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汽車 » 首屆新能源汽車產業峰會

首屆新能源汽車產業峰會

發布時間: 2022-10-08 06:12:59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1、第一階段:19世紀中期,1881年,第一輛使用鉛酸電池的電動汽車出現:

燃油汽車出現之前,純電動汽車早就開始應用。1900年,歐美出售的4200輛汽車中,40%是蒸汽機車,38%是電動汽車,剩下的22%才是燃油汽車。當時燃油車還在用外燃機技術,開起來噪音大,而且冒著黑煙,對於歐洲上層消費者來講並不是首選。原來燃油車也有黑歷史!

2、第二階段:20世紀初期,內燃機的發展,讓純電動汽車退出市場:

隨著發動機技術發展,啟動機的發明以及生產技術的提高,燃油車在這一階段形成了絕對的優勢。再對比電動汽車的充電的不便性,這一階段純電汽車退出了汽車市場。

3、第三階段:20世紀60年代,石油危機使人們又重新重視純電動汽車:

此時歐洲已經進入工業化中期,由於石油危機的出現,人們開始反思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使人們重新審視純電動汽車。受到資本的推動,在那十幾年裡,電動汽車的驅動技術有了較大的發展,純電動汽車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小型電動汽車開始占據固定的市場,如高爾夫球場代步車。

(1)首屆新能源汽車產業峰會擴展閱讀:

關於新能源汽車,歐美各國在十九世紀中期就已經開始關注,並進行了相關探索,在氫燃料、生物燃料等技術方面也已經有產品推出。金融危機肆虐之下,節能環保新能源成為各個國家的戰略選擇。市場推廣方面,新能源汽車的產銷步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政策規劃上,近年來,美、日、德等汽車工業強國先後發布了關於推動包括混合動力汽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國家計劃。

美國奧巴馬政府實施綠色新政,計劃到2015年普及100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日本把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低碳革命」的核心內容,並計劃到 2020年普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在內的「下一代汽車」達到1350萬。

德國政府在2008年11月提出未來10年普及100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並宣稱該計劃的實施,標志德國將進入新能源汽車時代。顯然,作為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最早、最先進的美日歐國家成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風向標,因此通過美日歐來了解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是必然選擇。

② 新能源汽車哪一年正式推出

1.在2001年,新能源汽車研究項目被列入國家「十五」期間的「863」重大科技課題,並規劃了以汽油車為起點,向氫動力車目標挺進的戰略。「十一五」以來,我國提出「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戰略,政府高度關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新能源汽車成功步入我國市場。
2.在2009年,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國新能源汽車駛入快速發展軌道。雖然新能源汽車在中國汽車市場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國商用車市場上的增長潛力已開始釋放。相比在乘用車市場的冷遇,「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商用車市場已開始迅猛增長。
3.在2010年,我國正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 6月1日起,國家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7月,國家將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城市由20個增至25個。選擇5個城市進行對私人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試點。新能源汽車正進入全面政策扶持階段。首批進入補貼名單的車就包括北汽新能源EV系列,包括北汽新能源EV150,EV160。
4.在未來的五年內新能源汽車開始進入產業化階段,在全社會推廣新能源城市客車、混合動力轎車、小型電動車。目前還出現了很多新能源計程車,例如可以應用換電模式的北汽新能源EU220,就是一款非常適合出租用途的新能源汽車。
5.我們預測從今天開始的未來五年內,新能源汽車將逐步革新,並逐漸代替常規汽車,並也可能衍生出除電熱能混合使用的新能源汽車外,誕生壓縮空氣新能源汽車或者太陽能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環保汽車,實現能源的充分利用以及環境友好發展原則。

③ 新能源汽車的歷史發展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始於21世紀初。2001年,新能源汽車研究項目被列入國家「十五」期間的「863」重大科技課題,並規劃了以汽油車為起點,向氫動力車目標挺進的戰略。「十一五」以來,我國提出「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戰略,政府高度關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
2008年,新能源汽車在國內已呈全面出擊之勢。2008年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元年」。2008年1-12月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增長主要是乘用車的增長,1-1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售899台,同比增長117%,而商用車的新能源車共銷售1536台,1-12月同比下滑17%。
2009年,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國新能源汽車駛入快速發展軌道。雖然新能源汽車在中國汽車市場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國商用車市場上的增長潛力已開始釋放。2009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61.96%,至310輛。2009年1-11月,新能源商用車——主要是液化石油氣客車、液化天然氣客車、混合動力客車等——銷量同比增長178.98%,至4034輛。相比在乘用車市場的冷遇,「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商用車市場已開始迅猛增長。
2010年,我國正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2010年6月1日起,國家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2010年7月,國家將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城市由20個增至25個。選擇5個城市進行對私人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試點。新能源汽車正進入全面政策扶持階段。

