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新能源汽車的未來
① 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趨勢怎麼樣
在業內普遍看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未來可能會呈現三大趨勢。一是市場競爭加劇。一方面,新能源汽車主流企業均加快了新產品上市的節奏。中國品牌方面,2018年江淮汽車有5到6款新車上市,比亞迪、北汽新能源、吉利、廣汽、奇瑞等也在加速推新品。外資企業方面,大眾、日產、豐田等外資企業也加快了在中國推出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步伐。
二是技術升級加快。有車企技術部門負責人表示,新能源車技術升級未來一段時間內會出現三大變化。首先是到2020年新型動力電池將實現產業化。其次是輕量化,產業將逐步形成以鋁合金、復合材料為主的整車輕量化技術平台,推動技術開發能力和產業鏈形成。再次是智能網聯化,產業逐步實現駕駛輔助技術產業化應用,形成部分自動駕駛技術平台。
三是自主品牌將加大國際合作的力度。業內人士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產能合作的深入推進,中國汽車工業的國際化發展也迎來了契機。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戰略的經濟支柱產業,應抓住有利時機,加強國際化合作。
② 新能源汽車的未來怎麼樣
新能源汽車未來前景不錯。尤其是在大城市,越來越多的人都會選購一輛新能源汽車作為自己的代步工具,既節能減排還能減少用車成本,所以很多車企為了搶占市場,都在爭先恐後的大力研發和生產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是受到了國家的大力扶持,尤其是在前幾年,國家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政策補貼非常可觀,新能源汽車也的確出現了蓬勃的發展,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比較高,這些消費行為都促使了車企大力生產新能源汽車。不過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存在很多限制,畢竟很多三四線城市或者農村,充電樁等設備都建設的不完善,包括一些售後服務都跟不上,所以導致這些區域的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購買能力不足。很多車企為了打開這些區域的市場,做了很多努力,花費巨大,但效果甚微,必然也會導致產能過剩。行業穩步發展,產銷小幅回升:以2009年「十城千輛」為起點,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1、示範推廣期(2009-2013):此時以公共領域示範為主,各項政策工具逐漸豐富,技術和市場尚在培育,車型銷量增速緩慢。2、爆發增長期(2013-2015):國家重視度提升,財政補貼力度加大,鼓勵私人購買,電動車銷量快速增長。3、精準扶持期(2016-2018):在政策的精準扶持下,行業呈現更為健康良好的發展態勢,新能源車產量穩步增長。4、補貼退坡(2019至今):政策補貼退坡、新冠疫情、宏觀經濟下行等負面因素逐漸消化,而續航低、充電難等問題逐漸改善,新能源汽車市場接受度提升,供給側特斯拉、大眾、造車新勢力、廣汽、上汽通用五菱等優質車型受到發力,多方共振,新能源汽車銷量在2020下半年迅速攀升,有望成為新一輪成長周期起點。
③ 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會怎麼樣
近日,在某新能源 汽車 國際合作大會上,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就國內外新能源 汽車 發展趨勢作了專題報告。
談及新能源 汽車 發展趨勢,他分享了三個觀點。首先,中國超大規模的 汽車 消費需求使我國發展新能源 汽車 越來越迫切;其次,是在三大政策促進下,新能源 汽車 已經連續五年實現井噴式增長,同時,在消費端出現了兩個積極變化;第三,未來的新能源 汽車 在波動中不斷前行,2025年以後將逐步顯示出相對的優勢。
