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強六驅越野見證中國越野牛人
㈠ 魏強的「造車其實很簡單」
在村民眼裡,魏強也從最初的「瘋子」到了現在的「能人」。每當新車「下線」,總會有不少村民前來觀看。在這個兩層小樓里,幾年來,村民們見證了26輛鋼鐵怪獸的「下線」。但這26輛車也讓魏強付出了350萬元的代價。
車間後院是一家廢棄的水泥廠,魏強將廢棄的車間進行了簡單改造,成了自己的成品半成品車庫。在車庫中,停著多輛造型怪異的越野車。
2008年開始,魏強開始有了回報。但他給自己定下一個規矩:不接個人訂單,只接地質勘探、消防救災以及礦山水電開發等用途的訂單。2010年10月13日,湖北一家民營水電站采購了一台六驅全地形越野車,隨後新疆一家油田又向魏強訂了三輛車。「新疆客戶最初訂購了賓士越野車,170萬元,每年的維修保養費上千萬元。為了節省費用,他們後來看上了我的車。他們要的車每天的任務就是巡查轄區內的200多個鑽井平台。」談話間,魏強很是自豪,「目前第一輛車已經進入總裝階段。到2011年底,手頭的十多輛訂單全部完成的話,投入就全部收回來了。」
魏強造車被央視報道後,開始陸續有客商與其聯系,「最多的時候,每天能接到30多個電話」。2011年元旦期間,央視兩次重播了這一時長接近半小時的節目。魏強告訴記者,央視方面准備在1月7日舉行一個風投見面會。老魏希望能聯繫到幾個億的投資。「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投資,哪怕到國外建廠都可以,只要能把我的想法和技術發揮到80%就行。」
前不久,魏強到南方考察,從成都、重慶,一直到南昌、杭州。「現在的投資商只是追求短平快的項目,看重的不是技術,是眼前的利益。」在杭州,魏強見到了阿里巴巴的首席執行官馬雲,在與馬雲的洽談中,魏強覺得「還有點希望」。
與車打了21年交道的魏強能准確說出我國第一輛車,到近年新生產的每一款車所用的發動機型號以及優缺點。但他感到中國目前的汽車「好多質量都很差」。「造車其實很簡單!中國的車為什麼不行?因為沒有人認真去做!中國汽車工業很浮躁,中國汽車必須發展自己的東西。如果所有的人都只是希望拿別人的技術來賺點錢,那中國永遠也造不出屬於自己的汽車!」
㈡ 魏強的央視節目里的發明家
美國客人是在看到中央電視台的節目後慕名而來的。
2010年9月19日,央視10頻道《我愛發明》欄目以專題片《越野怪獸》報道了河津農民魏強「製造26輛全地形越野車並取得發明專利」的新聞。「大概是9月初吧,央視《我愛發明》欄目組專程趕到河津,拍了十多天,為了展示自己產品的高安全性能,我故意將一台測試車從幾十米高處翻滾下去,結果還能正常駕駛!前不久還多次重播呢。」
在央視的專題片中,魏強駕駛自製的看似簡陋的「四輪怪獸」輕松地翻過了幾處1.5米到2.5米高的斷崖。為了證明車輛的安全堅固,老魏提出對車輛進行翻騰碰撞試驗——把這輛試驗車從十幾米高的山崖上推下去,測試車輛堅固水平。但由於通往試驗場地的路況復雜,試車員一不當心把車開到了山坡邊上,試驗車從十幾米高的山坡滾了下去。在場人員驚魂未定之時,試車員已從車內爬出,向大夥招手。幾分鍾後,檢查測試人員重新發動了汽車向前行駛。
雖然沒能按照計劃試驗,但意外事故更加證明了車輛的安全性能。
在節目中,魏強還展示了自己最新發明的「分時六輪驅動越野車」,經過專業人士的現場測試,在普通越野車無法通行的沙石灘塗地,這輛六輪怪獸行動自如,並輕松地越過1.5米的台階和1.8米深的水塘。
演播室現場的汽車專家、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教授張幽彤對魏強的發明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這個車整體設想在國際上算是比較領先的,從車輛整體牢靠性、越野性能分析看比較不錯。」
在相關新聞的評論中,幾乎所有的網友都驚呼「牛!」「太強了,這簡直就是坦克!」一位名叫「幸福天使」的網友更是發出「魏強發明的越野車,是祖國的驕傲,我們為他感到自豪」的慨嘆。
㈢ 魏強的一個人的「汽車製造廠」
汽修和焊接軸管為魏強賺取了第一桶金,也讓他把自己的愛好發揮到了極致。
除了喜歡玩車,魏強還喜歡上網。上世紀90年代中期,當大多數人還對電腦心存好奇時,魏強已經將自己家的電腦接入了互聯網。「當時河津城區以北能上網的電腦只有兩台,一台在一家大公司,另一台就在我家。」通過網路,魏強認識了全國各地的越野車愛好者,互相交流心得,並發起各種賽事。
焊接軸管需要在最快的時間內趕到事故地點。在焊軸管的過程中,魏強經常為路況發愁,他漸漸萌生了自己製造全地形車的想法。但真正讓他下定決心造車的還是一次越野拉力賽。
2002年,魏強跟隨一個朋友見識了國際上最殘酷的越野拉力賽——馬來西亞雨林賽。當時,參賽的中國車有兩輛。「車檢組在檢查參賽車輛後建議中國車手主動退賽,他們擔心這兩輛車進去就出不來了。結果被不幸言中,由於無法適應路況,兩輛車中途退賽。當時我就想,自己一定要造一輛能與國外車比賽的越野車。」
