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汽車 » 2018年2月電動汽車銷量

2018年2月電動汽車銷量

發布時間: 2022-10-28 12:15:34

⑴ 寶馬實現純電動車全球銷量10萬輛,同比增長60%

寶馬周一表示,由於西歐和美國對i3和2系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強勁需求,寶馬今年已經實現了在全球銷售1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這比寶馬去年銷售的62255輛電動汽車高出60%以上。寶馬表示,預計2018年純電動汽車銷量將增長兩位數。作為電動汽車的先驅,寶馬在2013年推出了i3,但銷量一直比較低,管理層一直在考慮是否全面推進電氣化。但今年9月,寶馬決定準備量產電動汽車,計劃到2025年生產12輛純電動汽車,最大續航里程700公里。據悉,美國電動汽車電池公司SolidPower表示,已與寶馬合作開發電動汽車下一代固態電池技術。

⑵ 新能源乘用車年度榜單來了!銷量突破10萬的車型就是它

隨著12月銷量數據陸續公布,各大車企及主流車型一年的成績單也逐漸呈現出全貌。

根據乘聯會廠家批發數據,2019年12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13.7萬台,同比下降15.1%,環比11月增長73.5%。

排名第二的北汽新能源累計銷量15.1萬輛,支撐車型來自EU系列,該系列貢獻了北汽新能源73.6%的銷售份額,北汽新能源在純電乘用車領域也連續第七年奪冠。

上汽乘用車2019年累計銷售7.1萬輛,同比下跌26.8%。2019年將更多重心放在國外市場的上汽新能源並沒有推出太多新車,僅在11月上市了插混車型榮威RX5eMAX,但在2019年並沒有銷量錄入,2020年市場表現如何還有待觀察。

造車新勢力方面,蔚來憑借ES8和ES6兩款車型最終以2.1萬輛總銷量排名車企榜單十三位;小鵬則靠著G3在對私市場的優異表現,以1.67萬輛的成績排名第十四位。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⑶ 影響新能源汽車供給和需求的因素有哪些,請用一張圖說明現在和未來的均衡

一、新能源汽車產銷情況分析

新能源乘用車強勢增長,過渡期沖量有望新能源乘用車發力,新能源汽車銷量保持較快增速。2018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4.73萬輛,同比增速為62.46%。新能源汽車銷量領先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強勢增長,尤其是插電混動車型銷量超預期。2019年Q1,新能源汽車銷量27.42萬輛,同比+95%;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25.23萬輛,同比+97.9%。雖然補貼下降超過此前預期,但是新能源乘用車因為限購限牌,產品力提升,雙積分政策增加供給等原因仍有望保持較快增長,預計全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140萬輛,同比+33%,新能源汽車銷量166萬輛,同比+32.5%。

2011-2019Q1新能源汽車產銷變化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月26日,財政部發布2019版本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政策規定分為五方面:1、優化技術指標,堅持「扶優扶強」,穩步提高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門檻要求,適度提高新能源汽車整車能耗要求,提高純電動乘用車續駛里程門檻要求;2、降低補貼標准,促進優勝劣汰,仍設立三個月緩沖期;3、完善清算制度,從2019年開始有運營里程要求的車輛,完成銷售上牌後即預撥一部分資金,滿足里程要求後可按程序申請清算;4、過渡期後取消地方補貼,過渡期後地方不再對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給予購置補貼,轉為用於支持充電(加氫)基礎設施「短板」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等方面;5、強化質量監管,確保車輛安全,對由於產品質量引發重大安全事故,或經有關部門認定存在重大質量缺陷的車型,暫停或取消推薦車型目錄,並相應暫緩或取消財政補貼。

