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卡越野 » 越野摩托車背車架

越野摩托車背車架

發布時間: 2025-04-06 09:21:19

越野摩托車鋁合金車架和鋼管車架該選哪個

鋼管,結實耐操,鋁合金車架適用於賽車,越野車長時間山路顛簸鋁合金車架容易出現裂紋或者斷裂,當然貴的鋁合金車架強度什麼的大大超過鋼結構車架,但是價格也高的嚇人

❷ 組裝阿波羅越野摩托車需要什麼零件

1、需要零件:
油門把,前剎車把,離合把,車把,後視鏡,後視鏡坐,護胸棉,方向器,前減震器,後減震器,油門線,離合線,線路總成,組合開關,前後平叉中軸,前胎,後胎,前後剎盤,前後剎車泵,前後碟剎,剎車油管,車架,油箱,汽油過濾器,發動機,化油器,空氣過濾器,後平叉,腳架,車殼,坐墊,後貨架,後擋泥板,轉向燈,喇叭,排氣管,排氣頭,鏈條,鏈盤,整流罩,高壓包,點火器,啟動鎖,前車燈,發動機擋板,ABS 防飽死系統,氣門燈,車牌……可根據喜好改裝,這些都是高配的零件。

2、主要的大架,發動機,輪胎,坐墊,油箱,減震,電器件(五),方向柱,平叉,輪轂,加上小件有二百種之多。摩托車發動機和變速箱是一體的。通用,掛機孔尺寸都一樣。目前國內生產發動機廠家也較多。

❸ 請問下關於長途自行車這項運動

我自己玩自行車,而且也是中長途騎行,這個是我自己的日誌,是山地自行車的一些基本介紹,現在大多都是自己組車,我相信要進行長途騎行, 對自行車的基本部件的了解肯定是會對您有幫助的。帖子最後還有我的一些騎行心得和技巧,雖然有點長,但是除專業信息外絕對原創,希望對你有幫助!

下面就是我以前在「網路知道」上摘抄、總結的部分資料做成的帖子,在「杭州正凱單車生活館」的論壇上也有發表!如果有不準確的地方,還望見諒!

下面為自行車的一些基本知識,在此我以山地車各部分情況介紹為主。

【原創帖,請尊重作者,嚴謹轉載!】山地車配置方向、騎行方式常見的分為:

XC-越野(總擴)

細化分為XC(越野入門):50%下坡,50%上坡。主要是有些彈跳,較小沖擊的路段,大部分山地自行車都屬於這個類別。

XC racing(競賽越野):30%下坡,70%上坡。包含較長上坡的,有騎行技巧的賽道。以上兩種車的避震前叉行程范圍在80-100mm。
(以上及以下部分類似內容是一種常用的劃分山地騎行種類的表示方法,多見於對於避震前叉的描述中,當然這種劃分也不是絕對的!)

FR-自由騎
FR(freeride,自由騎行):70%下坡,30%上坡.崎嶇不平的地形,相對激烈的撞擊。以上車的避震前叉行程范圍在100-150mm

AM-全山地
AM:主要基於山地越野路面,有惡劣有平緩,依路線而定,行程范圍在80-150mm均有可能,貌似為XC與FR的融合體。【原創帖,請尊重作者,嚴謹轉載!】

DH-墜山 (平常也稱之為「速降」)
DH(downhill,墜山):100%下坡,0%上坡:可以挑戰俯沖撞擊,強烈的落差,踩踏功能完全是陪襯。以上車的避震前叉行程范圍在150mm以上。
(友情提示:此騎行方式危險性極高,在身邊有太多血的教訓,所以不建議新手及低配置車輛進行!!!進階玩家也請在接受越野、速降訓練後並有經驗豐富的老玩家陪同時進行!!老玩家們也請在進行前檢查好車輛戴好護具,騎行時千萬小心!)

(以下三項沒有找到詳細信息,望諒解!)
DJ-土包
DS-雙人彎路下坡賽
4X-四人彎路下坡賽 等等。

車架:
車子的主體,車架的角度結構和硬度以及重量直接關乎到車子的加速性能和最高速度,車架的類型也決定了自行車的類型。是自行車最重要的配置。【原創帖,請尊重作者,嚴謹轉載!】一部山地車,是否騎的舒適,是否輕巧易控,能承受多高的強度,能用多長的時間,能否升級等,關鍵就是看車架了,如同電腦上的主板,攢機高手對主板的要求超過了對CPU的要求。
車架大致分為兩種:
硬車架(俗稱「硬尾」,也就是只有前減震系統):騎起來更省力,更輕巧,價格較全避震低。【原創帖,請尊重作者,嚴謹轉載!】
全避震車架(俗稱「軟尾」,有前減震及後減震系統):更舒適,過顛簸的山路時幾乎不用減速,不過騎起來有懈力,不適合長途,價格較高,尤其是選擇一款優秀的後避震器,後避震價格跟車架價格都快不相上下了……- -!

