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越野拉力賽舉辦
⑴ 新疆拉力賽在哪裡
新疆拉力賽在環塔,因為中國環塔拉力賽,全稱環塔克拉瑪干汽車摩托車越野拉力賽,暨中國越野系列賽新疆站,為每年舉行的國家A級體育運動比賽項目。
環塔拉力賽創辦於2005年,2011年起,環塔拉力賽已經正式升級成為國際級賽事,是亞洲第一、國內最大的汽車、摩托車、卡車同場競技的品牌越野國際賽事。
比賽由國家體育總局汽車摩托車運動管理中心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體育局聯合主辦,中國汽車摩托車運動聯合會新疆環塔汽摩運動俱樂部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承辦。
並且2005年5月1日,環塔拉力賽正式在烏魯木齊舉行發車儀式,終點在阿克蘇市。比賽全程3500公里,其中最初設計6個賽段,賽段長度1200公里。環塔拉力賽創始人為方正、賀軍懷、蘇浩波。
其它著名的拉力賽還有達喀爾拉力賽:
達喀爾拉力賽,被稱為勇敢者的游戲、世界上最艱苦的拉力賽。
作為最嚴酷和最富有冒險精神的賽車運動,為全世界所為知曉,受到全球五億人以上的熱切關注。巴黎-達喀爾的正式法語名稱為LeDakar,每年的賽會都以贊助商或地區名稱冠名。
巴黎達喀爾拉力賽(The Paris Dakar Rally)簡稱達喀爾拉力賽,是一個每年都會舉行的專業越野拉力賽。比賽對車手是否為職業選手並無限制,80%左右的參賽者都為業余選手。
雖然名稱為拉力賽,但事實上這是一個遠離公路的耐力賽。比賽中需要經過的地形比普通拉力賽的要復雜且艱難得多,而且參賽車輛都為真正的越野車,而非普通拉力賽中的改裝轎車。
拉力賽的大部分賽段都是遠離公路的,需要穿過沙丘、泥漿、草叢、岩石和沙漠。車輛每天行進的路程從由幾公里到幾百公里不等。
⑵ 越野車運動大致可分為哪些賽種具體每場賽種賽事對場地要求怎麼樣
若論世界上最著名的越野四驅賽事,應當首推由法國巴黎到非洲達喀爾的汽車拉力賽(Paris-Granada-Darkar Rally);其次就是由駱駝煙草及英國陸虎汽車合辦的駱駝杯錦標賽「Gamel Trophy」;此外,在亞洲,最著名的越野賽事則應屬於每年一次在馬來西亞舉行的「馬來西亞四輪驅動車越野賽」(Borneo Safari)了。以下分別向大家介紹:
巴黎---達喀爾汽車拉力賽
巴黎---達喀爾汽車拉力賽,既考驗車輛在沙漠比賽中性能的發揮,又考驗車手和領航員的配合,該賽事的最大挑戰在於如何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上尋找最短最安全最快的路段直達終點。而駱駝杯錦標賽則是一項考驗團隊合作精神的賽事,特色在於怎樣駕駛一輛只採用原裝引擎及懸掛系統的越野車,深入地球每一個角落實行探險式旅程。
駱駝杯錦標賽
駱駝杯錦標賽的創始者最初將這項賽事設計為駕駛4x4穿越「全亞瑪遜公路」,追求的是簡單與真誠,但自從他轉向水上運動,並進行長時間電視直播後,這種風格就不復存在了。那時在巴西人們將穿越全亞瑪遜稱為「公路」,實在是一種溢美之辭。比賽的主要目的是檢驗參賽者的越野技巧和4x4卡車及裝備的性能,這個比賽以野外探險生活為主,沒有名次及獎項,只有一紙完成賽事的證書而已。
馬來西亞四驅越野賽
