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度汽車新能源銷量
『壹』 9月國產新能源乘用車排名:宏光MINI登頂
綜合最新媒體報道和乘聯會發布的數據,2020年8月全國新能源乘用車銷售11.05萬輛,同比增加84.2%。全國新能源乘用車繼續延續了8月份的市場強勢,銷量同比增長幅度驚人。從銷量數據來看,9月新能源乘用車高增長的基礎主要來自於去年同期基數較低,微型新能源車型銷量大漲兩大因素。
蔚來汽車、理想汽車、小鵬汽車闖入銷量前10
9月新能源車銷量排名
歐拉黑貓則是另一款熱銷的小型電動車。9月,歐拉黑貓銷售5141輛,同比增長200.6%。歐拉白貓銷售915台,看來長城腦洞大開的起名策略很有效果,也讓人期待即將上市的「好貓」。此外,另一款微型車奇瑞eQ在9月銷售也相對不錯。9月,奇瑞eQ銷售3823輛,同比增長47.9%。包括上汽科萊威、零跑T03、寶駿E系列、長安奔奔EV等產品在內,微型新能源車在9月的銷量整體相當不錯。此外,比亞迪漢以3624台的銷量,取得了不錯的排名。
在造車新勢力方面,理想ONE、蔚來ES6系列均進入銷量前10。9月,理想ONE銷售3504輛,列月度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榜第7,但近期頻繁發生的事故,也讓人為理想未來的表現擔憂;蔚來ES6系列銷售3226輛,同比增長86.9%,位居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榜第7。從銷量來看,理想單品在9月首次成功實現對蔚來的超越。
除理想ONE、蔚來ES6外,小鵬P7、威馬EX5、蔚來ES8、哪吒N01等造車新勢力車型銷量均破千輛。其中,小鵬P7、威馬EX5在9月的銷量均突破2000輛,分別銷售2573輛、2035輛,小鵬P7的銷量已經超越了自家的前一款產品G3;蔚來ES8、哪吒N01則分別售出1482輛、1332輛。
零跑T03銷售990輛,依然成為零跑這家企業的主打車型;哪吒U銷售691輛,基本穩定;雲度汽車推出了新的管理團隊之後,雲度π1Pro遠行版銷售445輛,有所回升;金康賽力斯SF5以311輛的成績首次入榜;而愛馳U5僅售出156輛,難怪企業給員工下達了帶貨指標。相信在後幾個月中,將有越來越多的新勢力車型上榜。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貳』 銷量接近翻番,為何小型新能源車爆紅原因在這
乘聯會日前公布8月全國乘用車銷量,小型新能源車成為這份榜單的一大亮點。數據統計顯示,8月A00級純電轎車銷量21937輛,同比大增94.9%,在新能源各細分市場中增幅最大;8月A00級新能源車份額達31%,也是各細分市場中份額最大的。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小型新能源車的爆紅,與政策、積分制、購車門檻低、燃油車等效性等因素有關,但是否能長期爆紅還有待觀察。
宏光MINIEV領銜?小型新能源車銷量暴漲
乘聯會統計數據顯示,8月A00級純電轎車銷量21937輛,同比大增94.9%。
林密也認為,當前新能源車高低兩端趨勢明顯,6萬以內A00級新能源車和30萬以上新能源車的燃油車等效性均已形成,但這兩塊市場佔比均較低,他認為下一個燃油車等效性的核心是6萬-15萬元市場,因為這一區間市場份額高達65%以上,只有佔領這一市場,才意味著「真正的電動車時代來臨」。
林密預測,未來5-10年,6萬-15萬元區間將是燃油車與新能源車爭奪的主戰場。而15萬-30萬元區間則是新能源車「最難啃的骨頭」。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叄』 新能源車產銷資質大起底,15家車企僅6家有車在售
暫停發放了大半年的新能源車「准生證」,最近由前途汽車打破,前途取得工信部的審批後,新車量產上市將被開綠燈。然而,緩慢的資質發放頻率,對大批對產銷資質渴望的新能源車企,包括新造車勢力來說,就如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舊懸掛在它們的頸脖上。
