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赫章越野賽
⑴ 秦嶺50公里超級越野賽
一、秦嶺越野大事
陝西地區開展越野比賽相對於全國來說時間是較晚的,據說是從15-16年陸續開始的。因為當時西安有人開始經營這方面的體育公司——綠奧體育,他們的比賽是由凱樂石贊助的。綠奧公司每年會舉辦一系列月賽,就是每個月在秦嶺舉行一次訓練賽,2019年已經舉辦了四五場了。
當所有月賽的訓練結束了,到10月收獲季節集結起來就變成了一場秦嶺50公里越野賽,這次報名的人數達到了550個人,可以說把整個陝西省的那個業余愛好是都吸引過來了,那也包括陝西省田徑隊的一些高手和周邊的,像河南的,甘肅的他們都會過來參加,還有四川和北京的有一些越野發燒友。
男子組分為專業組50公里和半程組33公里和體驗組15公里,女子組同樣如此。
二、提前去雞窩子
這次比賽的專業組,就是我們報名的50公里,早上六點就要起跑,所以組委會把大巴士接車定在了凌晨2:30在省體育館,有1/3的選手會在清晨打車過來坐大巴士,還有1/3的選手,可能是在省體育館附近住了賓館。但我們屬於最後的那一撥1/3選手,我們自己想辦法提前一天晚上去雞窩子住農家樂。我在群里約了一個朋友,他正好是參加比賽,然後在路上把我帶著,所以我是專車上山的。
說實話那天晚上7點多到雞窩子,第一感覺是山裡特別冷,體溫就是4~5°的樣子,農家樂的床鋪有點單薄,很多選手都開電熱毯睡覺的,關於吃飯的話,晚上就是簡單吃了一點,比賽前胡吃海喝都沒有那個心思。
三、起跑的節奏
凌晨4點,我就起來就是刷牙洗臉,然後跟著胡哥一路就是背著包上山。農家樂離起跑點大概有3公里,那正好作為熱身活動。到我們急急忙忙趕到起點,是從位於G210 國道上的分水嶺農家樂出發,——那邊已經是一片人海和人聲鼎沸了啊,比賽的起點分水嶺位於那個半山腰的一個農家樂旁邊槐悶差。幾百號人在那邊帶頭的穿著沖鋒衣,戴著手杖啊,背著背包在拍照和熱身。
我遇見了喀納斯330公里冠軍宋雨,還有那個張哥張鋒選。發槍一響,大家開始狂奔,出發的路段是下坡路,距離將近3公里,我出發的配速達到了4分半的,這一路下坡有點hold不住啊。
三、開始進山
這一陣興奮過去以後,大家就開始慢下來陸續上坡了,速度就緩緩下來,越野隊伍也開始堵車了,一串的長蛇陣在前面排著,你速度再快往前也趕不了。跑到4公里的時候就迷路了,不是我一個人迷路,而是幾十號人路在迷路,按道理我們沿著小樹林紅房子就是可以輕松過去了,但是我們錯過了,一頭進了小林子以後沒找到路標就像傻子一直往下鑽,鑽到沒路標的小林子里,大家頓時慌了,倒吸一口涼氣發現迷路了,這時已經耽誤了25分鍾, 把一群人搞的都沒方向了,旁邊有人拿出手機的「兩步走」軟體查看GPS,終於發現了路線,走出來了。過了紅房子,在高山草罩友甸上跑1公里左右,沿著林場路上行至舊微波發射塔,一路再下切至林場路,在路標的指引下,一路小跑,第一個打卡點大寺岔路口!遠遠看見有人已經在打鉛皮卡了。
四、越野越來野
1.CP1(大寺岔口)——CP2(文公嶺)
賽段距離:13km
累計爬升:1440m
關門時間:13:30(4h)
從CP1的大寺岔口打卡點左轉,我沿著林場路跑2.5公里,到達第一個補給點鹿角梁岔口。我吃了半根香蕉和小麵包,在這里進行合理的補給之後,沿著三岔路口向右再走3公里左右的泥土碎石路,就到了秦嶺50最精華的賽段——鹿角梁。又是埋頭一陣爬坡,鹿角梁的高度是一段陡急的爬升,需要穿過密集的箭竹林,跑了約40分鍾到達至梁頂,然後我們站在頂上視野豁然開朗,只見茫茫的高山草甸,崢嶸的冷杉林,以及第四紀冰川遺跡,奇峰怪石林立。每至一個制高點,都可將冰晶頂、光頭山收於眼底,在雲海藍天中若隱若現。
說實話,這一賽段景色太美了,但你必須要攜帶好沖鋒衣,因為在海拔2700米的鹿角梁,雖然風景奇美,可一旦起風,那寒冷非一般人所能忍受,比賽再重要,健康永遠是第一。
2.CP2(文公嶺)——CP3(大寺三組)
賽段距離:10km
累計爬升:1770m
關門時間:16:00(2h30)
離別了鹿角梁的美不勝收,我們一路箭竹林密集穿梭,一邊爬升一邊下降,到了CP2文公嶺打卡點,我們已經奔跑了23公里,體力消耗殆盡,幾乎是飢腸轆轆了,稍微補充水分和能量膠。我們餘下的路段從文公嶺到大寺三組這一賽段幾乎全程下降,依次經過箭竹林和大片原始森林,一路上涉水路面早就把鞋子打濕了。作為精華賽段,這一段林深葉茂,空谷見幽,而且可以跑起來,越野比賽就是大家盡情的享受奔跑的樂趣。
