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5x3glc越野測試
㈠ 「深度」試駕賓士GLC一年後的千字干貨分享
跟其他車評人測試幾天就開始鍵盤碼字分享感受不同。六叔的試駕感受,一定是站在買車人的角度,長時間體驗後才會分享給大家。今天,不吹不黑我們來聊聊賓士GLC。
01基本信息
試駕車輛:2020款賓士GLC300L豪華型
體驗周期:一年
試駕場景:市區(50%)、高速(30%)、非鋪裝路面(10%)
行駛里程:13460公里
平均油耗:9.7L/100公里
尤其是在目前北京已經綜合優惠到了6.5萬的時候,此時已是最佳入手時機。畢竟在40萬價格區間內,賓士GLC擁有品牌優勢,內飾也更豪華,其次後排空間大也更適合家用。最後就是後期的養用成本三車基本差不多,但保值率GLC是最高的。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㈡ 想買車,GLC、X3、Q5L這三品牌哪款越野性能好一些(相對來說)
我是大魔王,我來分享
GLC、X3、Q5L這三品牌哪款越野性能好一些?其實嚴格來說,這三款車都跟「越野」這兩個字沾不上關系。
這三款車是BBA旗下的中型豪華SUV,他們的定位就是城市SUV,雖然都是四驅車型,但是都是為了應對簡單的非鋪裝路面和提高公路駕駛的性能所設計的四驅,最關鍵的是衡量一款車的越野能力,不光是四驅還有以下幾個方面:
1,最小離地間隙
2,懸架行程
3,接近角和離去角
4,是否配備差速鎖,配幾把
5,車身結構
如果非要在矮子裡面拔將軍的話, 這三款車里首先排除的就是奧迪Q5L, 因為新的Q5L四驅再不是以前鼎鼎大名的機械quattro,是被閹割過核心部件托森差速器的適時四驅,平時95%的動力都在前軸就是個前驅車,前軸打滑時才把動力往後分配但也是分配能力有限。不僅如此,在這三款車里Q5L的接近角也是最小的(Q5L 24.5°,X3 29°,GLC L 28°)電子限滑系統的介入速度也是三款車里最慢的。
相比Q5L的適時四驅,寶馬X3和賓士GLC L都是全時四驅,平時將更多的動力分配到後軸上,開起來比較有駕駛樂趣但也相對比較費油。這兩款車的四驅系統xDrive 和4MATIC說實話真的是半斤八兩,他們的定位也是公路性能,都是中央多片式離合器來配合電子限滑穩定程序來分配動力,只能應付一般的復雜路面,專業的越野路面千萬別嘗試,否則只能是叫拖車的下場。
之前看過一個專業團隊針對這些中型豪華SUV做的越野測試,整理出了以下一個表格,供你參考,從表中可見, 賓士GLC L的綜合越野能力在這三款車稍稍勝出 :
再說說我個人的感受,這兩款車我都開過不短的時間,機緣巧合之前還跟朋友出去自駕游其中就有這兩款車,我們也在簡單分非鋪裝路面上撒了點野,我自己的直觀感受是,因為寶馬X3是沒有加長軸距的車型,它在簡單越野行駛時更加的利索一些不拖泥帶水,而且懸架的調教偏運動較硬,應對一些坑窪路面時支撐力更好車身不會有很大的晃動,還有就是得益於寶馬和ZF共同研發的8速變速箱,油門響應比較快在低速脫困時能讓駕駛員更好的把控,我個人覺得X3稍微好一點,但這只是我個人的感覺。
賓士GLC、X3、Q5L這三品牌哪款越野性能好一點,這幾款車定位都是偏公路型SUV,越野性能並不突出,整體越野性能相差不大,具有一定的脫困能力,如果是用來越來那麼這幾款車都不是很好的選擇,一般來說也不捨得開出去越野吧。