「有些企業拿到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卻根本沒有實力生產汽車,而是借著『資質』四處找投資;而很多有能力、想要生產新能源汽車的企業,卻得不到生產資質。」在日前舉行的2018智能汽車國際研討會上,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道出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審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解釋了相關部委暫停發放資質的原因所在。從2017年5月22日至今,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審批大門已經關閉了整整一年時間,背後原因眾說紛紜,但都避不開對已領取生產資質的15家新能源車企項目進展不一、表現懸殊的問責。
一方面是部分獲得資質的企業,遲遲未進入市場,除了北汽新能源和江淮大眾以及知豆,其他企業絲毫沒有成為市場主流車企的跡象。
另一方面,對資質近乎「飢渴」的新造車企業,尤其是產品進度推進較快,以及融資金額排名前列的一二梯隊,卻又遲遲無法得到資質。為了搶新車上市的進度,一些新造車勢力甚至被倒逼迂迴生產——— 尋求代工或收購有資質企業。可以說,近兩年冒起的新造車勢力,如果說之前仍處於「PPT造車」階段時,沒有領到生產資質實屬合理,那麼過去一年資質發放近乎停擺後,讓逐漸走向量產、走向市場的新造車企業,無奈地成為了被「歧視」的一方。在新能源車蓬勃發展的當下,如何把資質給到對的人,依舊有待破局。
停審現有新能源產能嚴重超標
從2016年3月17日北汽新能源拿到首張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再到2017年5月22日江淮大眾獲得最後一張生產資質,短短14個月時間,發改委共發放15張新能源牌照。業內曾經普遍認為新能源生產資質發放10個最合適,隨著蘭州知豆拿下第11張牌照,渴求新能源一紙准生證的新造車勢力欣喜若狂,加快遞交申請,以期佔得先機。然而,這扇資質大門卻在江淮大眾領到第15張牌照之後,在沒有正式文件的情況下關閉了,至今仍無重啟的跡象。
為何發改委暫停發放新能源生產資質?這必須從發放新能源牌照的初衷說起。
發改委發放新能源生產資質,本是為了扶持一批有競爭力的優質企業,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也即是「鯰魚效應」來攪動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不過,從目前拿到牌照的15家新能源企業的進展來看,產品推出普遍緩慢,競爭力弱,根本無法起到領頭羊的作用,更遑論對傳統車企造成沖擊,完全辜負了國家的期望「目前審批工作處於暫停狀態,主要原因是之前國家層面對新能源汽車的審批規則相對寬松,審批速度過快,獲批的企業實力參差不齊。」一位消息人士解釋說,發改委應該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從2017年5月開始暫停審批工作至今。
拿到新能源生產資質的15家車企分別是: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前途汽車、奇瑞新能源、江蘇敏安、萬向集團、江鈴新能源、重慶金康、國能新能源、雲度新能源、知豆、速達、合眾、陸地方舟及江淮大眾。按照傳統車企、新造車、汽車產業鏈三大勢力劃分的話,傳統車企勢力有5家企業,分別是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淮大眾、江鈴新能源、金康新能源;新造車勢力最多,有7家之多,包括前途、知豆、雲度新能源、河南速達、合眾新能源、陸地方舟、國能新能源;剩餘的萬向集團、長江汽車、敏安汽車則屬於汽車產業鏈勢力。
南都記者統計發現,這15個獲得新能源准生證的「天之驕子」,現有產能加起來達到91萬輛。據不完全統計,正在排隊等待資質審批的新進入企業超過了20家,產能是這15家車企的兩三倍之多。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0年我國新能源車銷量將達200萬輛,而現有的新能源產能已經嚴重超標。新能源造車熱急需降溫,從狂熱回歸理性。