5月8日,財政部發布支持新能源公交車推廣應用通知,2019年地方可繼續對新能源公交車給予補貼支持。2020年開始,採用「以獎代補」方式重點支持新能源公交車運營。

補貼政策靴子落地,過渡期期間沖量有望,補貼退坡助行業優勝劣汰,龍頭有望市佔率提升。乘用車國補下滑幅度超過50%,過渡期後地補取消,預計乘用車補貼整體下滑幅度在70%左右,車企或採用降低上游成本以及終端提價的方法消化補貼退坡影響,但若提價對全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或有一定影響,新能源乘用車企業毛利率或下降。客車方面,過渡期後取消對新能源汽車的地方補貼(但是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專用車整體補貼下降幅度超過50%。燃料電池汽車過渡期期間按2018年對應標準的0.8倍補貼,略低於預期。補貼政策靴子落地,過渡期期間沖量有望,補貼退坡助行業優勝劣汰,龍頭有望市佔率提升。建議關注新能源乘用車龍頭比亞迪,新能源客車龍頭宇通客車,以及新能源汽車上游產業鏈標的:新能源熱管理核心標的三花智控、銀輪股份。車企可能通過下游提價、上游降本等方法降低補貼退坡影響。A00級別乘用車追求續航里程和能量密度提升的意義不大,轉用磷酸鐵鋰等低成本電池降低成本的可能性比較大。A0車型可能會選擇把續航里程做到250km以上,在此基礎上盡量降低成本。A級別可能會提升續航里程到400km以上,能量密度進一步提升。乘用車企業可能會採用終端提價且擠壓上游供應商成本的方法降低補貼下降對企業盈利帶來的影響。預計新能源客車也會通過上游降本下游適當提價的方式消化補貼下降的影響,但整體盈利性逐漸趨於傳統客車,落後產能出清後,有利於龍頭市佔率提升。過渡期補貼幅度高於過渡期後,過渡期期間乘用車、客車都有搶裝動力,3~6月新能源汽車高增長有望持續。

二、新能源汽車未來十大發展趨勢

能源汽車的動力來源於電子或氫燃料,在使用過程中沒有化石燃料的燃燒,不會污染環境,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國政府的鼓勵和支持

1、產銷量螺旋上升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全球領先,過去三年連續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第一大國,累計產銷量已超過180萬輛。

其中,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和53.3%,市場佔比為2.7%,比上年提高了0.9個百分點

雖然質疑聲難免,但是在政策支持之下,新能源汽車大勢已定,只會繼續向前。從數據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螺旋式上升,2017年50萬輛、2018年80萬輛,而2019年預計達100萬輛以上,2020年規劃為200萬輛。

100萬的產銷量小目標對於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有著標志性意義,如果實現則代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開始可以支撐起百萬量級的規模。

2、新能源汽車行業風雲變幻

新能源汽車行業格局正在形成。廣汽、北汽、比亞迪、吉利等傳統車企強勢領跑,同時,以蔚來、威馬、小鵬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更是裹挾資本與技術果斷進入,走著完全不同的路。

傳統車企加速轉型布局

2019年比亞迪新能源車全球覆蓋城市將由200個擴大到400個,主推10萬元以下微型電動車。此外,明年比亞迪將增加3萬個充電配套設施。

北汽新能源發布「擎天柱計劃」,計劃2019年~2022年,以北京、廈門、廣州等城市輻射展開,組建各城市公共出行運營平台和梯次儲能運維平台,建成換電站1000座,運營車輛10萬台。

吉利將開發多款電動車型、混動車型和插電式混動車型,2019年計劃推出5款以上的新能源車型。

造車新勢力融資建廠

蔚來汽車融資達到140億元,正籌建上海生產基地。蔚來汽車已聘請包括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在內的八家銀行為其年內赴美上市做准備,據悉此次IPO規模大約在10億至20億美元。工廠方面,目前蔚來汽車已經開始籌建位於上海市嘉定區的生產基地,規劃土地800畝左右。

威馬汽車計劃從2019年起,以每年超過一款新車的速度逐步推向市場。威馬汽車首批量產車於今年年中上市,新車將搭載網路Apollo系統,定價在20萬元左右,綜合工況續航里程可達450公里。

