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倫越野頒獎
⑴ 庫倫沙漠旅遊指南庫倫沙漠在哪裡
位於內蒙古的庫倫沙漠是一個具有特殊沙漠地理和地貌的地方。這里的沙子干凈純凈,沙塵暴也不是很大,特別適合遊客親身體驗。在此分享一下庫倫沙漠的旅遊指南和詳細地址信息。
庫倫沙漠地址: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塔敏查干沙漠旅遊景區(大青溝景區西20公里)
能打開的時候,好像很開心!因為我聽到了風和鍵盤快樂的跳躍。
我喜歡一切自然真實的東西。擁擠的旅遊區,討厭看似繁華的大都市。所以,我毅然選擇了這次沙漠之旅。
現在人造的東西那麼多,世界越來越機械化,越來越沒有人情味。這次和「鎮賚百合戶外」的旅行者一起旅行,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濃濃的人情味,體驗到了真正的大自然。
我知道,一定有很多讀者等著看沙漠劇的詳細描述。不過,我覺得有必要先描述一下我的同路人,「我的頭我的團」。不知怎麼的,這幾天腦子里一直在蹦出這句台詞!
出門在外,最重要的不是路的遠近;天氣好壞;住宿的好壞不取決於有沒有名山大川。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在於你身邊的人。
這群人是否積極、善良、豁達、博學、善解人意、幽默、樂於助人.我們團隊做到了。不管大家在各自的領域如何,至少,經過兩天一夜的相處,他們對我的觸動太大了,有太多需要我模仿和學習的地方。
團長,也就是組長,我們大姐,一路上給我們講了很多笑話,大部分都是他的真實經歷,但是骨子裡有威嚴。聽說我報名了沙漠,有同事威脅我說沙漠里有狼有壞人。
後來看到群主我就不害怕了,因為我們群主是110,110也跟著。你害怕什麼?這一點,我每次待在服務區都感覺到了優勢。死氣沉沉的服務區,因為「鎮賚人」的到來,響起了短暫的「鑼鼓聲」,整個隊伍「轟隆隆,呵呵」它似乎在宣布:這個地方是我們的!
全隊長,高富帥人,不愛笑,很嚴肅。我以為他很冷!後來被幾個女生欺負,渾身是沙,差點沒被活埋。她跑前跑後一會兒,就像一個著急的阿姨。
回程的大巴上,所有人都很累,包括整個團隊,他也因為昨晚喝酒偶爾身體不適。在這種情況下,他實際上拿著大蔥煎餅卷從頭跑到尾,問:「你要煎餅嗎?」不吃煎餅?「發完煎餅和黃瓜,他直到大家都吃飽了才找地方休息,還不忘提醒管理員:誰會和司機聊天?換個人吧!
回來的路上,群空間里有300多張照片叫「消失」,都是。我問全隊,這是誰?我怎麼沒聽說過這個名字?我看起來像個老人。全隊都說是海泉,沒人用網名叫他。
我當然知道提海泉!那是跑在前面的海泉,腰間別著功放,時刻營造著氣氛!姐妹們兩天喊最多的名字:「海泉,快來給我拍張照;海泉,過來帶我去。
不得不說,海泉的體力和耐力是最好的。我想說,姐妹們,人家也是來玩的!我不是服務員。
嘿嘿!有必要說海泉的腦袋太老了!多帥的小夥子啊!趕緊換頭像!
庫倫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距通遼市西南約140公里,南與遼寧省阜新、彰武縣接壤,東、西、北與本市科左後旗、奈曼旗相鄰。
庫倫旗沙漠橫貫庫倫旗北部,綿延近百里,形成了壯麗的沙漠風光,被譽為「八百里茫茫大海」。
庫倫沙漠總面積近300平方公里,長約60公里,寬5公里,海拔250-300米。它是中國東北最大的沙漠帶。
近年來,庫倫旗大力發展沙漠旅遊業,但真正徒步穿越沙漠的探險者仍然不多。
古老的寺廟建築群也是這里獨特的景觀。興元寺、福元寺、香焦寺吸引了眾多海內外遊客,形成了以沙漠風光、民族風情為基礎,集草原、古跡、湖泊、沙漠等景觀於一體,集經貿活動、文化主流、旅遊風光於一體的旅遊新格局。
交叉線
庫倫沙漠位於內蒙古東部,是國內沙漠中比較小的沙漠。沙漠從東到西呈狹長趨勢,中間有很多撤退點。可以選擇從西向東穿越,也可以從東向西穿越。這一次,你選擇由西向東穿越,從庫倫旗東寺村進入沙漠腹地,直穿新艾力銀山灣景區撤出。全程步行30公里,包括休息、補水、拍照等12個小時。
最佳穿越時間
每年5、9月的這個時候溫度正好,有機會觀賞日出、日落、星空等美景。
人員需求
庫倫沙漠穿越難度低,安全指數高,線路簡單,體力要求低,適合大眾。時間少,資金少,經驗少的初級驢友可以去體驗一下沙漠風光,積累經驗。
交通設施
火車,也是主要推薦的交通方式,可以直接到達庫倫旗站,然後包車到東寺村。因為庫倫站的車次少,所以也可以選擇到達通遼站或者彰武站再轉乘公交車到庫倫。自駕導航,路線很簡單,不推薦飛機。
從西向東的庫倫沙漠之旅
張喜安縣(上午到達)——呼倫旗——東寺村——Day1趙家窪子(未知營地的營地)——新艾里——Day2銀沙灣景區(沙漠邊緣的營地)——呼倫旗三寺——彰武縣
詳細行程:
第一天
到達彰武縣城後,可乘坐計程車(三輪摩托車)5元到達彰武汽車站。早上7: 49有班車到彰武——庫倫旗。這輛公交車安全,但是速度一般,跑兩個小時不到100公里。上午10點,我們順利到達庫倫旗。庫倫旗很小,我們供應不了設備。然而,有小超市,我們可以在那裡購買食物。中午的時候,我們可以先找個餐廳好好吃一頓。這也是進入沙漠前的最後一頓美餐。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不要吃刺激性食物,防止進入沙漠後出現腸胃疾病。
午飯後,收拾行李,准備出發。選擇麵包車比較實用(庫倫麵包車比較多),連設備都能裝下人。記得留下司機的電話號碼,告訴司機在出口等你。成本一輛車200多元。到東寺村大概50公里,但是去東寺村只有一條路,很窄,很顛簸。大約下午1點20分,你到達東寺進入沙漠的入口,你可以穿過一條土路到達沙漠的邊緣。
沙漠邊緣有一些零星的綠色植被。給自己配備雪蓋、護膝、墨鏡,選擇合適的衣服,調整好登山杖的長度(一定要裝泥撐),把背包調整到最舒服的位置,一定要把背包蓋扎緊,最後拍張照片就可以出發了。
