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汽車 » 一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

一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

發布時間: 2022-10-24 15:01:14

Ⅰ 投產A6 e-tron等 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奠基

易車訊 今日(6月28日),從官方獲悉,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在長春舉行奠基儀式,新工廠作為奧迪在中國首個專門生產純電動車型的生產基地,奧迪在該項目中投資約26億歐元,包括成立新公司和新生產基地,新工廠將於2024年底竣工並開始投產,佔地約150公頃。

根據易車App「熱度榜」數據,一汽-大眾奧迪新能源的日均關注度為3.86萬,在新能源品牌中排名第17位,如需更多數據,請到易車App查看。

Ⅱ 一汽-大眾數字化研發中心落戶成都 圍繞智能化產品開展工作

當前,汽車行業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汽車企業面臨著全新的時代責任與使命。作為行業先行者,一汽-大眾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等方面全方位布局,匯集各方力量,以積極姿態迎接乃至引領行業的轉型升級。如在新能源產品的研發和規劃、移動共享出行方面,公司已經通過ID.系列純電動產品的成功推出,以及摩捷移動出行的多點運營,實現了全面的引領式布局。而在智能化和網聯化方面,一汽-大眾將主要以位於成都的數字化研發中心為核心抓手,重點圍繞智能化產品研發及軟體研發人才建設開展工作。

未來,一汽-大眾將加強與政府、行業及生態鏈企業的多層次合作交流,推動成都市持續提升本地汽車產業在研發端和「新四化」領域的創新活力和體系能力,同時也將助力成都市,以及成渝雙城經濟圈在智慧城市建設及產業互聯、產城融合、開放合作的智能汽車和數字經濟新時代構建起全新的產業格局。

