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汽車 » 純電動汽車電池安全嗎

純電動汽車電池安全嗎

發布時間: 2022-09-25 20:34:39

① 純電動汽車怎麼樣純電動汽車優缺點有哪些

電動汽車在車輛結構上與傳統燃油車有著本質的區別,近些年純電動汽車技術不斷推進發展,購買電動汽車的人也是越來越多。但隨著電動汽車的保有量快速的增加,有人雙手贊成、有人反對,那純電動汽車怎麼樣呢?
純電動汽車優缺點
純電動汽車的優點不外乎就是環保、省錢、噪音小、節能、使用范圍相對廣泛。首先在環保方面,
純電動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可以做到零污染,完全不排放污染大氣的有害氣體。即便是按所耗電電量換算為發電廠的排放,造成的污染也遠小於傳統汽車,畢竟發電廠的轉化效率更高,而且集中排放,更容易凈化減排。
其次在省錢方面,相信大部分購買純電動汽車的車主在這方面深有體會,這一來新能源汽車國家和政府是有相關補貼政策的,譬如免購置稅、車價補貼等等;這二來當然是加油了,雖說純電動汽車把油費轉換成電費,但相比之下哪個更省錢?
最後在特殊場合上,純電動汽車的使用場景相對會廣泛一些,譬如不通風場所、高海拔缺氧地區等等,普通燃油車的內燃機是無法正常工作的,而電機倒可以正常使用。以上就是純電動汽車的優點了,那有人說電動汽車缺點太多了,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呢?來看看純電動汽車的缺點。
1、續航里程低
以特斯拉Model 3為例,國產標准版的Model 3標定續航為445km,然而很多車主實際使用下來,電池滿電不開空調、不大腳油門、盡量勻速前進、多路段行駛在城市鋪裝道路的情況下,實際續航里程在330-380km左右,甚至最低出現過310km。
再考慮到對電池的保用採用「2-8"充電策略(電池電量剩餘20%就要充電,每次充電盡量不要超過總容量的80%),那麼則還要再打個6折,這樣算下來續航里程頂多隻有300km。對於這個續航,在城市中代代步還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偶爾想出去自駕跑跑高速,那還是老老實實開回燃油車。
2、充電設施不夠完善
雖然近幾年國家以及各大車企對於充電樁的建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目前來看,全國充電樁的數量仍然不是很多,而且大都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大部分三、四線城市的純電動車主只能靠自家安裝充電樁給車輛補充電能,但出門在外如果遇到車輛沒電很難找到合適點進行充電,有時找到了還要面臨車位被燃油車佔用、或者沒有空餘充電位的時候也非常尷尬。
而且充電時間也是一個問題,目前使用快充也至少需要花費30-60分鍾左右,如果是在商場倒還可以,逛逛街、看場電影很快就過去了。如果是在跑長途在服務區充電,再加上長途行程,那這個等待時間也確實難熬,不像燃油車幾分鍾加個油便可繼續上路。
3、電池衰減
說到這,你可以想一想你N年前買的蘋果手機,現在電量還能夠用多久?手機電池的電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使用的次數逐漸衰減,同樣純電動車電池也要面臨這個問題,長時間使用後,續航里程必然會逐年減少,衰減速度一般為第一年8%左右,之後兩年再衰減4%,5-6年後會逐年衰減1%左右。
而且更換電池組的費用不低,自主品牌更換電池組需要6-10萬元不等,像特斯拉這種高端品牌則更貴,要在20-30萬左右,盡管許多車企都推出了規定公里或年限內免費更換電池的政策,可如果過了規定年限和里程是自掏腰包換電池繼續使用呢?還是換車呢?
4、保值率低
既然談到換車,那就得提一提純電動車保值率的問題了。大家知道,電子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很快,而車用電池的技術更新速度也是日新月異。現如今,各家車企在電動車的車型和技術上推陳出新的速度極快,加之電池衰減、品牌影響力等因素,純電動車在二手車市場的上報價極低,很多二手車商都不願接手這攤手的山芋。
5、安全風險隱患
純電動車的電池其實就是很多類似於5號電池的電池組拼接而成,再搭配電機和底盤,所以說造電動車很容易,也很難,難就難電池管理技術,畢竟那麼多的電池組裝在一起,如何散熱、如何防止短路、如何排除電路故障成為電動車最頭疼的問題。
相比技術成熟的燃油車,電動車仍然處於起步發展階段,雖然其電池在投入實際使用前經過了千百萬次的實驗,但你無法預估在實際用車中會面臨什麼樣的狀況,比如車輛涉水電池組漏電、底盤電池組遭到磕碰短路起火等等,這些不可預估的因素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安全隱患的存在。