PS:這一賽段雖說幾乎全程下降,但還是要時刻注意道路濕滑,控制節奏。
3.CP3(大寺三組)——CP4(鹿角梁岔口)
賽段距離:13km
累計爬升:2875m
關門時間:19:00(3h)
大寺三組位於古時關中地區通往寧陝的官道上,曲徑通幽,別有一番景緻,素有「秦嶺的香格里拉」之美譽。欣賞美景的同時,在這里務必要進行充分的補給,因為接下來又將迎來一段持續的爬升,沿著曲曲折折的林場路一路抵達CP4打卡點,也就是SP1鹿角梁岔口補給點。
PS:這一賽段全程皆為寬闊的林場路,但由於幾乎全程拔高,注意合理分配體能。
未完待續
⑵ 參加最殘酷的越野拉力賽 這款五十年前的福特依然霸氣
1968年生產的福特Bronco是NORRA沙漠越野拉力賽歷史上最成功的四驅越野車,自2010年以來,它參加了殘酷的墨西哥1000賽,積累了7個級別的冠軍和4個"史蒂夫-麥奎因"獎杯。
福特Broncos從車型剛推出不久就開始參加沙漠越野賽,幾十年來他們在人類已知的最殘酷的沙漠越野賽中積累了無數的勝利,而且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種運行會停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⑶ 國內越野跑頂尖選手梁晶遇難,他都獲得過哪些獎項
國內越野跑頂尖選手梁晶遇難,他多次獲得了超級馬拉松賽冠軍、越野賽冠軍。梁晶是安徽人,是一名帥氣的90後馬拉松運動員,他有很豐富的馬拉松經驗。此次他在甘肅白銀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比賽中不幸身亡,這不是他第一次參加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比賽,他曾經在2018年參加過首屆黃河石林國際百公里越野賽 ,2019年參加過第二屆黃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賽 ,2020年參加過第三屆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 ,在這三次比賽中,他都獲得了冠軍。盡管他對黃河石林山地的地形很熟悉,但是依舊沒能逃脫極端天氣的魔掌。如果這次沒有遇到極端天氣,我相信這次比賽的冠軍依舊是他。
⑷ 甘肅白銀山地馬拉松越野賽21人遇難 一場越野賽緣何成了「奪命跑」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甘肅白銀山地馬拉松越野賽的CP2-CP3段屬於急上坡,必然導致速度下降,在大風大雨的極端天氣情況下,更容易導致人體失溫
在馬拉松賽事爆發式增長的同時,賽事人員儲備及相應的規章制度並沒有跟上,志願者及相關工作人員培訓也不到位,導致馬拉松賽場亂象頻出
5月22日9時,第四屆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在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開賽,共172人參賽。隨後遭遇極端天氣,多名選手在高海拔賽段出現嚴重失溫,21人不幸遇難。
172人參賽,21人遇難,其中包括多名國內越野跑的頂尖選手。如此重大的傷亡極為罕見,遠遠超出了公眾對於馬拉松這一賽事的普遍認知。
在亞高原無人區舉辦比賽,防風防雨保暖等必要裝備是否納入了賽事的強制裝備要求?在賽道路段尤其是無人區是否准備了完備的應急點和補給站?面對突發的極端天氣,賽事舉辦方終止比賽是否及時、應急預案是否充分?
目前,甘肅省委省政府已成立事件調查組,對事件原因進行進一步深入調查。對於國內近年來幾乎遍地開花的馬拉松賽事而言,這一悲劇更是一面鏡子、一記警鍾。
越野賽屬於極限運動
要求高於普通馬拉松
5月22日13時許,越野賽高海拔賽段20公里至31公里處受突變極端天氣影響,局地出現冰雹、凍雨、大風災害性天氣,氣溫驟降。參賽人員出現身體不適、失溫等情況,部分參賽人員失聯。
隨後,當地停止比賽並組織多方力量搜救失聯人員。由於賽段內地形地貌復雜,加上夜間氣溫再度下降,搜救難度進一步加大。
截至5月23日9時30分,官方確認有21人遇難,另有8人輕傷在醫院接受治療。