下午5點,我們向趙家窪子西北方向行進了一公里。我們選擇了一個避風、沙地穩定的地方,扎營。當然,這個時候,我並沒有選擇埋鍋做飯。我放下沉重的背包,立刻飛起來了。各種各樣的孩子玩得很開心。沒有比這更令人興奮的了,我玩得很開心。
晚飯後,夜幕降臨,感受著空靈的寂靜,遠離城市繽紛的夜,城市忙碌的穿梭,城市忙碌的工作。不是逃避,是靈魂的重生,是對生命的另一種解讀。
第二天
早上6點起床,客觀來說,有點晚了。個人建議穿越沙漠要趁著早上氣溫低多走走,既能提高行進效率又能減少高溫下體力的損耗。太陽微微露出,陽光透過雲層打在帳篷上,很溫暖。營地非常安靜。站在沙丘上,隱約可見爐子燒水的聲音。早餐我准備了紫菜雞蛋湯,紅棗燕麥八寶粥,還有一些烤包子,很豐富。
PS紅棗燕麥八寶粥做法:將水燒開,將干棗片放入開水中,放幾片冰糖,將燕麥倒入鍋中稍煮,關火,倒入一罐八寶粥拌勻,即可實用。八寶粥不要放在開水裡,容易糊,味道好可以試試。
收拾好營隊出發。早上的風沙特別大,使得行軍很困難。我感到耳朵、鼻孔和牙縫里有沙子。細細的沙子吹在臉上,有些疼,背包蓋也被吹掉了好幾次。如果不是重裝上陣,我真的感覺被吹走了。遠處沙丘頂上的沙子像被風捲起一樣懸浮在半空中,給沙漠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PS剛進沙漠的時候,大多喜歡爬沙丘。可以說,他們看到沙丘就上去,然後跑下來,體驗站在沙丘頂上的征服感和跑下來的興奮感。但是真的很累。建議大家不要沒完沒了的爬沙丘,只是體驗一下,盡量繞開沙丘。
可能是體力下降,也可能是經常停下來拍照的原因。行進的速度不是很快。因為風沙大,他們每次出行都會通過GPS調整行進方向,盡量少走錯路,因為在地圖上看到沙漠地形是很簡單的。但是,當你親自進場時,發現眼前是連綿起伏的沙丘,辨別方向並不容易。
中午,我們簡單加了一些路餐。在氣候乾燥、風沙大的地方,我們真的不能吃東西。大漠深處,誰願意放棄天堂與地獄之間的美景?帶一些沙漠比基尼做個紀念還是很有意義的。
下午15: 30,我們到達撤離點。我們在新艾里正北的沙漠邊緣選擇了一個露營點,這相當於提前完成了穿越任務。今天,我們實際上行駛了15.7公里。我們實在太累了,沒有扎營原地休息。這是在沙漠中的最後一夜,所以大家都選擇在沙漠邊緣扎營。一是想把最美好的回憶留在沙漠里,二是想第二天隨時撤。玩完後簡單吃了晚飯,最開心的是可以稍微放鬆一下,喝點水。
隨著夜晚的到來,吃飽喝足的眾人開始准備今晚的篝火慶祝晚會。沙漠邊緣有很多乾柴火,隊員們分頭出去撿柴火。柴火搭好了,找了些乾柴,早早點起了篝火。慶祝晚會正式開始,大漠寂靜的夜空被勝利的歡呼聲刺破。隨著火焰熄滅,隊員們陸續回到帳篷,用濕巾擦臉,敷口罩。他們非常喜歡。這是一個美妙的夜晚。
第三天
今天早上睡懶覺,晚飯沒開火。自然醒來後,我收拾行囊,在銀沙灣蒙古人營地撤離沙漠。我繼續繞著一座橋走了一段土路,穿過了陽木河。我們等著事先聯系好的麵包車司機老鮑,裝車撤退。
上午10點40分,到達庫倫旗。司機老鮑給我們當導游,參觀了庫倫三大寺,觀看了興元寺法會。這里的寺廟屬於藏傳佛教,沒有門票。中午找了個飯店,請司機們一起吃了頓飯。剛從沙漠出來的人大吃一頓,司機們都驚呆了。下午買了些當地的牛肉乾,給司機加了點錢,直接送到了彰武。在彰武找了個洗浴中心,洗了個澡。偉大的旅程就在這里。
設備要求
公共設備:手持
個人裝備:沉重的背包、帳篷、睡袋、防潮墊、野營燈、頭燈、登山鞋(高腰)、雪蓋、速干褲、皮膚風衣、外套、備用襪子和內衣、太陽鏡、遮陽速干帽、一雙登山杖、灶頭、鍋套、煤氣罐、便攜餐具、口紅、防曬霜、個人洗漱。
注意:
1.庫倫沙漠只有一小部分地方沒有信號,可以不帶衛星電話。
2.注意拍照手機的防沙,為拍照手機准備專用的防沙套或者用避孕套保鮮膜代替。
3.拿兩個口罩。晚上睡覺前弄一個很舒服。
注意事項:
1.沙漠風沙無孔不入,做好防沙工作很重要。登山鞋一定要穿高腰,帶雪蓋,相機一定要配沙蓋。
2.水是沙漠中的核心問題。這條路線沒有供水。一旦水出現問題,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有機會遇到一輛越野車越過交叉路口線,然後怎麼要水就看自己的能力了。而是撤至沙漠南側的牲畜河尋找水源。
3.體重。為了減輕負面重量,想盡一切辦法。除了選擇輕便的裝備,盡量兩個人一個帳篷,三個人一個爐子。
4.沙漠里只有昆蟲,邊上有野雞,沒有野獸襲擊。植物一般都有刺。
當地特色菜:
鮮香正宗宮廷八珍熟食
《美味正宗宮廷八珍熟食》挖掘總結了皇宮葯膳和百年鹵湯的精華,根據宮廷四十餘種中草葯配製而成。在製作上,採用傳統工藝,精心選料,使宮廷熟食系列具有口味純正醇厚、色澤鮮嫩的特點,具有滋陰壯陽、健脾強身的功效。是老少皆宜的美食。該系列食品不含任何調味劑、色素、防腐劑等化學制劑。向消費者呈現綠色健康的經營理念。
醬料系列:八珍鹵腿、八珍鹵翅、八珍鹵鵝翅、饞嘴鹵雞翅、腌雞脖子、炸豬蹄、秘制老鴨、五香狗肉、八珍豬手。
川味麻辣系列:麻辣鴨頭、巴蜀臘肉、什錦丸子、水晶肘子、麻辣雞肚、麻辣魚干、五香熏魚。
臘腸類冷風風干係列:紅油豬耳朵、瘦肉香腸、泡菜、風味拌菜、油凍豬蹄、鄉愁香腸。
5.當地以蒙古語為主要語言,部分人漢語水平一般。
張五手拔羊肉
處理羊肉就是挑選嫩肥的羊,就地宰殺,剝皮入鍋,加調料煮熟。操作簡單活潑,只加一把鹽(有的不加鹽,吃的時候蘸鹽),溫度剛剛好,血很快消失,肉熟而不硬,吃起來鮮嫩,非常好吃。洗完手吃肉時,一手拿著肉,一手拿著刀,切、挖、挑、切片,這樣羊骨頭上的肉就能吃得乾乾凈凈,故名「掌上羊肉」。
香開河魚
阿爾鄉在遼寧和內蒙古交界處的彰武市西北52公里處。Arodesert、bubble、沼澤有很多野生鯽魚。每年春天都有人來這里吃「開河魚」,有的來自沈陽、阜新、盤錦、通遼等地。
清溝魚宴
