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能源汽車廠
❶ 比亞迪汽車幾大生產基地
比亞迪九大生產基地:深圳寶龍、惠州坑梓、西安高新、青海西寧、貴州貴陽、重慶璧山、長沙寧鄉、安徽蚌埠、濟南基地。但是總部在深圳。總面積將近700萬平方米,並在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和中國台灣、香港地區設有分公司或辦事處,現員工總數將近20萬人。公司IT產業主要包括二次充電電池、充電器、電聲產品、連接器、液晶顯示屏模組、塑膠機構件、金屬零部件、五金電子產品、手機按鍵、鍵盤、柔性電路板、微電子產品、LED產品、光電子產品等以及手機裝飾、手機設計、手機組裝業務等。主要客戶包括諾基亞、三星等國際通訊業頂端客戶群體。
❷ 安徽經濟到底怎麼樣
1.從GDP累計增速看:
2010-2019年,安徽GDP累計增速達到202%,在全國排名第四,僅次於貴州、西藏以及雲南三省;但與這三個省份相比,安徽的GDP總量更大,可以說這樣的增速相當不錯了。
作為對比,近些年經濟表現同樣非常亮眼的省市,比如重慶為199%,福建為195%,湖北為189%,四川為175%,湖南為149%,河南為136%,增速與安徽相比均遜色不少。
2.從GDP規模增量來看:
2010年,安徽GDP為12263億,同年遼寧為18278億、北京為13777億,均高於安徽;但到了2019年,安徽GDP達到37114億,已經超過了遼寧的24909億和北京的35371億。
而十年前與安徽GDP體量處於同一水平的內蒙、黑龍江和陝西等省份,到2019年也都被安徽拉開了一定的差距。
3.從省會城市發展速度來看:
從2009年到2019年,合肥GDP累計增長超過347%,在全國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一;而近些年崛起勢頭比較強勁的幾個省會城市,比如成都、武漢、鄭州、福州等,過去十年累計增速都沒有達到300%。
在強省會戰略以及都市圈時代,省會城市的發展情況,某種程度上可以代表所屬省份的發展水平,合肥近些年的快速崛起,也是安徽經濟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整體上看,安徽是我國過去十年發展最快的省份,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我國各省市中,拋開GDP含金量不說,單從規模上看,廣東、江蘇是毫無懸念的Top2,處於第一檔;
而安徽恰好排名全國第十,與湖南、湖北等省份名次接近,處於同一檔次。
無論從GDP規模還是人口體量上看,安徽都算是我國的中等規模省份,往上看與河南、四川在體量上有一定的差距,往下看,又明顯比陝西、江西等省份更大。
傳統習俗上,安徽可以分為皖北、皖中、皖南三大板塊,其中皖北指安徽淮河以北地區,包括宿州、淮北、蚌埠、阜陽、淮南、亳州6市;
皖中指安徽長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區,包括合肥、六安 、滁州、安慶4市。
皖南指安徽長江以南地區,包括黃山、蕪湖、馬鞍山、銅陵、宣城、池州6市。
由於地理位置、經濟基礎的不同,各地市的 社會 經濟發展水平也存在明顯的差異。
1.從各地市GDP來看:
截止2019年,除了省會合肥GDP達到9409億之外,其他地市都沒有超過4000億,其中GDP達到3000億的只有蕪湖。
16個地市中,有9個地市GDP低於2000億,佔全省的比例超過一半,其中還有3個市不足一千億。
2.從人均GDP來看:
安徽16個市裡,僅有合肥、蕪湖以及馬鞍山三個市的人均GDP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僅有合肥超過10萬元,另外還有淮南、宿州、六安、亳州、阜陽等五個市的人均GDP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