據一名參賽者回憶,比賽當日早上陽光明媚,坐擺渡車抵達賽點時天氣已轉陰,隨即起風,「開槍前我跑了兩公里來熱身,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兒,更麻煩的是,跑完這兩公里,身上也沒有熱起來」。
這名參賽者稱,在越野過程中,他先後經歷了下雨、逆風,其間「發現十根手指都沒有感覺了,同時覺得舌頭也冰涼了」。他果斷決定下山,「我撤到山腰,藍天救援隊的人員指引我到一個小木屋,屋內已經有10位左右先撤下來的選手了。在小木屋等待救援的一個多小時,小木屋裡選手的人數已經接近50人」。
官方將此事件定性為「一起因局部天氣突變發生的公共安全事件」,正在展開調查。
「山地越野賽和城市馬拉松完全不是一回事。越野跑是山地跑,遇到上坡是需要徒步的,並不會全程跑完,平坡和緩坡以及下坡才需要跑動。傳統的城市馬拉松,賽道以平坡為主,是可以全程跑完的。甘肅白銀山地馬拉松的CP2-CP3(CP即打卡點)段屬於急上坡,必然導致速度下降,在大風大雨的極端天氣情況下,更容易導致人體失溫。」戶外旅行從業者「艾艾艾小艾」說,越野跑的賽道基本都是山上的野路,是人踩出來的路跡,因此越野跑是更偏向於長距離徒步的運動,而不是普通馬拉松。
據「艾艾艾小艾」介紹,越野跑補給的概念和馬拉松差不多,區別是越野跑會更「因地制宜」,它設置補給點的距離會根據實際路況難度考慮,而不像城市馬拉松一樣進行固定距離補給。
馬拉松急救跑者Seeker進一步分析,普通馬拉松與山地越野賽的區別,首先是距離。普通馬拉松的距離是42.195公里,但越野賽的比賽距離更長,比如50公里、100公里,甚至可能會是200公里。其次,賽道不同。普通馬拉松會將賽道設置在平地上,而越野賽的賽道一般會選擇山地,道路比較崎嶇。再次,裝備和救援不一樣。馬拉松是在城市舉辦的,沿路的志願者、救援人員更多,救援更方便,但越野賽有時需要過夜,需要的裝備也更加復雜。
將風衣列為建議裝備
被質疑不符賽事標准
事件發生後,不少越野界人士提出質疑,指責組委會對天氣預估不足,未將「風衣或沖鋒衣」等防風保暖服裝列為參賽的強制裝備,導致參賽者在風雨中過快失溫。
5月23日,有媒體指出,此次賽事的強制裝備准備工作和補給配備或不符合山地跑賽事標准。
中國田徑協會官網此前公布的《中國越野跑運動賽事組織標准》(以下簡稱標准)對選手提出了強制裝備要求,強制裝備清單須在賽事報名說明裡進行明確說明,並要求賽事組織者須在選手簽到時對強制裝備進行檢查,並在賽事中途設置一個或多個裝備檢查站,原則上須進行輪檢,條件不允許的賽事可進行抽檢,抽檢人數不得低於抽檢項目參賽人數的50%。
該標准中規定攜帶的包括但不限於的強制裝備中就有保溫毯;高海拔賽事,須要求選手攜帶具有防風及保暖作用的外套等。但第四屆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公布的強制攜帶物品清單中,未強制要求攜帶具有防風及保暖作用的外套等。
此次越野賽報名官網披露,組委會強制參賽者攜帶的裝備包括弧碼布、計時晶元、電子軌跡、GPS跟蹤器、照明設備(頭燈)、水具、救生毯、口哨和手機,其中前4項註明由組委會提供。組委會稱,未攜帶強制裝備所造成的後果由參賽者自行承擔。至於「風衣或沖鋒衣」則被列為「建議裝備」。
也有參賽人員透露,因地貌等原因,在山頂的CP3沒有補給點。暴露的山體讓人無處可以休息,且無法在此處退賽;還有的參賽人員考慮到天氣預報並無異常,以為天氣會很熱,擔心自己可能中暑。
在采訪中,不少越野賽跑者表示,自身經歷過才知道強制裝備的重要性。比如,TNF100(越野跑系列賽事)的強制裝備包括沖鋒衣、防水褲、羽絨服、頭巾(組委會發)、帽子、手套、頭燈等。
「所有這些裝備都要在賽前一天接受檢查,方可注冊拿到號碼牌。第二天出發後,每個CP都有隨機檢查,確保你有需要的強制裝備,否則強制退賽。整場比賽一共5個CP,每20km一個,每個CP都有急救人員,沿途有巡邏車輛。這些強制裝備適用於幾乎所有距離的越野比賽。」一名超馬越野賽跑者說,一個負責任的組委會要提供相應的安全保障工作,以及更嚴格的強制裝備檢查。
「這次事件再次證明強制裝備其實是對頂級跑者的一種保護,並非故意增加他們的負重。」一名超馬越野賽跑者撰文稱,他曾經在國外參加TNF100時在87km處也經歷過失溫,「我當時在第二階段外周供血下降並四肢冰冷無知覺,在凌晨兩點半左右,我坐在路邊裹著太空毯,想著歇一下繼續時被巡邏車發現。巡邏人員給我測了體溫,然後強制我退賽,將我載回CP4接受現場急救醫生評估,並給予體溫恢復治療。我看到同在CP4的還有一人剛進入失溫,也就是第三階段,意識模糊,已被抬上車送去附近醫院」。
