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推廣面臨多重問題
『壹』 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都面臨著哪些問題呢
對於我國新能源汽車目前的發展狀況來說,技術方面的問題不容忽視,加之新能源的相關核心技術本身就較為復雜,現階段我認為現階段的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三種:
1. 基礎設施缺乏
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對產品發展和推廣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多數中小城市並沒有足夠給汽車充電的設備,多數充電樁均是在公交車站,而對私家車來說並沒有專用的設備,這成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計程車因其運營成本可能會為充一次電排上幾小時的隊,但這對私家車來說就極其不便,這是新能源汽車發展中的又一大阻礙。
第二,新能源汽車價格較高。主要原因有如下幾方面:一方面,研發和推廣費用較高。新能源汽車處於起步階段,多方面研發都屬於探索性嘗試階段,因此需要較高的費用支撐,也因此推高了汽車的成本和市場價格。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車的多數關鍵組件都是從國外進口的,這也推高了新能源汽車的製造成本。另一方面,商家認知存在誤區。部分生產廠家認為新能源汽車屬於新時代技術條件下的新型產品,因此一味追求高的價格,卻沒有進行市場調研,了解市場需求和對產品價格的承受能力,反而不利於產品在市場上的進一步推廣。
『貳』 新能源汽車面臨的困難是哪些
新能源汽車困難主要是行駛里程太短,充電設施落後。中心城市有充電樁的地方沒有問題,鄉村偏遠實在是不敢跑。
『叄』 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的營銷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一、發展現狀
1.萌芽期(2001-2008年):在此期間,新能源汽車等相關概念被提出,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工藝受到重點關注。
2.推廣期(2009-2014年):期間政府出台新能源汽車補貼,啟動新能源汽車示範運營項目,新能源汽車正式上線。試點示範推廣工作進一步推進和深化。新能源汽車產業配套政策不斷出台,完整的產業政策體系逐步形成。
3.高速發展期(2015年至今):這一時期的產業政策與推進期相似。試點推進、政策補貼等主要方面正在完善,但不同的是,這一時期的政策延伸到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因此,對動力電池的需求更高。2015年以來,新能源汽車行業補貼標准不斷調整,呈現出技術門檻提高、補貼減少的趨勢。
(4)基礎設施不足
目前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充電不便。不同廠家生產的充電裝置介面不同,給新能源汽車充電帶來很大不便。當油箱加滿時,傳統的汽油動力汽車平均可以行駛600公里左右。雖然有些新能源汽車的行駛能力超過600公里,但傳統燃油車只需幾分鍾就能充滿電,而快充新能源汽車則需要兩個多小時。
『肆』 電動汽車在推廣中面臨那些問題
雖然基於電動汽車的優點和國家的政策支持,電動汽車滲透率快速增加,然而,我們必須看到電動汽車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這些挑戰阻礙了電動汽車的進一步發展。比如從用戶角度來看,存在老舊小區充電難、冬季電能衰減過快、售價依然偏高等問題。從電網角度來看,在無序充電的情況下,電動汽車充電高峰同用電高峰存在部分重疊,對電網構成一定的負擔。
為應對這些挑戰,經中國能源網研究中心同有關專家交流,認為以下三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
一、配電網的升級改造需求尚待深入量化評估
目前配網層面對電動汽車的接納能力還缺乏系統深入的調查分析。雖然從定性的角度,大家都看到了部分配網進行增容的必要性,但是未來電動汽車在哪些場所、增加到什麼程度配網需要增容改造?這些場所現有的配網現狀如何?怎樣通過有序充電降低配網改造需求?這些問題有待量化分析。
二、充電樁利用率低造成相關基礎設施的浪費
一方面隨著電動汽車的發展配網存在潛在的增容需求,但另一方面很多公共充電樁卻存在利用率低的問題。這是存在矛盾的方面。
根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課題報告2017 典型區域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及互聯互通調研報告》的調研,有4家運營商的充電樁使用時間每天小於1小時,有3家每天在1~2小時,有3家每天在2~3小時,有4家每天在3~4小時。而利用率低的原因包括:布局不合理、運維不及時、充電停車位被燃油車搶占、運營商之間信息和支付方式無法互聯互通等。
三、電動汽車尚未與電網實現互動
雖然各方對V2G都寄予厚望,但從目前來看,除極少數車型外,電動汽車僅是從電網購電,單純扮演了負荷的角色,遠未實現有效互動。而僅作為負荷,則意味著電網承擔了更多的調節服務供能,這一服務目前是單向的。
車網尚未大規模實現雙向互動使得很多美好的暢想(電動汽車在高峰賣電、低谷買電,提供輔助服務)只停留在"PPT"層面。V2G落地的技術挑戰、對電池的影響等都需要深入評估。
『伍』 科技部續超前:新能源汽車發展仍存在多重技術痛點
