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
❶ 學新能源汽車去吉利有前途嗎
有。
新能源汽車技術本來就是一門很有發展前景的學科,也是國內緊缺人才,不管在哪都有發展前途。
❷ 吉利汽車發布首款氫燃料客車,百公里能耗7.5kg氫氣,大家看好前景嗎
大家肯定看好前景,因為首款氫燃料客車不僅解決了能源短缺的問題,更代表著新能源將會出現更多的分支發展領域,所以很多專家與學者對這種客車也十分看好,同時我個人認為對於這種汽車的前景也比較認可。
總結:一家企業能把自己營收投入到汽車研發當中去,我認為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這不僅能讓企業長久發展,更重要的是也能為推動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示範作用。因為很多企業在賺到錢之後不會加大自己在新產品的研發反而會進行其他的發展,但是吉利公司能夠堅持自己的行業持久發展下去,並且保持技術上的更新,我認為這是很難得的一件事情,這也是汽車品牌發展的希望所在。
❸ 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嗎
新能源汽車的動力來源於電子或氫燃料,在使用過程中沒有化石燃料的燃燒,不會污染環境,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國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以下是新能源汽車未來十大發展趨勢,一起來看看吧!
趨勢預測1:產銷量螺旋上升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全球領先,過去三年連續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第一大國,累計產銷量已超過180萬輛。
其中,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和53.3%,市場佔比為2.7%,比上年提高了0.9個百分點
雖然質疑聲難免,但是在政策支持之下,新能源汽車大勢已定,只會繼續向前。從數據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螺旋式上升,2017年50萬輛、2018年80萬輛,而2019年預計達100萬輛以上,2020年規劃為200萬輛。
100萬的產銷量小目標對於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有著標志性意義,如果實現則代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開始可以支撐起百萬量級的規模。
趨勢預測2:新能源汽車行業風雲變幻
新能源汽車行業格局正在形成。廣汽、北汽、比亞迪、吉利等傳統車企強勢領跑,同時,以蔚來、威馬、小鵬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更是裹挾資本與技術果斷進入,走著完全不同的路。
傳統車企加速轉型布局
2019年比亞迪新能源車全球覆蓋城市將由200個擴大到400個,主推10萬元以下微型電動車。此外,明年比亞迪將增加3萬個充電配套設施。
北汽新能源發布 「擎天柱計劃」,計劃2019年~2022年,以北京、廈門、廣州等城市輻射展開,組建各城市公共出行運營平台和梯次儲能運維平台,建成換電站1000座,運營車輛10萬台。
吉利將開發多款電動車型、混動車型和插電式混動車型,2019年計劃推出5款以上的新能源車型。
造車新勢力融資建廠
蔚來汽車融資達到140億元,正籌建上海生產基地。蔚來汽車已聘請包括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在內的八家銀行為其年內赴美上市做准備,據悉此次IPO規模大約在10億至20億美元。工廠方面,目前蔚來汽車已經開始籌建位於上海市嘉定區的生產基地,規劃土地800畝左右。
威馬汽車計劃從2019年起,以每年超過一款新車的速度逐步推向市場。威馬汽車首批量產車於今年年中上市,新車將搭載網路Apollo系統,定價在20萬元左右,綜合工況續航里程可達450公里。
新能源汽車行業風雲變幻,無論是傳統車企加速轉型布局,還是造車新勢力融資建廠,都將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走向新的繁榮。
趨勢預測3:共享汽車前景光明,隱患暗藏
經歷過共享單車的繁榮與寒冬,共享的優勢與隱患不言而喻。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分時租賃汽車都是新能源汽車,雖然隨借隨還、自由支配吸引著用戶,但充電樁的數量與共享汽車數量不匹配,以及還車點的缺乏,導致行業運營效率低,共享汽車便利性不足。
即便如此,摩拜出行、滴滴出行、美團等互聯網巨頭,北汽集團、上汽集團、首汽集團、吉利汽車等傳統汽車生產商依舊紛紛進入新能源共享汽車行業。可以說,依賴資本的獨立運營派和依託整車企業的出行服務探路派是目前兩大主要力量。
隨著共享汽車運營規模的不斷擴張和運營區域的擴大,共享汽車的經營難度和經營壓力不斷增大,行業規范運營有待加強,例如保險的完善,為企業制定個性化方案或強制購買運營級商業保險,只有讓用戶無後顧之憂,未來前景才能長期看好。
趨勢預測4:商用車率先上路
人類運輸有兩種形式:生活流動和商品流動。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商用車有望率先上路。
公交電動化已經進行很多年,新能源客車的有效市場目前已經接近飽和,計程車和物流車作為政府采購和城市交通管制的領域,有望迎來新一輪的電動化熱潮。
眾所周知,大城市在解決個人的出行交通方面,公認的方式是減少私家車,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系統。同理,最有效的解決貨物的出行,同樣是打造「貨物公交系統」。