前叉:(既然是山地車的愛好者,叉子是生命!就對叉子多說點,嘿~~:)
山地自行車大多是用減震前叉。XC使用回彈速度慢,重量輕,行程小的前叉,DH使用行程最長的前叉。 DJ使用回彈速度最快的前叉。前叉是山地車中科技含量較高的部件,高人曰:「山地車,其實就是車架加個前叉哉~~」可見前叉的重要性。
硬前叉的山地車已經不多見了,現在基本都是帶避震器的前叉。【原創帖,請尊重作者,嚴謹轉載!】出現得有段時間且較不錯的品牌如:RST、Suntour(三拓)、DDN、RockShox、Marzocchi(馬祖奇)、Manitou(馬尼托)、FOX……前幾種叉子入門級、進階級種類多選擇性廣。但RockShox、Marzocchi、Manitou、FOX這些品牌也有許多價格在2000以上的高端叉子,而重所周之FOX品牌是高端叉中的佼佼者,不過價格也相當高,我所見過最便宜的也在RMB3000以上,當屬新車友難以承受,但買了也難以發揮其功效,是浪費,不推薦過早追求。
下面介紹一下避震前叉的一些種類:(在以下介紹中會出現一些括弧中帶英文注釋如:彈簧(coil),意在方便車友對照自己車車上的英文標識,絕無其他意思…)
⑴、彈簧叉:最低檔的叉,沒有阻尼,甚至有些彈簧叉感覺像硬插em11:。
特點:便宜, 300元就能買個不錯的。
⑵、阻力膠叉:以阻力膠為介質,沒有阻尼。【原創帖,請尊重作者,嚴謹轉載!】
特點: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不過阻力膠用三年左右會老化,需要換。
⑶、油簧叉:以彈簧(coil)為回彈介質,以油為阻尼。 (樓主現在用的類型)
特點:最重- -!,但是最結實em1:。彈簧用起來比較潤,對小震動反應靈敏(低端油簧叉都靈敏到碾過油漆斑馬線有凹突起伏感!!親身體會!!),但愛惜叉子的朋友一般半年換一次避震油。
⑷、油氣叉:以空氣(air)為回彈介質,以油為阻尼。
特點:比油簧叉輕,但結實度有所降低。(也不至於低到哪兒去,普通越野足夠了。)半年打一次氣,車行都會提供專門的氣筒免費打,單獨買也可以,帶氣壓表200元左右。以空氣為介質的好處是重量更輕點,可以在高速越野中保護騎行者的手腕部位,不過對小震動反應不太靈敏。
前叉的工作順序應該是:遇到障礙物——前叉被壓縮——到了極點——被回彈到原來長度(回彈的速度受阻尼的影響)——彈跳系統工作結束
新車友可能對一些前叉的專業或英文詞語不太熟悉,這里大概解釋一下。
行程Travel:前叉能夠壓縮的極限長度。越野用60-80mm就夠了。不過要玩玩飛的(落差高於50CM且連續的)就該選個長行程的叉100-125mm。速降的叉就更長了,得要150-180mm。 【原創帖,請尊重作者,嚴謹轉載!】
彈跳Spring:從遇到障礙物前叉行程收縮到極點,再由介質(阻力膠、彈簧、避震油、空氣)彈回原來的行程長度為止,這個過程叫彈跳。
回彈rebound:彈起後收縮到極點之後,由介質(阻力膠、彈簧、避震油、空氣)彈回原來的行程長度,其實就是彈跳Spring的後半部分,因為回彈速度要受到油阻尼的影響,所以單獨成為一個專業名詞。
阻尼Damping:回彈的時候,回彈速度有多快,這個由阻尼來決定。高速行使下,回彈快了,會被彈飛;【原創帖,請尊重作者,嚴謹轉載!】回彈慢了,連續障礙物時行程被越壓越短,手感跟沒有回彈的硬叉一樣。(用馬祖奇04年的EXR-PRO快速下30級樓梯就這個感覺,只有換較清的避震油增加回彈速度才可解決,不過有的朋友喜歡阻尼明顯,也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回彈調節rebound adjustment:常見的RockShox的叉,只要型號後面跟SL的帶的就是這個。
顧名思義,是調節回彈速度快慢的。帶這個功能的叉,不用換清、濃的油,就能達到調節回彈的目的。回彈調節在越野中的影響——小石頭路、泥路,需要回彈快點的;岩石、大落差的路需要回彈慢點的。
回彈調節旋鈕一般在叉腳的左邊,原理是轉動以後,可以使油孔變小,而減少單位時間油的通過量,延長出油的時間,達到回彈變慢的目的。跟飯店帶孔的塑料鹽瓶一個原理。 【原創帖,請尊重作者,嚴謹轉載!】
按中國人的思維習慣,把回彈調節理解為阻尼調節要容易些,因為回彈的快慢是通過油阻尼進出量來控制的。
鎖死:分為線控和肩控鎖死,騎行的時候,通過一個特殊的旋鈕,能把前叉鎖死,跟硬叉一樣,對任何障礙物都沒有減震的反應。這樣可以減少懈力,使爬坡變得更容易,騎長途時也可以省力些。普通玩家用處不明顯,建議把金錢用在其它部件上【原創帖,請尊重作者,嚴謹轉載!】。
避震油:在山地車專門店(如:正凱單車)、摩托車店可以買到,但若是在摩托車店買的要知道摩托車前叉避震油雖與山地車通用,但一定一定要選清點的,因為自行車可沒摩托那麼重。越清的油,阻尼越不明顯,回彈速度就越快;反之濃的油,阻尼就明顯,回彈速度就慢。
現在比較常用的前叉品牌基本為美國(如:RockShox、FOX)和義大利(如:Marzocchi、Manitou)的比較好,美國人設計的一般有很多科技賣點,如什麼RockShox的blackbox motion control 技術、FOX的智能調節等,用起來更舒適;而義大利的更結實,這要看玩傢具體的用途了。經常玩速降的朋友,建議用義大利的,而享樂型的中度越野者,適合用美國的。