新能源汽車行業風雲變幻,無論是傳統車企加速轉型布局,還是造車新勢力融資建廠,都將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走向新的繁榮。

3、共享汽車前景光明,隱患暗藏

經歷過共享單車的繁榮與寒冬,共享的優勢與隱患不言而喻。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分時租賃汽車都是新能源汽車,雖然隨借隨還、自由支配吸引著用戶,但充電樁的數量與共享汽車數量不匹配,以及還車點的缺乏,導致行業運營效率低,共享汽車便利性不足。

即便如此,摩拜出行、滴滴出行、美團等互聯網巨頭,北汽集團、上汽集團、首汽集團、吉利汽車等傳統汽車生產商依舊紛紛進入新能源共享汽車行業。可以說,依賴資本的獨立運營派和依託整車企業的出行服務探路派是目前兩大主要力量。

隨著共享汽車運營規模的不斷擴張和運營區域的擴大,共享汽車的經營難度和經營壓力不斷增大,行業規范運營有待加強,例如保險的完善,為企業制定個性化方案或強制購買運營級商業保險,只有讓用戶無後顧之憂,未來前景才能長期看好。

4、商用車率先上路

人類運輸有兩種形式:生活流動和商品流動。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商用車有望率先上路。

公交電動化已經進行很多年,新能源客車的有效市場目前已經接近飽和,計程車和物流車作為政府采購和城市交通管制的領域,有望迎來新一輪的電動化熱潮。

眾所周知,大城市在解決個人的出行交通方面,公認的方式是減少私家車,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系統。同理,最有效的解決貨物的出行,同樣是打造「貨物公交系統」。

解決諸如續航、充電、一次裝載量等固有短板,「貨交」系統完善,物流公司大量自有車輛就不再是必須,貨物們定時定點定路線上車,分站到達,形成一個高效、有序、減少閑置和浪費的城市貨物運力系統,從而形成新一輪新能源熱潮。

5、配套產業逐步完善

兩會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公開指出:「充電基礎設施仍然是發展的短板」。

雖然新能源汽車產業初具規模,產業鏈條相對完整,但是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持續增長,充電基礎設施供給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劇,整體建設規模已經嚴重滯後。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各類充電樁達到45萬個,車樁比約為3.8∶1,距國家規劃的1∶1還有很大差距。充電技術是電動車發展的關鍵,未來電動汽車的充電趨勢將是「私人交流充電樁日常慢充」與「公共快充補電」兩種方式相結合。

預計下一步是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無線充電、智能充電、大功率充電技術創新及產業化,支持加氫站建設運營。

6、與人工智慧結合,向著無人駕駛前進

在《速度與激情8》中被黑客攻擊導致交通癱瘓的場景已經不是科幻。人工智慧+新能源=未來汽車。車聯網+新能源將徹底改變出行方式,一邊吃著火鍋一邊開著車不再遙遠。

為此,加快研究並出台運營政策,從國家層面為加快自動駕駛汽車產業化奠定法律基礎;加強防範汽車被黑客攻擊、關鍵數據被控制而造成的巨大風險;加快部署自動駕駛車輛運營,推進智能化道路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加速改造面向自動駕駛汽車的新型城市交通環境。

可以想像,未來一輛由電力或太陽能或其他清潔燃料為動力,由人工智慧操控的無人駕駛汽車,不僅擁有「朋友」屬性,陪你聊天,感知你的各種情感;還是你的專屬僕人,替你「跑腿」購買咖啡、機場接人。

7、中國特色新能源技術路線

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HEV)、純電動汽車(BEV)、燃料電池汽車(FCEV)、氫發動機汽車以及燃氣汽車、醇醚汽車、太陽能汽車等其他新能源型汽車。