馬拉松賽事出現井噴
專業人員儲備跟不上
近年來,全國各地各項馬拉松賽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據Seeker介紹,自從國務院2014年印發《關於加快發展 體育 產業促進 體育 消費的若干意見》後,馬拉松賽事便迎來井噴式爆發。僅2019年一年,馬拉松賽事就達1828場,平均一天就有5場比賽。然而,在賽事爆發式增長的同時,賽事人員儲備及相應的規章制度並沒有跟上,志願者及相關工作人員培訓也不到位,導致馬拉松賽場亂象頻出。
中紀委官網發文稱:「一些地方看中舉辦賽事的宣傳效應,加上能夠拉動區域消費,收取企業贊助費、廣告費,打造 旅遊 品牌等因素,紛紛熱衷辦賽。然而,一些賽事往往只盯著經濟效益,不願意在服務和安全上多投入。有的承辦企業根本不具備組織高風險 體育 賽事的資格和能力,只重視設置高額獎金等獎項吸引選手參賽,急功近利。一些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在指導與監督上不想管或不會管,有的甚至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極易導致發生安全事故。」
有業內人士提出,目前相當數量的賽事公司在宣傳方面下足了功夫,卻忽視了選手的真正訴求。職業選手包樂(化名)說:「現在許多馬拉松賽事,動輒將幾百萬元花在電視轉播和舞台搭建上,真正花在選手身上的錢不過幾萬元。時間長了,這些賽事舉辦方必然會被淘汰。」
「另外,一些相關部門或者贊助商並不懂賽事,使得馬拉松賽事變成了單純的以推介城市形象和 旅遊 資源為目的,賽事主辦方一邊倒地把精力與資源投入到如何規劃『最美』賽道上。很多舉辦馬拉松的城市陷入一個怪圈,地方政府很想要業績但又不想承擔風險,這些因素對選手的賽事體驗影響很大。」包樂說。
「艾艾艾小艾」建議,對於此類賽事,主辦方應該提高參賽者的門檻,強制參賽選手攜帶裝置;有關部門應該嚴格審核主辦方的資質、經驗和能力。
Seeker也認為,有關部門應該提高賽事組織者的標准,制定量化指標;主辦方也應該做好賽事保障工作,提高組織能力。
在Seeker看來,此事應對廣大跑步愛好者起到警示作用:一定要慎重對待馬拉松比賽,對於可能出現的危險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切不可存在僥幸心理。敬畏生命,敬畏馬拉松,更要敬畏危險性極高的越野賽。
⑸ 堅持源於熱愛——2019年北京TNF100越野賽賽記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面目並且還能夠熱愛它。
——羅曼·羅蘭
5月14日凌晨4:49
賽後第二天,距離北京TNF越野挑戰賽結束已經接近48小時,遍布全身肌肉的那種酸痛感依然存在,拖著滿身疲憊,趁著記憶還比較鮮活,總結一下這次充滿挑戰性的遠行。
勇氣
「匯跑賽事是國內最有情懷的賽事」
「北京TNF越野賽就是一次野外自助餐大爬梯」
「細致入微的服務氛圍」
「超好的賽事體驗感」
……
賽前,這是我聽朋友講到的關於北京TNF100國際越野賽所有的印象,參加一場越野賽是我一直以來的一個願望,也想把首野選擇一個賽事保障比較給力,還要在形象上有點高大上的賽事,TNF100越野賽恰恰滿足了我的幻想中的越野賽的所有條件,很快到了報名階段,感謝自己的自知,沒有狂妄到去選擇100KM項目,而是選擇了早上出發的50PIUS項目。
賽前,報道、領物一切就緒後,我還發了一條朋友圈——除了勇氣和堅持,餘下的交給運氣。
這句話說是給自己鼓勵打氣,但字里行間還是自信滿滿。直到開賽後,才真真切切體驗到越野賽的魅力和殘酷~
堅持
頭前的路 不知多長多呢苦
看不著 走著一步算一步
雨水那落 已經沾濕阮衫褲
這陣風 只是乎阮的心更加堅強
成功的背後 有多少苦楚
選擇的路 一定堅持到成功
堅定的心伴阮向前走
一般來說,體驗極限運動體能是基礎,更多的考驗的是心理,能承受得起那份煎熬,至於動力卻是各有不同的,起跑前,突然就想起來翁立友這首閩南語歌曲——《堅持》,歌曲好聽,歌詞也很棒!