牙盤:
就是連接腳踏和傳動系統的輪盤。是傳動系統最重要的部分。影響加速性能和最高速度的另一個重要部件。
輪組:
包括車軸,輻條,車圈。和牙盤同等重要。好的輪組是提升愛車速度和穩定性的重要因素!【原創帖,請尊重作者,嚴謹轉載!】
車圈:
山地車應選用雙層圈。因為雙層圈比單層圈更結實,更能經受惡劣地勢對單車性能的考驗。車圈又分為:刀圈和工型圈。
刀圈優點是抗縱向的沖擊強,再大的強度也不會發生圓周變形,而橫向的變形是很好調整的;刀圈還能減小空氣阻力,適合業余車手和訓練使用。缺點是重,不適合爬坡。工型圈抗橫向的沖擊能力強些。

輻條:
這個沒什麼好說的,有兩種,一種是普通的,橫截面是圓形;另一種橫截面是扁的,能減少正面的風阻。 不過頂級競速車會用到一種纖維輻條,那東西太帥氣了,具體信息問問BOSS們吧【原創帖,請尊重作者,嚴謹轉載!】!

外胎:
個人認為比較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到騎手在特定路面對車的操控。不同的胎紋適應不同的路面。有胎紋平的,也有的凸。
胎紋越平,阻力越小,速度越快,在平地上的摩擦力越強。尤其是光頭胎,適合城市裡平整的水泥路。而細齒胎適合泥路。
胎紋越凸,阻力越大,速度越慢,在山地上的摩擦力越強。
對於折疊胎和非折疊的認識,折疊胎主要是方便攜帶但價錢偏高,但如果專業XC、FR、AM等也最好帶個備用。非折疊胎最大好處在於便宜,並且一般其中有金屬線支撐,雖增加一定重量,但也是很有幫助的【原創帖,請尊重作者,嚴謹轉載!】!

內胎:
個人認為不建議追求高品牌內胎,用正新、建大什麼就行了,偶也也要頂頂國產嘛!