2021年9月3日-5日,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報社聯合主辦,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特別支持,日本汽車工業協會、德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協辦的第十七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以下簡稱泰達汽車論壇)在天津市濱海新區召開。本屆論壇圍繞「融合?創新?綠色」的年度主題,聚焦行業熱點話題展開研討。
在9月4日「開幕大會:國家雙碳目標與汽車產業低碳、安全發展展望」中,科學技術部高新技術司副司長續超前發表了題為「加強汽車產業技術創新,助力汽車強國展翅翱翔」的演講。
續超前表示,目前我國的新能源汽車雖然有了長足發展,但仍然存在汽車晶元短缺,低溫充電慢、續航里程降幅大、高溫安全性差,燃料電池汽車用氫成本高等問題。
而針對這些問題,續超前也呼籲整個行業要圍繞電動汽車產業鏈最關鍵的動力電池,前瞻部署新體系動力電池,全固態金屬鋰電池技術,開展無鈷動力電池和工業混合態鋰離子電池開發;
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核心的燃料電池和儲氫系統,和固體氧化物電池,車載液氫系統顛覆技術,重點突破高功率燃料電池電堆、高功率、長壽命燃料電堆等核心瓶頸技術;
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共有環節,基於新材料和新器件的電驅動系統,高性能電驅動技術,支持線控底盤、高精度自動駕駛、動態地圖,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技術研究,開發整車輕量化、模塊化技術。
以下為演講實錄:
尊敬的解振華特使,辛國斌副部長,連茂君書記,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參加2021年泰達國際論壇,在此謹代表科技部高新司對論壇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的汽車界的朋友致以誠摯的問候。
當前由中國引領的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在全球成為大勢所趨,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方面具有前瞻性和創造性,成果顯著。截至今年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超過600萬輛,產生了一批國際一流的技術成果,培育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企業,建立了全球最完善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及產業鏈,成功走出一條以創新鏈發展帶動產業鏈形成,以示範推廣拉動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的發展路徑。
當下恰逢「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由政策引導向市場驅動轉變的攻堅期,在此背景下本次論壇召開對於產業界、學術界理清思路、凝聚共識,以更好的姿態迎接未來機遇和挑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今天我主要想就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談幾點想法。
一、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發展,已成為戰略必爭領域,綜合考慮國內外新能源汽車發展來看,主要呈現出以下幾方面態勢。
1.碳達峰碳中和要求汽車產業加速電動化轉型,全球主要發達國家相繼提出碳中和發展願景,對碳排放大戶——汽車要求進一步嚴苛,歐洲新政持續加碼,今年公布的計劃提出2030年汽車二氧化碳排放較2021年減少55%,2035年新車排放歸零的目標,如果不發展新能源汽車,全球汽車產業將很難達到各國碳達峰碳中和標准。
2.汽車與其他高技術領域融合,新一代汽車技術體系正在逐步形成。首先新能源汽車與新能源技術的融合更加緊密,V2G技術發展使得未來新能源汽車汽車將成為一個個穩步式儲能單元,為解決可再生能源消納過程中的電網波動提供了有效途徑。其次新能源汽車也與大數據、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也正在不斷加深,重新定義了汽車產品屬性。向著移動智能終端和空間衍變,傳統汽車技術與先進製造,新材料技術的融合,也為這一傳統的製造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3.全球主要發達國家積極押注新能源汽車,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今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令,美國新出售的汽車半數為零排放。大眾、寶馬、賓士新能源汽車銷量均超過10萬輛,德國大眾提出2030純電動汽車份額上升至50%,賓士企業戰略從電動為先轉為全面電動目標,目標到2030年全面純電動化。總的來看全球新能源汽車競爭焦點主要集中在動力電池等核心部件研發與產業化方面,誰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誰就能在新的競爭賽道中拔得頭籌,贏得未來。
二、我國新能源汽車仍然存在若乾的痛點需要高度關注。
1.汽車晶元短缺的問題,對於高度電動化新能源汽車,車規晶元是重要的問題。科技部兩年前預計到這個問題,部署開展車規晶元測試研究,開展國家技術創新牽頭,成立了中國汽車晶元產業聯盟,圍繞關鍵汽車晶元,協同產業鏈上下游開展技術公關、平台搭建、標准制訂、測試評價、晶元上車等工作。