3.從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
2019年,馬鞍山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9783元,排名安徽省內第一,另外合肥和蕪湖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超過了3萬元。
如果以全國平均水平衡量,安徽僅有上述三市達到全國水平,剩餘13個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不足3萬元。
可以看出,安徽省內各地市的 社會 經濟發展水平存在明顯差異,合肥、蕪湖和馬鞍山三市經濟相對更好,而其他各市則需要更加努力,特別是皖北地區,人口眾多,未來提升空間非常大。
安徽屬於中部省份,近些年極力融入長三角,從區位上說,安徽是溝通中西部地區與長三角地區的橋梁。
1.一方面,相比其他中西部省份,安徽近水樓台先得月,可以更好的承接長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從而實現產業升級和經濟的快速發展;
隨著沿江高鐵逐步開工建設,合肥的米字型高鐵將實現最為重要的一步,成為扼守成都、重慶、武漢等中西部城市連接長三角地區的交通節點,而安徽的區位優勢也會逐漸展現。
2.另一方面,相比長三角傳統的江浙滬地區,安徽勞動力豐富而且人力成本更低,並且屬於後發地區,以19年人均GDP為例,長三角三省一市中,上海超過15萬元,江蘇和浙江也都超過了10萬元,而安徽還不到6萬元。
對安徽來說,這是差距,更意味著未來的發展和提升空間,在地區經濟一體化融合過程中,長三角各地區之間的發展水平整體上會逐漸接近一致,安徽的經濟也必然會迎來一波爆發,從而拉近與江浙滬地區的距離。
綜合來看,安徽近些年經濟發展勢頭非常不錯;但由於底子薄,其GDP總量與其他經濟強省還存在一定的距離,在全國排名中安徽也只算是中等偏上;未來隨著融入長三角地區的利好的不斷釋放,安徽的經濟有可能進一步提速,發展前景非常好。
安徽省位於長江中下游,淮河貫穿全省。據考證:一六六七年康熙皇帝將江南省劃為安徽江蘇兩省,安徽境內有八府,他靈機一動取安慶府和徽州府的首字,賜名安徽省名,別名又叫江淮。安徽省面積14,01萬平方千米,人口7059,2萬。全省十六市,分三個區域:淮北,江淮之間,沿江江南。淮北又叫皖北又分皖西如六安市。沿江江南又劃區域叫皖南,如黃山宣城兩市。安慶是安徽省百年省會,一九五二年省會從安慶遷入合肥一直到今。安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境內有黃山,天柱山,九華山,天堂寨著名風景區。各市都有許多 旅遊 景點。安徽沿江有:安慶、池州、銅陵、蕪湖、馬鞍山五市,皖南有黃山、宣城兩市;淮北有:阜陽、宿州、亳州、淮北、淮南、蚌埠;江淮之間有:六安、合肥。安徽是農業省,多年來定向發展農業,一九八0年大包干農業生產責任制就是從滁州鳳陽小崗村試點推向全國的。一個農業省和周邊輕工業省經濟發展是有距離的。周邊江蘇省浙江省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因地制宜發展鄉鎮企業,經濟發展走在合國前例,而安徽的GDp在全國屬十一位中等水平,比西部省份要強。目前安徽經濟最好的就是省會合肥,其次是港口城市蕪湖,鋼城馬鞍山,銅都銅陵,皖東明珠滁州市。其它市,如宿州,阜陽,六安,淮北,淮南,安慶,黃山,池州經濟略差。現在安徽省傾力發展合肥,藉助合肥 科技 力量交通命脈,帶動全省第三產業的發展,不久的將來安徽會更好!
安徽正處於蝶變前夕,如無意外,安徽將成為中西部第一個追趕上東部經濟強省腳步的省份!