回國後,魏強就投入到越野車的研發中。為了造車,他先後賣掉了自己的3個汽修廠,把百萬家財都投入到外人看來有點不可思議的「造車計劃」中。
從最初的改裝到技術的改進,差速鎖、底盤、懸掛,一個個關鍵技術被攻克。2002年10月,用了3個月時間,他對自己的客貨車進行了試驗性的四驅改裝,其間,設計、繪圖、加工部件、安裝調試等工作全由他獨立完成。
2005年,魏強真正意義上製造的第一輛車正式「下線」。在他的「汽車製造廠」外,我們看到了這輛試驗用車,這就是央視節目中的四驅鋼管車。魏強告訴記者,這部車除了變速箱、發動機、輪胎這些成品件外,其他的配件小到螺絲、螺帽、卡子,大到大梁、軸承、輪轂、車橋、齒輪、半軸等,都由他親自製作或是外送加工,一些小的部件甚至由他繪出圖紙,交由附近的鐵匠鍛造。
魏強習慣於將自己的工廠稱為「一個人的汽車製造廠」。「工人雖然有十幾個,都不是全日制的。嚴格意義上講,是鍾點工或者是合作夥伴。比如需要焊工,電話通知工人過來,現場定價,完工結賬。」
2008年,魏強研發成功帶差速鎖的驅動橋技術並獲得國家專利。2009年,魏強製造的分時六驅越野車下線,並在戈壁灘試車成功。全車除發動機、變速箱以及從馬來西亞采購的輪胎外,5600個零件全是魏強自己測算加工安裝的。
㈣ 魏強的詳細履歷
魏強15歲開始學習修車技術,17歲自己開修理廠。 2010年國慶長假期間,河津市樊村鎮魏家院村。幾個藍眼睛的老外引起了村民們的好奇。從對方不太連貫的中文詞語中,村民們最終搞明白了,他們來自美國,找的是村裡的「名人」魏強。
魏強的「汽車製造廠」位於村邊一條縣鄉公路旁。在經過幾個小時的參觀和試駕後,美國客人試探性地問:「魏先生,我們對您的產品很有信心,惟一擔心的是產量,您能生產多少,我們就采購多少!」
魏強的回答讓對方很是失望:他的「汽車製造廠」只有一名正式員工,每年的產量最多隻有8輛,到目前為止他製造的汽車也只有26輛!
已經駕駛自製越野車多次走出國門的魏強告訴記者,他今年的目標是,駕駛自己造的六驅車穿越中國四大無人區,然後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攀爬海拔6700米的雪山。
㈤ 民間高手到底有多厲害
民間高手有80後廣東小伙黃彩輝、貴州「山村小木匠」毛鳳翔、阿木爺爺、山西人魏強、70多歲周妙榮老人。
一、80後廣東小伙黃彩輝
2021年12月,一款用竹筒製作的聯動木頭人一夜之間火遍全網,這個聯動木頭人創意十足,設計精巧,木頭人也全部都會動。
㈥ 魏強的准備穿越四大無人區
魏強在自己的QQ空間將自己的「畢業院校」填成「中國技工大學」。老魏的女兒今年12歲,兒子9歲。「將來不想讓孩子上大學,做高級技工。中國是世界工廠,但高級技師、高級技工是中國目前最缺的人才。」從研發汽車開始,自認為「天生是搞技術的料」的魏強始終沒能物色到滿意的技術人才,他打算將來開設一所高級技工學校,給汽車製造廠培養人才。
魏強希望自己的全地形四驅車能夠量產。「我的工藝沒有任何問題,但缺錢。資金到位的話,成本可以控制到3萬-5萬元,每輛車的利潤空間保持在5000元。只要資金政策允許,四五年之內能造一輛世界一流的車。」對於目前的處境,他覺得「可能是火候不到,只能走一步說一步」。
2010年國慶長假期間,到訪的美國客商希望采購魏強的四驅車,「有多少要多少」。魏強後來得知,美國的農庄急需這種性能動力強勁的車型,「但品牌車售價及維修保養成本過高」。對於全地形四驅農用機械的中國市場,魏強信心十足,「中國有8億農民,大多在中西部,農民最需要全地形四驅車」。
采訪中,魏強透露,前不久有客商希望他能研發一種分時八驅車,「准備用一年的時間攻克技術方面的難關,造價在50多萬元。」下一步魏強准備設計一款「水陸兩用車」,已經有人表達了購買意向。
「我不在車間就肯定在外地」。魏強每年都有大段時間在國內外「試車」,在內蒙古庫布齊沙漠、新疆庫布塔格沙漠試車時,因為擔心出現意外,魏強選擇了自己開車前往試車點。「平時壓力大,沒有釋放的地方,試車權當旅遊。家裡人雖然擔心但早已習慣了這一切。」
采訪末了,魏強告訴記者,他2011年的目標是,駕駛自己造的六驅車穿越中國四大無人區——羌塘、可可西里、阿爾金山和羅布泊,然後攀爬海拔6700米的雪山,挑戰目前海拔6543米的吉尼斯攀爬紀錄
㈦ 魏強的六驅越野車年產量多少一輛多少錢他的車有什麼用途
他的最大產量,一年八輛車。價格自己和他商量,你告訴他你的需求,他會給根據你的需求提供相應配置,因為沒有4S店,所以他的車不賣給不懂行的。再就是如果你買這車純粹就是為了上街亮騷,估計他也不會賣給你。
㈧ 中國的六驅車發明
1907年賓士製造第一輛四驅車開始,經過了100年的歷史了。
㈨ 魏強六驅越野車有銷售嗎
好像沒有 但是可以聯系定做 問題是 你拿來能上牌嗎 是個大問題 呵呵 用貨車運過來 在家裡開開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