「在補貼、牌照補全的優惠、政府領域直接配置的資源三大政策的促進下,我們新能源 汽車 實現了快速發展。」徐長明介紹,「2014年我們叫做新能源 汽車 元年。經過連續幾年高速發展,今年1到4月份銷售新能源 汽車 超過39萬,同比增長80%。這是一個高速的發展。」
徐長明認為,長遠來看,遠期新能源 汽車 可能會有優勢顯勝。第一個變化新的電池體系要突破。液態電池不斷提高能量密度,安全性是重大隱患。固定電池就能同時解決能量密度,充電速度,安全性等問題。商業化之後,對新能源 汽車 將會是一個重大的促進。其次, 汽車 承載的功能可能要發生變化。目前的新能源 汽車 ,目前的 汽車 主要是交通工具。將來的 汽車 是交通工具+高級智能移動終端。第三個變化就是自動駕駛對我們的發展將來也是新能源 汽車 重要的推手。
「五年的高速發展,未來前景看好,但是可能會有一個波動,新能源 汽車 會在波動中前行。」徐長明說。
以下為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先生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很高興跟大家分享我對新能源 汽車 發展趨勢的看法。我想今天跟大家分享三句話:
中國超大規模的 汽車 消費需求使我國發展新能源 汽車 越來越迫切。
在三大政策促進下,新能源 汽車 已經連續五年實現井噴式增長,同時,在消費端出現了兩個積極變化。一會跟大家分享這個數據。
未來的新能源 汽車 在波動中不斷前行,2025年以後將逐步顯示出相對的優勢。
中國超大規模的 汽車 消費需求使我國發展新能源 汽車 越來越迫切。
下面這張圖是我們國家每年的 汽車 保有量和千人 汽車 保有量的變化情況,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到2017年,我國的 汽車 保有量已經達到了2.1億輛,千人 汽車 保有量已經達到了150輛。
在保有量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石油進口依存度逐漸提高。數據顯示,我們每消費一百噸石油,有68.7%是進口的。那麼,將來我們的保有量將達到多少呢?我們的這里的保有量是兩個,一個是總人口,一個是一個人有幾輛車,兩者相乘就是將來 汽車 的總保有量。從 汽車 保有量達到飽和的國家來看,絕對大多數國家是千人600輛車。
我們國家能不能達到呢?這要看千人 汽車 保有量的因素,決定性因素是是由我們國家每個城市的人口密度來決定的。
上面這張圖中,橫坐標代表的是每個城市的人口密度,縱坐標代表的是每個城市的千人 汽車 保有量。我把日本和美國的城市都放在一起,橙色是日本的城市,藍色是美國的城市。日本人口密度高,美國人口密度比較稀,人口密度越高的城市,千人保有量越高。歐洲也是一樣的道理。
同理,每個城市裡的每個區的城市保有量,也是取決於人口密度。上面這張圖反映了美國大紐約地區人口密度與千人 汽車 保有量的關系,顏色越深的地方密度越高,顏色越淺密度越低。正好也是一個反向關系。
我們國家的人口密度大致來看,是每平方公里143個人,但94%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騰沖—黑河線以東43%的國土上,因此實際人口密度約300人/平方公里。這個密度跟歐洲差不多,英國,義大利,德國基本上都是每平方公里300人。既然人口密度是決定因素,那麼理論上我們也能達到這樣的水平。但是實際上我們做了綜合評估後發現,我們達不到千人600輛的水平。
這是因為我們國家的人口更多集中在大都市,我們省會人口加在一起就是三億人,省會的高密度區加起來有一億人,人口密度太高,千人保有量就可能達不到。如果按照發達國家 汽車 飽和點的水平測算,我們的保有量應該在千人保有量450輛左右,很多限購的城市千人保有量可能只有400輛。
2016年,我國1.8億輛 汽車 ,消費石油5.8億噸。將來 汽車 保有量達到6億輛,對石油的消耗量一定是一個重大的考驗。解決辦法實際上就是新能源 汽車 或者是節能 汽車 。我們將來如果六億輛 汽車 裡面,有20%的新能源 汽車 ,1.2億輛,還剩4.8億輛燃油車,考慮到我們國家的 汽車 年使用里程比美國低一點。加上所有車的混合動力,基本上問題就解決。但是反過來來講,我一直在倡導大力發展新能源 汽車 ,主要是考慮石油的需求問題。這是從石油的角度來講,我們這么大的一個消費需求,必須要用新能源 汽車 一部分來解決。當然我們說全部新能源化也不現實,20%比較理想,30%新能源 汽車 差不多到了上限這個水平。
在三大政策促進下,新能源 汽車 已經連續5年實現井噴式增長,同時在消費端出現了兩個積極變化
