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份電動汽車銷量
❶ 一周汽車圈丨特斯拉8月銷量不及預期,全新捷途X90等即將上市
進入"金九銀十",車市變得更加活躍了。上周汽車圈倒是少了些熱點事件,不過新車資訊卻變得多了起來,相繼有不少新車型的推出,彷彿在為月底的北京車展預熱。值得高興的是中汽協公布的8月份銷量,國內汽車銷售達218.6萬輛,同比增長11.6%。擺脫陰霾後汽車行業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
而在新車方面,上周起亞K5凱酷、東風風神AX7PRO等換代新車迎來上市,另外還有包括寶馬X3、賓士GLA/GLB/C級/GLE、哈弗H7眾多的改款車型扎堆上市;而新的一周也即將有全新一代捷途X90、新款比亞迪宋PLUS、榮威i6MAX、觀致7等多款新車上市……更多關於本期《一周汽車圈》的詳細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內飾方面,新車採用了榮威家族的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配合大尺寸豎狀中控液晶屏以兩側豎狀空調出風口。配置上,新車全系標配了最新的斑馬智行VENUS系統,並可實現一次喚醒,連續90秒的人機交互,可播放視頻、遠程式控制制智能家居、車內小程序點外賣等,還可實現L2級的智能駕駛輔助。
動力方面,榮威i6MAX將搭載燃油和插混兩種動力,其中燃油版搭載1.5T四缸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73馬力,峰值扭矩為275牛·米,0-100km/h加速8.5s。
插混版車型搭載的是由1.5T渦輪增壓發動機和電動機組成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其中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69馬力,電動機最大功率為136馬力,能爆發出最大綜合扭矩480牛·米,百公里加速7.2s。據介紹,可實現1.1L的百公里綜合油耗,純電續航里程可達70km。
總結
本期《一周汽車圈》的內容就到這里了,由於篇幅有限,新的一周里即將上市的小改款新車包括比亞迪宋PLUS、2021款哈弗F7、2021款哈弗F7x、寶駿530全球車周年紀念版這里就不展開贅述。
除此之外,還有兩條新聞值得關註:東風雷諾也在近期正式退出了歷史舞台,股權交割完畢後的東風雷諾已經正式更名為東風汽車(武漢)有限公司,由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新老交替之中,盛騰走上舞台,9月9日,南京盛騰汽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注冊成立,意味著拜騰更換馬甲後重新延續,不過不得不說,相比其他造車新勢力,盛騰汽車的前景依舊不太樂觀。
隨著北京車展的臨近,近期一定會有更多的新車動態值得關注,大事小情也會不斷涌現,本期就到這里了,下周再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❷ 2018年純電動汽車銷量TOP3城市在哪裡
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分析 新政策+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發展
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仍然保持大幅度增長態勢
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經歷了28年以來的首個負增長,但新能源汽車仍然保持了大幅度增長態勢。展望2019年汽車市場,情況仍然不容樂觀,而新能源汽車也成為拉動中國汽車市場的一個重要動力。
對於目前正處於發展關鍵節點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眾多權威專家在會上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既有著重大機遇和有利條件,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要正視問題,推進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2018年,汽車產業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出現市場下滑,但長期向好的發展前景沒有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仍然保持了良好勢頭。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咨詢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4萬輛和22.5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3.4%和38.2%。累計方面,2018年1-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9%和61.7%。