馬來西亞四驅越野賽與巴黎---達喀爾汽車拉力賽及駱駝杯錦標賽相比,有著完全不同的風格。每年一次在馬來西亞舉行的馬來西亞四輪驅動車越野賽,是一種全面考驗越野車性能、耐力和駕駛者的反應、體能及耐力的大賽,與其他兩大賽事相比,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這個賽事也是亞洲地區越野車迷最為重視的一級大賽之一,至今為止已舉辦了10屆。
馬來西亞四驅越野賽別具一格,主辦單位會在森林內設定一系列超高難度的障礙,如接近九十度傾斜的懸崖、深近一米的沼澤地、連雙腳都難以立足的大石及舉步艱難的爛泥地等。參賽者需要在荒蕪邊際的原始森林裡依靠帳篷生活。並且在毒蚊滿布、悶熱潮濕並隨時有可能下起狂風暴雨的天氣情況下自己煮食。如果沿途沒有河流或在河邊駐扎,參賽者就要帶著滿身污泥和臭汗入睡,那種艱辛和困難非筆墨所能形容。大賽還有多項嚴格的規定,如使用絞盤時必須在鋼纜上放有毛巾、過時未能擺脫困境者將被取消資格;中途如果熄火或翻車不許其他人協助,否則也將取消賽段資格等。參賽者要用越野車完成這些艱巨任務,縱使危險萬分亦不可逃避,否則前功盡棄。在各種越野賽事中,如果順利完成馬來西亞四驅越野賽,將無可置疑地成為「越野之王」。
⑶ 富有傳奇色彩的達喀爾汽車拉力賽,有沒有舉行的意義呢
達喀爾拉力賽是有其存在的意義的,達喀爾拉力賽舉行的意義,也可以讓我們更多的了解世界,不得不說的是達喀爾拉力賽曾被稱為巴黎達喀爾拉力賽,是一個每年都會舉行的專業越野拉力賽,很多的人有喜歡越野車的愛好,拉力賽的舉行可以讓人們的愛好有地方安放。
不得不說的是,這個拉力賽的舉行是讓人們更加的富有冒險精神,同時拉力賽的歷史由來也是非常的值得追溯的,它是因為迷路而創建的拉力賽,這也是他的傳奇色彩之一了。
⑷ 達喀爾拉力賽有何來歷
在所有的汽車比賽中,達喀爾汽車拉力賽是最為艱苦,也是難度最大的比賽,車手將在短短十幾天的時間里,駕車行駛9237公里,穿越整個非洲大沙漠,克服種種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才能最後完賽。受傷乃至死亡在這項比賽中並非鮮見.
參加達喀爾拉力賽是眾多車手畢生的心願,但對於普通觀眾來說,遠赴歐洲甚至非洲去看達喀爾比賽,明顯不是那麼現實,坐在電視機前,為中國車手加油,同時可以領略非洲大沙漠那種驚心動魄的壯麗景象。
⑸ 2022達喀爾硝煙再起,為什麼說北京越野車隊這次穩了
在汽車圈,有四大知名的賽事,F1方程式、勒芒24小時拉力賽、WRC世界拉力賽,還有一項是被人了解甚少,卻難度堪稱地獄級別的比賽——那就是達喀爾拉力賽,達喀爾拉力賽又被稱作「勇敢者的游戲」,這項賽事不僅是對車輛挑戰巨大,同時對參賽者也異乎尋常的艱難。基本上完賽即英雄,這么令人興奮的比賽到底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今天我們一起揭秘它。
而且,達喀爾拉力賽主要是沙漠賽段,並伴有碎石路,受到風的影響,還會形成松軟的沙丘,極易陷車,對車輛的通過性要求異常嚴苛。事實上,對於一款專業硬派越野車而言,通過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標,譬如越野老炮兒經常提到的「交叉軸、炮彈坑、好漢坡」等,BJ40憑借著高通過角、分時四驅+「三把鎖」,實現一路平趟。
結束語:
「打鐵還需自身硬」,正是因為對自己實力的充分自信,北京越野才有信心參加難度升級的2022年達喀爾拉力賽。同時,作為北京越野的主打產品,BJ40系列不僅僅是情懷的代名詞,更是實力的代表,這款車系身上流淌的,是實實在在征服每一個極限賽事的純真越野之血!據悉,量產2022款BJ40環塔冠軍版也將在近期上市,屆時勢必會掀起中國越野市場新風潮!
