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7套越野奪標
『壹』 奧運會的資料 快點啊
第二十二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THE OLYMPIC GAMES OF 1980
喀布爾的槍聲使莫斯科受到損害
一次殘缺的奧運會
申請主辦本屆奧運會的,只有蘇聯莫斯科和美國洛杉磯兩個城市。1974年10月國際奧委會第七十五屆會議決定,由莫斯科承辦。
莫斯科是一座已有800多年歷史的古城,城區橫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亞烏扎河兩岸,現有人口800多萬,是蘇聯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75年3月,莫斯科成立了奧運會籌委會,開始對各項工作進行積極的准備。興建和改建了許多體育設施,使莫斯科體育場館來了個大發展。據有關資料統計,大型體育場從原先的50多個增到近70個,人工游泳池從30多個發展到60多個,體育館由1300多個擴增到1600多個,等等。與此同時,還整飾了城市建築,改善了交通運輸網。據外電報道,蘇聯為主辦這屆奧運會,總共耗費了90億美元左右。 這在奧運會史上是創紀錄的數字。
運動會於1980年7月19日至8月3日舉行,恰好與第十五屆奧運會會期相吻合。兩屆會期舉辦月日完全一樣,是奧運會史上僅有的一次。第十五屆是蘇聯首次參加的奧運會,它標志著蘇聯奧林匹克運動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期。不言而喻,兩屆會期吻合,不是歷史的巧合,而是組委會的精心安排。
大會主要活動,如開、閉幕式,田徑、足球決賽等,在莫斯科能容10萬多觀眾的盧日尼克列寧中央體育場進行。游泳、水球、體操、籃球、排球等競賽場館,設在中央體育場附近。中央體育場及其所屬14個場館總共可容20萬觀眾。帆船項目則安排在愛沙尼亞首府塔林。這是蘇聯一個有90餘年歷史的帆船運動基地。奧運會足球賽,以前只限在主辦城市進行,但從近幾屆開始,預賽分散在其他城市, 如1968年在墨西哥城等5個城市,1972年在慕尼黑等5個城市,1976年在蒙特利爾 等4個城市。這次足球除半決賽、決賽在莫斯科中央體育場進行外,其他比賽分散在列寧格勒基洛夫體育場(可容8萬觀眾),基輔"共和國"體育場(可容10萬觀 眾)和明斯克"迪納摩"體育場(可容5萬觀眾)三處。
運動會於7月19日下午2點在列寧中央體育場正式開幕。蘇聯黨政領導及奧委會主要官員出席了開幕式。國際奧委會主席基拉寧主持了他任期內的最後一屆奧運會,本屆之後他卸任為名譽主席。西班牙的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被選為新主席。開幕當天,氣候不佳,主辦當局不得不出動6架飛機,在雲層中噴灑化學葯劑,驅散飄浮在體育場上空的烏雲。
大會是隆重的,但人們為一種不愉快的氣氛所困擾。奧林匹克運動自1894年復 興以來,經歷了種種風風雨雨,莫斯科遇到的是最嚴重的危機,它威脅著奧林匹克 運動的發展 。由於蘇軍入侵阿富汗,踐踏國際法准則,給運動會帶來嚴重的影響。一個國家一方面召開以和平、友誼為主要宗旨的奧運會,而另一方面卻派兵入侵別的國家,必然會遭到世界的反對和輿論的譴責。許多國家的奧委會相繼表態,拒絕參加。中國奧委會也發表聲明,不參加莫斯科奧運會。國際奧委會已承認的147個 國家和地區奧委會,公開抵制或拒絕參加的佔五分之二,參賽的僅81個。這個數字還低於20年前羅馬奧運會的水平。