為什麼如此看好安徽?是由於安徽在中西部省份中的地理區位最為優越。現已納入長三角三省一市的范疇。另外安徽還坐擁長江黃金水道的優勢地位。
事實也是如此,在過去十年的時間,全國各省經濟增長排名中,安徽僅次於西部的貴州、西藏和雲南排名全國第四位,但安徽的經濟總量卻遠比這三省區高,總量越高,增長越難,安徽能有如此的成績,殊為可貴。目前,安徽已排名全國各省的第11位,不出大的意外,2020年必入前十。甚至有更高排名的可能。
安徽緊鄰長三角發達經濟區,區位優勢極佳,安徽東部幾市距離長三角更近,更是在南京市的城市群規劃范圍之中,經濟發展水平超過全省平均。如蕪湖、馬鞍山、滁州,人均水平已幾乎追上長三角一般的地級市。
除了東部靠近江蘇的幾市,省會合肥的發展更是迅猛,距離萬億GDP已只有一步之遙,合肥的創新能力在全國城市中都可排的上號。合肥輻射的皖中皖南區域加上南京輻射的皖東諸市,已經成為安徽率先發展起來的地區。
全國任何一個省都是發展不均衡的,包括最為發達的廣東和江蘇。身為中部省份的安徽更是如此。皖北諸市是目前發展較慢的。但隨著高鐵路網的逐漸完善,皖北諸市也各自發揮優勢,展現出了不俗的後勁。
縱觀中西部諸省,安徽區位優勢最佳,是最可能成為追上東部發達省份的一個。
安徽屬於省會獨大型省份,資源集中度過高,雖有馬鞍山、蕪湖兩市經濟尚可,但其城市規模、人口規模都不大。因此安徽真正的大城市只有省會合肥。
安徽目前是外出務工人口第一大省,這也側面說明了安徽目前的經濟與收入狀況。早期河南是第一,之後四川取而代之,而目前這兩個省份的外出人口都呈迴流態勢,而安徽依然在加速流出。雖然這有臨近長三角的因素,但如果省內城市的發展也多點開花,想必不會有越來越的人背井離鄉。
雖然合肥是一城獨大,但也大出了一定水平。合肥成為長三角副中心之後,影響力和競爭力同步飆升,近十年來累計經濟增位列所有地市之首,如今已成為新一線城市的熱門候選。
不過據2018年人均收入數據統計,合肥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並不是安徽第一,馬鞍山蟬聯安徽各市收入榜榜首。不過除了這兩個城市以外,其他地市在江浙皖區域的排名都明顯滯後,後續還需更加努力。
根據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安徽省生產總值首次突破3萬億,達到30006.8億元,位居全國第13,同比增長8%,高於全國1.2個百分點。論經濟規模,安徽省目前處於全國中等水平。
安徽是我國中部地區經濟發展較快的省份,尤其是省會合肥,可以說是近年來的一匹黑馬,經濟強勢崛起,其2018年GDP已經達到7822億元,再過三四年,將有望躋身「萬億俱樂部」行列。
近年來安徽的工業發展比較好,大量的世界五百強企業落戶以及製造業產業集群落戶,安徽的礦業、 汽車 、電力、鋼鐵、家電、集成電路等產業蓬勃發展,2018年安徽有12家企業上榜中國500強,數量上位居全國第10,比如有淮南礦業、淮北礦業、奇瑞、江淮 汽車 集團、安徽國貿集團、中科電力集團等。
雖然這些年在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下,安徽經濟發展迅速,但目前安徽的經濟發展水平仍然較低。2018年安徽的人均GDP僅4.8萬元,位居全國第19,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6.45萬元。
如今國家在政策扶持和財政轉移上逐漸偏向中西部,中部崛起戰略仍在繼續實施,同時國家也正在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而長三角城市群擴容又把安徽的合肥、滁州、馬鞍山、安慶等8市納入其中,展望未來,安徽依然有望保持經濟較快發展,相信其經濟發展水平也會逐漸趕上全國平均水平。
