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電動汽車空調
⑴ 豐田凱美瑞油電混合動力車空調加那種冷氣
你好!雪種用的是134的。但雪種沒一定要用OIL-11型的,否則麻煩很大,4S店人員建議。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汽車問題,問汽車大師。4S店專業技師,10分鍾解決。】
⑵ 5年後普及100萬EV車型 50年後CO零排放 2020豐田技術空間
6月份的時候,豐田技術空間展如期而至,與公眾分享了他們布局長遠的純電戰略。近日,我們有幸在北京試駕了豐田EV元年首發的三款代表車型:一汽豐田奕澤E擎、廣州豐田CH-REV、雷克薩斯UX300e。
總結:
盡管豐田電動化戰略,尤其是純電車型戰略啟動較晚,但得益於此前混動技術的積累和豐田極具靈活和延展性的架構平台,豐田電動化戰略除了明顯提速外,其發展前景也是外界一致看好好。而這次2020豐田技術空間,其實只是展現戰略初步成果的開始,相信未來豐田一定不會另大家失望的。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⑶ 豐田雷凌雙擎用車篇:油耗滿意、隔音略差、配備8個氣囊厚道
在銳車評之前的一篇文章中,介紹了購買這輛廣汽豐田雷凌雙擎的經歷(網友購車經歷:15萬預算為何最後選了這款日系車? )。在本篇文章中,車主詳細談了一下用車感受。
車子剛提出4S店的時候就在隔壁加油站加滿95號油,剛好那段時間油價處於低價位,也就沒考慮加92的,等過了5000公里首保後再加92。從六月中旬提車到八月底,已經開了五千公里了,是時候總結一下用車心得和這款車的優缺點。
首先是油耗,雙擎的雷凌油箱官方顯示是43升,不過我每次加不到40升就加滿了。市區行駛是混動車的最大優勢,油耗可以低到百公里4.3升,高速高一點,因為主要是汽油機運行,油耗大概是4.7L百公里。一箱油可以跑800公里以上,對於一個新手司機來說,這油耗讓我非常滿意。
對比我表哥的朗逸,市區7.5個油,高速6個油,雷凌雙擎可以說是非常省油了,豐田的混動技術確實名不虛傳。看了很多論壇帖子,有些老司機都能開到一箱油將近1000公里,油耗低至4L百公里以下,看來我的駕駛技術還需磨練。
動力和操控性,雷凌雙擎的凈車重就超過1.42噸了,後懸也換成了獨立懸掛,比換代後的全新朗逸重了將近200公斤,相當於三個成年人的重量,跑高速的時候沒有鍵盤車神所說的日系車輕飄飄的感覺。油門很線性,沒有頓挫感,只是高速急加速的時候汽油機會發出干吼的聲音。短程加速非常強勁,每次紅綠燈基本都是第一個沖出去,除非是電動車和超跑。市區駕駛非常愜意,走走停停也不會有不舒適感,這就是混動車的最大優勢了吧。方向盤很輕盈,適合剛上路開車的新手。不過在開啟主動巡航後,方向盤要時刻保持在車道中央,不然偏離一點擺正有點吃力。
空間內飾方面,中控台的用料,豐田沒有大眾和通用做得好,不過我每次上車也不會摸著內飾開車,所以見仁見智,這對我來說幾乎不會成為購車的考慮因素之一。但是雷凌豪華版那個中控屏有點突兀,有人說是舊時代的CRT大彩電。屏幕解析度不高,支持網路carlife,只能連安卓手機。除了連接手機藍牙音樂和倒車影像,其他功能幾乎不用,平時導航我用的是手機。
前後排USB介面各有一個,前面點煙器介面我用了一個54W雙口一拖二充電器,行車記錄儀用了一個介面後,前排還剩兩個,也足夠用了。後座沒有空調出風口,4S店說加裝要1800,沒有搭理他。在夏天最熱的時候空調開26度,後座都是涼颼颼的,豐田車空調製冷效果出眾名不虛傳。
得益於TNGA架構,雷凌的電池被諾到了後排座椅下方,後備箱也跟汽油版差不多大小,平時家用足夠,如果是用來裝貨搬家可能會捉襟見肘。後排地板中間突出比朗逸小,但做不到兄弟車型的全平,這是一點小缺憾。家裡人都沒有超過一米七的,也沒有胖子,所以這個空間對我們來說是富餘的。