事實上,拿到發改委生產資質的15家車企,並非都可以生產銷售新能源汽車,他們還需通過工信部的考核,產品被列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即拿到工信部的「生產資質」,方能上市銷售產品。而這15家車企中,獲得工信部生產資質的只有6家,分別是雲度新能源、北汽新能源、江鈴新能源、蘭州知豆、長江汽車、前途汽車,原因是很多車企的生產基地建設緩慢,始終無量產車影蹤。
尷尬15家車企僅6家有車在售
記者調查發現,在領取牌照超過一年時間以上的今天,有量產車型上市銷售的只有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奇瑞新能源、雲度新能源、江鈴新能源、蘭州知豆等6家車企,另外還有前途汽車、江淮大眾、合眾新能源、陸地方舟4家車企計劃在今年推出首款量產車型,而其餘5家車企中,除了重慶金康此前表示首款產品將於明年推出市場之外,敏安、萬向、速達、國能都尚無十分明確的上市時間表,也常被稱為「僵屍企業」。
有產品在售的6家車企中,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鈴新能源均出自傳統車企。其中,北汽新能源早已是行業的佼佼者,其目前最受矚目的大事並非產品或銷量,而是上市。事實上,北汽新能源2009年創立之初,就被北汽集團規劃為未來獨立上市公司來運營,甚至從2014年開始籌備上市。今年4月27日,北汽新能源與成都前鋒電子股份有限公司(SST前鋒)的關聯交易方案獲批,這意味著北汽新能源這一國內新能源整車巨頭終於登陸A股。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在本屆北京車展上明確了北汽新能源的上市時間表———2018年第三季度。
公開數據顯示,去年北汽新能源全年銷量達到了10.3萬輛,位居比亞迪之後,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中排名第二。依託傳統車企的開發平台和技術沉澱,奇瑞新能源和江鈴新能源也雙雙排進去年新能源銷量榜前十,其中奇瑞共銷售3.68萬輛新能源汽車,江鈴則售出3萬輛,分列第六名和第七名。
在去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前十車企中,有四家車企獲得新能源生產資質,除了上述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以及江鈴新能源之外,另一家就是近兩年在新能源市場大放異彩的知豆。蘭州知豆旗下已有H1、D1、D2、D3等車型上市,2017年實現銷售4.25萬輛,排在奇瑞新能源和江鈴新能源前面,在去年排行榜中名列第四,僅次於比亞迪、北汽新能源和上汽乘用車。成立於2015年的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2017年估值超過12億美元,目前累計銷量逾10萬台,占據新能源乘用車逾10%的市場份額,純電動乘用車13%的市場份額,足跡遍布義大利、法國、德國等近20個國家。在今年由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科技部、中關村等聯合發布的《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中,知豆以寧波首家「獨角獸」企業的身份亮相,未來發展前景備受看好。
雲度新能源則在去年迅速推出首款量產電動車π1,今年3月再神速推出π3,並在剛剛結束的北京車展全球首發A+級純電SUVπ7,據稱這款車將於明年上市銷售,將具備L3級別自動駕駛能力。
涉足乘、商兩個汽車領域的長江汽車,也高調參加剛剛結束的北京車展,帶來9款產品,包括3款乘用車和6款全新純電動物流車。據了解,長江汽車依託母公司香港五龍電動車集團在電池材料、電池生產、乘用車/商用車/客車生產、汽車設計全產業鏈的優勢,目前在北京、上海設有研發中心,在天津、遼寧建立了汽車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在重慶建立了電池材料生產基地,在中國、昆明、貴州建立了整車生產基地,甚至在美國有海外生產基地,整車年產能達10萬輛,在15家獲資質車企中與江淮大眾並列第一。