④ 恆大造車真正目的是什麼

目的有:吸引資金,給自己的恆大地產填窟窿。產業轉型,布局電動車市場,佔領新能源市場。為拿補貼,做新能源電動車是有國家補貼的。

恆大新能源汽車全球戰略合作夥伴峰會召開,峰會現場,恆大新能源汽車投資預算為三年450億元,恆馳第一款車——「恆馳1」將亮相。

秉持「核心技術必須世界領先、產品品質必須世界一流」的發展定位,已構建覆蓋整車製造、電機電控、動力電池、汽車銷售、智慧充電、共享出行等領域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在各關鍵環節擁有領先的核心技術。

實施全球一體化研發模式,在全球九大國家協同研發。擁有瑞典和中國廣州、上海、天津、沈陽等多個高端製造基地,打造高品質的「恆馳」全系列產品。

恆大新能源汽車全球研究總院下轄汽車研究院、動力研究院和電池研究院。

其中汽車研究院招聘正副院長、造型研究院院長、首席總工程師,整車架構平台、動力總成、整車集成、車身、底盤、電子電器、車聯網、自動駕駛總工程師/副總工程師,首席造型設計師,外觀/內飾總設計師,各領域的技術總監、工程師和設計師等。

⑤ 新能源汽車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實施推廣的

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主要是在2008年底啟動的「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工程,經歷了2009年、2010年參與城市轟轟烈烈的圈地立項、剪綵、啟動儀式和成立產業聯盟後,2011年以後忽然冷卻下來。「政策熱、市場冷」,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的尷尬寫照。究其原因,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航分析認為,政策集中度不夠,「在產品成熟度不夠的情況下,示範城市不宜搞得太多。」「十城千輛」示範工程,原本計劃自2009年起,用3年左右時間,每年發展10個城市,每個城市推出1000輛新能源汽車開展示範運行。

⑥ Data | 2020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說了些什麼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

將攜手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和江淮大眾,在2020-2024年期間共同投資約150億歐元,加速布局中國電動出行領域。

寶馬集團

制定二氧化碳減排目標:到2030年將單車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19年降低至少三分之一。到2025年,寶馬集團將在研發上投資超過300億歐元;到2030年,交付超過700萬輛電動汽車,其中三分之二為純電汽車。

上汽集團

將在純電動、插電混動、燃料電池三條技術路線上持續投入,計劃在2025年前投放近百款新能源產品,新能源車型數量上再翻一番。其中,插電混動產品不少於20款,氫燃料產品不少於10款。

日產汽車公司

日產正在聯合開發更高能量密度和成本可接受的新一代電池,爭取十年內使電動汽車總成本競爭力和傳統燃油車相當。

寫在最後

政策補貼在今後一段時間仍是保證新能源汽車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是按照計劃,補貼即將退出舞台,這也是推動產業更加健康發展的必經之路。讓各方一齊發揮作用,純電動完全市場化才更有可能。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⑦ 國家出手:重點調查恆大、寶能等造車項目

電動知家消息,11月25日上午,據等多家媒體報道,網傳一份由國家發改委下發的《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及項目情況調查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各地發改委在11月18日前向國家發改委產業司上報各地新能源汽車的投資情況。《通知》重點提到了「詳細報告恆大、寶能等企業2017年以來在當地投資和擬投資建設的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項目情況,包括土地佔用、建設內容、項目進展、完成投資等情況。」

而針對網傳的消息,發改委相關人士表示,「這件事正在落實,現在還不方便講。」

2019年11月12日,恆大汽車在廣州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新能源汽車戰略合作夥伴會議。在峰會上,許家印表示,恆大造車缺乏技術、人才、經驗,因此要走換道超車的路子,把能買的技術,能買的企業,都給它買了。恆大集團未來三年在造車方面的投資為450億元,依次為200億元、150億元與100億元。並且在現場闡述了恆大造車的五句三字經: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霸氣!許家印總結恆大造車:買買買!)