車軸:
又稱花鼓。用碟剎的朋友,應該選擇碟剎車軸,因為碟剎片是固定在碟剎軸上的;用V剎的朋友,可以用普通軸,如果以後想升級到碟剎,可先裝碟剎軸。

車軸分為培林軸和珠檔軸。入門級朋友建議買培林軸,因為滾珠壞了,可以更換,且培林軸比較便宜。
培林是英語BEARING(軸承)的音譯,培林軸其實就是軸承軸。還有一種軸,它比陪林軸承受更強的壓力,就是珠檔軸,貌似Shimano的是珠檔軸(因為壞了從來就只有兩種事可做:要麼質保換;要麼仍了……em59:),這種軸如果珠檔壞了的話,更換很麻煩,需要專業人事和專門的材料。而陪林軸中的軸承滾珠,是全世界統一型號的,到處都能買,用壞了換起來很方便。
培林軸中還有一種叫——滾針陪林,是用圓柱體代替球體作為傳動的介質,優點是強度更大,潤滑度稍有下降。一般用在中軸和碗組那裡。
剎車:
有V剎和碟剎兩種常用剎車。各有所長.V剎重量輕,碟剎可靠性高防水。 不過喜歡山地的朋友一般都是會選擇碟剎的!【原創帖,請尊重作者,嚴謹轉載!】
腳踏:
雖說就是腳蹬子,但也分為普通腳踏和自鎖腳踏。普通的就不介紹了,只要堅固、腳踏里的承力軸好就行了。著重介紹下自鎖。(自己寫的啊……em70:)

自鎖腳踏據說最早是一個叫ketwin的品牌推出的。作用在於在下踏後利用上提拉時的力量提高踩踏效率,是提升速度的最直接方式!現在最常見的是SHIMANO公司的SPD系統和打蛋器系統。切記!自鎖不是為了提高安全的,作用是提高踩踏效率……為什麼?因為它的工作原理……em71:自鎖使用時很簡單,腳踩上踏板時向前稍微頂一下,感覺釘尖已經進入鎖機中了,就向下或向前用力,然後就可以聽到卡的一聲,這時鎖機就把鞋釘牢牢鎖在裡面了,如果要脫腳時腳背或腳跟稍向外側扭一下就可以脫出了。不過才用自鎖的一定要多練習脫!!不然摔個十多二十次是必然的……還有,新手應務必把鎖機調得鬆些,方便脫出。【原創帖,請尊重作者,嚴謹轉載!】

鏈條:
連接牙盤和飛輪的,是個易耗品,但是也需要經常保養護理,節約是金!!不過斷鏈條和鏈條變形是經常的,騎長途的話,一定要帶好備用的喲。買鏈條時要注意自己飛輪的段數,買長可以截取,買短可就……
飛輪:
這個要選擇了,有8段24速的,有9段27速的。長期以來,很多人有個誤區,認為檔越多,用得也越多。【原創帖,請尊重作者,嚴謹轉載!】其實專業玩家是不會把所有檔用遍的,80%的時間只用一個檔,但這個檔一定是最適應其蹬踏力度和頻率的。由此可見,檔數越多的變速系統,只是讓車手有了更多選擇適合自己的檔位和使之更精確。27速的比24速的多3個檔,讓車手有更多的選擇。
後撥鏈器,簡稱後撥:
引導鏈條在飛輪上移動從而變更傳動比,個人認為比前撥重要些,建議裝比前撥高一檔次的傢伙。
前撥鏈器,簡稱前撥:
引導鏈條在牙盤上移動從而變更傳動比,錢多的往XTR上走,錢少的用alivio什麼的。SRAM的據說經濟又不錯,比較便宜。【原創帖,請尊重作者,嚴謹轉載!】但是!!也有說SHIMANO的和SRAM的變速系統是不兼容的!!沒證實過……望高手告之!
指撥(或轉把):
牽引後撥和前撥的控制器。分兩種,一是剪刀變速器,二是轉把變速器,轉把變速器變檔時來得更快,但是現在大多數車的遠配都是剪刀變速器。Shimano的變速器大多是剪刀的,SRAM在經典時期的轉把變速器也是很有名。還有一種是聯體手變稱為「雙控」(樓豬我的最愛!!強烈推薦中……),【原創帖,請尊重作者,嚴謹轉載!】把指撥和剎車的閘把做成一體的了,這樣的好處是具有極高的兼容性和美觀(樓豬認為在減速時可以降低檔位方便起步,這才是最大的優點!!),不足之處是,萬一閘把壞了指撥沒壞,還是得全部一起換。

碗組:
放置在車架頭管內的機械組,用於連接前叉和車架,並使前叉上管在車架頭管內自如轉動。【原創帖,請尊重作者,嚴謹轉載!】
中軸:
傳統的分體式牙盤要使用中軸,就是安置在自行車架五通內的裝置,用於使牙盤附著於車架上自如轉動。 中軸為了匹配不同牙盤,有方孔和花鍵兩種規格。 中空一體式牙盤不使用中軸,而是用自帶的軸承套管。
線管:
走線的,有膠皮線管和編制線管等
變速線,剎車線:
建議用XTR的,貌似15元一根。
剩下的把套、把橫、座管、雜件等就不一一介紹了!
------------------------------------------------------------------------------------------
同樣是發表於「杭州正凱單車生活館」論壇的我的帖子,希望對您有幫助!