統籌策劃:南都記者 鍾鍵挺 張澤彤
采寫/製表:南都記者 何羽 鍾鍵挺 實習生:貢芊芊
編輯:張澤彤
『肆』 新創車企2月銷量:蔚來威馬趨穩、前途雲度不足10輛、零跑為0
受春節假期和當月天數較少的影響,2月的 汽車 市場整體低迷,就連如火如荼的新能源 汽車 銷量環比也有較大回落,其中新創車企下滑更加明顯。
縱觀2月份新創車企交付情況,整體都有較大滑落,但像蔚來、威馬這樣的頭部企業依然能保持一定數量的交付,基本穩固住新創車企中的龍頭地位。下滑幅度較大的是小鵬 汽車 ,還有電咖和雲度,其中最尷尬的就是雲度 汽車 ,2月交付量只有3輛,排名墊底。
蔚來:負面新聞纏身 ES8交付量已不是最主要問題
去年,蔚來用了半年時間交付了11404輛ES8,成績斐然,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也風風光光的贏得了與小鵬 汽車 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何小鵬的「賭約」。
不過,蔚來比較冷靜可觀的對今年的市場進行了分析。按蔚來之前的判斷,受今年年初補貼政策不明朗和假期較多的影響,一季度交付情況不會很樂觀,預計將交付3500-3800輛ES8,從前兩個月的交付情況來看,基本符合之前的預期。
其實,在成功打出品牌和口碑之後,交付量的多寡已經不再是ES8的任務,今年上市的ES6才是蔚來的銷量擔當和賺錢利器,所以蔚來也沒給ES8的交付設下太高目標。
真正讓蔚來感到頭疼的是來自產品和銷量之外的「壓力」。比如,股價低迷、在美國遭遇集體訴訟、取消上海工廠等問題。對於蔚來來說,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在二季度中掃清各種「麻煩」,給ES6的上市和銷售營造良好的氛圍。
威馬:專注服務 為新品上市做好准備
威馬2月的交付量環比也有一定回落,但和蔚來一樣都符合市場大環境,目前蔚來和威馬兩家的交付情況基本趨於穩定,不太容易出現斷崖式暴跌的狀況。
從去年量產交付至今,威馬也面臨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問題,而威馬也在一直著手解決,在交付逐步趨穩情況下,目前威馬的重心已經轉向用戶日常用車和售後服務上。
今年威馬將上市EX5 Pro和EX6兩款新車,所以當下對威馬來說交付量不是第一要緊的事,交付後用戶的用車和售後才是當務之急,只有把從交付到售後一整套服務全部理通順了才能保證後續車輛正常的市場供應並獲得良好口碑。
合眾:打法改變 哪吒已經不夠看
合眾在2月份的交付量「驚喜」的排到第三位。雖然不知道這個排名在後面能持續多久,但對一向低調的合眾 汽車 來說也算是一個激勵。
2019年,除了哪吒N01將推出中期改款車型外,合眾今年的重頭戲是剛剛亮相的「合眾U」。與電咖和天際的關系相似,合眾在推出哪吒後也開始了「品牌向上計劃」,新車U不再隸屬於哪吒品牌下,而是歸為合眾 汽車 ,新車將於今年4月的上海車展開啟預售,年底上市交付。
與蔚來的高舉高打截然不同,合眾從問世之初走的就是大眾化路線,但大眾化的是車價,合眾的車型設計其實比較領先,尤其是即將和消費者見面的合眾U,會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目前合眾走的是穩扎穩打的路線,哪吒N01已經有了明確的渠道,如果中期改款車型能在續航和品質上進一步提升,相信可以達到每月千台的表現。而隨著合眾U的上市,預計今年合眾的表現將一改往日的低調,成為新創品牌中的一匹黑馬。
小鵬:大起大落 貿然漲價風險高
如果說2月份新創車企交付排行的前三位是隨市場大環境起起伏伏,小鵬2月的表現就算斷崖式的下跌,一下從900輛跌到56輛,這絕不僅僅是春節放個假或者2月比1月少3天所能導致的。
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為2月1日開始小鵬G3「漲價」了,2月1日凌晨,小鵬上調了G3三款車型補貼後的統一售價。其中,悅享版漲價2萬元,補貼後售15.58萬元;智享版漲價2.8萬元,補貼後售17.78萬元;尊享版漲價3.4萬元,補貼後售19.98萬元。