彰武縣的大青溝,水清溝深,藻類眾多,為魚類的生存繁衍創造了良好的環境。這里的魚都是吃天然食物長大的,所以肉質細嫩無臭,有天然綠色食品的美譽。清溝盛產鯉魚、鰱魚、鯽魚、鯰魚、草魚、甲魚等30多種魚類。目前最大的魚有40多斤。
外圍線路推薦
阿昆都楞草原旅遊區
這條寬約5公里、長約40公里的狹長地帶,至今仍保存著原始的草原景觀和民族特色。草原上有幾條小河,是優質的天然牧場。每年夏天,許多蒙古包、牛羊和馬匹聚集在這里,綿延數十里,成為蒙古牧民的游牧農場和夏令營。這里還生活著數十種野生動物,是狩獵的理想場所。此外,各種奇花異草隨處可見,十分誘人,堪稱內蒙古一流的草原景觀。現在,一批批牧民新村已經建成,一排排整齊的磚瓦平房和一片片蒙古包蒙古包錯落有致,場面令人動容。
陳果公主墓誌銘
奈曼旗青龍山公主與馬合葬墓出土的一盒墓誌銘,是迄今為止哲盟出土的眾多遼墓中唯一的墓誌銘。墓誌銘是用綠色砂岩刻的。石頭和蓋子都是方形的,邊長89,5cm,高28cm。四個斜面上,有12個字,字頭大致相同。篆書「所以陳果公主的墓誌銘」刻在中間,石頭厚12厘米。楷書書法工整,字跡完整。它的發掘補充了《遼史》年記載中的不足,開辟了遼史研究的新課題,為遼史考證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舍利湖旅遊區
位於奈曼旗人民政府西南六公里處,是中國300座大型水庫之一,但其主壩極短,這是一絕。水庫呈帶狀,東西長25公里,南北寬2.5公里,周圍是白色的山丘和森林。它隨著水勢一波三折,很有意思。被開發為旅遊區後,紅柳成蔭,景色幽雅,被譽為「沙海天堂」。九九曲水、江南漁村、鴛鴦橋、觀湖亭、溜冰場等發達景點和眾多水上運動項目令人難忘。南方的蠻子、金小馬、金白菜的傳說,為謝里湖旅遊區增添了幾分優雅和神秘。俯瞰湖面,碧波盪漾,呈現出金沙碧水的神奇景象。
燕長城
燕長城橫跨通遼市南部的奈曼旗和庫倫旗,境內長約125公里。燕長城從赤峰市敖漢旗寶國圖蘇木蓮花嘎查一直延伸到奈曼土城子鄉高河。它穿過七家子、杏樹園等村莊,到達牛河,然後在河邊代替城市,向北往回走20公里。它起於牛河東岸,繼續向東延伸,經蛤蟆山北麓、口根南、朝陽溝等地,至庫倫旗平安鄉西坳,再向東延伸至庫倫旗。通遼鹽場城段為夯土板,殘高1米至2米,底寬6米至8米。
大拉庫林吉
大拉庫林吉,全稱吉祥米城大拉庫林吉,位於通遼市西拉木倫公園北側。拉庫林吉成立於1993年,經通遼市人民政府批准。為滿足哲里木盟廣大信教群眾的願望,在原莫力寺(也有說該寺前身是莫力寺,是異地重建的)的模型上修建的。1997年9月竣工,總投資800多萬元,佔地面積13500平方米。1997年,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依法成為喇嘛教活動場所。寺內有18名喇嘛和13名宗教教職人員。每年農歷正月十五、二月八日、四月八日、六月十五日、十月二十五日,舉行祈福會、摩尼會、吉祥歌、鑲金會。
金街號
通遼市霍林河礦區位於大興安嶺南向主幹脈。周圍數百里,山巒起伏,山高谷深。唯一的霍林河礦區地勢平坦,水生植物豐富;泉水清澈,氣候涼爽。它是古代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理想的夏季牧場和駐地。
當你去霍林河旅遊或避暑時
該塔位於開魯鎮東南部,由大青磚砌成,高16.5米。塔由多級組成,底部為方形塔基,上面為復合基壇。基壇多為冠形圓柱體,上面有龕,上部為方形。底座支撐著13層的八角塔,每層的屋檐自下而上收縮,塔身呈錐形。它由頂盤和球體組成。其勢高遠、剛強、挺拔,像一把直指蒼穹的利劍。該塔是自治區重點保護文物。關於修建年代有爭議,有說是明末清初修建的。
奈曼宮
奈曼宮位於奈曼旗政府所在地大秦塔拉鎮。建於1963年,現佔地9997平方米,建築面積3113平方米,包括宮殿正殿、側殿和家廟。它是清代奈曼部首領扎薩克多羅達爾汗國王的住所,是清代內蒙古地區唯一的皇家住所,被列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一座四合一的建築,有露台和迴廊風格,總共有100多個房間。這是一個豪華華麗的前門,有兩個朱紅色的門。這座四合院有兩個門口。院子里的正殿和側殿,金碧輝煌,頭面平鋪,脈絡淋漓。正殿和東、西殿都畫有畫家,有山水、花草、人物等。整個建築風格具有鮮明的蒙古民族特色,設計和布局體現了當時王公的威嚴和嚴格的等級制度。現已對外開放,設有7個展廳,充分反映了昔日宮殿的概況和奈曼旗的歷史沿革,深受遊客歡迎。
雙鶴山白塔
位於科爾沁左翼阿古拉蘇木雙河山上,建於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是自治區重點保護文物。作為一個磚石結構,塔高13米,形狀像北京北海公園的白塔。它由塔基、塔基和塔身組成。塔基由磚石砌成,高2米,正方形,每邊長9.1米。南北兩側各有2m寬的台階,南面9層,北面7層。塔,呈多邊形,由綠色方磚砌成,四面磚刻如意圖案和吉祥結,兩側雕蹲獅。塔分為塔底、塔腹、塔底三部分。塔底呈三層圓柱形,塔腹呈瓮形。磚雕畫和人物四面雕刻,人物和畫面雕刻精細,線條流暢。肚子分七層,活佛骨灰在裡面。塔頂為鑄鐵金頂,刻有佛教圖案,金頂上有月亮、太陽和火炬,用銅鍍金。塔頂的傘下掛著四個小銅鈴。塔柱由檀香木主芯製成。
章古台佛塔
位於奈曼旗章古台蘇木,建於清中葉,是自治區重點保護文物。塔身用青磚砌成,高4尺多,底部寬2尺多。在上面的圓圈下面,有五個台階。上兩級台階為圓形,有銅頂箍、十三天、佛眼等。佛的眼睛分為東、西、南、北四個方向,裡面有四尊佛像,由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領導。下階呈方形,每階有數尊佛像浮雕,四面對稱,整齊美觀。
另外,昨天拍沙漠落日的時候,大家都穿著花裙子和披肩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一波一波的沖到沙灘上拍照,誰在後面喊:戈壁灘的老太婆!