運動員為5872人(一說為5748人,前者為國際奧 委會材料,後者為蘇聯材料),其中女子1274人,蘇聯運動員人數最多,為534人;民主德國、波蘭次之,分別為378、340人;匈(320人)、保(313人)也在300人以上; 人口不多、遠隔重洋的古巴,也派出了由239名男女運動員組成的龐大隊伍。與會的81支隊伍中,有16個隊在入場式上沒有打本國國旗,以奧林匹克五環旗替代;有10個隊只有旗手一人,運動員沒有出場。在奧林匹克會旗交接儀式中,因加拿大屬抵制國家行列,上屆主辦城市蒙特利爾市長只派了代表將奧林匹克會旗交給了莫斯科市。凡此種種,沖淡了會場的熱烈氣氛,也給關心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的人們的心靈上蒙上一層陰影。
抵制情況在比賽進程中也使人明顯感覺到。例如,在自行車 4000米個人追逐賽中,獲得前三名的是瑞士、法國和丹麥運動員。這三國的奧委會為抗議蘇軍入侵阿富汗,決定在本屆奧運會上任何儀式中不使用本國國旗和演奏本國國歌。結果在授獎儀式上只好代之以奧林匹克會旗和會歌。在其他項目授獎儀式中,也出現過類似情況。這在奧運會史上是無先例的。
抵制也使比賽成績受到影響。由於上屆奧運會非正式團體總分列前十名的美國、聯邦德國、日本等國拒絕參加,田徑、游泳、體操、柔道所受的影響尤為明顯,有的甚至不能反映當時的世界實際水平。如男子游泳,在上屆奧運會全部13個項目中,破12項世界紀錄,本屆僅破了1項。另如馬術,上屆奧運會進入前六名的14個隊中,13個隊沒有代表去莫斯科。再如曲棍球,上屆前五名紐西蘭、澳大利亞、巴基斯坦、荷蘭、聯邦德國,也全都沒有出席。人們評論說:莫斯科奧運會金牌貶值達50%。
開幕式上的奧林匹克火焰,因1976年蒙特利爾採用衛星傳送的作法遭到了反對,本屆恢復了傳統方式,進行了火炬接力傳遞。6月19日火炬進入中央體育場的是蘇聯三屆奧運會三級跳冠軍維克托·薩涅耶夫。他繞場跑一周後,將火炬轉交給了蘇聯著名籃球運動員謝爾蓋·別洛夫,後者最後完成了點燃塔上火焰的使命。代表運動員宣誓的是蘇聯上屆體操明星弗拉季米爾·安德里亞諾夫。代表裁判和官員宣誓的也是蘇聯著名運動員、三屆奧運會摔跤冠軍亞歷山大·梅德韋季。
本屆競賽項目仍為21個大項,但單項數從上屆的198增至203。引人注目的是女子曲棍球首次進入了奧運會大門。蘇聯首次參加了全部大項的比賽。抵制雖然給本屆奧運會帶來了多方面的影響,但在成績方面,總的來說,還是一次較高水平的比賽。大會共破33項世界紀錄:計田徑6項,游泳8項,舉重13項,自行車、射擊各3項。舉重、自行車水平都很高,特別是自行車,全部3個有紀錄的項目,有10人次破世界紀錄,其中1000米計時賽是1964年以來從未突破的。
田徑開賽較遲,於7月24日至8月1日在中央體育場舉行。73個國家的1088名選手參加了角逐。由於美國、聯邦德國、肯亞等一些強手缺席,男子部分如跨欄、長跑等受到了影響,但總的成績還算差強人意。 引人注目的是衣索比亞的米魯茨·伊夫特。這個年已35歲並有5個兒女的選手, 一舉獲得5000米、10000米兩項金牌。伊夫特這個名字,田壇並不陌生,1972年奧運會時就在10000米賽中獲得過銅牌。1976年因衣索比亞參加了抵制行列,使他失去了在蒙特利爾奪標的機會。但翌年在首屆世界盃田徑賽上,取得了這兩個長跑項目的桂冠。不過伊夫特在莫斯科得以取勝,與世界頭號強手肯亞的亨利·羅諾缺席不無關系。