其它方面三款車各有特色,賓士GLC和奧迪Q5L主要是偏商務風格,外觀比較端莊大氣,內飾方面賓士GLC有著明顯優勢,豪華感更加突出,GLC軸距經過了加長,空間方面是幾台車里最大的,後排乘坐舒適性比較好。寶馬X3外觀更加個性張揚,比較強調操控性,空間方面表現一般,更加具有操控樂趣。
價格方面奧迪Q5L目前市場優惠力度比較大,性價比非常高,只是內飾方面相對來說稍顯遜色,豪華感以及 科技 感都不是很強,除此之外各方面都是比較均衡的,如果注重性價比那麼奧迪Q5L是個不錯的選擇。賓士GLC價格比較堅挺一些,後期維修保養成本相對來說比較高。如果對於空間沒有要求那麼寶馬X3還是非常不錯的。
底盤方面奧迪Q5L取消了全時四驅系統,這點也是很多人比較難接受的,越野性能有所下降,賓士GLC採用了全時四驅系統,寶馬X3採用了適時四驅系統,不過整體效果都相差不大,具體可以根據自己需求來選擇。
1、這四款車都是BBA品牌各自旗下比較有代表性的SUV車型,嚴格來說這三款車更注重的是公路性能而不是越野。四驅系統也只是輔助簡單脫困,根據題主需求,簡單對比,僅供參考。
2、這三款車主流的車型都搭載2.0T渦輪增壓發動機,GLC 260 最高功率為155千瓦,扭矩為350牛米,峰值扭矩區間1200-4000轉;X3 28I 最高功率165千瓦,最大扭矩310牛米,峰值扭矩區間1400-5000轉;Q5L 45 TFSI 最高功率185千瓦,最大扭矩370牛米,峰值扭矩區間1600-4500轉。越野車講求的是低扭輸出,雖然GLC功率跟扭矩都不是最高的,但是峰值扭矩的起點只有1200轉,也就是說不需要將轉數拔很高就能獲得最大的扭矩輸出;
3、三款車雖然都搭載了四驅系統,但卻有本質的區別。賓士GLC與寶馬X3採用的是全時四驅系統,而Q5L雖然標著quattro實際上卻是適時四驅,屬於閹割版。
綜上,如果題主對一些簡單的越野性能有需求,建議選擇GLC,全時四驅是一方面,低轉高扭才是越野時對動力輸出的硬性要求。
有些白痴不查清楚就亂編,首先再次強調新奧迪Q5L和新寶馬X3(對就是BMW)都是適時四驅,不帶是真的全時四驅。剩下的以越野性能來說GLC-L雖然也不行,但是真比著兩個減配的貨好那麼一些,真較真BMW是機械四驅的貨,自己去寶馬官網去看,中文英文都可以看看明明白白寫著的,實在不會上網的去問問4S的。
越野看的是脫困能力吧,那前後動力分配就顯得很重要,x3我記得是最多40:60,glc不知道沒看,但肯定沒有100%,q5l雖然介入有延遲,但是純動力分配方面應該是最強的,脫困和越野能力應該要稍微強一點
我選擇奧迪Q5L。
價格相對最低
買這個車多少有點要商務(面子),又不想要轎車。在三款車中的X3和賓士應該都沒有作為公務行政車吧。所以奧迪商務家用均可[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三款車差距不是很大,想要實惠那就Q5,喜歡舒適豪華那就GLC,注重操控那就Ⅹ3,總的來說,三款車都不錯,中規中矩,算不上豪華,也不掉價。
越野你買SUV?題主你皮啦……
現在國產ⅹ3不是全時四驅
題目就已經不符合科學了,沒必要討論
㈢ 伯仲間找差距 Q5L/X3/GLC三車越野對比 四驅系統哪家強
德系BBA之間的對決似乎是個永不過時的話題,每一個級別的車型都是針鋒相對地存在,其中也包括了您眼見的這三台豪華中型SUV;我相信,只要對其中的某一台感興趣,剩下的兩台都會納入了您研究的范圍,它們之間的各種對比早已層出不窮,但它們之間的越野能力究竟是不是真的如您所想?
