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越野基礎手冊
1. 定向運動的技巧
標定地圖就是為了使越野圖的方位與現地的方向相一致。這是使用越野圖的最重要的前提。
1.概略標定
越野圖上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當我們在現地正確地辨別了方向之後,只要將越野圖的上方對向現地的北方,地圖即已標定。 這種方法簡便迅速,是定向越野比賽中最常用的方法。
2.利用磁北線(MN線)標定
先使透明式指北針圓盒內的定向箭頭「↑」朝向地圖上方,並使箭頭兩側的平行線與越野圖上的磁北線重合(或平行),然後轉動地圖,使磁針北端對正磁北方向,地圖即已標定。
3.利用直長地物標定
利用直長地物(如道路、土垣、溝渠、高壓線等)標定地圖,首先應在圖上找到這段直長地物,對照兩側地形,使圖與現地各地形點的關系位置概略相符,然後轉動地圖,使圖上的直長地物與現地的直長地物方向一致,地圖即已標定。
4.利用明顯地形點標定地圖
當你位於明顯地形點上,並已從圖上找到該地形點的位置(即自己所在的站立點)時,可以利用明顯地形點標定地圖。方法是:先選擇一個圖上與現地都有的遠方明顯地形點(目標),然後轉動地圖,使圖上的站立點至目標的連線與現地的站立點至目標的連線相重合,此時地圖即已標定。 對照地形,就是要通過仔細的觀察,使圖上和現地的各種地物、地貌——「對號入座」,即相互對應。對照地形在定向越野比賽中的作用主要有兩個:一是在站立點尚未確定時——只有正確地對照地形,才能在圖上找出正確的站立點位置;二是在站立點已經確定,需要變換行進方向時——只有通過對照地形,才能在現地找到已選定的最佳行進路線。 對照地形一般應先標定地圖,然後根據不同的需要採用不同的對照方法:
1. 在站立點尚未確定前: 首先應概略地標定地圖,然後迅速地觀察一下周圍,記清最大或最有特徵的地物、地貌的大概方位與距離,並從圖上找到它們,此時站立點的位置即可概略地確定。若想較精確地確定,則需按下節中所介紹的方法去做。
2. 在站立點已經確定之後: 同樣首先應概略地標定地圖,然後從圖上查明自己選定的運動路線上近前方兩側的特徵物,同時記清他們的大概方位與距離,並將它們在現地辨別出來,然後再前進。 如果因為地形太復雜,如山丘重疊、形狀相似等,不易進行對照,可以先採用較精確的方法標定地圖,然後用帶刻度尺的指北針的長邊切站立點和特徵物,並沿這條直長邊向前瞄準,則特徵物一定在此方向線上。如此方法還不能解決問題,應變換對照位置,或者登高觀察和對照。 在這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進行現地對照地形,都必須特別注意觀察和對照地形的順序與步驟問題。現地對照地形的順序一般是:先對照大而明顯的地形,後對照一般地形;由近及遠,由左至右;有點及線,由線及面;逐段分片,有規律地進行對照。在步驟方面,首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是要保持地圖方位與現地方位的一致,然後再根據不同需要進行下面的步驟。
確定站立點
熟練地掌握在圖上確定站立點的各種方法是學習使用地圖的關鍵。對於這些方法,除了要記住它們各自的步驟、要領,尤其重要的是要學會根據不同情況,對他們進行選擇使用和結合使用。
1. 直接確定
當自己所處位置是在明顯地形點上時,只要從圖上找出該地形點,站立點即可確定。這是一種在行進中,特別是奔跑中最常用的方法。但是,採用直接確定法的困難在於:在緊張的進程中,怎樣才能很快地發現可供利用的明顯地形點?當同一種明顯的地形點互相靠近的時候,這樣才能夠正確地區別他們,防止「張冠李戴」? 可以稱得上是明顯地形點的地物主要有:
——單個的地物;
——現狀地物的拐彎點、交叉點(呈「十」字形)、交匯點(呈「丁」字形)和端點;
——面狀地物的中心或者有特徵的邊緣。 可以稱得上是明顯地形點的地貌主要有:
——山地、鞍部、窪地;
——特殊的地貌形態:陡崖、沖溝等;
——谷地的拐彎、交叉和交匯點;
——山脊、山背線上的轉折點、坡度變換點。
2.利用位置關系確定
當站立點位於明顯地形點附近時,可以採用位置關系法。 利用位置關系法確定站立點主要是依據兩個要素,一是站立點至明顯點的方向,二是站立點至明顯點的距離。在地形起伏明顯的地方,還可以結合高差情況進行判定。
3.利用「交會法」確定 當站立點附近無明顯地形點時,可以利用「交會法」確定站立圖3-17利用90°法確定站立點點。按不同情況,它又可以具體分為90°法、截線法、後方交會法和磁方位角交會法。這些方法的優點是:不需要判斷或測量距離也能確定出較為准確的站立點位置,這對於初學者學習、鞏固使用越野圖的訓練是很有意義的。但是,它們中的一些方法,要麼只能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才能運用,要麼就是步驟繁瑣,費時費力,因此在定向越野比賽中一般較少使用。
90°法當待測點位於線狀地形(包括道路、溝渠、山背線、谷底線、坡度變換線等)上時,如果在與運動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能夠找出一個明顯地形點,那麼確定站立點就簡單得多:線狀地形符號與垂直方向線的交點即為站立點。
截線法 當待測點位於線狀地形上,但在其與運動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沒有明顯地形點,可以採用此法。其步驟是:
2標定地圖;
在線狀地形的側方選擇一個圖上與現地都有的明顯地形點;
利用指北針的直長邊緣(也可用三棱尺、鉛筆等)切於圖上明顯地形點的定位點上(為便於操作可插一細針),然後轉動指北針,使其直長邊照準該地形點;
沿指北針的直長邊向後畫方向錢,該方向線與線狀地形符號的交點,就是站立點在圖上的位置。
連線法 當待測點位於線狀地形上,同時待測的位置恰好是在某兩個明顯地形點的連線上,可以利用這種方法確定站立點。
後方交會法、磁方位角交會法 這兩種方法只在下述情況下使用,即在待測點上無線狀地形可利用, 而且地圖與現地相應地都有兩個以上的明顯地形點。
後方交會法通常要求地形較開闊,通視良好。其工作步驟如下:在圖上找到選定的方位物之後,標定地圖;然後按照截線法的步驟分別向各個方位物瞄準並畫方向線,圖上方向線的交點就是站立點。如圖3-20。 圖3—20 利用後方交會法確定站立點
磁方位角交會法 既可以在地形開闊時使用,也可以在叢林中使用。但是,在叢林中需要攀爬到便於向遠方觀察的樹上或其他物體上進行。其步驟如下:
——選擇圖上和現地都有的兩個明顯地形點,並用指北針分別測出至該兩地形點的磁方位角;
——標定地圖。 將所測磁方位角圖解在地圖上。圖解磁方位角時,要先轉動指北針的分度盤,讓指標分別對正所測的方位角值,再將指北針的直長邊分別切於圖上被照準的兩個地形點符號並轉動指北針;待磁針與定向箭頭重合後(參見圖3—29),分別沿直長邊描畫方向錢。兩方向線的交點,就是站立點在圖上的位置。
利用地圖行進是定向越野的基本運動方式,它有賴於運動員對前面所述各種專項技能的綜合運用。換句話說就是,學習辨別方向,識別越野圖以及標定地圖,對照地形確定站立點,都是為了能夠熟練地利用地圖行進。因此,在實踐中要根據地形情況,個人特點,選擇下述對自己最適合的一兩種方法,反復練習,融匯貫通,以便在比賽時不降低或少降低運動速度的情況下,始終正確地行進在自己選定的路線上,順利到達目的地。