其中,2018年1-12月,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8.6萬輛和98.4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7.9%和50.8%;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3萬輛和27.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2%和118%;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均完成1527輛。
2018年12月純電動汽車累計銷量244517台,同比實現正增長:34%。全年累計銷量707692台,同比實現正增長:58%。累計銷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北京、深圳、天津、鄭州、杭州、廣州、上海,濰坊、南昌、柳州。其中濰坊私戶比例最高,達95.3%;杭州公戶比例最高,達72.8%。
2018年純電動車全年銷量前10解讀:
①·
北汽EC系列憑借90637輛的銷量再次獲得新能源市場的銷量冠軍,且相比同期增幅達到了16.6%。同時與後面的純電動車型拉開了較大的差距。另外有3款北汽新能源車上榜;
②· 2018也涌現了不少新晉的純電動車型,比亞迪元EV、榮威Ei5等車型;
③· 2018年銷量前10的純電動車型中,小型車、微型車居多,價格便宜、續航能力長、配置較為豐富成為這些車型熱銷的原因。
2018年全年中國純電動車企業銷量TOP10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8年最受歡迎的10款純電動車解讀
TOP 1: 北汽EC系列
● 補貼後售價:5.98萬-6.18萬元
● 純電續航里程:162km
● 2018年全年銷量:90637輛
TOP 2: 奇瑞eQ
● 補貼後售價:5.98萬-6.98萬元
● 純電續航里程:301km
● 2018年全年銷量:46967輛
TOP 3: 比亞迪e5
● 補貼後售價:12.99萬-13.99萬元
● 純電續航里程:400km
● 2018年全年銷量:46231輛
❸ 有哪些網站、渠道可以看到相關的行業數據及各大汽車品牌市場佔有率
——原標題:2019年9月中國汽車行業產銷量現狀分析 連續15個月同比下降、新能源汽車市場三連降
1、中國汽車產銷量連續15個月同比下降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9年9月,汽車進入傳統「金九銀十」銷售旺季,與8月相比,呈現了明顯回升,行業銷量同比降幅也比上月有所收窄,但同比降幅依然較大。自2018年7月份以來,我國汽車產銷量已連續15個月同比下降,其中新能源汽車也連續3個月下降,消費動能仍處於不足狀態。
2019年9月,汽車銷量同比降幅收窄。產銷量分別完成220.9萬輛和227.1萬輛,比8月分別增長11%和16%,比2018年同期分別下降6.2%和5.2%,產量降幅比8月擴大5.7個百分點,銷量同比降幅比8月縮小1.7個百分點。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❹ 2018電動車銷量有沒有排名
2018年,汽車產業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出現市場下滑,但長期向好的發展前景沒有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仍然保持了良好勢頭。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咨詢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4萬輛和22.5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3.4%和38.2%。累計方面,2018年1-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9%和61.7%。
其中,2018年1-12月,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8.6萬輛和98.4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7.9%和50.8%;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3萬輛和27.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2%和118%;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均完成1527輛。
2018年12月純電動汽車累計銷量244517台,同比實現正增長:34%。全年累計銷量707692台,同比實現正增長:58%。累計銷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北京、深圳、天津、鄭州、杭州、廣州、上海,濰坊、南昌、柳州。其中濰坊私戶比例最高,達95.3%;杭州公戶比例最高,達72.8%。
2018年純電動車全年銷量前10解讀:
