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河新能源汽車2018年銷量
❶ 新能源汽車熱銷排行榜
基於EV Sales博客提供的數據,對2019年全球市場電動汽車(乘用車,包含純電動車EV和插電式混動動力車PHEV)銷量進行統計,結果如下:
5、上海五菱寶駿/E系列
上海五菱寶駿/E系列主要為寶駿E100。寶駿E100是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寶駿品牌首款新能源汽車。寶駿E100車身長寬高尺寸分2488/1506/1670mm,軸距1600mm,轉彎半徑僅為3.7m,整備質量為840kg。
❷ 新能源汽車趨勢
趨勢當然是不斷的被市場接受並快速推動發展啦!中國政府已經向全世界做出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雙碳目標承諾。並且新能源汽車企業蓬勃發展,C端用戶的接受程度不斷提高。這都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逐步向市場化工業化轉態邁進。除此之外,新能源背後,技術的進步帶來的驅動力也加持著新能源汽車的優勢。因此,技術驅動下的成本降低對於新能源時代意義重大。新能源時代不僅僅是減排,而且往後成本比過去更低,這將會真實的推動社會朝著可持續發展的狀態發展。
照例先放結論:大邏輯:出於能源安全的考慮,我們肯定會大力發展新能源並嘗試主導。而新能源汽車又是產業鏈最龐雜的,是我們未來工業彎道超車最好的賽道,所以一定會大力扶持。小邏輯:對於汽車這個物種來說,即使對中國來說,也已經是一個存量市場了。 但是對於新能源車來說,卻又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增量市場。 汽車裡面套著新能源車,存量套著增量。所以,只有能把存量和增量的邏輯都理清楚並做好的廠家,才能最後沖出來。下面主要是對新能源汽車存量和增量市場的一些討論。這是我的幾篇學習思考之一,來自啟發俱樂部-李豐專場。寫下來理理自己的思路,同時作為記錄可以回顧。另外,因為是自己的學習思考,所以可能會對原文有一定的曲解,所以如果你想知道李豐老師的想法的話,請一定去讀他的原文。如果侵權,請聯系我刪除概要如下,可以先看看有沒有興趣再往下看:引子:先拿智能手機在中國崛起做比喻市場:增量市場與存量市場的不同本尊:中國新能源車現在處在哪個階段今後:中國新能源車的競爭力在哪裡今天講第二部分:增量與存量市場,其實是消費邏輯的不同,同樣就導致的市場邏輯的不同。概括的說:增量靠市場手段,存量靠產品實力這也一定程度上能夠解釋一些商業現象,比如:為什麼小米會在2012年之後出現並且高速增長呢為什麼華為要從2015、2016年之後才開始得到了你們的認可呢?這些都與當時市場是增量性質還是存量性質有關。對於新能源車來說,應該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吧。首發於:小林的雜七雜八增量市場什麼是增量市場:就是這個市場本身在用戶群上在非常快地擴大,而且大部分是第一次使用該產品,就是有非常多的沒用過的人要進來准備開始用了。這個時候:增量市場的概念就是我只要在里邊待著我就能長大。也就像雷總說的,只要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增量市場時的消費者: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或剛開始接觸和使用一個產品,所以導致的結果是你不太容易判斷到底哪個產品適合你、哪個產品你喜歡。你也不知道願意為什麼功能來付某種價格、你願意采購什麼樣特性的東西。因為你還是第一次用,你還不了解到底什麼適合你、你喜歡什麼、你願意付多少錢、什麼是好東西。增量市場下的消費決策因素:在增量市場里通常什麼手段最有效?通常marketing最有效。就是我怎麼最先接觸到你,讓你認知到有一個這樣的新產品你應該試一下,我最先接觸到你,我就有最大的機會把你轉成我的消費者。直白點,先搞市場先圈地。嗯,很現實也很殘酷。小米是不是當時就是用1999元+高端發燒機的極致性價比來佔領消費者心智的。這里強調下,沒有任何一絲小米產品不好的意思。存量市場什麼是存量市場:直白點說,用到這個產品的人基本上都用了。上帝都已經進門了,韭菜已經被收割完了。就意味著大家那張餅的大小已經差不多了,長得不太大,所以大家要解決怎麼切餅的問題,就意味著我要多了就必須你要少了。存量市場時的消費者:存量市場最典型的特點叫作消費者的成熟度顯著提高.就是你終於用了好多部智能手機之後,兩三部之後,你終於開始知道你喜歡什麼類型的智能手機,哪些功能對你最重要,以及什麼樣的應用和軟體系統對你是最好的.以及你喜歡手機具有什麼樣的設計和某些功能特點.存量市場下的消費決策因素:成熟消費者:有判斷能力了,不那麼好忽悠了,開始有自己的鑒別、要求和購買需求.所以那個時候就變成了:各自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會最終被得到認可。