所謂的三大政策,第一個是補貼,第二個是牌照補全的優惠;第三個是政府領域直接配置的資源,計程車,專車,物流車,公交車,這些都是能夠進行牌照控制的。 這三個方面的政策帶來過去幾年的快速發展,2014年我們叫做新能源 汽車 元年,連續幾年高速發展,今年1到4月份銷售新能源 汽車 39.3萬輛,同比增長80%。這是一個高速的發展。
第一個積極變化,消費主體由單位用戶為主向私人用戶為主轉變。 原來是單位買,現在變成了私人買為主。大家看上面這個圖,2015年新能源 汽車 消費的57.4%被單位買去了,私人只佔到了42.6%,到了2018年,單位下滑34.1%,私人買車上升64.9%。
第二個積極變化,消費區域正在由限購城市向非限購城市快速擴展。 2016年之前,這些私家車主要賣給了六個限購城市,而現在呢?60%賣給了非限購城市。將來的新能源 汽車 發展,光靠限購城市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加在一起,一年只有200萬輛這樣的水平,所以未來靠非限購,恰恰成為現在的主體,這也是一個變化。
未來新能源 汽車 將在波動中不斷前行,2025年以後將逐步顯示出相對優勢
未來的發展,新能源 汽車 我覺得是在波動中前行。原來預測在2020之前,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但是沒想到,補貼政策退補來得這么快。這段時間應該是在波動中前行,今年正是波動,今年的新能源 汽車 加起來的銷量應該與去年差不多持平。但是兩三年以後,還會保持高增長,因為有雙積分制度補貼,牌照繼續存在,充電不方便的問題,電池成本高的問題,都會基本緩解。
長遠來看,新能源 汽車 可能會有幾個重要變化。
第一個變化:新的電池體系要突破。 現在的電池都是鋰電池,是液態的,下一步有固態的電池,能量密度比較高的情況下,能夠解決安全性的問題。按現在的鋰電池一公斤是170瓦時,一度電6公斤左右。將來我們如果將50多度電裝進去的話,那個電池就太重了。但是現在如果用液態電池不斷提高能量密度,安全性是重大隱患。固態電池就能解決這個問題。這個電池具我們掌握情況來看,到2025年可以實現商業化,這個電池出來了以後,對我們新能源 汽車 將會是一個重大的促進。
第二個變化: 汽車 承載的功能可能要發生變化。 目前的新能源 汽車 主要是交通工具,將來的 汽車 是交通工具+高級智能移動終端。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高級智能移動終端,就像手機,我們的智能手機,對電池容量的要求就高了。傳統的電池就用一個星期,或者更長一點,打電話沒有問題。加這么多智能化以後,電池必須要加大, 汽車 也一樣。智能移動終端有沒有需求呢?我們年齡大的人對這個需求不明顯,但是00後,90後對這個需求非常的明顯。我們掌握的情況看,2017年我們說一百個人買車的人,21.8%是00後,但是十年以後,2027年什麼情況呢?00後佔到7.2%,90後是41.8%,這些人對新能源 汽車 是有高度的需求。這些人是新的用戶,有需求,這又是一個促進。
第三個變化:自動駕駛技術發展,電動車將增加一個重要的使用場景和推手。 我跟很多搞技術的專家去交流,他們說傳統 汽車 也能做自動駕駛,但是難度非常大,而新能源 汽車 就比較便利和方面,更容易解決。基本上是這樣的。所以各大公司電動車目前絕大多數都是用的電動車解決智能化的問題。
普華永道做了一個預測,到2030年,美國歐洲和中國,三個地方加起來的 汽車 總銷量將達到8200萬輛。其中L5能夠賣到1200萬輛,L4級別車能夠賣到2800萬輛,L5估計還不一定,但是L4這個級別的車,L3這個級別的車,可能性是很大的。所以將來對未來發展又是一個重要的推手,對我們來講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驗。
這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全部的內容,簡單概括一下,未來我們的 汽車 保有量達到6億輛是有堅定的信心。雖然這兩年以來, 汽車 消費出現了滑坡,但是我覺得是暫時的,經濟一旦穩定下來了以後, 汽車 銷量將繼續往前走,每年的消費需求應該達到4千萬。這么大的消費需求和保有量,光有傳統 汽車 是解決不了的,一定要配上新能源 汽車 才能解決能源需求的問題。
我們新能源 汽車 已經有了連續五年的高速發展,未來前景看好,但是可能會有一個波動,在波動中前行。這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全部內容。謝謝大家!
