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電動汽車駕駛技術
⑴ 電動汽車駕駛感受如何
首先第一個方面,車輛的用車成本,作為一名純電動汽車車主而言是作為直觀的一種體現,與燃油車不同的是,純電動汽車在保養成本上面只有燃油車的一個零頭樣子,純電動汽車在常規的保養當中只需要對於三電進行檢查,以北汽新能源汽車為例,享受廠家贈送的兩萬公里的免費保養政策,再者從常規的保養費用上面去看,只有一百塊錢左右的檢查費,並沒有其它的開銷,從充電上面一年的電費在3500左右,所以給我第一個直觀感受就是用車成本低。
第三個方面續航和充電,續航和充電作為用車最為關鍵的一環,關乎著用車體驗,車輛能夠跑多遠等,隨著續航里程提高和充電技術的提高,基本上一個小時左右可以充滿,而續航上面能夠滿足日常的出行需求,但唯一不足點就是在冬季的時候,會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續航會受到一定的衰減,但影響不大。總的來說對於電動汽車而言雖然在使用的時候會有些許的缺點,但從整體的表現上面去看用車感受按照100分打分,可以給80分到九十分左右。
⑵ L3自動駕駛什麼意思
電動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成為了最賺錢的風口,燃油車退出汽車市場可以說是指日可待。電動汽車不僅綠色環保,而且其主打的一個賣點便是自動駕駛功能,徹底改變駕車習慣和體驗。所以我們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隨處可汽車廣告寫的是L2級自動駕駛或者是L3自動駕駛級別,但幾乎現在的車輛沒有敢聲稱自己是L4或者L5級別的。原因何在?
目前只有少數先進的新能源汽車可以達到L3這個水準。北汽推出的極狐阿爾法車型就實現了L3以上的無人自動駕駛功能。到了L4級別,司機就可以在車上為所欲為了,只需要負責上下車,車輛完全由無人駕駛系統來操作,但這個級別還是限制行駛區域的,目前能達到這種級別的車輛少之又少,這種級別必須是在固定的路途,而比如說公交車或者物流行駛的路段可以實現。網路汽車可以做到這一點。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技術是從L4級別開始的。到了無人駕駛技術的最高級別L5級別,車輛就如同一張移動的床,司機可以隨心所欲的上車下車就可以了,不必考慮路段區域的問題,無人駕駛系統可以應付任何負責的路面情況。這也是全世界所有車企奮斗的終極目標。
⑶ 北汽新能源EH系列車型有哪些駕駛技巧
不同情況下的駕駛要領
●在側向陣風中務必低速行駛,這樣易於控制車輛。
●保持正確角度,避免在高的、邊緣尖銳的物體上或其它道路障礙物上行駛,否則可能導致輪胎爆裂等嚴重損壞。
●行駛在顛簸路面或在高低不平的道路上時要降低車速,否則相應的沖擊和刮擦會使車輛受到嚴重損壞。
●在清洗車輛或駛經深水時可能弄濕制動器。觀察周圍是否安全,然後輕輕踩下制動踏板。如果沒能感覺到正常的制動力,則制動器可能因潮濕使制動效果下降。此時須在較高車速范圍內輕踏制動踏板,盡快「乾燥」制動盤,操作時,確保不會危及後隨汽車和其它道路使用者。如果制動器仍不能正常工作,在不影響行車安全的情況下,將車停在路邊,並聯系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特約經銷店請求幫助。
特別要注意的是:
●在駕駛前,要確保已完全解除駐車制動,且駐車制動指示燈已熄滅。