Ⅲ 一汽、東風、長安160億組建中汽創智,細數巨無霸背後的關鍵人物

一汽、東風和長安三大車企聯手打造的 T3 科技平台終於落地。
6 月 2 日,一家注冊資本高達?160 億人民幣的「巨無霸」企業——「中汽創智科技有限公司」在南京市江寧區成立。
「中汽創智」的誕生,也意味著三大車企集團沒有像外界期盼的那樣實現合並重組,而是以合資公司的形式完成了史無前例的大聯合。
這 160 億元注冊資本中,一汽、東風以及南京江寧經開科技三方分別出資 40 億元,長安及其實際控制方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兩方共計出資 40 億元。
根據今年 1 月的官方介紹,T3 科技平台(也就是中汽創智)將聚焦新能源、智能網聯等技術趨勢,重點研發電動平台及先進底盤控制、氫燃料動力平台、智能駕駛及中央計算平台等領域的核心技術,其規劃的研發人員規模將達到?5000 人。
2019 年三大「國字型大小」車企的總銷量加起來超過?800 萬輛,三大車企總市值超過?1400 億人民幣,背靠三大車企,160 億元注冊資金、5000 人的投入,含著金湯匙而生的「中汽創智」,能否成為未來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的零部件巨頭?
1、誰來領導「中汽創智」
在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鏈上,「中汽創智」是新進者,但是目前公開的信息顯示,其背後的核心管理層,都是平均有超過 20 年的汽車行業經驗的「老江湖」。
「中汽創智」的工商管理信息顯示,公司的董事長為王國強,總經理是李豐軍。
此外 8 名董事分別為李紅建、尤崢、劉國元、朱勇、劉衛東、李偉、董揚、薛洪波。這些人共同組成了「中汽創智」的未來指揮軍團。
我們逐一來看看到底是誰在決定「中汽創智」的發展方向。
作為「中汽創智」的董事長,王國強自 2017 年起擔任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至今。
在此之前,他歷任一汽轉向機廠副廠長、富奧公司轉向機分公司副總經理、天津一汽豐田第一品質管理部副部長、一汽發展部副部長等職位,在車輛生產製造以及質量管理領域經驗豐厚。
「中汽創智」總經理李豐軍是一汽研發總院副院長兼智能網聯開發院院長。
在今年的 4 月 9 日,一汽集團斥資 5000 萬元同樣在南京市江寧區成立了一汽(南京)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李豐軍是該公司的執行董事。
「一汽南京」和「中汽創智」之間的地利人和,很有可能在未來推動雙方建立起緊密的合作關系。
「中汽創智」的董事長和總經理都出自一汽,這一定程度說明一汽推動新公司發展的過程中將是主導力量。
這也容易理解,畢竟一汽集團是共和國汽車長子,整體市值也是三大車企中最高的。
在「中汽創智」的另外?8 大董事中,一汽佔有 1 席、東風佔有 3 席、長安佔有 2 席、南京江寧經開科技佔有 1 席,還有 1 席給到了現任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董揚。
董揚曾主持過全國汽車電子項目技術攻關和引進組建聯合電子公司、電動汽車及車身開發項目。
一汽佔有的 1 席董事給到了李紅建,他是一汽集團新技術及創新業務管理部副部長。
東風的 3 個董事席位分別是尤崢、劉國元以及朱勇。
其中,尤崢是東風公司副總經理,還是東風高端新能源乘用車 h 品牌的負責人。
劉國元則是東風汽車科技工程部總經理,同時擔任東風本田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東風本田發動機有限公司董事長。
朱勇是東風商用車技術中心車輛試驗部專家主任工程師,曾經榮獲「東風公司十二五優秀科技人才」的榮譽稱號。
尤崢
長安汽車獲得了 2 個董事席位,由現任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衛東以及長安汽車副總裁兼新能源汽車事業部總經理李偉擔任。
今年長安 U-NIT 車型上市時,李偉對這款車型上的智能化技術如數家珍,他是長安智能化技術開發的重要推動者,也是長安「第三次創業」的核心成員。
最後,薛洪波作為南京江寧經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代表,加入「中汽創智」的董事會。
從「中汽創智」的治理結構來看,一汽、東風以及長安擁有絕對控制權,站在三大車企身後的,依然是國資委。
所以,「中汽創智」依然是一家「國字型大小」企業。
但是,這樣一種合資的形式更加靈活,新公司有更強的自主權,這些靈活性將有助於其未來的人才招聘以及吸引外部投資。
放眼全球范圍,「中汽創智」的組建形式,與歷史上從通用分拆的德爾福、從豐田分拆的電裝、從福特分拆的偉世通等傳統零部件巨頭相似,只不過「中汽創智」的野心是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
2.合資是三大「國字型大小」車企合作的最好歸宿嗎?
在「中汽創智」之前,一汽、東風和長安之間的緣分可稱得上是剪不斷、理還亂,從 2017 年起,關於這三大車企合並重組的傳聞甚囂塵上。
從 2015 年到 2018 年,一汽、東風、長安這三大車企之間進行了多輪高層管理者互換。
2015 年 5 月,在東北工作了 30 多年的竺延風接到了高層調令,南下武漢出任東風汽車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而他的前任徐平則離開東風汽車,北上長春接管一汽集團,任董事長、黨委書記。
2017 年 3 月,安鐵成從一汽轎車總經理的位置上被調到東風汽車出任副總經理兼東風汽車集團副總裁。而邱現東則與安鐵成互換,從東風汽車集團副總裁轉任一汽集團副總經理。
2017 年 7 月,又發生了汽車行業著名的「雙徐對調」,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總經理徐留平與一汽集團董事長徐平進行了對調。
徐留平去長春出任一汽車集團董事長;徐平赴北京任職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董事長。
往後是 2018 年 5 月,劉衛東從東風汽車調任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更早入局的還有已經在長安汽車開展工作的一汽集團副總經理董春波。
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雷平則進入一汽擔任副總經理一職,助力一汽集團改革;一汽集團總經理助理尤崢轉戰東風公司擔任副總經理一職,進一步推進東風公司的人才年輕化戰略。
3 年時間的密集高層互換只是三大車企之前緣分的部分寫照。
事實上,在 2017 年「雙徐對調」完成後,當年的 12 月,一汽、東風和長安達成了戰略合作,徐留平、竺延風和徐平當時齊聚武漢,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
根據協議,三方將在前瞻共性技術創新、汽車全價值鏈運營、聯合出海「走出去」、新商業模式等四大領域開展全方位的合作。
三方共同圍繞新能源、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等領域,對戰略性核心技術、平台進行聯合投資、開發,並共享技術成果;其次,在汽車全價值鏈運營領域,三方將重點加強傳統整車平台和動力總成等方面的協同,開展生產製造領域的合作以及協同采購,並深化在物流領域的協同合作;此外,探索在海外產品、海外終端網路資源、海外商業夥伴、海外製造資源、國際物流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三方還將共同探索新商業模式,加強汽車共享、出行服務、汽車產業新生態的前瞻性研究與合作,探討在金融領域的協同,共同謀劃參與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建設。
頻繁的高層互換以及當時浩大的戰略合作規劃,讓很多人對三大車企合並產生了非常高的期待。
而三年後回過頭來看,那次戰略合作中「圍繞新能源、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等領域,對戰略性核心技術、平台進行聯合投資、開發,並共享技術成果」如今已經以合資公司的形式,落到了「中汽創智」肩上。
2019 年 3 月?T3 出行平台的成立的,則落地了三方戰略合作中涉及汽車共享、出行服務的布局。
T3 出行背靠一汽、東風、長安三大車企,蘇寧、騰訊、阿里巴巴等共同參與打造,投資逾百億元,同樣落戶南京江寧開發區。
按照規劃,T3 出行將逐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網約用車,汽車融資租賃、大數據運營、智能駕駛等業務。
這兩年,一汽、東風、長安三大車企在 T3 出行以及「中汽創智」身上從汽車智能化、電動化以及共享出行三個方向發力,總共投入了接近?200 億人民幣的資金。
依靠這兩大合資公司,三大車企將在智能電動汽車時代大展身手。
3、南京能否成為中國的「底特律」?
從地理格局來看,一汽總部設在長春、東風總部在武漢、長安總部在重慶,而技術平台公司「中汽創智」以及出行平台公司 T3 出行都在南京,形成了西部、中部、東北以及東部的聯動。
實際上,面對「中汽創智」這種投資規模的「巨無霸」項目,很多城市都參與了競爭,最終南京在與北京、上海、重慶等地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眾多周知,南京的汽車產業在 90 年代就風生水起,南京依維柯、南京躍進成為當時流行品牌。
現在的南京江寧區,汽車產業鏈很完整,集聚了上汽大眾、長安馬自達、福特汽車等整車企業,這些年還引入了新造車項目長安蔚來以及自動駕駛項目中興英博超算、馭勢科技等。
更早之前的 2016 年,台積電投資 30 億美元在南京建設 12 寸晶圓廠和 IC 設計中心,已於 2018 年正式投產。
未來的智能汽車,半導體將扮演重要角色,而台積電在南京的工廠和研發中心對於「中汽創智」來說,是非常好的地利。
而後的 2018 年 7 月,南京江寧與韓國 LG 化學舉行簽約儀式,總投資 20 億美元的 LG 化學動力電池項目正式落戶。
作為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動力電池對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凡此種種,都側面反映了「中汽創智」落地南京江寧的合理性。有理由期待,南京能否成為中國智能汽車的「底特律」?
4、「中汽創智」:智能汽車零部件巨頭?
變革和創新並不意味著一定成功,但不變革必然意味著消亡。
在全球汽車行業不景氣的當下,越艱難則越要進行研發投入,實現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
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的代表車企,一汽、東風以及長安一口氣掏出了 200 億人民幣投入到未來技術和商業模式的探索中,這無疑是最正確的決定。
汽車行業的抱團取暖已經是大勢所趨,無論是國際車企巨頭的福特通用合作,還是國內自主品牌車企的「上廣合作」,亦或是這一次成立的「中汽創智」,都在詮釋著這一行業趨勢。
作為變革創新和抱團取暖最典型代表的「中汽創智」,未來是成為擺脫傳統車企體系的桎梏、進行顛覆式技術創新的核心力量,還是最終淪為三大車企規避創新風險而組建的鬆散聯盟,一切皆是未知,一切又都值得期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一汽的總部在哪裡,在中國設有幾家分廠

