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跑背包50km
❶ 越野跑需要什麼裝備
越野跑需要什麼裝備
1、越野跑鞋
跑難度不太大的越野的話,穿路跑鞋也可以,不過為了跑得安全而輕松,強烈推薦越野跑鞋。可以在容易打滑的土路上增強抓地力、在石頭路上減少突起硌腳、在不平整的地面減小鞋底的磨損、被樹根或石頭絆到腳時保護腳踝等方面都卓有成效。鞋底的硬度和看起來的樣子相反,穿上就會驚訝於其舒適性。
2、襪子
可以穿著近年出現的具備各種各樣功能的襪子。僅對容易起繭子和水泡的地方加厚、具備適度的緩震性、支撐功能、透氣好、抗菌除臭等功能都十分受歡迎。因為腳要在鞋裡保持活動,所以並不推薦整個很厚的襪子。選擇適合的襪子,鞋的舒適感也會提升。
3、背包
針對越野跑期間的補水方案,准備背包是常識了。可以每次少量、高效地補水。選擇背包時,要確認背包適合身體、很少晃動。另外,東西少的時候,通過扎帶、拉繩捆住裝備保證裡面不來回搖晃也很重要。如果腰帶上有口袋,裝補給食物等會很方便。
4、雨衣
即使是矮山,如果天氣變化時無法輕易返回的話,最好准備好雨衣。推薦兼具高防水性和透氣性、可以疊小收納起來的戶外品牌的雨衣。防水性好的風衣(沖鋒衣)也能應付一些雨水,所以根據線路和季節選擇使用吧。即使天氣好,如果出著汗站住,馬上就會感覺冷,所以休息時最好馬上披上風衣。
5、照明裝備
初次去的線路,最好帶上頭燈或小型手電筒。即使出發前做了調查和計劃,實際跑的時候可能行程多耽擱一些時間,下山時太陽已經落山了。對於隨時會遭遇扭傷、膝痛等的越野跑,時間過得飛快。此時如果帶著照明設備,行動就可以不必慌張。也別忘了帶上備用電池。
6、地圖、指南針
為了防止進山後迷路、遭遇意外,地圖和指南針也要准備好。登山專用地圖上記載的線路耗時預計對於越野跑者來說,以“線路耗時的大約三分之二跑完”來折算。為了能更好的解讀線路,也要學習看地圖的能力。
7、計時裝備
通常跑步專用的手錶就足夠了,不過海拔計、心率計等功能對於客觀分析自己的跑步也很有用。此外在山中的時間管理對於防止出現意外也很重要。
8、手機
雖然在山裡依賴手機是很危險的,但實際上即使山裡,在山頂或山壟上有時也有信號。為了在受傷、遭遇意外等緊急情況下聯絡使用,推薦還是帶在身上。因為放在背包里也容易被汗水浸濕,所以要用塑料袋保鮮膜等做好防水。
9、食物、水
能量膠等食物既省地方熱量又高。但是如果只吃甜的會膩,所以也帶一些飯團吧。按照每跑1個小時吃一個能量膠計算,稍微多准備一些。另外如果中途斷水就不得不中止行程,所以如果中途沒有補給點,帶去的水量要謹慎考慮。還可以帶上些營養素(如泡騰片等)。
10、急救裝備
越野跑可能會受各種傷。作為最低限度的急救准備,帶上一卷非伸縮性的綳帶吧。因為扭傷走不了路是很可怕的,所以學學固定腳踝的方法吧,對於膝痛時的固定也有用處。出現擦傷、割傷等情況,用水沖洗傷口然後下山處理就好。如果遇到大出血也可以用綳帶止血。
11、其他裝備
帽子不僅能遮陽,在野外還能防止被伸出來的樹枝劃傷面部。戴上手套,對於危險的越野有所幫助。還有可以背在包里的護臂、抓絨衣等,試季節情況也可為了防寒准備上。另外最好也帶些衛生紙應急。
12、水壺包、線路圖
日本山地拉力賽等這種耗時長的比賽,大家都會背著背包、帶著食物和風衣等東西跑。頭疼的是20、30公里距離的比賽,補水點又稍微少了點的情況。這種比賽會有很多選手使用可以掛在衣服上的水壺包(譯者註:或水壺腰包)。此外,幾乎所有比賽都會提供比賽的說明圖,所以沒必要帶地圖去。如果不放心,可以帶上容易看懂上升下降的線路海拔圖,對於有效分配配速會有幫助。
適合越野跑的路線有哪些條件