目前,純電動戰略初見成效,但弊端也開始顯現。因此,燃料電池、插電式、增程式作為技術補充方案等在某些應用領域的技術優勢將得到更多的政策關注和支持。

著眼未來,將重點突破動力電池、高比功率高耐久性燃料電池電堆等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將成為發電主體能源,充電智能化將引發能源結構的巨大變革。

8、動力電池回收體系逐步完善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存在諸多問題:1.回收利用法律法規尚不完善;2.回收利用體系尚不健全;3.回收技術和工藝水平有待提高;4.回收利用成本高、盈利難。

但同時,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加速成形,《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實施方案》完成,這將對動力蓄電池結構設計、連接方式、工藝技術、集成安裝的標准化做系統梳理和規定,同時強化對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運輸、儲存等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進一步落實動力蓄電池編碼制度及可追溯體系。

同時以補貼的方式規范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回收。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將逐漸規范,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提供新的增長動力。

9、低速電動車卷土重來

此前,依靠補貼政策支持,純電動A0、A00級市場攜低價、牌照優勢對低速車市場形成一定的沖擊,收割了一大批低速車用戶,但由於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對續航里程進行強制升級,車輛成本預計大幅提高,部分過於依賴補貼的車型將黯然退出。

與此同時,低速電動車憑借不依賴補貼、暫時還不需上牌的優勢有望卷土重來,在交通管理政策相對寬松的三四線城市迎來新一輪的高速增長期,佔領半壁江山。

低速電動車具備替代同級別燃油車的實力,但缺乏技術標准和規范管理,續航虛標、電池衰減、中小企業產品無售後服務等也是突出問題,雖然占據了三四線城市,但低速電動車若想真正贏得消費群體的認可,有更廣闊的發展,仍需在售後服務加大投入。

10、渠道模式創新

新能源汽車各種銷售推廣模式層出不窮,包括直營、分銷、運營等等,隨著汽車渠道和服務的線上線下融合,以電商為主的新零售模式更是成為了新的風口。

但是針對不同用戶群體,渠道模式有所差異。有分析指出,一二線市場的用戶較為集中、普遍有購車用車經驗,採取直營體驗店的模式更被認可;而三四線城市用戶相對分散,且很多首次購車,傳統4S店模式信賴度更高。

此外,有些車輛和充電設施運營商通過向潛在用戶提供用車或充電服務,順便銷售車輛的模式也在探索中,由此形成了整個產業鏈的串聯。

不一樣的造車新勢力,水氫汽車有何實力?

無論是政策誘導還是市場驅動,新能源毫無爭議的將成為下一個市場風口,作為國內最早涉及水氫汽車領域的公司,廣東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然有著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並順勢而為確定了「水氫+汽車」的整體發展戰略。即立足水氫技術,主攻新能源水氫汽車;重點持續發力水氫轎車、水氫旅遊觀光車、水氫重卡等主力車型;強化水氫發電技術、整車集成以及原料加註方面的優勢;同時深耕國內市場、拓展國際市場,最終將水氫汽車打造成為中國一流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集團。

很多關注水氫科技的人都知道水氫汽車有優秀的環保性。燃料供給是甲醇水,甲醇水重整制氫,氧化劑是氧氣,然後經過燃料電池參與化學,得到電能然後排放的是對環境無污染的水和少量二氧化碳。

水氫汽車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儼然成為如今新能源車市場不可忽視的力量。而且隨著自身的不斷完善,水氫汽車已經成為主流汽車集團中不一樣的造車新勢力。

面對新能源汽車中存在的主要障礙,電池續航能力不足、充電慢等問題,合即得研發的水氫汽車不加油、不充電、不排放尾氣。水氫汽車直接利用水氫動力系統為電機供電,從而為汽車提供動力,水氫動力系統替代了傳統電動汽車中的鋰電池,只要原料箱中有充足的甲醇水即可保證水氫汽車的續航能力。水氫汽車具有內燃機汽車一樣的續航能力卻沒有排放;具有傳統電動車的環保性和便捷性卻沒有充電難題,具有氫燃料電池汽車一樣的綠色動力卻沒有加氫難題。與傳統燃油汽車、電動汽車比較,水氫汽車成本低廉、環保,無PM2.5排放。