誰啊。誰喊了?
所有人,打他!
提醒以後報名參加「鎮賚百合戶外」的親朋好友,出行前做好准備。不管怎樣,都要努力提升自己,從古到今,天文地理,雜談曲藝,加減乘除,詩詞歌賦等等,都要努力學習。並把它們記在心裡。否則,古怪的主機n
就是去戳那一點,那種隱藏在生活深處的說不出的感覺。每個人都有這個角落,有的人不想觸及,任其荒蕪;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的存在。
庫倫旗沙灣位於通遼市庫倫旗,高德地圖上會顯示科爾沁左翼。科爾沁已經不是歷史傳說中的那片純凈的草原了。現在它有三張臉:沙地、草地和農田。經過一個世紀的演變,庫倫旗的沙地形成了沙漠,被稱為「塔敏查干沙漠」,蒙古語的意思是「白色地獄」。起初,它可能給游牧民族帶來了絕望和死亡,這片土地哺育了他們,讓他們陷入絕境。
沒有專家能解釋沙漠形成的具體原因。其中,我心中感嘆大自然的神奇,科爾沁的神秘。全球沙漠帶都沒有,而且離海洋這么近。奇怪的是這里四周都是草原和森林,茫茫戈壁,竟然憑空形成了一個面積280平方公里的沙漠,東北第一沙漠。
沙子,不是灰塵,不是污垢,是沙子。它不粘不臟,無色無味,無形無聲,卻無孔不入。風一吹就走,水一沖就流。很像八卦里的陰陽學說,更像太極劍術里的一招一式,有形無形。為了沙漠治理,人們想盡了辦法,最終,庫倫銀沙灣景區更好地展示了一幅人與沙和諧共處的美好畫卷,——,並將其變成了一個旅遊景點。這就是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道理。
有很多娛樂活動,包括成人和兒童都可以玩的滑沙和索道。愛冒險的可以玩沙漠摩托,越野車。如果你身體健康,你可以試試徒步旅行。當然,裝備一定要齊全,包括各種防曬帽、沙鏡、圍巾、速乾衣、手套、登山杖、沙套。即便如此,你也無法停止被「溫暖的沙漠」擁抱。當我回到營地洗臉時,我的脖子上沾滿了沙子。奇怪的是,我一點也不覺得不舒服。
露營是每個人都喜歡的一部分。總之,我來到了沙漠中的營地。帳篷不要隨便搭。所有的事情都是全隊領導,當地的導游早就聯系好了。要有條理就是要操心。我們露營的地方離銀山灣不遠,屬於沙漠中的一片綠洲。這里有樹,有綠色的植被,我們腳下還站著軟軟的沙子。多麼奇怪的生長環境啊!
「大家搭好帳篷,穿好衣服,一會兒去拍美麗的日落!」全隊同時喊著來回跑,幫大家搭帳篷。
當時有背著房子環游世界的沖動,突然明白了蝸牛存在的意義!原來生活就是這么簡單。
搭帳篷的過程對我來說是好玩的,但對我的旅伴我姐來說可能就辛苦了(偷笑),我就看熱鬧,傳個釘子。我真的很慚愧。下次我會注意的。因為戴傑說她的帳篷一拉起來就會成形。我說,哦!所以這是「一拉」!
因為少了四顆釘子,在整個團隊和熱心的管理員大哥的幫助下,帳篷終於修好了。
剩下的時間,就是漂亮的鼻子泡!一大堆五顏六色的長裙,紅色、粉色、紫色、黃色各種碎花的圍巾在風中飛舞。女孩們已經忘記了時間,天氣,甚至他們的鞋子而男孩們在做什麼?回來看看,他們在做飯!
晚餐非常豐盛,每個人都拿出了自己帶來的所有食物。海泉居然有一口大鍋,咕嘟咕嘟,在爐子上煮麵。像個攤販,他說:「誰吃胡辣湯面?」
最神奇的是音箱一直有電,一路唱。全隊的手機不知道是什麼牌子的,一直有電給大家點歌和k歌。
當晚宴在深夜舉行時,一個來自周邊的家庭竟然被吸引了。6、7歲的小女孩們大方可愛,為大家唱了一首歌。在這茫茫大漠中,星空下,突然傳來一聲動聽的童聲,那種感動簡直無法形容。
熱情的當地導游也被吸引去喝酒,並自願跳舞。所有的節目都不是事先安排好的,都是很隨意的。一切都是那麼完美!
很晚的時候,我以為自己會因為住在荒郊野外而失眠,結果一下子就睡著了。因為睡覺前有人在外面喊「明天早上4點16分會有日出」。所以,我把鬧鍾設定在4點。
⑵ 一呼百越,放肆趣野,北京BJ40庫倫沙漠之行
一望無際的沙漠有時靜的如同一幅畫,此起彼伏的沙丘美的讓人不忍留下腳印。但有這么一項運動卻讓人更加著迷,那就是沙漠越野。5月小長假,我們探享越野俱樂部組織了一次庫倫沙漠之旅。
整裝待發
出發的那天,陽光明媚,整個人心情都好了
帶上裝備准備出發
到庫倫的第一晚,用一頓羊湯小火鍋犒勞自己一路的奔波。
第二天一早,出發進沙漠咯
在沙漠里,UTV絕對是最好玩的,輕巧的車身,強悍的減震,還有不俗的動力。
一頓穿越,發現沙漠中的一片小樹林,在這大家停車休整下。
霸氣的綠巨人。
沙漠中,我們是最靚的仔
霸氣的40車隊
越野男人
來了內蒙,烤全羊當然必須要嘗一嘗啦
浩瀚無邊的金色沙漠,隨風舞動的彩旗獵獵,響徹天際的馬達轟鳴,人聲鼎沸激情沸騰。 我喜歡越野,感謝BJ40帶我去體驗這別樣的刺激。
⑶ 你好,有活動時通知一下想過去開開眼界,QQ3石頭埠
十月一至七日,內蒙古的庫布其與庫倫旗將分別舉辦兩場盛大的活動。其中,E族賽事將在庫布其隆重舉行,而極限越野賽事則選擇在庫倫旗激情上演。這些賽事不僅匯聚了眾多越野愛好者,還展示了頂尖越野車輛的卓越性能,成為一場集競技與娛樂於一體的盛宴。
對於越野迷而言,這七天無疑是一個不容錯過的絕佳時機。他們不僅可以親眼目睹頂尖選手的激烈角逐,還能感受到越野運動的獨特魅力。而對於那些對賽事細節不甚了解的朋友,不妨隨時向我提問,我將竭誠為您解答。
無論是庫布其的E族賽事,還是庫倫旗的極限越野賽事,都將是精彩紛呈、激動人心的。它們不僅為參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挑戰自我的舞台,也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與精神的雙重盛宴。在藍天白雲之下,廣袤的草原將成為這些賽事的最佳背景,為參賽者加油助威的觀眾也將成為這場盛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無論你是熱愛越野運動的忠實粉絲,還是希望親眼見證這場激情四溢的賽事的旁觀者,都不應錯過這個絕佳的機會。讓我們一起期待這兩場賽事的盛大開幕,共同感受越野運動的魅力與激情吧!