英國兩位中跑明星塞巴斯蒂安·科和史蒂夫·奧維特在1500米、800米各獲得1枚 金牌。但科的表演並不令人滿意。1979年科如風卷殘雲似地在41天時間里連破800米、 1500米和1英里世界紀錄,被評為當年世界最佳運動員。這次在莫斯科,他在800米賽 中失利,只獲銀牌;1500米賽雖奪金牌,但連奧運會紀錄也未能突破。
跳部成績除三級跳遠較平淡外,其餘3項均較突出。蘇聯三級跳遠名將薩涅耶夫這次衛冕失敗,負於隊友賈·烏德米亞埃,獲銀牌。身高2米,剛滿21歲的民主德國跳高選手格爾德·韋西希,賽前只是一個默默無聞者,而這次卻大爆冷門,戰勝了上屆冠軍波蘭名將亞·弗紹瓦,以2.36米創世界紀錄並獲金牌。波蘭26歲的弗·科扎基 耶維奇在撐竿跳中取勝,似屬人們意料之中。賽前他曾以5.72米破世界紀錄。這次他使用了較軟的新竿,並提高了握點,越過了5.78米世界新高度,奪得冠軍。民主德國的盧茨·董布羅夫斯基在跳遠中奪冠,成績是8.54米,雖距世界紀錄還有一大截,但它是1968年比蒙跳出8.90米後12年來世界出現的第一個好成績。
蘇聯鏈球運動員尤· 謝迪赫和民主德國馬拉松選手瓦·西爾平斯基也值得一提,他們蟬聯了各自項目的冠 軍。謝迪赫以81.80米破世界紀錄,而西爾平斯基是繼貝基拉之後第二個蟬聯奧運會馬拉松冠軍的人。
女子田徑與男子情況不同。由於民主德國、蘇聯及其他東歐國家,一直居主導地位,所以抵制行動帶來的影響不大,上屆稱雄的民主德國女將,這次意外丟掉了幾枚金牌,輸給了蘇聯(金牌數5比7)。曾以10秒88第一個突破11秒大關創造100米新世界紀 錄的民主德國選手瑪·格爾,以百分之一秒(11秒07比11秒06)之差輸給了蘇聯的柳· 康德拉季耶娃;上屆標槍冠軍、5次世界紀錄創造者呂·富克斯,預賽時即被淘汰,金牌為在田壇沒有多少名氣的古巴瑪·科隆獲取;上屆跳高冠軍,著名選手羅·阿克曼也只得了第四名,桂冠為義大利的薩·西梅奧尼奪去。不過西梅奧尼取勝似屬情理之中。 自1978年始,她一直雄踞女子跳高首座,曾兩次越過2.01米。
民主德國成績雖不盡如人意,但仍是田壇的強者。金牌獲得者中的突出人物有23歲的瑪麗塔·科赫。1976年她首次參加奧運會,在400米決賽中因背傷復發,不得不中途退出比賽。本屆她獲取了這項桂冠,並在4×100米接力賽中得了1枚銀牌。不過科赫在田壇的成就不在奧運會,而在創世界紀錄和獲世界冠軍。她在200米、400米跑和接力項目中16次創世界紀錄,在1977--1985年世界盃和世界錦標賽中多次取勝。以近兩屆世界比賽為例,1983年她在首屆世界田徑錦標賽中三奪金牌;1985年的世界盃田徑賽,她又在200米、400米和4×400米接力賽中三次奪魁,並以47秒60創造了400米世界紀錄。由於她在田壇的功績,多次被評為年度世界最佳運動員。