座椅是織布的,靠背角度有點直,而且不能調整角度,但是可以放倒連接後備箱,拉長物品還是很有優勢的,上次就把大框的結婚照拉回家了。看了很多車主買回來就去淘寶買皮套套上,我沒打算去套,就是細碎的東西容易掉進縫隙,不好清理,每周用家裡的吸塵器套上專用吸管,全車吸一遍還是很乾凈的。
舒適性方面,大家普遍反映的就是噪音有點大,不管是胎噪還是風燥。發動機在高速急加速的時候有干吼的聲音傳進來,不過在市區行駛就安逸很多了,很多時候只能聽到很小的電機的聲音。由於採用的是後獨立懸掛,個人感覺遇到顛簸路面還是能處理的很好的。等輪胎用得差不多的時候,換個靜音胎試試,看會不會有什麼改善。
主被動安全,這車全系標配8個安全氣囊,同價位緊湊型轎車無出其右。個人認為,氣囊只能多不能少,也許一輩子都用不上,不過在出事故的時候就多了一份安全保障。雷凌最好用的還是豐田的TSS2.0系統,據說是和斯巴魯合作開發的,前面帶了一個毫米波雷達和一個攝像頭。這套原本在高幾個級別才會使用的主動安全系統現在統統下放到了緊湊型轎車上,不得感嘆 科技 的日新月異。高速行車的時候開啟它,簡直不要太舒服,晚上也能很好的識別路線,大部分路段都可以解放右腳了。
主動剎車在市區還沒有觸發過,因為市區行駛走走停停我基本都是帶點剎車。自動巡航的跟車距離即使調到最短,還是有人會插隊,看來國內相當一部分車主的素質還是讓人堪憂的。
其他方面,其實當初選這車的時候最大的原因就是可以搖廣州的節能牌(非綠牌)。這算是本地的照顧性優惠政策了,而且中簽率很高,基本都有6成左右,搖個兩三次就可以了,這比汽油車少得可憐的幾率強太多了。
提車到現在將近6000公里了,上周去了4S店免費保養,只是加了玻璃水和換了空調濾芯,其他都是良好狀態,機油要等一萬公里的時候再換。都說日系車耐用保值,現在暫時看不出來,跑個五六萬公里以後再觀察是否屬實,一般來說國產車在一萬公里以內也不會出現太大問題。下次跑一萬五千公里做保養的時候再寫一篇更詳細的用車感受。
⑷ 一汽豐田出新招,奕澤E進擎黑科技解析,特斯拉還能坐得住嗎
在2014年特斯拉Model S正式進入中國後,國內的新能源市場就迎來了一場血雨腥風。尤其是純電動汽車品牌,各路資本都紛紛湧入,最瘋狂的時候,品牌在短期內就增加到了大幾十個,非常的誇張。
但還是那句話:退潮後才知道誰在裸泳,當初那些品牌存活至今的已然所剩無幾。不過大家有沒有發現,即使是現在,那些以造燃油車起家的車企,除了一些國產品牌,真正的國外老牌車企其實並沒有急於去大規模推出純電汽車。
大家所熟知的豐田就是其中一個,不過最近豐田品牌的首款量產純電車型就要上市了,那就是一汽豐田奕澤E進擎。
前面為什麼要提特斯拉呢?首先特斯拉作為純電動汽車品牌的標桿,必然也是傳統車企在推廣純電動汽車的道路上總也繞不過的對標品牌。
畢竟特斯拉的銷量擺在那兒,只有做的跟它差不多或者更好,才會有競爭力可言。奕澤E進擎首先在電池上用的是與特斯拉同品牌的松下電芯,電池總容量54.3Wkh,NEDC續航400km。
但與特斯拉使用的動輒4500-7000顆圓形電芯不同,奕澤E進擎使用的是288顆方形電芯。相比之下更為先進,在等體積下,電池包整體能量密度更高、散熱效率更高同時也更安全。
在續航能力上,有了特斯拉這幾年在電池抗衰性方面實際的考驗,奕澤E進擎肯定是只會好不會差,甚至豐田還承諾「十年後電池容量維持率達到80%以上」,除了利用豐田在混合動力車型中積累的技術和經驗外,有這個自信的原因之一就是使用了冷媒式冷卻。
大家都知道,溫度對於電池的使用壽命、性能有著重要的影響,最適合電池的溫度應該在15-35°之間。根據下圖實驗室對於電池衰減到80%電量在不同溫度下所需要的時間可以看出,23°是非常適合電池使用的溫度。
除了極少數地區,其他地方很少能在夏天和冬天保持在這個溫度區間,這就需要有加熱和降溫措施來保證電池的溫度。加溫系統就不細說了,因為正常車企出廠的純電動汽車都有這個功能,奕澤E進擎主要的區別是在每個電池單體的下方都裝載有電池電加熱裝置。