按說2019年的補貼標准還未公布,小鵬 汽車 提前漲價的做法有些突然。2018年12月剛剛上市,到2019年2月就漲2萬-3.4萬元,估計沒有多少消費者能夠認同這種做法。
另外,從今年前兩個月交付量的急劇變化判斷,小鵬G3之前累積的訂單可能並不多。
如果小鵬不能盡快推出升級車型,提升續航和功能配置,估計以目前G3的產品力和價格很難在市場有良好表現。
新特:後繼無力 靠「朋友圈」站台度日
去年表現不錯的新特進入2019年感覺乏力,由於家底不夠殷實導致新特 汽車 是首個因補貼退坡因素提出「漲價」的企業,而新特在2019年的市場表現也比較無力,一二月份加起來只有70輛的交付,說好的4000個訂單彷彿瞬間化為烏有了。
對新特來說產品單一是一大問題,其他新創車企都有新車或改款計劃,但新特在產品升級或者新產品方面遲遲沒有動靜。倒是在營銷上下了功夫,發布了「特飯」的會員品牌,還效仿老東家樂視 汽車 玩起了 汽車 會員生態,拉來一些跨界的朋友來站台。
從模式上來看,新特確實有些新意,但是畢竟做的是車,不是互聯網商城,光靠商業模式和生態圈是沒法吸引消費者買單的,如果產品上沒有突破,不能實現去年高性價比的表現,估計很難在強手如林的 汽車 圈混下去。
電咖:等待天際的日子是漫長的
被下放到二線的電咖現在重心是B端業務,所以今年的表現應該是過山車式的,有大單就交付多,沒大單就零敲碎打。比如近日天際 汽車 與分時租賃公司簽訂了800台電咖EV10的訂單,預計二季度交付量就能上漲。
目前天際 汽車 的全部重心都放在了天際ME7上,可以說成敗在此一舉,不過,目前傳統車企如比亞迪、吉利、上汽都在努力推出高端純電動 汽車 ,特斯拉則是接連推出大眾化車型Model 3和Model Y,再加上一眾新創車企都有SUV產品,天際ME7想要突圍獲得一席之地難度很大,需要有足夠吸引人的產品賣點。
前途:K50過於小眾 科創板並非保險
2月份前途的交付量又回歸到個位數,這與K50的市場定位過於小眾有直接關系,但前途 汽車 似乎也並未展開多少市場營銷舉措。
雖然作為一款售價70萬元的國產純電動超跑,K50的銷量確實不會太高,更多是為了打品牌、彰顯技術。但目前的銷量估計也未達前途 汽車 董事長陸群的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前途下一款車型K20是一款小型雙門couple車型,也是小眾化產品。所以,EV君很難理解前途這種不走尋常路、避開主流市場的產品策略。
前途 汽車 母計劃從新三板退市,市場分析分為長城華冠或者前途 汽車 可能計劃登陸科創板。但以目前K50的銷量來看,能否成功沖擊科創板也是未知數。
雲度:產品和營銷都缺乏新意 銷量幾乎歸零
3輛,這是雲度2月份的交付成績。作為最早有產品問世和最早主打大眾化平價車型的新創車企,雲度現在的表現基本是跌到谷底了。
雲度的最大問題就是沒亮點,看不出新創品牌的「新」,從車型設計到銷售思路完全還是傳統車企的模式,但是以一個新創車企的體量和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等爭奪小型SUV市場無異於以卵擊石。另外,雲度 汽車 最近幾個月銷售團隊的動盪可能也影響了銷量。
所以在這個至暗時刻,雲度需要想清楚該如何轉型。現在雲度已經傍上一汽的大腿,還准備登陸科創板,如果後續能獲得持續的資金和技術支撐,需要在今後的產品研發上拋開傳統思想,尋求突破。如果還只是「老眼光」、「老思路」造車、賣車,可能很快會被市場拋棄。
零跑:上市沒上榜 產品沒有吸引力
零跑 汽車 在新創車企交付排行榜上是個「無名氏」。雖然零跑S01去年12月份已經上市,但2019年前兩個月完全沒有交付數據,不免令人疑惑。
其實轎跑是現在比較流行的一個細分市場,特斯拉的Model 3,以及吉利幾何A、廣汽AION.S和小鵬將在今年推出的新車都是轎跑車型。零跑S01賣不出去只能說這個轎跑設計的太另類,不討喜。
說實話,到目前為止,EV完全看不明白零跑造車的思路。據悉,零跑下一款車規劃的是一款微型純電動 汽車 ,對於一個新創車企來說,進入微型車市場和傳統車企硬碰硬,實在不是明智之舉。EV君認為零跑 汽車 需要認真研究市場、規劃產品。