⑷ 庫倫沙漠旅遊攻略庫倫沙漠在哪裡
庫倫沙漠位於內蒙古境內,是一個風沙化較為特殊的沙漠地理地貌形態的地方,這里的沙子干凈純潔,風沙不是很大,特別適合遊客的親身體驗,下面給大家分享庫倫沙漠旅遊襲激亮攻略以及詳細地址信息。
庫倫沙漠地址: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塔敏查干沙漠旅遊景區(大青溝景區向西20公里)
何時能被打開,它似乎也很雀躍呢!因為我聽到風和著鍵盤歡快跳躍的鉛裂聲響。
我喜歡一切自然的、真實的事物。反感人滿為患的旅遊區,討厭表面繁華的大都市。所以,毅然選擇了這次沙漠之行。
現如今,人工建造的東西那麼多,這個世界越來越機械化,越來越缺乏人情味。這次跟著「鎮賚白鶴戶外」旅友們出行,讓我深刻地感受到濃濃的人情,體驗到了真切的大自然。
我知道,一定有好多看官們在等著看,關於沙漠遊玩的詳細描述。但是,我覺得有必要先描述下我的旅友們,「我的團長我的團」,不知怎麼,好幾天來,腦子里總是拍寬冒出這句台詞兒!
出去玩,最重要的其實不在於路途的遠近;天氣的好壞;食宿的質量,也不在於是否名山大川,我覺得最重要的在於你身邊的人。
這群人是否正能量,是否良善,是否開明大度、學識淵博,是否體貼、幽默,樂於助人,我們的團隊做到了,無論大家在各自的領域如何,至少,兩天一夜的相處下來,她們給了我太多的感動,和太多值得我去模仿學習的地方。
團長,也就是群主,我們的大姐大,一路上給我們講了許多笑話,還大多是其真實經歷,骨子裡卻透著威嚴。聽說我報名去了沙漠,有同事嚇唬我說沙漠有狼,有壞人。
後來見了群主我不怕了,因為俺們群主是110,有110跟著,怕啥?這一點,每次停留在服務區時就感覺到了優勢,死氣沉沉的服務區,因為「鎮賚人」的到來,出現了短暫的「鑼鼓喧天」,整個團隊「轟轟哈嘿」一陣蹦噠,彷彿宣告著:這地兒是我們的了!
隊長叫全,是個高富帥,不愛笑很嚴肅,我以為他高冷呢!後來被幾個女生欺負得渾身是沙,差點沒被活埋,一會兒跑前一會跑後,儼然是個操心的大媽。
在返程大巴車上,所有人都很疲憊了,包括全隊在內,且他因前晚飲酒身體偶有不適,在這種情況下,他居然拎著個煎餅卷大蔥從頭跑到尾挨個問:「來個煎餅?吃不吃煎餅?」發完煎餅,發黃瓜,直到把大家都喂飽,他才找個地方歇著去,還不忘提醒管理員:誰陪司機聊天呢?再換個人!
回程的路上,群空間里有個叫「煙消雲散」的傳上來300多張照片,所有人的照片。我問全隊,這是誰啊?怎麼沒聽過這個名字,看頭像是個老頭呢?全隊說,那是海泉,大家沒人叫他網名。
一提海泉我當然認識啦!就是那個跑在最前面,腰裡別個功放機,時刻製造氣氛的海泉嘛!眾姐妹兩天之中喊的最多的名字:「海泉過來,給我拍照;海泉過來,帶我去那邊」。
不得不說,海泉的體力和耐力都是最好的。我想說,姐妹們,人家也是來玩的啊!人家不是服務生。
嘿嘿!有必要說一下,海泉的頭像實在是太老啦!實物明明是個英俊帥氣的小夥子嘛!趕緊換頭像!