② 網約車因為鋰電池燃燒被毀,純電動汽車用的鋰電池是否安全

雖然網約車攜帶鋰電池導致了燃燒而且造成了司機和乘客的傷亡,很多都會懷疑純電動車的鋰電池的安全性,的確之前電動車因為鋰電池的原因發生爆炸燃燒的事件還是有很多的,但是現在生產的鋰電池的安全性都有一定嚴格的控制和規定。

所以電動車的鋰電池的安全性不光是需要廠家的嚴格生產還需要我們使用者的規范使用才能保障其中的安全性。

③ 電動車鋰電池是不是真的非常不安全

電動車的鋰電池還是蠻安全的,只要產品合格,問題應該不大。

電動車,即電力驅動車,又名電驅車。電動車分為交流電動車和直流電動車。通常說的電動車是以電池作為能量來源,通過控制器、電機等部件,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運動,以控制電流大小改變速度的車輛。



鋰電池是一類由鋰金屬或鋰合金為正/負極材料、使用非水電解質溶液的電池。1912年鋰金屬電池最早由Gilbert N. Lewis提出並研究。20世紀70年代時,M. S. Whittingham提出並開始研究鋰離子電池。由於鋰金屬的化學特性非常活潑,使得鋰金屬的加工、保存、使用,對環境要求非常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鋰電池已經成為了主流。

鋰電池大致可分為兩類:鋰金屬電池和鋰離子電池。鋰離子電池不含有金屬態的鋰,並且是可以充電的。可充電電池的第五代產品鋰金屬電池在1996年誕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電率和性能價格比均優於鋰離子電池。由於其自身的高技術要求限制,只有少數幾個國家的公司在生產這種鋰金屬電池。

④ 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燃燒爆炸產生巨大威力,純電動汽車到底安不安全

車企一直把純電車用車成本低當成宣傳賣點,可是車企一邊不斷地宣傳純電車用車成本低,一邊不斷地升高純電車的價格門檻。只能說比騎電動車要強點,根本無法滿足大部分車主日常用車需求,只能是家中第二輛買菜代步車。就以剛剛上市的榮威ERX5來說吧。這台車的指導價去掉國家地方補貼之後的價格差不多是20~22.5萬元,如果再去掉汽油車需要負擔的購置稅差價,實際上和普通汽油車的價格差大約在7萬塊錢左右。

續航200公里,按國補標准可以拿4.5W,地補就按北京上海的算,也可以拿4.5W,一共可以減免9W,購車款算下來是14W,而燃油1.6L自動精英優惠後8W,購車費用純電需要多掏6W塊

⑤ 如何評價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性能和安全性

首先,來談談磷酸鐵鋰電池,這種電池組是用磷酸鐵鋰作為正極質料的鋰離子電池。磷酸鐵鋰電池不含鈷等寶貴元素,質料代價低,並且磷、鐵在地球上的含量豐富,所以售價便宜。再者,就是目前主流的三元聚合物鋰電池,這種電池組的特點就是能量密度高,循環性能好。
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就安全性來看,則是磷酸鐵鋰電池會更高一些。比如說,三元鋰電池在200攝氏度時候就會發生分解;而磷酸鐵鋰電池則是要到800攝氏度才會發生分解。並且三元鋰質料的化學反應越發劇烈,會釋放大量的氧離子,加速燃燒。但是現在的三元鋰電池組的能量密度又要比磷酸鐵鋰電池高,所以主流還是三元鋰電池。

不過現在電池技術進步很快,隨著固態電池組研發研製的進一步進行,相信未來的新能源汽車電池組將會更加的安全。

⑥ 電動汽車真的安全嗎

新鮮事物的出爐一般都會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反抗,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像汽車這種安全性要求極高的大件,一定是經過了各種各樣的檢測才會上市的,所以是不用擔心的。

自燃這種事情,燃油車不見得比電動車少,但是強大的陰暗面放大效應導致電動車自然更加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更加吸引大家的胃口。畢竟每個人只看自己想看到的。

想想最近的德國某車企

舉一個例子:

7月13日,2019年第二批中國新車評價規程(C-NCAP)測試結果公布,小鵬G3以綜合得分率92.2%獲得C-NCAP測試五星評價,成為2018版C-NCAP測試規則發布後,首批參與測試並獲得五星評價的純電動車型之一,同時,在綜合得分率及乘員保護、行人保護、主動安全分項得分率中,均位列純電車型第一名,獲得全滿貫。(測試車型為2019款小鵬G3智享版)。