一年之後,我們再來感受一下現場氣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⑧ 大咖齊聚海口 2021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將於9月15日開幕

據了解,3天的活動包含20場會議論壇、技術展覽及多場同期活動,預計將有1000多名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政產學研高層雲集海南。

大會主題峰會將探討新能源汽車在技術創新、產業創新、政策創新、跨界創新等方面的成功經驗與發展趨勢,探索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協同發展的有效路徑,凝聚產業共識,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助力實現碳中和。

政府高層及行業專家:

萬鋼,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

張玉卓,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

沈曉明,海南省委書記、省委深改委(省委自貿港工委)主任

馮飛,海南省委副書記,省政府省長、黨組書記

李小鵬,交通運輸部部長

苗圩,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徐冠華,科學技術部原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倪強,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秘書長,省委自貿港工委辦主任

辛國斌,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相里斌,科學技術部副部長

甘霖,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

史明德,中國德國友好協會會長,前駐德國大使

生態環境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國家能源局

歐陽明高,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科技委員會聯合主席

張進華,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趙福全,清華大學教授,世界汽車工程師學會聯合會終身名譽主席

國外政府及國際機構嘉賓:

Alok Sharma (阿洛克·夏爾馬),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屆締約方會議(COP26)候任主席,英國商業、能源和產業戰略部原大臣

John Edwards(吳僑文),英國駐華貿易使節

Jo Hawley(賀頌雅),英國駐廣州總領事

James Norman(諾傑),英國駐廣州總領事館,華南外交聯絡領事

Dan Dorner,清潔能源部長級合作機制(CEM)主任

Inger Andersen,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執行主任

Fatih Birol,國際能源署(IEA)署長

李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總幹事

Carlos Manuel Rodríguez,全球環境基(GEF)首席執行官兼主席

國外企業領袖:

Herbert Diess,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

Frank Weber,寶馬集團董事、負責研發

Elon Musk,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

中畔邦雄,日產汽車副社長

Mark Reuss,通用汽車公司總裁

Holger Klein,采埃孚集團董事

Volkmar Denner,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

鄭根昌,LG新能源副社長、電池研究院院長

袁小林,沃爾沃汽車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亞太區總裁兼CEO

國內企業領袖:

徐留平,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竺延風,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辛保安,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俊,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王曉秋,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李斌,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劉靜瑜,中航鋰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歐陽楚英,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總裁

陳志鑫,海南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專家咨詢委員會執行副主席

王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首席運營官

於德翔,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黎明,地平線總裁

單記章,黑芝麻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CEO

⑨ 2022首屆中國徐州國際汽車博覽會 煥新起航!

在徐州看見世界

據主辦方卓銳車展管理機構有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徐州國際車展將吸引國內外近百個品牌參展,包括國際豪華品牌、一線品牌和近年來在新能源和智能汽車領域嶄露頭角的自主品牌以及造車新勢力等,各家品牌將攜手旗下全系車型及最新車型、乘用車、新能源車、豪華超跑、房車、商務用車、機車、改裝車等共幾百款車型盛大亮相,展會規模將是前所未有。而本次展會上,來自全世界汽車工業領域的前沿技術也將匯聚於此,攜帶最新技術的新能源和智能汽車將是一大亮點。為了向各方呈現一次高規格的汽車盛會,主辦方也將利用大數據、AI、VR、AR等先鋒前沿技術融入展會全流程,為參展商和觀眾帶來一次體驗一流的科技盛宴。

除硬科技之外,主辦方更希望前來參觀的觀眾們可以直觀感受到獨具魅力的汽車文化,為此還將特別組織策劃「走進祖國航天事業主題活動」「卓銳跑跑卡丁車體驗樂園」「侏羅紀體驗區」「動漫展」等各類趣味活動,使之在娛樂大眾身心的同時,也能激起民眾對汽車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充實視野,激發更多創造力。

同時我們還希望把車展打造成為全民狂歡的盛大節日,卓銳大舞台上,4天有不同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時下最熱度網紅零距離接觸、模特大賽、抖音大賽、街舞大賽、二次元、電競大賽、潮童秀等。

緊握時代浪潮多方共襄盛舉

本次徐州國際車展更為側重新能源和新一代智能汽車,為吸引到此領域的專業人士及汽車愛好者前來觀展,在宣發環節和展會服務上也利用了最新的科技手段創新賦能。作為本次車展的策劃和執行機構,卓銳車展管理機構依託卓銳營銷矩陣,將全國首創的VIP客戶邀約系統應用在內,它將為參展商提供集車展VIP客戶邀約、入場通知、客戶維護、數據收集與評測等功能於一體的客戶管理集成系統。基於AI人臉識別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的O2O2O(線下-線上-線下)客戶行為SAD(snatch-analysis-distribute)系統,將幫助經銷商把握並記住每一位客戶,為精準營銷創造商機。

此外,本次車展在傳播思路上也有大幅度的升級,突破按媒體分類進行宣傳推廣的傳統廣告思維,創新性地以人為中心,以衣食住行與休閑娛樂消費等生活軌跡為主線,進行強針對性的多維場景植入及媒介選擇,主動、被動傳播同步開啟,在傳統的網路宣傳基礎上,進一步聚焦關鍵推廣渠道,觸達更精準的個體,保障傳達效果最優化。

