。青溪水庫和青溪水電站,過茶陽,到三河時,進入韓江又匯入了梅潭河水和發源於紫金縣的另一大支流梅江,簡稱三河浩浩湯湯,奔向潮汕平原,匯入大海。
巴馬長壽研究所張副所長對記者說,巴馬人長壽的原因,既有基因遺傳因素,更重要的是盤陽河的水以及獨特的"食譜"和"天然氧吧"。據悉,巴馬人的祖先大多數來自外地,個子不矮,女子都很漂亮,這與歷史上幾次民族同化有關。歷史上的同化與近代的閉塞,使巴馬人形成天然封閉半封閉狀態,傳染病傳入和原發病都很少。在同化中,神秘的長壽基因悄然"潛伏"下來。研究人員曾對巴馬現有的74位百歲老人進行調查,發現68%的百歲老人屬於長壽家族。巴馬人長壽的原因是綜合性的,簡言之,巴馬在空氣、飲水和食物三方面具有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優勢。山鄉空氣清新,富含負離子;飲水方面,巴馬的河水和泉水,多數經過數千米的伏流才露出地面,從不同的地層中融入了有益於健康的硒、鍶等微量元素,長期飲用能調節生理機能,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食物方面,巴馬人終生吃大米粥和玉米粥,或兩種米的混合粥,世代吃粥,堪稱"粥食長壽鄉"。在巴馬的百歲壽星中,患心血管疾病的只佔3%左右,而腸癌則從來沒有過,專家們分析,這同巴馬人食用火麻油(即-油)有很大的關系。火麻油味道清香,油而不膩,含有油酸、不飽和脂肪酸、亞麻酸等多種營養成分,可以潤燥滑腸、滋養補虛、降低血壓和膽固醇,防動脈硬化和冠心病。所以火麻油被譽為"長壽油"。
廣西巴馬的導游詞2
巴馬是舉世聞名的「世界長壽之鄉」。巴馬人的長壽現象源遠流長,1960年秋,武漢醫學院長壽科學研究所專家根據廣西區衛生廳和公安廳提供的線索,首次到巴馬作長壽考察,巴馬的`長壽現象引起了國內專家關注。經過多次深入實地考察認證,1991年11月1日,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日本長壽專家森下敬一博士在東京召開的國際自然醫學會第13次年會宣布巴馬為世界第五個長壽之鄉(第五個被發現)。20x年國際自然醫學會成功舉辦了巴馬首屆國際長壽學術研討會,並授予巴馬「世界長壽之鄉」認定書,這是國際自然醫學會唯一頒發的一份世界長壽之鄉認定書。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日本著名學者森下敬一博士稱「巴馬是人間遺落的一塊凈土」。長壽探秘已成為巴馬吸引世人眼光的焦點。
巴馬是廣西的旅遊名鄉。除長壽資源外,巴馬的生態旅遊資源豐富而獨特,境內有號稱「天下第一洞」的百魔洞,「長壽宮」和「水上蘆笛岩」百鳥岩為代表的岩溶洞群體及天坑群,有逶迤絢麗的盤陽河風光和湖光山色的賜福庫區千島湖風光,壽鄉探秘游已列為廣西十大旅遊精品之一。另外,紅色旅遊資源極其豐富,是國家規劃實施的「百色風雷,兩江紅旗」紅色旅遊線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有紅七軍二十一師師部舊址、韋拔群同志犧牲地香涮洞等一批著名的旅遊景點。小平足跡游成為巴馬發展旅遊業的又一重點和看點。
巴馬是「中國香豬之鄉」。巴馬是香豬原產地,香豬個小體圓,皮薄肉細,胴體精瘦,肌肉鮮紅,肌纖維細嫩,脂肪營養豐富,素有「一家煮肉四鄰香、七里之遙聞其味」的美稱。巴馬香豬具有悠久的飼養歷史,早在宋朝就已作為貢品進貢皇室。1995年3月,巴馬被國家物產經濟專業委員會命名為「中國香豬之鄉」。
巴馬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巴馬空氣中富含對人體十分有益的負氧離子,一般地方空氣中的負氧離子為每立方厘米5000個左右,盤陽河谷和一些長壽村屯每立方厘米高達20x0多個,是國內大中城市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巴馬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境內居住著瑤、壯、漢、仫佬、毛南等11個民族同胞,民俗民風淳樸,瑤族文化藝術十分豐富多彩,素有「有瑤無處不有鼓、有鼓無處不有舞」的說法。巴馬有番瑤祝著節,壯族三月三歌節等。祝著節,家家殺豬宰羊、蒸五色糯飯,男女老少身著盛裝,群集慶祝,唱笑酒歌把盞傳情,跳銅鼓舞歡慶豐收,韻味濃烈。三月三歌節,青年男女帶五色飯和紅綠雞蛋,成群結對趕歌圩。來到巴馬,你還能看到藍靛瑤拋綉球,土瑤射弩、打陀螺等古樸的風俗。
廣西巴馬的導游詞3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東莞旅行社的導游——劉安華。今天,我們來到廣西巴馬的百魔洞游覽。
這里有形狀各樣的石頭和奇異的花草樹木。這些石頭並不是人工造出來的,花草樹木也是從古代傳下來的。
進了百魔洞,就看見了一個大石柱,這個是許願石。大家可以先對著大石柱許下自己的心願,再摸一摸它,過幾天,你的心願就可以實現了。
大家再往左邊看,那裡有一個"豬八戒"在低著頭啃著西瓜,我們彷彿能聽到它吃西瓜的聲音。上了樓梯,大家可能看見一個幾米長的石頭玉米,高高地立在我們的面前。旁邊,有一位新娘挽著新郎的手,新郎好像在給一個遠方的朋友打電話說:"快來參加婚禮呀!"