解決諸如續航、充電、一次裝載量等固有短板,「貨交」系統完善,物流公司大量自有車輛就不再是必須,貨物們定時定點定路線上車,分站到達,形成一個高效、有序、減少閑置和浪費的城市貨物運力系統,從而形成新一輪新能源熱潮。
趨勢預測5:配套產業逐步完善
兩會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公開指出:「充電基礎設施仍然是我們發展的短板」。
雖然新能源汽車產業初具規模,產業鏈條相對完整,但是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持續增長,充電基礎設施供給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劇,整體建設規模已經嚴重滯後。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各類充電樁達到45萬個,車樁比約為3.8∶1,距國家規劃的1∶1還有很大差距。充電技術是電動車發展的關鍵,未來電動汽車的充電趨勢將是「私人交流充電樁日常慢充」與「公共快充補電」兩種方式相結合。
預計下一步是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無線充電、智能充電、大功率充電技術創新及產業化,支持加氫站建設運營。
趨勢預測6:與人工智慧結合,向著無人駕駛前進
在《速度與激情8》中被黑客攻擊導致交通癱瘓的場景已經不是科幻。人工智慧+新能源=未來汽車。車聯網+新能源將徹底改變出行方式,一邊吃著火鍋一邊開著車不再遙遠。
為此,業內人士建議,加快研究並出台運營政策,從國家層面為加快自動駕駛汽車產業化奠定法律基礎;加強防範汽車被黑客攻擊、關鍵數據被控制而造成的巨大風險;加快部署自動駕駛車輛運營,推進智能化道路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加速改造面向自動駕駛汽車的新型城市交通環境。
可以想像,未來一輛由電力或太陽能或其他清潔燃料為動力,由人工智慧操控的無人駕駛汽車,不僅擁有「朋友」屬性,陪你聊天,感知你的各種情感;還是你的專屬僕人,替你「跑腿」購買咖啡、機場接人。
趨勢預測7:中國特色新能源技術路線
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HEV)、純電動汽車(BEV)、燃料電池汽車(FCEV)、氫發動機汽車以及燃氣汽車、醇醚汽車、太陽能汽車等其他新能源型汽車。
目前,純電動戰略初見成效,但弊端也開始顯現。因此,燃料電池、插電式、增程式作為技術補充方案等在某些應用領域的技術優勢將得到更多的政策關注和支持。
著眼未來,將重點突破動力電池、高比功率高耐久性燃料電池電堆等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將成為發電主體能源,充電智能化將引發能源結構的巨大變革。
趨勢預測8:動力電池回收體系逐步完善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存在諸多問題:1.回收利用法律法規尚不完善;2.回收利用體系尚不健全;3.回收技術和工藝水平有待提高;4.回收利用成本高、盈利難。
但同時,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加速成形,《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實施方案》完成,這將對動力蓄電池結構設計、連接方式、工藝技術、集成安裝的標准化做系統梳理和規定,同時強化對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運輸、儲存等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進一步落實動力蓄電池編碼制度及可追溯體系。
同時以補貼的方式規范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回收。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將逐漸規范,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提供新的增長動力。
趨勢預測9:低速電動車卷土重來
此前,依靠補貼政策支持,純電動A0、A00級市場攜低價、牌照優勢對低速車市場形成一定的沖擊,收割了一大批低速車用戶,但由於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對續航里程進行強制升級,車輛成本預計大幅提高,部分過於依賴補貼的車型將黯然退出。
與此同時,低速電動車憑借不依賴補貼、暫時還不需上牌的優勢有望卷土重來,在交通管理政策相對寬松的三四線城市迎來新一輪的高速增長期,佔領半壁江山。
低速電動車具備替代同級別燃油車的實力,但缺乏技術標准和規范管理,續航虛標、電池衰減、中小企業產品無售後服務等也是突出問題,雖然占據了三四線城市,但低速電動車若想真正贏得消費群體的認可,有更廣闊的發展,仍需在售後服務加大投入。
趨勢預測10:渠道模式創新
新能源汽車各種銷售推廣模式層出不窮,包括直營、分銷、運營等等,隨著汽車渠道和服務的線上線下融合,以電商為主的新零售模式更是成為了新的風口。
但是針對不同用戶群體,渠道模式有所差異。有分析指出,一二線市場的用戶較為集中、普遍有購車用車經驗,採取直營體驗店的模式更被認可;而三四線城市用戶相對分散,且很多首次購車,傳統4S店模式信賴度更高。
此外,有些車輛和充電設施運營商通過向潛在用戶提供用車或充電服務,順便銷售車輛的模式也在探索中,由此形成了整個產業鏈的串聯。
❹ 新能源汽車行業前景怎麼樣
新能源是汽車行業的發展方向,前景廣闊。
❺ 電動汽車的發展前景如何
發動機的氣缸數,排量,很多時候比男人的腎還重要。因為這些參數決定了你的氣場,層次跟尊嚴。但幾天前的一場會議,法國,德國等都擬定了明確的時間表,判了燃油車的死期。甚至連摩托車都還沒整明白的印度,都決定在2030年禁售燃油車。高轉的尖叫,炸街的排氣,都會慢慢離我們而去,不過,也許未來更有趣呢?