⑹ 什麼叫拉力賽和場地賽
Rally 汽車拉力賽——本意是恢復健康和力量。
其實就是在1個國家內舉行或者跨越國境舉行的多日的、分段的長途汽車比賽。比賽的路面既有平坦的柏油公路,也有荒山野嶺的崎嶇山路。比賽時,路線上不斷絕其他車輛通行,限定參賽汽車每天行駛的路程及到達時間。路線上設檢查站檢查是否在規定時間內通過,這是一種既檢驗車輛性能和質量,又考驗駕駛員技術的比賽。參賽汽車須是批量生產的小轎車或經過改裝的車。短的拉力賽需要幾天,長者可持續幾十天。拉力賽將出發地到終止地之間的路程分成若干個行駛路段和賽段,並在沿途設有給養站和休息站。在行駛路段行駛時,參賽汽車受到一定的時速限制,並須按規定時間抵達各路段的終點,既不能提前也不能拖後,行駛中要遵守當地的交通規則,違反規則者將被扣分。在賽段中,賽車可以全速行駛,有時車速高達每小時 200千米以上。 在整個拉力賽結束時,以跑完全程累積時間最少和被扣分數最少的汽車和駕駛者為優勝。
首次正式的汽車拉力賽於1900年在英國舉行,全程長1600餘千米。路程最長的是1977年舉行的從英國倫敦到澳大利亞悉尼的拉力賽,全程長31100多千米,共用46天。目前世界著名的汽車拉力賽有巴黎至達喀爾拉力賽、歐洲的蒙特卡洛拉力賽和東非薩法里拉力賽等。中國舉行的第一次汽車拉力賽是1907年進行的北京至巴黎拉力賽,全程12000多千米。
⑺ 達喀爾拉力賽有什麼歷史
達喀爾拉力賽
作為世界頂級賽事和規模最大的洲際拉力賽———達喀爾拉力賽,由法國車手澤利•薩賓創辦。自1979年起,每年一屆,至今已連續舉辦了24屆。比賽從法國巴黎出發,橫越歐洲和非洲最後到達達喀爾,整個賽程超過1萬公里。因為多半是在一望無際的撒哈拉沙漠中進行,也被稱為挑戰「撒哈拉死亡地帶」的拉力賽。車手們要經過礫石、泥濘、公路、沙漠等各種路段,更要經受地理跨度、溫差驟變的「折磨」,最後能夠賽完全程的賽車常常不足參賽車輛的二分之一。因此,達喀爾拉力賽堪稱挑戰賽車性能以及人類體能和意志極限的運動。
緣至1977 年,法國人沙賓(Thierry Sabine)因參加「阿必尚(西非象牙海岸)尼斯(法國南部)拉力賽」,在利比亞的沙漠中迷途,他在克服沙漠的惡劣環境奇跡生還後,決心舉辦一項橫跨歐非的拉力賽,帶領世人一窺撒哈拉沙漠之美,於是在翌年(1978 年)創辦了「巴黎—達喀爾大賽」,從此這項每年從南歐貫穿北、西非的賽事就像一塊磁鐵一樣,吸引無數好手參加,也成為全球越野賽車界的一項傳奇,和越野賽事中的最大考驗。
「荒遠的沙漠」、「挑戰的地形」、「壯麗的景觀」是巴黎達喀爾大賽最強調的比賽傳統。這個傳統從第一屆一脈相承,1978 年,一百多部汽、機車從巴黎鐵塔附近的Tro-cadero廣場出發,一路從北非的阿爾及利亞深入位於撒哈拉沙漠邊緣的尼日、馬利、上伏塔,一直開到大西洋岸的塞內加爾首都達卡,全程超過10000公里。
創始者 (澤利•薩賓Thierry Sabine)
自1979年,法國的一些崇尚「澤利•薩賓(Thierry Sabine)」和他的精神的冒險者們發起的第一次賽程起,至今已過去了將近四分之一個世紀。「巴黎-達喀爾」,從由一群冒險者發起的業余賽會,隨著參賽者每年不斷增加,現已成為世界上最有名的越野賽。以非洲撒哈拉沙漠為舞台的「巴黎-達喀爾」
■ 「巴黎-達喀爾」之起源
"我可帶你一起去敲擊冒險之門,但打開這扇向命運挑戰之門的是你自己"
(打開冒險之門的是你自己,如果你願意我可帶你一起去。)
"對於參加的人來說,這是一項挑戰對於沒參加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夢想。"
這是「巴黎 - 達喀爾」的創始者 (澤利•薩賓Thierry Sabine) 所說的。
出身於諾曼底的一家富裕的醫生家庭的澤利•薩賓(Thierry Sabine),當時是活躍在法國國內的業余賽車場上的一名業余賽車手。薩賓曾於1976年駕駛摩托車參加了第二次「阿比讓~尼斯」(從非洲象牙海岸的首都阿比讓~法國南部尼斯的行程約為10,000的難以致信的賽事)拉力賽。賽程途中為利比亞的沙漠所征服。當他在山中徘徊不前,瀕臨絕境之時,為主辦者的直升飛機所救脫險。此拉力賽也於這一年為止告終。但次此的體驗,據說成為薩賓決定籌劃「巴黎-達喀爾」拉力賽的重要原因。