繞了半圈,出來了百魔洞。再往前走,在不遠的地方有一棵古老的樹,聽說它已經活了幾百年了。但是它還是保存得那麼很好,真了不起啊!
現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隨意亂扔垃圾,也不要故意損壞公物。百魔洞還不止這些,大家也可以到別處參觀。
我也要跟大家說再見了,再見!
廣西巴馬的導游詞4
巴馬長壽村即甲篆鄉平安村巴盤屯,是桂北山區中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地方。這里自古就多有長壽的老人,多數老人無疾而終,是著名的「世界長壽之鄉」。來到長壽村的遊人主要是探訪村裡的百歲老人,沾福氣、探尋養生之道。
這個小屯子背倚青山,盤陽河繞村而過,走過一座石拱橋一條小路便可進屯,風景十分優美,據說當地的空氣和水有延年益壽功效。長壽村最大的亮點就是那些百歲老人,每個年過百歲老人家門口都有小牌子,上面寫著他們的年紀和出生年月。其中,年紀最大的黃卜新老人生於1898年,今年已有115歲了。如今這些老壽星們坐在家中,每天都有遊客排著隊來探訪他們:按照當地的習俗給老人送上紅包,請老人摸頂賜壽,與老人合影留念,還可以和老人聊聊天,聽聽他們的長壽之道。
來長壽村遊玩,可以住在巴馬縣城,乘車或包車遊玩巴馬縣的各個景點,也可以住在長壽村附近,這里的房間50—80元/天,很實惠。許多人慕名來到長壽村探尋長壽的秘訣,因此也誕生了一批「候鳥人」,他們在長壽村或者附近的月坡村租下房子,來這里過冬或者長居一段時間養生。於是也應運而生了月租的房間,500—700元/月不等。
到達巴馬縣城後,可以首先去百鳥岩乘船游覽地下河溶洞,然後去巴馬長壽村拜訪老人,之後在村子附近走走,欣賞山水。最後前往百魔洞,這里除了看喀斯特溶洞、地下河,據說空氣中負離子含量很高,長壽村裡的老人大多飲用這里的山泉水,常有「候鳥人」在洞里鍛煉身體。
巴馬的餐飲業不發達,集中在縣城壽鄉大道北段,在長壽村吃飯較縣城貴些。基本每家店都能吃到巴馬的特色菜,香豬、油魚、火麻、珍珠黃玉米等等,這些當地食物也被視為巴馬長壽秘訣之一,來到這里不妨嘗嘗。
廣西巴馬的導游詞5
百魔洞位於廣西河池市巴馬縣甲篆鄉坡月村西側,是最為雄偉壯觀的石灰岩溶洞。景點設有:孔雀迎賓、良田萬頃、金山猴王、杜甫吟詩等。
此洞分為4個大殿堂。其中最為壯觀的是100多米高,幾百米寬、1000多米長的大殿堂內,幾十個70-80米高、3-5米直徑的鍾乳石柱,構成龐大的石塔群。這些巨大的鍾乳石塔,是經過幾億年岩溶發育的結晶,其中最大的石筍需十人方能合圍,最高的石柱達39米,實屬「天下之最」。
魔洞洞內景物,隨季節變幻。盛夏時節,洞頂無數岩泉下滲,含滴有節。從洞中溢出的泉水與西邊從仁鄉潛過的盤陽河伏流在洞中交匯,涇渭分明,清濁可辨。秋冬之時,瀠流碧潭,回清倒影。春季,洞外洞內天窗上下,繁花似錦,鳥鳴泉唱,與洞內奇觀相交輝映。
10. 「長壽之鄉」廣西巴馬有哪些好玩兒的地方
被譽為「長壽之鄉」的廣西巴馬有很多好玩兒的地方。請聽我詳細解說吧。
一、 廣西巴馬是什麼?廣西巴馬是近些年因為長壽概念而迅速火起來的地方。它的准確名字叫巴馬瑤族自治縣,屬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所管轄。多少年來,巴馬的百歲壽星比一直居於世界五個長壽區之首,是一個名符其實的「長壽之鄉」。
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對水晶宮的評價是「在考察過中國100多個旅遊洞穴之後,我認為它應該是中國已開發的旅遊洞穴中最美的一個」。將其列為七大最美的旅遊喀斯特洞穴之一(廣西巴馬水晶宮、貴州織金洞、重慶武隆芙蓉洞、重慶豐都雪玉洞、湖南張家界黃龍洞、湖北恩施騰龍洞、北京石花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