庫倫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通遼市西南部約140公里處,
南與遼寧省的阜新、彰武兩縣接壤,東、西至北與本市的科左後旗、奈曼旗為鄰。
庫倫沙漠橫貫庫倫旗北部全境,綿延近百里,形成了宏偉壯觀的沙漠風光,素有「八百里瀚海」之稱。
庫倫沙漠總面積近300平方公里,長約60公里、寬5約公里,海拔250-300米之間,是東北地區最大的沙漠帶。
近年來庫倫旗大力發展沙漠旅遊產業,但真正徒步負重穿越沙漠的探險者還是不多。
古寺廟建築群也是這里的一大獨有的景觀,興源寺、福源寺、象教寺吸引著眾多的海內外遊客,已形成了沙漠風光、民族風情為基調,集草原、古跡、湖泊、沙漠等景觀於一體,融經貿活動、文化主流、旅遊風光為一體的旅遊新格局。
穿越線路
庫倫沙漠位於內蒙古東部,在國內沙漠里相對來說屬於小沙漠,此沙漠呈東西狹長走勢,中途下撤點多,可以選擇自西向東穿越,也可以選擇自東向西,本次選擇自西向東反穿越,從庫倫旗東廟村進入沙漠腹地進入沙漠,直線穿越在新艾里銀沙灣景區撤出。全程需徒步30公里,含中途休息補水及拍照共耗時12小時。
最佳穿越時間
每年的5月、9月這個時候的氣溫恰到好處,有機會觀賞日出、日落、星空等美景。
人員要求
庫倫沙漠穿越難度較低、安全指數高、線路簡單,對體能要求不高,適合大眾人群,時間少、經費少、經驗少的初級驢友既能體驗到大漠風光又能積累經驗。
交通方式
火車,這也是主要推薦的交通方式,可以直接到達庫倫旗站,然後包車到東廟村。由於庫倫站車次少,也可以選擇到達通遼站或彰武站再轉客車去庫倫。自駕自己導航,線路很簡單,不推薦飛機。
庫倫沙漠自西向東反穿越行程
彰武縣(早晨到達)——庫倫旗——東廟村——Day1趙家窪子(無名營地扎營)——新艾里——Day2銀沙灣景區(沙漠邊緣扎營)——庫倫旗三大寺——彰武縣
詳細行程:
Day1
抵達彰武縣後5塊錢打車(三輪摩托)就可以到彰武汽車站,早晨7點49分有彰武——庫倫旗的班車,這種客車安全上沒問題,但速度一般,不足100公里跑了兩個小時。上午10點順利抵達庫倫旗,庫倫旗很小,無法補給裝備,但是有小超市可以采購食品,中午找家餐館先美餐一頓,這也是進沙漠前最後一次美餐,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防止進沙漠後出現腸胃疾病。
午餐過後,整理好行囊,准備出發。選擇包一輛麵包車比較實用(庫倫麵包車比較多),連裝備帶人都能裝得下,記得留下司機電話,並跟司機講好到出口去接大家,費用連送帶接200多塊錢一輛車。到東廟村大概50公里的路程,但是去往東廟村只有一條公路,道路很窄很顛簸,大概下午1點20分到達東廟進入沙漠的入口,步行穿過一條土路就到達沙漠邊緣了。
沙漠邊緣還有一些零星的綠色植被,裝備好雪套、護膝、太陽鏡,選擇好合適的衣物,調整好登山杖長度(一定要安裝泥托),把背包調整到最舒適的位置,一定要把背包罩綁緊,最後合個影出發。
下午5點多行進至趙家窪子西北方向一公里處,我們選擇了一個比較避風,沙子較穩定的地方紮好了營地。當然,這個時候沒有選擇埋鍋造飯,放下沉重的背包立即就飛了起來,各種撒歡兒各種嗨,沒有比這更令人興奮的了,大呼過癮。
晚餐後,夜幕降臨,感受著那份空靈的寂靜,遠離城市色彩斑斕的夜晚、遠離城市車水馬龍的穿梭、遠離城市緊張繁忙的工作,不是逃避,是靈魂的重生,是生命的另一種詮釋。
Day2
早上6點起床,客觀的講起的有些晚,個人建議沙漠穿越應該趁著早晨溫度低出發多走出些路程來,既能提高行進效率又可以減少體能在高溫下的損失。日頭微微露出來,陽光透過雲層打在帳篷上很溫暖,營地特別的安靜,站在沙丘上,爐頭燒水的聲音都依稀可見。早餐准備了紫菜蛋花湯和紅棗燕麥八寶粥搭配了一些烤饃片,很豐盛。
PS紅棗燕麥八寶粥做法:將水燒開,把干棗片放入沸水中煮一下,放幾塊冰糖,把燕麥倒入鍋內稍微煮一下,關火,倒入一罐八寶粥攪勻,即可實用。切記千萬別把八寶粥放沸水中煮,很容易糊鍋,味道不錯可以嘗試。
收拾好營地隊伍出發了,上午的風沙特別大,讓行軍變得舉步維艱,感覺耳朵眼、鼻孔里、牙縫間全進了沙子,細細的沙子吹打在臉上有些疼痛,背包罩也被吹掉了好幾次,如果不是重裝真的有種被吹飛的感覺,遠處沙丘頂上的沙子像被風捲起來一樣懸浮在半空中,給沙漠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PS
剛進沙漠大都喜歡爬沙丘,可以說是見沙丘就上,然後再往下狂奔,體驗站在沙丘頂上那種征服感和向下狂奔的刺激感。但是真心消耗體力啊,建議不要無休止的爬沙丘,體驗一下即可,盡可能的繞開沙丘迂迴通過。
有可能是體力的下降,也可能是經常停下來拍照的原因,行進速度不是很快,由於風沙較大,每行進一段都會用GPS調整行進方向,盡可能的少走冤枉路,因為在地圖上看沙漠地形特別簡單,但是親身進入實地卻發現放眼望去都是連綿起伏的沙丘,不太容易辨別方向。
中午大家簡單的補充了一些路餐,在乾燥的氣候下加上強風沙真的吃不下,深處大漠,誰肯放棄這天堂與地獄之間的美景,拍一些沙漠比基尼留紀念還是很有意義的事。
下午15點30分抵達了撤出點新艾里正北方向的沙漠邊緣選擇了露營點,相當於提前完成了穿越任務,今日實測行進15.7公里,大家真的有些累了,沒有扎營原地休息了起來。在沙漠的最後一個夜晚,所以大家選擇在沙漠邊緣扎營,一是想留住沙漠里最美好的記憶,二是方便第二天隨時撤出。玩耍過後,簡單吃了晚餐,最幸福的是可以稍微放開一點喝水了。
隨著夜幕的降臨,吃飽喝足開始籌備今夜的篝火慶功晚會,沙漠邊上乾的木柴很多,隊員們分頭出去拾取木柴。架好了木柴找了一些乾的早引燃了篝火,慶功晚會正式開始,勝利的歡呼聲中劃破了沙漠中寂靜的夜空。隨著火焰的熄滅,隊員們也陸續回到帳篷,用濕巾擦了擦臉,敷上了一個面膜,太享受了,這是一個美好的夜晚。
Day3
今早睡了個懶覺,沒有開火吃飯,自然醒後收拾好營地就在銀沙灣蒙古大營撤出了沙漠,繼續行進一段土路繞到一座橋上渡過養畜牧河,我們等到了事先聯系好的麵包車司機老包,裝車收兵。