1、富含適度的起伏:越野跑的樂趣之一就是下坡的速度感。如果想要享受下坡,當然路線中也要包含相同程度的上坡。適應了上坡時升高的心率就會習慣了。
2、可以跑幾公里到30公里的距離:因個人長跑能力、路線本身海拔落差而異,能跑的距離也大相徑庭。不過一般跑者可以享受著跑完的距離在30公里左右以內。
3、盡可能不包含柏油路:既然是特意來跑越野的,與其跑在硬瀝青路上,不如享受柔軟的土路、或是考驗平衡感的石頭路上。
4、海拔不要過高:雖然3000米級別的山也有可能作為越野跑路線,不過考慮到跑步用的輕裝的安全性,還是小山丘左右的海拔比較放心。
5、換乘容易:路線的起點、終點要在電車汽車方便到達的地方。盡量避免每天運行次數過少的巴士換乘站。
6、循環路線:因為起點和終點在一起,所以開車會很方便。坐電車也可以方便地把跑步不用的行李寄存在投幣儲物櫃里。
7、撤退路線多:遇到天氣惡化、身體狀態不佳等的情況,如果隨時都有撤離的下山路會比較安全。
8、越野裝備可以運行:標示越多就越不用擔心迷路,能夠讀取地圖的越野路線通常都是開放的。這樣的路線可能驢友會比較多,如果是新手還是人越多的地方越安全一些。
9、和朋友一起跑的`話,選擇往返路線更方便:因為跑友間實力有差距,也會有人因為各種原因掉速,掉速的人早一點折返的話可以保持一起回到終點。分別折返後,因為形成速度慢的人被速度快的人追趕的隊形,可以安全方面也會比較好。
進山之前,至少要了解這些
撤退路線:如果受傷或身體狀態不佳,可以預見無法按時跑完預定的行程,預先在山地地圖上查好從越野路線下撤的逃生路線吧。
天氣:惡劣天氣下進山是非常危險的,請務必提前確認天氣預報。
公交、電車時刻表:要搭乘公共交通從山裡回來的話,務必確認時刻表。特別是離山比較近的公交站,末班車時間也會比較早。使用備用的回撤路線時也別忘了確認要搭乘的公交時刻表。
可以補給的地方:是否有山中小屋等售賣飲料、食物的場所影響著行動的計劃。如果有的話就可以隨身少帶一些補給。不過自然水源經常有乾涸的情況,可以說不太靠譜。
首先從附近的小山開始,打著用稍快一點的速度享受徒步的計劃去嘗試吧。
❷ 越野跑入門級,應該要有哪些裝備
裝備選擇
T 恤:越野跑時穿著普通的跑鞋和T 恤是行不通的,需要選擇磨損性強的面料。面料盡量選擇外層是編織緊密的尼龍材質,能夠抵禦各種磨損;內層是柔軟的聚酯纖維,穿著起來既舒適,又能快速吸除汗液;背面更長,接縫處都更為牢固,這些結合起來,就能讓登山者在訓練過程中保持乾燥清爽的感覺。
連帽衫:冬天可以選擇越野帽衫。其由堅韌的網眼布製成,能讓熱量快速散發。
運動內衣:鉸接式T 字背心能讓運動員在最大范圍內移動身體。
短褲:同樣是耐磨面料製成的短褲,接縫牢固,通風透氣。
(2)越野跑背包50km擴展閱讀:
越野跑時,由於跑的地點和環境在變化,所以跑的技術也要因條件的改變而隨之變化。
下面介紹的僅是在幾種常見地形上的越野跑技術:
1、在道路上時,採用基本上與中、長距離跑相同的技術,並盡量注意在路面平坦的地方奔跑。
2、在草地上時,用全腳掌著地,同時留心向前下方看,以免陷入坑窪或碰在石頭上。
3、上坡時,上體應前傾,大腿高抬一些,並用前腳掌著地,小步跑上去。遇到較陡的斜坡,可改用走步的方法或用之字形跑法(走法)。必要時可用單手或雙手輔助攀登。
4、下坡時,上體應稍後傾,並以全腳掌或腳跟著地的方法進行,遇到較陡的下坡或坡面很滑的斜坡,可用側腳掌著地,甚至採用蹲狀的並用手在體後牽拉(草、樹)、撐(地)方式的行進。到達下坡的末端(一般8—10米),便順坡勢疾跑至平地。
❸ 越野跑50公里 需要登山杖嗎
需要的
登山杖(建議攜帶);
③ 頭燈+備用電池(100K組必備);
④ 手機+充滿電(必備);
⑤ 水袋包或運動水杯(必備);
⑥ 急救毯(必備);
⑦ 哨子(建議攜帶);