降溫方式就有好多種了,其中風冷和現在車企(包括特斯拉)常用的液冷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大的缺點就是製冷效果看天吃飯。
再怎麼厲害,極端溫度下都會對降溫效果有一定的影響,嚴重的甚至存在失效的風險,而奕澤E進擎所使用的冷媒式冷卻就更加的穩定。
採用和室內的空調系統共用的方式,將電池冷卻專用的蒸發器設置在電池包內,分別對電池單體的上下同時吹冷風,以此來達到為電池降溫的效果。
這種方式不僅降溫效果好,電池內部各部分的溫度也很均衡。只要空調製冷劑充足,就可以不受外界環境溫度的限制。
另外,電池的安全性一直是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所要格外重視的部分,畢竟關繫到了車內以及附近人員的安全。就拿特斯拉來說,隨隨便便在網上搜「特斯拉、著火」這幾個關鍵詞,就能得到非常多的搜索結果。
並且其他品牌像大家熟知的蔚來以及理想智造也都發生過自燃的情況。奕澤E進擎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更好的保護車內乘客,使用了三種手段來應對。
將冷風管作為緩沖吸能區
保護電池在撞擊時盡量避免擠壓變形是防止電池起火的重要手段,這也是車企研究升級的方向之一。
豐田的工程師在奕澤E進擎電池組的外沿,也就是下圖藍色部分,還布置了冷風管路進行輔助降溫。
在遇到撞擊的時候,這個管路就能起到一定的吸能作用,增加電池對側面碰撞的承受能力。而且高壓管路布置在電池單體中間,還能進一步降低碰撞引發的危險。
將電池包設計成車身骨架的一部分
剛剛說了,電池巨幅變形是有可能會引起自燃的。冷風管作為緩沖吸能區有效防護來自車輛側面的意外撞擊。
奕澤E進擎在白車身的基礎上,還增加了兩橫兩縱的骨架結構,並在底部還採用箱梁結構的增強材料覆蓋,防止意外的拖底和撞擊。讓電池組形成了和車身一體化的構造,從而提高了對電池包的防護性能。
這一點設計對於電池的保護不僅是前後左右,甚至是上下,全方位的。另外電池包被設計成了密閉結構,密封材料採用密封膠條,同時兼顧了防水和防塵性能。同時,在電池包底部進行了相當於常規做法2倍厚的防銹塗裝。
而且好處不僅如此,奕澤E進擎車身扭轉剛性相比汽油版車型提高了20%,重心降低了14%。操控更好的同時,還提升了車輛翻滾時的安全性。
為什麼是翻滾時的,看了下面特斯拉Model X的翻滾測試就知道了。因為重心低的原因,不同程度的測試都沒有讓Model X四腳朝天。這樣可以在發生事故側翻時有效的避免車身結構變形,防止出現車門等不容易打開的情況。
電池包三重安全監控系統
畢竟電池包也是相對精密的部件了,所以對於電池包內的各種零件進行監控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就需要電池管理系統(BMS)了。電池管理系統實際就是一個能檢測、評估電池狀態,並給出相應措施的電子部件。
而奕澤E進擎擁有領先的電池包三重安全監控系統,可對電池包內各個電池單體和由數個單體電池構成的組塊及總電壓進行監控,從而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在有異常發生時,可以及時進行控制。
有人可能會懷疑豐田在製造純電動汽車方面的技術,其實是不用擔心的。早在20世紀70年代,豐田就開啟了研發電動車的道路。新能源汽車在當時還基本處於無人問津的地步,而豐田敢將利潤投入到這個未知收益的項目,足以證明豐田眼光的獨到。
關於混動系統,民間流傳著一句話:世上只有兩種混動,一種是豐田混動,另一種是其它,由此可見大家對於豐田新能源技術的認可。