12號凌晨6:00
迎著日出,50pIus組准時起跑,剛開始是一段緩坡爬升,難度不大,迎面還有100公里組大神陸續返回,互相加油鼓勵,大神們眼神里除了些許疲憊,更多的是接近完賽的期待和喜悅,他們都是超越自我的英雄,而我們剛剛開啟遠途之旅,心裡是忐忑不定的。,不過身體狀態卻是活力滿滿的。翻過一個緩坡,穿過一片密林,已經抵達牌樓,CP1打卡點,用時1小時13分鍾,8.6公里。迅速加水,喝光一碗米粥,簡單補給後,繼續前行。
接下來的路況和前期的防火道平坦的路程不同,進入了整個賽程最劇烈的爬升路段開始了大幅度的爬升,真正的考驗開始了,天氣也惡劣起來,疾風急雨,溫度驟然下降,後悔沒有帶一件外套,忍著寒冷,經歷幾次爬升,一個急坡快下後,接近CP2.進到帳篷看到倆哥們裹著毛毯,還在瑟瑟發抖 ,我那會身上是濕透的半袖,快速喝了一碗熱米粥,心裡第一次有了要不要退賽的想法,繼續前進肯定會失溫,幸好熱心的志願者幫我找了大號的塑料垃圾袋,簡單改制一下,的確一件不錯的防風外套,不過那會看上去看上去一定滑稽感十足,像一個行走的布袋熊,當時情況顧不得那麼多了,補充一支能量膠,向著觀景台前進。
接下來這段路程是整個賽道最美的一段路途,山巒含黛,鬱郁蔥蔥,雨中山川,雲霧繚繞,美不勝收,偶爾還有一隻小松鼠從灌木叢竄出來,不遠處還有兩頭毛驢在悠閑的吃草,穿行在風景如畫的山脊,感受風從耳畔掠過,聆聽自己的呼吸和心跳,享受這一刻難得的平靜,盡管身體略有疲憊,但心情卻是暢快明亮的。
不覺間,開始了下坡路段,雨天路滑,對於我這個越野渣級選手來說,這是個不小的考驗,只好一步一步向下挪,期間被好多帥哥美女超越,還被受賜屁降一次,沒辦法,只能享受這種煎熬,這段陡峭的下山路足足耗費了90分鍾時間,距離CP3還有2公里,還有22分鍾關門,心裡第一次產生了被退賽的壓力,還好接下來的路況坡度有所緩和,也顧不上路面濕滑,開始了第一段末路狂奔。
CP3龍泉寺順利打卡,補水,享受炸雞腿一支,牛肉2片,稍事休息。
志願者問我:要不要退賽,這里擺渡車接送方便,簽個字就可以。
我:我還想再試試~
如果事情在「痛苦」的時候就終止,那麼「痛苦」就只是痛苦。如果堅持過了「痛苦」,得到一個相對美麗的結果。那麼「痛苦」就成為我們「過程中的豐富經歷」。
我回答的「再試試」,就是不想終止。
因為時間緊迫,不敢逗留太久,冒 雨開啟了這一段2300階台階爬升,感覺前一段的大幅度爬升和下坡,體能消耗大,雙腿麻木,再怎麼樣也要堅持,放棄不是我的選擇。這是我選擇的,只有繼續走下去~
天上雷鳴雨急,腳下階陡路滑。 雨中的龍泉古寺,大氣磅礴,禪意濃郁。顧不上細細觀賞,從這時段開始,我感受到了被關門的壓力,龍泉寺到蜥蜴石13.5公里路程,756米緩坡爬升,路況不明,只想盡快趕到CP4。
雨勢漸停,感覺體能還可以,路況是柏油路,爬坡降速,下坡加速,終於在關門前20分鍾到達蜥蜴石——CP4打卡點。傳說中的網紅補給站,志願者服務貼心、熱情、無微不至,一名熱心的志願者告訴我接下來的最後8公里路況,怎樣分配時間,怎樣合理分配體能。
山裡真是氣候多變,出站後又是一陣疾風驟雨,盡管剛剛補給,身上仍感到陣陣寒意,拾階急上,遇到疾風,就駐足原地休息片刻,腦海里還時不時飄過一些小感慨,林沖雪夜上樑山,無非也是此等境況,小小一段300米的爬升,耗去了將近30分鍾時間,也意味著餘下的7公里,只有70分鍾時間,也讓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被退賽的壓迫感,有時候想結果真的沒用,至少整個過程一直在堅持,努力可能改變結果,不努力一定不會改變,咬咬牙,加速~
順便交代一下,第二個屁降,劃傷就在這次加速階段出現。
接下來,回歸防火道路段,加速前行……
直到耳邊聽到山那邊不遠處傳來的終點主持人激情的聲音~
我知道終點要到了……
那一刻感覺到了疲憊,還有雙腿要抽筋的感覺,不過依然還能奔跑。
終於,成績定格在9:58:48
運氣
為什麼要體驗一次越野?
借用沈烏賊的一句話:「希望能夠有足夠的運氣與足夠的勇氣去見到命運里更多不同的風景,也期待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夠被這些涌動的氣流雕刻成不一樣的山川和河流。」
很喜歡也很認同這句話,勇氣和運氣是兩個重要的元素,勇氣是前提,它讓你敢於選擇越野,敢於站在TNF越野賽的起跑線上,有的人說,敢於站在這里,敢於在風里雨里砥礪前行,這本身就是一種力量的體現是一種勝利。是的,但是想要完賽TNF,僅有這些是遠遠的,除了這些,還要有不可或缺的運氣。越野賽是在戶外環境里進行,失溫,摔傷,迷路,脫水等各種意外情況隨時會出現。任何一種意外情況的發生,都可能影響比賽進程。可見足夠的運氣和足夠的勇氣是多麼的重要。
細想一下,我是十分幸運的,整個參賽過程中,除了內心強烈的完賽信念和一路堅持的決心,還有時刻相隨的幸運。
假如在CP1打卡點頻臨失溫的情況下幸運得到一個垃圾袋……
假如那兩次跌倒導致了更嚴重情況的發生……
假如在沒有在蜥蜴石壓線進站打卡……
很幸運,我完成了我的首野。
感謝TNF100!
感謝堅持、幸運的自己!
運動與生活
無論是馬拉松賽,還是越野賽,完賽包都會有一瓶功能性飲料,我曾經開玩笑說過:為什麼會有這瓶東西,喝了它,讓你消除賽後疲憊,讓你來點精神頭投入到工作里,精神抖擻的開始新的生活!
