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長江750發動機24匹和32匹都是通用的嗎
1、32匹的比24匹的耗電量大、製冷快;兩者只是功率不同,和耐用度無關。
2、長江750忠實地保留了寶馬R71的幾乎全部特徵。在中國,三輪摩托車的最大出路,除了是公安機關外,竟然是外國的懷舊玩家。西方市場或日本市場,對長江750一直渴求。在日本,長江750的售價是在一百萬日元以上。在歐洲市場,長江750重新注冊品牌,並命名為Black Star黑星。很多因商務駐華的法國人,在回國時都會買一台長江750。
3、摩托車,由汽油機驅動,靠手把操縱前輪轉向的兩輪或三輪車,輕便靈活,行駛迅速,廣泛用於巡邏、客貨運輸等,也用作體育運動器械。從大的方向上來說,摩托車分為街車,公路賽摩托車,越野摩托車,巡航車,旅行車等。
2. 中國第一輛摩托車誕生時的背景
能你已經通過報章雜志或者口口相傳對中國第一輛摩托車的誕生不再陌生,但是其誕生背後的故事恐怕就鮮有人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其誕生背後的故事......
「那是一段融入青春豪邁與激情的記憶,以至於我現在雖已步入耄耋之年,但對於新中國第一輛摩托車長江750的記憶仍是那樣鮮活。」作為當年新中國第一輛摩托車研製集體的領頭人之一、南昌洪都集團退休幹部李學謙遙憶半個多世紀前的點點滴滴,向記者講述了新中國第一輛摩托車——長江750誕生背後那些激動人心又鮮為人知的往事。
李學謙深情回憶當年早摩托車的往事
第一輛摩托車有「德國血統」
新中國成立初期,軍民兩用摩托車是國家經濟建設所急需的輕工業產品。1957年3月,中央有關單位將生產新中國第一輛摩托車的任務正式下達給了江西的洪都機械廠。
洪都機械廠原黨委副書記、時任洪都機械廠技術學校校長的李學謙老人告訴記者,洪都機械廠生產新中國第一輛摩托車是從仿製前蘇聯M-72型三輪摩托車開始的。蘇式M-72型三輪摩托車前身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研製出來的軍用三輪摩托車,這種摩托車馬力大、越野性能好。後來前蘇聯依照這種摩托車原型進行了大量技術改進,成為當時一種性能優越的摩托車,這就是蘇式M-72型三輪摩托車。
李老回憶說,為了盡快依照M-72型三輪摩托車原型仿造出新中國第一輛摩托車,當時洪都機械廠專門成立了一個摩托車研製車間,代號為「50」,負責焊接、裝配、實驗和部分零部件的製造。技術人員都是從廠里不同崗位上臨時抽調來的鉗工、車工、焊工,生產設備就只有幾台普通的機床。
「包括我本人在內,絕大多數人對摩托車的了解都是一片空白,搞新中國第一輛摩托車生產,我們採取的方法是邊學邊干。」李老告訴記者,1957年5月初,只有蘇式M-72型三輪摩托車樣車到達洪都機械廠,沒有任何的圖紙和相關資料。他們就想了個「笨」辦法,首先把這輛樣車的零部件一個個拆卸下來,對數百個零部件進行緊張的實物測繪,不到兩個月時間,蘇式M-72型三輪摩托車的圖紙就全部測繪完畢。到7月中旬,根據實物測圖紙制定了工藝規程和工藝裝備。李老說:「由於摩托車上有許多形狀奇怪的零部件,這些零部件的加工製作需要特殊的工具,而當時我們只有幾台常規機床,因而,很多零部件的製作只有靠手工錘打。除了發動機外,幾百個關鍵零部件幾乎都是大家日夜奮戰用手工製作出來的,困難程度現在難以想像啊!」
據李老回憶,當年12月中旬,新中國第一輛仿蘇式M-72型的三輪摩托車在洪都機械廠組裝完畢,經過各項性能實驗,全部達到設計要求,並定名為長江750,這也是新中國第一輛軍用邊三輪摩托車。「長江750三輪摩托車生產出來後,不久便送展首屆民品展覽會,獲得重大民品試制獎!」李老激動地說。
越野賽跑車威震首屆全運會
「新中國第一輛越野性摩托車就是從長江750的改進上開始的。」李老告訴記者,當長江750三輪摩托車越野性能改進獲得成功後不久,他們就接到了一項來自航空工業部的緊急任務——定於1959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全國首屆運動會將開設摩托車越野比賽項目,必須在此之前趕造50輛長江750越野賽跑車交送北京。
接到長江750摩托車要參加第一屆全國運動會比賽的消息後,全廠上下人心振奮,備受鼓舞。經過反復地測試和試驗,為比賽項目趕制的50輛長江750摩托車的各項性能都達到最佳狀態。而且,為了更好地保證比賽過程中騎手的安全系數,這50輛長江750摩托車在結構上進行了大膽的改進。
「許許多多極其細微的地方我們的技術人員都反復進行思考和測試。可以說,當時把這批長江750比賽用摩托車交上去的時候,我們心裡是有把握的!」李老說。
1959年11月23日,由賀龍元帥主持的新中國第一屆全國運動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當時,一條來自北京的消息迅速在廠里傳開:長江750摩托車在比賽中的精彩表現得到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贊揚,博得現場觀眾歡呼喝彩。這也是長江750摩托車第一次在公開場合亮相,英姿颯爽的摩托車騎手和長江750摩托車旋即出現在各種圖冊和宣傳畫中,一起成為了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心目中的英雄群像記憶。由此,新中國第一輛摩托車的雄姿和名字——長江750迅速傳遍祖國大江南北。
「驚動」彭真
1957年底,在第一批長江750摩托車送交北京後不久,時任國家航空部副部長的劉鼎到廠里來視察摩托車生產工作。「劉副部長一見我的面就表情嚴肅地告訴我,長江750在北京闖禍了,把彭真都驚動了!」李老說,當時他著實緊張得好像心一下子快要跳到嗓門口了,能不緊張嗎?把彭真都驚動了,禍肯定是闖大了!