①·北汽EC系列憑借90637輛的銷量再次獲得新能源市場的銷量冠軍,且相比同期增幅達到了16.6%。同時與後面的純電動車型拉開了較大的差距。另外有3款北汽新能源車上榜;
②· 2018也涌現了不少新晉的純電動車型,比亞迪元EV、榮威Ei5等車型;
③· 2018年銷量前10的純電動車型中,小型車、微型車居多,價格便宜、續航能力長、配置較為豐富成為這些車型熱銷的原因。
2018年全年中國純電動車企業銷量TOP10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❺ 乘聯會:8月車市迎近年來最強增長,「金九」值得期待
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序防控,進入4月以來,乘用車市場銷量出現V型反轉,市場持續回暖。進入8月,隨著政策利好、市場優惠促銷的不斷加持,乘用車市場也迎來了近段時間以來的最強增長。
此外,北京車展將在9月末舉辦,新品投放熱潮和車市關注度也將得到提升。秋季新品發布後,市場表現一般會隨大勢持續增長數月,渠道庫存建立和零售銷量提升都會比較好。
值得一提的是,崔東樹認為,今年「金九銀十」的熱度主要看自主品牌。他分析稱,從歷年走勢看,9月自主品牌環比增長22%,合資環比增速次之為14%,豪華車環比增速最慢為9%。雖此外,近5年10月環比9月的增速,豪華、合資、自主分別是-6%、-1%、+8%,自主的秋季增量攻勢效果較強。
對於接下來的預期,乘聯會表示,今年疫情影響下的銷量走勢呈現年初較低迷的特徵,隨著7-8月低基數和車展啟動早等因素影響,淡季表現強,旺季回升速度難以超預期。此外,受到中秋節在10月的因素,加之9月底北京車展等營銷活動的推動,「金九」的銷量回升效果影響應該較為明顯。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❻ 為什麼新能源電動車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格局重塑 2020年成關鍵節點
跨國品牌緊鑼密鼓地布局,2020年或將成為競爭關鍵節點
新能源車作為我國汽車行業眾所周知的藍海,目前自主品牌已經成為新能源車終端市場上的主要力量。不過面對這片藍海,合資、進口品牌聲勢較弱。其實跨國品牌也並非熟視無睹,並且已經在緊鑼密鼓地布局。從目前多個合資、進口品牌公布的戰略來看,2020年或會成為新能源車競爭的一個關鍵節點。
8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統計分析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8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9萬輛和10.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9%和49.5%。累計方面,2018年1-8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0.7萬輛和60.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5.4%和88%。
跨國品牌進入新能源車賽道
從目前新能源車終端市場的銷量來看,自主品牌確實是主力軍,大部分的市場份額都被其占據。畢竟目前合資品牌與進口品牌在新能源車型的數量上還遠不及自主品牌。
難道說這些在中國汽車市場一直強勢的跨國車企甘於落後了?當然不是。只不過從戰略布局的時間上看,步伐確實比自主品牌慢一些。從新車的推出速度來看,今年是合資品牌密集推出新能源車的一年。如東風日產以軒逸·純電為起點,計劃未來3年內將導入日產技術,並力爭在3年內實現電動化核心零部件100%國產化。還有廣汽三菱、廣汽豐田這些「廣字頭」的合資品牌,目前首先導入廣汽傳祺GS4
PHEV為原型的新能源車,成為業界創新之舉,也是新能源市場的一個特色打法。此外還有長安福特、上汽通用別克等合資品牌,以及以寶馬i為代表的豪華品牌也都推出了各自的新能源車型,只是數量不多。
新能源車市場推出新競爭態勢
隨著新能源汽車性能的不斷提升和補貼政策的逐步退出,對消費者來說,2020至2025年將出現新能源汽車的最佳購買時間點。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800萬輛,而燃油車銷量則會達到峰值(約3200萬輛),之後將經歷斷崖式下滑,預計到2030年燃油車銷量將跌至2000萬輛。
要與自主品牌共同爭奪新能源車市場,國產化已經成為各大跨國品牌的共識,更多的是以2020年前後作為關鍵節點。屆時,可以預見的是新能源車市場開始進入新車密集推出的新競爭態勢。
相關政策利好發展,2020年或成競爭關鍵節點
從整體情況來看,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進入「後補貼時代」,行業淘汰加速;再加上「雙積分」新政時代來臨,進一步刺激各品牌廠商關於新能源市場的爭奪。新能源市場競爭格局正在全面重塑。
與眾多跨國品牌所制定的戰略時間點接近,2020年或許將會成為新能源車發展的一個關鍵節點。新能源車將按「S形」曲線發展,並經歷引入期、發展期、成熟期、平穩期四個階段,藉助中國乘用車發展軌跡,初步確定新能源車將在2020年後進入發展期,並於2030年左右達到發展中點。