電動化是大勢所趨,這對於一直苦苦追趕合資車的自主品牌來說也是一個天賜良機。因為燃油車是高等數學,我們卻只有中學水平,最起碼連一個優良的AT變速箱都無法搞定。但純電動 汽車 省掉了三大件中的兩大件,什麼阿特金森循環,渦輪增壓,什麼AT,CVT,DSG統統滾蛋了,這意味著巨大的變革,也意味著反超的希望。
硬性指標國內外相差不大
純電動 汽車 誕生以來,就一直在為了增加續航而努力。不過受限於當前電池技術的瓶頸,不管是售價幾十萬的特斯拉,還是只賣幾萬的小知豆,大家的續航里程跟充電效率並不如價格的差距那麼巨大。
定位高端的特斯拉理論續航超過了400KM,國內的比亞迪,榮威的純電動車也能達到300KM以上的續航。國外銷量最好的日產聆風續航為250KM,國內的北汽,吉利等主流廠家也能達到。二三線的眾泰,江淮,也有150KM以上的續航,寶馬i3甚至趕不上很多國產車。綜合不同駕駛習慣造成的衰減,我們並不落後。
慢充充滿電的時間,除了騰勢在5小時左右,其他都是在6小時以上。甚至有十多個小時的,很參差不齊。從這些非常粗淺的數據中其實看不出哪一家有特別的優勢。沒有了V12的高貴,沒有了V8的殘暴,電動車的世界裡,大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核心技術供應商的強勢崛起
懂一點 汽車 行業的都知道,牛逼的燃油車零配件企業甚至比主機廠還要霸道。小到開關燈泡,大到發動機變速箱,配件商在各自領域的專業程度都是頂尖的。大眾寶馬背後站著ZF跟博世,豐田背後站著愛信跟電裝。我們什麼也沒有,甚至還要靠外資的大品牌供應商作賣點。
但純電動 汽車 最關鍵的大件變成了動力電池,這個領域我們不僅不落後,居然還有兩把刷子。比如比亞迪,大家對它的熟悉已經超過自己的身體。還有一家不熟悉但更具實力的寧德時代,這個公司一戰成名是因為它是寶馬新能源車在國內的獨家供應商。目前也是中國唯一一家向外國車企提供電池系統的企業,大眾,標致都在跟寧德時代談合作。
2017年第一季度,寧德時代動力電池供貨量達328245kWh,市場份額佔比達26%,超越比亞迪成為第一,合作夥伴包括了絕大多數的自主品牌。在純電動 汽車 領域來說,寧德時代的地位堪稱日本電裝,德國博世。
國家層面積極扶持
任何時候國家的政策都沒毛病,一直在扶持自主品牌,畢竟誰不希望自家的孩子聰明漂亮呢?但燃油車是在國外高度進化超過一百年的產物,哪怕每年國家給一汽這么多資金,請外國設計師,砸錢搞V12發動機,卻始終收效甚微。但黨的智慧是無窮的,補貼就是一招妙棋。
不限牌,不搖號,還有補貼,大大提高了大家的購買熱情。最重要的是補貼僅限於純電動跟插電式混合車型,於是將九成九以上的合資車攔在了門外。大家可以參一下2017年第一批新能源車推廣目錄公布,純電動乘用車幾乎全是自主品牌。插電式混合也僅僅只有寶馬一家合資廠入選,實際意義為0。大規模進入中國的豐田混動,一毛錢都得不到。
更狠的是,2016年國家設立了電池企業准入目錄,採用目錄以外電池的新能源 汽車 無法獲得補貼。二師兄根本記不住這么多家公司的名稱,只知道目錄上沒有一家國外公司,這么明顯的護犢子,國家真是操碎了心。
未來到底屬於純電動還是氫燃料電池,還沒有個定論。但是在以通勤為主的城市中,純電動 汽車 肯定會占據不小的份額。對了,德國紐博格林賽道最快電動 汽車 圈速創造者不是特斯拉,而是中國蔚來的EP9。
二師兄總結:對於自主品牌來說,現在到了最好的時刻。一方面我們對於傳統燃油車有了相當的積累,除了動力總成以外的很多方面甚至已經不遜色於合資車。另一方面我們有較為成熟跟先進的供應商,造一台高品質的電動車已經不是問題。加上國家層面的大力扶持,自主品牌在普通民用電動車上定能打一個翻身仗。
傳統能源終有一天會消耗殆盡,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國家的石油儲備也受制於國際形勢,所以新能源的普及和使用也是國家發展的必然走向。
後續待光伏能源的技術和成本上有更大發展和突破之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能就會替代傳統能源,隨之而來的也自然是電力 汽車 的全覆蓋。