站在如今消費升級的浪潮之上,以及國家倡導清潔能源和「雙碳戰略目標」的今天,徐州國際車展的舉辦將對推動徐州及淮海經濟區汽車產業發展、激活市場、促進消費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將對我國新能源和智能汽車工業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相信在「專業、創新、激情」理念的指引下,徐州國際車展將發揮地緣優勢,以多方攜手,強強聯合的姿態,服務好國內國際參展商,與行業精英夥伴共襄盛舉。

 

2022年5月1日 – 5月4日,2022首屆中國徐州國際汽車博覽會將在徐州淮海綠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歡迎各汽車品牌廠商、經銷商、媒體朋友們前來共商行業未來,也衷心期待社會各界人士的盛情光臨。徐州國際車展將以擁抱姿態,與您共赴多彩未來。

⑩ 圓桌討論「新形勢下汽車行業趨勢與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發展」

HICOOL 2020 ENVISION YOUR FUTURE

2020年9月12日,理想 汽車 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沈亞楠先生、ARCFOX事業部營銷中心總經理俞晨先生和36氪CEO馮大剛先生在 HICOOL 全球創業者峰會上與來自全球 80 多個國家的 2000 多位海外創業者及現場參會嘉賓分享了一場關於「新形勢下 汽車 行業趨勢與新能源 汽車 未來的發展」的圓桌討論。

@HICOOL @沈亞楠 @俞晨 @ 馮大剛

一起了解未來新能源 汽車 發展的挑戰與機遇

馮大剛: 感謝各位蒞臨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我是主持人36氪的CEO馮大剛,這位是理想 汽車 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沈亞楠先生,這位是ARCFOX事業部營銷中心總經理俞晨,歡迎兩位。

今天的主題是:在新形勢下, 汽車 行業的趨勢和新能源 汽車 未來的發展。今年8月的時候新能源乘用車迎來了自2018年5月份以來最好的一個市場增長,其中新能源的乘用車批發銷售量突破了10萬輛,同比增長超過了43.7%,意味著整個市場和用戶對於新能源車的信心在不斷增強。

我們應該看到新能源車畢竟還是新生事物,今天還有兩個數據,一個數據是 在今天整個的中國 汽車 保有量中,新能源不超過1.5%。 說的是存量,如果看增量,依然有95%是燃油車,意味著我們還處在比較初級的階段。

我們如何向新的行業轉型?這種直接的新能源 汽車 產業如何把市場做大?首先第一個問題,如果說要打造面向未來的新能源車,當下最重要的發力點是什麼?比如動力模式?還是自動駕駛?還是智能服務?或者是其他東西,還有哪些東西是我們非常快要解決的東西?先有請沈總。

未來新能源 汽車 最重要的發力點是什麼?

沈亞楠: 這個問題比較大。 汽車 的競爭是一個全方位的競爭,單在某一個點突破都是很難獲得勝利的。所以在我們看來,理想 汽車 堅持在三個方面考慮這個事情。

第一個是新的電驅動,第二個是新的智能,最後是新的商業模式,這代表三個方向。

第一個方向,如何解決從燃油車轉向新能源車的一個驅動形式的問題。 今天有很多的方案,純電,像ARCFOX是很好的純電車,還有比亞迪一直是做雙模投入很多,理想 汽車 我們是堅持增程的模式。

在行業裡面有很多的討論,有人說這個好,那個好,其實對我們來說,整個行業努力的方向是讓更多的傳統燃油車轉向新能源車,至於說在新能源車之內區分各種技術路線,其實是百家爭鳴的。每個方案都有用戶群和技術的優勢,世界上不存在任何一個技術方案是一招制敵的,如果想一招制敵恐怕是不太現實的,這是驅動的形式。

第二,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客戶更願意接受智能新能源車 ,不光是新能源車,大家希望的是一輛智能車。智能車的標志是什麼?淺顯地來看是車主不再用手機了,更深層次的是說是一個有生命力的車。通過OTA不斷升級,就像手機一樣,每次升級都有新的功能,新的用戶體驗,甚至在 汽車 上通過OTA升級還能改變 汽車 的性能,包括剎車的性能、加速的性能提升,油耗的降低。這個智能是客戶選擇新車時候越來越重要的一個考量點,和驅動形式一樣重要。

第三,也是理想 汽車 一直在做的,新的商業模式,新的客戶關系。 過去比較傳統的車,是把車通過批發的形式,然後再直接去滿足客戶,售後是4S店來滿足的,今天這個時間點,直接的客戶關系是對我們最重要的資產,我們全採用全直營的方式,自己服務客戶,包括賣車,包括服務,包括售後的保養,這樣的話才能夠積累你的客戶資源,積累這個客戶關系。我們認為這個發力點不能偏廢,這三方面都需要。

馮大剛: 希望能夠找到一個突破口,如果要系統性地解決用戶的體驗,不可能是一個點,應該是全方位的。北汽的俞總,您同意剛才沈總說的嗎?