記憶法一般要按行進的順序,分段地記住路線的方向、距離、經過的地形點、兩側的輔助(參照)物。通過記憶,應該使自己具備這樣一種能力:現地的情景能夠不斷地與記憶的內容「迭影」、印證,即「人在地跑,心在圖上移」。
拇指輔行法 先明確自己的站立點和將要運動的路線,到達目標,然後轉動地圖(身體要隨之轉動),使地圖與現地的方向一致,並用拇指壓於站立點一側,再開始行進。行進中要根據自己所到達的位置,不斷移動拇指,轉動地圖,保持位置、方向的連慣性與正確性。
借線法 當檢查點位於線狀地形或其附近時,可以採用此法。行進時,要先明確站立點,爾後利用易於辨認的線狀地形,如道路、圍欄、高壓線、山背線、坡度變換線等,做為行進的「引導」,使自己運動時更有信心。由於沿著線狀地形前進猶如扶著樓梯的欄桿行走,因此國外稱這種方法為「扶手法(Handrail)」。
借點法 當檢查點附近有高大、明顯的地形點時,可用此法。行進前,要先將目標辨認清楚(亦可用其他物體佐證),然後用最快的速度前往檢查點。
導線法 當站立點距離檢查點較遠,途中地形又很復雜時,可以採用此法。行進過程中,要多次利用各個明顯地形點,確保前進方向與路線的正確性。但需注意:切勿將相似的地形點用錯。 沿道路行進時:
標定地圖,對照地形,判明是從哪裡開始發生的錯誤以及偏差有多大,然後根據情況另選迂迴的道路前進。如果錯得不多,可返回原路再行進。
越野行進時:
應盡早停止行進,標定地圖後選擇最適用的方法確定站立點,然後盡量取捷徑插到原來的正確路線上去,不得已時再返回原路。
在山林地中行進時:
根據錯過的基本方向,大概距離,找出最近的那個開始發生偏差的地點,並以此為基礎,確定出站立點的概略位置。如果錯得太遠,確定不了站立點,又不能返回原路,就要在圖上看一看,迷失地區附近是否有較大型或較突出的明顯地形(最好是線狀的),如果有,就要果斷地放棄原行進方向向它靠攏,並利用它確定站立點。如果沒有這個條件,那麼就繼續按原定方向前進,待途中遇到能夠確定站立點的機會後,再迅速取捷徑插向目的地。在山林中行進,最忌諱在尚末查明差錯程度和正確的行進方向都不清楚的情況下,匆忙而輕易地取「捷徑」斜插,這樣很可能造成在原地兜圈子。 1.地圖正置及拇指輔行法 (SETMAPANDTHUMBING ) 先將地圖正置,把拇指放在地圖上自己的位置。這樣你要前進的方向便在地圖前面,使你清楚觀察四周的環境 及地理特徵。當前進時,拇指隨著移動,當改變前進方向 時,地圖也要隨著轉移,即保持地圖北向正北方。那樣你 可以在任何時候都能立即指出自己在圖中的位置,省回不少時間和精神
I. 先返回大路。
II. 轉動地圖,沿大路走,第二個路交叉點轉右,注意路兩旁有兩小屋。
III. 正置地圖,沿大路走,經兩小徑交叉點後到大路轉右。
VI. 留意左面小屋,來到斜坡後的小徑路口轉左。
VII. 沿小路到路彎的控制點。
2.利用指南針 (COMPASSBEARING ) 利用指南針,准確地找出目標的方向,每次前往目標前,可先觀察目標周圍的地勢,加深印象,務求快速及准 確地到達目的地
3.扶手法 ( HANDRAIL ) 利用明顯地理或人做特徵作引導,使前進時更具信心。 如小徑、圍柵、小溪澗、山咀等,皆是有用的扶手。
4.搜集途中所遇特徵 ( COLLECTING FEATURES ) 辨別前往控制點途中所遇到的地理特徵,確保前進方向及路線正確。切勿將相似的特徵誤認。
5.攻擊點 (ATTACKPOINT ) 先找出控制點附近特別明顯的特徵,然後利用指南針,從攻擊點准確及迅速地前往控制點。攻擊點必須是容易辨 認,如電塔架,小路交點等。
6.數步測距 ( PACING ) 先在地圖上量度兩點間的距離,然後利用我們的步幅准確的測量要走的路程。方法:先量度100公尺我們所 需步行的步數,(設120步),當我們在地圖上發覺由 A點到B點的距離是150公尺便可伸算出應走180步。 為了減少數步的數目,我們利用「雙步數」,只數右腳落地的一步,便可把步數減半。上面的例子雙步數為90步。
7.目標偏測 ( AIMINGOFF) 利用指南針前進,把目標偏移,當到達目標的上面或 下面,才沿[扶手]進入目標。
除比賽時經常運用上述基本技術外,賽後檢討,找出常犯的錯誤和原因,加以改善你的定向技術。初學者應多從基本技術下功夫,切勿操之過急。
2. 誰知道定向越野怎麼練習
體能
需氧訓練(Aerobic training)
一般的需氧訓練可以透過不同的運動進行。除了定向以外,只要令到心臟加速跳動的游泳、踏單車、健康舞,都可以訓練中心能力。這樣可以減少對跑步、定向常用肌肉的壓力,從而降低受傷的機會,提高訓練量。
周邊能力的需氧訓練最好就在野外進行,越是崎嶇不平越好;若在公園訓練,那就跑小路旁邊的草地、泥地,務求令雙腳好像在樹林中跑一樣。在野外跑得越多,越野跑技巧就越好。記不記得先前提到肌肉運作機制,提高越野跑技巧後,身體就知道使用那一條肌肉,減少對抗肌工作,消耗能量減少;那步伐就會更加輕松,好似在野外浮游,而不是掙扎。這同時讓你更專注讀圖,減少受傷機會。
持續訓練
耳熟能詳的長距慢跑(LSD)。目的就是令身體習慣長時間運動(超過九十分鍾,青少年可縮短時間),同時作為日後的訓練基礎。強度為低至中,可以邊跑邊說話就很適合(Talking test)。這種訓練可以結合幾種運動,不單止可以鍛煉心肺能力,而腿又不會太疲勞;訓練最好在平緩的地方進行,避免爬山時造成乳酸積聚。
訓練目的:主要是增強中心(心肺)耐力,若在野外進行,就同時可以鍛煉周邊能力。訓練適合全年進行,主要集中在基礎訓練時期。
強度:輕松——10~13 ,中等——12~15
持續快速訓練
快速的意思是接近比賽速度,訓練時間為30-60分鍾。雖說是接近比賽速度,但應該是可以收放自如;若在野外進行,就必須有浮游的感覺。
訓練目的:主要是增強中心(心肺)耐力,若在野外進行,就可以鍛煉中心+周邊能力。
強度:15~17
訓練適合全年進行,主要集中在訓練/比賽期間,減少長距離慢跑次數,多進行快速練習。
長距間斷訓練
這個速度更快,訓練的好處就讓你長時間劇烈地跑動,而不會有太多乳酸積聚。劇烈的 意思就是每跑完一段,你都會感到乳酸出現,而每段之間的休息一定要足以帶走乳酸。訓練通常跑2~10分鍾,休息就是一半跑的時間,休息最好是動態慢跑,幫助身體帶走乳酸。慣常的做法有4-2分鍾(跑4分鍾,休息2分鍾),三至六次。記住,間斷訓練盡量要以相同速度完成,開始不要跑太快。
訓練目的:主要是增強中心(心肺)能力,若在野外進行,就可以鍛煉中心+周邊能力。
訓練主要集中在基礎訓練時期。
強度:15~17
短距間斷訓練
訓練時間、距離縮短,慣常的有90-30秒、70-20秒、45-15秒、15-15秒。記住,間斷訓練盡量要以相同速度完成,開始不要沖得太快。每次訓練時間是二十至四十分鍾,如果是15-15的話,就可能是十至十五分鍾(不過當然要加上熱身和整理運動)。由於15-15跑的時間太短,不足以令脈搏升得很高,所以休息時間會縮短,以提升訓練效果。若在野外進行,就能訓練定向所需的紅肌和白肌,不過要避免受傷。
訓練目的:主要是增強中心(心肺)能力,若在野外進行,就可以鍛煉中心+周邊能力。
訓練主要集中在比賽訓練時期。