上午10點40分抵達庫倫旗,司機老包為我們做了導游參觀了庫倫三大寺,觀看了興源寺法會。這里的寺廟屬於藏傳佛教,而且都沒有沒票的。中午找了家飯店請司機一起吃了個飯,剛在沙漠出來的人啊,風卷殘雲的一頓猛吃,司機都驚呆了。下午買了些當地的牛肉乾,給司機加了些錢給直接給我們送到了彰武,在彰武找了家洗浴中心洗了個澡,偉大的旅程就到這里了。
裝備要求
公共裝備:手持GPS、指北針、地圖、應急葯品
個人裝備:重裝背包、帳篷、睡袋、防潮墊、營地燈、頭燈、登山鞋(高腰款)、雪套、速乾衣褲、皮膚風衣、沖鋒衣、備用的襪子內衣、太陽鏡、遮陽速干帽子、登山杖一對、爐頭、套鍋、氣罐、便攜碗筷、唇膏、防曬霜、個人洗漱用品(從簡)、相機(加個攜帶型三腳架)、手機移動電源等。
註:
1、庫倫沙漠只有一小部分地點沒信號,可以不帶衛星電話。
2、注意相機手機防沙,准備相機手機專用的防沙套或用避孕套保鮮膜代替。
3、帶兩個面膜,晚上睡覺前弄一個很舒服。
注意事項:
1、沙漠的沙子無孔不入,務必要做好防沙工作,登山鞋一定要穿高腰的,搭配雪套,相機一定要加防沙套。
2、水,沙漠里最核心的問題,此線路全程無水源補給,一旦水出現問題兩種方法,一是有機會在交叉線路上偶遇到穿越的越野車然後怎麼要水就看個人本事了,而是撤出到沙漠南側養畜牧河尋找水源。
3、重量,為了減輕負重要想盡辦法,除了選擇輕量化的裝備之外盡量兩個人一個帳篷,三個人一套爐具。
4、沙漠中的生物,只有蟲子,邊緣有野雞,沒有猛獸襲擊,植物普遍都有刺。
當地特色美食:
美味香正宗宮廷八珍熟食
「美味香正宗宮廷八珍熟食」挖掘總結歷代皇宮葯膳、融祖傳百年鹵湯之精華,根據宮廷40多味中草葯配製。在製作上堅持採取傳統工藝,精心選料,使宮廷熟食系列達到味正香醇、色鮮、嫩爛之特點,具有滋陰壯陽,健脾強身之功效,是老少皆宜的美食佳品。本系列食品絕不含增香劑、色素、防腐劑等任何化學制劑,將綠色、健康的經營理念呈現給消費者。
醬鹵系列:八珍鹵精腿,八珍鹵翅尖,八珍鹵鵝翅,饞味鹵雞翅,醬爆雞脖,爆花豬蹄,秘制老鴨,五香醬狗肉,八珍豬手。
川味麻辣系列:麻辣鴨頭,巴蜀熏肉,什錦肉丸,水晶肘子,麻辣雞肚,香辣魚干,五香熏魚。
腸類涼拌風干係列:紅油豬耳,精肉腸,朝鮮泡菜,風味拌菜,油凍豬蹄,思鄉情腸。
5、當地以蒙語為主,個別人的漢語水平一般。
彰武手把羊肉
手把羊肉,就是挑選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殺,扒皮入鍋,放入佐料,進行蒸煮。操作簡單明快,只加一小把鹽(也有的不加鹽,吃時蘸鹽),火候恰如其份,血水消失不久,肉熟而不硬,吃起來又鮮又嫩,十分可口。因為凈手後吃肉時一手把著肉,一手拿著刀,割、挖、剔、片,把羊骨頭上的肉吃得乾乾凈凈,所以得名「手把羊肉」。
阿爾鄉開河魚
阿爾鄉鎮在彰武城西北52公里遼寧和內蒙古交界處。阿爾鄉多沙漠、泡子、沼澤,這里的泡子多出野生的鯽魚。每年春天開河時節,人們都來這里吃「開河魚」,有的從沈陽、阜新、盤錦、通遼等地專程趕來。
清溝魚宴
彰武縣境內的大清溝,水清、溝深,藻類繁多,為魚類的生息、繁殖創造了良好的環境。這里的魚,由於攝食自然食物生長而成,因此,肉質細膩,無異味,並有著天然綠色食品的美譽。大清溝盛產鯉魚、鰱魚、鯽魚、鯰魚、草魚、甲魚等30多種魚類,目前,最大的魚達40多公斤。
周邊線路推薦
阿日昆都冷草原旅遊區
在這條寬約五公里,長約四十公里的地帶上,至今仍保存著比較原始的草原景觀和民族特色,草原上有數條小河流過,草質豐美,是優質天然牧場,每年夏季,都有眾多的蒙古包和牛、羊、馬群匯集在這里,綿延數十里,成為蒙古族牧民的游牧場和夏營地。這里還棲息著數十種野生動物,是狩獵的理想地方。加之各種奇花異草隨處可見,因而極富魅力,堪稱內蒙古一流的草原景觀。現在,建成了多處牧民新村,一排排整齊的磚瓦結構平房和成片的蒙古包氈房錯落有致,景象動人。
陳國公主墓誌銘
奈曼旗青龍山公主附馬合葬墓里出土的一盒墓誌銘,是迄今為止在哲盟發掘眾多的遼墓中唯一出土的墓誌。墓誌用綠色砂岩攜刻,志石與志蓋均為正方形,邊長89,5厘米,通高28厘米,4個斜面上線刻有12個大致相同的人物,頭頂著十二生肖,中央陰刻篆書「故陳國公主墓誌銘」,志石厚12厘米,楷書志文書法工整,字跡完好。它的出土,補充了《遼史》記載中的不足之自,開拓了遼史研究的新課題,為考據遼代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
舍力虎旅遊區
位於奈曼旗人民gov-ern-ment所在地西南六公里處,是全國三百個大型水庫之一,但主壩極短,堪稱一絕。水庫呈帶狀,東西長25公里,南北寬2.5公里,周圍是白沙丘和森林,隨水勢曲折延伸,極具趣味。開發成旅遊區後,到處紅柳成蔭,景色幽雅,被譽為「沙海樂園」。開發建設的九九曲水、江南漁村,鴛鴦橋、觀湖亭、滑沙場等景點及眾多水上活動項目令人留連忘返。南方蠻子、金馬駒、金白菜的傳說,給舍力虎旅遊區增添了幾分雅緻、幾分神秘。遠眺湖水,綠波盪漾,顯現出金沙碧水,巧奪天工的神奇景象。
燕長城
燕長城穿越通遼市南部奈曼旗和庫倫旗,境內段長徼約125公里。燕長城從赤峰市敖漢旗寶國吐蘇木荷葉花嘎查延伸進入奈曼境內土城子鄉的高和,經七家子、杏樹園子等村,直達牛河邊,後以河代城,北溯20公里,又起自牛河東岸繼續向東延伸,經蛤蟆山北麓、扣根南、朝陽溝等地,伸向庫倫旗平安鄉的西下窪,再向東延伸,直至庫倫旗先進蘇木,然後進入遼寧省阜新縣境內。通遼市境內燕長城段為夯土板築,殘高1米至2米,底寬6米至8米。
大樂林寺
大樂林寺,全稱為吉祥密乘大樂林寺,位於通遼市西拉木倫公園北側。大樂林寺始建於1993年,經通遼市人民gov-ern-ment批准,為滿足哲里木盟廣大信教群眾的願望,以原莫力廟為模型而建(又說該寺前身為莫力廟,移地重建)。1997年9月落成,總投資約800多萬元,佔地面積約13500平方米。1997年,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gov-ern-ment批准,為喇嘛教依法活動場所。該寺有喇嘛18名,宗教職員13名。每年農歷正月十五、二月初八、四月初八、、六月十五、十月二十五日舉行祈願會、嘛呢會、吉祥頌、滿金大會.