俞晨: 謝謝主持人,謝謝沈總。我們的觀點跟沈總的觀點也是非常類似, 目前我們在新能源方面主要聚焦兩個方面的工作,一個是在 科技 ,就是生產力方面; 第二個是在模式上。 如果有產品,而沒有模式,這個產品或者 科技 方面的力量沒有辦法進步,只有模式,沒有產品的話,這個模式也不會長久。

所以,我們在產品上,主要還是在 科技 方面,我們也在做一個往前的研究,我們現在跟華為一起建了1873的艾維斯實驗室。一方面是基礎科學研究,一方面是應用 科技 ,其實我們作為企業來說,在應用 科技 方面會應用得更多,我們跟華為的合作更多的是在具體的產品應用上,比如說一些感測,激光雷達方面的,可能信息比較多,有很多合作方面的東西。

另外一方面我們在模式上,模式跟自身的DNA有很大的關系,因為我們現在的狀態,國有企業這樣的性質,現在的模式,直營也好,分銷也好,是處於一種過度階段,直營也好,傳統模式也好,都有一個發展。我們現在走的方向是復合型的戰略,我們重點採用的是直營模式,我們本身就有這樣的資源。同時在廣泛的市場上還會採用相對傳統的模式,但是在形式上會有一些變化,也是交付跟銷售是分開的,也是這樣的模式,學習理想這樣優秀企業先進經驗。我們覺得殊途同歸,最後都是要服務好客戶,了解客戶的需求,來滿足用戶。

新能源產業如何打造最具競爭力的產品?

36氪CEO 馮大剛

馮大剛: 我本來以為會有不一樣的想法,但是作為服務消費者來說都是一致的。下一個問題請問俞總,ARCFOX的αT即將上市,預售價應該是28萬,可能跟今天很多新轎車勢力第一款的定價,以及市場中高端車的定價是比較一致的,在這樣的一個激烈競爭中,一個新能源車企應該怎麼去入手,做出差異化和有競爭力的產品呢?

俞晨: 我們有時候內部在討論,差異化是怎麼打造的? 我們感覺差異化應該是從自身的DNA上來找,機制也好,本身的資本來源也好,DNA上的東西決定了未來發展的趨勢。

我們ARCFOX在很多產品上,或者模式上,也是向理想這樣的優秀企業在學習,在靠攏。我們本身是國有企業,國有企業很大的一個優勢是在資源的採用上,今天會場上就我們一個企業有比較大的展台,也是感謝政府領導的支持。我們這樣的一些資源促成了我們往這個方向發展。比如說在產品上,因為產品是我們傳統企業的一個很重要的優勢,我們能夠跟麥格納這樣的公司合作製造,我們一起合資在鎮江,專門為ARCFOX這個產品進行生產和製造。

麥格納有將近100多年的製造 歷史 ,寶馬的5系也是他們代工生產的,他們在製造方面有比較長時間的傳承。我們國內也有優秀的供應商資源,比如北京賓士,北京現代,都有采購的優勢,我們ARCFOX能夠在采購上,在供應鏈上形成一定的小小的優勢。我們在製造和供應鏈兩個傳統企業的優勢上,把它放大,這樣的話我們的競爭優勢也會初步建立起來,同時在外部,因為剛才是屬於外因,我們學習理想這樣的優秀企業在營銷模式上的創新,內外點的結合構建我們的差異化競爭力。

馮大剛: 雖然定價看起來是一樣的,但是背後還是有很多東西是不一樣的,不管是資源,合作夥伴,供應鏈,製造,很多東西是內在體現差異化的。沈總,包括前段時間行業都知道理想是增程式的技術路線,確實有一些爭議,可能認為純電動是未來。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理想 汽車 一直堅持增程式的道路,還是在某一個時間點會變成電動式的?

