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車日產越野
⑴ 關於中國汽車行業如何發展的論文
求國汽車產業的現狀及其前景論文一篇
在WTO架構下,中國汽車工業能否持續增長,取決於其國際競爭力的強弱。筆者認為,基於汽車工業領域的國際競爭呈現的新特徵,應該把國家競爭優勢理論作為制定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戰略的理論基礎,要著眼於中國汽車工業國家競爭優勢的構築。這是因為:
1、斯密指出,「┅┅分工的范圍必然總是受到交換能力的限制,換言之,即受到市場范圍的限制。」⑷在WTO架構下,中國汽車市場真正成為世界汽車市場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必然導致汽車工業及其相關產業之間的國際分工越來越細化。一個汽車廠商甚至整個汽車工業都無法在一個自己可控制的區域內創造出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或產品組合。中國的汽車工業企業要想在國際競爭中取勝,必須依賴於政府、社會、相關行業及支持性行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才能生產出滿足國際消費者偏好的拳頭汽車產品組合。
2、發達國家正在設置更高的汽車產品技術壁壘和環境壁壘,以佔領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並保護本國的市場。盡管發達國家的企業也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某些技術,但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並不能得到他們所需要的技術,如汽車新產品研發技術、關健系統總成製造技術等。於是,發展中國家在汽車市場競爭中將會長期處於不利地位。
3、發達國家在實現汽車工業現代化之後,正積極運用信息技術改造自己的汽車工業,使得他們的汽車工業日益信息化、知識化。而廣大發展中國家尚未實現汽車工業現代化,現在又面臨著汽車工業信息化、知識化的挑戰。單獨依靠一個汽車廠商,不可能自主地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汽車工業,很難應對跨國壟斷汽車集團的強有力挑戰。
二、構築中國汽車工業國家競爭優勢的路徑依賴
波特強調,「政府的政策其重要性不在於政策本身,而在於它對鑽石體系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⑸ 因此,政府應當通過改善汽車工業的「鑽石體系」結構,來增強其國際競爭力。同時,汽車廠商作為汽車工業的微觀基礎,應當為國家競爭優勢的構築做出自己的貢獻。
(一)推動汽車工業制度良性變遷
不少人強調技術創新對於汽車工業發展的強大作用。但是它是以制度不起作用、不存在交易費用為前提的。必須認識到,技術創新的績效受一定的制度安排制約。諾斯指出,「有效率的經濟組織是增長的關鍵要素;西方世界興起的原因就在於發展了一種有效率的經濟組織。」⑹因此,中國汽車工業國家競爭優勢的構築最終是由制度決定的。
1、推動汽車工業宏觀管理體制創新在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中,汽車工業是為數不多的政府長期實行嚴格行政審批的領域。政府通過實行「目錄制」來控制新汽車廠商准入、現有汽車廠商投融資以及汽車產品市場准入等微觀市場行為。行政審批機制長期僭越市場機制,造成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緩慢且缺乏活力。目前國家經貿委已經用所謂「公告制」取代目錄管理。然而,公告制的基礎仍是目錄管理,其本質並沒有改變。應當加快推出汽車產品「型式認證」制度,盡可能地讓汽車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復位。
http://cache..com/c?m=&p=84759a468f904eaf00b68e315f&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