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

⑷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是什麼

你好,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啊,新能源行業的競爭第一個就是一個價格的競爭。第二一個就是他的動力,電池的一個續航里程的一個競爭第三的一個就是它的一個安全性,以及動力系的競爭,謝謝。

⑸ 汽車相關行業有哪些

2019年中國汽車行業市場分析:新能源汽車仍是增長主動力,氫燃料電池萬億市場規模

2019年1-2月汽車產銷量連續大幅度下降 新能源汽車仍是增長主動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年前兩個月,汽車產銷量連續出現較大幅度下降。但在整體車市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仍然表現搶眼,繼續保持高速度增長,成為提振汽車市場的主動力。

2019年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到,未來將進一步穩定汽車消費,並加快新能源汽車發展。在政策的推動下,國內外汽車企業都將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未來的發展重點,並且都將中國市場作為了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市場。

純電動汽車仍然是新能源汽車發展主力

在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純電動汽車仍然是發展的主力。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2月新能源汽車產量為21.4萬輛,銷量為22.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3.4%和38.2%。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7.7萬輛和19.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7.2%和33.5%。

累計方面,累計方面,2018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9%和61.7%。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8.6萬輛和98.4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7.9%和50.8%。

2018年1-12月中國純電動汽車產銷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與汽車有關的行業介紹:汽車服務工程

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基礎、汽車構造、汽車運用工程、汽車服務系統規劃、汽車營銷與策劃、汽車服務工程、汽車電器設備、汽車電子控制系統、交通運輸學、汽車維修工程、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等。

與汽車有關的行業介紹:汽車銷售與評估

汽車文化、機械制圖、汽車機械基礎、汽車電工與電子、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汽車電器設備與維修、汽車故障診斷與排除、車身電子控制技術、汽車檢測技術、汽車空調原理與維修、自動變速器原理與維修、電控發動機原理與維修、汽車專業英語、汽車美容技術、汽車駕駛等。

⑹ 從新能源車銷量霸榜到連續下滑,比亞迪怎麼了

▲比亞迪唐EV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也非常好理解,目前比亞迪的品牌和渠道還無法撐起高端車的定位,國內推出高端車型的企業都不是以自己的母品牌來命名的。

吉利通過領克來推出高端車型,廣汽則使用了Aion這一品牌來推廣高端車型,而比亞迪則直接用了母品牌來推高端車型。比亞迪一直都是經濟性車型的代表企業之一,突然推高端車型,用戶接受度不高。

結語:比亞迪遭遇增長危機,求變才能再增長

比亞迪是國內最早開始研發電動汽車的車企之一,在很長時間內,目前比亞迪已經成為了國內銷量最多的電動汽車製造商,還曾成為了全球銷量最多的電動汽車製造商。

但2019年國內新能源車市進入寒冬,自六月份以來,已經出現了五連跌的情況。在這樣的新能源車市情況下,比亞迪也沒能創造奇跡,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也在不斷下滑。

銷量下滑也暴露了比亞迪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無論是產品方面還是品牌方面。但總的來說,比亞迪在電動化方面的技術積淀還比較深厚,市場基礎也比較龐大,但為了在現階段取得更好的市場成績,比亞迪還需要做出一些變化。

比亞迪應當繼續增加技術投入,聚焦產品,找准產品定位,同時加強營銷,提升服務質量,實現銷量再次增長。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⑺ 特斯拉在歐洲跌下神壇!連續兩月不敵純電高爾夫,雷諾神車霸榜

▲大眾ID.初見

目前,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歐洲車企也都非常重視國內市場,其在中國也都建立的有合資企業,隨著他們的電動化腳步加快,將會有更多的外資電動車進入國內市場,這將會對國內的新造車公司和自主品牌產生不小的壓力。

