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磁輻射
❶ 新能源汽車有輻射嗎
想問新能源汽車有輻射嗎?答案是:是的!讓我們通過幾組數據來看看這樣的輻射對人體是否有害:根據聯合國衛生組織的規定,磁場輻射的安全標準是100 特斯拉 。 只要100特斯拉以下的電磁輻射對人體無害。
據測試,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筆記本電腦輻射為10.69特斯拉,看視頻時手機輻射為18.37特斯拉,吹風機背面輻射為9.32特斯拉,插線板輻射為2.97特斯拉,微波爐面板輻射為19.78特斯拉。
這些家用電器在工作時的輻射遠低於聯合國衛生組織的警告值,所以人們每天都在辦公、娛樂、生活中使用電器,根本不會給人體健康帶來危害。
對於新能源汽車,以常見的新能源汽車為例,對充電樁的電磁輻射進行測試。結果顯示,充電樁的電磁輻射約為4至5特斯拉,車輛的充電槍頭和充電插座的輻射為5至6特斯拉。
在駕駛過程中
實測結果顯示,平均輻射值普遍低於4特斯拉,輻射值與電池容量、續航里程等參數有關。
為什麼新能源汽車的輻射值比家電低?因為輻射是可以屏蔽的。
只要使用金屬板或鐵絲網,輻射就可以被「囚禁」
新能源汽車的輻射值之所以遠低於家用電器,是因為它的防護措施做得很好。
動力電池外部全是密封金屬板,既保護了電芯,又防止了輻射溢出。電機也完全用金屬板封閉。
所以新能源汽車輻射很低也就不足為奇了。
❷ 新能源車有輻射嗎對身體有害嗎
駕駛新能源車有極少量輻射,對人體是沒有傷害的。
雖然電動汽車在工作的時候由電池進行供電,當中會有電磁的產生,但根據國家對於電動汽車電磁輻射來說是有規定的,我國目前對於電磁輻射的測試方法是以JASO TP-13002為標准,根據標準的值來說,我國的標准為100μT,與WHO的標準是一致性的。
同時在測試里來說,無論哪種情況,暴露於電動汽車內磁場的強度只要在限定值裡面低於20%就算是安全,按照100μT的值來算,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的,就好比手機來說,同樣的也是會產生電磁輻射的,只要在合理的范圍裡面基本上都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我國的電磁環境標准制定原則
ICNIRP關於電磁輻射曝露限值的推薦標准,是在熱效應和即時效應的科學數據基礎上所制定。世界各國參考該標准制定了等於或嚴於該標準的國家標准。
我國電磁環境標準的制定,採取國際上對未知因素可能產生不利影響而推薦的「謹慎的預防原則」,參考ICNIRP標准並留有一定裕量,制定了比ICNIRP曝露限值更嚴格的標准。
❸ 電動汽車對人有輻射嗎,電動汽車輻射有多可怕
時常會有關於新能源汽車輻射致人傷亡的謠言出現,給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造成困擾。因此給大家科普下,電動車到底是否會產生大量輻射嗎,以及產生的輻射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危害。那麼既然電動車所產生的輻射與家用電器及手機相同,自然電動車也屬於電磁輻射的范疇。根據聯合國國際衛生組織關於電磁輻射、電磁場的安全標准,其中電場輻射安全標准為5000V/m,磁場輻射安全標准為 100μT。也就是說人體所能承受並代謝掉的安全值為100μT,如果高於安全值則會對人身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而比亞迪e6 2.95μT平均輻射值遠遠低於安全標准值,證明電動汽車是安全的。
總結:電磁輻射無處不在,大自然中會產生電磁輻射,畢竟每天曬太陽也會遭受到電磁輻射,所以電動車這點輻射不足掛齒,不應受到謠言困擾,也應理性看待電動汽車。
❹ 新能源車有輻射不適合家用嗎
電動車確實有輻射,但是輻射量很小。可以說完全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正常影響。人們可以放心使用電動汽車。輻射是指來自場源的一部分電磁能量從場源中分離出來,然後返回場源的現象。能量以電磁波或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的形式向外擴散。自然界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零度以上,就不斷地以電磁波和粒子的形式向外界傳遞熱量。這種傳遞能量的方式叫做輻射。電動汽車產生的輻射表現為電磁輻射,屬於非電離輻射的一種。不同頻率的電磁輻射對人體的作用機理是不同的。100kHz以下,不可能或很難以電磁波的形式對周圍形成有效的電磁能量輻射。在環境中表現為可以獨立存在的電場和磁場,與人體的相互作用只是通過電場和磁場。根據聯合國國際衛生組織關於電磁輻射、電磁場的安全標准,其中電場輻射安全標准為5000V/m,磁場輻射安全標准為 100μT。也就是說人體所能承受並代謝掉的安全值為100μT,如果高於安全值則會對人身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而比亞迪e6 2.95μT平均輻射值遠遠低於安全標准值,證明電動汽車是安全的。
❺ 新能源汽車會有輻射嗎
只要是電氣設備就會有電磁輻射,新能源汽車中的電動汽車主要是靠電能驅動的,但正規廠家生產的電動汽車都是要執行國標生產,並且要通過國家機構的嚴格檢測,其中也包括了電磁輻射的檢測,符合要求才能銷售和使用。
新能源車所產生的輻射,主要產生的是電磁輻射,然而不僅僅是新能源車,即使是傳統燃油車也一樣有電磁輻射,因為他布滿了各種各樣的電子設備。