為了籌辦「巴黎-達喀爾」,薩賓徵集幫手,尋找贊助,並制訂比賽規程和測量系統。而更困難的則是隨著拉力賽的進行而必須組織的人員運送工作,以及需要取得的賽程經過的國家和地區的通行許可等。對於薩賓(Thierry)來說,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從零開始。當時他只有28歲。
每一年的達喀爾拉力賽,伴隨著激烈精彩的賽事的同時,總有一些悲情的色彩揮之不去,今年也不例外。隨著昨天南非的摩托車手西蒙·埃爾默的意外身亡,在達喀爾的歷史上,已經有53個生命離我們遠去。
在達喀爾賽事聲名遠播的同時,請不要忘記這些再也回不去的英雄:
2011年 智利北部阿里卡市衛生局局長加迪里克於2011年1月7日證實,一名為達喀爾拉力賽搭建營地的工人當天觸電身亡。
2010年 一位28歲的阿根廷婦女被沖出的汽車組賽車撞倒身亡
2011達喀爾拉力賽第2賽段精彩瞬間(9張)
2009年 49歲的法國摩托車手帕斯卡-特里(Pascal Terry)在第四賽段身亡,死因是肺水腫引起心臟病突發。
2007年 摩托車組車手奧比約克斯在第14賽段離終點還有15公里的地方因心臟病突發身亡
2007年1月09日 南非的車手西蒙(Elmer Symons)在比賽中不幸墜車身亡。
2006年1月13日 一位10歲的非洲兒童在穿越賽段經過的道路時被汽車組的402號賽車撞倒身亡。
2006年1月09日 澳大利亞車手安迪-科爾德考特(Andy Caldecott)因遭受致命的頸部受傷而身亡
2005年 佩雷斯在車禍後去世,梅奧尼猝死,兩名比利時摩托車手身亡,5歲女孩車輪下喪生。
2003年 法國籍導航員布魯諾-考維與尼伯特所駕駛的賽車與巨石相撞,考維當場死亡。
2001年 第一賽段中,一名途經的民用車輛與一輛拉力賽運輸車相撞,民用車司機當場身亡。10天後,機械師維爾格內斯死於一次撞車事故。
1998年 在茅利塔尼亞,一輛參賽車輛與當地計程車相撞,四人死亡,三人重傷。
1997年 法國業余車手勒杜克不幸身亡。
1996年 法國卡車手戈根在第五賽段踩上地雷,被炸身亡。24歲的西班牙車迷托馬斯-烏爾皮在跟隨比賽過程中遭遇嚴重車禍,搶救無效死亡。一個幾內亞小女孩也在一起摩托車事故中身亡。
1994年 寶馬車隊59歲的比利時車手米歇爾-桑森從摩托車上摔落,不治身亡。
1992年 1989年摩托車組冠軍獲得者、法國天才車手拉萊駕駛的賽車與賽事醫療車相撞身亡。一名塞內加爾小夥子被一輛參賽車軋死。
1991年 兩位法國卡車手索尼拉克和博格奧伊斯在第二賽段臨近終點時相撞,同時喪命。
1990年 法國卡車手卡巴內遭遇槍擊身亡。芬蘭記者薩爾米登遭遇事故身亡。
1988年 在達喀爾誕生十周年之際,六人死於非命。
1987年 法國葯劑師亨利·毛倫被賽車軋死。
1986年 日本摩托車手金子康夫在法國南部死於車禍。此外,一架直升機在馬里上空遭遇空難,機上五人無一人生還。其中包括達喀爾拉力賽的創始人和組織者澤利·薩賓。義大利人馬里奧尼在最後一個賽段從摩托車上摔下,搶救無效死亡。
2011達喀爾拉力賽第3賽段精彩瞬間(7張)
1985年 一名奈及利亞少女被賽車軋死。
1984年 一名婦女被賽車撞死。
1983年 法國摩托車手皮內烏在機場被殺。
1982年 一輛參賽卡車翻車,記者烏爾蘇拉-澤茨施喪生。荷蘭摩托車手奧斯特胡伊斯失蹤。一位馬里男孩死於賽車車輪下。
1981年 記者托馬索和三位技師被殺害。
1979年 一名摩托車手意外死亡。