強度:15~17
加速跑(Fartlek)
一種郊野的間斷訓練,瑞典語「Fartlek」的意思是加速的意思,所以訓練是十分有趣的:-)。訓練最好在跟定向比賽接近的地形進行,沒有指定的路線,最重要是跑的地形多變,上下山、沿高度、軟地、碎石地...跑不同的速度。跑速應是比賽速度,不過有時要加速,有時就要減速,避免過多乳酸積聚。要訓練定向跑技巧,就只能在跟比賽地形相似的地方進行,時間是二十至六十分鍾,最好能加插技術訓練。
訓練目的:主要是增強越野跑技巧,同時可以鍛煉中心+周邊能力。
訓練適合全年進行,一旦練好越野跑技巧,那可保持較長時間。在基礎訓練時期,加速跑可以像長距間斷訓練;而在比賽期間,則可提升強度,縮短時間,但加快速度。這是最具效益的方法。
強度:10~17
缺氧訓練
雖然上述的訓練會帶給你酸痛,但都是需氧訓練。而缺氧訓練就是鍛煉肌肉在高乳酸水平下運動,提升身體帶走肌肉乳酸的能力。你無需為缺氧訓練的強度傷腦筋,全都是最高。
缺氧訓練全都針對每種運動而制定,而且只是參與訓練的肌肉收惠。定向運動員就只能在野外訓練,利用山坡、沼澤等自然阻力去訓練。缺氧訓練所得的體能是很快流失,就像太陽底下的雪糕,若一個月沒有訓練,基本上就重回起點。訓練最好在重要比賽前一至兩個月進行,但緊記這是十分劇烈的訓練,身體需要較長時間復原,所以不要在臨近比賽時進行。由於十分劇烈,訓練中受傷機會提高,一定要非常小心,熱身、整理運動就不可或缺。雖然訓練劇烈,但卻是令身體進入體能顛峰的好方法。
沖山(Hill sprints)
這是最容易做的缺氧訓練,以最高速度沖上山坡,大約30~90秒。沖到山坡近頂時,雙腿應該乏力和酸痛。在下次沖刺之前,你需要較長休息時間,可能三至四分鍾,令肌肉中大部分乳酸都被帶走,動態的慢跑十分有效。除了在同一個山坡進行,更可以擬定一條路線,沖上山頂然後慢跑下另一個山。每次訓練可進行一至兩組,每組三至五次。
強度:17~19
乳酸間斷訓練
將短間斷訓練調轉,30-90、20-70、15-45。跑的一段是全速,然後慢跑。在野外進行的話,就全速上山,慢跑下山。
強度:17~19
技能
4定向越野的技能--怎樣選擇比賽路線
「既果斷又細心,能夠迅速選擇最佳的行進路線」,這是運動員在比賽中取勝的重要手段。當競爭對手之間實力比較接近的時候,能否掌握這個技能就成了關鍵問題。由於選擇最佳行進路線的能力是建立在掌握其他定向越野技能,尤其是識圖用圖能力基礎之上的,是體能與技能在比賽中的綜合運用,因此可以這樣說:選擇路線是更高一層意義上的技能或稱「尖端」技能。
選擇路線需要考慮許多因素。有些因素已在前面章節中提及,為避免重復,這里只補充下述幾點有關的問題:
1.選擇路線的標准:
什麼是最佳行進路線?簡單地說應該是:
——省體力;
——省時間;
——最安全;
——便於發揮自己的技能或體能優勢;
2.選擇路線的基本問題:
當遇到高地、陡坡、圍欄之類的障礙時,是翻越還是繞行?
當遇到密林、沼澤、水塘之類的障礙時,是通過還是繞行?
3.不同地形對運動速度的影響(概略值):
每公里用時(分鍾) 公路 空曠地 疏林 山地或樹林
走 9 16 19 25
跑 6 8 10 14
4.因此,選擇路線要遵循下述原則:
有路不越野。應盡量選擇沿道路行進,這是因為:
--在道路上容易確定站立點,使運動員更具信心;
--地面相對光滑、平坦,有利於提高奔跑速度;
走高不走低。如果不得不越野,應盡量在高處(如山脊、山背)行進,避免在低處(如山谷、凹地)行進。這是因為:
--地勢高,展望好,便於確定站立點和保持行進方向;
--高處通風、乾燥,荊棘、雜草、蟲害及其它危險少;
--人們都習慣在高處行走。因此,象在山脊這樣的地方,常常會有放牧、砍柴的人踏出的小路,利用它,便於提高運動速度。
5.選擇路線的方法(舉例):
實際上,依靠上述一般原則決定路線的選擇是很不夠的。只有讓自己的"感覺"或"估計"變得更有科學根據,才有可能更快的提高定向越野成績。分析與解決選擇路線基本問題的方法有多種,下面僅介紹其中的一種--經驗法:
某人以自己在道路上奔跑300米需要的時間2分鍾(近似值), 作為一個標准,通過多次實踐,對自己奔跑的速度有了如下了解:
地形類別 每300米用時(分鍾) 倍率 每2分鍾的距離(米)
大路 2 1 300
雜草地 4 2 150
有灌木的樹林 6 3 100
密林或荊棘叢 8 4 75
那麼,他就可以用這樣的方法解決問題:假定穿過密林的距離為1(75米),沿大路跑的距離為4(300米),則兩種選擇所用的時間相等;如果他的體力好而定向本領差,那他就應該選擇沿大路跑。
對於其他選擇,可以參照同樣的方法進行。
3. 定向越野運動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定向越野(Orienteering)又叫「尋寶游戲」,基本形式是憑借身體素質和運用定向技術,在自然環境中快速尋找預先設置的檢查點,融體能、智能、休閑為一體,有其鮮明的個性特色。它是一項非常健康的智力與體力並重的智慧型體育項目。在進行定向越野前需要做足夠的准備,因為此項目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注意事項有以下幾點:
4. 定向跑圖中的基本要領
需要了解的常規要領如下:
標定地圖標定地圖就是為了使越野圖的方位與現地的方向相一致。這是使用越野圖的最重要的前提。概略標定越野圖上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當我們在現地正確地辨別了方向之後,只要將越野圖的上方對向現地的北方。
先把磁北線對准北面,人動圖不動。白色表示空曠地,黃色表示半空曠地,綠色表示難通行,藍色表示水體,黑色表示不可通行建築物,灰色表示可通行建築物。
路線選擇即為從一點到另一點你所決定要走的路。選擇一條好的路線其藝術性在於它是一條安全性能最高以及體能消耗最少的路線。選擇一條最佳比賽路線時,選手總是需要根據每一段賽程的具體情況,綜合判斷是否能發揮、如何發揮自己的技。
對個人的要求,運動裝,哈哈。當然在戶外比賽活動的話安全第一!然後才是放開自己去跑去找點。盡量要跑起來。如果是走路完成比賽的話,就太不好了,在戶外公園的話,要有識圖能力,基本的圖標認識就好,不用背但要做到看著地圖可以分辨地形就好。要學習使用指北針,這在有時慌張丟失方向時是很重要的。
一般只露出兩到三個檢查點為宜 沿磁北線的方向折圖 這樣做的好處是方便拇指輔行 同時地圖折小了也容易標定和確定站立點 希望採納。
需要的基礎技能:
看懂地圖 定向越野的地圖和一般的導游圖或街道圖可不一樣,圖中的地域名稱不是必要的,但定向地圖會更詳盡地記錄地面的真實情況,利用等高線表示山的形狀及升高,利用各種顏色表示前進的易難,植物分布等。
定向越野是 智力和體力相互結合的運動 ,中國在這項運動中的發展在最近幾年中進步很快 ,相對應的活動也開展了不少 ,你可以參加一下在你城市周遍高校舉行的普及行的小型比賽來熟悉一下這個運動望采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5. 初一生校運會定向越野技巧
1.可以根據地圖位置確定方向,比如說象北走,可以把地圖的上方位置定為北,向東就正上方位置為東,北就變成你的西方,盡量不要被東南西北左右.