⑧ 簡單醫用品(建議攜帶);⑨ 垃圾袋(必備)如果是平時玩玩,需要一雙越野跑鞋,盡量帶壓縮的長褲、皮膚衣、背包。
❹ 備戰超長距離越野跑需要准備哪些裝備
看你的預算了。如果是土豪不差錢,全套行頭2-3萬塊錢差不多夠了。如果是工薪階層,保證兩雙越野跑鞋、背包這兩大硬體和其他零碎,3000差不多了。如果再壓縮,可以壓縮在2000以內。
裝備這東西,永遠都是錦上添花的。2016嶗山100冠軍郭慶偉,手拎著一瓶礦泉水,穿著200多塊錢的多威運動鞋,就戰勝眾多好手獲得冠軍。
頭巾、空頂帽、有頂帽、遮陽帽、頭帶、頭燈、電池、壓縮衣、背包、號碼帶、手杖、臂套、壓縮褲、小腿套、越野跑鞋、豆豆襪、手套、GPS手錶、能量膠、鹽丸、乳酸丸、肌鰹強、水壺、皮膚衣、抓絨衣、排骨羽絨服、哨子、保溫毯。
基本就這些吧,100公里比賽基本覆蓋了。
❺ 如何選擇越野背包
一越野背包的作用
①背各種物品。越野賽或者越野跑基本上都在遠離城市的山裡進行,沿途不可能隨時買到水、食物,跑步時你又不可能將這些補給拿在手上,所以你需要將這些補給背在身上;
②背水。越野比賽中,由於受到環境限制,補給站點不太可能像城市路跑比賽那麼密集,越野賽中兩個補給點的距離大多10公里左右,這時,在長距離越野賽中,單純依靠站點補給而不進行自我補給,你很容易身體脫水甚至能量耗竭;
③背食品垃圾。越野賽強調人們對自然環境的重視和對於環境的保護意識。盡可能自給自足,減少對於社會資源的消耗是越野賽的精神,自我補給就是這種精神的體現。
二、腰包只適合短距離跑
在日常城市路跑中,或者在城市馬拉松比賽中,腰包是跑友最常見的裝備,放個手機、鑰匙、零錢或者能量膠,十分方便,有些腰包同樣可以放入水壺,但為什麼越野賽中腰包卻不大常見,被越野背包取而代之。這是因為:腰包通常不能帶太多物資,也不能太重。太重的話,負重直接壓在腰部以下,甚至會影響到你的奔跑速度和跑姿。到那時,無論你的上身多麼地輕松,你跑起來也會特別痛苦別扭。即使有些腰包可以放入水壺,但由於重量明顯增加,跑起步來你也會感覺不是很舒服,這樣的腰包僅僅適合中短距離跑步。
三、越野背包的好處
可以把負重比較均勻地分散到上身、肩部和背部,這時負重與你的身體融為一體,你就不會感覺到特別沉重,而不是直接壓在腰部和下肢,繼而影響奔跑。
四、如何選擇越野背包
1、買多大的背包,目前越野跑背包容量什麼規格都有。此次報110公里組的可以購買8L以上背包。50公里組的購8L以下背包,這只是我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2、注意重量,其次我們要關注到背包的重量,為了減輕負擔,我們肯定會選擇更輕一些的背包,但越輕往往背包的支撐作用就越差,而支撐型良好,不至於給肩背更大壓力,重量可能就會顯得重一些。是選擇輕的呢還是支撐性能好的,這個自己去取捨。
3、建議購買水袋放入背包,首先介紹一下什麼是水袋,水袋作為一個容器,它的容量一般是1.5L到6L,製作水袋的材料是食品級TPU,具有抗菌防霉,抗壓防爆的特點,比較耐用。水袋通常搭配一個背包使用,跑步中可以特意搭配貼合形的水袋背包,而且使用水袋時是使用導管和水嘴來飲用的,水嘴可以通過單手操作吸水或用牙齒擠壓吸水,這一特點使水袋的便捷性大大提升。而且隨著飲用水的不斷減少,水袋的真空原理也會使得不斷變小,一方面水不會在裡面晃盪,也不會擠占背包空間,而且質量較好的水袋可以裝各種飲料甚至沸水,不用擔心破裂或漏水問題。
4、舒適性:在舒適性上的考慮同樣必不可少,一般背包都會在腰帶和肩帶增加填充會增加舒適性和穩定性,但是它們也給整個背包增加了重量,所以在何種位置做出需要更多保護的選擇也是作為跑者的你自己應該最應知道的,同時要有足夠足的口袋以填充必要地食物補充,如能量棒和電解質這一類等。如果背包前胸扣帶還不夠穩定,最好將下方的背包松緊帶綁上,雙重穩定,保證背包不會過多晃動搖擺、保證水壺水瓶不會過多離身跳躍。