歷經 29 年的更迭,巴黎達卡大賽也和其它賽事一樣,除了比賽精神不變,很多規則和舉辦方式都隨時空有所更動。1992 年,巴黎達卡大賽首度改變了起訖點,車隊從巴黎出發,但一路跑到非洲南端的開普敦,不再局限於「巴黎—達喀爾」的范圍;93 年雖然再度回到傳統路線,但此後的比賽有三次從西班牙的格拉納達出發,也有從達喀爾出發,再回到達喀爾的例子(1997),2000 年更首創從達喀爾出發,跑到埃及開羅結束,比賽路線越來越多樣化,而由於不再限於從巴黎出發,比賽的名稱也慢慢改為「達喀爾拉力賽」。
比賽規則方面,參賽的車輛一直都還是有汽車、機車、卡車三個組別,每天采移動式前進,定點補給、維修的比賽方式,每天的行進路程中也都包含一般路段和特殊路段(SS),和一般拉力賽無異,不過基於安全因素,主辦單位於 1992 年首度引進 GPS導航系統,至於近兩年為了保留傳統拉力賽的定位挑戰精神,在比賽中另外會指定幾個路段限制 GPS 的使用,以考驗副駕駛的導航能力。
而第24屆在2001年12月28日舉行,從阿拉斯(法國)出發,經過撒哈拉及茅利塔尼亞等地的砂漠、於一月十三日抵達達卡(塞內加爾首都),17天內要跑九千四百三十二公里的路程。
自開辦以來,每屆賽事皆吸引了上百位參賽者及不同種類的車輛參加,後援團隊更是高達上千人!然而如此龐大的陣容,卻無法保證讓每一輛車都能平安跑回終點,因為這些參賽者必須在17天九千多公里的比賽中,面對各種突發狀況不斷出現,不但考驗著賽車的性能與耐用程度,也考驗著車手的耐力與技術,當然也測試支持團隊的應變能力。
尤其2002年主辦單位倡議「回歸巴黎達喀爾的原點」,除了規定技師(air mechanic)只能休息一次之外,更安排了不得使用衛星定位系統(GPS)的賽程,以及連續兩天只能抽空小憩一下的馬拉松賽程等等,而且在惡劣的天候、地形變化下,車手及參賽車的性能、耐用度都要在極限的狀態下接受考驗,稱它是『性能煉獄』一點也不為過。
2011達喀爾拉力賽第4賽段精彩瞬間(10張)
達喀爾拉力賽的創始人薩賓在描述舉辦達喀爾拉力賽的初衷時說:對於參加的人來說,這是一項挑戰;對於沒參加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夢想。為了完成這個夢想,每年,有數以百計的冒險者在新年來臨之際踏上無垠的非洲沙漠,經過砂石、沙漠、泥濘、公路、草原、農田等各種地形,更要經受高溫、沙暴的殘酷考驗。
2006年,第28屆達喀爾賽事沒有逃脫死神的光臨,第九賽段比賽中,澳大利亞的摩托車手安迪-卡爾德科特發生車禍不幸去世。達喀爾似乎永遠都與死神並肩,漫漫的黃沙和連綿不斷的沙丘下掩埋了多少壯士的英魂。但是達喀爾依然魅力不減,車手們似乎就是喜歡和大自然對抗,只有戰勝了達喀爾才算真正的升華,完成了「地獄之旅」才能領略到賽車帶給人們的刺激和樂趣。
⑻ 2021阿拉善英雄會時間及門票-營地信息
每年都要舉辦的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會,今年也不會例外,2021年阿拉善英雄會將於2021年10月1日—5日在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舉行,關於阿拉善英雄會具體活動詳情,一起來看看吧。
2021年第16屆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會
舉辦時間:
2021年10月1日—5日
舉辦地點:
阿拉善右旗越野e族英雄會大本營(巴丹吉林沙漠)。
活動信息:
以打造純粹的越野文化為主旨,以提高會員的參會體驗為目標,全面優化英雄會的活動板塊,增強T3等核心內容,並根據會員的實際需求適度配套文化娛樂、旅遊服務等板塊(詳見後續公告)。
門票政策
1.開幕式通票(2021年9月19日-21日):單日核銷一次,特別提醒「出園當天再次入園須另行購票。
2.國慶節期間(2021年10月1日-7日):購買國慶期間「游園車貼票」,須現場前往「遊客服務中心」兌換晶元車貼,PDA核驗入園。(*每位車主持晶元車貼國慶期間園區大門進出口不限次數,無需另行購買游園車貼票)
主:文化音樂節票品屬於藝術打造品,一經售出概不退票;除官方公告不可抗力因素。(更多詳情請查閱票務權益說明)