2.認清地圖的重要建築物.
3.耐力.
4.練習.
6. 定向越野活動策劃書
定向越野活動策劃書 (一)
一、活動目的
中國醫葯文化博大精深,中西醫葯也蓬勃發展。中山大學葯學院、暨南大學葯學院、廣東葯學院,嶺南三大醫葯高校的研究生才子,聚集一堂,以弘揚和發展醫葯文化為己任,積極拓展與外校的學術交流,加強同醫葯行業的密切聯系。由此我們以定向越野為形式,為增進各高校友誼及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引導醫葯行業未來發展為目的,特此進行首屆各高校醫葯專業研究生交流聯誼會。
二、活動簡介
定向越野概況
定向越野是一項適合大學生開展的戶外運動,該項運動起源於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廣闊而崎嶇不平的森林湖泊之間的土地上生活的人們,要比別的地方更需要地圖和指北針,由於這個活動組織方法簡便,不僅對提高野外判斷方向的能力及學習使用地圖有好處,還能夠培養和鍛煉人勇敢、頑強精神,提高人的越野能力,試圖能力、和體力水平。
定向運動是一項家庭體育項目——全家老少回歸自然,放鬆身心,自娛自樂,增強樂趣、促進家庭和睦。
定向越野運動是一項精英人才的體育項目——它富於挑戰、勇於嘗試從未嘗試過的方案。
定向運動是一項學生體育項目——它能有效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
定向運動是一項交朋友的體育項目——在這里不論男女老少、種族背景、文化階層、社會地位,大家相互交流、共享人生。
定向運動是一項環保體育項目——它能教你如何在大自然中把握自我,愛護自然。
活動概況
我們本次活動將以常規賽事為基準,在專用地圖上利用指北針在實際場地尋找標志物,徒步越野式,進行雙人定向賽,並在比賽途中參賽者必須按規定完成相應的任務才能過關,繼續巡點,賽事以打卡准確、耗時短的隊伍為勝。
三、主辦單位
中山大學葯學院研究生會、暨南大學葯學院研究生會、廣東葯學院研究生會。
四、承辦單位:
廣東葯學院定向越野俱樂部
五、比賽時間:
12月13號
六、參賽對象:
廣東葯學院、中山大學和暨大研究生
七、比賽地點:
廣中醫「情人坡」
八 比賽形式:
雙人賽(包括男雙、女雙和混雙)
九、獎項設置
男雙、女雙、混雙、四人組合,每個組別第一名一個、第二名三個、第三名五個。
九、賽前准備
工作人員事先准備好所需物資,活動當天提前簽到並預先到比賽場地進行相關布置,確保活動如常有效地進行
十、比賽流程
8:00 工作人員簽到
8:30 參賽人員到達並簽到
9:00 開始培訓(內容包括指北針的使用、地圖的正確使用方法等)
9:20 培訓結束,並開始檢錄
9:30 第一批參賽人員出發(之後每隔一分鍾出發一批)
11:30 關閉終點,比賽結束
11:40 工作人員成績統計,和進行頒獎
12:00 活動結束,工作人員清場
Ps: 比賽中間會穿插一些小游戲,來增強活動的趣味性,如兩人三足、筷子運球等小游戲,同時也增強活動的互動性
十一、注意事項:
關於參賽運動員:
1)定向運動是一項競技項目,也是一項提倡環保遵守道德規范的運動,必須要求所有參與其中的人不得破壞公共設施與綠化,不得損害到賽事地域的私人財產,如踐踏農作物,偷摘果實等。
2)為確保比賽的公平公正,比賽過程所有選手不得使用通訊工具,不得向其他參賽者或任何非參與者探點。
3)參賽選手對賽事組織的任何疑點或不滿等都可向咨詢區與訴訟區提出,組織方有義務及時做出答復和處理
4)參賽者應穿合適的運動服和運動鞋。
5)參賽者必須在比賽結束後歸還指北針和指卡,損壞丟失應照價賠償。
6)參賽者須聽從工作人員的安排,以防止意外發生。
7)參賽者的背包等定向可派專門人員看管,但貴重物品須自己保管,背包等也可自行帶走。
8)比賽途中,若不小心扭傷腳或其它部位,一定要沉著冷靜,就地休息呼喊巡場工作人員,致電地圖上的救助電話。
9)比賽途中,嚴禁損壞或轉移比賽設備,一經發現,取消比賽成績,並按價賠償;禁止使用手機等通訊工具,一經發現,取消比賽資格。
關於本俱樂部的工作人員
1、工作人員必須佩戴工作證和穿會服,應各就其位,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配合其他部門開展工作,維持好現場秩序。
2、賽後工作人員必須清理賽場,將所有垃圾清理完畢方可離開。
定向越野活動策劃書 (二)
一、活動目的
一是秋季運動會的其中一項內容。二是社會大課堂的實踐課。三是屬社會實踐活動。是開放式課堂教育的一種形式。
激發學生探索實踐興趣和增強身體素質為目的,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和中國文化教育。
二、活動日期
20**.10.28
三、活動地點
北京天壇公園
四、定向越野活動內容及要求:
三、四年級學生按照班內分組情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按照示意圖所示找到相應景點,拍照,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活動任務。
(1)定向越野活動的.起點和終點同場所安排一致。
(2)隊員在指定位置等待,各年級裁判發令後方可出發。各小組出發間隔時間為2分鍾。
(3)各小組須帶手錶,帶相機。
(4)各小組按照圖片所示,找到相對應景點,拍照。
(5)在完成任務之後回到終點,交給各年級裁判老師查看,( )要求存儲卡里只保留認為與示意圖最為符合的六張照片。
(6)到達終點時小組人員要齊,否則成績無效。
(7)三至六年級11:00前必須回到終點,否則成績無效。
(8)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以拍景正確為主,拍景正確數量相同者以時間排名。
五、活動安全注意事項:
1、統一著運動服。
2、患有嚴重的不適於參加激烈運動的疾病的學生或體質虛弱的學生,須事先通報活動組織者。若在活動中有身體不適,及時告訴老師。
3、各組組員必須在組長或班主任老師的帶領下進行定向越野活動。
4、在特殊路段(如:上、下坡道路或台階)活動時,要放慢行進速度,以免發生危險。
5、注意環保,愛護樹木花草、禁止踩踏;不隨意丟棄垃圾。
6、遵守時間,按時間在指定地點集合。
7、活動時必須嚴格遵守活動規則和有關紀律。
六、比賽設獎情況:
1、單項獎:
以小組為單位,8張照片全部符合獲得「探索達人」稱號;6-7張符合獲得「搜集達人」稱號;5張及以下獲得「探路達人」稱號。
2、集體獎:
各班團體總分:
三年級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2名;
四年級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
七、留影的8個景點
1、 迴音壁 2、 九龍柏 3、 成貞門 4、 具服台
5、 祈年殿 6、 宣傳欄 7、 七星石 8、 望燈柱
定向越野活動策劃書 (三)
一、活動主題
定向越野運動(Orienteering)起源於瑞典,最初只是一項軍事體育活動,後來逐漸演變為一項戶外體育運動項目。所謂定向運動是指利用地圖和指南針到訪地圖上所指示的各個點標,以最短時間到達所有點標者為勝。定向運動通常設在森林,郊外和城市公園里進行,也可在大學校園里進行。
定向越野是一項極富趣味性、知識性和競爭性的活動。活動過程中,參賽者要根據圖上標明的運動方向,進行地圖與實地對照、選擇運動路線、尋找各檢查點。檢查點的位置是預先繪在地圖上,但檢查點與檢查點之間的路線卻沒有限制,通常兩點之間的路線會有兩個以上的選擇,參加者應該自己做出選擇。這種路線選擇能力以及藉助於地圖、地物辨明方向並以最快速度到達目的地的能力便是定向運動的精髓所在。定向越野比賽不僅是體力的競爭,而且也是智力和技巧的競爭。奔跑的速度靠體力,奔跑方向、路線選擇的正確與否要靠識圖和用圖能力、靠智能。
根據初中一年級學生的特徵,在活動中對過程進行了簡化,並降低了活動的要求。
二、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參與這一運動,可以調節學習、工作情緒,豐富地理、地圖知識,對啟發智力,增強體質,提高綜合能力都有獨到之處;它可以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它還可以培養學生在體力和智力受到壓力下迅速做出反應、果斷決定的能力。
三、活動過程設計
(一)制定計劃
1、活動地點:大墩中學校園
2、活動時間:與地理科教學結合,在初一年級的地理課程上完 「學會用地圖」後。
3、活動的組織形式:以一個班為單位,分成幾個參賽組。
(二)步驟
1、依據學生意願選出若幹人,指導其負責對實地進行調查、討論出檢查點的設立個數、位置,並在地圖上進行標定。這幾個人同時也是活動的裁判。此在賽前一兩天內完成。
2、將一個班分成若干參賽隊,每個隊必須推舉一個組長。
3、讓學生明確地圖的使用方法及活動的規則。由於在學校里定向比較簡單,不使用指南針,而是採取實物定向的方式,故應先向學生說清定向的標准:學校正門所對方向為北方。
4、對每個檢查點標上號碼標簽,每個點上的標簽數應與參賽隊數一致。
5、標定好的地圖分給每個參賽隊一張,且提前通知每個隊都需帶有手錶。
6、進行比賽。各組的賽員每隔一分鍾或若干分鍾出發一隊,出發後賽員必須離開出發方格,以免阻礙其他運動員出發。出發後須尋找所須到訪的控制點然後返回終點報到。
(二)定向活動過程(活動主體為學生,教師僅做適當的指引)
1、出發點動作
定向越野比賽中,參賽隊在出發區領到比賽地圖後,很短時間(一般為2分鍾)內就要出發。有限時間內,正確引導學生做准備工作:
(1)瀏覽全圖明確走向。得到比賽地圖後,①要瀏覽全圖,根據標繪的比賽路線,弄清基本走向;②要明確出發點與終點的關系。
(2)圖上分析選准線。根據圖上標明的出發點和第1號檢查點的位置,進行圖上分析,選擇最佳運動路線。
(3)准確、迅速起見,在出發區標定地圖定好向。
2、運動中的動作
在活動過程中,學生須做到只要看圖,就能快速准確地保證地圖方位與實地方位一致。在進行地圖與實地對照以及在運動中需要明確運動方向和運動路線時,都要確定目標點的圖上位置。為了節約時間,以便在奔跑中標定地圖,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最理想的方法是依明顯地物地貌點標定。在奔跑中,學生還需做到任何時候心裡都要明確自己在圖上的位置,而且只要看圖,就能准確地明確站立點的圖上位置。即"人在實地走,心在圖中移"。
3、檢查點上的動作
在定向越野比賽時,准確通過各檢查點是評定比賽成績的基礎。因此在接近檢查點之前,學生需在地圖上分析、確定下一段最佳運動路線,並熟悉路線兩側的主要地物、地形。目的是減少在檢查點的停留時間,保證自己能作連續運動,避免為他人指示目標。
4、終點的動作
找到最後一個檢查點後,應依據已選最佳路線,加快速度向終點運動,接近終點時作最後沖刺。到達終點後,立即將檢查卡交給收卡員。
四、活動總結
活動完畢,要寫活動總結。對這次定向越野活動仍以參賽隊為單位進行經驗總結或寫撰心得,而裁判組成員則另成一組對所做工作進行總結。總結過程中應指導學生認識:本課程目標的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態度和能力,而非比賽的成績。所以總結時,不應該過於看重比賽的輸贏,而應特別關注學生參與的態度、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關注藉助於地圖、地物辨明方向能力的掌握,關注通過此次活動所獲得的經驗與教訓。總結的形式也可以有幾種:1、舉辦「定向越野活動總結」展覽,將學生的總結展現出來。2、舉辦「定向越野活動總結」集體討論交流會,學生可以充分地暢談自己參與活動的體驗、經驗和教訓,自由地交換意見。
7. 什麼是定向越野
什麼是定向越野
它是一項有嚴謹規則的競賽項目,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許多國家經常性地舉辦定向越野比賽。
但是,如果你僅僅是把它當作一種別有情趣的散喂方式,一樣可以情趣盎然。
(一)定向越野溯源
定向越野起源於瑞典。在歐洲北部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遍布了森林、湖泊、田野和村莊。在那種復雜的地形中辨認方向、選擇前進的道路,幾乎可以成為一種專門的技巧。漸漸地,這種技巧發展成為一種競技體育運動,當地的居民、童子軍和軍隊都成為這項運動的先驅者。至今,瑞典依然是定向越野運動開展最廣泛、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在瑞典,這項運動的愛好者甚至超過了球迷的人數。
由於定向越野運動在野外舉行,而且會選擇地形復雜的地方舉辦比賽,所以想要觀賞這一運動並不容易,這也就限制了這項運動的商業化。眾所周知,現代運動是建立在商業化基礎之上的,沒有商業化的運作很難使一項運動得到良好的發展。為了解決這種矛盾,1996年一個全新組織在定向越野的發源地瑞典出現了,這個組織就是世界公園定向組織PWT(ParkWorldTour)。