⑦ 電動汽車安全嗎

電動汽車安全嗎? 目前由於技術和硬體的限制,電動汽車的整體安全性肯定不如燃油汽車,但這並不意味著電動汽車的安全性永遠趕不上燃油汽車。電動汽車的結構由電機、電池等組成。在擁抱新能源汽車之前,人們對車輛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車輛的使用安全,無論是什麼類型的車輛,仍然是一個密不可分的話題。作為一款電動車,它希望擁有作為燃油車的高安全性,但目前還沒有達到現階段的技術水平。很多汽車公司宣傳純電動汽車的特殊安全性。當然,從某種角度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從電動車碰撞、高溫水倒灌等等方面來說,還是對電動車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影響。其中,動力電池的化學特性大大降低了純電動汽車相對於傳統燃油汽車的安全性能。我們看新聞的時候會發現,電動車一旦發生碰撞起火,是無法停止燃燒的。比如三元鋰電池,就很怕碰撞和戳破。當三元鋰電池遇到尖銳物體碰撞時,電池中的正負極會連接在一起。 @2019

⑧ 電動汽車的電池安全性有多高


現在新能源車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了,加上國家政策對新能源車的扶持,消費者接觸新能源車也越來越多,當然,關注最多的莫過於新能源電動車的電池了,那麼,對於新能源電動車電池的安全性,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另外,對於一些比較懂行的車主來說,選購新能源電動車的時候,還會關心電池的高壓電流是否安全?或者輻射是否大?我們購車的電池說明書上有很多的數據可以說明電流是比較安全的,輻射也是非常小的。所以對於這方面而言,大可放心!

總而言之,人無完人,金無赤足,每一種物品都不是絕對安全的,什麼都是具有相對性,但是我想:製造商肯定是以人的安全為核心,然後再滿足消費者的根本需求。所以我們要相信科技,也堅信未來會變得更環保、綠色、便捷、美好!

⑨ 電動車電池對人體有沒有傷害

車友「老帥」說:「本人想買特斯拉的純電,但電池對身體有沒有影響?」我也看到過新能源車電池造成掉頭發、掉腿毛甚至致死的說法,到底有沒有這么嚴重?今天我就和大家來聊一聊。

網上哪些對於電動車電磁輻射對人體傷害的結論有失偏頗,電動車的電磁輻射是安全的,大可不必擔心。日常生活中,有些地方還是需要注意,比如充電時、通話時、微波爐工作時,它們的瞬間電磁輻射指標會高一些,大家還是盡量遠離吧!關於電動車電磁輻射,大家有什麼看法,來聊聊吧!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於互聯網,如有任何侵權請聯系我刪除。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⑩ 電動汽車又火了,新能源車的電池到底安全嗎