五、背包品牌
背包從一百多元到價格過千可謂琳琅滿目,入門跑者可以先選擇低級別的越野背包用起來,待能力和經驗提高後,再行購置檔次更高的背包,這樣更為理性,當然土豪隨意。
❻ 一次深度體驗——50km越野跑
9月初,重慶的火辣天氣已經漸漸消去,然而我對跑步的熱情卻持續鬥志激昂。9月3日,在我的家鄉獨自跑完了個人第一個一個馬拉松的距離。耗時4小時29分鍾。對於第一次馬拉松的感受,應了村上春樹第一次馬拉松的感受。前面30幾公里只管機械式的奔跑。難受的都在33公里以後。然而在這次跑步的前一天我接到去參加山鷹50km越野賽的通知。時間在9月9日舉行。
當我跑完42km的感受是,雙腿每一塊肌肉稍稍觸碰都有一種隱隱作痛的感覺,全身已被無數的鹽粒灑滿。我很難想像去跑完50km之後的感覺,並且這50km不是平路,一半是上山,一半是下山。最重要的是我完全沒有退縮的念頭,反而期盼這一天早點到來。
提前一天來到了越野跑的出發點。到的那天下午,陽光燦爛,山腳下,空氣清新宜人。晚餐時間,賽事負責人大致講解了一下線路以及補給點,便吩咐大家飯後早些睡覺。原來50km的開跑時間在第二天的早上6:00。對於我來說早起不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兒,然而,為了明天保持一個更好的精力,我還是早早睡去了。
第二天凌晨,跑友們吃過早餐,天還未亮,都已集結在了起點,一個個精瘦的身板,前一天一起坐大巴的跑友,據他所述,他已經是跑過十幾次全程馬拉松的人,去年的山鷹50他已參加了,花了12小時45分鍾。更可喜的是,他的煙癮無比大,在長跑愛好者里,實在是罕見。看著他們一個個精緻而專業的越野包,我的包包還是前一天在迪卡儂花了19.9買的簡易包包。穿著一雙平常馬路上的跑鞋,旁邊的跑友感嘆道:但願今天不下雨,不然你這鞋子跑起來就很悲催了。9月初的早上六點,天還是黑噥噥的,哦,主委會還要求帶頭燈,我心想馬上就天亮了,隨便拿個手電筒就OK了。
帶著一顆好奇心,以及一身看起來不那麼順眼的裝備出發了。在起跑幾百米之後便開始一路上坡,基於最近幾個月每月都有200km左右的跑量,跑起來還算輕松。一段長滿青草的石子兒馬路,一段較為奇缺的山間小道,起初,我還帶著無線耳機,一邊聽著《得到》,一邊跑著,本想,就這樣悠哉的度完今天的行程,不料,天公不作美,在起跑30分鍾之後,就已經開始小雨紛飛了。只得摘掉耳機,把手機與耳機單獨放進一一塑料袋裡。在雨中奔跑。一會兒小雨,一會中雨,全身已濕透,在雨中奔跑的經歷也有過,有時候還挺享受在雨中奔跑的感覺,我還特地問了跟我同速的跑友會不會得感冒,他說:「在跑步的時候毛孔張開汗液往體外排,寒氣是進不去了,不會得感冒的。」
在未來的10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我與這跑友基本是一起度過。一路上得知,他今年51歲,主業是大學教師,11年開始跑步。這六年裡參加過至少50次以上的全程馬拉松,至少50次以上的越野賽,還跑過一次400㎞的超長耐力越野,用時93小時。有時候,最為享受的是能與與眾不同的人近距離接觸。當然像他這種經歷的跑友是被主委會特地邀請過來體驗的,去年拿了第五名,今年的目的主要是體驗與欣賞風景,他與我一路上談天說地,時而小作逗留,拍上一兩張美照。
在第一個補給站到第二個補給站之間,有兩次跑錯,第二次多跑出去了1公里多,與我同路跑友談起,他在香港參加一次越野賽時,多跑了20幾公里的情況,最後還是堅持完賽,在他看來是自己對自己額外的獎賞。讓我看見了一個真正熱愛跑步,同時還淡泊名次、有始有終的人。他一路上叮囑我,第一次參加越野賽一定要控制好速度,重在體驗,順利完賽就是一種勝利。