本文將通過對三台車的越野進行對比,其中包括了機械結構解讀、滑輪組測試、場地越野以及非嚴肅非惡趣味測試等,全面了解三台車的越野能力。
※之所以稱為「非嚴肅非惡趣味測試」,從文字也能理解它並非是一個絕對嚴謹的測試項目,而是通過任務或者趣味測試的形式,採用更加直觀和輕松的方式給大家呈現不同車型之間的差異。終究到底,它不是絕對嚴謹和科學的測試,因此「非嚴肅非惡趣味測試」的內容並不會對車輛的真實性能負責。
奧迪Q5L四驅系統結構
quattro ultra可以通過斷開多片離合器和後橋的牙嵌式離合器從而實現將100%動力完全輸送給前軸,自打這套四驅系統發布之後便被國外車迷稱之為「front-wheel drive biased system」,意為動力的分配更趨向於前軸,這么做最大的好處就是——降低油耗。
取代托森差速器的多片離合器,在結構上就與大眾橫置平台的翰德四驅系統有所不同,在翰德四驅系統中負責前後軸扭矩分配的多片離合器式差速器位於後橋的位置。而奧迪quattro ultra雖然同樣屬於電控多片離合器式四驅系統,但多片離合器式中央差速器連接在7速雙離合變速器尾端,另外最大的亮點是後橋的牙嵌式離合器,讓前後動力的分配睜宏更加靈活。
寶馬X3與賓士GLC四驅系統
之所以將寶馬X3和賓士GLC放在一起,是因為它們有著非常相似的結構;同樣是通過分動箱的結構來分配前後軸的動力,並且與Q5L不同的是,它們都是基於後驅而來的四驅系統,因此四驅的機構有所差異。
通過結構圖可以看出,賓士GLC與寶馬X3的結構很接近,但區別在於分動箱的內部結構,X3可以通過控制撥桿來控制離合的松緊,從而分配不同的前後動力,而賓士GLC上的 4MATIC的前後動力分配基本恆定在45:55。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賓士GLC 的4MATIC是全時四驅之外,其它兩台車型採用的是適時四驅,在這個電控四驅的時代,全時四驅優於適時四驅這樣的觀點顯然已經是過時了,如今鎖止力與四驅的形式並沒有必然的關系,但適時四驅對於油耗肯定有優勢的,尤其是Q5L,在平穩駕駛時可以實現前輪驅動,減少機械上的損耗,而寶馬X3所實現的「前驅」或者「後驅」模式,是極限脫困時才會出現,正常行駛時為四輪驅悉謹冊動。
滑輪組測試
為了驗證三台車四驅系統的能力,我們進行了滑輪組的測試。滑輪組的測試更有利於排除其他環境的干擾(比如地形和輪胎等),讓三台車在一個幾乎完全一樣的環境下進行測試,可以更直觀和公平地看出三台車的脫困能力。
前/後單輪打滑&前/後雙輪打滑
在滑輪組的測試中,前/後單輪打滑和前/後雙輪打滑屬於最簡單的項目,這一項目一般不會對四驅車型產生難度,而這三台車在測試的過程中幾乎沒有出現打滑。
交叉軸打滑
由於三車均沒有機械式的輪間鎖止,均通過電子限滑的形式給沒有抓地力的一側晌蠢進行制動,因此電子系統需要一個監測的過程才會進行實時的制動力,所以均有不同程度的打滑。
由於賓士GLC採用的是全時四驅,系統不需要經過任何打滑監測就可以分配前後橋的動力,只需要輪間的電子制動分配動力即可脫困,因此打滑出現的時間最短,而奧迪Q5L與寶馬X3的表現基本接近。
三輪打滑
在三輪打滑的情況下,三台車均出現了非常嚴重的打滑,最終只有奧迪Q5L能夠通過,雖然過程十分「掙扎」,但對於這個級別而言,已經超於同級別的對手。
經過四組不同的測試可以看出,奧迪Q5L是唯一能通過三組滑輪組的車型,測試之前還曾經擔心採用多片離合器的中央差速是否有足夠的鎖止力將動力傳遞到前輪,而雙離合變速箱在面對空轉時,能否保持住足夠的轉速讓動力有效地傳遞,當然結果很明顯,Q5L的表現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越野實況哪家強?