華為的高端形象,也是正好在哪個時期通過自身過硬的產品力及剛好市場留下來的空白樹立起來的吧。對於新能源車來說呢?回到新能源車,是增量是存量?卻是一個有點繞的命題。對於汽車這個物種來說,即使對中國來說,也已經是一個存量市場了。但是對於新能源車來說,卻又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增量市場。汽車裡面套著新能源車,存量套著增量。所以兩種市場下的商業邏輯可能都得考慮。在存量的車這一部分:大家對於一台好車的認識基本已經有了認知了,不管是燒油的還是充電的,都首先是一台好開的車。關於如何造一台好車,我們自己的名族品牌其實現在都沒怎麼說好。所以彎道超車是可以,該補的功課卻一個都不能少啊。在增量的新能源這一部分:看看有沒有廠家能夠在這一塊先最快的觸達消費者及佔領用戶心智了。目前來看:蔚來的用戶企業、理想的奶爸車、小鵬的理工男硬扛特斯拉,苗頭還是好的。如果有一家車企能把增量和存量的功夫都做好的話,前景應該會很不錯的。
❸ 2018汽車銷量排行榜
據乘聯會提供的全國汽車產銷數據顯示,2018年12月份全國轎車共銷售1,096,378輛,在2018年最後一個月依舊突破了百萬輛,環比增長7%;同比仍保持下降趨勢,較去年同期下降16.9%。總體來看,2018年全國轎車累計銷量11,166,659輛,呈現負增長,同比增速-4.0%。同期,車質網接到車主針對轎車的有效投訴3682宗,環比和同比分別上漲12.3%和9.1%。
本月「變速箱異響」、「變速箱頓挫」投訴量依舊高居榜首,相關投訴均超過200宗。「發動機故障燈亮」問題本月躍升至故障問題的第二位,投訴量同樣超過200宗,環比增長超1倍,投訴主要來自於長安馬自達昂克賽拉車型。此外,「車身生銹」問題雖然投訴量略有下降,但依舊保持在高位,包括其在內共有9個故障點的投訴量超百宗。去除投訴人自願申請撤訴的信息後,2018年12月TOP30轎車銷量投訴量排名如下:
本月,別克君威首次入選TOP30榜單,盡管排名不高,但卻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12,662輛的成績也創造了君威車型有史以來月銷量的最高紀錄。連續4個月月銷量破萬,也助君威在2018年實現了銷量突破,2018年累計銷量突破10萬,較2017年增長62.9%。從其近一年的銷量走勢圖來看,總體呈現出逐步走高態勢,很顯然已經進入一個穩定的上升通道。距離全新一代君威上市1年半之際,2019款君威於2018年12月底正式推出,新車在配置方面有所提升,結合目前君威車型不錯的終端優惠,2019年君威有望延續漲勢。當然,前提是要保證穩定的質量口碑,就其近一年的月投訴量表現來看,暫時較為穩定,並未出現過較大的波動。
❹ 太火了!新能源汽車月銷首超70萬輛,同比增超九成,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我認為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前景是非常廣闊的。相比於傳統的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擁有更加廣闊的市場。
現如今各個國家都非常注重新能源方面的發展,我國也同樣如此。因為新能源汽車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上,註定是一片廣闊的。因此研究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成為了各個國家所應該要注重的問題。但是新能源行業的發展,也是需要依靠科技技術實力為基礎。對於絕大部分國家而言,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了一個夢想。因此只能夠依靠外來的新能源汽車品牌,要想在短期之內完成,完全是不太可能實現的。
❺ 2018年的新能源汽車排名是什麼
第一肯定是金彭啊,我周圍的人都推薦我買金彭新能源汽車,不超過五萬塊錢,但是配置、性能、續航里程各方面都不錯,我剛訂了一輛。
❻ 新能源補貼退坡受否會影響新能源汽車的銷量
2019年3月26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發展改革委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通知3月26日起實施,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6月25日為過渡期,6月26日新的補貼政策開始實施。我們對新的補貼政策對新能源乘用車的影響進行分析。
1.續航 里程 ( 查成交價 | 車型詳解 )補貼門檻提高,補貼金額下降