現在的安微經濟總量雖不是很大,但它的工業基礎還是不可小視的,多年來馬鞍山的鐵礦石支撐著安微財政的半壁江山,蕪湖的造船工業也比較發達,新興的 科技 之城合肥更是集 科技 研發為一裁體的希望之城,淮南淮北重工業基地利用現有基礎適當加以投入就可立竿見效,亳州酒業傳承千年,立足自身就可解決就業難題,地方財政也可盆滿缽滿,阜陽可以發揮人力優勢築巢引風,讓本地人才落根興業,安慶池州文化底蘊濃厚,`文化搭台助力經濟騰飛完全可取。實際上經濟墊底的黃山,是安徽的富翁,依靠 旅遊 業讓這里的人民拔除了窮根,彰顯出了無煙工廠的魅力。安微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地域人口大省,有資源有人才,只要全省合理布局,完全可以實現經濟騰飛的夢想。
我們從GDP總量、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個指標看,安徽經濟水平在全國屬於中等。
1、GDP總量2018年安徽GDP為30006.82億元,全國排名第14(數據包括:31省直轄市、港澳台)。GDP最高的是廣東,2018年廣東GDP為97277.77億元。
2、人均GDP2018年安徽人均GDP為47972.53元,全國排名第24(數據包括:31省直轄市、港澳台)),人均GDP最高的是澳門,2018年澳門人均GDP達到55.35萬。
3、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8年安徽人均可支配年收入23984,全國排名第16(不包括港澳台),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上海,上海人均可支配年收入64183元。
附31省、直轄市和自治區人均可支配年收入。
我11月30號寫了省會合肥市為什麼帶不動安徽省,被很多合肥人跑來罵我一頓。12月8號國家發改委出台江浙滬八市對口幫助皖北8市。
其實說的已經很明顯了,皖北這些城市群,靠近淮河流域的,因為淮河的水運能力低,靠自我發展是很困難的,得有外力拉一把,這不拉一把的大哥們都來了,不然長三角城市群搞成沿邊不富裕地帶也不好看。
皖南城市裡面沿長江黃金水道的基本沒問題,像蕪湖市提出沿長江發展 汽車 產業,利用長江水道的巨大運力,比國家提得還更早了十幾年,只不過當年提的時代還沒有新能源車概念。現在國家的整體戰略是大力發展新能源 汽車 產業,要對原來在燃油車時代,全球市場佔有率太低的情況,進行大逆轉。如果新能源車工廠沿著長江邊,新能源車上船沿著長江出海後運到歐洲,美洲,這比沒法利用水運航道的內陸城市條件要好很多。再加上明清時代的徽商,其實就集中在皖南那一帶,那邊普通人也會做生意,雖然現在比不上浙江人會做生意,但比皖北情況要好點。
中間的合肥市不用說了,安徽省內一家獨大,要經濟資源溢出到周邊城市其實是比較困難。現在肥西縣肥東縣都通了地鐵,廬江縣還沒通地鐵,按說合肥對下面的幾個縣要一碗水端平的。未來應該會在濱湖新區伸一條地鐵線去廬江縣,但建設地鐵一公里要6-7億元左右,廬江縣這個地鐵都沒通,也沒有具體說到哪一年通,說明合肥市現在自身財力都不夠用。
中不溜。不高,不低,處於中間。這就是安徽的經濟水平。
我是安徽人,是愛安徽的,也常常在思考安徽的經濟發展問題。我在很長時間內都有一個疑問:安徽為什麼老是中不溜呢?
對於這個疑問,我自己也在尋找答案。
我查中國地圖,安徽不屬於東部,不屬於西部;也算不上南方,更算不上北方。安徽在中部。安徽始終保持中不溜的經濟發展水平,是否與地緣有關系呢?