作為推動新能源車發展的因素,相關政策必不可少,其中有鼓勵也有嚴格的淘汰機制。首先,產業政策對消費者購車給予了極大的鼓勵,包括免車船稅、免購置稅,以及購車享受補貼,以及比燃油車多5%的貸款比例等等。特別是「雙積分」的推動,也是新能源車未來幾年即將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根據政策規定,2019年與2020年國家對車企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0%和12%。乘用車企業由平均燃料消耗量所產生的負積分需要通過購買新能源汽車正積分抵償歸零。如果不在接下來這場新能源車競賽中勝出的話,這些車企就將面臨著被淘汰的危險。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2020年前後也是發展新能源車非常關鍵的時期。
❼ 新能源乘用車年度榜單來了!銷量突破10萬的車型就是它
隨著12月銷量數據陸續公布,各大車企及主流車型一年的成績單也逐漸呈現出全貌。
根據乘聯會廠家批發數據,2019年12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13.7萬台,同比下降15.1%,環比11月增長73.5%。
排名第二的北汽新能源累計銷量15.1萬輛,支撐車型來自EU系列,該系列貢獻了北汽新能源73.6%的銷售份額,北汽新能源在純電乘用車領域也連續第七年奪冠。
上汽乘用車2019年累計銷售7.1萬輛,同比下跌26.8%。2019年將更多重心放在國外市場的上汽新能源並沒有推出太多新車,僅在11月上市了插混車型榮威RX5eMAX,但在2019年並沒有銷量錄入,2020年市場表現如何還有待觀察。
造車新勢力方面,蔚來憑借ES8和ES6兩款車型最終以2.1萬輛總銷量排名車企榜單十三位;小鵬則靠著G3在對私市場的優異表現,以1.67萬輛的成績排名第十四位。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❽ 影響新能源汽車供給和需求的因素有哪些,請用一張圖說明現在和未來的均衡
一、新能源汽車產銷情況分析
新能源乘用車強勢增長,過渡期沖量有望新能源乘用車發力,新能源汽車銷量保持較快增速。2018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4.73萬輛,同比增速為62.46%。新能源汽車銷量領先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強勢增長,尤其是插電混動車型銷量超預期。2019年Q1,新能源汽車銷量27.42萬輛,同比+95%;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25.23萬輛,同比+97.9%。雖然補貼下降超過此前預期,但是新能源乘用車因為限購限牌,產品力提升,雙積分政策增加供給等原因仍有望保持較快增長,預計全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140萬輛,同比+33%,新能源汽車銷量166萬輛,同比+32.5%。
2011-2019Q1新能源汽車產銷變化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月26日,財政部發布2019版本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政策規定分為五方面:1、優化技術指標,堅持「扶優扶強」,穩步提高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門檻要求,適度提高新能源汽車整車能耗要求,提高純電動乘用車續駛里程門檻要求;2、降低補貼標准,促進優勝劣汰,仍設立三個月緩沖期;3、完善清算制度,從2019年開始有運營里程要求的車輛,完成銷售上牌後即預撥一部分資金,滿足里程要求後可按程序申請清算;4、過渡期後取消地方補貼,過渡期後地方不再對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給予購置補貼,轉為用於支持充電(加氫)基礎設施「短板」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等方面;5、強化質量監管,確保車輛安全,對由於產品質量引發重大安全事故,或經有關部門認定存在重大質量缺陷的車型,暫停或取消推薦車型目錄,並相應暫緩或取消財政補貼。
5月8日,財政部發布支持新能源公交車推廣應用通知,2019年地方可繼續對新能源公交車給予補貼支持。2020年開始,採用「以獎代補」方式重點支持新能源公交車運營。
補貼政策靴子落地,過渡期期間沖量有望,補貼退坡助行業優勝劣汰,龍頭有望市佔率提升。乘用車國補下滑幅度超過50%,過渡期後地補取消,預計乘用車補貼整體下滑幅度在70%左右,車企或採用降低上游成本以及終端提價的方法消化補貼退坡影響,但若提價對全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或有一定影響,新能源乘用車企業毛利率或下降。客車方面,過渡期後取消對新能源汽車的地方補貼(但是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專用車整體補貼下降幅度超過50%。燃料電池汽車過渡期期間按2018年對應標準的0.8倍補貼,略低於預期。補貼政策靴子落地,過渡期期間沖量有望,補貼退坡助行業優勝劣汰,龍頭有望市佔率提升。建議關注新能源乘用車龍頭比亞迪,新能源客車龍頭宇通客車,以及新能源汽車上游產業鏈標的:新能源熱管理核心標的三花智控、銀輪股份。車企可能通過下游提價、上游降本等方法降低補貼退坡影響。A00級別乘用車追求續航里程和能量密度提升的意義不大,轉用磷酸鐵鋰等低成本電池降低成本的可能性比較大。A0車型可能會選擇把續航里程做到250km以上,在此基礎上盡量降低成本。A級別可能會提升續航里程到400km以上,能量密度進一步提升。乘用車企業可能會採用終端提價且擠壓上游供應商成本的方法降低補貼下降對企業盈利帶來的影響。預計新能源客車也會通過上游降本下游適當提價的方式消化補貼下降的影響,但整體盈利性逐漸趨於傳統客車,落後產能出清後,有利於龍頭市佔率提升。過渡期補貼幅度高於過渡期後,過渡期期間乘用車、客車都有搶裝動力,3~6月新能源汽車高增長有望持續。