④ 新能源汽車的前景如何
提到新能源汽車,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了,尤其是在大城市,越來越多的人都會選購一輛新能源汽車作為自己的代步工具,既節能減排還能減少用車成本,所以很多車企為了搶占市場,都在爭先恐後的大力研發和生產新能源汽車。那麼,新能源汽車目前的產能如何呢?這樣的行為是否會讓新能源在汽車市場存在一定的風險呢?
第一,我們都知道新能源汽車是受到了國家的大力扶持,尤其是在前幾年,國家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政策補貼非常可觀,新能源汽車也的確出現了蓬勃的發展,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比較高,這些消費行為都促使了車企大力生產新能源汽車。然而,目前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出現退坡現象,很多消費者享受不到優惠,購車成本也就明顯增加,購買能力相應的也減弱了很多,所以新能源汽車在市場上的銷量也就沒前幾年那麼可觀,工廠自然也會出現了很多的庫存。
第二,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存在很多限制,畢竟很多三四線城市或者農村,充電樁等設備都建設的不完善,包括一些售後服務都跟不上,所以導致這些區域的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購買能力不足。很多車企為了打開這些區域的市場,做了很多努力,花費巨大,但效果甚微,必然也會導致產能過剩。
第三,雖然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因為一些政策的變動,甚至是一些硬體措施的不完善,導致市場上的新能源汽車廠家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但是我們國家的新能源汽車跟很多國外的品牌都有很好的合作,不僅僅面向國內銷售,更重要的走向世界,同時還有共享汽車、新能源公交車、新能源計程車等項目的帶動,產能過剩的問題也會有一個很好的解決。
總而言之,新能源汽車的產能會受到文中提及的一些因素的影響,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但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未來和前景依舊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優勝略汰,對於一些自身條件過硬、實力較強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它們的未來依舊是具有優勢的。
⑤ 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具體是怎樣的
新能源汽車的出現表示發展越來越現代化,也體現著技術越來越先進。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未來發展趨勢
智能聯網的未來
大數據、物聯網、智能家居這樣一個概念,想必今天的人已經不再陌生了。智能化、信息網路化、自動化等概念走進千家萬戶,也滲透到汽車工業的未來。如果無人駕駛汽車從設計到製造都是為了未來,那麼新能源汽車憑借「起步晚」的優勢,進入尖端技術領域的第一步。
新能源汽車製造商為了搶占市場的高度,紛紛布置先進的輔助駕駛系統,對接智能化網路技術成熟、嵌入式感測器、雷達等新部件,更致力於為產
摩托化標簽越來越清晰
新能源汽車工業的發展,時至今日,即使在續航能力、電池技術、維護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但仍有優於傳統燃料汽車的優勢。許多業內人士認為,即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燃油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將共存的市場,未來的發展標簽仍將「摩托化」。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生產方面
兩極分化是顯而易見的
在中國的環境保護工作深度受益,並開始迎來政策補貼。現在,補貼回落、准入門檻上浮、新能源汽車需求增多,也有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這無疑是對汽車價格相關的質量和技術體系如「硬體」的新一輪考驗。
產業鏈主線