中途一共有7個補給站,到達第三個補給站時,完成了21公里,耗時3.5小時。接下來有3.6公里最為艱巨的爬升。有些地方坡度接近80度。唯有拉著鎖鏈或者手腳並用,一路爬上去。在陡坡的後半段時,身心疲憊,一路的跑友展現出了夯實的基本功,勻速的持續前行,我只能放慢一個檔次的速度,爬幾下,停留幾秒,再爬幾下,再停留幾秒,就這樣緩慢的爬行到第四個補給站。這個爬坡用時1.5小時。
在第四個補給站吃了一兩碗小米粥,繼續前行,到第五個補給站,坡度不大,比較舒適的完成了這段行程,到第五個補給站時,志願者反復強調,接下來10㎞,一路下坡,好好享受吧。殊不知上午幾小時的持續下雨,已經把這種「享受」變成了「考驗」,加上我穿的只是一雙普通的馬路跑鞋。雨後原本都已經很滑的山溝在前面20幾位跑友的鞋底親吻,路面變得異常濕滑,剛剛開始我就腳底打滑多次,越到後面越不敢下腳了,只得拉著兩旁的竹子滑下去,沒有竹子的地方,倒著爬下去。一路慢速,加上前面六七個小時的體力消耗,顯得這10km得下午無比的漫長,在3.5小時之後,爬完了最為艱難的10km的泥濘小道。到第6個補給點時,離終點還有11km。補給站的朋友特別提醒,我們已經完成了最為艱難的路段了。與我同路的趙老師提議讓我先跑著,一路上他都在等我,老鳥就是老鳥。
我邁著沉重的步子,慢速往前跑著。最後這11km,多為景區景點路線,然而我也無心觀賞周圍的美景,只想最後這段距離早點完成。在最後快到終點時,趙老師輕松的趕了上來,還有一位剛剛從高原下來的職業跑友由於醉氧放棄了追求名次,我們一同到達的終點。用時11小時28分鍾。
完賽後,由於晚上得坐車趕回重慶,我不得不忍受這種疲憊,回酒店換洗,淋浴時,為減輕腳部的負重,我癱坐花灑下面,享受著童年時的洗澡方式。
當我第一次跑10km時,最後一兩公里是一種煎熬,當我我第一次跑21km時,最後幾公里身體各種不適,當我第一次跑到30㎞時,完全不力回家,當我第一次跑到42km時,我開始變得從容。當我第一次完成50km時,我已經習慣了最後這幾公里的不適感。
突破舒適區,總得體驗這種不適,不過,我的人生目標絕不是成為職業跑者。我希望我在這種經歷的磨煉來輔助提升我的教學方式,我希望我在幾年後是一名優秀的老師,其次才是一位跑步愛好者。
❼ 記2019TNF100越野挑戰賽50km
2019年新年願望之一就是繼續和小夥伴們馳騁山野之間。因為去年完成了TNF25KM和幽州30KM比賽,所以對與50KM的比賽還是充滿著嚮往的。在TNF公布比賽日期的第一時刻,在小夥伴的忽悠之下,頭腦一發熱的就報了50KM,想著有美美完賽獎品和去年一直沒有見著的美食在等待,還是充滿了期待。
春節之後為了准備名古屋女子馬,一直沒有跟邢姐上山。4月回來之後也一直沒有跑量。於是有了強烈的賽前焦慮。跟著劉叔的逛吃小分隊在四月底穿了一次三峰,體驗了雨戰與為期四天的臀腿酸疼的殘疾人生活。對50KM是否能完賽感到深深的憂慮。賽前一天,由於第一次參加0點出發的比賽,於是小夥伴們都說白天倒倒時差,可是睡了一小時左右就睡不著了。擔心凌晨12點已出發還沒到補給點就餓了,困了。一早規律上廁所的習慣找不到洗手間了……(完全是瞎折騰,小夥伴說帶了那麼多膠做補給,還會擔心餓)
5月11日22:00我們到到達了狂飆樂園。剛停好車就看見11號14:00出發的百公里選手們已經跑完50KM回來了。興奮的我們被攝影師抓拍到燦「爛」的笑容。
一到狂飆樂園,氣氛就已經high起來。The North Face跟往年一樣,把場地已經弄成了嘉年華。趕緊和小夥伴們集合,貼膜,存包,照定妝照,各種偶遇與自拍。