2.新能源汽車低溫充電慢、續航里程降幅大、高溫安全性差問題,這一問題嚴重影響新能源汽車低溫環境下正常使用和全天後條件下的安全運行,為解決這一難題2021年5月科技部發布揭榜掛帥項目,不設門檻向全社會公開遴選團隊,高安全的技術公關,實實在在解決用戶困擾。
3.燃料電池汽車用氫成本高的問題,氫氣成本嚴重製約了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針對用氫成本偏高和重載商用難的問題,一方面科技部推進高密度車載儲氫攻關,另一方面強化氫的製造、儲存、運輸全鏈條疏通,帶動氫能供應體系為加氫站配套設施建設和氫能關聯產業發展打好基礎。
當然上述提到的問題都是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的問題,相信各位學術界、產業界共同努力下,通過堅持不懈的科學攻關,我們都能夠徹底解決。
三、堅持問題導向,促進新能源汽車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十四五」期間科技部將堅持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發展方向,按照新的三縱三橫的布局,組織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專項,圍繞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創新鏈,從能源動力、電驅系統、智能駕駛、車網融合,支撐技術、整車平台方面持續支持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研發,支撐和引領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1.圍繞電動汽車產業鏈最關鍵的動力電池,前瞻部署新體系動力電池,全固態金屬鋰電池技術,開展無鈷動力電池和工業混合態鋰離子電池開發。
2.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核心的燃料電池和儲氫系統,和固體氧化物電池,車載液氫系統顛覆技術,重點突破高功率燃料電池電堆、高功率、長壽命燃料電堆等核心瓶頸技術。
3.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共有環節,基於新材料和新器件的電驅動系統,高性能電驅動技術,支持線控底盤、高精度自動駕駛、動態地圖,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技術研究,開發整車輕量化、模塊化技術。
女士們、先生們,今天站在汽車產業變革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願與各方共同攜手,向新能源汽車的廣度和深度進軍,最後預祝本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陸』 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的營銷存在的難題有哪些分別是什麼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汽車已經成為最常見的交通工具。汽車的出現給社會環境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為了進一步促進環境文明和社會經濟的共同繁榮,各國都出現了新能源汽車,並制定了相關配套政策來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此外,作為國家重視的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新能源汽車必須得到更好的推廣,清潔能源汽車的現狀和營銷問題也必須得到認可。一下是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的營銷存在的難題。
『柒』 新能源汽車存在哪些難題需要去解決
『捌』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應該要解決的難題是什麼
『玖』 新能源汽車發展主要障礙的解決方案是什麼具體應該怎麼做
一、加強科研和核心技術
核心技術是支撐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動力。如果中國不能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實現技術獨立,就很容易受到發達國家在新能源汽車推廣方面的技術影響。因此,中國應重點加強新能源汽車的研究,開發中國獨特的能源核心技術,改進和優化現有新能源技術,促進技術創新和突破。例如,在開發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的過程中,要注重充電技術的研發,提高能量轉換的速度和效率,滿足市場需求,積極了解市場客戶的需求導向。並把它作為我們自己的開發和研究方向。此外,在研究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的過程中,要繼承傳統汽車的優勢,將傳統油動力汽車的優勢與現代新能源汽車的優勢結合起來。
四、新能源汽車企業應更加重視售後服務
從消費者的角度積極考慮問題,讓消費者從他們的心中認可新能源汽車。面對世界面臨的資源枯竭和環境污染問題,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的開發和推廣有了新的發展空間。
目前,新能源汽車存在技術相對落後、基礎設備不完善、國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夠等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因此,針對這些問題,相關部門和新能源汽車行業應積極推進技術創新,完善基礎裝備,加強政策支持,實現新能源汽車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