二、新能源汽車未來十大發展趨勢
能源汽車的動力來源於電子或氫燃料,在使用過程中沒有化石燃料的燃燒,不會污染環境,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國政府的鼓勵和支持
1、產銷量螺旋上升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全球領先,過去三年連續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第一大國,累計產銷量已超過180萬輛。
其中,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和53.3%,市場佔比為2.7%,比上年提高了0.9個百分點
雖然質疑聲難免,但是在政策支持之下,新能源汽車大勢已定,只會繼續向前。從數據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螺旋式上升,2017年50萬輛、2018年80萬輛,而2019年預計達100萬輛以上,2020年規劃為200萬輛。
100萬的產銷量小目標對於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有著標志性意義,如果實現則代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開始可以支撐起百萬量級的規模。
2、新能源汽車行業風雲變幻
新能源汽車行業格局正在形成。廣汽、北汽、比亞迪、吉利等傳統車企強勢領跑,同時,以蔚來、威馬、小鵬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更是裹挾資本與技術果斷進入,走著完全不同的路。
傳統車企加速轉型布局
2019年比亞迪新能源車全球覆蓋城市將由200個擴大到400個,主推10萬元以下微型電動車。此外,明年比亞迪將增加3萬個充電配套設施。
北汽新能源發布「擎天柱計劃」,計劃2019年~2022年,以北京、廈門、廣州等城市輻射展開,組建各城市公共出行運營平台和梯次儲能運維平台,建成換電站1000座,運營車輛10萬台。
吉利將開發多款電動車型、混動車型和插電式混動車型,2019年計劃推出5款以上的新能源車型。
造車新勢力融資建廠
蔚來汽車融資達到140億元,正籌建上海生產基地。蔚來汽車已聘請包括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在內的八家銀行為其年內赴美上市做准備,據悉此次IPO規模大約在10億至20億美元。工廠方面,目前蔚來汽車已經開始籌建位於上海市嘉定區的生產基地,規劃土地800畝左右。
威馬汽車計劃從2019年起,以每年超過一款新車的速度逐步推向市場。威馬汽車首批量產車於今年年中上市,新車將搭載網路Apollo系統,定價在20萬元左右,綜合工況續航里程可達450公里。
新能源汽車行業風雲變幻,無論是傳統車企加速轉型布局,還是造車新勢力融資建廠,都將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走向新的繁榮。
3、共享汽車前景光明,隱患暗藏
經歷過共享單車的繁榮與寒冬,共享的優勢與隱患不言而喻。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分時租賃汽車都是新能源汽車,雖然隨借隨還、自由支配吸引著用戶,但充電樁的數量與共享汽車數量不匹配,以及還車點的缺乏,導致行業運營效率低,共享汽車便利性不足。
即便如此,摩拜出行、滴滴出行、美團等互聯網巨頭,北汽集團、上汽集團、首汽集團、吉利汽車等傳統汽車生產商依舊紛紛進入新能源共享汽車行業。可以說,依賴資本的獨立運營派和依託整車企業的出行服務探路派是目前兩大主要力量。
隨著共享汽車運營規模的不斷擴張和運營區域的擴大,共享汽車的經營難度和經營壓力不斷增大,行業規范運營有待加強,例如保險的完善,為企業制定個性化方案或強制購買運營級商業保險,只有讓用戶無後顧之憂,未來前景才能長期看好。
4、商用車率先上路
人類運輸有兩種形式:生活流動和商品流動。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商用車有望率先上路。
公交電動化已經進行很多年,新能源客車的有效市場目前已經接近飽和,計程車和物流車作為政府采購和城市交通管制的領域,有望迎來新一輪的電動化熱潮。
眾所周知,大城市在解決個人的出行交通方面,公認的方式是減少私家車,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系統。同理,最有效的解決貨物的出行,同樣是打造「貨物公交系統」。
解決諸如續航、充電、一次裝載量等固有短板,「貨交」系統完善,物流公司大量自有車輛就不再是必須,貨物們定時定點定路線上車,分站到達,形成一個高效、有序、減少閑置和浪費的城市貨物運力系統,從而形成新一輪新能源熱潮。