動力方面,三台車均採用了2.0T發動機,由於借車的原因,賓士GLC為低功率版本,會有一定的劣勢,不過這次的越野當中,並沒有極限的攀爬項目,因此對於動力的依賴並不算很高。除此之外,寶馬X3和賓士GLC採用的是AT變速箱,而奧迪Q5L則為雙離合。
來到了「真刀真槍」的越野場地,在這里將會經過各種越野路況,包括了爬坡、下坡、泥濘路、炮彈坑以及側坡等等,足以給這三台,以城市為主的SUV帶來非常高的難度。不過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這三台屬於同級別的SUV因此他們的總體越野能力並不會相差太遠,更多的差異在於他們的模式,操作以及一些細微的表現上。
進入了越野場地,我們將奧迪Q5L和寶馬X3都調為越野模式,而賓士由於沒有越野模式,因此我們調到運動模式,即使遇到打滑的時候,也可以更快調動足夠的動力脫離困境。
在上坡的項目當中,路面鋪滿了很多碎石,因此抓地力非常差,也許在這里動力並不是重點,畢竟相對較弱的賓士GLC也能順利通過,最大的考驗反而是在上坡的過程中面對打滑,四驅系統是否能夠及時調配動力有附著力的車輪上。因此在上坡的過程中,油門一定要穩住,即使面對打滑,也持續的踩油門,讓系統在最短的時間鎖止打滑。
三台車在上坡的過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打滑,但是奧迪Q5L和賓士GLC的打滑時間相對較短,一方面是Q5L較快的鎖止動作,另一方面是賓士GLC幾乎恆定分配動力的全時四驅。
賓士GLC在電子系統控制上確實沒有另外兩台車那麼全面,沒有越野模式,也就沒有陡坡緩降功能了,因此下陡坡時要格外小心。
奧迪Q5L和寶馬X3分別可以最低設定2km/h和3km/h的緩降速度,雖然基於ESP的陡坡緩降可以更快更精準地利用ABS進行制動,這也是人為操作無法達至的精度,但在我們這次場地里的坡度實在太大了,3km/h都會過快,假如路況不是那麼極端,完全交給系統,也完全是省心靠譜的方式。
U型側坡也沒有觸及到三台車的極限,主要是側坡碎石較多,假如線路太靠上,容易側滑下來,所以選取安全的最高難線路反而比較重要。
在之前的滑輪組上已經測試過,這三台車都是有能力通過交叉軸,因此面對炮彈坑的時候反而擔心的是懸掛拉伸的行程是否足夠,通過性的考驗反而更大些。在實地越野的場地中,輪子雖然也幾乎完全陷入到炮彈坑中,但或多話少都會有些抓地力,並不像滑輪組那麼徹底,所以難度反而更低些,被陷輪空轉的情況反而比滑輪組測試還要更小。
在實地項目當中,難度最大的是泥濘路,主要是三台定位為城市SUV的車型,裝備的都是公路性能的輪胎,因此都在這里都經歷了瘋狂的打滑,並且松軟的泥濘在打滑的過程中,逐漸被輪胎撓深,因此刮底幾乎是肯定是,持續的油門是經過這類低附著力路面的唯一方法,最終三台車都有驚無險地通過了這一障礙。要是遇上了雨天或者泥濘更加濕軟,換胎是它們過關的唯一方法,畢竟所有的基礎都是來源於抓地力,即使四驅系統再強也無補於事。
非嚴肅非惡趣味測試
嘉賓被「定時炸彈氣球」所劫持,挑戰者需要在限定時間內通過指定路段抵達終點方可拯救嘉賓,如果用時過長,「氣球炸彈」有可能會發生爆炸。任務路況設置一段側斜坡、炮彈坑、上下坡、鵝卵石等路況。在一定的程度上考驗車輛的動力、通過性、越野能力等。
誰才能更舒適地撒野?