總部在長春,全國各地有很多的分廠。
一、本埠所屬企業
1、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總部

2、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解放品牌中、重型卡車和發動機、車橋、變速箱三大總成等

3、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卡車廠

主營業務:中、重型卡車駕駛室、車頭、車架總成生產和整車裝配

4、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車橋分公司

主要產品:中、重型卡車系列化車橋

5、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發動機分公司

主要產品:中、重型卡車汽油發動機和柴油機連桿、曲軸

6、一汽解放伊頓變速箱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中、重型卡車系列變速箱

7、一汽貿易總公司

主營業務:解放品牌中、重型卡車銷售和服務

8、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紅旗品牌系列轎車、奔騰轎車和馬自達6轎車

9、一汽轎車銷售有限公司

主營業務:營銷紅旗品牌系列轎車

9、一汽馬自達汽車銷售有限公司

主營業務:營銷馬自達系列轎車

10、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長春齒輪廠

主要產品:輕型車變速箱和轎車傳動器

11、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發動機廠

主營業務:轎車發動機開發並組裝馬自達6發動機

12、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大眾品牌捷達、寶來、速騰、高爾夫、開迪轎車和奧迪品牌A4、A6轎車

13、一汽客車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客車底盤和遠征牌、太湖牌、華西牌大客車

14、一汽專用汽車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解放品牌中、重型卡車專用車、改裝車

15、一汽豐田(長春)發動機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V6系列高技術環保發動機

16、四川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長春豐越公司

主要產品:豐田品牌陸地巡洋艦多功能運動車、普銳斯混合動力轎車

17、長春一汽輕型車廠

主要產品:3噸載重卡車和1噸載重卡車底盤

18、富奧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重、中、輕、轎等多種車型汽車零部件

19、富奧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散熱器分公司

主要產品:散熱器、中冷氣、暖風散熱器

20、聯合鋁制散熱器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散熱器、暖風散熱器

21、富奧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化油器分公司

主要產品:制動系閥、暖風機、變速操縱機構

22、富奧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傳動軸分公司

主要產品:重、中、輕、轎系列車型轉向器、傳動軸、轉向軸

23、富奧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減震器分公司

主要產品:中、重、輕型卡車減震器

24、一汽-傑克賽爾汽車空調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冷凝器、蒸發器和制動、暖風、空調總成

25、一汽光洋轉向裝置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齒輪齒條機械轉向器、液壓助力轉向器

26、一汽東機工減震器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汽車類減震器

27、長春富奧-金獅汽車機電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節汽門體、電動汽油泵

28、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技術中心

主營業務:整車和零部件以及工藝、材料的研發、試制、試驗

29、機械工業第九設計研究院

主營業務:工廠工程設計、承包、監理和資質認證

30、長春一汽啟明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啟明星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系列軟體

31、一汽鑄造有限公司

主營業務:鑄件生產及鑄造工藝設計、工裝設計製造

32、一汽鑄造有限公司鑄造一廠

主要產品:中、重型卡車缸蓋、缸體、變速箱鑄件

33、一汽鑄造有限公司鑄造二廠

主要產品:輕型車和轎車缸蓋、缸體鑄件

34、一汽鑄造有限公司鑄造模具設備廠

主營業務:鑄造模具、鑄造工裝設備製造

35、一汽鑄造有限公司特種鑄造廠

主要產品:壓力鑄造、熔模鑄造、殼型鑄造等特種工藝鑄件

36、一汽鑄造有限公司有色鑄造廠

主營業務:高精度、高強度薄壁鋁合金鑄件及部分機械加工

37、一汽模具製造有限公司

主營業務:整車覆蓋件模具設計與製造

38、中國第一汽車集團進出口公司

主營業務:進出口貿易、外事聯絡、國際招標和國際物流

39、長春一汽四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中、重型卡車變型車、改裝車和車箱、車輪總成

