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微循環
❶ 世界無車日的歷屆主題
世界無車日的歷屆主題
世界無車日的歷屆主題,每年的世界無車日都倡導人們盡量減少燃油車的使用,選擇健康環保的出行方式,盡力保護我們的環境。各個國家在這一天一般都會定下一個主題,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世界無車日的歷屆主題。
世界無車日的歷屆主題1
無車日還沒有在所有國家普及,甚至,各地區設立的無車日也不一樣,每年無車日也沒有國際統一的主題,許多國家和地區會根據本地區的特點提出不同的主題。一些在國際環境日開展無車日活動的國家和地區,也常將環境日的主題與無車日活動聯系起來。
在歐盟許多國家,「無車日」如今已被擴大為「無車周」,甚至每月都舉行「無車日」活動。
歐洲
1998年:法國今天我在城裡不開車
2003年:我需要我的新鮮空氣、車輛噪音危害
2005年:換一種方式出行
義大利:「城市百條街道無車日」活動每年舉辦一次。2004年活動的主題是「讓兒童在無污染的清潔城市裡健康成長」。
中國
2004年6月9日是深圳的「綠色行動日」,也即「無車日」。2004年,深圳市舉行了首屆主題為「減少尾氣排放,保護深圳藍天」的「綠色行動日」活動。
2004年成都「世界無車日」主題:綠色騎行你我同行
2004年太原市於4月22日開展「無車日」活動
2005年石家莊讓城市生活更美好倡議活動
2005年6月5日,徐州市舉行了第一個「無車日」活動,主題為「關注藍天白雲」。
2006年,北京「為首都多一個藍天我們少開一天車」
2007年9月22日,中國將迎來第一個「無車日」,活動主題為「綠色交通與健康」
2009年中國城市無車日活動的主題為:健康環保的自行車和步行交通。
2013年是第七個「無車日」。主題為「關愛城市,綠色出行」。
2014年中國城市無車日活動主題為:「我們的街道,我們的選擇」,重點關注交通對城市生活質量的影響,鼓勵重新分配和設計街道及公共空間,促進多種交通方式在道路空間分配上的平衡。
2015年9月22日,中國城市第九個「無車日」,活動的主題是「綠色交通——選擇·改變·融合」,提倡將綠色出行與社會生活相融合,將出行變成提升民眾生活品質的方式。
2015年9月20日北京市交通委組織騎行活動倡導市民綠色出行,迎接9月22日中國城市無車日。北京市交通委介紹,無車日當天,王府井大街、南鑼鼓巷、奧林匹克中心區3個區域將作為倡導無車區,從9時至16時,交通部門在路口碼放錐桶採取臨時性交通管制措施,但行人和自行車可通過。
為方便市民出行,交通部門將通過新開1條「專」字頭微循環線路,延長14條線路運營時間,推介商務班車、快速直達專線等多樣化公交服務措施,提高公共交通運營能力和吸引力。同時,將在客流高峰時段採取增發公交車次、發區間車、大站快車等靈活調度措施,提高客流集散能力。
世界無車日的歷屆主題2
新能源汽車能給環境帶來什麼益處:
1、環境噪音明顯減小。
2、城市不易形成熱島效應,特別夏季。
3、交通順暢性會改善,得益於純電動汽車的穩定性和操作的平順性。
4、對空氣更是起到了很大的保護作用。
燃油車對環境的影響:
1、汽車排放的'廢氣污染最嚴重
汽車的廢氣是目前汽車工業發展帶來公害中影響最大的一部分。聯合國環保組織的調查顯示,目前城市中的空氣污染50%來自燃油汽車的廢氣排放,而汽車擁有量最集中的歐美國家的一些城市,空氣污染源的60%來自汽車廢氣。
據測定,汽油、柴油動力汽車排放的廢氣中含有害物質達160多種,科學分析表明,汽車尾氣中含有上百種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體懸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鉛及硫氧化合物等。一輛轎車一年排出的有害廢氣比自身重量大3倍。
世界無車日的歷屆主題3
9月22日是世界無車日。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獲悉,今日「牽手文明 綠色同行」主題騎行活動在中關村軟體園軟體廣場和自行車專用路起航,鼓勵市民主動放棄開車,綠色通勤,文明騎行。
據了解,世界無車日最早由法國發起,其宗旨是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了解汽車對城市環境造成的危害,鼓勵人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騎車或步行。
