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分時租賃後的經濟現象
㈠ 穹頂下的嘗試,電動汽車分時租賃靠譜么
如果你有興趣,不管是否靠譜,自己都要勇於嘗試。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例如下面這些經驗都是從無數次的嘗試中獲得的,嘗試愈多,認知越全面,經驗越豐富,不嘗試這些簡單的經驗都無法獲得。
我們剛剛出世的時候,對這個世界都是一無所知的。隨著自己慢慢長大,這個世界反饋給自己的信息越來越多。比如說火是燒人的,不能用手去摸;糖是甜的,可以吃。漸漸的,我們形成了自己的觀念,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如果連嘗試都不敢,怎麼能做得出成績?這個世界沒有不可能的事,有人就有變數,有變數就有機會,事在人為。
㈡ 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成潮流 如何盈利是最大難題
首先,你要有一個租賃卡或已注冊的APP賬號其次,繳納押金、租金,有的租金是用後付,但是押金要先付最後,到取車點操作APP打開車門即可使用啦。和共享單車的原理類似,只是共享電動汽車的構造、設計要復雜,記得注意電量啊,別忘了沒電了要自己推著走!
㈢ 電動汽車適合用於分時租賃嗎
分時租賃,自然是按時間計費了,有有按天收費,有按小時收費,像我這邊EVCARD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是按分鍾收費的,很經濟,很劃算。
㈣ 分時租賃電動汽車,具體如何收費
沒有卡你就租不到車,分時租賃,自然是按時間計費了,有有按天收費,有按小時收費,像我這邊EVCARD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是按分鍾收費的,很經濟,很劃算。你可以去了解下,名稱好像是EVCARD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望採納,希望能幫助到你。
㈤ 汽車分時租賃是什麼前景好嗎
你好!汽車分時租賃目前在國內是很火的,需要前期投入巨大資金,回收期比較慢,同時因為是一種新的模式,對於何時可以回收投資都是心裡沒譜的,從各家經營情況看,還是在探索當中,沒有形成穩定的盈利模式。預計還需要三到五年時間才能確定。
㈥ 分時租賃汽車怎麼計費呢是不是都是電動的可以開多遠呢
據我所知,分時租賃基本上都市按照公里數+時間收費的,比如一度用車啊,途歌啊,gofun啊都是這樣。只不過每家收費標准不一樣,但其實不會差太多,只不過有的車可能押金會高一些,比如途歌,押金就要1500,但一度用車押金只要399,而且芝麻信用高的還可以免押金,gofun我沒用過,所以不是很清楚。
至於是不是電動汽車,這個也不一定,我就說我開過的途歌和一度用車啊。途歌的明星車型應該是賓士Smart,另外還有雪鐵龍C3-XR和標致2008,這些都是燒油的,所以不一定都是電動汽車。一度用車的話基本都是電動的,北汽新能源車比較多。有人說一度用車的北汽160能走160多公里呢,具體是車型不一樣,走的公里數也不一樣,但基本上滿電的情況下,開個一百五十公里以內還是可以的。
我之前有一次掃了一輛一度用車,從大望路出發,先去了燕莎奧特萊斯沒買到想要的,後來又去了趟昌平那邊的奧特萊斯,來回100多公里了,沒毛病,前提是得是滿電的啊。
㈦ 電動汽車為何成了彗星
沒聽過有這種說法哦!電動汽車成為彗星?如果說彗星也可以當成電動汽車的喻體,那麼就是彗星也是冬天裡的一把火。
新年伊始,中國汽車市場還沒有散發出一絲春天的氣息,行業寒冬局面如冬天的堅冰一樣穩固。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2019年1月國內汽車產銷數據顯示,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36.5萬輛和236.7萬輛,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2.1%和15.8%;產銷同比均呈現超過10%的下跌態勢。其中,乘用車1月份產銷分別為199.5萬輛和202.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4.4%和17.7%。相比2018年全年的情況(下降4%),2019年一月車市更顯寒意逼人。
然而,在車市整體慘淡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則是一片「風景這邊獨好」的火熱氣象,引發各方高度關注。
據中汽協統計的數據顯示,1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1萬輛和9.6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出現113%和138%的增幅。與居民汽車消費相關的新能源乘用車方面,產銷分別完成8.2萬輛和8.5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15.9%和138.3%。
從數據上看,一月份的車市情況延續了2018年車市的整體發展趨勢:車市整體由於多方面原因已經進入存量市場,而新能源汽車是存量市場中的特殊變數,在多重因素推動下正在經歷高速增長周期。
新能源汽車為何能在市場嚴冬中一枝獨秀?其背後有哪些因素在驅動呢?