獲金牌最多的蘇聯女隊也人才濟濟,除老將塔·卡贊金娜外,還有娜·奧莉扎連科, 在800米比賽中獲冠,成績1分53秒43,創世界紀錄;納·特卡欽科,以5083分創五項全能世界紀錄並獲金牌。五項全能是奧運會最後一次比賽,從下屆起改為七項全能。男子游泳,是受抵制影響最明顯的項目。由於強手缺席,蘇聯取得了從未有過的成 績:獲金、銀牌各7枚,銅牌3枚。20歲的蘇聯大學生弗拉季米爾·薩爾尼科夫是本屆男子游泳的新聞人物,共得了3枚金牌。1500米賽中,他以14分58秒27取勝,成為游泳史上第一個突破15分大關的選手。隨後又在400米和4×200米自由泳比賽奪取了他的第二、第三枚金牌。莫斯科奧運會後,他多次創世界紀錄並在重大比賽中取勝,迄今(1986年)仍保持800米(7分50秒64)、1500米(14分54秒76)兩項自由泳世界紀錄。
上屆奧運會民主德國女子游泳選手一舉奪得全部13項的11枚金牌,大敗美國隊,震驚了整個泳壇。但是兩年後在世界錦標賽上幾遭全軍覆滅的命運,這次她們重振軍威,再現了上屆奧運會的戰績:獲11枚金牌、8枚銀牌、7枚銅牌。在整個女子比賽中,曾7創世界紀錄。由此可以看出,美國等國的抵制,對這次金牌分配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民主德國的巴爾巴拉·克勞澤,是民主德國繼恩德爾之後又一著名泳星。正是她,在1978年世界比賽中獲取了1枚金牌,才使民主德國沒有全軍潰北。這次她在100米自由泳中先後以54秒98、54秒79兩破世界紀錄,在200米自由泳中創奧運會紀錄(1分58秒33),在4×100 米自由泳中創世界紀錄(3分42秒71)。
剛17歲的中學生梅丘克,兩年前在世界比賽中獲100 米自由泳亞軍,奧運會前夕在歐洲杯賽中第一次在國際賽中得冠軍。本屆她在100米蝶泳 和兩個接力項目中三獲金牌,並在100米自由泳中得了銀牌。賴尼施是這項獲3枚金牌的年 齡最小的運動員,僅15歲。賽前幾乎不被人知曉。她參加的是仰泳項目。100米仰泳預賽 時,以1分01秒50創世界紀錄。24小時後在決賽中又將紀錄縮短到1分00秒86。200米比賽 時,再以2分11秒77創世界紀錄。在混合接力賽中,她獲取了第三枚金牌。這次獲游泳獎牌最多的是民主德國16歲的英內斯·迪爾斯,這位自由泳的多面手,共得了5枚獎牌:400 米、4×100米接力獲金牌,200米、800米獲銀牌,100米獲銅牌。在這種世界性大賽中能在所參加的全部5個項目中獲取獎牌,是極為罕見的現象。
蘇聯仍保持女子200米蛙泳的王座,以琳·卡丘希捷為首的3名選手囊括了該項全部獎牌。
本屆舉重新增加了一個100公斤級、總數達到10個級別。在金牌分配上,打破了上屆蘇、保瓜分局面。10枚金牌分屬蘇、保、捷、匈、古五國。蘇聯仍居優勢,奪取了金牌總數中 的一半。比賽開始後,朝鮮52公斤級選手韓京時在抓舉中沖擊世界紀錄成功,成績是113公 斤,成為朝鮮在奧運會上第二個破世界紀錄的運動員。韓京時後來取得了與冠亞軍同為245 公斤的總成績,但因體重問題只得了銅牌。本屆共18次刷新13次世界紀錄,108次破參賽選 手所屬國家紀錄。舉重界人士認為,這是一次世界高水平的較量。
比賽中引人注目的是82.5 公斤級的蘇聯選手尤里克.瓦爾達尼揚和保加利亞選手布拉戈伊·布拉戈耶夫之間的爭奪, 兩人都是當時世界名手。開賽後,氣氛相當緊張,紀錄一再相互易手。最後瓦爾達尼揚取勝, 創造了抓舉(177.5公斤--高於奧運會紀錄15公斤)、挺舉(222.5公斤)和總成績(400公斤)3項 世界紀錄,而400公斤總成績還高於90公斤級、100公斤級冠軍的成績,後兩級比它分別低22.5 公斤和5公斤。