40、長春一汽四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專用車分公司

主要產品:中、重型車車箱、全柵式車箱

41、長春一汽四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車輪分公司

主要產品:鋼型車輪,輕、轎、中、重型車滾型車輪

42、長春富奧江森自控汽車裝飾系統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汽車座椅、儀錶板等內飾產品

43、長春一汽工藝裝備有限公司

主營業務:非標准工藝裝備製造

44、富奧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機電製品分公司

主營業務:非標設備、製造、安裝及維修

45、長春一汽裝備技術開發製造有限公司

主營業務:數控加工中心、天車製造

46、長春一汽藍迪自動化工程有限公司

主營業務:機器人技術開發、塗料與工業爐技術開發

47、長春一汽嘉信熱處理電鍍科技有限公司

主營業務:熱處理和電鍍設備製造、零件加工

48、長春一汽綜合利用有限公司

主營業務:鑄鋼丸、鋁合金錠、鑄造回爐料、中水潔凈水

二、外埠所屬企業
1、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總部

2、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哈爾濱輕型車廠

主要產品:輕型卡車、皮卡

2、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哈爾濱變速箱廠

主要產品:重、輕型車變速箱

3、一汽吉林汽車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微型客車、卡車

3、富奧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標准件分公司

主要產品:標准件、非標緊固件和異型零件

4、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四平專用汽車廠

主要產品:解放品牌中、重型卡車、專用車、改裝車

5、富奧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制泵分公司

主要產品:中、重型柴油機三泵、轎車水泵、助力泵及總泵產品

6、富奧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遼陽汽車彈簧廠

主要產品:汽車鋼板彈簧

7、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大連柴油機分公司

主要產品: 中、重、輕型車柴油發動機

7、一汽客車大連客車廠

主要產品:遠征牌大客車

8、一汽豐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

主營業務:營銷在中國生產的豐田品牌轎車、多功能運動車和達路·特銳多功能運動車

9、一汽華利(天津)汽車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一汽佳星·幸福使者緊湊實用型多功能轎車和達路·特銳多功能運動車

9、天津一汽夏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夏利系列和NBC系列經濟型轎車

9、天津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豐田品牌威馳、花冠、皇冠、銳志轎車

10、一汽山東汽車改裝

主要產品:解放品牌中、重型卡車、專用車、改裝車

11、一汽解放青島汽車廠

主要產品:解放品牌中、重型卡車、專用車、改裝車

12、上海浦東一汽青島專用車廠

主要產品:解放品牌中、重型卡車、改裝車

13、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無錫柴油機分公司

主要產品:中、重型卡車柴油發動機

13、一汽客車(無錫)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太湖牌客車

13、一汽技術中心無錫油泵油嘴研究所

主營業務:內燃機、柴油機燃油噴射系統和發動機開發研究

14、一汽客車(成都)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華西牌客車

14、一汽解放青島汽車廠成都分廠

主要產品:解放品牌中、重型卡車、改裝車

14、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四川專用汽車廠

主要產品:遠達牌中、重型卡車專用車、改裝車

14、四川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豐田品牌陸地巡洋艦普拉多多功能運動車、柯斯達豪華客車

15、一汽紅塔雲南汽車製造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輕型卡車及駕駛室、一汽佳星·幸福使者緊湊實用型多功能轎車

16、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柳州特種汽車廠

主要產品:解放品牌中、重型卡車、專用車、特種車

17、深圳市一汽汽車有限公司

主營業務:汽車營銷和售後服務

18、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內蒙古分公司

主要產品:解放品牌中、重型卡車

19、一汽海馬汽車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馬自達品牌普力馬、福美來轎車

19、海南汽車試驗研究所

主營業務:濕熱帶各類汽車試驗、技術服務

Ⅳ 全世界四大歷史最悠久的汽車製造商是哪四個

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四家汽車製造商是:賓士、福特、大眾、斯柯達。

1、賓士

這一享譽全球的德國汽車品牌成立於1900年,總部位於斯圖加特,由卡爾-賓士(Karl Benz)和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共同創立。梅賽德斯-賓士以其高品質、高性能的汽車產品而聞名。除了高端豪華轎車,梅賽德斯-賓士還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共汽車和重型卡車製造商。

2、福特

福特是世界著名的汽車品牌。它是福特汽車公司旗下眾多品牌之一。該公司和品牌名稱「福特」都來自創始人亨利福特的姓氏。福特汽車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製造商之一。它成立於1903年,擁有福特和林肯汽車品牌,總部位於密歇根州迪爾伯恩。

3、大眾

大眾,台灣翻譯為福斯,香港和澳門翻譯成大眾或福斯,馬新翻譯為大眾,意思是「人民的汽車」,它通常被稱為「大眾汽車」。大眾汽車是一家總部位於德國沃爾夫斯堡的汽車製造商,是世界四大汽車製造商之一的大眾汽車集團的核心公司。

4、斯柯達

斯柯達(Skoda)是德國大眾汽車的經典品牌之一,總部位於捷克共和國姆拉達·博萊斯拉夫,是世界上四大老牌汽車製造商之一。

捷克工業高度發達,化工、機械等許多工業在捷克共和國歷史悠久,其中汽車工業占捷克共和國的4%。捷克共和國有兩個汽車工廠,斯柯達和塔特拉,4%的國內實驗室人員為他們服務。與捷克共和國復雜的歷史相似,斯柯達在1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多次戰爭、政變和兼並。