夏天到了,用戶更擔心電動車的使用安全問題,近期又有車自燃的新聞,猜都能猜到很多人又會說「新能源汽車不靠譜」、「國產造車新勢力燃燒發電」。
我們先來看看純電動汽車為什麼會發生自燃。汽車自燃絕大多數都是電路系統引起的,而整車起火事故根本原因是鋰電池熱失控蔓延。熱失控是指電池因「意外」導致溫度上升,超過臨界值後,會出現不可控的狀態,最終引發燃燒甚至爆炸。電池模塊一般是由若干個單體電芯串聯或者並聯組成,任何一個單體電芯的熱失控都可能引起連鎖反應。
為提升續航里程,各車企會通常會採用提升單體電芯的能量密度,而不是靠增加電芯數量,後者的弊端一是重量,二是出於安全考慮。也有像特斯拉Model S那種集成了七千多顆電池的車型,這種車型一般採用的是電池並聯的方式,每個電芯都安裝了保險絲,即使一塊電芯出現問題,也只是縮短一塊電芯所能支持的續航里程。幾乎所有車型都不會在電池結構設計上存在致命缺陷,多數情況下,車輛自燃都是由於外因或環境因素造成的,那麼在平時使用新能源車時需要注意什麼呢?
風險一:充電時的隱患
一直關注新能源汽車自燃或爆炸事件的朋友們應該清楚,很多自燃現象都發生在充電時。前幾天,鄭州日產帥客純電動車在充電時發生自燃,所幸沒有人員傷亡。那麼,為什麼充電時車輛更容易發生自燃呢?
電池充電時,內部發生的化學反應是鋰離子還原成鋰金屬,在這個過程中,鋰有一定幾率形成枝杈狀鋰枝晶,刺破分隔正負極的隔膜,造成短路。同時,鋰金屬本身也是一個非常活潑的金屬,會和空氣、電解質等發生反應。而電池過充則增加了鋰枝晶形成的可能性。
為了避免過充,很多車輛設計了電池管理系統。這個系統主要用於實時監測電池包中每塊電池的電壓、溫度以及電流等狀況。會配備相應的保護IC來避免鋰電池的過充現象,檢測到鋰電池充滿後,會自動切斷充電電路。因此電池管理系統能否正常運作,非常重要。如果管理系統失效,則可能會引發過充,增加自燃的風險。因此我們建議大家,不要完全依賴晶元確保安全,在純電車電量充滿時及時斷電,或者在非長途自駕時設置充電比例,不要完全充滿。
風險二:外力碰撞或擠壓
兩天前,杭州一輛新能源汽車與隔離護欄發生碰撞後起火。雖說燃油車在受到碰撞時也可能導致起火,但電動車的電池在遇到外力破壞時,更容易發生危險。新能源車的電池包都會有特別的保護結構,但某種程度上無異於潘多拉魔盒,只要單體發生破裂或者結構變化,例如:電芯內部暴露在空氣中,或者電池的正負極接觸,都會導致電芯材料迅速發生化學反應,出現熱失控。
對應實際生活中,車輛碰撞和擠壓等都可能讓電池損壞。如果底盤磕碰,應該及時去4S店檢查。
風險三:長期處於潮濕、高溫環境
去年,奧迪在美國召回1644輛e-tron,召回原因是充電口密封圈存在泄漏風險,導致線束積水,進而引發電池短路,在極端情況還會引發火災。
其實,潮濕環境並不是致命威脅。國標要求,電動車高壓系統零部件、高壓線束、高壓接插件等都要求必須滿足IP67防水防塵等級,但如果某個密封件出現老化,也會導致進水的風險,所以請盡量保持充電口乾燥,防止出現凝露和充電安全問題。
另外,在高溫環境下鋰電池也會出現內部壓力驟增的問題,當熱量在電池局部聚集時,內部化學物質會發生分解反應,可能會引發隔膜融化,導致內部短路,其後果是導致電芯防爆膜破裂,發生燃燒起火。
因此電池的熱管理極為重要,一些車型為節省成本使用風冷散熱,在高溫地區會造成充電保護,無法高壓充電等問題,例如榮威ERX5和Marvel X等。而近幾年,各廠商的車型都逐漸改為液冷為主。液冷技術的優勢很明顯,能提高電池循環壽命、保證車輛續航里程、增強電池安全性能等。
看完上面的描述,你是不是對新能源車喪失了信心?
其實以上描述的都是極端情況,對於電池安全各家的保護措施還是相當全面的,在安全性上不比普通燃油車差。其實從整體概率上來講,汽油車比電動汽車更容易自燃。根據某媒體(SH)的報道: 對比特斯拉和寶馬的自燃率, 截止到2018年,已知的特斯拉自燃事故約有50起,而特斯拉當時的存量約為50萬輛,自燃事故率為萬分之一。
再來看看寶馬,在2018年的8個半月時間里,寶馬共計發生38起自燃事故,半個月就燒毀了10輛,僅計算召回的10.6萬輛汽車來算,寶馬的自燃事故率都在高達萬分之四到萬分之五。
電動汽車的話題性和部分人對電動汽車的偏見,讓人們習慣先入為主,天然認為電動車更容易自燃。而本文的目的就是從原理上剖析自燃原因,從而讓你更有信心的使用新能源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熱點內容
背駝拖掛d型房車 發布:2025-04-30 05:57:53 瀏覽:483
本田紅色大越野車 發布:2025-04-30 05:54:14 瀏覽:977
大眾越野車大全 發布:2025-04-30 05:34:31 瀏覽:657
大眾汽車七座商務車報價及圖片 發布:2025-04-30 05:31:25 瀏覽:18
地攤經濟變豪車 發布:2025-04-30 05:29:37 瀏覽:850
寶馬x6老款內飾圖片 發布:2025-04-30 05:10:01 瀏覽:373
柴油20萬以下房車 發布:2025-04-30 04:54:30 瀏覽:832
馬術三項越野 發布:2025-04-30 04:47:33 瀏覽:880
車輛拖掛規定 發布:2025-04-30 04:26:52 瀏覽:527
09年的瑞風九座商務車 發布:2025-04-30 04:01:53 瀏覽: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