今天給工作、學習比較忙,力求騎行效率的朋友帶來我自己親身總結的經驗——
一日四百里!【原創帖,請尊重作者,嚴謹轉載!】

這是我現在最常用的一種騎行方式,很適合工作學習比較忙碌的朋友。而且您要是准備長途的話,這種騎行方式可能也是最有效率的。故在此介紹一下我平日的騎行方式。
這種一日平均跑200KM方式,在平均時速20~25KM的情況下一般耗時8~12個小時(含休息、吃飯等時間),算是一種「以跑路為目的而跑路」的方式。更適合獨自騎行或2~3個要好的朋友一路出行。
有人會問:這不是折磨自己嗎?``你要這樣想我也不反對。因為確實很折磨人,但是好處在於,可以學會堅持的走向下一個里程而不放棄。是一種挑戰自己、戰勝自己、健康自己、調節自己的很好方式!而最好的一點是,選則好路線,一天就可以打來回,而且一般都控制在天黑以前,又跑了很多地方……【原創帖,請尊重作者,嚴謹轉載!】
廢話不多說,下面說說具體行程中需要准備的和需要注意的。
首先,好的准備工作是肯定的。在出行前一周就要確定好路線。對於第一次進行這種短時間遠征的朋友,我的建議和很多專業人士的意見不同。我認為第一次出行路程不能過於短、平。第一次的試煉很重要!如果選擇中長型路線,來回大概在130~150KM,且有山路可爬或者有爛路要穿越(但山路和爛路不宜過多,否則就成XC、FR了),則可以把身體更快的打開,【原創帖,請尊重作者,嚴謹轉載!】征服了山路、惡路以後自己也會很有成就感!對以後也是一種激勵啊!
路線確定好了,等到出發前的一兩天就是各種隨行物品的准備了。本地的地圖是必不可少的,就算自己方向感再好,中國這個地方地名差不多的很多,很容易走錯也!(我就走錯過啊……多翻了兩座沒公路又陡的山,延誤了兩個小時……)所以最好還是帶吧。再來就是一系列必備物品:補胎工具(冷補膠、撬胎工具、磋刀、氣筒等)、備用內胎(至少1條,如果想在外呆幾天的建議再帶條折疊外胎備用)、風雨衣庫、墨鏡、安全頭盔、半指或全指手套、常用急救葯具、營養食品(建議巧克力、餅乾等高能小體積食物)、水(最好是運動飲料,我最喜歡的是葡萄糖鹽汽水,就不知道杭州有沒有賣了)、面罩或面巾、准備跑幾天的最好還帶上備用鏈條和截鏈器。哇……要帶的東西一大堆,雖然是重了點,不過想想這可不是只跑個幾十公里,壞了沒地方弄可就……
所有該帶的東西塞進包包里,前一天晚上把身體上所有內在外在的負擔清理掉(懂意思吧?),出發的那天最好在7點以前出發最好,因為7點以後上班的人開始多出城非常不便,加之時間延後回來得就更晚了,所以最好早點。【原創帖,請尊重作者,嚴謹轉載!】時間一到……GO!不過要有忍受腰酸背痛的心理准備哦!特別是PP!!據我了解,再有經驗的老手,騎一定距離,PP也是會很難熬的…
切記出發前不要喝太多水,也不要吃東西。否則你的胃會很難受的。那沒吃東西,怎麼有力氣呢? 表急嘛……不吃東西騎車很爽滴!(跑題了……)出發以後速度盡量控制在25KM/H~30KM/H間,夏天補水間隔不要超過1個半小時,冬天依自身狀況而定,但補水間隔不要超過2個半小時。停車時切記不要休息得太久,特別是早上!不要超過5分鍾,否則肌肉一放鬆了你再突然蹦緊……(我不說你也知道了)。出發後行車20KM左右時吃東西,我一般就是1塊德芙脆香米加點礦泉水,不要吃得太多哦!【原創帖,請尊重作者,嚴謹轉載!】
一般在騎行30KM左右時PP會出現明顯的疼痛,第一次疼痛一定要堅持啊!忍一忍,再繼續騎行15~20KM疼痛感就會減少,一般一直可以堅持到中午吃飯(大概100KM左右)。
中午到的地方一般就是整個行程的中點,而吃飯選擇的菜也很講究,不能再是巧克力一類的東西了,【原創帖,請尊重作者,嚴謹轉載!】最好吃一些熱和的東西,但一定要清淡並且方便消化,最好是素食,肉肉就晚上回家再慢慢享用吧!中午飯加休息時間總體不要超過1個小時,不然瞌睡就來了……
下午的行程按理說一般是返回了,也是最考驗自身體能和毅力的時候(特別是PP啊!下午PP是相當相當難受的,但是一定堅持啊!!)!具體技術方面的沒什麼可說的,希望大家在行程中慢慢體會。
下面說一下單天長途中,山路的一些經驗(惡路方面的技巧就是XC的技巧,請參考杭州正凱單車生活館 論壇主題名為騎行百寶箱的帖子)。
在這種騎行方式中山路依自己設置的路線不同可能出現在早上或下午,也有可能路程中有多個坡道路段。山路最困難的無疑就是上坡,每次看到那個上坡的標志就頭痛啊……但是對於現在一般XC配置的車來說,上坡其實不是問題,所以重要的也是在於自身的毅力!但是對於一些坡道較長、較陡的上坡,若選擇騎行上坡的話一定要合理的定點休息和攝取高能量食物。一般遇到很陡的坡道時,我是每2~4公里休息一次(但絕不後退也絕不推!),當覺得身體確實很累的時候,一定要吃一點能量食品,然後繼續跨上鐵馬,埋頭向上!也許速度只有10KM/H甚至幾KM/H,但當自己靠雙腿踩踏愛車登上隘口時……那種征服者的喜悅……怎一個爽字了得!【原創帖,請尊重作者,嚴謹轉載!】
下坡是眾多朋友喜歡的,唯一要提的就是安全問題!請切勿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當欲以60KM/H的速度下坡前,請想想家裡掛念自己的家人……
當騎了一下午,黃昏的夕陽照在自己和愛車的上面時,家也就在眼前了……鼓起最後的力氣,架著車輪飛速旋轉的愛車……你,可以驕傲的說:「我又一次超越了自己!!」