所以,新能源電動 汽車 的到來,不是噱頭,是必然。在傳統燃油車還占據主要市場份額的時候,電動車的市場反而無限大,這也會成為各大車企的必爭之地,就像哪家企業能作為先行者了。目前看好比亞迪,如比亞迪秦、唐、宋之類新能源 汽車 已經在新能源市場確立了自己的地位了。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先上結論:中國的電動 汽車 市場很有前景。
理由有以下幾條:
1、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動車的蓄電池的成本將會出現顯著下降,降低電動車的價格,增加電動車的性價比,從而增加民眾購買積極性。
2、隨著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給電動車充電也將不再成為難題,進一步增加了電動車的實用性。
3、中國政府出台一系列相關政策支持新能源 汽車 和新能源技術的發展,這也將會是電動 汽車 的一個主要爆點。
除此之外,摩根大通預計,到2025年,全球電動 汽車 銷量將增長至3360萬輛,占 汽車 總銷量的比重約為30%。而中國電動 汽車 銷量也將逐步上升,並占據全球市場銷售份額的大部分。而且,摩根大通預計,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 汽車 產量將增長至460萬輛,占據中國 汽車 市場的很大一部分。
電動 汽車 有前景!目前歐盟已經確定在2020年全部停產停售柴油汽油車!
中國也會跟進,
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少:
首先,價格推廣問題,目前高檔的純電動 汽車 如特斯拉,都得80多萬以上,
別的品牌的也得20多萬以上
同等檔次的純電動車要比傳統燃油車貴了不只一倍,
盡量三年還算有所降低,但是還是價格偏高
第二,技術還是不成熟,尤其核心的電池技術,續航里程是硬傷,充滿電200公里左右就不錯了,只是理論數據,時間情況可能更低,
另外還受溫度的限制,溫度低的北方冬天續航里程傷不起
三,配套充電樁非常少
四,維修售後
等等好多因素限制,希望純電動車越來越好
毫無疑問,目前來說,無論是是國外還是國內,對於電動 汽車 的前景普遍都是看好的。歐盟地區已經宣布於2020年全面取消燃油 汽車 的銷售,而國內,政府對於電動 汽車 出台補貼政策以及減免購置稅和專用車牌、大量建設充電樁等一系列措施,使得電動 汽車 的銷售也是一片火爆,也說明了電動 汽車 的前景光明。
但是目前電動 汽車 想要全面推廣開來,還是存在著層層困難的。
首先就是價格上,高檔一點的車型,像特斯拉這類純進口品牌,動輒萬大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普通人家根本消費不起。而國產車型的純電動車,就算有政府補貼,終端售價仍然要達到二三十萬,而看看相同車型的燃油車卻只有十來萬甚至幾萬塊錢,消費者心裡不平衡肯定就不會想買。而低端的電動車售價低廉,只需要幾萬塊,由於品牌混雜和做工等方面的問題,消費者又不能接受,只能活躍在廣大偏遠農村鄉鎮地區,使用者大都都是上年紀的老年人,因此也被人稱之為老年代步車。
由於目前中國的 汽車 廠商在蓄電池的開發應用上仍然存在技術瓶頸,導致實際續航能力非常差,蓄電池在冬季低溫環境下,容易流失電量,進一步降低續航能力。在充電過程中,需要耗費時間太長太久,並且電池在達到使用壽命以後,需要二次更換電池,這也必然需要一大筆費用。誠然,隨著 科技 的進步,這些技術短板相信也能慢慢被克服。
雖然說純電 汽車 的大范圍普及還有待於技術的進步,但混合動力的火爆,無疑也是在純電技術突破之前,一個合理過渡的最佳選擇。一旦純電技術出現革命性的突破,那麼毫無疑問,屆時純電動車必然將全面替換和取代燃油車乃至混合動力。
電動 汽車 的技術還不是很完善,並沒有到大力推廣的時間。另外充電樁的不足,會造成續航能力的不足,只能做小范圍的代步之用。後期維護費用太高,電池老化速度快,幾年就需要更換,更換又要幾萬塊。
看看我們國家的新能源補貼政策如何?國家是支持並且有強烈的意願往電動 汽車 發展的,這對於電動 汽車 是一個很大的發展推動,再者目前新能源 汽車 也越來越多,對新能源 汽車 的配置上也要求慢慢提高,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2020年在電池儲蓄和充電設備上會很大的提高,至少在使用上是更方便,不擔心電源問題!
