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越野藉助溝坎
Ⅰ 如何查看定向越野的地圖還有如何使用指北針
一、標定地圖
標定地圖就是為了使定向地圖的方位與現地的方向相一致。這是使用定向地圖的最重要的前提。
二、對照地形
對照地形,就是要通過仔細的觀察,使圖上和現地的各種地物、地貌一一「對號入座」,即相互對應。對照地形在定向越野比賽中的作用主要有兩個:
1、是在站立點尚未確定時——只有正確地對照地形,才能在圖上找出正確的站立點位置。
2、是在站立點已經確定,需要變換行進方向時——只有通過對照地形,才能在現地找到已選定的最佳行進路線。
三、確定站立點
熟練地掌握在圖上確定站立點的各種方法是學習使用地圖的關鍵。對於這些方法,除了要記住各自的步驟、要領,尤其重要的是要學會根據不同情況,對他們進行選擇使用和結合使用。
使用指北針的方法:
1、必須將指北針水平擺放。
2、慢慢調整指北針,使盤面上的「北」和指針上的北重合,這樣即可找出真正的四方位了。
3、雖然月亮在天上,但不能將指北針仰起來測量,我們必須將視線由月亮垂直到地面。
4、再用指北針去測量地面那一點的方位是幾度。
5、使用指北針時,必須使指北針遠離鋼鐵物,地板。
Ⅱ 如何查看定向越野的地圖還有如何使用指北針
參加定向越野運動,首先必須學看地形圖。
地形圖(以下簡稱地圖)則是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投影圖。
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總稱。
地貌:是地表平坦起伏的自然狀態。如山地、丘陵、平原等。
地物:是分布在地面上人工或自然的固定性物體。如江河、湖泊、道路、村莊等。
定向越野所用的地圖是由地圖比例尺、地物符號、地貌符號、指北方向線和圖例注記五大要素組成。
(一)、地圖比例尺
地圖上某線段長與相應實地水平距離之比,叫地圖比例尺。即:
地圖比例尺=圖上長:相應實地水平距離
例如,某幅地圖的圖上長1cm,相當於實地水平距離10000cm,則此幅地圖的比例尺為1:10000。
1、地圖比例尺的大小
地圖比例尺的大小通常依比值大小來衡量,比值大,比例尺就大。如1:10000就大於1:15000。
圖幅面積相等的地圖,比例尺越大,其圖幅所包括的實地范圍就越小,圖上顯示的內容就越詳細。如1:10000地圖上的1平方厘米相當於實地10000平方米,1:100000地圖上的1平方厘米相當於實地1000000平方米。
國際定聯規定,定向越野一般採用1:15000比例尺地圖,為適應特殊地形的需要,也可使用其它比例尺地圖。根據我國的現有條件,以採用1:10000比例尺地圖為宜。
2、地圖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定向越野地圖上的比例尺,一般是用數字比式表示,如1:10000。個別地圖除用數字比式表示外,還繪有圖解比例
3、圖上量讀實地距離
(1)、用直尺量算:先用直尺量取圖上兩點長度,然後依據地圖比例尺按公式計算。
計算公式為: 實地距離=圖上長×比例尺分母
如在1:10000地圖上量取兩點長度為1.2CM,則
實地水平距離=l.2×10000=120(M)
(2)、目估法:即先估計圖上兩點長度,爾後按公式計算。
定向越野時,一般是在運動中求實地距離,主要是採用目估法。圖上距離越長,估計誤差就越大,可以採用分段目估。
圖上量取的距離,都是水平距離 ,而實地總是起伏不平的,實際距離往往大於水平距離。因此在計算實地距 離時,須將圖上量得的距離加上適當的改正數。定向越野時通常是按地貌的起伏程度,依據經驗數據改正(見表)。 地形種類 改正系數
微丘地 10%-15%
丘陵地 15%-20%
一般山地 20%-30%
計算公式為: 實地距離=水平距離+水平距離×改正系數
(二)、地物符號
地面上的各種地物在地圖上是用符號表示的,地物符號由圖形和顏色組成。