總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道路肯定不會是一個主幹到終點。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主要板塊主要是汽車製造、電池系統和售後運營維護。今天,由需求發展帶來的產業鏈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增加了許多分支。
⑥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及趨勢
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將會大步前進,有望取代燃油汽車。
一、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
據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3.69萬輛,同比增長140.7%;出口額11.02億美元,同比增長271.6%;純電動汽車出口2.15萬輛,增幅為136%;出口額3.63億美元,同比激增1122.9%。
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
在能源和環保的壓力下,新能源汽車無疑將成為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如果新能源汽車得到快速發展,以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1.4億計算,可以節約石油3229萬噸,替代石油3110萬噸,節約和替代石油共6339萬噸,相當於將汽車用油需求削減22.7%。
結合中國的能源資源狀況和國際汽車技術的發展趨勢,預計到2025年後,中國普通汽油車占乘用車的保有量將僅佔50%左右,而先進柴油車、燃氣汽車、生物燃料汽車等新能源汽車將迅猛發展。
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建議:
1、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尚處於發展初期,在行業標准和規范等方面還不夠完善,消費者對電動車的質量與安全問題還有更高期待。這也倒逼新能源汽車領域加速變革,實現行業的良性發展。
與此同時,也要加強高水平的國際開放合作,推動全球協同創新,讓中國和各國一起,共同推動建設清潔美麗世界。
2、促進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要強化創新驅動,瞄準技術制高點,企業要在個性化定製方面下功夫,推動品牌建設,要不斷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⑦ 新能源車的未來看法和優勢
新能源車的未來看法和優勢
新能源車的未來看法和優勢,想必大家對這幾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勢頭都是有目共睹的,不論是在國內還是放眼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有取代傳統燃油車之勢。以下分享新能源車的未來看法和優勢
新能源車的未來看法和優勢1
新能源汽車未來前景不錯
尤其是在大城市,越來越多的人都會選購一輛新能源汽車作為自己的代步工具,既節能減排還能減少用車成本,所以很多車企為了搶占市場,都在爭先恐後的大力研發和生產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汽車是受到了國家的大力扶持,尤其是在前幾年,國家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政策補貼非常可觀,新能源汽車也的確出現了蓬勃的發展,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比較高,這些消費行為都促使了車企大力生產新能源汽車。
不過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存在很多限制,畢竟很多三四線城市或者農村,充電樁等設備都建設的不完善,包括一些售後服務都跟不上,所以導致這些區域的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購買能力不足。很多車企為了打開這些區域的市場,做了很多努力,花費巨大,但效果甚微,必然也會導致產能過剩。
我國如此推崇新能源汽車的原因
1、一個是能源安全,我國是缺油不缺電的國家,原油儲量不多,開采成本很高,開采成本差不多是現在原油價格的兩倍,不像沙特都不到10美元一桶,可以任性地玩價格戰。
原油是我國第二大進口商品大類,僅次於晶元。原油是工業的血液,一旦原油的進口被卡脖子,國內工業體系會貧血。發展新能源汽車,可以減少對原油的需求,這是一個國家戰略的問題。