以我個人的觀點,電動 汽車 以後肯定是有前景的,但是在當前這個以傳統能源,石油,煤炭火力發電的情況下是行不通的。我們都知道電動 汽車 是需要充電才能行駛的,但是電又是需要燃燒煤,石油來提供,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電池使用壽命問題,這些都是待解決的。不過目前國家也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水力發電,風力發電,等以後有一天徹底取締了以傳統能源發電,而且電池技術有了重大突破,傳統燒油 汽車 很快被淘汰,電動 汽車 必是主流。
江山代有才人出,我相信這一天不會太遠了。
電動車的發展趨勢是非常向好的。目前汽油車整體銷量下降,市場不被看好,而新能源的銷售市場一直在保持高增長。隨著國家針對於新能源 汽車 補貼的續航標准再次提高,新能源 汽車 只要在續航,電池電芯密度方面,以及充電樁的這些安裝方便性的短板。或者通俗一點的來說就是,新能源 汽車 目前比較明顯的幾個短板就是續航問題,還有就是充電樁安裝問題,以及充電花費的時間多的問題(汽油車加完油幾分鍾就夠了)。這幾大問題,隨著 科技 的發展,這些難點不斷的被解決掉的時候。正常汽油車相對於新能源車就沒有太多優勢。在目前發展的這個階段來看,新能源相對來說還有些消費者暫時不能接受。但不代表它就不是發展的趨勢,就跟當時電動自行車淘汰兩輪摩托車和助力車那種趨勢是一樣的,一開始也是擔心續航充電的問題。但最終問題只有一個,解決的方法有很多種。
有!這個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因為我在 汽車 電池行業實習了已經7個月了,也接觸了不少相關的資料。另外,我弟弟也在一家國營的電動車公司上班,下面我具體來講講吧!
先說說我這個電池行業,目前電池行業已經開始加大質量的提升,不再是僅僅打價格戰,各種國內外先進的理論工具比如六西格瑪、精益等都被運用。電池質量提高了,電動 汽車 能開的遠、用的長並且馬力也夠!電池行業屬於電動 汽車 支持行業,發展了電動 汽車 也會得益!
再說說我弟弟那個行業,他是去年加入的公司,那個公司剛成立,是公家出錢辦的,工資也不低。據我弟弟說,目前主要是租賃,而且租的人也不少。政府也在投資,說明未來這一塊很有可能會大力發展。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依據,所以電動 汽車 必然會火!
❻ 9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再創歷史新高,市場佔有率達27.1%,你怎麼看
近日,中汽協發布最新產銷數據,新能源汽車產銷雙雙創歷史新高。2019年1-9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5.2萬輛和79.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5.6%和118.3%,增速較上年同期均有所提升。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1.3萬輛和80.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09.9%和107.8%;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1萬輛和4.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68.8%和59.5%;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24輛和237輛,同比分別下降69.5%和55.7%。在市場持續保持高增長勢頭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也日益激烈。
其中純電動汽車累計銷量56.3萬輛,同比增長119.1%,市場份額27.1%,較上年同期提高1.7個百分點。分車型看,9月銷量前五位的車型分別是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純電動乘用車、燃料電池乘用車和燃料電池客車。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銷量達到0.8萬輛同比增長149.4%,占據市場絕對主導地位;純電動乘用車銷量0.7萬輛同比下降59.1%,占據市場絕對主導地位。
❼ 吉利想借法拉第未來,實現新能源汽車高端化
2021年一開始,最忙的 汽車 廠商,可能就是吉利 汽車 了。在已經與網路、富士康、騰訊開始合作之後,吉利 汽車 又與法拉第未來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技術支持和工程服務領域展開合作,並探討由吉利與富士康的合資公司提供代工服務的可能性。此外,吉利控股集團還作為財務投資人參與了法拉第未來上市的少量投資。
吉利,作為中國最大的自主品牌廠商,2020年的吉利控股集團旗下的品牌銷量總計達到了210萬輛,體量已經相當龐大了。新年開始從吉利 汽車 的布局,不難看出吉利依然在貫徹做大集團,看出它開展全面業務的野心,但同時,也看出目前吉利對未來的焦慮。
【1】收購沃爾沃實現了吉利的高端化,但如何實現新能源化轉型呢?