運動本身不會過多改變你的生存狀態,過多的極限運動還無益身體健康,可為什麼有這么多人選擇越野跑或者馬拉松,喜歡自虐還是喜歡這種虛假的自豪感?我想都不是,是喜歡那種歷經千辛萬苦,豁然抵達目的的喜悅感,是為了享受那種堅持,是為了享受那種追求極限里的安靜和純潔感。
但是,所有的這一切都跳不出來生活本身,運動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永遠不是生活的全部,除了運動之外,你還可以多讀幾本書,多陪陪家人,讀書、陪伴和跑步一樣,也是生活里很美好的東西~
⑹ 三屆越野賽冠軍梁晶:在牧羊人窯洞里被發現時已經遇難
「太可怕了,每次說都得流淚」。
(梁晶賽前發自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的視頻截圖)
但中國越野跑紀錄保持者梁晶沒有撐過去。梁晶是國內越野跑頂尖選手,2015年,梁晶辭去工作,專心以跑步拿獎金為生。他曾經有著傲人的輝煌戰績:2018年,梁晶以151.2公里的成績奪取「2018濟南12小時超級馬拉松賽」冠軍,並打破自己保持的中國12小時超馬紀錄;就在上個月,寧波江南百英里越野賽,梁晶剛以18小時24分23秒的成績創造了全新百英里賽道紀錄,收獲了三萬元獎金。
黃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賽,對梁晶來說一點都不陌生。前三屆的冠軍都被他收入囊中,今年是他第四次參賽,卻最終因失溫,倒在了熟悉的賽道上。
21人遇難事件已經過去近48小時,不少遇難者親友和家屬仍然在追問:第一時間,救援是如何展開的?整個賽事的應急措施、救援系統到底有沒有發揮作用?
「後退比前進更難」
王金明是第一次參加越野跑,此前他所參加的馬拉松比賽都是「路跑」。在網站上看到此次活動,遠在重慶的王金明抱著跑跑看的心態報名參加了本次賽事。
臨賽前一天,主辦方開了一個技術分析會,所有參加此次百公里越野賽的選手都得參加。黃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賽的賽道,具有一定難度,海拔整體在2000米左右,很大一部分賽道處於無人區,20小時的關門時間也有一定的「門檻」。劫後餘生的王金明說,這樣的越野跑對新手來說確實是有門檻的。
王金明回憶,比賽剛開始時,天氣並沒有什麼異常。他帶了保溫毯、GPS、口哨,還有沖鋒衣。當他跑到cp2至cp3路段時,天氣驟變,狂風、凍雨還有冰雹一起襲來,氣溫驟降至只有幾度左右。王金明感到手腳逐漸冰涼,意識逐漸模糊。
(5月23日,甘肅白銀山地馬拉松越野賽受傷人員在景泰縣人民醫院接受治療。圖/中新網)
他想打開攜帶的保溫毯,由於四肢冰涼,拆解了20多分鍾才打開,然而一股狂風將他的保溫毯颳走了。此時,王金明處於cp2至cp3段中間位置,那裡屬於無人區,山形陡峭,地形復雜。進退兩難,又缺乏必要的補給。在一個風口處,王金明遇到了五六位參賽者,彼此的身體情況都差不多。王金明感到自己的手腳慢慢失去知覺,他只能爬行。王金明提醒其他的參賽者動起來,「但大家都已經有心無力了」。
劉喜兵是甘肅本地人,同時也是一位資深「跑友」。去年,劉喜兵也參加了黃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賽。
劉喜兵遇險的地方同樣是在cp2至cp3路段,狂風暴雨之下,被一陣風颳倒後,劉喜兵便失去了意識。劉喜兵不記得自己是如何被救下來的,當時他已經陷入了昏迷。一段視頻顯示,劉喜兵當時只穿一層跑衣,平躺在地上、口吐白沫。劉喜兵告訴《中國新聞周刊》,cp2至cp3一路都是陡峭的石頭山,使得參賽者「後退比前進更難」。
晚上8點左右,劉喜兵被當地牧羊人所救,他也是最早一批獲救的被困傷者。
復雜地形給救援帶來巨大挑戰
5月22日下午3時左右,景泰縣條山消防救援站接到了求援電話,站長成文卿奉命帶領兩台車10名救援人員前往救援。成文卿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當時他們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是說有1個人被困在山上了」。
下午5時左右,成文卿和他的救援團隊到達了cp4補給點。救援隊員們是沿著cp6至cp5再到cp4的,從cp6到cp5這段路線,越野車可以行駛,「但到達cp4點後,車就無法走了」。
cp4補給點是在一條深溝里,成文卿在補給點看到了一頂帳篷。藍天救援隊的救援人員告訴他們,自己體力不支了,而山上被困人員存在失溫的情況。救援隊帶上戰斗服、水、繩索等保溫和救援物資,繼續從cp4往cp3至cp2這條線開始搜索作業,隨隊出發的還有一名醫生。
(23日上午直升機救援現場。圖/中新網)
救援隊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不知道被困人員的具體位置。該地區屬於無人區,對救援人員來說是片陌生地域,只能依靠馬拉松賽道沿線的信標旗來指示搜索方向。其次是通訊受到影響,成文卿說,救援人員一般都是使用手機來進行溝通,到了事發地之後,發現山上無信號。救援隊特地攜帶了兩部衛星電話,但當地地形太復雜,「被山擋住了,衛星電話通訊也會受到影響」。