5、配套產業逐步完善
兩會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公開指出:「充電基礎設施仍然是發展的短板」。
雖然新能源汽車產業初具規模,產業鏈條相對完整,但是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持續增長,充電基礎設施供給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劇,整體建設規模已經嚴重滯後。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各類充電樁達到45萬個,車樁比約為3.8∶1,距國家規劃的1∶1還有很大差距。充電技術是電動車發展的關鍵,未來電動汽車的充電趨勢將是「私人交流充電樁日常慢充」與「公共快充補電」兩種方式相結合。
預計下一步是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無線充電、智能充電、大功率充電技術創新及產業化,支持加氫站建設運營。
6、與人工智慧結合,向著無人駕駛前進
在《速度與激情8》中被黑客攻擊導致交通癱瘓的場景已經不是科幻。人工智慧+新能源=未來汽車。車聯網+新能源將徹底改變出行方式,一邊吃著火鍋一邊開著車不再遙遠。
為此,加快研究並出台運營政策,從國家層面為加快自動駕駛汽車產業化奠定法律基礎;加強防範汽車被黑客攻擊、關鍵數據被控制而造成的巨大風險;加快部署自動駕駛車輛運營,推進智能化道路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加速改造面向自動駕駛汽車的新型城市交通環境。
可以想像,未來一輛由電力或太陽能或其他清潔燃料為動力,由人工智慧操控的無人駕駛汽車,不僅擁有「朋友」屬性,陪你聊天,感知你的各種情感;還是你的專屬僕人,替你「跑腿」購買咖啡、機場接人。
7、中國特色新能源技術路線
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HEV)、純電動汽車(BEV)、燃料電池汽車(FCEV)、氫發動機汽車以及燃氣汽車、醇醚汽車、太陽能汽車等其他新能源型汽車。
目前,純電動戰略初見成效,但弊端也開始顯現。因此,燃料電池、插電式、增程式作為技術補充方案等在某些應用領域的技術優勢將得到更多的政策關注和支持。
著眼未來,將重點突破動力電池、高比功率高耐久性燃料電池電堆等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將成為發電主體能源,充電智能化將引發能源結構的巨大變革。
8、動力電池回收體系逐步完善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存在諸多問題:1.回收利用法律法規尚不完善;2.回收利用體系尚不健全;3.回收技術和工藝水平有待提高;4.回收利用成本高、盈利難。
但同時,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加速成形,《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實施方案》完成,這將對動力蓄電池結構設計、連接方式、工藝技術、集成安裝的標准化做系統梳理和規定,同時強化對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運輸、儲存等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進一步落實動力蓄電池編碼制度及可追溯體系。
同時以補貼的方式規范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回收。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將逐漸規范,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提供新的增長動力。
9、低速電動車卷土重來
此前,依靠補貼政策支持,純電動A0、A00級市場攜低價、牌照優勢對低速車市場形成一定的沖擊,收割了一大批低速車用戶,但由於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對續航里程進行強制升級,車輛成本預計大幅提高,部分過於依賴補貼的車型將黯然退出。
與此同時,低速電動車憑借不依賴補貼、暫時還不需上牌的優勢有望卷土重來,在交通管理政策相對寬松的三四線城市迎來新一輪的高速增長期,佔領半壁江山。
低速電動車具備替代同級別燃油車的實力,但缺乏技術標准和規范管理,續航虛標、電池衰減、中小企業產品無售後服務等也是突出問題,雖然占據了三四線城市,但低速電動車若想真正贏得消費群體的認可,有更廣闊的發展,仍需在售後服務加大投入。
10、渠道模式創新
新能源汽車各種銷售推廣模式層出不窮,包括直營、分銷、運營等等,隨著汽車渠道和服務的線上線下融合,以電商為主的新零售模式更是成為了新的風口。
但是針對不同用戶群體,渠道模式有所差異。有分析指出,一二線市場的用戶較為集中、普遍有購車用車經驗,採取直營體驗店的模式更被認可;而三四線城市用戶相對分散,且很多首次購車,傳統4S店模式信賴度更高。
此外,有些車輛和充電設施運營商通過向潛在用戶提供用車或充電服務,順便銷售車輛的模式也在探索中,由此形成了整個產業鏈的串聯。
不一樣的造車新勢力,水氫汽車有何實力?