【原創帖,請尊重作者,嚴謹轉載!】

❹ 拉力摩托車中的王者,它稱第二,你覺得誰敢稱第一

今天介紹一款拉力摩托車中的王者KTM大野驢,它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售價219800元,堪稱全地形拉力車,可跑山地,可跑沙漠,世界上最著名的達喀爾拉力賽中也常見它的身影,還有跳水王,鐵頭娃等稱號,接下來詳細介紹一下這款車。

搭載一款1301cc雙缸發動機,最大馬力160匹,最大扭矩140N.m,這輛車擁有ADV車型中最大的馬力,拉力車就不談極速和加速了,畢竟賣點不是在速度上面,整車質量217kg,坐高89厘米,油箱容量23L,油耗5個多,帶有多段可調式彎道ABS,分裂的前臉設計,搭配橙色鋼管式立體車架,看起來就像一頭猛獸。

不過89厘米的坐高,沒有175以上都不敢碰,對於矮個子摩友來說,只能身高不夠技術來湊,藉助地形上車,原廠還不帶三箱,可能是為了有更好的越野能力,畢竟KTM是玩泥巴起家的,個人認為沒了三箱的大野驢造型非常奇怪,這個20多萬的價格也是非常感人,我認為除了貴沒有缺點了,這款全地形拉力車你動心了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熱點內容
挖掘機運輸車價格 發布:2025-04-07 04:55:06 瀏覽:296
自駕旅遊房車多少錢 發布:2025-04-07 04:32:36 瀏覽:664
rv80房車b 發布:2025-04-07 04:23:52 瀏覽:469
賓士g550越野性能 發布:2025-04-07 04:18:40 瀏覽:409
廣州至貴州雲南自駕游最佳路線圖 發布:2025-04-07 04:12:46 瀏覽:413
福特b型房車價格多少 發布:2025-04-07 04:08:48 瀏覽:441
dmax皮卡房車論壇 發布:2025-04-07 03:58:28 瀏覽:196
賓士九座柴油商務車大全 發布:2025-04-07 03:34:22 瀏覽:736
進口越野拖掛式房車價格 發布:2025-04-07 03:26:03 瀏覽:317
大眾夏朗商務車裝什麼電瓶 發布:2025-04-07 03:20:21 瀏覽: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