但是,中不溜也有中不溜的好處。因為既然能夠保持中不溜,就說明其經濟基礎還是比較雄厚的,因此加快發展,把名次向前推進幾位,安徽是很有底氣的。
中不溜的經濟發展水平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與經濟發達地區距離最近。那麼,如果與經濟發達地區加強溝通,加強聯系,加強合作,好好地學習學習,安徽趕上經濟發達地區是最有希望的。
安徽gdp常年緊跟北京,一直在13名左右排著,在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里也算中上遊了。但是給人的感覺是窮!實際上安徽並不是想像中那麼窮。我老家臨近大別山區,所以算省內最不發達的地方了,但如今也都是村村水泥路,家家住樓房,新辦工廠遍地都是。那麼為什麼別人覺得安徽窮呢?主要原因我總結如下:1.安徽人出去打工的很多,像我們村年輕人幾乎流失完了。尤其是去上海的非常多,早年給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2.安徽地處華東,在所有華東省份里是最窮的,即使與華中省份比,也就比江西好一點。從這個角度來說,安徽省窮也有點道理。3.安徽近幾年得到了一些政策,發展迅猛,但是在這之前的很多年安徽是沒有任何政策照顧的,任憑發展,就連泄洪也都專挑安徽段,可想而知。所以省內發展並不大好,好在地理位置不差,依靠周邊省份也能發展不錯。但這樣給人留下了窮的印象,其實收入不低的。放眼看看,安徽居然比東北三省都好呢。
❸ 比亞迪做電池廠累嗎
比亞迪做電池廠累。3C類電池基地主要集中在廣東深圳(龍崗寶龍、大鵬葵涌)、上海車墩、廣東惠州大亞灣動力電池基地分別在廣東惠州大亞灣、廣東坪山坑梓、湖南長沙寧鄉、重慶璧山、青海西寧南川、陝西西安戶縣、安徽蚌埠。
注意事項:
電動汽車的電池安全問題,一般是指電池的熱失控。對比目前電動車常用的兩種主流電池,磷酸鐵鋰材料本身具有放熱啟動溫度高、放熱慢、產熱少、材料在分解過程中不釋放氧氣不易起火四大優勢。而三元鋰電池天性熱穩定性差、安全性差是行業公認的事實。
「在500℃的溫度下,磷酸鐵鋰材料結構都非常穩定,但三元鋰材料在200℃左右就會發生分解,且化學反應較劇烈,會釋放氧分子,更容易引發熱失控。」弗迪電池公司副總經理孫華軍表示。
❹ 中國有沒有不是新能源的汽車廠商
有,很多。一汽,二汽。吉利,長安,上汽,東風汽車,廣汽。許多許多。怎麼會有這種怪問題,然到中國的汽車僅有新能源車才會讓別人知道。咱們許多的歷史悠久的汽車製造廠商太多了。估計這種問題提出來是讓我們悍顏嗎?咱們偉大的祖國會越來越好
❺ 新能源汽車原來廠家叫什麼
新能源汽車原來的廠家叫特斯拉,成立於2003年
❻ 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怎樣
行業主要上市企業:比亞迪(002594)、吉利控股(00175.HK)、上汽集團(600104)、廣汽集團(601238)、北汽藍谷(600733)、長安汽車(000625)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按用途劃分中國不同種類新能源汽車佔比
新能源產銷規模翻倍
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額佔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額的40.70%,僅比歐洲少3.1個百分點。2020年我國本土汽車製造企業比亞迪在全球范圍內銷售新能源汽車17.92萬輛,排全球第三位。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逐步發展,2014年我國開始出現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由此也開啟我國新能源汽車元年。2015年全國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增長年,我國也在這一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354.5萬輛,同比增長159.5%。
在銷量方面,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352.1萬輛,同比增長157.6%。連續七年銷量位居全球第一位。
純電動汽車占據八成市場
按動力系統對我國的新能源汽車進行劃分,純電動汽車是我國產銷最多的新能源汽車種類。2021年純電動汽車產量占我國新能源汽車總產量的82.99%,銷量占我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的82.82%。
按用途劃分,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產銷均佔全國汽車總產銷的95%左右,是按用途劃分佔我國新能源汽車最多的類型。
在我國「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到聚焦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氫能等產業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等。2020年11月份,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了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目標,提出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
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從目前市場現狀和未來政策方向來看,純電動車將長期占據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流地位。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❼ 新能源汽車都有哪些品牌
蔚來汽車,小鵬汽車,車和家,博郡汽車,FMC,凱龍東方,智車優行,樂視汽車,游俠汽車,威馬汽車,零跑汽車,長江汽車,合眾新能源,前途汽車,雲度新能源,敏安,國機汽車,愛馳億維
❽ 現在進工廠是新能源廠好還是電子廠好
最近這幾個月,很多地方工廠招工的工價真是魚龍混珠,真真假假混在一起。對於學生找工作,在廣州,不少工廠給出的工價低的可憐,但是9元、10元一小時很多學生也搶著去。而很多打工人卻能找到一些工價不低招聘,一些廣州的工廠急需要人,給出的工價很高,甚至給出每小時29的工價,當然其中水分也不少。不僅要求工時,還要求做滿幾個月,其實最後算下來也沒漲多少工資。在廣州,越是在這種找工作緊張的時刻,越是需要謹慎選廠。那麼在廣州打工,現在這個時候進廠,哪種工廠的工資最可靠呢?