上面已經對三天車的越野能力進行了詳盡的介紹,但是真的有很多車主天天往越野場地去跑?去挑戰各種被極限?顯然不會。車主面對的更多是非鋪裝路面的正常的行駛,車輛在這些路況下,四驅系統是否能夠提升安全性?它們的舒適性是否還能符合一台中型豪華SUV身份顯然更加受到關注。
除了底盤的設定會影響到行駛舒適性之外,座椅的設計更是「第一道」感受,尤其在顛簸路面上,它的表現好壞會進一步被放大。
在底盤方面,雖然三車的結構沒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差異還是有不少的,在這里就不再展開了。另外奧迪Q5L在鋁合金的使用率方面也確實優於其他兩位對手,有效進一步降低簧下質量,不過最終的表現還是要看調校偏向和功底。
至於行駛的舒適性,這三台車在鋪裝路面留下的印象與非鋪裝路面上是基本一致的。奧迪Q5L的表現最為均衡,也許在平坦的非鋪裝路面上隔音沒有寶馬X3做得那麼好,行駛那麼安穩;但是面對大坑窪時,懸掛也更加願意通過拉伸收縮來吸收震動;無論是那種路況,Q5L的反饋都會與你的預期更加相符。
賓士GLC的底盤設定是三台車中最不緊綳,處理顛簸時較為直接,即使比較小的砂石路面變化,它都會讓駕駛者有感知,過濾並不算徹底;假若遇上的大坑窪的時候,表現同樣如是,而且它與寶馬X3那種充滿韌勁的反饋不同,GLC的處理會顯得有些單薄。
寶馬X3的特徵最為明顯,在這三台車當中,寶馬X3的懸掛是最硬,最有運動氛圍,在還算平坦的非鋪裝路面上,舒適性保持地非常出色,但只要面對較大的坑窪,車內的動靜要比其它兩台車要大,是一台更加喜歡與路面「較勁」的車,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小震動幾乎無感,大震動「原形畢露」。
非嚴肅非惡趣味測試
駕駛開車經過一段非鋪裝路面,其中包括了碎石、涉水、爬坡等顛簸路面,而嘉賓則在顛簸的車輛後座給石膏娃娃進行上色化妝,從側面了解三台車在非鋪裝路面的舒適性究竟如何?
除了底盤的表現之外,噪音也是影響車輛在非鋪裝路面舒適性的重要一環,尤其是輪胎以及底盤隔絕方面,因此我們在同一條非鋪裝路面上進行了測試,與我們常規的鋪裝路面噪音測試不同,非鋪裝路面我們將降低取值的速度,分別是怠速,20km/h,40km/h和60km/h。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同一條非鋪裝路面,但是這種砂石地面情況多變,難以百分百確保每台車的測試環境一致,因此結構僅作為一種參考。
從圖標中可以看出,寶馬X3在隔音方面會有一定的優勢,但60km/h時,Q5L扳回一局,相比之下,賓士GLC的噪音隔絕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非嚴肅非惡趣味測試
嘉賓在車廂內手持噪音儀,三台車輛以相同的速度經過擴音器(車外噪音源),當每台車經過擴音器的過程中,擴音器播放著同一樂段以及音量大小的聲音,嘉賓通過手中的噪音儀記錄測試過程的最高分貝。通過這一非嚴肅非惡趣味測試,可以了解三台車在隔音方面的差異。
總結: 雖然老Q5上的那套基於托森差速的quattro毫無疑問是一套「真香」四驅,但如今quattro ultra無疑變得更加聰明,也更加符合低能耗的主流,當你不需要四驅的時候它可以「隱身」於背後,當你需要它的時候,他依舊可以挺身而出,而且通過我們這次的對比測試也能看到,Q5L的四驅系統在BBA的陣營當中依舊處於領先的地位。 (圖/文/攝:太平洋 汽車 網 陳子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