吉利 汽車 高端化的轉型,是以吉利收購沃爾沃為代表。此後大量的有關沃爾沃的安全以及 汽車 技術,被應用到吉利的車型上。後來雙方更是開展了更深度的合作。聯合開發CMA平台,吉利因此憑借這個平台成立了領克品牌,進一步朝著高端化的方向發展。如今領克已經成為了自主高端品牌中相當成功的了。
雖然沃爾沃 汽車 在新能源方面也是非常領先的,但是沃爾沃旗下的星極品牌,銷量卻不是很理想。車型的辨識度不高,銷量相比特斯拉來說,也少的可憐,很多人一看還以為它就是沃爾沃。
反觀吉利品牌這邊,為了發展新能源,吉利成立了幾何品牌,不過幾何品牌在2020年的全年銷量只有6.8萬輛。作為中國銷量最大的自主品牌廠商,6.8萬輛的成績是很不理想的。而今後,新能源 汽車 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那麼吉利如何能朝著新能源方向轉型,也能成為新能源 汽車 銷量第一,是目前吉利需要重點考慮的地方。
所以吉利與富士康也好,與法拉第未來這些公司合作,其實是想找到下一個「沃爾沃」,一個能讓吉利在新能源 汽車 領域實現高端化的方式。
【2】吉利聯手法拉第未來,是想實現自己的新能源高端化?
法拉第未來的首款車型是FF91,它的定位是旗艦轎車,賣點是奢華, 科技 ,與高性能。售價約10~18萬美元,摺合人民幣65~110萬元左右。它的尺寸很大,軸距達到3.2米。預計2022年開始交付,百公里加速時間小於2.4秒,續航里程可以達到608公里。
同時法拉第未來還有另外兩款車型的規劃。FF81定位中大型車級別,與寶馬5系的尺寸類似,預計售價5.9~9.5萬美元(38~60萬)。
FF71定位中型純電動車,與特斯拉Model 3比較類似,預計售價4.5~6.5萬美元(30~40萬元)左右。
從法拉第未來的產品規劃上看,目前已經開發的產品全都是高端定位,高端售價。並不是面向普通消費者的。法拉第未來給人的定位不像是特斯拉,而更像是蔚來 汽車 ,有自己的堅持,不向市場妥協。
【3】吉利與法拉第未來會如何合作?
目前已經知道的是法拉第未來獲得了珠海國資委的20億投資,用於在當地建設工廠。而吉利 汽車 會幫助法拉第未來實現製造上的服務,還包括改善車型的工程和技術問題,包括增加自動駕駛功能在內的智能技術。此外,吉利因為此前已經與富士康進行了合資,而富士康有智能硬體的生產經驗,因此吉利富士康的合資公司也會參與進來,提供代工服務。
最後,我相信吉利憑借著與法拉第未來的合作,逐漸也能開發屬於自己的豪華純電動 汽車 。這或許是吉利 汽車 參與法拉第未來項目的根本原因。
❽ 未來10年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是怎麼樣的
未來10年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日益發展,用戶群體不斷壯大。伴隨著新能源的最大問題是電池問題。如何快速充電成了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也是衡量是否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指標之一。我認為未來的新能源汽車應該會是發展成換電的趨勢。
對於換電,專車專換是不可能的,這樣不僅浪費資源,而且無法普及。因此我認為未來更加偏向於統一一個最大電池倉空間,例如統一電池倉的空間大小是2m*1m*0.3m。電池廠商生產的電池都以標准介面以及不能超過電池倉的最大空間。
這樣只要是符合這個標準的新能源汽車都可以去換電。未來的加油站基本都會有新能源汽車的換電服務。依照以上談到的標准,車主只需要開進去即可以換一塊預先已經充滿電池的電池。那麼如何定價昵?首先如果換下來的電池還有30千瓦時。
而換上去的電池是100千瓦時的,換電站會自動進行計算:100千瓦時-30千瓦時=70千瓦時。也就是說車主需要按70千瓦時的電量進行付款。假設單價是1元/千瓦時,那麼車主這次換電的收費是70元。
❾ 吉利汽車2021年收入1016億元,新能源科技轉型卓有成效
在 汽車 產業整體形勢充滿不確定性的2021年,作為中國品牌 汽車 的龍頭車企之一,吉利 汽車 繼續發揮行業「穩定器」作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財報。
根據3月23日吉利 汽車 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 汽車 」)(0175.HK)公布的2021年財報,公司全年收入10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3%;扣除股份支付的股東應占溢利60.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4%;股東應占溢利48.5億元人民幣;凈利潤43.5億元人民幣。