蘇聯和東歐國家壟斷了這次體操比賽。男子項目,由於從1960年起一直獲團體冠軍的日本缺席,蘇聯取代了這個位置,這是它自1956年後再次獲得這個榮譽。蘇聯列寧格勒22歲的 大學生亞歷山大·季佳京在與上屆新聞人物安德里亞諾夫爭奪個人全能王座時取勝,成了本 屆男子賽的明星。他除獲得個人全能、吊環和團體3枚金牌外,還在鞍馬、跳馬、雙杠、單 杠中四獲銀牌。安德里亞諾夫成績雖不如上屆出色,但也獲得了兩枚金牌(團體、跳馬)、兩 枚銀牌(個人全能、自由體操)。有鞍馬"大師"之稱的匈牙利選手佐爾坦·馬喬爾再次表演 了出色的技藝,蟬聯了冠軍。女子金牌之爭,主要是蘇羅兩國。上屆體操"女皇"羅馬尼亞 的科馬內奇,在爭奪個人全能桂冠時,敗於蘇聯18歲的葉蓮娜·達維多娃,與民主德國的馬克 西·格瑙克並列亞軍。羅《火花報》7月25日曾發表題為"玷污奧運會精神"的文章,指責" 裁判員們粗暴地踐踏了體育道德和奧運會精神,在眾目睽睽之下奪走了她(科馬內奇)的金牌"。不過科馬內奇仍是這次賽場的強者,共獲兩枚金牌(平衡木、自由體操)、兩枚銀牌(全能、團 體)。蘇聯達維多娃、沙波什尼科娃和涅利·金也各獲得了兩枚金牌。
近幾屆摔跤場上的常勝軍蘇聯隊,本屆仍成績出色,獲得了20枚金牌中的12枚(自由式7, 古典式5)。在自由式摔跤中,來自蘇聯加里寧格勒的別洛格拉佐夫兄弟非常引人注目。這是 一對孿生子,生於1956年9月16日,一個叫阿納托利,另一個叫謝爾蓋。兩人雖系孿生,但外貌不很似。阿納托利瘦小,身高僅1.55米,體重不足52公斤;謝爾蓋則較壯實,高1.68米, 重57公斤。兩人在自己體重所屬級別中,各取得了1枚金牌。孿生兄弟在同屆奧運會個人賽中雙雙奪冠,是極為罕見的,一時傳為美談。
蘇聯在摔跤賽中雖然戰果輝煌,但在拳擊中,7個級別的最後冠軍爭奪,功虧一簣,只得1枚金牌,6項失利,屈居亞軍。古巴拳擊手則大出風頭,奪得6項冠軍。古巴特奧菲洛·史蒂文森第三次贏得了特重量級(81公斤以上級)冠軍。
蘇聯在馬術比賽中也成績頗佳,獲得了6枚金牌中的3枚。奧地利23歲的伊莉莎白·托雷伊爾,在盛裝舞步騎術賽中榮獲冠軍,成為繼聯邦德國林森霍夫、瑞士斯圖克爾伯格之後獲得這種榮譽的第三個女性。獲該項團體冠軍的蘇聯隊,3名選手中也有1人是女性,她是年已35歲的 維娜·米謝維奇。這位蘇聯女騎手是位沙場老將,多年活躍在賽馬場上,但這是第一次取得優 異成績。
球類項目,除男女曲棍球外,冠軍全被歐洲人包下,而蘇聯又是這方面的主要優勝者,獲取了男、女排球,女子籃球、女子手球4項桂冠。足球、男子籃球、男子手球金牌,則分屬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和民主德國。男子曲棍球由上屆第七名的印度隊問鼎,這是該隊自1928年以來第八次獲奧運會金牌。女子比賽則大出人們意料,獨立不久的辛巴威成了奧運會第一個女子曲棍球冠軍,轟動了整個體壇,也是本屆奧運會的爆炸性新聞。
本屆奧運會蘇聯共獲金牌80枚、銀牌69枚、銅牌46枚,居各隊之首。這是蘇聯自1952年以來在奧運會獲金牌最多的一次,也是奧運會有史以來一個國家在一屆奧運會上獲金牌最多的一 次。民主德國金、銀、銅牌分別為47、37、42枚,列第二。保加利亞獲金牌8枚、銀牌16枚、銅 牌17枚,首次進入奧運會前三名之列。 8月3日的閉幕式上,由於美國反對,一反慣例沒有升起下屆奧運會東道主美國的國旗,而代之以洛杉磯市市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