從上面豐田的電動化汽車史中可以看到豐田在1997年推出了第一款量產混動車型普銳斯,它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大規模量產的混合動力車型,在2000年銷量就突破5萬台,截止2017年累計銷量更是達到了400萬輛。
自那以後,豐田的混動技術不斷地進步升級,車型也越來越豐富,到現在已經進化到第4代THS-Ⅱ混動系統。經過20多年的技術沉澱,豐田在電池、電機、動力控制單元等電動化車型的核心技術上擁有很深厚的造詣。
背後擁有全球1500萬HEV、PHEV、EV、FCV用戶基礎,電池0安全事故做背書,可以說奕澤E進擎的EV技術是十分成熟的。
眾所周知特斯拉在車輛裝配工藝方面的水準還是比較低的,各種接縫對不齊,後備廂滲水、牌照框不在正中位置等等,簡直就是一車一況。現在網友都調侃,只要自己的特斯拉有發現任何裝配工藝問題,那麼恭喜你買到了正品。
而豐田作為一家1933年成立的汽車公司,造車那麼多年,經驗豐富到不能再豐富,幾乎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反正我是沒見過有多少人吐槽豐田裝配工藝的。
並且奕澤E進擎將在豐田海外首家完整的TNGA全新工廠製造,這種全新工廠先後製造了亞洲龍旗艦車型,製造實力肯定比特斯拉強。
特斯拉還有一個大硬傷,那就是毫無預兆的官降讓你防不勝防。以進口版Model3後驅長續航版車型為例,該車型當時起售價為40.7萬元,包含AP駕駛輔助系統後裸車價為43.48萬,新車落地價48.18萬元。
但國產Model 3後驅長續航版起售價格為補貼後30萬出頭,並且標配AP。一年時間,這台Model 3損失近15萬+,你永遠買不到最低價的特斯拉。
除了這個看得見的損失,新能源品牌的車型超高的貶值率在無形之中讓車主雪上加霜。
以蔚來ES8為例,一年半的車貶值率就高達將近50%,特斯拉要相對好一些。蔚來這種貶值水平放到燃油車上起碼也要3-4年的時間,更別說那些保值的車型了。
而保值率一直是一汽豐田車型的優勢,下到卡羅拉,上到普拉多、威爾法等車型,那保值率還是非常讓人欣慰的。雖然還不確定純電版的車型保值率實際如何,但小編的感覺,即使沒有同型號汽油版高,可也絕不會低到蔚來這種令人發指的地步。
畢竟特斯拉也算是純電動汽車里最保值的,而用了同是松下電池但更先進的奕澤E進擎,必然是要比特斯拉要好上不少。
總結下來,一汽豐田奕澤E進擎作為豐田首款純電動車型,續航里程達到400km,還是處於中上等水平的。並且為了保證電池的安全以及壽命也下足了功夫,比如說冷媒式冷卻、將電池包設計成車身骨架的一部分等等。
豐田作為老牌車企,同時也算是第一批研發新能源的車企,不論是經驗還是實力都是蠻可靠的。非常適合想購買純電動汽車,但又追求穩妥的車主去進一步了解。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⑸ 豐田車空調耗電不耗油是真的嗎
你好,絕大多數汽車的空調都是利用發動機的動力帶動壓縮機工作的。所以只要你開空調。就會給發動機造成負荷。就會消耗比平時多的燃油。電的消耗微乎其微。。。希望我的回答能幫你解惑。祝你用車愉快!!【汽車問題,問汽車大師。4S店專業技師,10分鍾解決。】
⑹ 豐田油電混合ev模式空調吹多久
在汽車有電的情況下可以一直開。
EV模式其實就是純電動驅動。在車輛電量不足的時候,車輛會自動開啟發動機來驅動,同時也會給電池充電,將車輛電池達到可用的數值後,發動機會自動關閉,車輛會以純電模式繼續行駛使用。
⑺ 豐田凱美瑞油電混合動力車空調用那種冷氣
你好,雪種是134a的,但是冷泵油是不一樣的,因為電動的空調泵,所以用絕緣性能更好的油,普通的是8號的,混動的用11號的冷泵油,希望對你有幫助【汽車問題,問汽車大師。4S店專業技師,10分鍾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