上述幾項核心指標,體現出吉利 汽車 在過去的一年裡財務表現整體穩健。從更多的指標來看,吉利 汽車 正處於 歷史 最好狀態。現金流方面,總現金達到280億元人民幣,創 歷史 最高水平,凈現金達208億元人民幣。此外,吉利 汽車 擬每股分派股息0.21港幣,分紅比率35.3%,較2020年上升5.8個百分點。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吉利 汽車 的利潤結構愈加多元化,技術服務和授權利潤在持續走高,同比增長245.3%。以合營公司吉致金融為例,凈利潤同比增長45%。吉利 汽車 依靠技術輸出開辟出了傳統 汽車 業務之外的全新增長點,這在整個 汽車 產業向未來轉型過程中具備標桿性意義。
財務數字是企業實力的直接體現,吉利 汽車 2021年的表現顯現出公司體系基礎的扎實。從 汽車 銷量方面看,吉利 汽車 2021年全年銷售132.8萬輛,連續五年蟬聯中國品牌乘用車年度銷量冠軍。在量增長的同時,質量也在向上,吉利 汽車 的產品結構不斷優化,中高端車型發揮出越來越多的作用,促使企業平均單車利潤連年上升。這背後,是吉利 汽車 多年的技術研發投入厚積薄發的結果,也是其當前大力推進智能化、 科技 化轉型收到成效的體現。
從強勁的財報表現看,吉利 汽車 高質量發展的格局成型。2022年,吉利 汽車 將銷量目標定為165萬輛(含極氪7萬輛),將繼續優化產品結構,向電動化和智能化全面轉型。其中,現有主力車款動力全面升級,提升產品競爭力。新能源將大踏步前進,八款雷神混動車型投放市場,開啟新能源出行新格局。
品牌溢價提升,授權收入成亮點
研判吉利 汽車 的利潤結構,會發現其相當一部分都是來自於高端車型的貢獻,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轉變,意味著吉利 汽車 的品牌溢價在走高。數據顯示,吉利 汽車 (含領克)整體平均單車收入達87672元,同比增長9.0%,在同行業處於領先地位。
作為一家中國品牌車企,實現品牌走上去是企業乃至整個產業的願望。吉利在這個過程中率先踏出步子,過去幾年來單車利潤不斷提升,整體品牌形象與產品口碑都在市面上被打上了高價值的標簽。這從吉利 汽車 旗下幾大高端系列的熱銷勢頭上可以看出來,CMA高端系列、領克品牌、極氪智能 科技 ,成為中高端中國品牌 汽車 的佼佼者。
去年,吉利 汽車 品牌旗下由星越L、星瑞、星越S組成的「中國星」系列,憑借CMA架構、同級別最全配置等優勢,殺入合資產品腹地,成為中高端系列的領頭羊。「中國星」系列去年總計銷量超過20萬輛,極大拔高了吉利 汽車 的品牌價值。
已經問世五年的領克品牌,更是延續過往的凌厲姿態,穩站中高端核心市場。成立五周年來領克品牌累計銷量超過65萬輛,產品平均加權成交價達到16.5萬元。其中,去年上市的領克09更是以沖高到40萬元的氣勢,打入豪華車的優勢市場。
2021年4月推出的全新純電品牌極氪,聚焦高端純電智能 科技 ,迅速成為行業中全新的「新勢力」。首款車型極氪001自2021年10月開始交付以來,4個月累計交付12,453輛,平均訂單價達33.5萬人民幣,今年有望沖擊7萬輛的銷量目標。未來三年內,極氪將推出6款全新產品。在「智能吉利2025」的戰略規劃中,到2025年極氪將完成的使命是65萬輛,在高端電動 汽車 市場佔有率居全球前三。而今年將實現7萬輛目標。
從中國星到領克再到極氪,吉利 汽車 在品牌產品領域構築起三個中高端發力點,幾者共同發力帶動吉利 汽車 向上沖擊。
與產品結構優化同步實現的,是吉利 汽車 的利潤來源變得多元化。2021年,吉利 汽車 合營公司(領克和吉致金融)凈利潤增長42%,其中領克凈利潤增長37%,吉致金融凈利潤增長45%。技術服務和授權利潤等其他收入持續增長,同比增長245.3%,其中授權收入已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從產品輸出到技術輸出,多元利潤結構保障了吉利 汽車 的高質量發展。
新能源厚積薄發,海外出口猛增
在 汽車 行業中,吉利 汽車 一直注重新能源發展,去年確定的兩個「藍色吉利行動」,對吉利的新能源行動形成了戰略指導。經過多年的耕耘,吉利的新能源車業務在2021年裡迎來總爆發,雷神動力、幾何 汽車 、極氪均表現兇猛。
數據顯示,2021年吉利 汽車 新能源產品銷量突破10萬輛,同比增長約47%,除純電、PHEV車型外,還推出了多款HEV車型。
其中,幾何 汽車 上市2年多來,累計服務用戶超過20萬名,獲得了很好的口碑與銷量成績。2021年幾何 汽車 銷量達到55,320輛,同比增長145.3%,A級市場市佔率7.43 %,市場潛力不容小覷。
2022年,吉利將繼續加大在新能源產品上的研發投入,在純電、超級電混、醇電混動、換電等賽道上全面發力。目前,全新換電出行品牌睿藍 汽車 已打開吉利的換電新格局,8款以上雷神Hi·X油電混動和超級電混產品計劃投放市場,開啟新能源出行新格局。