而電動車的驅動力是鋰電池,眾所周知,鋰電池在串聯後會導致電壓相加,電壓相加後熱效應也會增強導致內部結構不穩定,所以廠家會避免鋰電池的電壓太高,其解決方法就是將幾十塊小鋰電池串起來提供基礎的工作電壓,然後再讓幾組電瓶並聯提供大電流,而一般每個小鋰電池塊的電壓是多少呢?答案是3.7V。那麼幾十個鋰電池相加後的數值你心裡應該有數了。
❻ 新能源汽車有輻射嗎
答案是:有!下邊咱們就通過幾組數據來看一下這樣的輻射對人體有沒有傷害:
根據聯合國衛生組織認為,磁場輻射安全標准為 100 特斯拉。只要在100 特斯拉以下的電磁輻射,都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根據檢測,生活中常用的筆記本電腦的輻射為10.69 特斯拉,手機看視頻時的輻射為18.37 特斯拉,電吹風後部為 9.32特斯拉,插線板的輻射為 2.97特斯拉,微波爐面板為19.78 特斯拉。這些家用電器在工作的時候輻射遠遠低於聯合國衛生組織的警戒值,所以人們每天使用電器辦公、娛樂、生活,根本不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
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以普通常見的新能源汽車為例,對充電樁的電磁場輻射進行測試結果是:充電樁工作時的電磁輻射大約為4到5特斯拉,充電槍頭與汽車充電插口的輻射為5到6特斯拉。在行駛的過程中。測得的結果顯示平均輻射值普遍低於4特斯拉,輻射值大小會和電池容量,續航里程等參數相關。為啥新能源汽車輻射值要低於家電呢?因為輻射是可以屏蔽的。只要使用一塊金屬板或者一個鐵絲網,就能把輻射給「囚禁」起來。新能源汽車之所以輻射值遠遠低於家用電器,是因為它的防護措施做得好。動力電池外面全是密閉的金屬板,既起到了保護電池電芯的目的,又起到了防止輻射外溢的作用;電機也是用金屬板全部封閉的。所以,新能源汽車輻射很低,就不足為奇了
❼ 新能源電動車有輻射嗎
電動車充電時確實有電磁輻射,因為電磁是共生的。但這樣的輻射並不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測試顯示,在行業普遍關注的頻段內,電動汽車並不會持續在車內產生遠高於燃油車的電磁輻射。通過2018年60個左右樣本跟蹤,新能源汽車行業整體電磁兼容水平大幅提升,能充分保證車輛安全。
常識
在自然中只有兩種輻射,一種是電離輻射,一種是電磁輻射。一般來說對人體影響較大的是電離輻射,而這種輻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太有機會接觸到,只有在X光檢查中和CT檢查時才有機會接觸,因此此類設備是被醫院嚴格看管的。
電磁輻射就比較普遍了。人體內外均布滿由天然和人造輻射源所發出的電能量和磁能量;閃電便是天然輻射源的例子之一。
❽ 新能源汽車有輻射嗎
新能源汽車確實有輻射,因為電磁是共生的,但這樣的輻射並不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和插電混動汽車,插電混動汽車也可以使用綠色新能源牌照。
插電混動汽車與普通的油電混動汽車不同,普通的油電混動汽車無法使用外部電源給電池充電,這種汽車在純電模式下續航里程比較低。
插電混動汽車可以使用外部電源給電池充電,這種汽車在純電模式下續航里程比較長。
插電混動汽車的續航里程比純電動汽車更長,這種汽車是當下一種比較靠譜的選擇。
純電動汽車的構造很簡單,這種汽車的車身框架和底盤布局與普通的內燃機汽車幾乎相同,只是驅動汽車前進的不是內燃機而是電動機。
❾ 新能源汽車有輻射嗎,純電動汽車輻射大嗎
由於新能源汽車相對於傳統燃油汽車來說,所用的能源方式不同,多了一塊「大電池」,電池組跟電機系統會產生很大的輻射,電車這個概念會給人一種不安全的感覺,更有甚者認為電動汽車輻射大對人體健康會有影響。其實是他們多慮了。因為新能源汽車從誕生到如果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成型正在快速發展。從廠商、消費者到國家相關部門這么多環節上的檢驗來說,新能源電動汽車在使用上是安全的。至於有些人說的坐電動車會暈的問題,那更是與輻射不相關,只是因為電動車在啟動時就會達到最高車速,而現在對電動車的調校還不完善,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講真,理論上來說車內中控屏的電磁輻射可能都比電池組產生的電磁輻射大得多。
❿ 新能源電動車有輻射嗎
電動車充電時確實有電磁輻射,因為電磁是共生的。但這樣的輻射並不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測試顯示,在行業普遍關注的頻段內,電動汽車並不會持續在車內產生遠高於燃油車的電磁輻射。通過2018年60個左右樣本跟蹤,新能源汽車行業整體電磁兼容水平大幅提升,能充分保證車輛安全。
據了解,目前工信部已經修訂完成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產品准入規則》,這將大幅提高企業的研發能力和生產條件要求,以此來保證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性能和安全。
(10)新能源汽車磁輻射擴展閱讀
減少電磁輻射的方法
1、通過在辦公室和家庭擺放綠色植物來減少輻射。
2、合理安排家用電器,用距離進行防護。
3、使用合格符合標準的電子設備。
4、孕婦盡量少使用微波爐和復印機,開了微波爐之後離開一定距離。
5、家周圍有變電站、發射塔的人,及時掌握居住環境電磁輻射數據,學會保護自己必要時維權。
6、手機接通的瞬間釋放的電磁輻射最大,孕婦可以考慮使用分離耳機和話筒接聽來電。
7、不要總在電子環境中工作,參加戶外活動,走進大自然,遠離電子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