結語:歐洲電動化崛起將會影響全球汽車市場

此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分別是中國和美國,但近些年來,歐洲的電動汽車市場開始慢慢崛起,在2019年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而歐洲多個傳統大牌車企也都進行了電氣化轉型,其中大眾、賓士、寶馬、奧迪等車企已經開始量產電動汽車了,這有可能會打破特斯拉長久以來的壟斷地位。

此外,歐洲車企加速電動化轉型之後,也會增加對中國的輸出,會有更多的合資電動汽車進入到中國,將會加劇國內新能源市場的競爭。

歐洲曾是最古老的汽車市場,連歐洲都開始大力發展電動汽車了,說明電動汽車即將會深刻的影響汽車行業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⑻ 2018年純電動汽車銷量TOP3城市在哪裡

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分析 新政策+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發展

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仍然保持大幅度增長態勢

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經歷了28年以來的首個負增長,但新能源汽車仍然保持了大幅度增長態勢。展望2019年汽車市場,情況仍然不容樂觀,而新能源汽車也成為拉動中國汽車市場的一個重要動力。

對於目前正處於發展關鍵節點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眾多權威專家在會上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既有著重大機遇和有利條件,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要正視問題,推進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2018年,汽車產業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出現市場下滑,但長期向好的發展前景沒有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仍然保持了良好勢頭。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咨詢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4萬輛和22.5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3.4%和38.2%。累計方面,2018年1-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9%和61.7%。

其中,2018年1-12月,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8.6萬輛和98.4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7.9%和50.8%;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3萬輛和27.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2%和118%;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均完成1527輛。

2018年12月純電動汽車累計銷量244517台,同比實現正增長:34%。全年累計銷量707692台,同比實現正增長:58%。累計銷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北京、深圳、天津、鄭州、杭州、廣州、上海,濰坊、南昌、柳州。其中濰坊私戶比例最高,達95.3%;杭州公戶比例最高,達72.8%。

2018年純電動車全年銷量前10解讀:

①·
北汽EC系列憑借90637輛的銷量再次獲得新能源市場的銷量冠軍,且相比同期增幅達到了16.6%。同時與後面的純電動車型拉開了較大的差距。另外有3款北汽新能源車上榜;

②· 2018也涌現了不少新晉的純電動車型,比亞迪元EV、榮威Ei5等車型;

③· 2018年銷量前10的純電動車型中,小型車、微型車居多,價格便宜、續航能力長、配置較為豐富成為這些車型熱銷的原因。

2018年全年中國純電動車企業銷量TOP10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8年最受歡迎的10款純電動車解讀

TOP 1: 北汽EC系列

● 補貼後售價:5.98萬-6.18萬元

● 純電續航里程:162km

● 2018年全年銷量:90637輛

TOP 2: 奇瑞eQ

● 補貼後售價:5.98萬-6.98萬元

● 純電續航里程:301km

● 2018年全年銷量:46967輛

TOP 3: 比亞迪e5

● 補貼後售價:12.99萬-13.99萬元

● 純電續航里程:400km

● 2018年全年銷量:46231輛

⑼ 2018電動車銷量有沒有排名

2018年,汽車產業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出現市場下滑,但長期向好的發展前景沒有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仍然保持了良好勢頭。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咨詢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4萬輛和22.5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3.4%和38.2%。累計方面,2018年1-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9%和61.7%。

其中,2018年1-12月,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8.6萬輛和98.4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7.9%和50.8%;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3萬輛和27.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2%和118%;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均完成1527輛。

2018年12月純電動汽車累計銷量244517台,同比實現正增長:34%。全年累計銷量707692台,同比實現正增長:58%。累計銷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北京、深圳、天津、鄭州、杭州、廣州、上海,濰坊、南昌、柳州。其中濰坊私戶比例最高,達95.3%;杭州公戶比例最高,達72.8%。

