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那火箭炮
『壹』 利比亞戰爭中,最牛的是什麼皮卡應該是尼桑皮卡。。。
不是,是中興皮卡。出口量大,照片上見的多。江鈴、長城皮卡也有一部分,豐田、尼桑少,因為性價比的關系。利比亞人將皮卡改裝成戰車、坦克,發揮了聰明才智,牛人多。從7.62毫米口徑到14.5毫米口徑,從單聯裝到四聯裝的各種機槍,從1.7毫米口徑到122毫米口徑的火箭炮,甚至武裝直升機專用的火箭發射器都被他們裝上了皮卡,改造成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武裝皮卡車,將利比亞沖突演變成了「皮卡戰爭」。
『貳』 為什麼中東地區打仗都會用到皮卡車
首先是客觀環境所迫。
我們看到,無論在中東還是非洲,用皮卡的,多是反政府武裝,比如阿富汗塔利班、葉門胡塞武裝、非洲查德游擊隊等等。這些組織多數被定義成了恐怖主義或者非法的性質,受到公開武器和物資的禁運。所以,就算手頭有錢也只能從黑市上買些軍火和輕武器,軍用裝甲車輛是很難搞到手的。
而皮卡屬於民用物資,並不在禁運的清單上,隨便買,價格還便宜,所以非常容易獲得。總之,從表面上看,皮卡對裝甲,貌似就是螳臂擋車,以弱擊強,分分鍾會被碾壓。然而,在中東特殊的環境和戰況下,面對武裝皮卡行雲流水般的攻勢和各種出其不意的伏擊,正規軍的裝甲部隊竟然成了弱勢的一方。
不過,客觀看,這種皮卡+AK47和火箭筒模式,只適用於低烈度的局部戰爭沖突,一旦早遇到那種從電子戰和爭奪制空權開始的大規模信息化戰爭,皮卡武裝顯然還是不敵成建制的正規軍團的。
『叄』 在一些動亂國家的地區的暴民改裝的皮卡上能裝的最重最大的武器是什麼能裝機器裝高射炮,那能裝坦克炮嗎
比卡車肯定不能裝坦克主炮,估計打完一發後座力就讓車報廢了。
皮卡車的後坐力極限大概是迫擊炮,響一下車子搖晃個不停。
高射炮估計有點勉強,會影響車的使用壽命,架高射機槍沒有問題。
暴動國家的反叛組織,最強大的常規武器是武裝改造卡車,擔任自殺性攻擊、突破敵方火力封鎖。
『肆』 從沙漠皮卡的戰技術性能看現代游擊戰方式
游擊戰是我們在戰爭年代的獨創,是經過實戰檢驗的血與火的總結。游是走,擊是打,字面理解為游動攻擊。游而不擊是逃跑,擊而不游是拚命,兩者都要不得,所以其精髓在於人人皆知的十六字訣: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
用專業的術語表達即為: 合理選擇作戰地點,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選擇作戰時機,戰斗結束迅速撤退 。
回顧近幾年發生在中東和北非的幾場局部戰爭,皮卡能夠大行其道,從其戰技術性能指標來看,都符合游擊戰的基本要求。
A、機動靈活。這是游擊戰的基礎 。在廣袤的沙漠地區,結實耐用的皮卡有相當大的速度優勢——兵力可以快速集結;面對強勢的對手,可以迅速撤退;相比重型的坦克、裝甲車,皮卡在遭到空襲的情況下,生存的幾率也相對大一些。
政府軍裝甲運兵車被殲
改裝的皮卡車雖然是民用車,但速度和載重量都遠遠強於上世紀50年代出廠的裝甲部隊。再加上正規軍的作戰素養低劣,民兵的皮卡大軍能夠隨時集結發動突襲,還能夠在擊潰敵方陣線後快速追擊,即使面對強敵攻不下來,皮卡的速度也能保證安全撤退,絕不會陷入陣地兆如碰拉鋸戰。
B、武器平台的改橡頌裝潛力。能夠匹配全地形、全天候作戰 。從7.62毫米口徑到14.5毫米口徑,從單聯裝到四聯裝的各種機槍,從107毫米無後坐力炮到122毫米火箭炮,甚至武裝直升機專用的火箭發射器都被可以被裝上皮卡。在缺乏戰術訓練的正規軍面前,看似強大無比的裝甲部隊,實際上一發40火就能幹掉。
C、後勤獨立。這是更深層次的原因,也是相對高級一些的指揮官需要考慮的問題。一場仗怎麼打,打成什麼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後勤 。民兵組織和叛軍基本沒有成體系的後勤技術保障條件,所以皮卡被無法替代地成為了戰場主角。
一輛坦克即使在公路條件下行駛,百公里的油耗也達到了二、三百個油,對於對於交戰雙方的後勤補給來說都是一個沉重的包袱,再結合當地的作戰環境和沙漠地形,其實雙方都不具備使用重型車輛進行戰斗的條件。政府軍的重型裝備一旦大規模集結,馬上就會成為西方空襲的活靶子;而反政府武裝又沒有獲得與使用重型裝備的能力,雙方武器族談裝備平衡點出現。
而民用皮卡成本低廉,一般百公里油耗也就十幾升,經過加裝武器平台的車輛一箱油就可以機動幾百公里,並能持續作戰好幾天。更重要的是,一輛裝甲車的價格,足可以購買一百輛皮卡。並且皮卡對後勤的依賴更低,裝上三五個人和一些給養,再臨時加裝一些武器,不管是機槍、火箭炮還是反坦克導彈,都可以形成一個獨立的作戰和機動,甚至是生活單元。
所以,皮卡模式成了以小搏大的成功典範,而改裝皮卡則基本成了民兵級武裝。
前文回顧: 皮卡,為戰爭和改裝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