新能源汽車逆勢增長的根本動力
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之所以如此迅猛,其背後既有政策推動的力量,也離不開市場的自發驅動。而從目前發展階段來看,「政策驅動」依然是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最重要推動力。請看下文具體分析:
(1)財政補貼政策
在各項政策推動中,對新能源汽車銷量最直接的無疑是財政補貼,包括中央補貼和地方補貼(上限為中央補貼的50%),對於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一次性補助;新能源公交車每年運營補貼,此外購買新能源汽車還可以享受稅費免除優惠,包括購置稅、車船稅兩項稅收免除。
根據艾瑞咨詢所做的新能源汽車消費調查顯示,稅費減免和價格補貼、能源補給成本是新能源汽車消費者考慮的主要因素,我國目前的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仍然主要依賴稅費減免與價格補貼政策驅動。
以2018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北汽新能源EC系列為例,出廠價為11.68萬,中央補貼3.4萬,地方補貼1.7萬,補貼後價格為6.58萬,補貼佔比超過4成,相當於六折買車。由此可見,補貼政策極大地提高了新能源車的性價比。
除了對新能源汽車不設限購的政策優惠外,各地方政府還在不限行、停車費減免(見上圖)、專用停車位設置等路權便利方面設置了多重政策優惠,同樣顯著提高了新能源汽車對於消費者的吸引力。
「市場驅動」趨勢開始顯現
如前文所述,政策推動可以說是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高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因此也有很多人擔憂當下火爆的市場會不會只是一場政府導演的煙花秀,一旦政策助力減退,市場就會迅速陷入低迷。
然而,從2018年的市場變化情況來看,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經歷一場從「政策推動」向「市場驅動」的轉型,真實的市場需求和產品本身的競爭力逐漸將成為市場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動力。這種新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充電基礎設施與電池技術兩大短板明顯改善,新能源汽車用戶的後顧之憂正在消退。
目前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正在不斷加快。根據中國充電聯盟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建設公共類充電樁30萬台,私人類充電樁47.7萬台,公共樁和私人樁共計約77.7萬台,同比增長74.2%。在北京等新能源保有量較高的中心城市,充電難題目前已經大大緩解,在城市各大商圈基本都能享受充電服務。按照相關規劃,預計到2020年,北京將配建電動汽車充電樁約43.5萬個,形成平均服務半徑小於5公里的充電網路。可以想見,隨著類似的充電網路不斷落成,未來電動車充電難問題將被基本解決。
電池技術發展迅猛,能量密度持續提升,成本也在不斷下降。2018年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達到了56.9GWh,同比增長56.3%,出貨量全球領先。其中乘用車的主要動力來源三元電池技術,其單體能量密度2018年提升至265Wh/kg,成本降至1元/Wh以下,較2012年能量密度提高了2.2倍,成本下降了75%。得益於電池技術的高速發展,2018年我國電動車的平均帶電量達到33KWh,是2015年的近兩倍,續航超過400公里的車型開始大量出現,消費者對於續航問題的擔憂大大減輕。
二是城市綠色公共出行成為大勢所趨,B端市場加快滲透。
當前中國各大城市的環保壓力與日俱增,加之充電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在中國一二線城市,計程車、網約車、公交車、物流車、分時租賃等公共出行領域的新能源化進程不斷加快,這也為新能源汽車市場鑄就了基本盤。
例如,深圳在綠色公共出行布局方面領先全國。深圳已推廣新能源公交車超過1.6萬輛,實現公交出行的100%新能源化。2018年底,已經將營運中的燃油計程車全部強制退出營運,實現了巡遊計程車市場的100%新能源化,並且規定新增網約車必須為新能源汽車,計劃在2020年實現網約車市場的100%新能源化。同時,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城市同樣都在推進類似計劃(參見下表)。