1、地物符號的分類
①依比例尺表示的符號(輪廓符號)。實地面積較大的地物,如城鎮、森林、湖泊、江河等,其符號圖形的外部輪廓是按比例尺縮繪的,在地圖上可以了解其分布形狀,依比例尺量取相應的實地長、寬和面積,輪廓線的轉折點可供運動員確定運動方向和站立點。圖1 依比例尺符號->
②半依比例尺表示的符號(線狀符號)。實地的線狀地物,如道路、溝渠、因此,電線、圍牆等,這類地物符號的長度是按比例尺縮繪的,而寬度則不是。在地圖上只能量取其長度,而不能量取寬度。線狀地物的轉彎點、交叉點同樣可供運動員確定運動方向和站立點。
<- 圖2 半依比例尺符號
③不依比例尺表示的符號(點狀符號)。實地面積很小而對定向越野運動有影響和有方位意義的獨立地物,如窯、獨立墳、獨立樹等,在地圖上,長與寬都不能依比例尺表示,只能用規定的符號。符號的定位點(即實地地物在地圖上的准確位置)規定見圖3。
在定向越野運動中,獨立地物比大面積地物和線狀地物作用更大。因為不但位置准確,而且大多數獨立地物突出地面、明顯易找,有利於運動員在運動中進行圖地對照,准確判定運動方向和確定站立點,准確判定檢查點的實地位置。
<-圖3 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符號及定位
2、地物符號的顏色
為了提高地圖的表現能力,專用定向越野地圖採用不同顏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內容,一般原則是:藍色表示水系;棕色表示地面起伏;綠色表示植被;其它內容用黑色。對於禁區或不可逾越的障礙還要用藍、黃顏色或專門符號表示。
定向越野訓練時,由於條件有限,一般使用單、雙色(地貌等高線用棕色,其它均為黑色)地圖以及單色復印圖,或者使用經過修測的單色圖。但這些單色地圖層次感差,欠清晰,使用時,主要是從符號的形狀、大小、走向以及組合規律區分符號性質。
圖4 單色地圖符號性質的區分->
①等高線與小河溝符號的區分。等高線一般是互不相交的幾條曲線組合而成,而且有一定的組合規律。而小河溝符號在起伏地段一般與等高線的合水線重合;上游終點有的與池塘符號相連,沒有與池塘符號相連的線條越來越細;而且小河溝符號有的有分叉,上面大多有小橋、涵洞等符號;從原圖復印出來的單色圖,色度比等高線深。
②等高線與大車路符號的區分。二者在關系位置上無規律,或相交,或平行。大車路一般都通過居民地。從原圖復印出來的單色圖,大車路符號色度比等高線深,且線條比基本等高線略寬。
③等高線與水塘符號的區分。兩色或單色地圖上的水塘符號內,一般繪有規律排列的網點或加繪有「塘」字,復印後網點或「塘」字仍清晰可見。如水塘符號內無網點或「塘」字時:一是可根據水塘所在的位置判斷,一般都在低處;起伏地域,一般都在山谷內,而且有的在水塘下坡方向還繪有堤坎符號。二是從原圖復印的單色圖,比基本等高線色深線寬。
④河溝與大車路符號的區分。除根據上述各自特點加以區分,還可依據它們相交處的小橋、涵洞符號及其組合規律加以區分。如小河溝和大車路交叉處有小橋符號,與小橋縱方向軸線同向的為大車路符號,相交的為小河溝符號。
(三)、地貌符號
地圖上顯示地貌的方法很多,定向越野地圖採用等高線法顯示地貌。
1、等高線顯示地貌 ①等高線顯示地貌的原理
等高線是由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點連接而成的曲線。
等高線的構成原理是:假想把一座山從底到頂按相等的高度一層一層水平切開,山的表面就出現許多大小不同的截口線,然後把這些截口線垂直投影到同一平面上,便形成一圈套一圈的曲線圖形。因為同一條曲線上各點的高程都相等,所以叫等高線。定向越野地圖就是根據這個原理測繪出等高線來顯示地貌的。
圖5 等高線顯示地貌的原理
②等高線顯示地貌的特點
(1)在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高度相等,並各自閉合。(等高封閉)