影響:2019年新的補貼政策取消了對續航里程小於250KM車型的補貼,目前續航里程小於250KM的車型,主要是A00級車,例如: 北汽新能源 EC系列 、 寶駿E100 等,這部分車型會通過更新換代或者提升配置來使得續航里程達到250-300KM這個區間,以獲取補貼;續航里程在250-300KM區間的車型是相對受到影響最小的,補貼額度下降47%,是下降幅度最小的。這個區間車型多以A00和A0級為主,這部分車型不需要有太大的調整變化;續航里程在300-400KM之間的車型是受到補貼影響最大的,退坡60%,退坡幅度最大。這個區間A00、A0、A、B級車型都有,我們認為處於這個區間的A00級車可以選擇降低續航里程到300KM以下,這樣既可以節約成本,也可以保持拿到的補貼額度不變,而且企業可以考慮是否可以使用價格更為便宜的磷酸鐵鋰電池來代替三元鋰電池進一步節約成本。A0級車我們認為部分可以同A00級車型一樣,降低續航里程至250-300KM區間,節約成本;另一部分可以將續航里程提升至400KM以上,以獲取更多的補貼;續航里程400KM以上車型補貼由5萬降至2.5萬,下降50%,這個區間主要都是A級車和B級車,且大多是2018年剛上市的車型,這部分車型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暫時不需要進行太多的調整。總的來說,我們認為A00級車和部分A0級車,可以把續航里程做到250-300KM之間,獲取1.8萬的補貼,這部分車型還可以考慮是否可以使用磷酸鐵鋰電池,來降低一部分電池成本;部分A0級車和A、B級車可以把續航里程做到400KM以上,來獲取最大的補貼額度,盡量避開250-300KM這個續航里程區間段。
2.能量密度補貼起點提高,上限要求不變,補貼系數下調
影響:出於對安全性的考慮,新的補貼政策並沒有對電池的能量密度進行過高的要求,補貼上限要求保持不變,對各能量密度區間的補貼系數做了下調。從2018年的新能源車推廣目錄來看,能量密度超過120Wh/kg的車型佔比達到95%,140Wh/kg以上的佔比64%,大於160Wh/kg的車型佔比10%,基本上現在的乘用車都能滿足補貼的要求,且主流車型搭載的電池能量密度都在140Wh/kg以上,從2019年第一、第二批新能源車推廣目錄來看,電池能量密度全部都在120Wh/kg以上。所以獲取這部分的補貼,對車企來說沒有太大難度,企業不需要進行過多的調整。
3.電耗補貼門檻和上限提升
影響:新補貼政策保留了1.1倍的補貼系數。2019年市場監管局發布了《電動車能耗消耗率限值》國家標准,這是全球首個針對純電動汽車能耗指標提出的技術要求,預計在2019年7月1日正式啟用。這是一個電池技術和電驅技術齊頭並進的信號。電耗可以說是衡量整車集成技術水平的最重要指標之一,電動車的節能比燃油車更加重要,補貼政策也對電耗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無論是從技術還是政策的角度來說,如何降低電動車的綜合電耗都是車企下一個需要攻克的難點。
4.取消地補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
影響:新的補貼政策取消了地補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轉為對充電(加氫)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等方面。地補由顯性補貼轉向隱形補貼,對車企來說,地補取消的損失很大,預計車企會在過渡期地補還未取消的時間進行一個搶裝。但是對整個新能源市場的發展來說是有利的,2018年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約125.6萬輛,同比增長62%,保有量突破260萬輛;截止2018年底,公共類充電樁已建成30萬,建設安裝私人類充電樁47.7萬,公共樁和私人樁共計約77.7萬輛,同比增速為74.2%,車樁比約3.4:1,車樁不匹配問題依然突出,這大大限制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補貼大幅退坡對車企的影響
新能源汽車由於發展時間較短,技術成熟度還不如傳統燃油車,在成本上相比燃油車沒有優勢,車企對於補貼的依賴度較高。我們選取各個級別中具有代表性的車型,對其2018年和2019年(過渡期後)能夠獲取到的補貼進行計算。2019年補貼下降幅度都超過了69%, 奇瑞eq1 更是下降100%。面對如此大的補貼退坡,我們認為受到影響最大的應該是造車新勢力。對於一些大型的傳統車企(吉利、上汽、廣汽、 比亞迪 等)來說,雖然內化補貼退坡的金額可能會出現一定虧損,但是他們還有其他如燃油車、汽車金融等成熟的業務可以暫時彌補補貼退坡的損失。但是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說,本來就一直處於燒錢造車的虧損狀態,如果再承擔這一部分的退坡金額,將會雪上加霜,新特和小鵬之前已經宣布對車型進行漲價,但是漲價後消費者是否會買賬也是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
補貼下降會不會對新能源汽車銷量產生巨大的影響?