這一組織致力於使定向越野運動更具觀賞性,並且有更規范的商業化操作。PWT世界巡迴賽採用累計積分的辦法。每年在世界各地舉辦6站到8站的比賽,比賽的場地則選擇在城市的公園或者大學校園中進行,每場有20多位世界頂尖選手參加,而且每個選手的比賽線路是相同的,這增加了比賽的規范程度和競爭的激烈性。
早在70年代,定向越野在香港就已經開展起來,後來又成立了香港野外定向總會",每年都定期舉行"香港野外定向錦標大賽"。從80年代初開始,這一運動逐漸傳人沖國內地,尤其在各大學開展得非常紅火。98年PWT進入中國後,這一運動在中國發展更為迅速。我國已經多次有選手參加世界比賽。隨著定向越野運動也越來越被人們廣泛了解,它開始成為一種為大眾接受的休閑運動。這種既有競技的緊張刺激。又能充分享受自然的運動。正是人們放鬆休閑的最好方式。
(二)定向越野玩法
一個標準的定向越野比賽包括有一個開始點和結束點。並且由劃定在環形范圍內的一系列控制點組成。這些控制點被編上號碼,並且用控制旗標志出來,比賽時隊員必須按照順序訪問控制點,然後通常是用懸掛在控制點上的打口器在隨身攜帶的控制卡上打上標記,以證明確實來到過這個控制點。不同的打口器能打出不同樣式的圓洞,用以區分不同的控制點。
不同控制點之間的路線並不是被規定好了的,而如何利用地圖和指南針來選擇出最快速、最合理的路線,正是定向越野的樂趣所在。大部分的定向越野比賽是採用先後出發,最後取完成比賽全程用時最短的隊獲勝,這樣可以保證所有的定位工作都是每個隊獨立完成的。但是也有採用不同賽制的比賽。比如有接力賽以及要求隊員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達盡量多的控制點的比賽。
確定方位
用指北針和地圖判斷方位並不難,可能即使沒受過訓練的人也可以做到,但是要精確地判定方位,還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任何一個方向都相對正北成固定的角度,所以只要確定北,就可以用相對的角度來確定所有的方向。在軍事用語中,這稱作"方位角",並用一個度數表示出來。指北針磁針所指示的方向是一個絕對值,所有的方位都可以依據它來得出。
首先要使得地圖與指北針成為一個共同的體系。把地圖擺放水平,然後把指北針平放在地圖之上,轉動地圖直到地圖上的指北線與指北針磁針的方向平行為止。人的位置應該對著前進的方向,這樣比較容易讀清楚地圖。但是如果這樣做的結果是必須倒著讀地圖,那麼人站到地圖側面來會容易讀一些,而且也依然可以看清前進的方向。
定位依靠的是人的知識和一定的設備。在定向越野比賽中。指北針是唯一有效的法定設備。高度計是在規則中被明令禁止的,而更先進的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是規則不鼓勵使用的設備。毫無疑問,GPS可以准確而快速地完成定位工作,甚至它已經成為軍隊野外作戰的標准化設施,但技術的強大力量並不能代替人的定位能力。所以對於定向越野的初學者來說,熟練掌握指北針的使用方法是一項最基本的能力。
路線選擇
大部分點到點的定向越野比賽,包括了出發點、一系列必須按照制定順序經過的控制點和終點,這些路線通常組成了一個閉合的環形。大部分定向越野比賽中,選手直到出發的一刻。才能得到比賽地圖。一場比賽可以存在幾個不同難度的路線來針對不同水平的選手,從初學者到有經驗的老手都有機會各盡所能。
在兩個控制點之間選手並沒有一定的路線可以遵循,確定方位和選擇前進的路線所依靠的就是選手的經驗和水平。選手們將在地圖上看到一個關於路線和控制點的線索(有時這個線索是與地圖分別給出的),在這個線索中,有控制點的數量、控制點順序、控制點代碼、語言描述的控制點的特徵,比如:小路的交匯處等等。在國際比賽中,由於選手使用不同的語言,所以這個關於控制點的線索將由一系列標准化符號結出,而學習這些符號,也是一個定向越野初學者應該學習的課程。
當選手到達了控制點,可以看到一個標記,稱為控制旗。控制旗用紅白相間的鮮艷色彩,並像盒子一樣是個立體的結構,這可以保證選手從各個角度都可以很容易地識別出來、控制旗有時是懸掛在枯樹枝上,有時是用專門的樁子插在地上。在控制旗上或控制旗附近,會有打回器,每個控制點的打口器打出的口都不一樣。選手用打口器在自己的控制卡上打出特別的孔,用以標志他確實到過這里。
事實上,定向越野簡單地歸納起來,就是在許多種可能的路徑找一條最好的,並且沿著這條路最快地到達你想要到達的地方。選擇路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正確地選擇可以幫助選手節省大量的時間,尤其在地形條件復雜的比賽中更是如此。
一個基本的定理是,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但實際在比賽中,最短的路線並不一定是最好的。有許多的因素決定了你所選擇的路線是否合理,比如說:在林間小路上前進顯然比穿越樹林要快得多;翻山越嶺也許還不如繞過它快。另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點:有的人可能不善於跑步,但穿越樹林的速度卻非常快;有的人體力非常好。但爬山卻非常慢,這些都是影響路線選擇的要考慮的問題。
在同一場比賽中,可能大部分選手選擇的大部分路線是相同的,但也可以發現,地形越復雜,選手的路線選擇也就越不同。從地圖中找到最好的路線前進並不容易,除了要非常了解地圖外,豐富的經驗和詳細的准備工作一樣必不可少。所以說,定向越野比賽並非單純的體力或者技能的比賽,它蘊涵著各種不同的變數,也是一項腦力的較量。
(三)裝備
專用的地圖
雖然所有地圖的功能都是定向,但是定向越野比賽採用的地圖是專用的。定向越野用的地圖更加精確和詳細,其中包括了更多的關於地形方面的信息,而且這些地圖設計得更加便於人們在不同條件下觀看並攜帶它們穿過野外復雜的地形。
定向越野的專用地圖已經有將近50年的演變時間,早期地圖是黑白的,通常沒有不同地形的輪廓線。但是現在舉行的定向越野比賽中採用的地圖,則有5種不同的顏色,採用5米等高線顯示地形,並用1:15。000或者1:10,000的比例尺。
雖然定向越野比賽地圖是以一般的徒步旅行地圖為基礎製作的,但它還是有很多獨特的地方,其中最大的特徵就是它有運動專用的指北線,這些線用藍色或者黑色標識。所謂的指北線是依據地球的磁力線畫出的平行線。兩條指北線之間顯示的距離是500米。這些指北線指示的方向並非正北,而是磁極北。這是因為使用指北針顯示出的北方,實際是地球磁力北,而不是地球的正北。在地球的不同地方,磁力線和正北正南之間的連線有不同的角度差。正是因為在定向越野比賽中,使用的是指北針定位,所以把這種角度差精確地提供給選手作為參考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定向越野地圖與一般地圖不同的地方還有,它有一整套國際規范的專用圖例,這套圖例在所有的正規比賽中均是一致的,這有助於選手准確快速地識別地圖。