由於男子100KM大神運艷橋以10小時多的成績完賽,為了見證這一歷史時刻,主辦方把我們50KM的出發時間推遲了幾分鍾。興奮的人群沖了出去。在第一個小坡我和劉叔就跟蕊爺,小黑,鏟子失散了。在目標感和執行力極強的劉叔的帶領下,前5KM我們一路趕。追上了安南和享榮。黑夜之中,戴著頭燈奔跑的人群讓山路成為了銀河。
2018年,25KM比賽也是和安南,享榮一路同行。今年大家的狀態都比去年要好很多。一路上聊著,笑著。想想第一個大食堂就在前方,充滿了希望。到了CP1,已經看不見劉叔。趕緊喝了一杯半可樂,頓時覺得滿血復活。切西瓜的志願者是歐哥,打了招呼,抓了一把西瓜與小夥伴分享。遇見跑100KM的靜姐坐在旁邊很是疲憊,有些替她擔憂,畢竟她已經跑了60多KM,體力已經消耗了很多。但是後面的路還得自己跑,只能說一聲加油。在這里,我們集合了lena,薛園,蕊爺,小黑,享榮,安南,一起向6KM以後的CP7出發。
上山對我來說一直是弱項,下山是強項。但是對於lena來說,正是相反。CP6以後的一個大下坡,lena的腿就疼了。想著後面還有那麼多的爬升與下坡,我們都很擔心她會退賽。畢竟安全第一。在CP7,lena打上了綳帶。最終她還是忍著疼痛完成了比賽。人生的旅途上,每個人都有自己強項,弱項。按著自己的節奏堅持走下去,最終都能獲得屬於自己的成功。
因為去年吃過CP6的補給,沒有什麼驚喜。從CP7開始,真正開始了The Nice Food流水席大餐。CP7吃了好吃的方便麵,在CP8吃到了黃桃罐頭,CP9喝了冰點大哥私補的紅牛,在CP10吃到鹵煮,喝了熱咖啡。自助大餐才是參加越野的目的(後悔時常和小夥伴抱怨,799元的報名費是能吃多好的自助餐呀)
從CP7出發,差不多已經4點左右,天開始慢慢亮了,天空已經慢慢開始變藍。路上的聊天慢慢變得少一些了。上坡走,下坡跑成了我們的策略。到了鬼見愁,天已經亮了。合個影,就開始面對一連串的窄台階了。幸虧春節前跟邢姐跑仰山的時候,邢姐教過我和lena這段該如何下山。於是趁著邢姐神技加持,爭取了不少時間。
跑過大部分的台階、石板路和防火道,穿過西山公園,我們終於達到了CP8。之前何亞君助盲團的鄭哥就告訴我這個點有盲人志願者在為大家服務。盲人跑友一直給了我很大的鼓勵,他們一年四季每周六早7點都准時從北京的四面八方趕到奧森練習。那種堅持是連我都做不到。每次給朋友介紹何亞君助盲團的時候我都會說,是盲人跑者給了我很大的鼓勵與幫助。
作為婦聯團長的安大爺一直是我們婦聯的大腦。一直帶著我們每段的節奏,一直鼓勵著我們。婦聯1上演在2018年成都雙遺,婦聯2上演在2018年TNF100的25KM,今年是婦聯3。我們開玩笑的說明年TNF100的100KM可能就是婦聯4了。安大爺說,到了CP9我們就要好好的休息一下,好好吃一頓。剛到了CP9,就收到冰點大哥私補的紅牛,萬分驚喜。冰點大哥下周要參加幽州100的100KM組比賽,於是今天來給他的跑團的做私補。特別感謝他,讓我在好漢坡之前來罐紅牛頂一頂,沖上去就完成最難的一個賽段了。在這個補給點,小黑辛苦背了一路的午餐肉被我們瓜分了。這也是這一段我吃過最好吃的肉了。
路過了水庫,在往CP10出發的路上,我們5人小分隊又分成了2個隊伍。天也開始一會下雨一會停。我們的防雨外套就一會穿,一會脫。一會爬升一會下降。終於到了好漢坡下最後一個藍天救援隊的位置。剛靠路邊坐下,旁邊的哥們就說到這的女生都是女漢子呀。我心想,那裡是女漢子,明明是女瘋子呀。我們好好的補了一下膠和鹽丸。我一口氣吃了2袋膠,頓時覺得頂了(太甜了)。1.4km的路程,400多米的爬升,貌似也不難。到了好漢坡才知道,真是手腳並用。好幾個地方一抬頭只能看見前面一個人的腳後跟。一路的爬升,在一路的忽悠中我們終於見到了山頂的CP10。經過了幾陣雨之後的山頂比去年還冷。趕緊補給了熱乎乎的鹵煮和咖啡,想著南坡村有我們魔跑團的小夥伴等著,感覺充滿了希望。