●在駕駛時不要將腳放在制動踏板上,否則會造成制動器過熱,降低制動效果,還會導致制動襯塊的過早磨損,且導致過多的能量消耗。
●駛下長而陡的斜坡時,要減速。記住,如果過度使用制動器,則將使其過熱且無法正常工作。
●在光滑路面上行駛時,在加速或制動時要小心謹慎。突然加速或緊急制動,可能會導致車輛打滑或車輪空轉。
●行車時應盡量避開水深的路段,以免制動器被弄濕。
●如果制動器已被弄濕,所需的制動距離將比正常狀態下更長,而且車輛可能會偏向一側,駐車制動器也將無法牢固制動車輛。因此須輕踩制動踏板,「乾燥」制動器。
⑷ 電動汽車的駕駛動力上,北汽電動車和比亞迪哪個好
樓主你要是想買純電動汽車的話,我感覺比亞迪E6就可以,開這個車感覺比較的順手。
⑸ 純電動汽車怎樣駕駛操作才能延長續航里程延長蓄電池的使用周期
盡量多的使用經濟車速
電動車其實和汽油車一樣,也有最經濟的行駛速度。一般廠商配置表中給出的「最大續航里程」就是在相對經濟的時速下,保持勻速跑出的。駕駛時讓電動車盡量多的保持在經濟時速的范圍內,能夠有效延長續航里程。根據我們的經驗,大部分電動車的經濟時速范圍大約是在40-90公里/小時,相對於擁堵路況時低速行駛,高速度會大幅加快電量的消耗。因此,當路況良好時,記得不要將車子開的太快。
除非必要不急加速和急剎車
當然,在城市路況中很難保持車子的勻速行駛,隨著紅綠燈的變換以及車流的狀態頻繁加減速才是常態。在這樣的前提下,如何將車子開得順暢平穩決定了你的平均電耗。除非十分必要,盡量不要大腳油門急加速,瞬間的速度提升將使電耗上升。同時,對於前車狀態的准確預判能夠幫助你將車子開得更加流暢,用不踩油門的方式滑行減速,絕對比猛地剎車來的經濟,有限的電能應該盡量多的轉化為車子的動能,而不是剎車系統的熱量白白被浪費掉。與前車在縱向上保持一定的角度,做到能夠觀察到前面兩三輛車的狀態,能夠幫助你做出更加合理的預判。
座椅加熱功能相比空調擁有更加出色的熱效率
⑹ 電動汽車的好處
最好的一點 :便宜,電費的成本是油費的十分之一。
同時,與終端用戶相比,純電動汽車綜合使用成本低也是吸引很多人購買純電動汽車的主要原因。特別是家庭或單位有收費條件的,按1元計算1千瓦時的費用。對於緊湊型純電動汽車來說,100公里的耗電量在15度左右,也就是說,100公里的綜合成本是15元,比燃油車更劃算。同時,與燃油車相比,維修周期更長,綜合維修成本更低。
在電子平台下,更容易實現智能化
目前,自動駕駛技術、遠程OTA升級技術和遠程故障診斷技術是電動汽車的最大優勢。這就是為什麼這些技術是特斯拉純電動產品最大的優勢。與燃油車相比,在電動平台下更容易實現智能化。
比如我買的小鵬汽車,經常能夠升級,體驗新的功能,這一點其樂無窮
⑺ 現在都流行智能的電動汽車,北汽與比亞迪的電動汽車對比誰更強
北汽新能源的電池以三元鋰電為主,其技術來源於韓國SK公司。鋰電池雖然擁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好的低溫性能,但在穩定性和安全性上還存在不穩定因素。
而做電池出身的比亞迪則堅持自主研發,採用技術相對成熟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安全性高,即使高溫狀態也能正常運行,由於不含重金屬,綠色環保,生產過程也更加清潔、不易形成污染,可回收。
在不同的新能源車型上,採用的動力電池技術路線已經開始出現了分化並且固定下來。總體而言,這個趨勢是新能源乘用車偏向三元鋰,而新能源客車使用磷酸鐵鋰,新能源專用車(貨車)也比較傾向於使用三元鋰。