(5)一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擴展閱讀:

中國知名的汽車集團:

1、中國一汽

投資額:「十二五」規劃投資98億元,獲科技部「863」計劃最新項目的7.2億元研發經費。

投資落實情況:中國一汽發布「藍途戰略」,計劃推出13款乘用車和3款商用車共計16款新能源車。一汽還在「十二五」規劃中強調了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將以強混客車、強混中高級及以上轎車、插電式中級轎車和純電動經濟型轎車為主打商品,重點突破包括動力電機、必須電子化的關鍵零部件等60項核心技術。

研發部門:一汽技術中心下設的電動汽車研發部。

2、中國長安:

投資額:100億元。

據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董事長徐留平介紹,該集團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路徑是「十年三步走」:到2012年將在新能源汽車上重點投資10億元,全力推動純電驅動汽車研發和產業化能力提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銷售佔有率達到20%;到2015年,實現綜合實力基本達到國內一流。

投資落實情況:長安汽車已掌握了整車系統集成和標定匹配、一體化專用發動機設計等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獲得純電動、PLUG-IN、混合動力技術專利144項,其中發明專利52項。在混合動力領域,長安汽車已掌握中度混合動力的關鍵技術及控制策略。

長安汽車集團A股增發計劃是長安實現產業升級,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前期步驟。在未來幾年內,長安將陸續投入100億元用於科技創新,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堅持按照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三頭並進的模式,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和自主研發產品的戰略升級。

研發部門:長安集團下設的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公司

3、東風集團:

投資額:30億元

投資落實情況:未來5年,東風將投入30億元用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產業化,預計2012年、2013年有產品面世,包括混合動力汽車及純電動汽車。到2015年,東風混合動力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0萬輛,具備純電動汽車的產業化條件並形成5萬輛的產銷規模。

研發部門:東風集團下設的東風電動車輛股份有限公司。

4、上汽集團:

投資額:120億元

投資落實情況:從2010年開始,上汽集團累計投入孵化費用7.9億元。2010年,榮威750中混項目按計劃投放市場,順利達到20%節油率的挑戰目標;榮威550插電強混項目已完成整車安全性能驗證和碰撞試驗,進入功能樣車試制階段;2012年,榮威550插電式強混轎車將上市。

純電動小車項目已進入模擬樣車開發階段;上汽自行開發的榮威350EV樣車、E1和榮威350V2G純電動概念車還分別參加了世界電動車大會和上海世博會的展演。

同時,在新能源關鍵零部件產業鏈建設上,電池系統的合資公司已承接起上汽插電強混項目和電動車項目的部分開發工作;新能源汽車電機研發合作項目也已正式簽約,集成式起動機、發電機、驅動電機和電力電子等關鍵零部件項目正在按計劃推進。

研發部門: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事業部。

Ⅵ 被徐留平「幹掉」後,一汽技術中心的大咖們都去哪裡了

(紅旗)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銷量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前十排行榜中,上汽、長安、吉利位列前三,而一汽自主品牌卻不在前十行列。

在我國產銷雙超2800萬的市場,一汽自主板塊「戰鬥力」尤顯不足。一汽夏利僅今年上半年虧損便超7億,可以看到曾經紅極一時的一汽夏利在市場的競爭力已經喪失無幾;而一汽轎車上半年扭虧為盈主要依賴其合資品牌一汽馬自達;根正苗紅的紅旗品牌更是慘淡,2016年全年賣出4800輛。

在2012年,徐留平就有表示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汽車發展的方向,也是中國的很大機會。5年過去,對於徐留平來說,提前已跑輸大市的一汽自主品牌,也是他顛覆自身的一次機會。