補貼大幅度的下降,是否會對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帶來巨大的影響?我們認為不會,根據蓋世研究院預測,2019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將達到160萬左右。2017年9月27日,工信部、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聯合公布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要求2019年的新能源積分所佔比例為10%,2020年的積分所佔比例為12%。2018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產量達到106.8萬,其中自主品牌佔比94.0%,達到100.4萬。我們認為2019年自主品牌的新能源乘用車總產量相比2018年不會下降。2018年合資品牌僅生產6.5萬輛新能源乘用車,燃油車生產1345.2萬輛,按照2019年要求的10%,合資品牌需要134.5萬的新能源積分。以2018年單車平均積分3.6來算,需要37萬輛左右的新能源車才能滿足雙積分要求,而合資品牌在2019進入中國市場的乘用車中,以PHEV車型為主,所以實際單車平均積分會低於3.6分,實際所需產量也會在37萬以上。因此我們認為,2019年的新能源乘用車不會因為補貼的大幅度退坡,而使得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受到影響。過去幾年新能源乘用車產銷量能夠快速的上漲,很大一部分是由於限行限購車城市的帶動,而且未來預計會有更多城市會進行限行限購,它將與雙積分政策一起,來帶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2019
❼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如何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突破100萬輛,產銷規模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國已形成完整的新能源乘用車產業集群。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可以分為上游的動力電池製造企業、中游的整車廠和下游的充電樁產業以及汽車後市場。
能源供給體系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環節
同傳統燃油車一樣,新能源汽車的廣泛使用需要完善的能源供給配套體系的建設,快捷、高效、覆蓋面廣的能源供給系統是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發展的前提,目前,國內外對於電動汽車的能源供給體系已經搭建起來,包括兩種模式,一種是自充電模式,一種是換電模式。自充電模式是很多國家研究的重點,從技術路線來講主要包括常規充電和快速充電兩種形式,前者可充分利用夜間用電低谷時段進行充電,滿足車輛運行的需求,多集中於居民小區及辦公區域停車場。快充則是在特殊需求下對電能的補充,主要建在機場、火車站、醫院、購物中心、加油站等公共場所;換電模式是一種將車輛及電池分開考慮的形式,用戶可以像加油一樣及時得到能源供給。
中國動力電池PACK市場競爭格局
中國動力電池PACK市場有車企、電池廠、第三方企業獨立運營模式,同時也有合資生產的模式。不論是車企、電池廠或是第三方企業為了更好地整合企業資源與技術,合作模式多樣。
傳統和新興車企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策略
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策略方面,傳統車企傾向於在自有內燃機技術基礎之上,先推過渡型新能源汽車如插電混動汽車,而新興車企則更專注於純電動汽車的生產、研發。
近七成新能源汽車存在里程衰減
根據對中國新能源汽車部分受訪車主的調查發現,在不同的購買時間,有近七成車主表示新能源汽車出現不同程度的里程衰減。電池的衰減與行駛里程和溫度有關。一是行駛里程越長,充電次數越多,衰減越大;二是溫度越高,衰減越大。此外,據媒體報道,車主實際用車時續航里程與購車時部分商家宣傳不符,也是車主感到出現續航衰減的原因之一。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存在的問題
隨著國家推出相關政策大力扶持充電樁產業的發展,充電樁的發展漸入佳境,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其中包括三個環節,上游設備生產商、中游充電運營商和下游問題解決商。國內參與充電設施運營的包括:專業的充電運營商、電動汽車企業、網路運營服務公司等,主要通過搭建運營平台為用戶提供「充電服務+增值服務」,但因前期投資巨大且電動車尚未大規模應用,充電運營行業普遍沒有實現盈利。另外,在現實狀況下,充電樁的互聯互通正在制約著行業的發展,其作為發展難點一直被行業詬病。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展望