指北針里的學問
指北針在定向越野比賽中,是另一個必需的重要裝備。好的指北針里充滿了油性的液體,這可以避免磁針的晃動,穩定地指示方向。磁針塗有兩種顏色,紅色的指北。白色的指南。由於地球南北極磁場的關系。事實上在北半球和南半球使用的指北針是有所不同的。好的指北針可以使用很長的時間,但它也有壞掉的可能,比如說塑料元件的斷裂,液體泄漏,指北針中的液體還有可能變得渾濁而影響觀看。另外,雖然是一種很少發生的惰況。但有時確實磁針的南北極會顛倒過來,這樣它指示的方向就完全是相反的。
經常應用於定向越野比賽的指北針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帶有基板的,另一種是套在拇指上的。
帶基板的指北針是在二戰時期發明的,它有一個矩形的透明基板,上面有紅色箭頭和一些平行線,用來指示前進方向;一個刻度尺,用來測量地圖以及一個塑料放大鏡:指北針在轉動室中轉動,裡面也畫有平行線。用來確定正北與磁力線之間的不同角度:透明基板和指北針的轉動室之間可以做全形度的旋轉。另外,它通常還有一個帶子,用來把指北針系於腰間。
拇指型的指北針是帶基板的指北針的一個變種,它是瑞典人專門為定向越野在80年代中期開發出來的`。它有專門的帶子,平時就套在手上,在需要定位時,用左手的拇指穿過它上面的指孔以保持方向,同時用左手拿地圖完成定位工作。這類指北針的好處就是可以用一手快速完成全部的工作。但它的不利之處在於,需要精確定位時它又不是非常容易與地圖保持精確平行的狀態。
對於這兩種指北針,每個人各有偏好,但世界冠軍在比賽時通常是兩種並用的。
其他裝備
有了地圖和指北針,你就可以參加定向越野比賽了。地圖可以在比賽時得到。而指北針甚至也可以租到。但是,考慮到在比賽時選手要翻山越嶺地進行長途跋涉,所以適當的衣服和鞋子也十分重要。定向越野對衣服和鞋子並沒有特殊的要求,一般適合遠足的穿戴就足夠了。當然有一些高水平的選手對於裝備的要求比較苛刻,因為這畢竟是一項競技性的運動。他們有專用的衣服以適應更復雜的地形條件,但通常這並不是十分重要的。
地圖是定向越野運動的靈魂,對於比賽組織者來說,是否能提供給參賽選手一張精確細致的專用地日至關重要。如果比賽是第一次在某個地方舉行,就要進行製作比賽地圖的工作:首先需要一張詳細而專業的地形圖作為依據,可以採用工程用地圖或者為徒步旅行專門繪制的地圖,但普通的沒有地形信息的地圖是不適合的。然後是依靠人工勘察。按照定向越野專用地圖的規范來豐富地圖中的地形信息,比如詳細的小路、草場的種類等等,這個工作可以由志願者完成,也可以聘請專業人員。最後是繪制並把它列印出來,這可以用專用的計算機軟體來完成。
另外要組織比賽,控制旗、打口器、控制卡是必需的。國外有專門的廠商和銷售商提供這類產品。但其實只要自己動動手,很容易就呆以自製出這些東西或替代品。
定向運動是一項處在發展和變化中的綜合性體育運動,它的技能會因為這個變化而變化。在進行不同項目的定向運動時,由於使用的裝備、器材以及組織比賽的方法不同,因而需要的技能也不盡相同。限於篇幅,這里僅介紹典型的定向運動項目——定向越野的技能。
8. 定向越野防護安全知識
定向越野防護安全知識
定向越野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認識越野圖是為了正確地使用越野圖,因此,在學習定向越野技能的階段,必須選擇最合適的場地、用較多的時間去進行使用越野圖與指北針的訓練。下面由我為大家分享定向越野防護安全知識,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No.1 定向越野運動前的運動傷害預防措施
(1) 進行運動前要進行熱身運動,充分地伸展膝關節、踝關節等關鍵部位;
(2) 運動前進行適當的補液,避免在進行運動過程中出現脫水現象;
(3) 運動員要保持足夠的體能,對於處在疲勞狀態的運動員要及時的調整自身的狀態,身體特感不適,應該暫時放棄比賽;
(4) 對於服裝上的要求:鞋子最好選用穿過一定時間的鞋子,切忌穿新鞋;襪子最好選全棉厚襪;衣服要能遮住手臂和腿部,防止蚊蟲的叮咬;
小夥伴們可以選擇我們KanPas針對定向運動人體工程需要專門設計的定向服,功能強大,定向越野裝備黨必備哦!
(5) 還要根據運動時間的氣候,選擇塗抹運動防曬霜或防凍霜哦。
No.2 定向越野運動中的運動傷害預防措施
在定向越野進行過程中,首先要選擇合適的路線,這是定向運動中最基礎的要求,但是必須要符合相關的比賽規定和原則。
對於路線的選擇,也不是兩點的'直線最好,最好在明顯路徑上運動,定向越野的地形一般都比較復雜,一定要准確的確定方位,避免迷失方向。對於選擇好的路線上如果遇到很難以通過的水潭、懸壁等,要及時的進行繞行,不能頂風硬上。另外還有一些具體的預防措施,如:
(1)進行定向越野運動中,運動員的奔跑以及跳躍一定要科學,表現在其奔跑的頻率上,不能時快時慢,那樣就會消耗更多的體力。在前進過程中,要根據選擇路線的長度,科學的安排自己的體力,既要保證穩定的前進速度,還要保證自己有進行沖刺的能力;
(2) 在雜物較多的地方運動時,要盡量避免被外物劃傷,如穿梭灌木、樹林時,可以穿戴KanPas專業定向越野透氣運動護膝跑步護腿對腿部進行適當的保護,專為定向越野設計的防刮傷防護層,可以使定向參賽者在穿梭灌木、樹林時更為安全、快捷。取得優異的成績!!
(3) 對於長距離的定向越野運動,運動過程中,要定時的進行補液,最好是每隔20分鍾左右進行補液一次,需要注意的是,補液的量也要進行控制,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根據個人身體情況來定,一般來說,成年人一次補液一般以150毫升為宜。
NO.3 定向越野中常見損傷及其應對措施
(1)皮外傷(包括劃傷,刺傷,擦傷等)
應對措施:對於面積不大的較干凈的傷口,只須用紅葯水或紫葯水塗擦不包紮.受傷面積較大需用生理鹽水或鹽開水沖洗傷口再用消毒棉擦乾,塗上消炎葯膏並包紮.
(2)肌肉痙攣(俗稱抽筋)
應對措施:主動伸展或被動拉直痙攣的肌肉,加以按摩或熱敷.如因大量出汗引起痙攣,應及時喝下大量淡鹽水.
(3)踝關節外側韌帶的損傷
應對措施:踝關節扭傷或部分韌帶撕裂時,受傷時間未到24小時,首先靜止下來,應盡早給予冰敷加壓包紮和抬高傷肢,24小時候應根據傷情適當進行理療,針刺或按摩.使用保護支持帶盡早下地活動.