Ⅶ 一汽技術中心的發展歷程

1950 4月 在北京市燈市西口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汽車工業籌備組(不久遷往北京市扁擔廠),任命郭力同志為籌備組主任,孟少農、胡雲方同志為副主任。 1950年7月3日 在北京市燈市口甲三號成立汽車實驗室。 1951 年初 汽車實驗室遷往北京南池子76號。 1951年3月31日 重工業部決定汽車實驗室下設車輛、發動機、汽車設計、製造研究、材料、技術資料六個部。 1952 5月30日 汽車工業籌備組確定了汽車實驗室的方針和任務。方針是:面向生產,為生產服
務;任務是:1.汽車、拖拉機的試驗研究;2.培訓技術幹部;3.翻譯蘇聯援建的652
廠(一汽代號)圖紙。 1954 6月4日 一機部汽車工業管理局(1952年9月取代汽車工業籌備組)決定抽調汽車實驗室
8名工程師、6名技術員支援第一汽車製造廠;管理局技術室與汽車實驗室合並。 12月 汽研所調給第一汽車製造廠技術幹部44人及全部材料試驗設備。 1955 年底 汽研所第一次赴西藏進行高原汽車(煤氣車)試驗。 1956 3月15日 根據一機部的決定,汽車實驗室更名為「第一機械工業部汽車拖拉機研究所」,張德慶任主任。 9月27日 設計完成解放牌CA11A型4噸載貨汽車。
汽研所與「南汽」協作,開發出1.5噸級輕型載貨汽車。 1957 5月 汽研所試製成我國第一輛空氣懸架汽車。 12月 根據一機部決定,汽車拖拉機研究所的汽車部分遷到長春(現寬平大路長春工業大學院內),並定名為「第一機械工業部汽車工業管理局汽車研究所」。 1958 4月13日 汽研所試製成功煤氣汽車。 4月26日 一機部六局(原汽車工業管理局)電報指示汽研所派人去海南籌備汽車試驗站(1958年11月15日正式建立「海南熱帶汽車試驗站」)。 6月3日 一機部發文,將汽研所名改為「第一機械工業部汽車研究所」。 9月26日 成功試制「豐收」牌農村通用汽車(是研究所獨立完成設計和試制的第一輛汽車)。該車的發動機功率為16kw,最大車速為55km/h,載貨1噸,後橋裝防滑差速器。 1959 3月17日 一機部決定將本汽研所下放給第一汽車製造廠。 3月28日 一機部發出關於將研究機構下放給企業的補充通知,決定本所下放後為局、廠雙重領導,但黨的關系改由中共第一汽車製造廠委員會領導。 19608月汽研所所址從寬平大路遷到創業大街17(現1063)號。
19626月汽研所負責編制「汽車工業1963—1972標准化十年規劃」。
19636月汽研所承辦中國科學院技術情報研究所移交過來的《汽車文摘》雜志。7月汽研所創辦《汽車快報》。
19646月16日汽研所成為「第一批國家標准化核心機構」。9月26日汽研所和轎車分廠等有關單位研製的15噸自卸汽車裝配出第一輛樣車。11月20日汽研所更名為「長春汽車研究所」。
19654月長汽所調出84名技術幹部及各種物資與設備,組建重慶重型汽車研究所。
1966春長汽所劃歸第二汽車製造廠籌備組領導(1967年一機部又撤銷這一決定,同時從汽研所調出60名技術幹部及十幾種設備、儀器支援「二汽」,張慶梓同志也調「二汽」工作)。
196912月長汽所研製出裝用「轉子」發動機的0.8噸軍用指揮車。 19702月24日一機部下發一機軍技字第183號文,批准長汽所試辦《汽車技術》和《國外汽車》兩種刊物。11月開始籌備60T礦用自卸車CA390的開發工作,完成設計、試制、試驗後,根據一機部的指示,於1977年移交給四平市和本溪市有關廠生產。12月1日(70)一機技字1447號文,決定將「海南熱帶汽車試驗站」與「廣州電氣科學研究所」合並,定名為「海南濕熱試驗站」。長汽所與天津市第二汽車製造廠合作,設計成15噸載貨汽車。
19716月29日一機部下發(71)一機技字第485號文,將長汽所劃歸吉林省機械局領導。8月21日長汽所完成492和692型兩種汽油機的修改設計。參加哈爾濱林業機械廠12噸重型汽車的設計。
19734月1日吉林省機械局將長汽所劃歸第一汽車製造廠領導。5月長汽所正式歸「一汽」領導,並進行了機構調整,設置的研究室有:第一研究室(車型設計),第二研究室(底盤研究),第三研究室(發動機研究),第四研究室(轉子機與附件研究),第五研究室(結構強度與電子應用),第六研究室(汽車材料研究),第七研究室(技術情報)。
197610月粉碎「四人幫」,「文化大革命」宣告結束,使長汽所科研工作有了新的轉機。
1978年初長汽所重歸一機部領導。3月「高速汽車操縱穩定性」等7項研究成果獲全國科學大會獎;駱秀雲代表第六研究室參加全國科學大會。9月26日長汽所引進美國MTS道路模擬試驗系統;日本CF-70型系統分析儀。
19799月21日一機部下發一機汽字第1433號文,決定將長汽所改由第一汽車製造廠統一領導,長汽所的名稱、任務、待遇等不變。10月22日第一汽車製造廠決定將長汽所與第一汽車製造廠設計處合並,成立了領導小組,由陸一峰同志任組長,陳全、劉經傳、高希棠、潘榮生、富俠、陸孝寬、張倫、徐興堯、徐傑、張羨曾同志任副組長。12月長汽所引進法國PRODERA公司產的多點激振試驗分析系統。 19805月20日根據(79)一機汽字1433號文件精神,決定將長春汽車研究所和設計處合並,成立第一汽車製造廠汽車研究所(設計處),對外對內分別以汽車研究所和設計處名義行使職權,黨的領導是上級委派的「工委會」。6月5日設計試製成功CA630紅旗牌16座新型高級旅遊車。6月28日召開所、處合並後的第一次職工代表大會。7月成立第一汽車製造廠科學技術協會汽車研究所分會。
198110月長汽所試制出第一輛CA141型載貨汽車樣車。12月中旬轉子發動機通過部級鑒定。 「100噸電動輪自卸車」獲一機部科技成果一等獎;「GL2110型汽油轉子發動機研究」等2項獲一機部科技成果二等獎;「硅油風扇離合器」獲一機部科技成果三等獎。
19821月1日解放牌CA10C型4.5噸載貨車投產。5月開始設計CA15型5噸載貨汽車(1982年11月12日通過廠級鑒定,1983年1月正式投產)。11月27日機械工業部下發統一部屬各所、院名稱的通知,將本所的名稱改為「中國汽車工業公司長春汽車研究所」(但仍習稱長春汽車研究所)。
19833月12日機械工業部下發(83)機技函字69號文,將海南熱帶汽車試驗站劃歸中國汽車工業公司領導(同年5月又劃歸本所領導;6月20日,中汽公司下發(83)中汽技字372號文「關於海南汽車試驗站領導體制等問題的通知」,將該站更名為「中國汽車工業公司長春汽車研究所海南汽車試驗站」)。
19849月17日機械工業部決定本所為地專級單位。
19857月調出57名同志去天津組建「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12月汽研所與丹東汽車廠協作研製出CA155P型8噸載載貨汽車。
19861月《國外汽車》、《汽車情報》轉天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編輯出版;《汽車工藝》創刊(前身是《汽車製造》)。6月《世界汽車參考資料》創刊。
19877月18日中國汽車工業聯合會(87)中汽規字047號文批准了「長春汽車研究所'七五'測試基地建設工程」初步設計。10月10日轎車所正式劃歸汽研所管理。12月25日汽研所金屬、非金屬兩個研究室劃歸長春汽車材料研究所。