『伍』 造車新勢力出現三級分化 第一梯隊5家企業占據90%以上銷量
7月5日,汽車預言家從相關渠道了解到的信息,2020年1-6月中國造車新勢力企業共完成銷售約4萬台。其中前5家企業銷售車輛佔比高達90%。
總體來看,盡管今年車市經歷了疫情的沖擊,以及新能源市場的低迷,但新勢力車企的表現整體呈增長表現,或許這也是因為頭部車企的銷量不斷提升所致。
具體銷量來看,以威馬、蔚來、小鵬和合眾為代表的第一梯隊依舊保持著穩健的發揮。而作為最後進行交付的新勢力車企理想汽車也成功擠入第一梯隊。而以愛馳、零跑等新勢力車企以較平緩的表現處在第二梯隊;而像奇點、敏安汽車等新勢力車企則依舊艱難。
進入所謂2020造車新勢力淘汰賽後,造車新勢力已經進入兩極分化的重要階段。對於目前造車新勢力而言,突出的問題是什麼?汽車預言家嘗試通過資料梳理,深度分析目前造車新勢力的產業格局。
1
第一梯隊:5家頭部企業壟斷90%以上銷量
根據銷量來看,第一梯隊雲集的多數是目前造車新勢力當中的絕對強勢企業,包括蔚來、理想、威馬、小鵬。但也出其不意的將合眾這一不經常出現在造車新勢力各種榜單前部的企業囊括在其中。
但資質並不是敏安汽車能夠良性發展的護身符。2019年11月,敏安汽車下發放假通知:「受國家政策、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環境和國家、地方補貼政策變化的因素的影響,公司目前遇到階段性經營困難,正穩步實施調整變革,積極尋求突破。」
截至目前,敏安汽車裁員數已超過400人。上述放假通知也被媒體解讀為又一次變相裁員的開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陸』 夾縫中求生存,造車新勢力的未來在哪裡
在汽車新四化浪潮中涌現的造車新勢力,他們中的各大品牌無論受到的關注度高低,似乎大部分人都沒對其發展沒抱有太大的希望。一些造車新勢力沒有造車資質、一些甚至僅靠幾張PPT進行融資後,還沒有一台正式的量產車,便被殘酷的市場淘汰了。
夾縫中求生存、加上馬太效應以及陷入瓶頸期的市場背景,對基礎薄弱的造車新勢力生存空間造成了嚴重的傾軋,下半年可能會有更多的造車新勢力退出「戰局」,而最終活下來的可能只有那麼一兩家!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柒』 雲度電動車能買嗎雲度新能源汽車質量怎麼樣
雲度電動車相信很多人聽都沒聽過,更別談是否存在購買意願了。雲度汽車始於2015年,由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以及莆田市國有資產投資等幾家公司共同創辦。雲度新能源汽車怎麼樣?
雲度前期的勢頭非常猛烈,從公司創立到獲得生產資格僅用了一年時間。在2017年10月份推出第一款SUV車型:π1,;2018年3月推出第二款SUV:π3,同年4月份又在北京車展亮出了π7。在2018年的銷量雖然不好,但是仍然排在新能源SUV銷量的前十名。全年總共售出π1車型5057輛,π3車型2286輛。不過步入2019年,雲度汽車的銷量出現巨大的滑坡,生存問題日益加劇。
首先雲度汽車的價格優勢完全沒有,不管是π1還是π3都要十幾萬以上。其次,雲度汽車的質量本身就沒有令消費者滿意。後備箱的縫隙大到可以塞進小拇指,續航虛標嚴重,剎車失靈,充電故障等。最糟糕的還發生嚴重的自燃事件,2019年8月10日,在廣西南寧市有一輛π3在行駛一段時間後,發生自燃現象。蔚來、小鵬甚至特斯拉都發生過自燃現象,沒有企業可以在這種事件中完好無損的保存聲譽。對於雲度汽車而言,這就更是雪上加霜了。
在中汽測評的碰撞試驗中,π3前駕駛艙發生嚴重變形,A柱彎曲得快要斷了。駕駛位的車門嚴重凹陷,人力無法從內部打開。同批次的日產、一汽等眾多車型中,雲度汽車碰撞成績排在這批次的倒數第一名。
2019年過去,特別是在經歷了疫情之後,新勢力洗牌了一部分。盡管雲度汽車在5月份又請了三位高管坐鎮,呈現出「復活」的跡象。但是如今雲度產品影響力落後,產品的質量到智能方面也掉鏈子。銷量下跌、產品研發停滯、資金鏈斷裂、被列為失信公司、合同糾紛等都是眼下急需解決的問題。雲度已經對內部人員進行調整,新車規劃、籌備資金就是接下來的重中之重了。
我想買雲度汽車,你會同意嗎?