沈亞楠: 這個問題大家討論得比較多,首先行業裡面比較糾結,我們自己反而沒有那麼糾結,我們的客戶也沒有那麼糾結。因為我們做出使用增程技術路線的出發點,主要是從客戶的角度來考慮的。

從客戶的角度講,客戶在選擇新能源車的時候,非常淺顯,只有三個需求。

第一個是好不好開 ,因為電驅動的車天然比燃油車更好開,因為加速更平順,更安靜,更線性,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關心方不方便。 我們今天加油還是很方便的,到處都可以加到油,但是一旦到純電車,或者電動車,大家就會想家裡能不能充電樁,即使家裡能安充電樁,出遠門的時候怎麼補電,就會有方便不方便的問題。

第三個, 消費者很簡單,就是考慮合不合算, 價格怎麼樣。

我們之所以選擇做增程,最主要的是看客戶的這三個需求。

第一,因為增程式,底子還是純電車,只是增加了一套增程系統,所以在好開方面跟純電車是一樣的,比PHEV有優勢的,因為PHEV的底子是燃油車,沒電的時候還是燃油車的體驗。

第二是方便,今天我們國家的充電設施也在逐步的改善,但實際上這個速度還是不盡如人意的,從方便的角度講,我們在想能不能讓客戶無論有充電條件,還是沒有充電條件,都可以方便地使用我們的電驅動的車,我們就選擇了增程。可以慢充,可以快充,可以加油,我們做持續地監控了很多數據,目前為止,理想在市場上有15000多輛了,接近60%的里程都是純電形式的,剩下的里程主要是大家跑長途,或者出遠門的時候,就會通過加油的方式來補,所以很方便。

第三,便不便宜,合不合算。我們增程的結構,電池的成本會極大的降低,從總體的成本來講,跟同性能的燃油車相比,因為所謂的行業專家,有的時候拿我們跟小轎車比較,當然不是一個東西。同性能、同尺寸的車,我們的成本只是略高於燃油車,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講,買我們的增程車是不用付購置稅的,所以綜合的購買成本甚至低於燃油車。有了這三個方面,非常符合客戶的要求,這是我們的一個觀點。

另外,我們在行業裡面,對於 社會 的貢獻來講,無論是純電車還是增程車,其實對整個國家的節能減排都是有貢獻的。只要能替代一輛燃油車,不管是純電替代,還是增程替代,排放都會下降很多。

第二,從國家產業政策的角度講。為什麼做純電,為什麼做增程,做我們新的技術,還是希望在我們 汽車 行業上,能打出中國產業的優勢。過去我們在發動機和變速箱的劣勢,無論是純電還是增程,我們都實現了所謂的彎道超車,就不再受制於變速箱和發動機的技術落後性了。

特斯拉的優勢是什麼?

理想 汽車 聯合創始人兼總裁 沈亞楠

馮大剛: 謝謝沈總,剛才我們在討論為什麼理想選擇增程式,不說理想選擇,而是消費者選擇了。我問什麼時候會改變,答案也很明顯,這是由消費者決定的。

下一個問題,還是從沈總開始,一會兒也請俞總回答。最近有一個說法,很多企業沒有搞清楚特斯拉究竟贏在什麼地方,這個問題可以拆開問,我們先問是不是,然後再說是為什麼。特斯拉已經贏了嗎?如果贏了,什麼地方做得最出色?兩位都可以回答一下。

沈亞楠: 特斯拉的勢頭是非常猛的,自從Model 3國產之後,在主要的限排城市,銷量都是遙遙領先的。之所以說很多人沒有搞明白特斯拉為什麼贏,是因為我們每天也在討論如何跟特斯拉競爭。我們的看法是什麼, 特斯拉為什麼能贏?主要贏在解決了充電,它用它的方案,幫用戶去解決充電的問題。 因為如果真的去試開一輛Model 3,從尺寸、配置、製造質量,從業內人來講,都不是一輛非常好的車。

馮大剛: 不是終端的優勢,是網路的優勢。

沈亞楠: 對,今年特斯拉會為客戶在全中國鋪設4000個超級充電樁,過去6年只鋪設了2000個,一旦你解決了這個充電的問題,讓你的客戶無論有充電條件,還是沒有充電條件,都會感覺到一定程度上的放心。在我們600米左右的地方就有三根特斯拉的充電樁,客戶的心理會有很大的變化。

我們講特斯拉贏,就贏在能源網路上 ,這個能源網路也是有局限的,因為超充樁不是越來越好鋪,而是越來越難鋪,因為有限的城市資源,如果被單一的品牌,不能被別的車共用的佔用了,實際上對於新能源 汽車 的發展沒有太多的好處。我們理想 汽車 把充電樁直接安在了你的車上,你給一個補能的裝置,這樣更方便。

馮大剛: 俞總怎麼看這個問題,有沒有可以向他們學習的地方嗎?