購票須知
阿拉善英雄會·愛卡戈壁天堂的門票可在大麥、同程、貓眼、攜程、同感App以及愛卡戈壁天堂小程序內購買。
營地信息
營地生活與互動是英雄會的重要板塊,自本屆英雄會起,各地方大隊、車系縱隊及相關體系俱樂部營地固定化、基地化,組委會提供必要基礎配套,共建專屬營地,供所屬會喊旦員參會及常態化使用(詳見後續公告)。
越野e族英雄會創始於2006年,歷經翁牛特英雄會、庫布齊英雄會、七星湖鄭衡擾英雄會(兩屆)、崇禮英雄會,於2011年落戶阿拉善,並啟用名稱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會。歷經15年持續發展,在會員社群、合作夥伴、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英雄會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越野文化盛事。英雄會是我們感受「路越遠、心越近」的精神堡壘,而
T3系列賽更是詮釋「無兄弟、不越野」的壯麗征程。
巴丹吉林沙漠是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主核心區,總面積4.9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中國第二大沙漠,擁有「上帝劃下的曲線」、「世界沙漠珠峰」、「中國最美沙漠」等美譽。「奇峰、鳴沙、群湖、神泉、古廟」五絕,成就了巴丹吉林沙漠的撼世景觀與深邃內涵。巴丹吉林沙漠是公認的終極越野聖地之一,由我國參與承辦的穿越東方(中法)、達喀爾(中國系列)、絲綢之路(中俄)等國際頂級越野拉力賽,均將巴丹吉林沙漠作為首選賽攔滾段。
越野e族英雄會大本營緊鄰阿拉善右旗政府駐地巴丹吉林鎮,核心區佔地約6平方公里,與巴丹吉林沙漠南部余脈相連,基礎完備、景觀通達,是兼具生活便利與活動縱深的理想之地。在這里,我們將秉承初心,將本屆英雄會辦成以汽車文化為內容核心、以會員社群為參與主體的越野盛會。與此同時,我們將緊密聯動地方,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己任,共創、共建巴丹吉林的美好未來。
⑼ 達喀爾拉力賽 世界拉力錦標賽
二者完全不是一回事。達喀爾拉力賽是跨國越野拉力賽,每年1月舉行,持續半個月,路程八千到一萬公里左右。1979年由法國人舍利.薩賓創辦,由法國巴黎出發-穿越地中海和撒哈拉沙漠到達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沿途大多沒有道路,需要穿越無人區、沙漠等地區,路況艱險,是跨國越野拉力賽,參賽車輛主要是強力改裝的四輪驅動越野車T2和為達喀爾特別設計的二輪驅動超輕越野賽車,除此之外,還有T4組卡車、摩托車、四輪摩托車等。近年由於非洲主辦方沒有安全保障,賽事移至南美洲智利和阿根廷舉辦,需要翻越安第斯山脈和阿塔卡馬沙漠。總的來說屬於長距離越野賽。考驗的是車隊和車手的後勤維護、越野駕駛等。車速在10-150之間。根據路況惡劣程度比賽節奏變化很大。
WRC是世界拉力錦標賽。持續一年,每年有14-16個分站(國家)賽(類似F1),WRC每站分3天舉行,賽道設在舉辦地周圍的山區,每個分站有20多個賽段(SS)和連接它們的行駛路段(CS)組成,每個SS長度在3公里到150公里之間,每個分站賽的SS總和大約在400公里左右。賽道分砂石、柏油、雪地。該比賽一般選擇路窄、彎多的山地進行。賽車速度極快,某些沙石路(芬蘭)和雪地(瑞典)賽車速度可以達到250公里以上。某些柏油路分站(法國)在1公里內需要連續轉過十個發卡彎。WRC對車手駕控能力要求極高。WRC主要考驗廠商研發能力、車手在各種道路條件下(雪地、光滑柏油、細膩沙石路、粗糙爛路等)的駕駛水平和高速通過各種狹窄彎道能力,屬於短途高速拉力賽。對耐力和越野駕駛要求相比達喀爾來說不是特別高。