19883月1日中國汽車工業聯合會(88)中汽技字117號文「關於更改幾個研究所名稱的通知」,將我所原中國汽車工業公司長春汽車研究所名稱改為中國汽車工業聯合會長春汽車研究所。將原「海南汽車試驗站」更名為中國汽車工業聯合會長春汽車研究所「海南汽車試驗場」。3月3日國家機械電子工業部、國家商檢局[88]國檢機字第701號文,授予中國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為「出口汽車產品質量許可證檢測單位」。10月30日(88)一汽企字580號文批准了我所機構調整方案。調整組建了貨車部、轎車部、基礎技術研究部、試制部、試驗部、情報研究部、發展規劃室、綜合計劃調度室和海南汽車試驗場等9個部(室)和生產、生活2個後勤以及中國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設有技術、行政科室74個、試制車間2個、招待所1個。 1990 12月12日 (1990)一汽企字486號文決定,同意我所成立農安汽車試驗場(副處級建制)。試驗場設試驗綜合科、條件科、樣車分析室、整車試驗室4個科(室),幹部編制60名。原試驗部整車試驗室、試車場籌備組建制撤銷。 1991 3月19日 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中汽人字[1992]108號文,確定長春汽車研究所為一類科研單位;確定海南汽車試驗研究所為二類科研單位。 3月28日 檢測中心辦公樓及檢測試驗室投入使用。 1993 12月 汽研所中試廠二層共400㎡辦公休息室建成,投入使用。 1994 6月27日 一汽(1994)企組函字115號文批復,同意汽研所對組織機構和幹部編制進行調整:設國家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海南汽車試驗研究所(以上為正處級建制)、人事行政部、綜合計劃管理部、黨委工作部、中型車部、輕型車部、轎車部、車身設計研究部、試制部、試驗研究部、汽車試驗場、情報研究部、後勤部、科技實業總公司(以上為副處級建制)等15個部室。 1995 4月15日 農安汽車試驗場二期工程正式動工興建。 4月26日 汽研所車身造型室三座標測量儀安裝完畢投入使用。 5月17日 汽研所與德國西門子「電控」標定項目協議舉行了簽字儀式。 1996 3月7日 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項目「奧迪轎車應用電控汽油噴射技術的研究」通過國家科委鑒定和驗收。並獲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獎。 12月 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獲國家技術監督局全國技術監督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1997 1月15日 汽研所在主樓門前召開1996年「決戰紅旗工程」表彰大會。 10月7日 中國第一輛東風牌轎車及國慶35周年鄧小平同志乘座的檢閱車到北京參加展覽。 12月18日 「汽車電子控制汽油噴射技術研究」等十一項科技成果分獲1997年汽工業科學技術進步二、三、四等獎。 1998 11月 從義大利JOB公司引進的五軸聯動數控龍門銑床安裝調試完成。 1999 2月6日 長春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通過中國國家實驗室認可委員會認可。 2月13日 海南汽車試驗場通過中國國家實驗室認可委員會認可。 檢測碰撞試驗室工程完成並投入使用。 電氣試驗室改造工程完成並投入使用。 20012月20日一汽集團企字(2001)55號文,決定由汽研所、工藝處及技術處部分業務組成一汽技術中心,對外仍保留「長春汽車研究所」、「一汽工藝研究所」、「長春汽車材料研究所」、「中國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名稱。8月14日技術中心通過國家質量體系認證機構的復評審核。11月15日「質檢中心」成為中國進出口質量論證中心指定試驗室。
20029月24日一汽——寶鋼汽車用鋼聯合實驗室成立。
20037月13日技術中心召開紅旗轎車自動駕駛新聞發布會,全國40多個新聞媒體記者到會,50多家媒體發布報告。9月6日一汽技術中心青島汽車研究所奠基儀式在青島舉行。
20044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財政部、發改委、自然科學基金會、中國科協聯合發文,批准李駿為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2月「質檢中心」獲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2004年度機械行業質檢機構先進單位。
20051月「質檢中心」獲中國質量檢驗協會團體會員單位。2月24日一汽集團組字[2005]71號文,聘任:李駿同志為技術中心主任兼汽車研究所所長。
200712月20日舉行青島汽車研究所成立慶典儀式。
20082月22日集團公司徐建一總經理等公司領導來技術中心參加我國第一款自主研發的V型12缸發動機CA12CV在技術中心成功點火,這標志著我國已掌握了頂級轎車發動機的開發技術。5月15日集團公司在一號門廣場隆重召開了「一汽混合動力奧運示範汽車發車儀式」,共發往北京市10台混合動力客車、6台奔騰混合動力轎車。
20091月檢測中心模擬台車碰撞試驗台正式投入使用,能夠完成座椅、安全帶、車門、內部凸出物等動態試驗和轎車氣囊、座椅、安全帶等約束系統的匹配試驗,可節省大量研發經費。8月完成汽車行人保護試驗台的建設,能夠完成內部凸出物試驗、轉向機構對人體傷害等試驗和行人保護試驗。10月李駿主任當選為FISITA 2012-2014年主席。 20108月一汽技術中心乘用車所的新基地舉行奠基典禮。10月一汽技術中心成立60周年慶典大會隆重召開。
20111月一汽集團「高品質J6重型車及重型柴油機自主研發與技術創新」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3月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技術中心和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鋼鐵研究總院在中國工程院舉行了先進汽車用鋼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7月中國一汽三款具有自主核心高技術的CA3GA10、CA4GA13TD、CA4DH1發動機在技術中心點火成功,標志著一汽低碳節能技術取得了新成果,藍圖戰略開啟了新征程。12月中國一汽奔騰深混式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自主創新與產品開發榮獲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Ⅷ 深度:廣汽、一汽和比亞迪,豐田新能源布局的選擇題