當地的復雜地形給救援帶來巨大挑戰,成文卿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們從cp4地段開始徒步救援,體力消耗很大,到了cp3區域,該地山形陡峭,賽道大多在山頂處,有些賽道旁即是懸崖。而cp2區域,地形則更為險峻,屬於越走越危險的情況。
陌生的地形加大了搜索的難度,雖有當地村民作為向導,但事發地域常年人跡罕至,也沒有明確的地名,無法精準定位和指示目標。在天快黑時,救援隊員終於看見了幾個人影。
救援隊員走近發現,在一個牧羊人放牧所搭的窯洞里,有四位參賽選手,身旁有兩位當地村民在照料。成文卿發現,四人中只有一人有生命體征,另外三人已經凍僵死亡,其中一人就是國內越野跑頂尖選手梁晶。
救援隊員在洞中生起了火,對倖存的參賽者做了保暖處理,留下一名救援隊員照料,其餘救援人員繼續搜索救援。整個救援行動持續到第二天凌晨6點,成文卿率領的救援隊一共發現了9位參賽者,但除了那位倖存的參賽者,其餘7男1女都遇難了。
在成文卿看來,參加這樣的野外越野運動,沖鋒衣等戶外保暖設備是必須要攜帶的,「當地村民說即使夏天上山,也要穿棉衣的。」成文卿說。
被忽略的強制裝備
李樂曾在2019年參加過甘肅省白銀市的黃河石林越野跑賽事。在他印象里,參加過的幾十場百公里越野跑,幾乎沒有一次賽事會嚴格檢查過選手的強制裝備,檢查人員通常只是隨便翻看。在2019年黃河石林越野跑時,他曾在終點前十餘公里,碰到一位沒有攜帶頭燈的選手。當時已經是晚上八點多,沒有頭燈,其實危險很大,「賽事方並沒有嚴格要求並檢查選手的裝備」。
一張網路流傳的圖片顯示,相較此次黃河石林越野跑的號碼簿、計時晶元、電子軌跡、GDS跟蹤器、照明設備、水具、救生毯、口哨、手機等強制裝備,國外某個越野賽的強制裝備還有綳帶、實物儲備、防風防水外套、能夠覆蓋整個腿部的長褲或壓縮褲和長襪組合等。而且,對於水杯容量、實物儲備卡路里、救生毯和綳帶的尺寸、外套防水和透氣性能都有明確的數字規定。
李樂曾有過一次失溫的可怕體驗。2018年8月,他在五台山參加越野跑。晚上7點,為抵達一個路段,全程18公里,垂直距離1200米,全是下山路,沒有設任何補給點。當天,因為山上下了雨雪,李樂全身濕透。他當時剛參加越野跑僅兩個月,毫無經驗。自補給的包不防水,干凈的衣服也被雨雪淋濕了沒法換,李樂覺得自己已經在失溫邊緣。
周圍一片漆黑,空無一人。他給賽事主辦方打電話請求救援,但對方說,沒法救援,只能由他自己下山,下山後可以找個計程車送他回賓館。李樂大怒,「我就是下不去才請求支援,渾身濕透,又找不到路。」他覺得眩暈,甚至出現些許幻覺,但不敢睡也不敢停下休息,只好自己給自己鼓勁,一路高吼、唱歌,終於下了山。
從那之後,他再也不敢輕裝上陣,隨身攜帶的自補給包總是滿滿當當,足有八九斤重。包必須防水,放著兩塊兩萬毫安的充電寶、兩個頭燈、厚實的抓絨沖鋒衣、雨衣等等。有的跑友追求速度,他只追求安全完賽。
像李樂這樣的跑友,在越野跑圈中並不算很多。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對於強制裝備、自補給的重視程度都不夠。李樂指出,強制裝備所反映出來的,還是大家對安全不重視的問題。無論是參賽者還是賽事方,都覺得比賽沒有出過問題,有僥幸心理,「但往往這種情況下,就會真的出問題」。
狂熱的行業
李樂在參加2019年黃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賽時,已有幾十場百公里越野跑的經驗。
黃河石林越野跑在他看來「比較簡單」。在景區內比賽,意味著安全有保障;累計爬升3000米,在20小時內完賽,對他來說也不難。而且,報名費1000元,完賽則獎勵1600元,自己來甘肅玩一趟還能賺600元,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2019年比賽時,天氣炎熱,無風無雨,大家更在意會不會中暑。這次事故中被人詬病的補給點3不提供補給、只提供打卡這一問題,在2019年時並不存在。當時,補給點3也提供了簡單補給。
百公里越野跑在那時已經開始「出圈」,作為資深馬拉松跑友,李樂立刻轉投了這項運動。從2018年到2019年,李樂幾乎每周都參加百公里越野跑,一年多的時間里,參與了60多次。現在想來,他認為自己那時既不了解賽事公司的辦賽背景,也不了解線路,對自己的裝備也准備得不充分。到了當地就比賽,就這樣跌跌撞撞一路跑來。
李樂後來才知道,事實上,許多賽事都是小公司主辦,一般是越野跑的發燒友成立的公司,想組織跑友們在某個經典線路跑一跑,於是跟當地政府合作,就有了一場賽事。「他們原來只是參加比賽而已,沒有進行過專業訓練,全憑主觀願望辦賽,怎麼可能把賽事做好?」