俞晨: 特斯拉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我們北汽新能源的大樓是諾基亞的大樓,在亦庄,後來諾基亞離開以後,我們就買了這個樓,放在長的時間軸上,只有某一個時刻是贏的,但是最終是什麼樣?現在也不知道。

我們國內有那麼多優秀的企業,有的把它放在眼裡,有的也不一定把它放在眼裡,輸贏來說還未定,我想有理想 汽車 、小鵬、 蔚來 ,有這么多優秀的企業,也包括ARCFOX,包括我們北汽。

特斯拉的成功,其實跟初期的時機也有點關系,他們2014年進來中國,當時國家是開始啟動電動車的行情了,但是很多企業還沒有做好充分的准備,特斯拉的出現順應了這個時機和潮流,同時又開創了很多產品標準的形式,比如說大屏,比如說OTA,比如說各種各樣的電驅動,包括一些對電池安全的標准,這些東西都是開創性的。

所以消費者也好,行業內也好,都不自覺把它作為一個先行者和標桿來對比,一對比,這個勢能就上去了,當然它本身也做得很好,現在也在中國投資了,進入市場以後,Model 3的出現也把價格拉下來了,也進入了充分的市場競爭,也開始進入完整的競爭。 汽車 行業前面20多年,30多年,跟合資品牌,外資品牌的競爭 歷史 來看,可能還是會有很強的較量,特別是像OTA,車載生態等等,都有很強的比拼機會。

如何提高新能源 汽車 的市場佔有率?

ARCFOX事業部營銷中心總經理 俞晨

馮大剛: 我們反過來再問,有什麼樣的方法可以去打敗它?狹義的是說打敗特斯拉,更廣義的說,新能源車只佔市場的5%,怎麼去贏得市場?

俞晨: 我們相對比較傳統, 第一是從 歷史 的角度來看,從市場競爭 ,充分競爭,對自己的產品有一些提升,跟特斯拉進行競爭,這是相對可以實現的。 第二是對用戶的體驗和把握上 ,理想也好,蔚來也好,就是用戶思維的把握上,傳統企業最大的缺憾就在這兒,我們是甲方思維,並沒有充分的了解用戶,我們來更深入的進行一個發展,同時再結合產品跟製造方面的優勢,和對中國市場理解的優勢,相信我們在市場上能夠跟特斯拉,或者說跟油車進行更廣泛的競爭。

沈亞楠: 跟特斯拉競爭,從中、長期來講我們還是非常有信心的,特斯拉贏在獨立的充電網路,但是一寸長就有一寸險,有強的地方就有弱的地方,下一步的體量發展就會受限於自己充電網路鋪設的速度,會給自己形成一個瓶頸。因為在美國不存在這個問題,美國95%的特斯拉用戶是有家用充電樁的,在中國會受到充電網路瓶頸的限制。而且走了一條自己單獨的技術路線,從整個 社會 化的解決充電基礎設施角度講,他們是走了一條另外的路,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我們更有信心的是打敗它在智能方面,因為今天來講,如果從智能座艙的角度來講,理想 汽車 肯定是勝過了特斯拉,淘寶賣的特斯拉最好的零配件是什麼?還是手機架。多數的特斯拉用戶還是要在車里用手機,因為覺得它的導航不好用,它的音樂是用H5實現的,只能做128K的音樂。

美國人在做這些方面跟咱們中國人還是有差距的,所以在智能方面一定能贏過它。 在自動駕駛方面,的確特斯拉是有領先的,但是通過我們的數據積累,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在人工智慧,數據算力方面也是有機會超越它的。 唯一它作為先行者,確實在品牌上相對有一定的領先優勢,通過我們的不斷積累,無論是新轎車,還是北汽孵化的ARCFOX,還是有機會跟它去競爭的。

新能源 汽車 的競爭格局及市場規模

馮大剛: 最後一個問題,還是在探討未來新能源車的競爭格局,我想知道兩位怎麼判斷競爭格局會跟以前一樣嗎?

有很多人說新能源車看起來跟智能手機更像一些,未來是像燃油 汽車 的格局還是智能手機的格局?智能手機的競爭會非常快速,比如10年,傳統 汽車 可能百年才殺出一個格局出來,在這個手機方面,我們是全方位的競爭,既有系統競爭,又有生態競爭,這是不一樣的,原來是一條線的競爭,現在是一張網的競爭,這些東西都不一樣,包括合作格局,過去是每個人發展自己的東西,今天是共建很多東西,都是不一樣的,兩位覺得未來的競爭格局是什麼樣的?新能源的市場空間是什麼樣的?