「接下來才知道是虛驚一場!」李老娓娓道來:劉鼎副部長原來是給他賣了關子。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天在北京的長安街上,一輛長江750摩托車把一輛公交電車給撞壞後,摩托車的騎手情急之下,一踩油門就拐街繞巷開溜了!事情後來不知怎麼傳到彭真那裡。在一次接見航空部領導時,彭真高度贊揚新中國第一輛摩托車長江750的性能,並打趣地對航空部副部長劉鼎說,洪都機械廠生產的長江750可了不得,撞壞了電車,一溜煙就跑得無影無蹤了!彭真的一席話逗得所有在場的人開懷大笑。
長江750的商標官司
新中國第一輛摩托車長江750誕生在洪都機械廠,這已是國人熟知的事實。然而,在采訪中記者得知,長江750背後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商標官司。
李學謙老人向記者詳述了此事。當蘇式M-72型摩托車在洪都機械廠第五車間初步試制不久後,第五車間便接到參與強5飛機研製的任務,於是M-72型摩托車的進一步研製轉到了廠里的技校進行。當技校第一批摩托車研製出來後,取名為「長江」牌,又根據其油箱容量為750毫升,故定名長江750。
「當時我們給長江750設計了商標圖案,而且第一批交送給總後勤部的所有長江750就已貼上了商標圖案,但那時大家對商標所有權的意識還很淡薄,沒有想到注冊長江750的商標。」李老說,正是由於長江750的商標沒有注冊,才有了後來的商標權之爭。「文革」後,洪都機械廠生產長江750摩托車的一部分技術人員中下放到了南昌航校,還有一部分下放到農村,後來航校就依靠這些摩托車生產的技術人員力量,開始生產摩托車,取名並注冊為贛江750。「其實,贛江750摩托車完全是長江750的技術,可以說就是長江750的原樣翻版。於是我們就不願意了,把『官司』打到了航空部。」李老告訴記者,後來,由航空工業部出面協調,750型摩托車的商標權仍然歸屬於長江750三輪摩托車。
曾擔任新中國國賓接待用車
在李學謙老人看來,長江750摩托車從1957年誕生到今天仍馳騁在大江南北,其品牌歷史中最為驕傲與自豪的莫過於曾擔任過新中國的國賓接待用車。
李老告訴記者,在新中國第一輛摩托車長江750研製出來之前,新中國在接待外賓的車隊中並沒有摩托車車隊。長江750誕生後,由於其良好的各項性能和較高的安全系數,很快就成為了國賓接待車隊中的成員。1960年上半年,一些外賓驚喜地發現,新中國的外賓接待車隊中增加了摩托車隊,而且摩托車還是新中國自己生產的。
從1964年起,長江750就被列為新中國部隊常規裝備,僅1964年到1966年的三年時間里,洪都機械廠就生產並交付部隊3789輛長江750三輪軍用摩托車,為新中國強大的國防建設作出了貢獻。1991年,洪都集團贊助的30輛洪都125摩托車被第十一屆亞運會指定為「亞運交通先導車」。此外,長江750摩托車廣泛應用於公安、工商、稅務、森林防火、交通監理等系統的工作用車,馳騁於祖國大江南北。
3. 有長江邊三輪的800摩托車挎斗嗎
沒有,但有長江750挎斗摩托車
延續情懷的有長江650、文藝范兒十足的有周末風、小巧靈活的有銀剛mini、硬派越野的有嘉陵600。雖然目前國產的邊三輪摩托車的種類較少,但國內廠商已經開始發掘這塊處女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挎友會有更多選擇。
4. 長江750摩托車能改兩輪嗎
可以改,具體請專業的師傅進行改裝即可。
摩托車,由汽油機驅動,靠手把操縱前輪轉向的兩輪或三輪車,輕便靈活,行駛迅速,廣泛用於巡邏、客貨運輸等,也用作體育運動器械。從大的方向上來說,摩托車分為街車,公路賽摩托車,越野摩托車,巡航車,旅行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