無論是政策誘導還是市場驅動,新能源毫無爭議的將成為下一個市場風口,作為國內最早涉及水氫汽車領域的公司,廣東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然有著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並順勢而為確定了「水氫+汽車」的整體發展戰略。即立足水氫技術,主攻新能源水氫汽車;重點持續發力水氫轎車、水氫旅遊觀光車、水氫重卡等主力車型;強化水氫發電技術、整車集成以及原料加註方面的優勢;同時深耕國內市場、拓展國際市場,最終將水氫汽車打造成為中國一流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集團。
很多關注水氫科技的人都知道水氫汽車有優秀的環保性。燃料供給是甲醇水,甲醇水重整制氫,氧化劑是氧氣,然後經過燃料電池參與化學,得到電能然後排放的是對環境無污染的水和少量二氧化碳。
水氫汽車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儼然成為如今新能源車市場不可忽視的力量。而且隨著自身的不斷完善,水氫汽車已經成為主流汽車集團中不一樣的造車新勢力。
面對新能源汽車中存在的主要障礙,電池續航能力不足、充電慢等問題,合即得研發的水氫汽車不加油、不充電、不排放尾氣。水氫汽車直接利用水氫動力系統為電機供電,從而為汽車提供動力,水氫動力系統替代了傳統電動汽車中的鋰電池,只要原料箱中有充足的甲醇水即可保證水氫汽車的續航能力。水氫汽車具有內燃機汽車一樣的續航能力卻沒有排放;具有傳統電動車的環保性和便捷性卻沒有充電難題,具有氫燃料電池汽車一樣的綠色動力卻沒有加氫難題。與傳統燃油汽車、電動汽車比較,水氫汽車成本低廉、環保,無PM2.5排放。
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
❾ 2018汽車銷量排行榜
據乘聯會提供的全國汽車產銷數據顯示,2018年12月份全國轎車共銷售1,096,378輛,在2018年最後一個月依舊突破了百萬輛,環比增長7%;同比仍保持下降趨勢,較去年同期下降16.9%。總體來看,2018年全國轎車累計銷量11,166,659輛,呈現負增長,同比增速-4.0%。同期,車質網接到車主針對轎車的有效投訴3682宗,環比和同比分別上漲12.3%和9.1%。
本月「變速箱異響」、「變速箱頓挫」投訴量依舊高居榜首,相關投訴均超過200宗。「發動機故障燈亮」問題本月躍升至故障問題的第二位,投訴量同樣超過200宗,環比增長超1倍,投訴主要來自於長安馬自達昂克賽拉車型。此外,「車身生銹」問題雖然投訴量略有下降,但依舊保持在高位,包括其在內共有9個故障點的投訴量超百宗。去除投訴人自願申請撤訴的信息後,2018年12月TOP30轎車銷量投訴量排名如下:
本月,別克君威首次入選TOP30榜單,盡管排名不高,但卻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12,662輛的成績也創造了君威車型有史以來月銷量的最高紀錄。連續4個月月銷量破萬,也助君威在2018年實現了銷量突破,2018年累計銷量突破10萬,較2017年增長62.9%。從其近一年的銷量走勢圖來看,總體呈現出逐步走高態勢,很顯然已經進入一個穩定的上升通道。距離全新一代君威上市1年半之際,2019款君威於2018年12月底正式推出,新車在配置方面有所提升,結合目前君威車型不錯的終端優惠,2019年君威有望延續漲勢。當然,前提是要保證穩定的質量口碑,就其近一年的月投訴量表現來看,暫時較為穩定,並未出現過較大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