綠色出行是解決超大型城市交通擁堵的治本之路。近年來,北京市持續開展慢行系統綜合整治,累計優化自行車道2836公里。不斷完善技術標準保障自行車路權,先後修訂出台政策類文件4項;整改影響自行車道的停車位,目前已完成23條道路、2094個不合格車位整改;去年開通的北京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路日均騎行量4000-6000輛,培養一批通勤「鐵粉」;7月31日自行車專用路西延工程完工,昌平區「回天」居民可從回龍觀地區騎行直達中關村軟體園,並在北京全市首次嘗試自行車左轉信號燈優先,從路權上保障騎行優先;今年,北京市印發了《北京市城市慢行交通品質提升工作方案》,年內將建設9個慢行系統示範區,推出10條「漫步北京」都市休閑文化微旅遊線路,引導市民深度逛京城。
隨著北京市大力倡導綠色騎行和慢行系統騎行環境的持續優化,以及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騎行量快速回升。2020年4月份開始,日均騎行量趕超去年同期水平,截至9月21日,日均騎行量超過300萬人次,其中,9月17日日騎行量達到355.9萬人次,成為新的歷史最高值。數據統計,今年以來,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的平均騎行速度、騎行時間、騎行距離三項均有所提升:平均速度為9.2公里/小時,同比增長17.9%;平均騎行時間12.1分鍾,同比增長14.2%;平均騎行距離(除1月份)為1.9公里,同比增長26.7%。
北京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綠色出行,對個人來說是一種既健康又環保的生活方式,對整個城市發展來說,既可以節約能源,減少污染,又能緩解擁堵,提升整體路網效率。打造綠色出行文化,需要全社會、各部門、每個人廣泛參與,持續用力。對此,交通部門呼籲所有交通參與者,爭做綠色出行的宣傳者、倡導者和踐行者,讓生活更健康,讓交通更和諧,讓城市更美好。
❷ 汽車傳動系統組成與作用
汽車行駛過程中採用的傳動操作系統是由離合器、變速器、萬向轉運傳動設備以及相關的驅動橋共同構成的,也就是進行發動機和汽車四輪驅動器之間互相連接的動力傳輸設備。汽車的傳動操作系統的主要應用功能有促使汽車起步的功能、變速功能、主要減慢速度的功能以及差速功能等等不同應用功能,給行駛過程中的汽車以足夠充足的牽引力和行車速度變化,進而可以順利地確保行駛中的汽車可以更加安全、穩定的運行和駕駛。 [2]
離合器
離合器作為發動機與傳動系的結合工具,其由主動部分(飛輪、離合器蓋等)、從動部分(摩擦片)、壓緊裝置(膜片彈簧)和操縱機構組成。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①保證汽車平穩的起步;②保證擋位改變時的順滑性;;③防止傳動系統過載造成機件損壞。 變速器是實現不同行駛路況下的行駛速度改變的重要工具,主要有變速器殼、蓋、輸入軸、輸出軸、中間軸、倒擋軸、齒輪、軸承、油封、操縱機構等組成,利用不同直徑的齒輪嚙合實現轉速和轉矩的轉變,為實現變速變矩、實現汽車倒行、中斷傳輸動力和實現動力傳輸的功能。 [3]
隨著科技的發展,離合器可以分為以下幾種::①液力偶合器,也稱液力變矩器,通過油液傳動,用油液帶動渦輪實現動力的傳遞;②電磁離合器是通過線圈的電磁感應,通電時產生磁性實現動力傳遞;③摩擦式離合器又分為乾式和濕式摩擦離合器兩種,根據從動盤的數量又分為單雙多盤式等種類。隨著電子技術在汽車領域的應用,一些自動離合器也應運而生,由控制單元(ECU)來代替手動的離合器操作,減少了汽車駕駛者在使用過程中的不規范操作造成的能量損失。自動離合器可分為機械電機式自動離合器和液壓式自動離合器兩種。機械式是通過ECU分析油門、發動機轉速和車輛行駛速度後控制馬達拉動拉 桿驅使離合器工作的運動形式,而液壓式是用電動油泵代替拉桿。裝有自動離合器的汽車比AT和CVT汽車有耗油低、成本低的優勢。 [3]
萬向傳動裝置
萬向傳動裝置是實現汽車傳動系動力傳輸的關鍵裝置,位於傳動軸的末端,鏈接傳動軸驅動橋和半軸等零件。 作用是在汽車車身空間、汽車軸距、裝配誤差等各方面因素引起的發動機與汽車軸線不在同一位置,解決動力傳遞過程、適應轉向和汽車運行時所產生的上下跳動角度變化問題。 [3]