CP10之後經過一段防火道,幾乎是一路很舒服的下坡。路上遇到很多25KM的選手,他們還精力充沛,興奮的喊叫著。我們50KM和100KM的早已安靜的只顧往前走了。下完一個坡,我們就想快到南坡村了吧。可是每次都接著另一個坡。經歷了漫長的堵車,遠遠的我就聽見歡呼的聲音。於是大喊著二離,小喵的名字,超過一隊人,終於回到了防火道上,見到了親人。一一擁抱,之前的疲憊全部消失。坐在小馬紮上吃著私補的西瓜。整理一下發型,塗個口紅,美美噠朝著最後5KM出發。
最後的5KM防火道輕松且充滿了希望。和安大爺幾乎一路慢跑,比我們預計的時間提前安全完賽。拿到完賽包,就收到了官方成績簡訊13:14:05。大大超出我這個完(玩)賽派吃貨選手的預期。用這個很有意思的成績祝麻麻母親節快樂,愛麻麻一生一世。
(紀念我的首個50KM,現在已經忘記越野跑過程中的痛苦,只記住了以上的美好。並且在今天下午5.13已經為自己挖了另一個坑了)
❽ 五十公里越野賽對於一個新手來說有多難平常也就校園跑個五公里,偶爾十公里,不過堅持了半年健身了,雖
50㎞越野跑,完全是全新的嘗試。
希望你循序漸進的訓練,既然你能跑10㎞,最好先從路跑開始,用18-24周的時間參加半程、全程馬拉松,感受一下比賽的氣氛,增加比賽經驗,拿到越野跑的通行證,所謂通行證就是全馬完賽證明。
參加50公里越野賽的條件,各個比賽組委會要求不完全一樣,一般要求至少完成過22㎞越野賽或者全馬就能報名,當然也有不規范的圈錢比賽只要求半馬成績就行。
報名時一般需要提供全馬完賽證明和縣級以上醫院體檢證明。
50㎞越野跑,比賽前建議至少進行3個月以上的針對性訓練,平時每月路跑量建議不低於200公里,有條件每周或者每半月要跑山路或者多爬山,要麼就多爬樓梯。賽前一兩個月每半月進行一次30㎞左右,1800左右爬升的山地跑。上山一跑你就會發現自己的不足,而後針對性的補短板。
跑完了你會發現用到的肌肉和路跑完全兩回事,臀部、上肢力量也要加強。
越野跑裝備也很重要,而且價格比較高,越野跑鞋、背包、跑杖(不是登山杖)、頭燈、皮膚風衣是五大必買裝備。
強大的胃也很重要,馬拉松單純補液或者補水果就行,越野跑時間比較長,新手50㎞首野一般都在7-14小時不等,途中必須要吃東西,腸胃不強大,難以保持充分體力。你得適應吃了東西休息5-10分鍾馬上運動。
另外你還要適應夜跑,黑暗和孤獨是少不了的,越野跑不少比賽是跨夜的,比如北京TNF100,半夜0點出發,凌晨2點左右要過一大片墳地,有時候跑的太慢,大野地就你一個人,確實需要克服黑暗所帶來的恐懼感,所以頭燈建議不低於160流明,越高越好,我見過用500流明的,打開確實有心理安慰效應,但注意滿電池續航時間最好不能低於4-5小時,
最後就是希望你能早日完成自己的越野跑夢想!有什麼問的盡管問。
❾ 越野跑 包 多少升
看你參加比賽的距離,如果是50km或以內的比賽,其實一個小的水袋包就足夠(也許帶水壺的腰包就可以了,比如Raidlight 800+200的腰包,稍微貴點),比如美國Ultraspire Spry或者是Nathan 的類似款(款號忘了,淘寶有不貴),如果是100k或者100M,那你最好背10-20L的包,比如:salomon的10+3,或者其S-lab系列的包,Ultimate Direction 的 SJ系列、PB系列及其升級款、raidlight ultralight Olmo 的12或者20L(前者較為合適),當然還有別的就不一一列舉了。如果平時訓練用,50KM能用的平時基本能用。 包不一定看容量多大就是多大,因為還有胸袋,腰袋都可以裝很多補給。 您看看成么,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就補充吧