此外,在目前的新興的分時租賃市場,由於新能源汽車在使用成本上比燃油車更具經濟性(能源費用、維修成本),同時一些企業希望通過分時租賃去輸出推廣自身的新能源車型,因此新能源汽車已經占據該市場的絕大份額。
總體而言,在綠色公共出行的大趨勢下,新能源汽車市場在B端方向上將加快滲透。
三是新能源汽車領域掀起消費升級浪潮,C端需求高端化進程加快。
2018年,新能源汽車除了在數量上保持高增長態勢外,在結構上也出現了顯著變化。
在2018年之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A00級的入門車型一直占據半壁江山,在2017年甚至一度達到65%左右。
一般而言,A00級電動車的空間小、配置低,不是家庭購車的適宜選擇(燃油車市場的佔比就很低),更多被視作限購城市的「占號」車或分時租賃用車。因此,A00級車型佔比畸高是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政策推動」作用的最顯著標志,反映出「市場驅動」力量還十分薄弱。
而在2018年,A00級電動車的份額開始走入下降通道,降至49%。相反,A0級和A級都增長8%左右,達到33%和16%。C級車也由2017年僅55輛提升至1.3萬輛。造車新勢力龍頭蔚來汽車,其旗艦車型ES8在2018年開始進入集中交付期,更是以全年11465輛的銷量在2018高端品牌中大型SUV銷量排行榜上高居第11位。可見,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高端車型佔比開始顯著提升。
從2018年市場情況來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逐漸向市場和產品驅動方向轉變,以產品力和真實客戶需求為導向的車企將在未來取得市場競爭優勢,高度依賴政策扶持生存的車企將舉步維艱。
過去的2018年,對於中國汽車市場來說,是極具標志性意義的年份,車市整體經歷了28年來首次下降,市場可謂寒風凜冽,哀鴻遍野。而反觀新能源領域,蔚來赴美上市,特斯拉入駐上海,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新能源出行的核心陣地,市場一片熱火朝天,欣欣向榮。
這一切或許並非偶然,也許正好標志著一個舊時代行將結束,一個新時代已然來臨。
㈧ 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成潮流 如何盈利是最大難題
可以給其他電動車充電。例如深圳奧特迅電力大廈充電站,它屬於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的一個項目,是深圳市電動汽車分時租賃與集成示範研究試點充電站。在此充電站進行充電的電動車包括:深圳鵬程電動計程車、電動大巴以及比亞迪、奇瑞、北汽、江淮等各品牌電動乘用車。
㈨ 電動汽車分時租賃如何計費
分時租賃,自然是按時間計費了,有有按天收費,有按小時收費,像上海這邊EVCARD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是按分鍾收費的,很經濟,很劃算。你可以去了解下,名稱好像是EVCARD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望採納,希望能幫助到你。
㈩ 為什麼共享汽車越來越少分時租賃企業還剩幾家答案在這里
[汽車之家?新聞]??不久之前,我們通過互聯網看到了這樣一條消息——在河南鄭州的某街頭,數輛名為「一步用車」的共享汽車被隨意的丟棄在路邊,這些車輛外觀也均被嚴重損毀,雜亂的堆在一起。這一事件也被數家網路媒體所報道,現場畫面看上去視覺沖擊力十足。
『奇瑞新能源與首汽集團下的GoFun交車儀式』
另一方面,有些車企也會選擇與分時租賃公司進行合作,如奇瑞汽車和GoFun,選擇這種模式,除了能夠實現自身去庫存的目的之外,還能藉助運營平台積累用戶數據,無需自身親自操作,增加自身運營成本,但卻一樣可以為自身提供未來轉型的樣本數據。因此,「合作共贏」也逐漸成為共享汽車產業的另一條發展路徑。
全文總結:
因此總的看來,從早先共享汽車的「井噴」,到後來整個市場的「蟄伏」和「收縮」,洗牌後的共享汽車市場帶來了目前我們看到的兩極分化現象——一方面是沒能挺過去的企業,資本和市場的「毒打」讓它們遍體鱗傷,那些被遺棄的車輛或是「共享車墳場」默默的成為了這一切的見證;而那些捱過共享汽車「寒冬」的品牌,又在生存技巧上各有千秋。例如上文中提到的不少例子,或許「背靠大樹好乘涼」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也是為什麼為我們看到不少較大國企/央企/汽車製造商旗下的共享汽車品牌都順利存活了下來,而與此同時,市場的收縮也使得部分分時租賃平台轉型了長租、以租代購等新模式,因此,盡管分時租賃的市場還在進一步收縮,但新的商業模式也正在推陳出新。(前期調查/汽車之家馬艾駿/周易/陳浩;文/汽車之家馬艾駿/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