2018年純電動車全年銷量前10解讀:

①·北汽EC系列憑借90637輛的銷量再次獲得新能源市場的銷量冠軍,且相比同期增幅達到了16.6%。同時與後面的純電動車型拉開了較大的差距。另外有3款北汽新能源車上榜;

②· 2018也涌現了不少新晉的純電動車型,比亞迪元EV、榮威Ei5等車型;

③· 2018年銷量前10的純電動車型中,小型車、微型車居多,價格便宜、續航能力長、配置較為豐富成為這些車型熱銷的原因。

2018年全年中國純電動車企業銷量TOP10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⑽ 新能源行業最近有什麼發展趨勢

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五大發展趨勢分析

「預計到2030年,中國市場純電動汽車產銷量將超過1500萬台,佔新能源總銷量的90%,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佔比將僅為10%。即在未來十年發展中,純電動汽車將占據市場主導地位。」6月11日,德勤戰略與運營副總監牟嘉文指出,中外品牌、新舊力量、跨界巨頭等多方勢力間的全面競爭,將重塑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格局。

在牟嘉文看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存在五大趨勢:

1、發展趨勢一:得益於政府政策傾斜,以及日趨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電池技術的提升,比混動車型有更低用車成本優勢的純電動汽車,未來將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據主導優勢。受產業投資政策調整的影響,針對混動汽車的投資將會逐漸減少,再加上市場終端政策支持力度正在下降甚至取消,混動車型的發展空間將不斷被擠壓。

純電汽車未來將佔主導地位 全面競爭將重塑行業競爭格局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達到了127萬輛和125.6萬輛,分別同比增長59.9%和61.7%。截止至2019年4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為10.2萬輛和9.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5.0%和18.1%。累計方面,2019年1-4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累計達到了36.8萬輛和36.0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8.5%和59.8%。

在純電動汽車產銷方面,2018年全年中國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8.6萬輛和98.4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7.9%和50.8%。截止至2019年4月中國純電動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8.2萬輛和7.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8.2%和9.6%。

累計方面,2018年1-4月中國純電動汽車累計產銷量分別完成28.6萬輛和27.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66.1%和65.2%。目前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純電動車型的產銷增長是新能源汽車的主要驅動力。4月,國內純電動汽車的銷量佔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的銷量超七成。

在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方面,2018年中國全年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3萬輛和27.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2%和118%。截止至2019年4月我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萬輛和2.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3.6%和50.9%;

2019年1-4月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1萬輛和8.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6.3%和43.7%。

2018-2019年4月中國純電動汽車產銷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2018-2019年4月中國純電動汽車產銷量統計及增長情況2018-2019年4月中國純電動汽車產銷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備註:2018年7月產量同比為45.4%)

牟嘉文指出,除了純電汽車未來將佔主導地位,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潛力也不容忽視。但從中國以電力為核心主體的能源戰略、加氫站的建設受成本和技術水平制約、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成本高昂等因素考慮,中大型客車、公交車、物流車及重型貨車等商用車將成為氫燃料電池最先普及的領域,短期內燃料電池難以推廣到乘用車領域。

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37輛和230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54.8%和289.8%。

2、發展趨勢二:根據德勤新能源汽車消費者調研數據,60%高端車主和89%中低端車主認為續航里程超過400km的純電動汽車可以滿足他們日常的使用需求。而2019年第2批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顯示,乘用車續航里程普遍達到400km,這意味著,在技術快速提升下,續航里程將不再是用戶購買新能源車的阻礙因素,而智能化、網聯化、人性化的功能設計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產品差異化競爭的關鍵。這也是第二大趨勢。

3、發展趨勢三:牟嘉文預測的第三大趨勢是,中外品牌、新舊力量、跨界巨頭等多方勢力間的全面競爭,將重塑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格局。從目前新能源車的市場佔有率來看,本土傳統汽車品牌遠超外資品牌,處於領先地位,但隨著外資、合資以及本土造車新勢力的發展加速,2020年後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進入全面競爭時代。