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在高溫安全與碰撞、穿刺安全上,要遠遠高於三元鋰電池,對於要大量載人、涉及到公共安全的大客車來說,安全性能的優先度要遠遠高於續航里程。並且,由於三元鋰電池需要鋼制外殼和更復雜的冷卻系統保護,因此組成電池系統後,能量密度並未將磷酸鐵鋰甩開太遠。只是在理論能量密度上,三元鋰有更大的開發空間。
國內在電機、電控領域的自主化程度仍遠落後於電池,部分電機電控核心組件如IGBT晶元等仍不具備完全自主生產能力。
⑻ 教你怎麼開純電動汽車,電動汽車的開車步驟
電動汽車和汽車的區別在於動力系統不同。電動汽車採用電驅動作為動力,由電池電機電控組成動力系統,而傳統汽車由燃油發動機變速器等組成動力系統。其實電動汽車也是借用了傳統汽車的許多技術,駕駛操作上接近傳統汽車自動變速器的風格,所以操作起來也很方便。首先,純電動汽車雖然沒有了變速箱,但也是有檔位開關的,如上圖所示是北汽新能源純電動汽車的檔位,我們想要啟動車輛,先踩下制動踏板進行通電,然後按下啟動鍵,之後進擋位旋轉到D擋,放手剎,松開制動踏板,輕踩油門踏板(准確來說應該是電力踏板),這樣就完成了起步。
當你想要停車時,松開電力踏板,踩住剎車,等車子停穩後將檔位旋轉到N擋,然後直接拉上手剎(有電子手剎的則將按扭向上提起),最後按下熄火鍵搞定(像特斯拉Model s是直接拉上電子手剎後自動斷電的)
純電動汽車這類車型,其實核心動力總成只有電機和電池,結構相對比較簡單,技術門檻不高,因此,車型數量相對較多。如果按市場上的銷量以及用戶的口碑等綜合考慮來看,目前質量比較靠譜的純電動車品牌包括特斯拉、比亞迪、騰勢、北汽新能源、吉利、江淮等。
相關熱點:
1純電動車輻射到底有多大
2電動汽車哪個牌子好
3買新能源車後後悔教訓
⑼ 從駕駛的安全保障角度看,北汽與比亞迪的電動汽車對比哪個更好
比智能的話,無疑是北汽更強。它的整車智能系統,讓飛屏、語音、駕駛、網聯都可以智能化操作,方便又輕松。像北汽EU5,還帶有10
項
ADAS
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配合
EMD3.0
智能電控系統,讓開車停車都更加安全。而比亞迪在這方面相對欠缺,沒什麼大的亮點。
⑽ 教你怎麼開純電動汽車,電動汽車的開車步驟
電動汽車和汽車的區別在於動力系統不同。電動汽車採用電驅動作為動力,由電池電機電控組成動力系統,而傳統汽車由燃油發動機變速器等組成動力系統。其實電動汽車也是借用了傳統汽車的許多技術,駕駛操作上接近傳統汽車自動變速器的風格,所以操作起來也很方便。首先,純電動汽車雖然沒有了變速箱,但也是有檔位開關的,如上圖所示是北汽新能源純電動汽車的檔位,我們想要啟動車輛,先踩下制動踏板進行通電,然後按下啟動鍵,之後進擋位旋轉到D擋,放手剎,松開制動踏板,輕踩油門踏板(准確來說應該是電力踏板),這樣就完成了起步。
當你想要停車時,松開電力踏板,踩住剎車,等車子停穩後將檔位旋轉到N擋,然後直接拉上手剎(有電子手剎的則將按扭向上提起),最後按下熄火鍵搞定(像特斯拉Model s是直接拉上電子手剎後自動斷電的)
純電動汽車這類車型,其實核心動力總成只有電機和電池,結構相對比較簡單,技術門檻不高,因此,車型數量相對較多。如果按市場上的銷量以及用戶的口碑等綜合考慮來看,目前質量比較靠譜的純電動車品牌包括特斯拉、比亞迪、騰勢、北汽新能源、吉利、江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