(2)在同一幅地圖上,等高線多,山就高;等高線少,山就低;凹地相反。(多高少低)
(3)在同一幅地圖上,等高線間隔密,實地坡度陡;等高線間隔稀,實地坡度緩。(密陡稀緩)
(4)等高線的彎曲形狀與相應實地地貌形態相似。(形似實地)
③等高距的規定
相鄰兩條等高線間的實地垂直距離叫等高距。等高距愈大,等高線愈少,表示地貌就愈簡略;等高距愈小,等高線愈多,表示地貌就愈詳細。地圖比例尺越大,等高距就越小;地圖比例尺越小,等高距就越大。國際定聯規定,定向越野地圖的等高距一般為5m。我國現有的l∶10000比例尺地圖,等高距一般為2.5m,為了適應國際比賽的需要,各地訓練與比賽的組織者,在修測與制圖時,應把等高距改為5m。
④等高線的種類
等高線按其作用不同,分為首曲線、計曲線、間曲線與助曲線四種。
(1)首曲線,又叫基本等高線,是按規定的等高距測繪的細實線,用以顯示地貌的基本形態。
(2)計曲線,又叫加粗等高線,從規定的高程起算面起,每隔五個等高距將首曲線加粗為一條粗實線,以便在地圖上判讀和計算高程。
(3)間曲線,又叫半距等高線,是按二分之一等高距描繪的細長虛線,主要用以顯示首曲線不能顯示的某段微型地貌。
(4)助曲線,又叫輔助等高線,是按四分之一等高距描繪的細短虛線,用以顯示間曲線仍不能顯示的某段微型地貌。
間曲線和助曲線只用於顯示局部地區的地貌,故除顯示山頂和凹地各自閉合外,其他一般都不閉合。還有一種與等高線正交、指示斜坡方向的短線叫示坡線,與等高線相連的一端指向上坡方向,另一端指向下坡方向。
●指北針是利用地球磁場作用,指示北方方位,它必須配合地圖尋求相對位置才能明確自己身處的地方;
●使用時要將指北針水平放置;
●將指北針歸零,即將外環的北方零刻度與環內的指針指被位置重疊;
●確定方位:將地圖的方格北與現場的北方平行,依靠指向紅線與方格北的角度確定方位;
●要利用指北針尋找路線時,指北針本身的刻度應該要精確到1到2度;
●不要靠近金屬物品,所以在定位和判讀時要遠離車輛、磁鐵、麥克風等,受磁力作用後方向會出現誤差。金屬干擾可以影響指北針的判讀從20度到60度,因此千萬要注意。磁電的區域一樣會影響到指北針的准確性;
●避免掉在地上或強力碰撞;
●避免長時間在陽光下曝曬,曝曬會減弱磁針的磁性;
●從事技術攀登時不要掛在脖子上,容易發生危險。
●沒有底板的指北針不適合登山用途,因為無法和地圖搭配使用
Ⅲ 汽車在通過溝坎等障礙物時要注意哪些啊
1、減速,防止過度振動
2、要目測溝或坎的深淺或高度,防止拖底(就是蹭到汽車的底盤)
3、為防止拖底,上較高的溝坎時要斜著上,即一個前輪先上,隨後另一個再上
Ⅳ 越野陷進泥里怎麼辦
下雨天在土路上行車時,經常遇到車輪陷人泥坑的情況。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就要立即停車,可以掛上1檔或倒檔,試探性地緩踩油門,將汽車駛出泥坑。
在地基松軟、車輪微有下陷的泥地,用2檔,把穩轉向盤緩緩加油前進即可通過。在軟泥地中,若發現一旁有地面下沉、致車身傾斜又無法迅速通過時,通常是倒車後,在路溝上放置石塊、木板等硬物,然後以固定油門前進。假如泥地的距離很短,保持一定速度的沖勢是有必要的。在行進途中,若有小的橫阻硬物可直接碾過。坡地泥地往往使車輛打滑,加裝防滑鐵鏈後,可以緩解打滑,還可以選用抓地較強的輪胎,減少輪胎的氣壓亦有助於改善通過情況。在該種路面上行駛時,油門和離合器的配合尤為重要,油門要穩。這就是俗話說的「急走沙子、慢走水、穩走泥」的道理。此種駕駛技巧適用於冬季化冰後的土質路段、雨後的土質路段、濕地、水、池塘、沼澤等。在泥濘的路面行車時,駕駛員要盡量避免更換檔位。因為,當換檔而踩下離合踏板時,由於阻力過大,車輛很可能會因此「突然停下」。在泥濘路面也不易加速行駛。因為當車輛的轉速達到一定數值以後,扭矩就會隨車速的提高而降低,這樣汽車就會動力不足。因此,在泥濘路面行車時,要採用中低速行駛,以便發動機能輸出更大的扭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