驅動橋
驅動橋即主減速器、差速器和半軸的總稱。其中主減速器是通過增加轉矩、減少轉速來實現動力傳遞。差速器是主減速器傳遞的動力傳遞給兩輪,其目的是實現轉彎時兩車輪的不同速度需求。 [3]
半軸
半軸是將差速器的動力傳遞給驅動輪的裝置。 現以輕型轎車為例,從離合器、變速器以及傳動部件材料等方面分析研究汽車傳動系的傳動效率的改進方向。 [3]
變速器
傳動系的動力傳遞主要通過變速器將發動機的動力以改變傳動比的方式傳遞給車輪,用來適應周圍環境的變 化及自身重量的改變,在汽車發展的歷程中,汽車的變速器經歷了從手動到自動的技術變革。 [3]
手動變速器(MT)也就是通俗講的手動擋,是需要駕駛者在使用汽車時根據個人意願和實際情況自我調節汽車的一種變速方式。它通過大小不同的齒輪在駕駛者的操控下完成高速和低速的不同動力傳輸需求。 採用新型技術進行技術升級是MT發展的道路,可採用以下幾種方法:①採用高性能的鋼材,增加齒輪的剛度, 減少變速器齒輪在轉動過程中的變形磨損,增加齒輪間的結合,減少滑動產生的能量損失;②採用不同的軸承結構,用球和柱軸承結構替換錐軸承,減少齒輪轉動的摩擦錯位帶來的能量損失;③採用高性能的潤滑劑,減少換擋時齒輪的摩擦,增加契合度減少能量損失;④減少變速器潤滑油的油量,可以減少汽車在空載時能量損失6%~8%。 [3]
液力機械式自動變速器(AT)是通過液體壓力的方式傳遞和改變扭矩,實現控制機構的閉鎖功能。運用液體壓力和齒輪傳動與電控系統相結合實現速度的改變和扭矩的轉換。9G-TRONIC 變速器把齒比擴大到了9:15,發動機的轉速被有效地降低,節油效果較好。採用了雙扭減振和離心技術保證了舒適性,運用最新式的行星齒輪直控單元,使齒輪控制迅速;在材料方面採用了新型的鋁合金材料,將整車質量減小;在箱體中採用了兩個油泵,鏈傳動的離軸式設計主油泵在保證潤滑的同時增加了冷卻效果。 [3]
無級變速器(CVT)是通過傳動帶將動力傳遞給一個可改變槽齒寬度的棘輪完成動力的傳遞,達到變速的目的。某公司提出了對CVT進行改進,用鏈條作傳動方式,能實現更大的扭矩,但噪音大。傳動比的范圍越大,對 提高燃油經濟性更有利,所以CVT的最大傳動比為7.7,燃油經濟性能相對較好。 [3]
機械式自動變速器(AMT)是在原來的固定軸式有級變速器的基礎上增加了自動控制機構,即ECU。簡單的就是在手動變速箱的基礎上增加電控離合系統和電控換擋系統。AMT繼承了MT的優點在燃油經濟性方面比傳統的 4AT 相比,油耗降低20% ~30%,這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據,AMT相比於MT減少了不熟練駕駛者在操作時的燃油消耗,但舒適性與其他車型相比略差,在換擋時存在頓挫感,一直沒有被廣泛使用。 [3]
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DCT)通過兩組被自動控制的離合器交替工作, 實現無時間間隔換擋。小扭矩濕式雙離合自動變速器,質量相對較輕,適合小排量的發動機,同時採用電機驅動適時精確控制換擋時機,能使發動機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較低速度運轉,效率高,更加省油,在離合器方面採用了格特拉克獨有的微滑摩技術,摩擦器片和摩擦片之間會有一層油膜,能緩解發動的瞬時轉速。 [3]
純電動汽車傳動系統
傳動方案
機械式傳動:最早的電動汽車主要採用的都是機械式傳動系統,結構類似於傳統的內燃機汽車,以電動機取代發動機,配備的驅動電機一般具有較小的轉矩與較高的轉速等特點,而配備的變速器大多結構較為復雜。但由於其零部件多、在傳動效率方面受到比較大的限制,無法在性能上滿足電動汽車的設計需求。 [4]
機電集成式傳動:顧名思義,機電集成主要是指將傳動系與電動機集成於一體,其傳動系統主要包括主減速器和差速器等單元。該傳動方式多採用傳動比在5-20的行星齒輪減速器。行星減速器相對其他減速器,具有精度高、剛性強、傳動效率高、扭矩/體積比大的優勢。該傳動方式通過對傳動系統及電動機的集成設計,結構小巧體積輕便,同時可以滿足純電動汽車對承載力、抗沖擊力及抗震能力等的性能需求且安全系數較高、循環壽命較長。但整車通過性變差,維修不便等。 [4]