2、第二個原因想藉此實現彎道超車,國外燃油車已經發展了100多年,在技術和品牌上形成了很強的壁壘,短期內難以超越,早點布局新能源汽車,和歐美在同一起跑線上,可以逾越技術和品牌的鴻溝,有機會實現彎道超車。
新能源汽車優缺點:
優點:技術相對簡單成熟,只要有電力供應的地方都能夠充電。
缺點:蓄電池單位重量儲存的能量太少,還因電動車的電池較貴,又沒形成經濟規模,故購買價格較貴;至於使用成本,有些試用結果比汽車貴,有些結果僅為汽車的1/7~1/3,這主要取決於電池的壽命及當地的油、電價格。
新能源車的未來看法和優勢2
其實,目前網路上關於新能源汽車的言論很大一部分都是屬於人雲亦雲,許多人其實並不了解新能源汽車,只不過是聽了別人說這不好那不好,實際到底好不好他自己也沒有親自去了解體會過。所以說,想要正確客觀地認識到新能源汽車,我們還要理性地從優勢和劣勢兩個角度去分析。
首先說說優勢,對於新能源汽車的優勢,宣傳得比較多的是綠色環保, 但也有人說新能源汽車是「偽環保」,按照他們的觀點,發電同樣也要燒煤,污染可能比直接燒油還大。我們暫且不討論這種觀點的正確與否,但從普通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環保這個話題離我們還是比較遠,與其說新能源汽車環保,不如說它的經濟性,這才是消費者心中它的第一大優勢。
第二個優勢——靜謐性。 當人們對汽車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後,靜謐性自然會成為大家選購新車時的重要指標之一,豪車為什麼比普通車開起來舒服?就是因為它擁有更加安靜的駕乘空間。只不過如今燃油車的靜謐性已經處於瓶頸了,各種主動被動降噪措施都已經使完了,想追求進一步的靜謐空間已經很難了。
新能源車則不同,電機與生俱來就比燃油機安靜太多,十萬級別的電動汽車開起來可以比十五萬乃至二十萬的燃油車更安靜。
第三個優勢——平順度。 這也是影響汽車駕乘質感的一大硬性指標,為了讓車子更加平順,燃油車們真的是使勁了渾身解數,從4AT到6AT再到8AT甚至到10AT,目的無非就是讓車子在換擋、行駛過程中更加平順。而平順與否也成了我們評判一款變速箱好壞的基本條件。
然而,對於電動汽車來說,平順度這個燃油車的「技術難題」卻變得毫無技術含量,電動機的扭矩是瞬間爆發的,即便是在低轉速的情況下也能輸出很大的扭矩,因此不再需要變速箱了,只需要控制油門(或者說電門)就可以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無級變速」。
第四個優勢——可以承載更多先進技術 。新能源汽車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移動電源,可以輕松承載更多的電子設備,這個優勢目前看來也許還不明朗,但幾年以後將會成為新能源汽車打倒傳統燃油汽車的關鍵一擊,看看現在新能源汽車上那些五花八門的自動駕駛、無人駕駛技術就知道了。
說完了優勢,我們再來說說劣勢。
第一個劣勢自然是萬年不變的「里程焦慮」, 目前市場上續航能力最高的電動汽車續航里程也就是600公里,這在燃油車面前是不值一提的,而且這600公里還是「綜合工況續航」,如果上了高速的話實際續航也就在450-500公里之間,冬天低溫下續航能力還會再打折扣。
其實說起來450公里左右的高速續航也能滿足長途自駕遊了,就算車不休息人也得休息啊,但前提是要做好功課,隨時把握好電量,記錄好沿途的充電設施,否則沒電拋錨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所以說,在里程焦慮的困擾下,我們目前並不建議第一輛車購買純電動汽車,畢竟對於每個買車的人來說,都是夢想著「詩和遠方」的,單就遠方來說,還是燃油車更靠譜一些。如果說家庭已有一輛燃油車的話,就可以放心地購買純電動汽車了。當然了,你也可以選擇插電混動車型,既體驗了新能源車的平順和靜謐,也能兼顧長續航。
第二個劣勢——自燃。 談到新能源汽車,很多人首先都會想起這個詞,尤其是近兩個月以來蔚來ES8連續發生多起自燃,更是給國產新能源汽車產業帶來了當頭一棒,令很多人對新能源汽車談之色變。
其實,據統計新能源汽車的自然率是遠遠低於燃油車的,據統計2018年全國新能源汽車自燃率約為萬分之0、153,而同年沈陽市燃油車的自燃率則高達萬分之3、51。然而,在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過分宣揚之下,許多人已經對新能源汽車產生了錯誤認知,誤以為新能源汽車很容易自燃,如何扭轉這種錯誤認知,這是新能源汽車未來面臨的一大難題。
第三個劣勢——充電緩慢。 習慣了燃油車那種三分鍾加滿油的高效補能方式後,許多人對新能源車的充電時間感到難以接受,即便是目前最快的快充也要花將近30分鍾才能充滿80%的電。在時間就是金錢的當今社會,新能源汽車該如何扭轉這一劣勢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全面普及充電樁,充電樁和加油站不一樣,不需要額外佔地,也沒有那麼多安全隱患,完全是可以全面鋪開的。當每個小區、每個商場、每個停車場都有充電設備了,充電緩慢的問題就完全化解了。畢竟燃油車加油雖然快,但開車去找加油站加滿油再開回來的時間通常也超過30分鍾了吧。