(4)骨折
應對措施;骨折時用夾板,綁帶包紮固定,固定時不可試圖整復!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移動,減輕傷者痛苦.如果沒有夾板綁帶,也可就地取材,如木板,樹枝木棍等,然後急送醫院治療.
;9. 怎麼玩定向越野
定向越野運動作為一種新興的,起源於歐洲,是運動員利用地圖和指北針到訪地圖上所指示的各個點標,以最短時間到達所有點標者為勝。在世界各地正吸引著越來越多人參與並為之狂熱。它既是一種戶外休閑、娛樂運動,又是一種競技運動,且對選手的體力及智力要求較高。參加定向運動除需要指北針和地圖外,不需要特殊的設備,是一種較為經濟的運動項目。希望多點舉辦高水平的比賽,進一步推廣定向越野運動。
1、關於裝備
(1)鞋:不建議穿新鞋,容易磨腳,最好穿自己感覺最舒服的鞋子,要事先試用過,有以下幾個衡量標准:鞋面要軟,內幫介面要平整,不能刮腳,要適合自己腳型,鞋底彈性要好,中底要有一定穩定性,透氣性要好,要輕便。最好准備兩雙。
(2)襪:運動襪,吸汗襪,不能穿新襪,堅持襪子內側千萬不要有線頭,否則會磨出血泡。建議至少准備兩雙平整的襪子,最好是穿過幾次的純棉襪,不脫腳不磨腳還要吸汗,在准備活動後換上一雙,走上起跑線時那種「干而爽」的感覺,從足底貫穿全身,妙哉。
(3)衣褲:最標準的裝備是田徑服,其次是吸汗速干T恤+高彈褲,盡量不要穿棉質材料,如果沒有也不要穿牛仔褲,可以選擇普通輕便短褲+滌綸背心或T恤。要能達到迅速排汗,速乾的效果,內褲一定仔細准備,稍欠合適則有苦難言。
(4)眼鏡:調好寬度,避免頻繁滑動,必要時可以後面加個繩。
其他:號碼簿用別針與衣服縫好,提前准備好合適的襪子,不要比賽當天現找,剔除鞋內雜物,綁好計時晶元。
2、賽前一天及比賽當天起床後的一些准備工作
(1)洗澡:洗澡會在一定程度上讓肌肉鬆弛,不利於第二天的競技狀態。如果可以,盡量別洗,特別是前一天晚上。
(2)腳趾甲:清理干凈。
(3)鞋:鞋帶千萬綁好,萬一鬆了或鞋被踩脫了,慢慢繞到路邊。原地綁鞋帶=拿小命開玩笑。
(4)MM的頭發:紮起來吧。
3、關於比賽當天的飲食
早餐:建議早餐吃白米粥、麵食、雞蛋。多吃碳水化合物,但不要吃過飽,不要吃辛辣食品。
比賽途中飲水:要多喝水,不要喝酒精和含咖啡因的飲料(有利尿作用)。
4、關於開跑前的准備
熱身:到達比賽場地後,在正式開始跑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備活動,可採用幾分鍾基本伸展運動後再慢跑幾分鍾使身體發熱的方法熱身,但是不要消耗不必要的體能。
比賽時不要穿的太多,一是影響奔跑速度,二是容易出汗太多著涼。最好帶一根毛巾,比賽完馬上穿上外套,把汗擦乾。
5、關於比賽過程中的技巧
關於坡度:上坡時如果覺得累,可以大步走或者小步高頻亦可。下坡時不要沖,要收著步子跑,步幅稍大即可,落地要平緩。
關於呼吸:節奏均勻,兩步或三步一吸,有適宜的深度。
關於動作:身體不要晃動,自然擺臂,落地平緩柔和富有彈性。
關於心理:信念堅定,勇於拼搏,克服心理和生理上的困難,跑再慢也勝過走,但反對爭強好勝。
10. 定向越野的簡介,規則和技巧有哪些
體能基礎,技術是關鍵~
以下是最基本的定向技術~
有什麼疑問歡迎討論哈~
(一)、出發階段
1、標定地圖定好方向
2、對照地形選准路線
路線選擇時要遵守的基本原則(適用校園定向全過程)
①充分利用道路,堅持「有路不去越野」的原則
②起伏不大,樹林稀疏可跑的地段,堅持「選近不選遠」的原則
③地形變化較大,樹林密集,障礙大的地段,堅持「統觀全局提前繞」的原則
(二)、行進階段
1.沿線運動法
2.沿點運動法
3.分段行進法
5.連續運動法
6.一次記憶運動法
原則:盡量減少行進途中的停留
比賽時,除了向終點作必要的沖刺外,途中應作類似長跑的勻慢加速運動,如上坡稍慢、下坡要快;接近檢查點稍慢,離開要快等。在途中運動速度寧可慢一點,也要盡量減少停下來看圖、對照地形的次數。例如正常奔跑1000m需4分鍾,速度是每秒4.17m,但途中如果不自覺地停下來對照3次,每次20秒鍾,那麼3分鍾要跑完1000m,速度就要達到每秒5.56m。在起伏不大的地段作短時間奔跑雖然能達到這個速度,但不能長時間堅持下去。短時間內急劇消耗體力對整個比賽是極為不利的。再說定向運動是包括思考與跑步,當進行快速跑步時,大量血液會流到足部,目的是增加養分的供應;但同時腦部也需要氧分作思考之用,故此如何平衡兩者就是取勝之道。因此,比賽中寧可放慢速度在運動中對照,也不要停下來。
(三)、尋找檢查點階段
1.檢查點的「捕捉」
(1)定點攻擊法:當檢查點設在明顯高大的地物、地貌點上或一側,運動時先找到這些明顯點的實地位置,然後根據檢查點與明顯地物、地貌點的相對方位、距離尋找檢查點。如圖,第6號點設在獨立房的西南台地的東北邊緣,運動時先找到獨立房,再檢查點就十分容易了。
(2)有意偏離法:當檢查點設在線狀地物上或一側且運動方向與線狀地物的交角較適宜時,可有意向左(或向右)偏離檢查點,以該線狀地物為攻擊目標。運動到該地物時,再向右(或向左)沿線狀地物尋找檢查點。
例如:你要去大山腳下的一家獵屋。你可以直接定向指北針在獵屋,但很可能在行進中偏左而錯過獵屋。反之,你定向在獵屋的右邊,等地勢開始明顯上升,證明你已到達山腳,只要左轉便很快找到。
(3)數步測距法:在地勢較平坦、無道路、植被較多、觀察不便的地域內尋找檢查點,一般採用「距離定點法」,數步測距法,先在地圖上量度兩點間的距離,然後利用我們的步幅准確的測量要走的路程。方法:先量度100m我們所 需步行的步數,(設120步),當我們在地圖上發覺由A點到B點的距離是150m便可伸算出應走180步。為了減少數步的數目,我們利用「雙步數」,只數右腳落地的一步,便可把步數減半。上面的例子雙步數為90步。
(4)地貌分析法:地貌有一定起伏,檢查點設在低小地物附近時,採用「地貌分析法」尋找檢查點比較理想。主要是根據地圖上檢查點與地貌的關系位置.分析出實地兩者相對應的關系位置,並依據這種關系位置來尋找檢查點。如圖,如圖,第13號檢查點設在小山東側陡坡南拐角,運動時先找到小丘頂上,在山頂位置通過地圖與現地對照,判定出檢查點所在的山背,然後沿山背下山就能看到陡坡,再找小陡坡南拐角檢查點就十分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