電動橋傳動:該傳動系統多採用在驅動橋內同時安置兩部驅動電機的布置方式。其中,差速器僅在車輛轉彎時參與對車輪的控制,協助轉彎,而在車輛直行時停止工作。等輸出功率的單電機與雙電機相比,體積更為龐大,質量也更高。採用電動橋傳動方式的電動汽車具有比前兩種傳動方式更好的機電集成水平,且在傳動效率方面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但另一方面,若保證驅動電機可滿足更多行駛工況下的行駛需求,就必須適應更寬的轉矩變化范圍,對控制和加工技術要求較高,電動橋內部的結構也隨之更為復雜,增加整車成本,不利於後期維修。 [4]
主要發展問題和解決方法
制約純電動汽車發展的首先是蓄電池的續航能力問題。目前市場上使用的電動汽車完成一次充電後,續航里程一般為100~300km,且僅在保持適當行駛速度及具有良好的電池調節系統的前提下才能得到保證,續航問題成為電動汽車的主要弊端。其次是蓄電池壽命較為短暫,普通蓄電池可允許的充放電次數僅為300~400次,即使性能良好的蓄電池充放電次數也不過700~900次,按每年充放電200次計算,一個蓄電池的壽命最多為4年。 [4]
針對以上問題,在控製成本的前提下的解決辦法主要有:一是減少成員數量或增大車內空間,以攜帶更多數量的電池,但是一味增加電池數量的方法存在很大限制。電池數量的增加必然會增大整車質量及車輛的行駛阻力,所以急需開發具有更高的比功率及比能量的電動汽車能量儲存裝置。二是對電動汽車進行節能設計。
❸ 微巴是什麼公交車
是現有公交網路的補充。
微循環巴士(簡稱「微巴」)是現有公交網路的補充,其線路多以路程短、站點少、運轉快為特點,能有效填補現有常規公交的盲區,完善公共交通網路,最大限度方便片區市民群眾「最後一公里」出行,有效遏制「禁摩限電」非法營運。
公交微循環線路的開通,對保障廣大人民群眾交通安全、便捷出行,遏制電動車非法營運違法現象,提升中心城區形象,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❹ 汽車行業有沒有比較好的前景
新能源是未來的科技產業,非常不錯,如果你有機會去研究新能源汽車,一定要好好把握,目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國際上最好的就是特斯拉,其實在中國,我們的byd也是挺不錯的,也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佼佼者,當然,新能源汽車有電動汽車,還可能有太陽能汽車,或者其他能源的汽車。
58
匿名用戶
2018-09-18 回答
目前汽車行業迅猛發展,汽車保有量已達到近2億。急需大量技術人才,如:汽車維修、汽車保養、汽車美容、汽車鈑金、汽車銷售、汽車管理、汽車保險理陪等專業復合型人才。
❺ 冬天騎電動車可以穿靴子嗎
電動車是許多人的上下班代步工具,比汽車靈活,比自行車跑得快,好處真不少。但寒冬時節騎電動車卻很容易受傷。
冬季關節病患是發病高峰,騎電動車的人群,的確比較容易受傷。
其實騎電動車跟騎摩托車一樣,速度快,受寒風刺激猛,而膝關節由於沒有什麼肌肉、脂肪組織,只是皮包骨,自身保暖不好,就特別容易受到寒冷刺激,誘發疾病。關節長期受寒、濕侵襲,就容易出現風濕、類風濕疾病,而其早期表現就是滑膜炎,在騎電動車一族當中出現較多。
滑膜炎是由於微循環不暢造成的無菌性炎症,主要症狀是產生積液,關節滑膜是包繞在關節周圍的一層膜性組織,它不僅是一層保護關節的組織,而且還會產生關節液,為關節的活動提供「潤滑液」。關節液的產生和吸收是一個動態平衡,當出現對關節液的重吸收障礙時,由於關節液的產生和吸收動態平衡被打破,關節液的產生大於重吸收,便會出現關節積水。
疼痛是先兆
電動車一族,當你的膝關節出現疼痛時,就要警惕了,也許滑膜炎正在悄悄接近你。
滑膜炎的發病往往就是從疼痛開始,若不注意並及時治療,發展到一定程度就開始出現腫脹。腫脹一是因為關節內出現了滑膜積液,一是軟組織水腫。此外還有膝關節發軟及活動受限,活動痛,活動增多時加重,休息後減輕。而且往往是見冷就疼痛發作,一注意保暖就立刻症狀緩解。這還是早期,如果遷延不治,疼痛就不可逆了,保暖也不能緩解。
保暖最重要
避免滑膜炎的發生,做足保暖功課最重要。
騎電動車的人,一定要穿足衣物,尤其是膝蓋的保暖,最好戴上護膝。時下在年輕女士當中非常流行的短裙、靴子的時尚冬季裝扮,從健康角度來看很不宜提倡,即使不騎電動車,這么穿著也容易在天冷時誘發關節炎,門診上見到的病例非常多,騎電動車的人更不能這么穿。