以上就是新能源汽車的優勢和劣勢了,具體怎麼選,各位還是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吧。
新能源車的'未來看法和優勢3
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呈現以下特點:
1、兩極分化明顯
由於中國重視環保並且對新能源行業有良好的政策補貼,新能源汽車企業正以更少的成本做更多的事情。新能源汽車要求更高並且要求更嚴格。這無疑也將是對目前相關國家車企產品質量以及技術等硬性限制條件的新一輪嚴峻考驗。
在此背景下,產品性能、汽車製造技術、汽車服務等方面將成為各企業的競爭點。這樣,新能源汽車是否有創新,是否有核心技術,是否有完整的產業鏈,就決定了市場份額競爭的最終結果。顯然,在加速市場優勝劣汰的條件下,內部分化是必然發生的現象。
2、電氣化標簽越來越清晰
新能源電池汽車產業快速發展至今,盡管在延長電池使用壽命、電池製造技術、維護過程管理等各個方面存在諸多缺陷,但仍充分具有傳統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所固有的發展優勢。不少汽車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即使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燃油電動汽車、混合燃氣動力柴油汽車和純動力電動汽車仍將在中國市場上優勢並存,但是"電動化"仍將成為未來的汽車發展趨勢標簽。
在我國近幾年來純柴油電動汽車所得到全球市場份額佔比的快速變化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從在我國市場份額所佔同比不足2%到如今已經超越我國傳統小型燃油動力汽車市場佔比,純電動汽車行業狀況有望在十幾年內發生巨大變化。從環保和降低能源消耗的兩個角度出發來看,只要能夠突破能源成本上的壁壘,建立起完整的能源運維管理體系,純驅動電力汽車驅動未來的發展藍圖實現的可能性就一定能大大提高。
3、智能網路的未來
在今天看來,大數據、物聯網和打造智能家居這三個概念已經不再陌生。智能、信息網路和工業自動化的相關概念以及應用正在逐漸進入千家萬戶,同樣也正在逐漸滲透到電動汽車電子工業的相關技術創新發展上。如果未來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的應用能夠擴大到電動汽車零件製造上,那麼新能源汽車就能利用"起步晚"的優勢,步入科技前沿。
汽車工業發展到今天,功能化的趨勢越來越突出,而網路技術就是這種多維延伸的一個分支。新能源汽車廠商們為搶占市場制高點都致力於為產品增加更多附加值,部署先進的輔助驅動系統,對接成熟的智能網路技術、嵌入式感測器、雷達等新的配套組件。
中國新能源電動汽車銷量近期呈現持續上升趨勢。中檔次的新能源電動汽車出口市場均價低,出口量大。高檔純電動汽車雖然出口需求量小,但單價高。換言之,無論是較好的產品的工藝生產流程還是比較常規化的工藝生產流程,都應該有其自身的產品出口優勢。此外,新能源電動汽車生產企業在開展對外投資合作、研發項目合作、資本市場合作、貿易投資合作等各個方面也非常活躍。
可以預見,隨著充電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動力電池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電動汽車的使用體驗會進一步上升,續航焦慮會逐漸緩解甚至消除,其優勢相對於燃油車會更加明顯。
當下,說純燃油車是強弩之末絕不為過。全球很多國家已經陸續出台了淘汰純燃油車的政策和路線圖,根據最近發布的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我國也將在2035年左右不再生產純燃油車。
當然,這里要注意一點,那就是純燃油車將要退出歷史舞台,但是並不意味著內燃機會全部退出歷史舞台。從中國汽車工程學會(China SAE)最近發布的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來看,其提出的產業總體路線圖說的很明白:到2025年,混合動力乘用車占傳統車銷量的50%,到2030年佔75%,而到2035年佔100%,也就是說屆時純燃油車全面進化為混合動力汽車,另外50%就是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的發展方向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