❿ 越野跑運動用什麼背包好 四款耐力運動型背包越野跑水袋包
經常參加越野跑運動的朋友都有使用水袋包的習慣。特別是在補水距離超過10公里以上時,水袋包就顯得格外重要。跑步者自行攜帶水具(水壺和水袋包)是越野跑運動的自主精神的體現,也是和公路跑步運動的重要區別之一。
是否曾被來自星星的你都敏俊的背包帥到哭?是否有想過知道都教授背包什麼牌子?目前,市面上的各種越野跑水袋包品牌眾多,一類是戶外背包品牌推出的越野跑水袋包,CAMELbak、Gregory、OSPREY等品牌,一般來說容積5升左右,適合短距離的越野跑活動。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推薦四款耐力運動型時尚男包。
Gregory Tempo 系列越野跑背包:相信大家都很清楚戶外運動時補水的重要性。作為戶外背包領域翹楚的Gregory,在多年的積累之後,開始向一些衍生行業挺進。這一次,他們推出了定位於跑步競賽和長距離訓練的Tempo系列產品。
Tempo系列一共有六款產品和兩款配件:
水袋包按容量分為Tempo 8、Tempo 5、Tempo 3,均有兩種尺碼、兩種顏色可選。搭配2.0L Hydrapak Shape-Shift水袋
兩款水壺腰包是Tempo D1.5和Tempo H1,兩種顏色可選。搭配Hydrapak DualBot 24 oz water bottle水壺
一款手持水壺包,搭配的也是Hydrapak? DualBot 24 oz water bottle水壺
Tempo系列水袋/壺包是Gregory專為跑步競賽而設計的產品,其中容量最大Tempo 5定位於需要自帶部分裝備及補給的長距離和極限跑步賽事。Tempo 5的輕量化設計和出色的「Fit」度使背負對跑者的影響降到了最低。當然,它的用途不僅僅於此,一日行程的徒步、騎行和休閑游也非常適用。
OSPREY Viper 毒蛇系列:Viper 毒蛇系列添加了高效水袋革新技術,利用HydraForm蓄水袋,毒蛇系列將流線型的特徵和簡單的內置水袋結合在一起,與男性相對較長的軀幹完美貼合。
Viper系列提供足夠的攜帶兼容空間,能輕松裝帶整日山地騎行,越野跑或日常徒步探險的必備裝備。背包內含HydraForm蓄水袋和電磁閥的掛環能始終保持背包的乾燥。
OSPREY Viper 非常適合山地騎行甚至徒步,它是一款高性價比的優質水袋包。
CAMELBAK 行者18X背包:CAMELbak 行者18X水袋背包。CamelBak是一個為軍隊製造水具的專業品牌,它的保障性軍用品質無論是太空艙內、軍隊中、專業探險團隊、運動員或是明星大腕、尋常百姓,都能見到駝峰背包的身影。
CAMELBAK 行者18X是一款適用非常廣泛的背包慢跑、越野跑、滑雪、騎行和短途穿越等活動都不在話下,內含the Antidote reservoir水袋一隻。
背負技術:背墊技術是CamelBak泡沫槽覆上軟網創建多條通風通道。溝槽的形狀是每款包單獨定製的,確保可靠的空氣流動以及背負舒適度。輕質透氣,波狀聚丙烯框架板集合成了輕質的垂直骨架,用來分散壓力。而透氣的網編接觸點使背部得以呼吸。
OSPREY Talon(魔爪)4L 腰包:OSPREY Talon 4L,小編第一次見到它是在去年的TNF 100公里越野跑上面看到有人使用。它非常適合跑步與騎行,無論是競技體育項目或是平日鍛煉都可以滿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