『捌』 疫情下的2月新能源市場:特斯拉成為銷冠
綜合最新媒體報道和乘聯會發布的數據,2020年2月全國新能源乘用車銷售1.43萬輛,同比下滑69.4%。在產量方面,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產量為1.48萬輛,同比下降高達71.8%。同時,中汽協發布的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數據顯示,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產銷數據分別為9243輛、11481輛,同比減少83.1%、76.1%。盡管由於統計口徑不同,各數據源有所差別,全國汽車企業新能源乘用車在產銷上卻也不折不扣地遭遇到了嚴重下滑。
比亞迪汽車、北汽新能源銷量全面承壓
2月,特斯拉中國的Model3是國內銷量最高的新能源車型。Model3本月售出3900輛,穩居銷量榜榜首。(因為目前特斯拉目前國產車型只有Model3,所以該車型銷量和整個企業在華國產車銷量相同)盡管定位高端,Model3廠商指導價僅為32.38萬,補貼後售價29.91萬元。可以預見,Model3產量全面提升後對於賓士、寶馬等豪華品牌的入門車型客戶會有較強分流作用。
除Model3外,AionS、全新秦EV、北汽EU系列銷量均突破1000輛。其中,AionS、全新秦EV分別銷售1433輛、1429輛;北汽EU系列銷售1002輛,同比減少59.4%。
在造車新勢力方面,蔚來ES6、威馬EX5、理想ONE、哪吒N01共4款車型銷量過百。2月,蔚來ES6銷售671輛。同時,蔚來ES8僅售出36輛。蔚來ES6在銷量上已全面取代蔚來ES8成為蔚來旗下主力車型。威馬EX5在2月則售出567輛,同比提升36%;理想ONE、哪吒N01分別銷售269輛、102輛。
在混動形式方面,BEV(純電動)仍然是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的主力車型。從銷售數據來看,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榜前十名車型全部為BEV(純電動)。銷量最高的PHEV(混合動力)車型為上市不久的理想ONE。從歷史數據來看,PHEV(混合動力)一直是合資品牌的優勢領域。在本輪疫情影響下,合資品牌旗下的PHEV(混合動力)銷量普遍減少。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玖』 新能源汽車有個雲度的牌子,怎麼樣啊,新鄉的
網路雲,為發燒而生的小米,國產凌志,莆田長城,農夫山泉茶π,從頭到腳的山寨,還問怎麼樣,驢踢了腦袋買這車
『拾』 新能源領域廣撒網的一汽,在造車新勢力身上能獲得什麼
新能源汽車領域中,資本的熱潮已經逐漸褪去。近期拜騰、博郡、賽麟三家造車新勢力紛紛暴雷,欠薪、裁員、停擺一氣呵成,留下的只有一片狼藉和不知所措的底層員工。
一汽在新能源領域的表現就像是一個趕不上班車,眼看就要遲到的上班族,情急之下就將希望寄託到了路邊拉活的「三蹦子」,但奈何「三蹦子」質量不靠譜,沒開出多遠便拋錨,留他獨自一人站在風中凌亂。
對於個人而言,自己晚起的責任,自己能夠承擔。但對於企業來說,已經錯失的風口,怎樣才能追回?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