造車新勢力面臨存亡節點

「處於領先優勢的本土傳統汽車廠商將快速擴展全鏈條能力,以期繼續保持領先地位。而那些起步晚、規劃遲、轉型慢的本土傳統汽車廠商只能聚焦價值鏈的生產製造端,成為『代工廠』。對於傳統的外資合資品牌來講,必須加速市場進入、加快產品發布,如果不能穩固佔領終端市場,將遭遇出局危機。」牟嘉文表示。

4、發展趨勢四:牟嘉文認為,新能源汽車將汽車產業價值鏈向上、下游進行了大幅延伸,產業利潤結構正在隨之改變,上游動力電池和智能科技、下游終端市場用戶服務已成為重要利潤池。由此,他預測第四個趨勢,未來新能源汽車廠商將發展為三種類型:布局全鏈條的新能源汽車廠商,聚焦終端市場流通、銷售與服務的新能源汽車廠商,專注整車研發采購與生產製造的新能源汽車廠商。

在新能源汽車逆勢增長的同時,新能源汽車廠商目前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從行業環境來看,補貼退坡、產能過剩,以及新勢力造車企業的湧入正在加劇競爭。從自身盈利性來看,一方面成本不斷攀升,其中包括智能科技的巨額研發投入,新零售轉型與服務創新需要海量投資;另一方面盈利模式尚待重構,新的利潤來源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比如,如何創新服務和數據應用。

5、發展趨勢五:第五大趨勢是關於盈利模式。在盈利模式重構的過程中,牟嘉文指出,時下新勢力造車企業的新零售轉型(包括試水直銷模式)是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直銷模式是造車新勢力為行業帶來的最大變革與沖擊,他們通過自建自營的零售新業態以及覆蓋用戶全生命周期的服務,為用戶帶來耳目一新的品牌體驗,解決了傳統經銷商模式下價格不透明、服務體驗欠佳等諸多弊端。

與此同時,尋找用戶體驗和成本效率的最佳平衡點是車企新零售轉型成功的關鍵,比如說,直銷模式也是一把「雙刃劍」,在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該模式給汽車廠商帶來了巨額資金需求、運營復雜性等多重問題,用戶體驗與成本效率難以平衡。

牟嘉文預計,對於尚沒有完成大批量交車的造車新勢力來說,未來兩年是生死存亡的關鍵節點,絕大多數企業會被淘汰出局。一是因為以直銷為主的新零售模式帶來的巨額資金壓力;二是供應鏈管控能力較弱,導致量產階段的不確定因素和風險加大;三是某些新進入者還停留在PPT造車空談上,並不掌握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四是連目前最領先的新造車企業都尚未實現盈利,如果無法盡快證明盈利模式的可持續發展性,大量新進入者將陷入融資困境,因資金鏈斷裂而被淘汰出局。

熱點內容
大型的手機越野摩托車 發布:2025-02-14 03:54:41 瀏覽:491
10款雪佛蘭科魯茲內飾 發布:2025-02-14 03:50:21 瀏覽:232
賓士商務車七座租多少錢 發布:2025-02-14 03:44:34 瀏覽:919
從長春出發自駕游的路線 發布:2025-02-14 03:15:24 瀏覽:62
瑞虎7內飾太丑 發布:2025-02-14 03:06:12 瀏覽:258
傳祺gm8大師版內飾配色 發布:2025-02-14 02:51:28 瀏覽:794
jeep就是越野車嗎 發布:2025-02-14 02:28:58 瀏覽:644
為什麼城市轎車比越野車多 發布:2025-02-14 02:28:58 瀏覽:481
福睿斯內飾米色換黑色 發布:2025-02-14 02:14:23 瀏覽:337
2016年20T越野車型哪幾款 發布:2025-02-14 02:08:51 瀏覽: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