一、大型電子廠
在廣州,到了這個工作難找的關頭,大型電子廠可以說是最靠譜的工廠。一到下半年,廣州不少手機電子廠訂單都開始增加,甚至有很多大型電子廠還在趕產量,都需要大批量招聘普工。這時候電子廠的工價也比較有優勢,往年在廣州很多能上30,今年也有不少電子廠能給出超過26的工價。現在這種找工作難的情況下,電子廠其實就是最可靠的工廠。在廣州,畢竟電子廠也是打包裝、打螺絲等比較輕松的崗位,通常很多也分配有空調車間。比起外面日曬雨淋的工作,在廣州打工,電子廠確實也是性價比很高的一份工廠工作了。
二、晶元廠
在廣州,如果有點專業水平,或者是熟練工,這個時候進晶元廠也是一個可靠的選擇。晶元廠通常訂單量穩定,很少會出現大幅度的減產或者裁員。另外廣州很多晶元廠的工資普遍也會比電子廠高不少,畢竟也是有點技術含量,門檻以及工作環境都要求比較嚴格。通常來說,在廣州晶元廠加班穩定,一個月底薪+各種加班費福利,也能到手六千多,要是旺季進了晶元廠,到手能有七八千。在廣東,如果是別的廠跟你說這時候有七八千,通常可信度不高,但如果是晶元廠工資開到這么高,也還是可靠的。
三、汽配廠
越是到下半年,廣州不少汽配廠給出的工價也越高。很多普工上半年出來混混日子,下半年專挑高工價時候進汽配廠。大家都知道,近些年電動新能源車發展快速,很多新能源汽配廠招聘多種不同類型的普工,滿足市場需求。通常來說,在廣州一些汽配廠要求也比較高,但也需要大量的基礎普工,負責產線上的基本工作,比如小零件的裝配,分揀。一般汽配廠都是大規模的工廠,從薪資到加班,再到各種福利都會比較可靠,不會出現這個月拿六千,下個月只能三千的情況。進過汽配廠的很多普工都表示,在廣州,這種類型的工廠加班比較穩定,基本薪資都能到手五六千。
在廣州,現在這種情況找工作,很多普工都擔心找到的工作不靠譜,這也是非常正常的擔憂。畢竟現在很多黑中介手段也是層出不窮,如果打工人不留多個心眼,很容易就被帶進坑裡。總之出來廣州找工作,不要盲目輕信高工價,多加留意,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靠譜工廠。
❾ 中國新能源車有幾個品牌
5個。
1、小鵬(2014年成立,第二大股東為阿里)。
2、蔚來(2014年11月創建,第二大股東是騰訊)。
3、理想(2015年7月創建,美團為理想最大股東)。
4、威馬(2015年12月創建)。
5、哪吒(2014年創建,第二大股東為360)。
❿ 比亞迪的汽車工廠在哪幾個城市
比亞迪汽車——比亞迪股份的直屬子公司。2003 年,比亞迪正式收購陝西秦川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組建比亞迪汽車,進入汽車製造與銷售領域,開始了民族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征程。比亞迪汽車堅持自主研發、自主品牌、自主發展的發展模式,以「造世界水平的好車」 為產品目標,以「打造民族的世界級汽車品牌」為產業目標,立志振興民族汽車產業。目前,比亞迪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四大產業基地,在整車製造、模具開發、車型研發等方面都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產業格局日漸完善。比亞迪汽車在上海建設有一流的研發中心,擁有3000多人的汽車研發隊伍,每年獲得國家研發專利超過500項。在西安建設有國際領先水平的轎車生產線,總產能達到20萬輛。在深圳建成現代化汽車城,總產能將達到30萬輛,並建成第二研發中心,將成為比亞迪汽車中高級汽車的生產基地。北京模具製造中心,業已形成專業化、規模化的模具產業格局,為世界知名汽車品牌製造整車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