金代界壕
通遼市霍林河礦區,地處大興安嶺南行正干主脈,它周圍百里,群山起伏,嶺高壑深。唯霍林河礦區地勢平坦,水草豐美;泉水清澈,氣候涼爽。是古代北方游牧民較為理想的夏季牧場和屯兵場所。
當你到霍林河旅遊或避暑,漫步在空氣清新的草原上,會發現一條"土龍"沿霍林河谷,從東北群山中蜿蜒而來,橫穿礦區,奔向西南,進入錫盟境內,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金界壕",俗稱"成吉思汗邊牆"。由於在壕內堆土為長堤,在長堤上加築馬面,沿界壕內側每隔一定距離興築有邊堡,並在重要交通路口興築關隘,所以又通稱為"界壕邊堡"。
開魯白塔
位於開魯鎮東南,塔由大青磚砌築,通高16.5米。全塔由多級組成,最底層為方形塔座,其上是復錛式基壇,基壇大部分為冠狀圓柱體,上有佛龕,上部為方形。基壇上承托著八角形塔身,塔身13層,每層塔檐自下而上汽車次收縮,塔身呈錐形。塔頂由圓盤和寶珠合成。其勢巍巍,勁秀挺拔,酷似利劍指天。該塔是自治區重點保護文物。建造年代有爭論,有說建於明末清初。
奈曼王府
奈曼王府位於奈曼旗gov-ern-ment所在地大沁他拉鎮。建於1963年,現佔地面積9997平方米,實有建築面積3113平方米,有王府正殿、配殿、家廟等。為清代奈曼部首領札薩克多羅達爾漢郡王的府邸,是內蒙古僅存的一座清代王公府,被列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王府系台榭迴廊式四合建築,共有房一百餘間。正面是豪華艷麗的兩扇朱紅大門,四合院有兩道過道門房,院內正殿和配殿宏偉壯觀,獸頭瓦當,葉脈滴水,金碧輝煌。正殿和東西二殿均有丹青彩繪,包括山水、花草、人物等。整個建築風格具有鮮明的蒙古民族特色,設計和布局反映了當時王公的尊嚴和嚴格的等級制度。現已對外開放,有七個陳列室,全面反映了昔日王府概貌及奈曼旗的歷史沿革,很受遊人的歡迎。
雙合爾山白塔
座落在科爾沁左翼後旗阿古拉蘇木的雙合爾山上,建於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是自治區重點保護文物。塔身為磚石結構,通高13米,形狀似北京市北海公園白塔。塔由塔基、塔座、塔身三部分組成。塔基磚石砌成,高2米,方形,每面長9.1米,南北兩側修有2米寬的台階,南台階9層,北台階7層。塔座,成多棱形,用青方磚砌成,四面有磚雕如意圖案和吉祥結,兩側雕蹲形小獅子。塔身分塔底、塔肚、塔底3部分,塔底為圓柱形,3層,塔肚為瓮形,四面刻磚畫和文字,文字和圖畫雕刻精細,線條流暢。塔肚分7層,活佛的骨灰在其中。塔頂為鑄鐵金鋒形,上有佛教圖案,金鋒上有銅質鎏金的月亮、太陽、火炬。塔頂的羅傘下懸掛4個銅制小鈴。塔身柱為檀香木主芯建成。
章古台佛塔
位於奈曼旗章古台蘇木所在地,建於清中葉,為自治區重點保護文物。該塔由青磚砌築,塔身通高4丈多,底寬2丈多。塔上圓下方,共分5階。上兩階呈圓狀,有銅頂箍、十三天、佛眼等。佛眼分東、西、南、北四向,內有4尊佛像,為首者是佛教格魯派鼻祖宗喀巴。下3階呈方形,每階有若干佛像浮雕,四面對應,工整美觀。
另外,昨天拍大漠落日時,大家美美地換好花裙子,披著紗巾,浪里個浪地奔向沙地拍照時,誰在後面喊一句:戈壁灘的老女人!
誰?是誰喊地?
所有人,揍他!
提醒以後報名「鎮賚白鶴戶外」旅友群的親朋好友們,出行前做好准備,無論如何,你都要努力提高自己,盡量博古通今、天文地理、曲藝雜談、加減乘除、詩詞歌賦,都要往腦里裝一點兒帶著,否則那個叫冰冰的古靈精怪的主持人絕不會放過你,她可壞著呢!完全整不了,必須「來一首」!快點兒,誰去治治她吧!感覺要上天,和太陽肩並肩。
下面言歸正傳,該說說沙漠了。
沙漠一直是我嚮往的神秘之地,卻也深知,那地方不是誰都能去的。印象里的沙漠只有撒哈拉。前段時間看部電影,叫《七十七天》,主角穿越羌塘無人區的真實故事,給我很大的震撼!我不理解為什麼人有時會嚮往苦寒之地。就像有些朋友無法理解我在30多度的高溫下也願意走進沙漠一樣。
就是要體會生命的硬度,
就是要戳一戳那個點,那個藏在生命深處無法描述的感官。這個角落,每個人都有,有的人不願企及,任之荒蕪;有的人還不知其自身存在。
庫倫銀沙灣位於通遼庫倫旗,高德地圖會顯示科爾沁左翼。科爾沁已經不是歷史傳說中的純粹大草原了,如今它有三張臉:沙地、草原和農田。而庫倫旗那裡的沙地經過一個世紀的演變,形成了沙漠,人們叫它「塔敏查干沙漠」,蒙語里是「白色地獄」的意思。可能最初它給游牧民族帶來了絕望和死亡,這一片土地養育他們,又將他們陷入了絕境。
沒有專家能夠解釋沙漠形成的具體原因。置身其中,我內心感嘆大自然的神奇,科爾沁的神秘,全球荒漠帶上並沒有它,且離海洋那麼近,奇怪的是它的周邊遍布草原和森林,還有茫茫的戈壁,居然憑空形成一片面積280平方公里的沙漠,東北第一漠。
沙,不是塵埃,不是泥土,它就是沙,不粘膩,不骯臟,無色無味無形無聲,卻是無孔不入,風吹就走,水沖則流。像極了八卦里的陰陽之說,更像太極劍法里的一招一式,化有形於無形之中。對於治理沙漠,人們用盡了辦法,最終,庫倫銀沙灣旅遊景區更好地展現了人和沙和諧共處的美好畫卷——把它變成旅遊景點。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就是這個道理。
遊玩項目很豐富,有大人小孩都能玩的滑沙、索道;喜愛刺激冒險的可以玩沙漠摩托、越野車。體能好的可以試著徒步穿越。當然裝備一定要齊全,各種防曬帽子、防沙鏡、圍巾、速干服、手套,登山杖、沙套,即使這樣仍然阻擋不住被「熱情的沙漠」擁抱。回到營地洗臉時,脖子里都是沙子,奇怪的是絲毫沒有不適的感覺。
露營是大家都喜歡的一個環節,反正我是沖著沙漠露營來的。帳篷應該是不能隨便搭的,一切有全隊帶路,早已聯系好了當地向導,要說有組織就是省心。我們露營的地方離銀沙灣不遠,屬於沙漠里的一片綠洲,有樹和綠地植被,腳下踩著的依然是軟綿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