曾為珠峰攀登、戈壁挑戰賽等各項戶外運動賽事提供過多次醫療保障服務的魏必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也認可這一說法。據他所知,初期國內部分越野賽的執行公司,老闆也是資深的越野跑友,組織人員規劃線路,再根據大家的參賽經驗模擬,以中短距離30-50公里的小型越野跑賽事為主。後來經驗豐富後,再逐步邀請更多人參加,擴大參賽規模,並增設100公里以上的組別,摸著石頭過河。
魏必說,大約在五六年前,百公里越野跑在國內逐漸風行,各地都組織「某某百公里」這類賽事。這幾年的趨勢是,西南、西北地區,因為當地獨特的地形地貌,以及秀麗的風景,希望通過組織越野賽來做 旅遊 推廣,增加自身的曝光率。此次發生事故的黃河石林越野賽,也是設置在甘肅省白銀市的黃河石林景區。
這類起源於歐美的小眾運動,在歐美有幾十年的發展歷程,其背後的配套保障、補給等基礎服務已經相對成熟。而我國引入這項運動年頭並不長,用魏必的話說,「部分急於求成的賽事,只學了形,沒有學到相關的配套和內在的精神」。
當越來越多水平參差不齊的人前來參賽,比賽中會出現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樣的應急救援和保障預案,國內各主辦方都缺乏豐富經驗和統一細化的規范。
救援效率低下是國內賽事的通病
魏必所在的醫療保障團隊曾碰到過一件驚心動魄的事。一名選手在戈壁賽中,因跑錯方向丟失,賽事主辦方救援反應很遲緩。十分慶幸的是,選手所在團隊通過自身努力,並在當地有經驗的服務商協助下,最終營救了該選手。
在他看來,賽事方應急救援決策反應遲緩、施救力量嚴重依賴第三方救援隊、施救范圍較大地形復雜、選手前後過於分散、特殊的天氣干擾等,都是導致救援效率低下的原因,也是當前國內極限運動賽事普遍存在的問題。如果選手出現突發狀況,即使有GPS定位,如何確保營救效率,不錯過黃金的救援窗口?
在開展 歷史 更長的馬拉松賽事中,經過長期積累,已有比較完備的急救方案、專業團隊和處理措施。救援團隊在賽事開始之前,就會事先評估各賽段的風險系數,並作出極端情況下的預案。而越野跑作為小眾運動,且通常又是小賽事,救援常常囿於成本的限制。比如,會出現補給點分布較少,或者補給點內的補給物資准備不充足的情況。另外,因越野跑在國內如星火燎原,一些不具備 體育 賽事承辦能力的小縣城也參與進來,但幾百甚至上千人的賽事規模,是否會超過縣城級別救援體系的承受范圍?
魏必指出,如果要做到相對專業的安全保障,在一些大型賽事中,需要做到1:10甚至1:5的響應,也就是說,每10名或者5名參賽者,就要有一名急救人員。在不同城市、不同賽事中,聘請團隊的成本不同,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有時,因地形地勢所限,必須出動直升機急救。賽事方如果要事先准備好直升機,也有可能需幾十萬元開銷。魏必認為,對一些小型賽事方來說,辦賽幾年從未出過問題,醫療保障團隊又是其中的成本支出大頭,可能會在這方面鬆懈。
「我們這一行,是速效救心丸。備用時會佔用一定的資金,不出事也用不上,但是如果你有僥幸心理,不買這個葯,當你需要的時候,就來不及了。」魏必坦言。
對白銀黃河石林越野跑中出現的事故,魏必認為,這樣大規模的傷亡事件,必然是賽事主辦方對當地極端天氣估計不足、救援停賽等流程不果斷、配套保障體系出現了問題。
5月23日晚,國家 體育 總局緊急召開會議,要求進一步壓實 體育 系統的賽事安全管理工作,不斷完善 體育 領域安全風險防控制度和舉措。
李樂和魏必都認為,此次事件會成為行業的一個轉折點:安全問題將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行業標准也有可能就此出台,狂熱的市場將會「糾偏」。
(應采訪對象要求,李樂為化名)
⑺ 有一種人生叫越野,有一種可靠叫肆零—我是新疆二龍,我開BJ40
各位車友好,我是新疆二龍,在這里和大家打個招呼,以後會經常和大家多溝通多交流的。此次來論壇分享我和BJ40的一些故事。我很喜歡越野,喜歡到什麼程度呢,我有七台車,其中六台應該說是越野車,只有一台奧迪A6L平時我開的還不算多。三台豐田,4500、酷路澤400以及霸道120,三台BJ40,2.4L排量的三門版、2.3T排量BJ40環塔冠軍一台以及2.3T排量40L一台,可以說越野就是我的人生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BJ40也就是我這一段人生裡面非常重要的夥伴了!很多人都好奇為啥我會選擇BJ40,身邊不少的朋友都問我這樣的問題,其實我選擇BJ40完全是因為它的品質,一輛20萬左右的BJ40可以在賽場上干倒那些百八十萬的合資車,而且40的品質非常的過硬,使得我在多次比賽中安然無恙。
我也和其他BJ40車友一樣,熱心公益。這是我幫助巴州交警大隊某次救援的合影留念。今天就分享到這,以後我會慢慢分享更多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