出口走到世界舞台,是中國品牌 汽車 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吉利 汽車 憑借多年來的全球化布局,在海外市場方面已從布局期進入收獲期。盡管近兩年世界局勢動盪不安,但全球化的大體格局沒有改變。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吉利 汽車 還將進一步融入全球競爭,穩步開拓海外市場。
2021年,吉利 汽車 累計向海外地區市場外銷11.5萬輛,同比增長58.2%。新增銷售網點24家。「出海」20年以來,吉利 汽車 的業務足跡覆蓋至28個國家,海外銷售和售後網點達到227家,吉利 汽車 在國際市場的品牌形象和影響力不斷提升,收獲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
例如,2021年吉利在菲律賓銷量同比增長近200%,Coolray(繽越)分別在菲律賓和科威特的細分市場保持全年銷量第一;Tugella(星越)銷量穩居沙特Coupe C級SUV細分市場第一;在南美哥斯大黎加,吉利 汽車 銷量穩居中國品牌第一。
領克品牌的出口計劃也在不斷加速的過程中。領克的「歐洲戰略」已實現常態化出口歐洲,在荷蘭、德國、比利時等市場實現終端交付,「亞太戰略」首站落地科威特,在中東四國開始交付,為中國高端品牌出海打造範本。
研發投入增加,構建生態體系力
研發是企業競爭力的基石。吉利控股是2021年中國企業研發投入TOP10中唯一的車企,近十年來累計研發投入超1400億元,設計研發人員超過2萬人,擁有2.6萬項創新專利。在母公司的賦能之下,吉利 汽車 的研發投入也是逐年水漲船高。
2021年,吉利 汽車 的研發總投入55億元,同比增長16.1%,過去5年合計研發總投入共計256億,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呈逐年上升態勢,2022年吉利將繼續加大在新能源產品上的研發投入。
吉利 汽車 將全面推動「智能吉利2025」戰略落地,構建吉利在智能新能源 汽車 時代領先的體系力;加速推進 科技 吉利4.0時代全面架構造車效率,模塊化架構車型提升至70%,中國星占吉利品牌銷量比例提升至30%;進一步提升和發揮模塊化架構造車在成本、質量一致性和效率上的優勢。
其中,智能網聯方面的生態建設是重要的一環。吉利 汽車 將重點加強軟體自研,加快實現新一代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的應用。智能座艙方面,基於7Nm晶元的「新一代智能座艙」技術將在今年對外展示,並率先搭載在新款智能SUV上。自動駕駛方面,極氪與Mobileye深化合作,將於2024年推出全球首輛具有L4自動駕駛能力的全電動 汽車 。
此外,作為2022杭州亞運會官方合作夥伴,吉利將提供1,800輛乘用車用於杭州亞運會接駁服務,並落地6V5R的智能駕駛系統(NOA),以智能、綠色的 科技 產品保障亞運,展現中國 汽車 品牌實力。
事實上,吉利控股集團的研發投入覆蓋范圍極廣,其面向的是 汽車 出行的大未來,在硬體軟體方面同步布局,至今成果豐厚。通過布局新能源 科技 、車聯網、自動駕駛、低軌衛星、車載晶元、操作系統等業務,吉利將做強 科技 生態圈,打造 科技 護城河。吉利 汽車 也將從 科技 生態中獲益良多。
加碼技術創新、構建 科技 生態,吉利將新能源與智能網聯領域再造新優勢,為用戶帶來超越期待的產品與體驗,為投資者創造長期回報,引領產業鏈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面向2022年, 汽車 行業面臨的外部環境仍舊有很多不確定性。但吉利 汽車 將基於過去多年來的產業積淀從容出擊。在保障資源供應的同時,加強智能電動的自研能力。一個更具活力與收入新增點的吉利 汽車 ,將出現在行業面前。
❿ 吉利9月銷量發布,新能源滲透率突破30%,如何評價這一現象
吉利汽車9月的銷量已經發布,可以發現新能源的滲透率能夠突破30%,這也是一種好的趨勢,現在人們比較關注新能源汽車並且新能源汽車的不斷發展進步,也獲得人們的歡迎。
在9月份吉利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也是非常高的,能夠達到30%能夠超過新能源,市場在整體的滲透率水平方面已經有了超越。在另外一個方面可以發現各大品牌的新車效應也已經有所變化,並且有不錯的銷量增長對於吉利汽車來說,在9月份的銷售量有了推動也迎來了輝煌時刻。在新能源板塊上可以發現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主流水平,在車企銷量中,排名比較靠前,有了最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