此外,經常接觸涼水、冷風吹的人,戶外作業的人,都要注意,這些都可能成為關節炎、滑膜炎的誘發因素,不僅是膝蓋,手的關節也會出現滑膜炎、關節炎。要注意暴露於涼水、冷風中的部位的保暖,事前做些適應性鍛煉,比如把手搓熱,事後及時去除寒冷侵襲因素。
一旦出現滑膜炎,除積極治療外,日常生活當中自己要特別注意,首先去除病因,電動車暫時就不要再騎了,出門要穿厚點,最好戴護膝,並適當做理療,效果也很好。
女士的高跟鞋也要暫時放棄,穿高跟鞋的話,走路時膝關節始終不能伸直,而關節長期處於屈曲位,對關節非常不好,一是會加重病情,二是不利恢復。可以穿靴子保暖
❻ 新穗巴士首吃螃蟹開通便民車,為何選擇了開沃新能源
廣州是中國南方重要的中心城市,常住人口超過1500萬人。為了緩解交通擁堵、方便市民出行,廣州先後建成了14條地鐵線路。不過就像很多城市一樣,存在地鐵站到社區「最後一公里」的接駁問題。一些社區曾經開通過接駁車,使用的是敞篷的電瓶車。不過由於乘坐環境差、運營不規范,並不受多數市民的喜愛。這些情況都被新穗巴士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新穗巴士在自負盈虧的前提下勇於嘗試新事物,真心實意為市民解決出行難題。而開沃通過自主設計和製造能力,為其量身定製純電動公交車。強強聯合使得便民車在廣州一炮打響,成為市民日常出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讓廣州這座國際化大都市變得更加高效與美好。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❼ 交通運輸部介紹:綠色貨運體系加快形成,碳減排待深化,原因是什麼
碳減排有待於深化的原因是因為想讓貨運車輛形成綠色貨運體系的難度在於貨車由於是貨運體系車輛的排放量較大,而且時間較長無法有效控制碳減排的排量。
汽車汽車的交通事故率是公共汽車的7.3倍。根據調查,每年四分之一的汽車都會發生一定程度的道路交通事故。城市公共交通,如公共汽車電動車、地鐵站和輕軌站,都是城市中相對安全的交通工具。如果現代城市司機能夠在一定范圍內盡可能多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他們可以進一步提高安全系數。
研究發現,騎自行車可以防止大腦老化,提高心肺功能和中樞神經系統的敏感性,鍛煉下肢肌肉力量,增強體力,延長壽命。因為定期有氧運動減肥使鍛煉者消耗更多的卡路里,可以得到明顯的減肥。適度行走可以增強心肺功能,改善微循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如動脈硬化、發燒、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世衛組織建議每天步行30分鍾或步行上下班是一種更安全、最理想的運動減肥方式。
❽ 無線供電技術在電動汽車中最早開始在什麼時候
無線供電技術在電動汽車中最早開始,在國內第一個電動比亞迪的誕生
❾ 石墨烯眼罩的功能
石墨烯眼罩的功能:通過發射有益於人體的遠紅外線光波能夠激活眼部細胞,緩解眼疲勞的同時還能促進睡眠。
石墨烯是一種二維碳納米材料。具有優異的光學、電學、力學特性,在材料學、微納加工、能源、生物醫學和葯物傳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被認為是一種未來革命性的材料。
2018年3月31日,中國首條全自動量產石墨烯有機太陽能光電子器件生產線在山東菏澤啟動,該項目主要生產可在弱光下發電的石墨烯有機太陽能電池,破解了應用局限、對角度敏感、不易造型這三大太陽能發電難題。
(9)電動汽車微循環擴展閱讀:
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石墨烯的出現,有望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驚喜。手機充電可以「秒充」,手機屏幕可以輕易彎曲甚至折疊,汽車可以使用石墨烯導靜電輪胎,避免摩擦起電發生爆燃。從航空航天、電子信息到節能環保,利用石墨烯的特性,很多領域很可能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未來,當充電設施越來越完善時,電動汽車使用石墨烯電池,可能花兩三分鍾就可以把電充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