1、政策利好 充電樁行業迎來投資熱潮
由於利好政策的推動,分布式民營充電站在全國迅速建立,而面對這個充電潛力巨大的市場,民營資本已經紛紛加入。
2、動力電池冷卻技術升級
未來,隨著電池能量密度的提高,動力電池PACK熱管理技術將會日漸突出,冷卻技術也將進一步升級。
3、新能源汽車將在電動基礎上,借力互聯網創新思維,向智能化方向發展
新能源汽車將會在中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即與自動化駕駛與共享出行相疊加。並將引領未來的出行格局,對綠色環境和綠色交通產生深遠的影響
4、在硬體供應鏈方面具備獨特堡壘的整車企業將在競爭中獲利
在整車廠投資標的方面,在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還沒有那麼開放化的現階段,安歇在感測器、動力電池以及其他零部件等硬體具備獨特堡壘的整車企業將在競爭中獲利
❽ 一腳急剎,連續十年增長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為何戛然而止
文/十一
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汽車生產、銷售分別完成2572.1萬輛和2576.9萬輛,較2018年分別下滑7.5%和8.2%。其中,乘用車產銷?2136.0萬輛和2144.4萬輛,同比下滑9.2%和9.6%。雖然中國汽車產銷量依舊蟬聯全球第一,但是國內車市繼2018年出現28年來的首次下滑之後,國內汽車產銷量連續2年下滑。
值得關注的是,受到宏觀經濟壓力、補貼大幅退坡等因素影響,2019年的新能源汽車產銷完成124.2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分別下滑2.3%和4.0%。這是我國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這10餘年來,年產銷首次出現負增長。未來形勢更加嚴峻。
就在2019年底,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在12月3日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文件中明確提到了一點——到2025年時,國內新能源車的銷量要達到車市總體銷量的25%,智能網聯汽車銷量佔比達30%。
誠然,連續十年增長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出現首次下滑,對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在【汽車維基】看來並不算一樁壞事。
首先,與德國市場相比,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規模早已邁入「百萬級」,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是大勢所趨,符合發展規律,也是產業共識。其次,伴隨著補貼的退坡,對於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環境的優化製造更多有利的氛圍。車企如果想要做到穩定市場預期,扭轉2019年新能源汽車下滑的局面,便需要加快對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研發投入,快速降低成本和售價,提高新能源汽車相比燃油車的競爭力,以這樣才能實現新能源汽車從政策驅動到市場驅動的轉變,最終呈現出穩定且快速的發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❾ 新能源車首月銷量大幅下滑,比亞迪與北汽跌幅過半
很明顯,2020年的開局並不友好。不過,由於諸多不可抗拒的因素,多家車企銷量出現下滑實際上也在預料之內。中汽協表示,1月車市正值汽車市場淡季,再加上12月營銷活動的透支市場,導致1月客流減少,汽車市場需求量下滑,新車的交付量也將進一步下降。此外,由於疫情的持續蔓延,車企延長復工將導致汽車產量和銷量的下滑,不過中汽協也認為,目前是汽車銷售的真空期,疫情對整體車市的影響還是很有限的。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❿ 新能源suv銷量排行榜前十名
如下:
1、特斯拉
特斯拉,成立於2003年,全球新能源電動汽車引領者,也是全球第一家採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的電動汽車公司,美國著名的純電動車製造商。目前旗下新能源電動車型有Model X、ModelS、lModel 3、Model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