馬自達在EV和PHEV技術開發及整車量產方面,嚴重落後於豐田、本田、三菱及日產。2016年早些時候,日本汽車技術工程師、馬自達創馳藍天技術之父人見光夫再次向電動汽車開炮,「如果按照現在的發電方式進行計算,(從CO2減排的角度)電動汽車幾乎沒有意義」。2019年馬自達的社長丸本明表示,2020年在中國量產與長安合作推出的EV車型。此前,馬自達宣布將在2020年之前,於日美歐等地推出自主開發的EV汽車,而中國市場投放的車型與日美歐等不同。至2020年4月,馬自達在中國市場沒有量產採用長安或自由技術來源的EV車型和PHEV車型。

筆者有話說:

綜合豐田、本田、三菱、日產和馬自達,在日本本土、歐美及中國市場,採取的不同新能源整車研發、製造和銷售策略,這些日系品牌仍然在EV和PHEV技術的積累與整車量產方面,弱於本土品牌和美系品牌。

歸根結底,還是日系品牌基於日本國家戰略層面的「降低依賴海外進口的石化資源與化工原料的新能源技術路線」而來。節能效果顯著的HEV技術、徹底擺脫石化資源的燃料電池技術,成為符合日本國家安全和可大幅面推廣的能源發展方向。

而中國與日本完全不同的國家體制國家安全態勢、外交策略、儲備資源和工業狀態,使得EV和PHEV成為中國力推、且取代燃油車的技術路線與全力發展方向。這就從根本造成日系在日本和歐美市場量產的新能源車不符合中國市場實際使用需求。

而從2014年中國即完全對外公布至2020年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方向、細則、技術和目標,日系、美系、德系、法系車廠可以很輕松的從公開渠道獲悉。但是,基於多種因素,除美系通用之外,其他車廠並未快速跟進,研發並量產符合中國標準的EV和PHEV車型。

在筆者此前撰寫的《深度:「兄弟鬩牆」之廣汽內部的爭斗》一中指出,同屬一家集團的廣汽豐田與廣汽傳祺,在各自渠道同時銷售差價數萬元的EV車型,並基於不同的績效考核與促銷手段,引發競相壓價的態勢,表現看是廠商與經銷商之間的商務政策導致,實則還是豐田以及整個日系車廠對中國新能源市場發展決心和發展的預判能力導致。

未完待續,後文將會就2020年中日兩國地緣政治及意識形態差異,綜合研判豐田新能源全球發展拐點深度研判。

文/新能源情報分析網粟超&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Ⅸ 時代一汽正式投產 供應紅旗FME平台和大眾MEB平台所有電動車型

車家號的網友,大家好!今天選車網為您帶來時代一汽的最新消息,請點擊關注選車網,第一時間了解最新的汽車資訊。

選車君觀點: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最為關鍵的零部件,而車企實現動力電池的自給自足能夠有效地降低成本並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時代一汽的正式投產代表著一汽集團的電動汽車供應鏈條已經基本完備,未來將有更強的品牌競爭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熱點內容
賓士e內飾哪個色好看嗎 發布:2025-02-14 06:55:14 瀏覽:222
它的內飾非常好的 發布:2025-02-14 06:35:25 瀏覽:339
費縣到沂南汽車價格 發布:2025-02-14 06:23:24 瀏覽:582
瑪莎拉蒂超跑內飾 發布:2025-02-14 05:52:55 瀏覽:437
5月份華東旅遊需准備什麼東西 發布:2025-02-14 05:50:01 瀏覽:511
夜間模式白色儀表盤的越野車 發布:2025-02-14 05:44:53 瀏覽:604
新加坡自行車價格 發布:2025-02-14 05:35:44 瀏覽:659
赤峰千萬豪車 發布:2025-02-14 05:32:56 瀏覽:264
賈乃亮開走豪車的視頻 發布:2025-02-14 05:04:42 瀏覽:319
越野賽趴摩托 發布:2025-02-14 05:02:36 瀏覽: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