沈亞楠: 從終局的角度講,我們認為智能電網 汽車 這一波,從結果來看非常像智能手機,有幾個特點:

第一個就是品牌的整合, 汽車 行業本來在國外就沒有中國這么多品牌,我們認為終局來講,和智能手機差不多。智能手機現在就是蘋果為代表,國外的品牌,然後中國是華為、oppo、vivo、小米,基本上是這樣的格局。還有從非智能手機轉型到智能手機很成功的企業,三星,基本上是這么一個格局。

智能手機剩下的品牌可能比這幾個品牌略多一點,甚至是一樣的,特斯拉占據了蘋果類似的地位,但是它的市場份額受限於我剛剛說的這些問題,不應該有蘋果那麼高。中國一定會崛起,華為、oppo、vivo和小米,一定會的。傳統車廠一定有像三星一樣轉型成功,生存下來的企業,所以整合,然後有新的入局者,這是我們認為的結果。但是從時間周期上講,肯定會比智能手機要慢,這一點也是我們最近思考很多的。

我以前是做手機的,我是經歷過這一輪變化的,之所以智能手機的轉化會這么快,是因為一方面客戶的需求,從非智能手機到智能手機轉化非常快,另外從供應的角度講,因為供應鏈無論是做智能手機,還是做非智能手機,供應商體系差不多,昨天做諾基亞的手機,可能一個月之後就能夠轉做小米手機了,需求變化很快,供應也跟得很快。

汽車 會有一個差異,第一客戶轉化會稍慢,但是也會很快,下一步會有一個拐點,越來越多的客戶會非常想要買智能電動 汽車 ,因為我們目前看到只要是試乘試駕過理想ONE的用戶,或者現在在看理想ONE的用戶,就很難回去開傳統車了,所以會有這種拐點。從供應鏈的角度講,研製的程度要遠遠高於手機,傳統車商要很長時間才能轉型服務新能源 汽車 。

馮大剛: 手機用戶的更新換代可能是一到兩年,但是 汽車 不會,也許需要五到十年,完成這個替代會在什麼樣的維度上?

沈亞楠: 每年我們還有2500萬輛,我們看的不一定是保有量,每年的轉化率,我估計到2025年的時候,國家新能源整體的規劃是有機會實現的,保守500萬輛每年,激進一點是750萬,這是2025年非常有機會做到的。其中可能純電佔一部分,增程和插混占另外一部分。

馮大剛: 沈總說得還有點保守,俞總,剛才說到這個比喻,到底更像是智能手機,還是更像傳統燃油車,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俞晨: 剛才沈總已經說得非常完整了,非常全面了,對於格局的判斷,我們從銷售的角度,從市場的角度,消費是在升級, 在20-40萬的區間的車, 蔚來、小鵬都在這個區間,在這個區間競品比較少,也是傳統燃油車必爭的區間,同時也是下一代消費升級的,原來20萬以下車的需求升級。 未來最重要的競爭環節還是在這個價格區間內 ,產品上的競爭也會越來越加劇,其他的沈總說得非常全面了,我就不再補充了。

馮大剛: 還有一個問題沒有問,新能源車的市場規模會有多大?

俞晨: 我們也是期待在2025年500-800這樣一個區間,我們北汽集團一直期待在2025年實現集團的全面轉型,同時我們自己ARCFOX也是北汽集團轉型的一個重要的先鋒,今年我們會推出第一款車,每年會有新車推出,每一款新車都會給消費者帶來新的驚喜。

馮大剛 感謝兩位嘉賓帶來的精彩分享,謝謝!

* 本文由理想 汽車 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沈亞楠先生、ARCFOX事業部營銷中心總經理俞晨先生和36氪CEO馮大剛先生分享,內容源自 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速記稿,未經授權,不可轉發。

本期創業話題

#未來一年最值得投資的TOP領域

> 立刻分享 > 我的精彩創業分享

熱點內容
亞歐房車自駕游 發布:2025-04-27 02:53:15 瀏覽:123
奧鈴皮卡雨刷尺寸 發布:2025-04-27 02:37:48 瀏覽:576
大皮卡車上高速要注意那些 發布:2025-04-27 02:33:05 瀏覽:830
柬埔寨旅遊3月份天氣 發布:2025-04-27 01:59:55 瀏覽:261
門在後面的房車 發布:2025-04-27 01:52:33 瀏覽:107
房車一般的多錢 發布:2025-04-27 01:42:33 瀏覽:597
皮卡車蓄電池用12 發布:2025-04-27 01:41:43 瀏覽:457
b型自動擋房車能否進藏 發布:2025-04-27 01:41:39 瀏覽:876
皮卡車前減震損壞 發布:2025-04-27 01:10:28 瀏覽:560
冰淇淋電動車價格表 發布:2025-04-27 00:50:18 瀏覽: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